立法院第9屆第7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6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時  間 中華民國108年5月27日(星期一)9時至11時37分 地  點 本院群賢樓101會議室 主  席 蔡委員培慧 主席:出席委員12人,已足法定人數,現在開會。 進行報告事項。 報 告 事 項 一、宣讀上次會議議事錄。 立法院第9屆第7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5次全體委員會議議事錄 時  間:中華民國108年5月22日(星期三)上午9時2分至12時40分 中華民國108年5月23日(星期四)上午9時1分至12時33分 地  點:本院群賢樓101會議室 出席委員:鍾佳濱  柯志恩  林奕華  蘇巧慧  李麗芬  張廖萬堅 吳思瑤  黃國書  蔣乃辛  蔡培慧  簡東明  高金素梅 陳學聖  許智傑    委員出席14人 列席委員:林德福  吳玉琴  沈智慧  鍾孔炤  鄭天財Sra.Kacaw  蕭美琴  孔文吉  劉世芳  劉櫂豪  呂玉玲  周陳秀霞 何欣純  呂孫綾  邱志偉    委員列席14人 列席人員: (5月22日) 教育部政務次長 劉孟奇率同有關人員 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務預算處專門委員 廖玉琳 財政部國庫署副組長 張麗惠 (5月23日) 科技部政務次長 謝達斌率同有關人員 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副主任 王怡文 內政部消防署副署長 蕭煥章 內政部營建署下水道工程管理處處長 陳志偉 經濟部水利署主任秘書 黃宏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土石流防災中心科長 黃效禹 原住民族委員會公共建設處處長 阿浪‧滿拉旺 Alang.Manglavan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基礎設施事務處簡任技正 吳銘仁 交通部交通動員委員會專門委員 傅桂蘭 交通部氣象局副局長 鄭明典 交通部公路總局副執行秘書 孟伯鈞 交通部鐵道局組長 郭晉誠 交通部航港局科長 蕭書周 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科長 廖運欣 主  席:高金召集委員素梅 專門委員:黃素琴 主任秘書:陳錫欽 紀  錄:簡任秘書 許靜江 簡任編審 陳杏枝 科長 蔡月秋    薦任科員 李宗一    (5月22日) 報 告 事 項 一、宣讀上次會議議事錄。 決定:議事錄確定。 二、教育部部長列席就「大學招生選才制度精進暨弱勢學生升學權益保障」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討 論 事 項 一、審查委員蔣乃辛等19人擬具「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第三條條文修正草案」案。 二、審查委員林德福等16人擬具「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增訂第三條之二條文草案」案。 三、審查委員盧秀燕等16人擬具「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第三條條文修正草案」案。 (進行詢答及逐條審查) (本日議程採綜合詢答,有委員鍾佳濱、柯志恩、林奕華、蘇巧慧、張廖萬堅、蔡培慧、吳思瑤、黃國書、蔣乃辛、李麗芬、高金素梅、林德福、簡東明、蕭美琴等14人提出質詢,均經教育部政務次長劉孟奇及相關人員即席答復說明。另有委員陳學聖、許智傑、沈智慧提出書面質詢。) 決議: 一、報告及詢答完畢。 二、委員所提書面質詢或相關資料,列入紀錄並刊登公報。 三、對於委員質詢要求提供相關資料或未及答復部分,請相關機關儘速以書面答復。 四、「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相關修正草案,另定期繼續審查。 通過臨時提案2項: 一、屏東在地技職體系學生,藉由現行管道能進入屏東在地國立科大的比例非常稀少,以107年為例,國中畢業生約八千人,進入屏科大的學生僅73人,不到百分之一。故建請教育部參考澳洲技職跨學習階段之制度,評估台灣聯合科大優秀科系與在地技術高中共同招生之可行性,讓孩子只需考一次國中會考,接下來能專心學習技術、準備就業,並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提案人:鍾佳濱  蘇巧慧  高金素梅 李麗芬 二、大專校院原住民專班肩負歷史文化傳承及高等教育原住民人才培育之使命,惟揆諸現有各校原住民專班重視程度、發展條件及教學資源確有不一之情事。爰此,為健全原住民專班之定位及功能,強化其與各校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之橫縱向聯繫整合,請教育部於1個月內研提充實原住民專班師資人力結構暨輔導訪視機制相關報告,送交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各委員。 提案人:高金素梅 連署人:李麗芬  蔣乃辛 (5月23日) 報 告 事 項 科技部部長列席就「汛期整備之災防應用」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本日議程有委員柯志恩、蘇巧慧、蔡培慧、黃國書、鍾佳濱、吳思瑤、李麗芬、蔣乃辛、許智傑、簡東明、高金素梅、林奕華、張廖萬堅、呂孫綾、邱志偉、孔文吉等16人提出質詢,均經科技部政務次長謝達斌、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副主任王怡文、內政部消防署副署長蕭煥章、經濟部水利署主任秘書黃宏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土石流防災中心科長黃效禹、原住民族委員會公共建設處處長阿浪‧滿拉旺Alang.Manglavan、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基礎設施事務處簡任技正吳銘仁及相關人員即席答復說明。另有委員陳學聖、張廖萬堅提出書面質詢。) 決定: 一、報告及詢答完畢。 二、委員所提書面質詢或相關資料,列入紀錄並刊登公報。 三、對於委員質詢要求提供相關資料或未及答復部分,請相關機關儘速以書面答復。 散會 [image: image1.jpg] 主席:由於現場人數不足,稍後再確認議事錄。 繼續報告。 二、科技部、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首長列席就「強化科學教育推廣至國民教育及原住民族教育之應用」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主席:請科技部謝次長報告,時間8分鐘。 謝次長達斌:主席、各位委員。今天是大院第9屆第7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議,感謝各位委員對於我國科研發展長期以來的重視與支持,以及對本部施政諸多指教,謹就「強化科學教育推廣至國民教育及原住民族教育之應用」進行專題報告,敬請各位委員惠予指導。 本部以「科學人才奠基、連結未來世界」為核心理念,深知推動科普是啟迪未來科研人才重要的一環,從啟發科學探索、提升科學理解,到促進科學溝通,使科學實證的種子從小扎根,並喚起更多年輕世代對科學的興趣。 在補助科普相關計畫方面,本部自94年起即推動補助每年超過25,000場次之「科普活動」,透過積極推廣科普教育,持續強化資源整合,擴大各界參與,以提升國民科學素養之外,並透過科普活動的多元媒體傳播,將科學知識與科學精神融入生活中,縮短科學與社會的距離。 本計畫包含透過動手做認識科學、科普素材研發、科普人才與志工培育等,並鼓勵科研機構與企業、科教社群合提計畫,共同辦理全國性或經常性的科普活動,讓更多民間力量加入大眾科學教育推廣之行列。行經23縣市超過萬人參與的科普列車即為一例。 此外,本部自103年起補助「科普產品製播推廣產學合作」計畫,鼓勵學研專家參與科普媒體製作,使新興前沿科技更有效地轉譯為科普素材或動畫影片,使科學知識趣味化、多元化,並更引發學子的好奇心,以擴大科普知識之外展。 在強化科學教育推廣至國民教育之應用方面,有高瞻計畫—目的在將新興科技融入中學創新課程,透過「由下而上」的課程研發與教學實驗,發展以新興科技為主題的探究式創新課程,進而帶動學校特色課程的發展、並改革老師教學模式與學生學習經驗。強調跨域整合(STEM/STEAM)理念及創客(Maker)概念,例如將人工智慧融入中學學校課程。本計畫突破傳統以補助大專校院為主要對象的框架擴及中學校,期望透過中學教師與專家學者協同研究,創新課程模組,進而提升中學生之新興科技素養。 另外本部與教育部國教署自102年起共同規劃推動「科學教育培龍計畫」,協助提升中低成就學生之數理能力,及精進中小學數理教師能力,選擇合適的教育模式,研發各種狀況下的有效教學策略,以提升學生數學與科學能力。 在強化科學教育推廣至原住民族教育之應用方面有: 一、原住民族科學教育計畫 本部自98年起推動補助「原住民科學教育計畫」,目標在「尊重原住民族既有文化,發展以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為本的數理教育環境」,共補助21個研究團隊進行理論與實務兼具之研究,可提供原住民實驗學校或一般學校推動多元文化教育之用。 二、原住民族科普知識傳播 自98年起,本部每年舉辦「原住民科學節」,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科學推廣活動,以提升原住民族學童科學與數學學習興趣,及一般大眾對原住民族科學智慧的認識。 三、配合原住民族知識體系之建構 依大院108年5月24日三讀通過之「原住民族教育法」修正草案,其中新增第5條條文「為發展及厚植原住民族知識體系,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應會商教育、科技、文化等主管機關,建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中長程計畫,並積極獎勵原住民族學術與各原住民族知識研究。」本部除持續鼓勵原住民族傳統知識科技元素之相關學術研究,並將配合原民會建構完整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 本部自104年起推動「科轉計畫」,針對臺灣重要優勢科技領域(如能源、奈米、人工智慧與生技醫藥),將抽象且複雜的「前沿科技新知」轉化為豐富又具啟發性的創新教育資源,進而應用/結合創新教育科技,研發多元創新科普教育資源,並透過媒體露出、成果展示及活動推廣等方式,增進一般大眾對前沿科技的興趣。 為增進社會大眾對本部補助科研計畫的了解,本部參考先進國家科研機構做法,未來補助大型計畫需有科普的產出,達到科研資源與社會大眾共享。除了大型科研計畫外,本部也結合法人資源辦理大型科研場域開放參觀(open house),提升科學傳播的效益。在科學教育方面也會與國際有更多交流及合作,讓國內學子獲得更多國際科教成果。 最後,本部除了積極扮演科技先鋒角色,同時亦全力推動科技知識的傳播傳遞與普及,本於科學研究基礎、運用科普活動推廣的策略,引發我國學童對科學探究的好奇,同時亦持續獎勵原住民族學術及各原住民族知識研究,並致力配合原民會建構完整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 以上報告,懇請委員鼎力支持,並敬祝各位委員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 主席:請教育部劉次長報告。 劉次長孟奇:主席、各位委員。今日應遨列席貴委員會就本部強化科學教育推廣至國民教育及原住民族教育之應用進行專題報告,甚感榮幸。以下謹擇要說明,敬請各位委員先進指教與支持。 科學教育是國家經濟發展與人才培育的基礎,本部配合國家建設中長程發展計畫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以下簡稱新課綱)之實施,推動科學教育,強調將科學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培養科學素養,發展創新與創造能力,建構基礎科學能力及應用科學知識,以解決現在或未來生活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一、強化科學教育到國民教育 本部針對科學教育發展之重要推動向度,包含教師增能、學生培育及科學競賽等,擘劃並執行多項計畫,並獲致良好成效,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教師增能: 1.本部補助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辦理科學教育相關計畫,各校將科學教育活動落實於各科教學中,另辦理區域輔導、研習及推廣,107學年度共核定補助86校,每年投入經費約新臺幣(以下同)1,800萬元。 2.本部亦透過全國中小學科學教師探究課程設計與執行能力提升計畫、加強中小學基礎實驗教育計畫、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自然領域學科中心及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自然領域推動中心等相關計畫,辦理教師增能相關研習,提升精進自然領域教師專業能力、探究與實作教學知能,培養種子教師,並研發相關課程。每年合計約投入3,000萬元,培訓中小學自然領域種子教師約1,100名。 (二)學生培育 1.本部鼓勵國民中小學辦理科學教育活動相關之戶外教育,並透過暑期夏令營形式,辦理實驗操作課程,提升國民中小學學習興趣。107年計辦理300場次,每年約投入1,000萬。 2.本部為提升女性學生對於科學領域之興趣,辦理高中女校(生)科學教育巡訪計畫,教導學生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相關之實驗操作,並邀請臺灣女科學家得主到校巡訪。101至106學年度共巡迴校53次,參與學生數共計5,761人(女生5,512人、男生249人),女生佔參加學生總數95.6%。 3.本部亦結合大學端資源,辦理高級中等學校科學班及高中生人才培育計畫,藉由高中與大學合作,開設科學類科課程,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與研究之能力。107學年度合計投入約3,700萬。 (三)科學競賽 1.本部亦鼓勵學生參與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培養學生對數學與科學事務之基本態度、方法及觀念,提升學生對科學研究之興趣。 2.本部辦理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選、培訓計晝,並逐年檢討選手培訓計畫,以增進我國學生參與國際科學競賽之成績。每年約投入4,000萬經費,我國高級中等教育階段,至107年總計獲得362金、341銀、234銅及114面榮譽獎;國民教育階段,總計派90位學生代表出國,共獲77金13銀。 新課綱以核心概念、跨科整合、探究實作做為課程發展主軸,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培養活用、善用科學知識與方法的公民,奠基科學相關人才培育。 為落實新課綱,精進科學教育發展與提升科學教育品質,本部研訂「中小學科學教育中程計畫」,期程自108年至111年,每年約投入經費2億2,260萬元。期透過盤點現行科學教育相關計畫,並分析國際趨勢與我國科學教育環境,歸納出科學教育「專業師資」、「精進教學」、「永續課程」及「優質人才」等四大面向,並規劃相關因應策略。 此外,新課綱與國中階段增設科技領域,促使原先易被忽視之資訊科技與生活科技,再次受到重視。本部規劃與開發符合國中小階段且以人工智慧為主題之課程教材及教師手冊,引領國中小教師推廣新興科技知識,並持續發展符合新興科技核心內容之課程教材,以達有效推廣新興科技知識之目標,預計於109年1月31日完成規劃。 二、科學教育如何與原住民學習應用結合 為培訓科學性向顯著之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原住民學生,加強其科學基礎理論及實驗操作之能力,並培育其成為原住民族科學研究人才,以期未來回饋社會,協助推動原鄉科學教育;又為培養原住民族科學教育師資及符應新課綱、原住民族教育法等相關法令之規定,爰本部設置「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辦理原住民族科學教育相關計畫。 (一)本部自107年起於寒、暑假期間及學期間週末假日,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中山大學邀請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師資團隊,規劃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及資訊科學實驗,開設適合原住民族籍學生學習之科學課程營隊。以原住民重點學校推薦之原住民籍學生為優先,如有缺額開放一般學生,並為利原住民籍學生就近學習,移地至東華大學及屏東地區上課,以培訓科學性向顯著之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原住民族籍學生,107年原住民籍學生參與人數262人,107、108年投入經費分別為1,139萬、1,209萬。 (二)本部於國立清華大學設置「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自108年6月1日至109年5月31日,補助1,326萬規畫辦理「發現天生科學家-原住民族文化科學學習實踐與發展計畫」,透過「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之設置,建立以原住民族傳統文化中的自然智慧為基礎的原住民族科學教育實踐與發展的平台,平台的工作主軸包括「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自然科學知識體系探討」與「原住民族科學教育」兩大主軸。此外,本部將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共同協助,將此中心之建築物以泰雅族竹屋方式建置。 (三)未來將針對教師專業支持系統,將「原住民族科學教育」以原住民族的文化作為科學學習為起點,建置與擴充「原住民族科學學習模組資料庫」及辦理「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智慧講座」,並提升學生科學學習支持系統,辦理科學營隊、雲端科展、閱讀雲端繪本、參加原住民族科普活動,於科學教育中建立師生與部落文化連結,提升原住民族學生科學學習成就與信心、以利培育原住民族科學研究人才。 (四)108年「數位學伴計畫」補助17個原鄉29所國民中小學394位學童,後續將規劃結合國立清華大學「吉娃斯愛科技活動營」科學家講座等活動,辦理科普活動培力工作坊,並導入原住民族地區國民中小學,預計受惠原住民學童300人。另針對尚未推動數位學伴之38個原鄉,將優先鼓勵大專校院評估參考數位學伴計畫模式,透過109年USR計畫協助原鄉推動,強化原住民學生科學教育。 本部將持續推動科學教育相關計畫,以強化師資與優化教學環境、連貫中小學教育等目標,並強化科學教育推廣至國民教育及原住民族教育之應用。 以學生既有經驗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與主動學習的意願,重視並貫徹「探究與實作」的精神與方法,提供學生統整的學習經驗,並強調跨領域、科目間的整合。讓科學教育未來方向更系統化、生活化,深化多元及永續優質科學教育學習環境。 以上報告,敬請各位委員持續給予本部支持與指教,詳細內容請參閱書面報告,並祝各位委員健康如意,謝謝! 主席:請原民會劉處長報告。 劉處長維哲:主席、各位委員。今天本會獲邀出席大院貴委員會,進行「強化科學教育推廣至國民教育及原住民族教育之應用」報告,至感榮幸。以下謹就本會辦理情形簡要報告如下,敬請各位委員不吝指正。 壹、前言 臺灣原住民族沒有文字書寫,文化與知識反映在與大自然的互敬共生中,透過祖訓、社會組織、狩獵漁撈、禁忌、祭儀、樂舞等具體實踐並傳承。原住民族固有的傳統知識在幾千年生活中延續下來,足以證明是有科學內涵的知識,有必要透過教育,把這些知識背後的科學原理融入原住民族教育之中,應用科學教育來重新發現與建構原住民傳統知識,進而傳承原住民族傳統智慧與文化。 貳、本會辦理情形 本會職掌為原住民族教育、文化、語言保存與傳承,並依原住民族教育法與教育部分工合作,保障原住民之民族教育權,以發展原住民之民族教育文化。近年來經由相關計畫型補助,已有部分學校將「科學教育」與「民族教育」科際整合,以「主題式」教學發掘原住民族知識中所蘊含的科學素養,研發原住民族教育課程。 一、推展以民族教育為特色之學校本位課程計畫 每年補助29校,目前各校課程特色為「自然生態智慧」、「傳統生活技能」,應用於「漁獵文化」、「農耕文化」、「飲食文化」、「編織文化」及「建築文化」等,有助於將民族文化知識融入國、中小之科學教育,如自然課、數學課、生物課、地理課等。 二、原住民族實驗教育計畫 實驗教育三法公布實施後,本會與教育部鼓勵申辦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學校,運用「民族教育」理念實施實驗教育。各校每週至少8節課實施「民族教育」佔總課程時數4分之1,並發展以該族文化為本位之學科課程,包含科學教育。目前辦理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學校計有28校,透過主題教學融入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及現代科學知識。 三、原住民族教育中心計畫 補助6處原住民族教育中心,發展八大領域民族知識課程,包括傳統生活技能、自然生態智慧、族語文學、社會組織、藝術樂舞、信仰祭儀、倫理禁忌、部落歷史族群關係等。受補助單位反映,民族教育課程知識與科學教育知識有關,文化學習有助於提升科學教育成效,學生在學校之學科表現有明顯之進步。 四、補助屏東縣設立「原住民族課程發展中心」 該中心運用原住民族傳統智慧為主體,重新編纂國小國語、自然、數學、英語等教科書。已完成3至6年級排灣族文化為本位之「自然科」教科書共8冊。 五、辦理「原住民族文化科教獎」 鼓勵原住民族重點學校師生進行科學教育與文化智慧的探索,創造公平的數位學習機會,引導大眾學習尊重原住民族文化、生態環境與傳統生活智慧。截至107年已辦理9屆,得獎140件,參加科展獲獎37件,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引用達10篇。 六、保存原住民族知識 本會進行原住民族知識的重現、整理與保存,作為原住民族教育師資培育、課程與教材設計的基礎,相關的工作包括:成立「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完成「臺灣原住民族狩獵暨漁撈文化研究」、復振原住民族傳統醫療知識、傳承原住民族建築智慧、運用原住民族農業知識發展特色農業及保存原住民族生物多樣性知識等,以作為民族教育師資培育,以及課程及教材研發的素材。 工作項目 工作內容 成果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蒐集並組織臺灣原住民族相關的各類型資料,以保存原住民族文化,妥善管理臺灣原住民族資源,強化其歷史文化、產業經濟、地理領域、智慧經驗之知識架構。 1895-1945年期間日文臺灣原住民各族期刊論文、臺灣原住民族學習資料庫、臺灣原住民族數位典藏等27種資料庫 臺灣原住民族狩獵暨漁撈文化研究 作為原住民族狩獵文化政策及相關法規制定之參考,開創狩獵文化未來發展之可行途徑 107年出版 原住民族傳統醫療知識復振 107年2月推動原住民族傳統醫療知識復振計畫,衛福部中醫藥研究所合作,研究常用藥食植物或儀式常用植物,找回過去祖先傳承之寶貴醫療保健傳統知識 栽培傳統醫療保健植物68種,出版「臺灣原住民族藥用植物彙編」,蒐集10族常用藥食植物或儀式常用植物 傳承原住民族建築智慧 本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內各族傳統建築物,均由各族部落族人參與修繕,傳承工藝與培育人才。 修繕蘭嶼東清部落傳統地下屋、魯凱族好茶舊社國家級古蹟、老七佳部落石板屋、光復鄉阿美族太巴塱祖屋、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等。 運用原住民族農業知識發展特色農業 扶植特色農業產業示範區,推動原鄉環境友善農業及林畜產業 扶植3個區域型的特色農業產業示範區,建構兼顧傳統生態智慧的部落新農業模式 保存原住民族生物多樣性知識 辦理原住民族傳統生物多樣性及環境知識之調查、整理、鑑識、建置 建置14族群資料計5,643筆 參、未來重點工作 本會承蒙大院指導,將與科技部、教育部及文化部合作,未來將逐步建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提供相關部會研發以原住民族教育為本體的科學教育,讓原住民學生從科學教育中探索自身族群的文化與生活智慧。規劃的重點工作如下: 一、原住民族知識資源分享平台先期研究 本會與國家網路中心研商整合原住民族知識研究成果構想如下,以提供做為研發原住民族教育中的科學教育之應用: (一)整合原住民族知識研究成果:提供有關原住民族之研究成果、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數位典藏、傳統智慧創作、歌謠、祭典、生態智慧等數位資料,作為進行科學教育與原住民族文化智慧探索的資料共享平台。 (二)建立原住民族知識架構: 1.依族群別、部落別及方言別等類別,建立原住民族知識系統:主題包括總論、宗教、科學、醫學、社會、人口、經濟、教育、歷史、地理、語言、文學、文化、藝術、古道、聚落及人物等(暫訂)。每5年視資料成長情形,檢討新增分類及主題。 2.資料型態依據半結構或非結構化資料作分類,包含數位化資料如影像、聲音、音樂、影音、地圖、文獻以及非數位化資料等型態。 (三)研發智慧推薦系統:偵測使用者特徵、查詢紀錄或行為等,預測使用者對資料之偏好,推薦延伸查詢資料,優化使用者經驗。 (四)導入機器學習:面對未來原住民族知識資料集之迅速擴充,需有效進行資料之分類、組織與管理,將依據資料特徵建立分類模型,後續新進的資料由機器自動辨別分類,提升資料典藏的效率。 二、原住民族語言保存先期研究與示範應用─從族語中學習傳統智慧 本項工作亦為本會規劃與國家網路中心合作項目,推動構想如下: (一)建立數位化族語語料庫:搜集學術機構保存的族語調查、採集資料,以及族語研究成果,將塵封的原住民族語料數位化,成為原住民族語料保存樣本,透過標示語意和語法,運用語料庫快速查詢祖先曾經使用過的語彙及用法,從中瞭解傳統文化智慧內涵,豐富族語教材深度和廣度。 (二)研發族語學習資源平台: 1.建立整合多元題材、行動服務合一的族語線上學習資源平台,使用者從本平台單一入口取得學習教材,無需穿梭在不同網站間瀏覽,提升族語學習效率。內容包括數位化教材、族語文學創作、族語影片及線上測驗。 2.資料來源包括本會族語E樂園為基礎,擴及語言能力認證測驗、族語言線上詞典、族語戲劇、朗讀、演講、歌謠、單詞、出版品及歷年來補助研發之數位化教材,以及教育部及地方政府研發之數位化教材,族語教師、族語推廣人員或族人自行製作之族語教材及影片。 3.資料架構將依族群別、部落別及方言別,以及教材型態和語言能力認證測驗等級分類,方便使用者循序漸進學習。 4.導入人工智慧,記錄使用這學習歷程,統計、保存、報告學習評量之結果。觀察使用者學習的興趣,推薦適合學習的原住民族語教材。分析使用者線上學習行為,偵查學習迷思,提供學習診斷與引導機制,改善學習效率。 三、鼓勵研發原住民族科學知識課程及教材 本計畫補助原住民族重點學校以在地社區鄰近之部落文化資源,傳遞原住民族歷史、語言、藝術、生活習慣、社會制度、傳統文化教育、生態利用、價值體系等價值觀,研發以民族教育為特色之課程。 108學年度起,將透過政策引導,鼓勵原住民族重點學校以部落傳統文化及環境生態知識,研發原住民族科學知識領域課程及教材教法,培育原住民族學生的資訊素養與科學素養,傳承原住民族文化、生態環境與傳統生活智慧。 四、結合學術資源發展原住民族科學教育 教育部自106年啟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以下簡稱USR計畫),引導大學師生組成跨領域團隊,主動發掘在地需求,並透過在地優勢分工合作解決問題,帶動當地企業及社區文化的創新發展,凝聚在地認同;107年有116所大學、220案計畫,其中原住民族議題計7案。本會將與教育部協調,請該中心鼓勵各大學發掘原住民族部落需求並提出申請計畫,以透過科技知識應用建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應用於原住民族教育。 肆、結論 大院108年5月24日三讀通過「原住民族教育法」修正草案明定「為發展及厚植原住民族知識體系,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應定期邀集科技、文化、原住民族等主管機關共同研商及制定原住民族知識體系建構中長程計畫,並積極獎勵原住民族學術與各原住民族知識研究」未來將由本會、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等相關部會,共同研商發展及厚植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的中長程計畫,作為原住民族教育師資培育及課程發展的基礎。 本會將在上開基礎之下,與相關部會通力合作,由本會建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相關部會導入科學教育內涵及學術資源,讓國人認識原住民族傳統文化與科學知識的關聯,以落實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教育中之推廣與應用。 以上報告,敬請主席、各位委員、女士、先生指教,謝謝大家。 主席:先確定議事錄。請問各位,上次會議議事錄有無錯誤?(無)無錯誤,確定。 現在進行詢答,委員發言時間為8分鐘。 首先請柯委員志恩發言。 柯委員志恩:(9時29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劉次長,科學教育非常重要,我記得在2003年的時候,當時的教育部部長黃榮村和當時的國科會有合作推出了「科學教育白皮書」,然後從那時候算起,我們未來20年大概都是以此為基底作為科教發展的目標。而迄今已歷經了16年,不曉得教育部與科技部有沒有就「科學教育白皮書2.0」做過任何的商討? 主席: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劉次長孟奇:主席、各位委員。目前應該是以新課綱為主在進行科學教育的相關發展。 柯委員志恩:所以你們並沒有像過去一樣與科技部專門對於人才培育或是科學教育的發展做兩個部會間的連結? 劉次長孟奇:我確認一下,不過目前應該還沒有。 柯委員志恩:你們兩個部會應該多喝咖啡、聊是非,我覺得這東西其實還滿重要的。我們先分別來看,因為這是兩個部會必須要做這樣的處理。首先看到教育部的經費,雖然科學教育非常重要,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如果將107年和108年相比,其實你們的預算是減少的,而我要特別強調的是,像我的小孩也常常參加奧林匹亞競賽,所以我很清楚,你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培養奧林匹亞的國際人才,我覺得這是有必要的,畢竟這是臺灣的強項,但我還是要提醒你們,會參加奧林匹亞的孩子通常不是由教育系統所培養出來的,大多是家長額外花非常多的經費送到學校去,然後學校再透過一些組織讓這些孩子出去,所以這些都是後半的獎勵,等一下我會呈現很多城鄉差距的數據資料。 次長剛剛報告了非常多關於課程師資培育的部分,也就是第三部分,但這部分的錢反而少了很多耶!根據你剛剛的報告,不管是1,800萬的種子教師或是3,700萬的課程等等,大概也不過占第三部分的四成而已,你們大部分的經費還是放在競賽的獎勵,其實你們所造就的反而是極度少數的,而且都是所謂得到奧林匹亞獎項,最後可以保送台大,甚至可能很多MIT都要的,這個歷程我們都走過。對於這個部分,你不覺得這對整體科學教育的培育其實並沒有那麼的顯著和普遍嗎? 劉次長孟奇:是,如同委員的數據所顯示,這部分在今年預算編列時,教育部會再來檢討,看如何能夠普及到…… 柯委員志恩:我們今天討論這個科學教育,你看,這些經費大部分都放在獎勵,我覺得獎勵固然很重要,但是你放在真正要推動數學、自然科學教育,包括師資的部分其實是少的,與所有的獎勵比較起來是非常少的。這是我剛剛所提到的,很多人都是從小就參加科學班或科學訓練營,然後送到學校後,其實很多資優班的考試都是植基在過去家長所投注的心血,我覺得學校某種程度是有點是收割的層面,就是把這些好的學生弄出來,然後再請一些師資讓他們去為國爭光,當然這個部分不能少,但如果今天回歸到真的中小學教育當中,你們的經費預算及配比是有問題的。 為什麼?從這張圖就可以看出,所有青少年科學人才培育計畫的申請件數,包括複審件數,你看差距多少?城鄉差距這麼大!北區幾乎占了83%,南區才占6.7%而已,更遑論青少年科學人才培育計畫通過複審的件數,次長,北部跟南部差得實在有夠遠!這就是城鄉差距。如果我們的科學教育永遠只放在家長已經培育好的,因為這些培育好了,以後上大學或出國留學都非常受用,但反觀我們今天在討論這樣的問題,事實上是有點諷刺的! 劉次長孟奇:是,這個最主要在於南北差異,也顯現出我們目前一些問題,我們回去再看看如何就這部分進行改進。 柯委員志恩:我覺得應該在原鄉、偏鄉地區的老師及課程上著力,才有機會讓他在培養上做很重要的整體提升,否則我們就只能將經費放在金字塔頂端的那些孩子,那些孩子的確需要,因為那也是個競爭力,但是真的還是不夠,這點要請你們特別注意。而且我還要特別告訴次長,你的報告中有關於原民的層面,這個計畫推廣到原民教育當中,次長知道到底有多少原民學生參與嗎?我已經告訴你答案了,是「掛零」,參與這項計畫的原住民同學數就是「零」!更不要說我們城鄉還有著6%和84%的南北差距,所以這個數字其實可以提供教育部作參考,未來無論在給予經費或是對於老師種子學員的培養上面,這點都是非常重要的。次長,這樣有沒有看得很清楚? 劉次長孟奇:有。 柯委員志恩:我只是提出數據來請教次長而已,謝謝。 再請教科技部謝次長,同樣的,當過媽和當過老師的就很清楚,每次講到科學教育的培養時就會發現,通常能夠達到你們培育、獎勵階段的,都是媽媽已經付出非常多心力的,所以才會有很多城鄉差距,這是不公平的。我們再來看看,培龍計畫是科技部的,沒有錯吧? 主席:請科技部謝次長說明。 謝次長達斌:主席、各位委員。是。 柯委員志恩:為何第一期和第二期的預算差距這麼大?我們已經夠沒錢了,培龍計畫是一個扎根的基底點,第一期和第二期相差了2,100萬元,請問是預算流用,還是你們覺得成果不佳,所以要把預算刪減? 謝次長達斌:我們第二期在徵求計畫方式上有做調整。 柯委員志恩:我知道,因為第二期有8個案件,你必須要讓這個東西先整合成一個大計畫。 謝次長達斌:對。 柯委員志恩:你覺得這樣好嗎?每次徵詢國科會後,你就要我們做個整合型計畫,然後下面又有子計畫,但到最後還不是各做各的,只有總計畫主持人才會把這些蒐集起來,然後自己寫一個大計畫,你覺得這個OK嗎? 謝次長達斌:主要是希望各個子計畫之間能夠整合…… 柯委員志恩:有可能嗎?我們每次要求這個子計畫,還要與總計畫主持人一起討論哪邊可以互相連過來、連過去,看能否稍微找到個公約數,你們累死我們了!不是嗎?次長,你也申請過,你自己也很清楚,所以我就是比對出數字,跟科技部講話就是要靠數字,對不對? 謝次長達斌:是。 柯委員志恩:跟教育部高層講話也要靠數字。這些數字告訴你們,第一期和第二期達成率僅達26%、47%,就是因為你們的計畫方式改變,所以整個成效,包括學生人數、教材編制,看到這些數字後,我覺得你們應該再回去思考這個申請方式,好不好? 謝次長達斌:好。 柯委員志恩:這個東西很重要。不僅如此,我還要再請教「科技會報跨部會科發基金」的執行情況。就我的理解,每個人都迫切需要科技部的政策,你知道各部會申請科技部這筆預算的情況到底是如何? 謝次長達斌:這個部分的科發基金其實有相當多的成果是能夠展現出來的…… 柯委員志恩:沒關係,我現在還是用數據來告訴你,目前為止的執行情形比起105年還算是好,我只問一個,科技部可以自行申請這個科發計畫嗎? 主席:請科技部前瞻及應用科技司楊司長說明。 楊司長琇雅:主席、各位委員。科發基金跨部會署的話,有18億的部分是由科辦來做整體規劃,科技部也可以申請。 柯委員志恩:但截至107年度為止,你們連一個計畫都沒有,而且24個細部計畫當中,有17個是經濟部及其所屬單位來申請的。我是在替科技部抱不平啊!掛在你們身上,你們完全像是過手財神一樣,科技部本身沒有,經濟部及其所屬單位卻占了七成五,你們乾脆改名叫做經濟部的科發基金好了!每個人都說科技部有一堆錢,結果到最後科技部都沒有半個來申請計畫,都是幫別人發錢,然後部長和政委關係處得好嗎?思考一下為什麼我要這麼講,原因很簡單,科技部很多計畫就是因為權責單位兩個不太合,所以造成一大堆問題。 我們隨便看幾個,文化部申請「推動時尚跨界整合計畫」,次長知道這個計畫嗎?這個計畫是文化部的,你們政委給錢,科技部長要來做很多AI,即使如此,錢也不見得有給,請問時裝週和科技部的關係是什麼?大家都迫切需要你們跨部會的整合,這些有很迫切嗎?有很迫切的叫科技政策嗎?你們科技政策是你們科技政委說了算,他還不來立法院接受備詢,然後他要把錢給誰就給誰,這合理嗎?次長,你說句公道話吧! 謝次長達斌:科技部跟其他部會的合作是必須的,我們部長其實也很重視科技和文化的合作…… 柯委員志恩:你們部長很重視時尚嗎?次長,我覺得你平常講話還滿流利的,遇到這個部分就變成這樣。我只是覺得經濟部的部分實在是太多,你們科技部放在什麼地方?然後這個東西東挪西挪也可以變成是你們科發基金裡面很重要的,更遑論科技部的預算被行政院統刪了50億元(30億元加20億元),可是你們科技部每位主持費又增加了6萬元,所以你們每次都辦很多記者會,都是名列前茅,然後不斷地宣布有新計畫,所以我就說支出增加、預算變少,我都不曉得科技部該如何做平衡支出?還是部長下面有個聚寶盆?不然你們要說清楚啊! 因為主席已經站起來了,有關於科發基金原本的預算,是不是因為經費編得比較寬鬆,所以才有辦法指出來?總而言之,這些預算的部分,麻煩您下質詢台之後,也給本席一份書面說明,我覺得這個很重要,好不好? 謝次長達斌:好的,謝謝。 柯委員志恩:我剛剛所呈現的問題都是,因為本席長期以來都有申請競發經費,所以很清楚在撰寫計畫的過程、在申請經費的過程當中所遭遇到的一些,你們看似非常好,但事實上反而是帶給很多計畫組織很無謂的負擔,謝謝。 謝次長達斌:謝謝委員。 主席:謝謝柯志恩委員,我可以了解申請計畫無謂的負擔。 跟大家報告,每位出席委員發言時間為8分鐘;列席委員發言時間為5分鐘;上午10時30分截止發言登記。委員如有臨時提案,請於10時30分前提出。蔡委員培慧質詢結束後會休息5分鐘。 主席:請鍾委員佳濱發言。 鍾委員佳濱:(9時40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請教兩位次長,你們有沒有聽過「小清華計畫」? 主席: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劉次長孟奇:主席、各位委員。有。 鍾委員佳濱:「小清華計畫」的目的是什麼?它在屏北高中設立一個小清華原住民專班,目的是因為清華大學發現他的學生當中,同質性高而需要多一點的不同族群,還是要將原住民部落的孩子送進去培養成科學家?劉次長,你對「小清華計畫」比較瞭解,請問你認為「小清華計畫」的目的是什麼? 劉次長孟奇:兩個應該都有。 鍾委員佳濱:兩個都有?好,我來告訴你,兩個都沒有!其實當年小清華計畫很單純,因為莫拉克風災之後,一群清大教授善用捐款用於培養原住民籍的優秀人才,避免重大災情重演。受惠對象包括南投、嘉義……等這麼多地方,小清華專班只是其中一個方法,但是小清華計畫執行將近10年,我們也看到一些成績,小清華計畫的確有它的效果,至於內容就不再重述。 接下來,請問謝次長,今天我們討論部落裡面的科學教育,你認為要特別強調部落的科學教育是因為原住民的孩子特別有科學天賦,所以不能埋沒,還是這個族群的科學素養普遍不足,所以要對他們施以科學教育?謝次長,你認為呢? 主席:請科技部謝次長說明。 謝次長達斌:主席、各位委員。我想一方面是教育資源應該更均勻普及,另外一方面就是鼓勵多元性發展。 鍾委員佳濱:我們這次談科學是因為原教法於上週三讀通過,這裡面提到什麼?各級政府對學前教育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階段的學生應提供學習原住民族的語言、歷史、科學及文化之機會。通常提到臺灣的其他族群就要認識臺灣原住民,不僅會談到語言、歷史或文化,但是比較少談到科學。漢民族和原住民之間的差別好像就是歷史、語言及文化,科學好像不是我們覺得應該去認識、瞭解它的,但是原教法第五條規定,中央原住民主管機關應會商教育、科技、文化等主管機關,建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謝次長,你認為原住民的知識體系有沒有包含科學? 謝次長達斌:我想這是有辦法用科學方法去整理。 鍾委員佳濱:這樣的目的不是要彰顯原住民族有其獨特的科學見解及優越性,或者要培養部落的孩子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因為我們要翻轉科學不是原住民擅長的刻板印象,我們以為臺灣原住民就只會唱歌跳舞,不排除所有原住民孩子都有成為科學家的可能,對不對?像你小時候有想到自己會成為科學家嗎? 謝次長達斌:有啊! 鍾委員佳濱:你有啊?我也是很想,可是我都沒有。我從小的志願就是長大以後成為科學家,所以科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科學家嗎?不是!它是要提升科學自我效能、提供環境讓不分族群文化的孩子沒有理由認為自己成不了科學家,它只是提供一個基礎。同樣地道理,小清華計畫做了什麼事情?透過小清華計畫,你認為有更多部落的孩子進入清華大學就讀嗎?劉次長,你覺得有沒有? 劉次長孟奇:應該說,他最主要是讓他們有機會上一般國立大學,他們設法去擴大這一層。 鍾委員佳濱:沒錯!其實根本沒有更多部落的孩子去念清華大學,但是有更多部落的孩子覺得自己能夠上國立大學。換言之,清華大學的老師利用課輔方式,到屏北高中的原住民專班幫部落的孩子上課,讓他們知道自己有無限的可能,他們不見得要永遠在部落裡面,只有唱歌、跳舞,木雕、皮雕、紡織才是他的專長,他也可能念國立大學。雖然目前原住民孩子念國立大學有些優惠,可是對大多數部落孩子來講國立大學還是很遙遠,所以他幫原住民孩子開一扇窗,但是有沒有給他一塊墊腳磚?沒有!其實這些部落孩子要進清華大學還是要照程序來,現在多元入學管道有哪些方案,這部分劉次長很清楚,包括繁星、推甄等等。 同樣的道理,我們來看一下部落孩子的處境,其實在屏東偏鄉的孩子也是一樣,上次我秀你們看過,屏東地區的國中畢業生一年有將近8,000人,其中有18%外流,剩下的孩子就進入普高和技高就讀,又以技高居多,而就讀屏東技專的學生僅有73個進入屏科大,其他都就讀私立技專,而到外地就讀技專及大學,也是私立多於國立。你知道屏科大一年的新生有多少嗎?它一年的新生有將近1,800人,只有73人(約4%)來自屏東,屏東學生人口占全國的6%。換言之,一所設在屏東的國立大學,它所招進來的在地學生,遠低於該縣市人口的全國占比。次長,你有沒有注意到問題在哪裡? 劉次長孟奇:有。 鍾委員佳濱:這是「朝鮮薊」,也是歐洲人很喜歡的一種蔬菜,它可以吃的地方只有多少?看起來很大顆,它只吃中間的這一顆心,所以農民生產朝鮮薊,到消費者口中,大部分是丟掉,能食用的僅有一小部分。我為什麼舉這個例子?農民培養農作物很辛苦,我們國家的下一代有那麼多人才。過去,在九年國教之前,多數的國民只有讀國小,國小畢業以後繼續念初中,若不能繼續讀書就是去做學徒,因為念初中的人目的是要考高中、讀大學,有能力的人甚至繼續念研究所,之後若申請到獎學金就出國留學,最後在國外取得博士學位,就留在國外不回來了。各位有沒有聽到我講的最後一句話?我們經過逐級篩選之後,大多數的國民在國小階段被國家照顧,其他的人才經過逐步篩選,像朝鮮薊一樣一層層篩選,去蕪存菁之後,最優秀的人卻送到國外成為其他國家的優秀人才。 但是,九年國教之後不一樣了,九年國教之後開始有了國中,國中階段開始讓一些家庭貧困的孩子不用那麼早去當學徒,他的家庭辛苦一點,讓他念完三年就有機會念普通中學、有機會念大學,所以在國民教育實施之後,我們發現國家的人才資源被開發了,因為很多家庭經濟能力不足的孩子,或許讀完國中之後,他可以念五專,至少可以拿到副學士,或許家裡再咬緊牙根撐三年、四年,讓他拿到大學學歷,他可以成為國家的棟樑資產,這是減少篩選國民中學九年國教的好處。到了1996年,高教擴張之後有了普通中學、大學及技術學院,大學生和國中生開始一樣普及。到2012年十二年國教,國小、國中到普通高中、技術高中,然後念普通大學、科技大學、博士,人人都有權利得到國民教育加技職教育,人人都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劉次長,你同不同意這樣的發展沿革? 劉次長孟奇:是。 鍾委員佳濱:這裡面最大的差別是什麼?在國中階段少了一個篩選,多少孩子有機會嶄露頭角?在這幾個階段篩選有沒有減少?我們再看下一個圖,我上次讓你們看過,如果要念技職教育,就要通過高職、二專及二技等三關才能進入社會,或者是通過高職及四技等二關,除非是念五專,就只要一關就可以直接就業,所以就業前的篩選愈多,被拋棄的成分就愈多。 上次我也分享過澳洲的技職教育,澳洲的技職教育不是沒有篩選,但是除了大學入學考試之外,其他都不是紙筆考試,而是以在校表現及在職表現。次長,我要強調的就是這一點。現在我肯定一件事情,就是產學攜手合作計畫,從國中端進入技高的孩子,他進入科大不須要再考試,他進入高職階段就已經包含高職及建教合作,接著進入四技,他就是正式員工,在四技階段有輪調式、階梯式和一般班,最後他拿到的文憑,依據學位授與法規定沒有註記是進修部,他拿到的文憑是屏科大和日間部透過統測考進來的學生一模一樣,所以技職教育在這裡得到救贖,我們的孩子都有機會不需要經過層層篩選而被拋棄,都能夠保留進入職業教育,未來他在社會上得以安身立命。 此外,我們希望在地的社區技職教育、科大能夠在地化,不須考試、透過資歷審查,適當篩選分系,再下來視學生需求做調整,所以高等教育讓各種天賦人才有發展的機會,他想和謝次長一樣當科學家也可以。但是,他如果進入技職教育,進入社會前有充分準備,過多篩選不利於後端人才培育。次長,到這裡為止,你要告訴我臺灣技職教育,包括部落的孩子要如何爭取未來在社會上得以安身立命的機會,不管他要當科學家,還是當一個傳統技師,請你簡單回答。 劉次長孟奇:誠如委員所說,特別在技職教育,我們設法儘量去避免過多的篩選,讓他比較多轉銜的可能性來達成技職教育的目標。 鍾委員佳濱:技職教育有一個缺口,我上次也提出來,就是他畢業以後,如果只有私立科大的文憑,他的薪資不會很好。這是勞動部的資料庫,技職司也知道,他們把每所學校畢業生的個人資料,包括身分證字號、科系及投保薪資結合,最後發現很多科系畢業以後是沒什麼「薪情」,這個統計表可依工作縣市、行業別、學門及教育程度區分,你們回去以後可以研究一下。 另外,據統計臺大學生以大安區和中正區入學的比率遠高於該區全國人口的占比,你們聽到沒有?屏東科大是屏東的孩子進不去,結果臺灣大學都是中正區和大安區的孩子在念,所以我的臨時提案就是希望教育部、原民會協助調查原住民學生國中畢業後的升學流向,並分析其分布,包括他是念技高、普高或是公立或私立、地區和科系別及就業後的薪資水準,並且與臺大入學新生的戶籍分布結構做比較。你們要告訴我們有沒有提供給他們同等機會。同樣地,非六都地區的國中畢業生也是一樣,請在3個月內向我們提出這樣的書面報告,部長、次長可以嗎? 劉次長孟奇:我們儘量,不過3個月可能有點…… 鍾委員佳濱:沒關係…… 劉次長孟奇:我們可能需要用一個研究計畫來做。 鍾委員佳濱:好,謝謝。 主席:請蘇委員巧慧發言。 蘇委員巧慧:(9時53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我先問一個概念性的問題,請3位都要回答,但接下來的細節部分,我會特別請教國教署彭署長,畢竟今天的題目是強化科學教育推廣之國民教育法。整體而言,在國民教育階段孩子對於科學的學習有興趣嗎?表現的成績好嗎?兩位次長覺得呢?簡單回答就可以。 主席:請科技部謝次長說明。 謝次長達斌:主席、各位委員。我覺得比我們小時候…… 蘇委員巧慧:你都用你的小時候來做比較,因為你長大是要做科學家的人。劉次長,你覺得現在的國小、國中生有興趣學習科學嗎? 主席: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劉次長孟奇:主席、各位委員。據我現場所聽到的狀況,目前整體教學是進步非常地大。 蘇委員巧慧:你現在是以幾年級為例?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或七、八、九年級? 劉次長孟奇:我聽到的是,隨著愈往高中,可能因為考試愈多,反而會消磨興趣,現在反而在小學方面是比較活躍。 蘇委員巧慧:所以是小學方面比較好,那署長覺得呢?署長,你所領導的教育部國教署…… 主席:請教育部國教署彭署長說明。 彭署長富源:主席、各位委員。中年級及低年級。 蘇委員巧慧:比較有興趣? 彭署長富源:相對比較有興趣。 蘇委員巧慧:你們算是誠實!我讓你看這樣的數據,其實我們要了解這整個環境,臺灣從1999年就開始加入TIMSS的數據調查,我們以8年級為例,8年級就是以前的國二,我們的學習成就在世界上排名是名列前茅、是最前面的,但是如果以學習動機的話,竟然只有18%的人喜歡科學。如果以四年級來看的話,竟然高達58%的孩子喜歡科學。這中間發生什麼狀況?劉次長,你覺得發生什麼事?四年級到八年級,從58%降低到18%。 劉次長孟奇:包括升學的壓力,還有種種過多強調知識性,而比較缺乏實作和探究,的確會對科學的學習產生比較負面的影響。 蘇委員巧慧:謝次長和署長也是頻頻點頭,所以大家都覺得問題是這樣。我簡單問各位一個問題,問完後兩位次長就可以回座。次長,我是國小中年級孩子的媽媽,我現在整天在養菜蟲,我還可以理解養菜蟲是要了解菜蟲是怎麼變成粉蝶,可是接下來另外一題是虹吸現象,兩位次長都在點頭,署長好像已經忘記虹吸現像是什麼了。我的問題很簡單,請問在日常生活中到底在什麼場合、現象及狀況會運用到虹吸現象?請不要跟我說魚缸,因為所有課本都講魚缸,可是我家沒有魚缸,請舉一個和日常生活有關的例子。 劉次長孟奇:可以製作一個自動澆水器,用棉線就可做。 蘇委員巧慧:好,謝次長呢? 謝次長達斌:譬如沒有汽油時要把桶子裡的汽油放到車子裡…… 蘇委員巧慧:好,果然兩位都是專家。署長,你要回答嗎? 彭署長富源:我曾經和小朋友處理頂樓的兩個水箱。 蘇委員巧慧:如果日常生活中可以運用到的話,我覺得你們舉的這些例子都比課本講得還好,所有的課本都是問說,如果你家的魚缸想要換水,而不要把水倒出來的話,那可以用虹吸現象,但是我家就沒有魚缸,我到底該怎麼運用?這一點道理都沒有,你現在說汽油還稍微有點道理。兩位次長請回。 我現在想問的是,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對科學的興趣會降低?我認為就是和日常生活的結合性過低,所以我非常樂見新的十二年國教納入「探索和實作」,這部分大幅度增加,可以肯定的是教育部國教署,不管是在師藝司的師資培育等等都有開設非常多的計畫,這是好事,但還有些不足的部分,第一個是在課程審查的部分,署長,在三月份的時候,你告訴我們,目前的課程計畫已有130所學校完成備查、142所未通過,請問它的標準在哪裡?你上次說,五月底前會讓這些學校通過,現在今天已經是五月底了,請問現在的進度如何? 彭署長富源:昨天,我看過數字,現在還剩下三所學校。 蘇委員巧慧:只剩下三所學校? 彭署長富源:普高還有三所學校,我請他們今天要把它處理到最後,尤其是普高部分…… 蘇委員巧慧:所以它的標準會如同我們剛剛所說,和日常生活能夠有更大的結合度,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嗎? 彭署長富源:委員這裡提到的是高中的部分,高中的探究和實作有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以及四個類型,這種探究大概和您原來關心那個中年級跟自然…… 蘇委員巧慧:隨著年級有所不同。 彭署長富源:它會更強調探究的過程。 蘇委員巧慧:非常好!因為科學最主要的目的是發現問題、能解決問題,這個基本能力才是未來科學素養需要培養的能力,這是第一個關於課程的問題。 第二個,為了探究和實作,我們都要設實驗室,關於實驗室的人力已經補足了嗎?我們有大量補足這部分嗎?雖然實作的意外事件很少,但是每年都會有零星的狀況,而且現在的意外統計僅包括中毒部分,割傷、爆裂等等小傷的部分並未統計,所以這部分我要求、我也期待實驗室人力可以補足。署長,這部分你怎麼看?可以補足嗎? 彭署長富源:是的,可以。我補充兩點:其一,就實驗室安全問題而言,我們已經請學校依照公文辦理,須由專責人員管理;其二,補足人力部分,我們已經在修訂編制準則,包含技士、技佐在內。 蘇委員巧慧:我有看到草案,但這已經是正式的辦法嗎?已經是了嗎? 彭署長富源:仍在修正中,我們會依照委員所建議的方向來進行,因為這點確實很重要。 蘇委員巧慧:會在新學期開始時補足人力缺口?也不會增加現場老師的負擔? 彭署長富源:目前技高部分沒有問題,至於普高則有幾個學校需要特別關心,因為涉及人力補實方法,與銓敘部相關。 蘇委員巧慧:教育部也往這方向來處理? 彭署長富源:我們有在注意這現象。 蘇委員巧慧:雖然教育部給了肯定答案,但我還是希望你們能把資料送來,而本席也會做後續追蹤,只要你們做到就好。 最後,雖然學校已經往探索和實做的方向走,但其實坊間相當多的補習班也開始在做科學實驗,這種補習班算是哪一類補習班?教育部有辦法對其進行管理與要求嗎?畢竟學校從規則、辦法,一直到檢視、訪視,都是教育部親自為之,也做了很大的要求。所以署長信心滿滿說,會編制足夠的實驗室老師人力,尤其現在暑假要到了,所以坊間越來越多的補習班,這部分問題教育部有想到嗎?有注意到嗎?該怎麼管理? 彭署長富源:兩點向委員報告:第一,科學類的補習班,接近現行文理補習班…… 蘇委員巧慧:還是在文理類,所以沒有特殊辦法可以管。 彭署長富源:我們和終身教育司討論後,再提供委員一個有關這類補習班的狀況以及有無成長的詳細說明與數字。以前我曾在一個縣市服務,該縣市一年內這類補習班可以成長十幾、二十個…… 蘇委員巧慧:現在越來越夯啊! 彭署長富源:第二,委員剛剛所舉的例子是國小的,以我的瞭解,如果國小補習班會特別強調這點,係為了因應一些縣市的自然實驗課,並將之納入評量,故而補習班也應運而生,但絕大多數縣市尚無這種情況。至於我剛剛特別提到的那個縣市,我想委員也知道,尤其這半年間不斷有這個縣市實驗的作法傳出,對此,我會請該縣市針對補習班問題做處理,因為這類課程其實在校內就可以完成了。以上兩點補充說明,至於資料方面,我們會後也會馬上補上。 蘇委員巧慧:看來署長確實有掌握狀況,不過這並非單一縣市的狀況,因為暑假要到了,坊間都強調maker、maker,畢竟這是個正夯的風潮,可既然要走實驗這條路,那麼師資、設備、環衛、安全就必須要有嚴格的標準,以保障學童實驗的安全。在此,我特別提醒教育部務必事先關心,免得暑假發生憾事! 彭署長富源:謝謝委員提醒。 蘇委員巧慧:謝謝署長。 主席:請黃委員國書發言。 黃委員國書:(10時3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在上一次質詢時我曾提過要把高中端意見納入,教育部也同意會在招聯會底下設諮詢會,這點我認為很好,也非常感謝。 昨天傳出高教司說高中生可以選擇不用每學期上傳學習歷程檔案,請問次長知道嗎? 主席: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劉次長孟奇:主席、各位委員。我知道。 黃委員國書:幾年前為了推動學習歷程檔案,故而強化公信力、專業化,以真實反映學生學習,並配合108課綱實施,一切喊得震天響,各級學校也以此為準備方向,歷經多年試辦,相關建置與SOP、規格都準備妥當,沒想到昨天高教司突然說可以不用上傳了,等到高三下學期申請大學入學時再提出備審資料即可,等於讓當時喊得震天響的學習歷程檔案可以丟到垃圾桶了!我瞭解教育部必須面對非常多的挑戰,但考招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政策訂定不能如同兒戲,今天想這樣,明天想那樣,畢竟影響的是全國的考生與家長,以及全國的高中學校,讓人不知到底可遵循什麼!教育部說可以等到高三下再備審,但我們怎知道今天高教司司長這樣說以後,明天又會變成什麼?政府不可以把一項重大政策,特別是與考招有關的政策來做如此不穩定的推動!這簡直就像兒戲,難不成是把學生與家長當瘋子嗎? 劉次長孟奇:這裡面可能有點誤解!我們現在講的是從大學端所看到的,可以讓學生在高三下上傳其他的學習檔案,這是不屬於老師認證過的,且沒有歷程時點紀錄的,但這是學生的權利,大學這一端本來就不能拒絕學生上傳!所以學習歷程檔案絕對不會被丟到垃圾桶,因為學習歷程檔案對大學審查者而言代表兩件非常重要的事:第一,看得到係經高中教師認證;第二,既然看到學習歷程時點,也就看得到其成長軌跡,所以這樣的資料在信度與強度上,與高三下才臨時上傳的資料是截然不同的,並可以保障學習歷程檔案一樣能有效實行。 黃委員國書:好。但我希望教育部要在最短時間內將這項政策的改變說明清楚,好不好?否則大家都在問,是不是就不用準備學習歷程檔案上傳了?是不是高三下再處理就好? 劉次長孟奇:這樣在資料準備上會處於不利地位。 黃委員國書:對此,教育部一定要有非常清楚的說法。 劉次長孟奇:是,我們已經透過新聞稿澄清了,今天會再做一次。 黃委員國書:請教育部一定要說清楚。 其次,今天我們談的是科技教育,教育部希望看到未來我們新一代能具有程式語言的讀寫能力,畢竟現在全球已經有三十個國家制訂資訊教育政策。時值108課綱上路之際,可是我們的資訊領域卻做了很大變革,把國小階段原本的電腦課、資訊課改為資訊融入式的教學;至於國、高中階段則在科技領域納入程式設計教育,現在我們就來談國小階段。 有非常多的小學生表示,最喜歡上的課是電腦課,但在108課綱上路後,把電腦課或資訊課改為資訊融入式的教學,不再安排固定課程;既然不安排固定課程,又要辦理融入式教學?這可考倒老師了,何謂融入式教學?因為教育部並未闡明何謂融入式教學,所以要怎麼教呢?到底什麼叫融入式教學?原來的資訊課可以繼續上嗎?凡此種種都是問題!我們來看看現在全臺灣22個縣市的實施狀況,大致可分成三類:已有國小資訊課課程參考架構者有十個,臺北、新北、桃園、臺中、高雄,也就是五都等十個;研擬中的有七個,包括臺南、基隆等;根本沒有任何版本的,因為教育部沒說,所以暫且不做,包括臺東、屏東、澎湖、金門及連江等幾個偏鄉。這項政策訂定要融入教學,但仍看到有非常多的教學與學習M型化問題出現!臺北市教育局與臺大合作,推動中學AI教育;高雄與微軟合作,推動AI教育;新北的每一所學校都有智慧教室,預計兩年達標。由此觀之,這個趨勢未來將會造成各縣市與各級學校的落差,甚至產生M型化問題!請問教育部是否想過如何彌平這問題?有沒有想到?這是現實存在的問題,而且是已經這樣子了!次長有沒有辦法回答? 劉次長孟奇:目前的確像委員所說的,新課綱採取資訊融入議題的方式來教學,至於委員剛剛所擔心的,對於尚未訂出明確教學方法的學校要進行瞭解,特別是那些做不到的縣市,看看到底發生什麼情形?這部分教育部會有責任…… 黃委員國書:教育部是有責任做全盤瞭解、好清楚各級政府、各學校是否達到所設定的目標?不然你們政策講一套,底下的縣市又自有一套,那麼幸運的人就可以讀到有資訊教育的學校,運氣不好的人,特別是偏鄉孩子就接受不到這樣的教育! 再者,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歷經三天三夜的表決,好不容易才通過,包括我們所重視的科技預算在內。但據統計,教學數位化補助到目前為止,竟還有五分之一學校尚未使用!本席想瞭解原因,為什麼?我們幫學校採購筆記型電腦,卻有很多學校沒有使用,為什麼?我想原因不外乎幾個,老師缺乏資訊融入教學經驗,因為教育部說要資訊融入教學,但問題是要怎麼教?不知道!沒有人教老師,請問老師要怎麼教?還有,遇到突發狀況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而且因為教學實施很緊迫,以致每個老師都在趕進度,根本就忽略了這件事!我們出於好意,給了預算,給了資源,可是學校卻不知道怎麼用!學校有一大堆筆電,就是無法達到效果!我建議教育部必須建立部版資訊課架構,由教育部來全盤掌握,並於一個月內提出檢討報告? 劉次長孟奇:好。 黃委員國書:至於國中部分,要有科技領域,要有程式教育,但師資是否到位?師資到位了嗎?目前以臺北市的情況最好,七十所高中裡,有一百二十五名資訊教育教師,可是像連江縣有五所國中,但資訊教育老師卻只有一個!至於澎湖有十五所國中,老師四名,可見我們面臨資訊教育教師不足的問題!空有科技與資訊教學政策,但老師呢?老師在哪裡?只有臺北市夠啊,也只有臺北這樣富有的城市才足夠啊,偏鄉根本沒有!怎麼辦?還有,教材到不到位?在資訊領域教科書上,有關國中科技領域教材的通過數為零,等待修正的為四本,教育部說5月底完成,請問今天幾號?離5月底剩下幾天?甚至連普通型高中的資訊科技教材通過的也是零,在剩下幾天時間裡,請問教育部如何才能把資訊教育課本變出來?我實在很懷疑! 劉次長孟奇:目前國教院肯定到5月底普高的資訊科技教材至少會有兩本,甚至可能會有三本,修正審查中的有四本;技高方面已經通過兩本,尚有兩本正在修正審查中。 黃委員國書:次長,9月課綱馬上要上路,暑假一過這件事就到了…… 劉次長孟奇:5月底。 黃委員國書:才剩下幾天時間,如果5月底還無法處理好,我想新課綱上路後將會一團亂,各學校恐怕也不知該怎麼辦,這點提醒次長注意,也請教育部一個月內務必處理完畢,並提出檢討報告,好不好? 劉次長孟奇:好,謝謝委員。 黃委員國書:謝謝次長。 主席:請李委員麗芬發言。 李委員麗芬:(10時14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今天討論科普教育,而科普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讓民眾與兒少能更親近科學。最近科技部有一項活動非常有創意,也就是全民太空任務,讓學生被福衛五號拍照。可惜第一次活動時因為雲量太多,以致無法拍成,不過其中有一點很特別,也就是活動所設定的拍照面積是70乘以35公尺,何以會設定這樣的面積? 主席:請科技部謝次長說明。 謝次長達斌:主席、各位委員。應該與人造衛星的解析度有關。另外向委員報告一個好消息,未來在第三期時,將規劃設置衛星系統以穿透雲層,希望將來可以不受天候影響。 李委員麗芬:如此以後即無須使用空拍機,用衛星就可以直接拍照,那麼70乘以35公尺是福衛五號可以拍攝的最小範圍嗎? 謝次長達斌:比那個更小。 李委員麗芬:還可以更小? 謝次長達斌:對。 李委員麗芬:只是這個解析度是最好的? 謝次長達斌:是。 李委員麗芬:我覺得真的滿厲害的,因為竟可以從這麼遠的地方拍到這麼小面積的地方,而且解析度又這麼好,讓大家對我國太空計畫的發展充滿期待。這次特別邀請景美女中學生參與拍照活動,我對此非常肯定,畢竟念理工科的女學生很少,從事太空科學研究的女性就更少了,所以這次能讓女同學參與,更能顯現出其中意義。 接著我想與次長討論海洋問題。審查107年預算時,由於海洋研究船勵進號的興建進度有點落後,是以本席還曾為此提案。現在我很高興能看到勵進號前往南海進行海洋地質與大氣探究,完成第一次首航任務。讓人覺得很特別的一點是,這次勵進號應用了水下無人載具ROV,以機器手臂來採集海床樣本,我想這應該是國內首次運用水底無人載具進行研究,可否請次長簡單說明一下這此首航達成哪些成果? 謝次長達斌:首先,勵進號的推動系統是全新的,相較於過去傳統有船舵的船,勵進號並沒有船舵,係全向量型的推進系統。向量型推進系統的好處是,能在極端氣候下於大海中進行精確定位,畢竟這是科研船最想達到的一點,因為科研船的重點不在於速度,而在其穩定與定位性。其次,在勵進號的配備上,控制室係採360度景觀,是一艘為科學研究而設計的船。我們都知道南海海底有與陸地很像的地貌,也有結構特殊的山,我們也做了相當精確的測繪,相信這些資訊未來對科學研發,乃至經濟等各方面研究均有很大幫助。 李委員麗芬:我相信這次成果確實不錯!以海洋研究來說,大家都會覺得海洋研究很高深,似乎離一般人很遠,但以這次所運用的ROV來說,其實就是很厲害的水下機器人,如此就可以讓孩子、學生和科學拉近了距離!我知道以前海研船曾辦過登船參觀活動,未來會再舉辦嗎? 謝次長達斌:繼續還會有,而且一開放就是秒殺! 李委員麗芬:對,我相信,畢竟機會難得。除了「勵進號」外,「新海研二號」亦已試航? 謝次長達斌:是。 李委員麗芬:據悉尚有第三艘海研船,請問目前進度為何? 謝次長達斌:預計是年底。 李委員麗芬:年底試航嗎? 謝次長達斌:測試。 李委員麗芬:次長說「勵進號」是專為研究而設計的船,非常精緻,而這次三艘海研船均由臺船承建,據說,船雖然小,規格卻是最高的。未來這三艘海研船將交給台大、海大與中山大學運用。我剛才提到我們除了做研究之外,我覺得既然我們都交給學校了,這三所學校除了研究之外,其實也可以做很多科普教育的宣導,這部分是不是請科技部跟這三所學校討論,並且好好規劃這部分未來應該怎麼樣進行。 謝次長達斌:是,一定的。我們甚至連一些海底的影像都開過直播。 李委員麗芬:是,謝謝次長。 接著要請教教育部劉次長,我們剛才提到海洋,我不知道次長知不知道海洋基本法還在立法院審議當中,我看到在108年課綱中有四個領域,包括性平、人權、環境、海洋四大領域是融入教學,所以海洋教育其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剛才提到海研船是給三個大學,除此之外,還包括國研院的海洋中心也都有製作影音相關資料,還有,我在上禮拜也提到科技部的災防中心也有災害情資網。我要特別提的是,這四大領域要融入,我們要怎麼樣讓老師知道資源在哪裡?不只是科技部,還包括中研院前陣子最紅的黑洞研究,此外還有整個綠能、能源的轉型,經濟部也有能源的相關研究,這部分可能就跟剛才提到四大領域中的環境以及海洋領域非常相關。所以我在這邊要提醒教育部,我們應該要結合各部會現有的資源,甚至也可以結合一些時事,讓老師們知道資源在哪裡以及如何運用,怎麼讓這四大領域中,我們覺得很重要的部分能夠在未來108年課綱推動時更加順利?這部分是不是請教育部去看看各部會相關資源已經在做的事情? 主席: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劉次長孟奇:主席、各位委員。是,教育部會透過國教署、國教院以及學科中心,看看如何在教師研習以及課程跟教案的研發上來強化這一點。 李委員麗芬:對,我再提醒教育部,因為一般人都會很害怕融入課程一融入就不見了,所以很重要的是老師怎麼教,次長剛才有提到教材的問題以及老師培力的問題,我們應該要趕快再加強。再來是有關人權的部分,我當然是最重視兒童權利公約,所以也希望學校能夠加強這部分相關課程的設計以及研議。 最後我要提的一點是,上禮拜我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政府常常做很多事情,可是大家都不知道,為什麼我要講上禮拜的一件事情,因為郭台銘先生去了新竹曙光女中,我發現這個女中有一個未來教室,我覺得很特別,怎麼會有未來教室?我去查的結果,原來這是教育部補助的項目,這是高中優質化的一個補助方案,可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也看到教育部有一個網站在講這個方面目前有哪些補助的名單,你們目前的資料只更新到105年,其實你們在107年還是有執行,我看到你們目前補助的學校已經有302所學校了,全國的高中是511所,補助302所比例也滿高的,可是我特別要講的是,我們是不是應該再加緊腳步,讓其他二百多所高中也一樣可以透過高中優質化的方案,所有的高中都能夠有所謂的未來教室以及相關的學習?教育部能不能把這樣的計畫再擴散出去? 劉次長孟奇:是,教育部回去會就今年的經費再檢討一下,看能不能如委員所說的,讓這種好的計畫儘量擴散出去。 李委員麗芬:是,因為這個計畫,你們已經從96年就執行到現在,我覺得應該要全面覆蓋到所有的高中,所以這個部分請教育部再努力,謝謝。 劉次長孟奇:是,謝謝委員。 主席:請張廖委員萬堅發言。 張廖委員萬堅:(10時25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我們今天談科學教育到國民教育這一塊,剛才很多委員都提到了,我也針對科學教育這部分來質詢,我特別是針對國際經合組織每三年會做一個PISA的測驗,針對每個國家的學生能力評量計畫做一個測驗,最新的是2018年,2018年做的還沒有公布,我們看2015年科學素養的公布,臺灣的排名其實滿前面的,排名第四,新加坡第一、日本第二、愛沙尼亞第三,芬蘭排第五。所以我們在這方面其實還不錯,可是看起來我們的科學教育,我們現在講108新課綱、十二年國教,我們會更強調我們在科學素養裡面比較不足的部分。我想大家都知道我們哪邊比較不足,就是我們整個探究、實作、實驗的能力,從PISA調查的結果其實也看得出來,我們很多項目都排得更前面,還有排名第三,解釋科學現象或是解釋科學數據舉證等等,這些都還不錯,但是評量及設計科學探究排名第七。排名第七也很好,只是在分析學生這些能力時,其實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問題,剛才也有委員問到,在108年的新課綱裡面,對於科技的教育、科學的教育,其實要特別針對評量設計實作這種解決問題能力、個人興趣等等,我們希望要強化這個部分。次長剛才回答很多委員的問題,署長可能也知道,以前老師就是教,學生就是聽,尤其PISA的測驗是在15歲左右做調查,在老師的教學經驗或是求學經驗中,對於科學教育也是習慣接受,大概很少會有主動設計模式去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現在的教材、師資在審定的過程中,好像也發現我們怎麼讓這些老師真正有這個能力,不是今天我們的課綱知道問題了,我們把一個課程排出來了,時數占兩小時,剛才很多委員詢問占兩小時,一個禮拜幾節課上這個部分,然後老師去教學生,學生就會了?次長知道這個問題吧? 主席: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劉次長孟奇:主席、各位委員。探究實作在目前的確是最需要加強的地方。 張廖委員萬堅:我想我們整體表現已經不錯了,但是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因為PISA是測試15歲左右的學生,就是國、高中的能力,我們是講到國民教育的階段,我們如何強化他們這方面能力?其實PISA的測驗有一些調查,它做得非常細,它也對學生做問卷調查,它指出56.4%的國中生跟62.9%的高中生說從來沒有或幾乎不曾在科學課裡面進行設計實驗;高達44.8%的國中生跟57.6%的高中生說從來沒有或幾乎不曾在科學課對實驗進行辯論。這些調查就表示我們對於這種課程是缺乏的,這不是排了老師,老師就會教,老師怎麼去教?剛才其實很多委員都提到了,所以現在十二年國教做了,108課綱延1年,準備上路了,大家覺得又是匆促上路了。其實我覺得整個不管是課綱、課本的審定也好,很重要的還是內容,我們怎麼樣真正在教學現場裡,我們看到新的課綱,老師真的懂,也很會透過課程設計讓學生了解,補足我們這一塊的不足?署長簡單講一下。 主席:請教育部國教署彭署長說明。 彭署長富源:主席、各位委員。我簡單回答,首先有關課綱的審定,我們已經進到尾聲,去年年底以前把要編教科書的部分都審完。其次,針對實作老師的能力以及學生相關實作的培養,我們大概都在我們的中程計畫內訂定了,所以連同課綱本身的推動以及制定的中程計畫都有包含這一塊,非常重要,而且也編列了經費,謝謝。 張廖委員萬堅:我想經費一定要編列,也一定要有配套措施,相信可以更強化孩子們在這方面的能力,而且十二年國教的108課綱更強調個人興趣與發展。我從PISA測驗中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女性的PISA科學素養其實不輸男性,從2015年測驗的各細項中男女互有勝負,且分數差不多,沒有什麼顯著的差異。可是經過國民教育階段後,到了要去唸大學、開始選科系時,因為我們有科技類、人文類與社會類,當我們這樣分類,在選擇科系時就會明顯地出現,女性在科技類的表現明明也不錯,但她就是不會去選科技類,而這個現象也與我們傳統的刻板印象相符。然而,若我們看女性在國民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透過PISA測驗可知,她們的能力其實是不差的。女性的表現不錯,但要如何引導她們就讀呢? 從下一張投影片可以看到「女性就讀大專科技類系所人數」每年都有微幅提升,10年來從31.69%提高到35.22%,總共才提高百分之三點多。我知道教育部有個「高中女校科學教育巡訪計畫」,不曉得次長或署長知不知道? 劉次長孟奇:知道,剛剛也報告了。 張廖委員萬堅:這個計畫為期6年,但參與的學生不到6,000人,一年不到1,000人,53所高中女校裡面,共有34萬名女校生,平均一年不到1,000人次,而且還是針對學校中本來就有興趣的數理資優班女生。談到讓科學教育更普遍化,像是女性雖然表現得不錯,但就因為怕怕的而不敢選擇、不太敢唸,也不太敢和男性競爭,因此我們感覺不到教育部在培養女性選讀的興趣上有任何努力。對此,你怎麼看? 劉次長孟奇:教育部在這方面可能還要進一步往國小、國中去推,因為誠如委員所說,這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刻板印象的問題。 張廖委員萬堅:這是刻板印象的問題,而且從數字來看也是這樣。分數是很平均的,但是從唸大學開始,準備進入社會就業或是繼續做學術研究就會發現,男女生的選擇有了落差,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 劉次長孟奇:社會刻板印象對一般人來講,是對未來職涯進路的預期,會較受傳統的規範,因此我們要盡力從兩方面去打破它…… 張廖委員萬堅:我從預算中其實看不出來,雖然在你們的計畫中有我剛剛講到的那一項,但它所針對的對象本來就是數理資優生。女校中也有人對科學教育有興趣,但卻沒有特別鼓勵她們的計畫,讓她們在升學的時候可以選擇、繼續研究與發展,似乎只能跟著社會氣氛與情勢去做。教育部在這個過程中,好像沒有鼓勵的特別計畫,因此你是不是可以告訴我,將來新課綱上路後,這方面的教材會有鼓勵的措施嗎? 劉次長孟奇:我們會特別盡力往國中、國小方面延伸,最好能在那個階段就建立起她們對這方面的興趣與取向。 張廖委員萬堅:108課綱是個新的課綱,有課程設計、教材以及各方面的措施。科學教育測驗出來,男女生的能力其實是差不多的,為什麼十二年國教唸完要唸大學時卻產生了如此顯著的差別?除了刻板印象以外,教育在過程上是不是有一些問題,也很值得我們去瞭解。有關科學教育導入國民教育的部分,這方面的落差可能也必須注意。 劉次長孟奇:是,謝謝委員。 主席:請蔣委員乃辛發言。 蔣委員乃辛:(10時34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今天談到了科學教育以及原住民教育,教育部與科技部在科技教育方面都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科技部在大眾科學教育計畫經費上今年編列得比往年多,科發基金也自107年開始投入,而之前都沒有,但感覺上經費還是太少,才兩億多元。但若將教育部和科技部的經費都加起來,其實高達幾千億元,然而,為什麼編在大眾科學教育計畫的經費才兩億多元呢?請問教育部有多少錢? 主席: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劉次長孟奇:主席、各位委員。差不多是兩億多元。 蔣委員乃辛:全部加起來有三千多億元的經費,教育部就有兩千多億元,再加上科技部的就有三千多億元,兩邊加起來用在大眾科技教育上的錢才四億元,我覺得應該要增加一點。現在要編109年的預算,請問你們會不會增加? 劉次長孟奇:我們回去檢討。 蔣委員乃辛:說要回去檢討就是假的,只是用來應付今天的詢答而已,我們都很清楚。我擔任民意代表快40年,也問了40年,知道編列預算的狀況。 劉次長孟奇:明年的經費最主要是針對新課綱,我們會先強化新課綱相關的科學教育,這是教育部目前經費編列的重點。 蔣委員乃辛:請問在新課綱中,高中老師的名額會不會增加? 劉次長孟奇:新課綱目前在科學方面…… 蔣委員乃辛:我講的是整體員額。 劉次長孟奇:員額沒有增加。 蔣委員乃辛:新課綱增加了那麼多選修課,還有其他的課程諮詢與多元學習,不是嗎?請問這樣會增加多少老師員額?2.8%? 劉次長孟奇:目前可能還沒有辦法…… 蔣委員乃辛:2.75%?2.6%?2.5%? 劉次長孟奇:現在可能還沒有辦法給予這樣的承諾。 蔣委員乃辛:那就是開玩笑的嘛!如此,你要怎麼推108課綱啊?公告的108課綱是玩假的嗎?光是發鐘點費,老師都不要這個鐘點費。經費的編列就看你們現在要的是什麼嘛! 我們回到主題。我今天之所以要強調數字,因為偏鄉107年的科普經費比106年、105年增加了很多,不過也還不到5,000萬元,大眾科學教育經費也不過才占了其中的二成,這部分也沒有辦法增加。請問科技部有什麼看法? 主席:請科技部謝次長說明。 謝次長達斌:主席、各位委員。對,我們從106年到107年已顯著地promote,因此增加了五倍,我們今年也持續keep住這樣高的經費。 蔣委員乃辛:說實在的,3月時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排了一個有關原住民教育資源平台的專題,希望能夠建置原住民科學教育資源中心,請問有沒有辦法建置? 謝次長達斌:我們會全力地幫助…… 蔣委員乃辛:又是研究?但研究到什麼時候卻不知道。最重要的是經費的問題不是嗎?科技部次長,我告訴你一個經費最好的來源,那就是跨部會的科發基金。科技會報有18.5億元,為什麼不能用? 謝次長達斌:我們會全力爭取。 蔣委員乃辛:聽到這裡,我都不相信你們講的話,你們能不能不要給予,「我們來檢討」、「我們會盡全力爭取」等形式上的回答?你們要告訴我要怎麼爭取、是不是有決心去爭取,這就是我這幾年為什麼一直講到科技會報經費的問題。這是跨部會的、不可預知的、應急的而暫時還沒用的錢,當你們現在要新成立一個資源中心的時候,當然就可以從這裡拿來用。你們部長今天沒來,但我本來是想問他的,因為他就是副召集人,我想知道為什麼不能用?我為什麼提到這個問題?請看下面這張圖表,這張表是教師依專長授課比率達65%以上之市縣數簡表,也就是由本科教師授課占65%以上學校的市縣數,在21個縣市中,在地球科學部分只有14個縣市,也就是還有三分之一未達到;在理化部分有16個縣市,也就是還有25%的學校,這些課程並不是由本科的老師來授課。如果是這樣,請問我們的科學教育怎麼辦? 再來,看下一張原住民學生自然科待加強之人數百分比,待加強的比率占了一半以上,而且連續三年都是這樣子,107年有稍微好一點,可是如果和全體學生放在一起比較,105年全體學生待加強的比率是22.24%,而原住民是51.48%;107年全體學生是20%,原住民則是百分之四十七點多。接下來,我們看原住民學生就讀的大學科系,104學年度原住民學生所就讀的理工科系只有電機、機械;可是到了105學年度連電機都沒有了,只剩下機械,前10名的科系全部都是非理工科系,難道原住民學生就只能唸非理工學系嗎?所以科技部和教育部應該針對偏鄉教育、原住民教育多投入一點相關的資源與經費,如果一般的學校、一般的縣市本科系老師的比率未達到65%以上的都有三分之一的話,請問偏鄉的比率會有多少?對於偏鄉更是我們應該要去關心的,兩位次長有沒有什麼回應? 劉次長孟奇:針對原住民的部分,教育部今年已經確定會擴大經費,還會多使用幾個方式,看能不能儘量彌平委員剛剛所指出的問題,就是科學人才的比率沒那麼高的部分。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儘量從國中小到高中進行強化,提升他們進入大學就讀的比率,今年我們確定會投入比較多的計畫及經費。 蔣委員乃辛:科技部的經費能不能增加? 謝次長達斌:我想科技部也是一樣…… 蔣委員乃辛:最重要就是經費嘛! 謝次長達斌:科技部從106到107年度已經非常有誠意地增加五倍的經費了,所以我相信後續這個部分絕對是部長所重視的。 蔣委員乃辛:我希望這部分在109年度的預算就能夠顯現出來,好不好? 另外,今天報紙登載了學生視力的問題,眼科醫生講20年以後有50萬以上的人會失明,但問題是6歲以下是歸國健署所管;6歲以上是歸教育部所管,可是執行的卻又是地方政府,這種多頭馬車的結果就是各自為政。就像一隻老鼠出現在家裡,民眾打電話給市政府,市政府請民眾到衛生局去拿老鼠藥;結果老鼠從家裡跑到馬路上了,這時候衛生局說老鼠跑到馬路上就不是它的業務,而是環保局的業務;等到老鼠跑到馬路對面的田裡面去時,環保局就說那不是它的業務,因為老鼠在田裡面,所以是屬於建設局的業務。這隻老鼠從家鼠變成野鼠,再從野鼠變成田鼠。我們如何能夠維持、保護孩子們的視力健康?監察院106年的調查報告指出,教育部對課後照顧中心學童的視力防治欠缺有效因應方案,另外,更提到教育部應將兒童近視防治問題列入宣導教育內容,強化家庭功能,維護孩童教育健康,現在是108年,已經過了2年,請問教育部做了什麼? 主席:請教育部國教署彭署長說明。 彭署長富源:主席、各位委員。我說明10秒鐘,剛好連接縣市的經驗,大概可以分為兩點,一是地方政府的學管科及體健科有因應的計畫,二是學校本位在做,例如在下課期間望遠凝視,或規範學生閱讀課本的距離,以上幾個,校本與地方本位都各有計畫。但我們也知道受到3C產品的影響,對於這些影響可能還是要多所提醒,所以我們覺得要連結家庭的功能。 蔣委員乃辛:有沒有達到效果?因為已經過了2年了,這些計畫做了2年,可是現在所發生的問題卻比2年前還要嚴重的時候,就表示教育部過去這段期間對於近視的防治是沒有效果的。如何能夠加強孩子近視的防治是教育部的重點項目,國小6年級的學生有百分之六十幾的人近視。以前我年輕時,還在唸書的時候,很少有人近視,現在戴眼鏡不是因為近視,我是散光加上遠視,我的視力還有1.0、1.2,只是因為有散光要戴眼鏡。可是你們看看現在的孩子,都是近視,再加上3C產品的影響,關於如何做好視力防治,我希望教育部一個禮拜內給我書面答復,包括教育部在這2年到底做了什麼和未來又要做什麼,好不好? 彭署長富源:可以。 主席:謝謝蔣委員,也謝謝教育部次長及署長。麻煩教育部在一個禮拜之內給予書面答復,謝謝。 請林委員奕華發言。 林委員奕華:(10時47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劉次長,之前有一個禮拜是林騰蛟次長來這裡備詢,我也曾經質詢過他,雖然今天的議題是要討論科學教育,但是面對108課綱即將開始實施,剛剛也有委員質詢到科技教育的部分,剛好我也想要跟你討論科技教育,雖然感覺上跟今天的主題沒有相關,但我認為事實上都是一樣的問題,就是要怎麼解決城鄉落差,包括同一個縣市裡面,相關的學校之間可能都會產生落差,所以我今天還是要就教科技領域部分。 上一次討論科技領域問題時我曾經講過,剛剛也有委員關心,科技領域國小教育階段課程建議的部分連原有的附錄三都不見了,現在變成由各縣市政府自己去發展相關的課程,就是因為教育部不推了。當初在訂定課綱的過程中,我們都曾反映過希望能從小學就開始,不過非常遺憾,還是維持國中,所以我也請教育部針對國小部分提出補救,這本來就不應該回歸到各縣市,由他們自己去努力,因為這麼做就會產生城鄉差距。所以有關於如何讓資訊教育、科技教育能夠從小學開始發展,尤其我們看到全世界在相關科技領域展現出強大實力的國家,基本上都是從國小開始推展,甚至可以看到他們在相關教科書的準備,以及政府對於相關政策、教學的引導,包括對岸的中國大陸在內,都可以看到他們在這方面的努力。所以我真的非常擔憂,以我們新課綱的實施要達10年的狀況之下,結果我們居然是處於這麼落後的觀念,我覺得非常可惜,當然這跟兩位都無關,當時你們可能都還沒進入教育部,但我還是要表達這方面的遺憾。 現在回歸到即將上路的108新課綱。請問次長、署長,對於科技教育的新課綱,你們覺得你們已經完全準備好了嗎?現在是先從國中開始,再來是高中,你覺得你們準備好了嗎? 主席: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劉次長孟奇:主席、各位委員。教育部正盡力在上路之前將它準備妥善。 林委員奕華:我所指的準備好包括師資、老師的程度等等,次長,你覺得你們準備好了嗎? 劉次長孟奇:可否先讓署長簡要回答? 林委員奕華:我可以幫你們回答,你們覺得有些部分還有落差,署長在地方上待過,應該也知道就是有落差,有些學校跑得比較快,當然裡面包括學校規模的大小,沒有辦法有專任老師來教學,所以導致學校的確在進度上有所落差,但是縣市政府也都針對這個部分在做努力。 本席先問一個問題,您知道教科書現在的狀況是如何嗎?這個議題花了我總質詢很多時間,總質詢其實不應該問這麼專精的問題,但是為什麼我利用總質詢的時間詢問?就是因為我真的擔心準備來不及,果然到了現在,部長答應在5月底之前所有教科書都要審查完畢,但是我們今天看科技領域就好了,請問次長與署長知道現在科技領域教科書的審查進度是什麼? 劉次長孟奇:生活科技目前在5月24日應該已經全部審查完畢,有4個版本。 林委員奕華:國中? 劉次長孟奇:生活科技方面,國中…… 林委員奕華:現在國中的教科書連一本都沒有通過,高中是通過2本。 劉次長孟奇:我們用的是5月24日的資料,可能因為最近審查進度很快。 林委員奕華:我們的這個資料也是剛剛才抓的,代表你們更新太慢了。 劉次長孟奇:應該是更新的問題。 林委員奕華:所以現在狀況如何? 劉次長孟奇:目前生活科技應該於5月24日已經全部審查完畢,是4個版本。 林委員奕華:國中還是高中?另外資訊教育呢? 劉次長孟奇:依據我手上的資訊,高中部分的普高是在5月底確定至少2個版本。 林委員奕華:所以5月底前還是審不完? 劉次長孟奇:5月底會有至少2個版本。 林委員奕華:至少有2個版本通過? 劉次長孟奇:對,審查通過。技高目前已經通過2個版本,還有2個修正審查中。 林委員奕華:所以這代表部長的承諾就是會跳票,在5月底前審查不完,部長所說的就是跳票,這會影響到後面的選書。我已經知道了,這個問題占了我的太多詢答時間,而且你們現在這樣的進度,你知道老師拿到書是什麼時候嗎?選書只是一個過程,現在很多學校的選書都是用樣書,我們都知道你們發文說不能用樣書選書,但是學校都在用樣書選,因為來不及。 這麼離譜的事情就發生在今年108課綱,你們知道老師拿到教科書已經什麼時候了嗎?按照你們現在的進度是8月底,開學之前才能拿到書,這樣叫老師怎麼準備?所以非常離譜。我不想罵了,還有很多事情要質詢,8月底才拿到教科書只是一個部分。 請問老師的師資準備好了沒有?本來說106年至108年,3年要養成超過千名資訊科技老師,請問有達標嗎? 主席:請教育部國教署彭署長說明。 彭署長富源:主席、各位委員。現在科技老師已經超過2,100名了,剛才委員問的教科書部分,5月31日以前,除了高中的健康、護理等等只有兩個廠商編之外,其他每一種編教科書的都會有3個版本…… 林委員奕華:我現在的重點不在教科書,我會另外找時間問那部分,反正今天資訊教育的部分,我們看到的就是那樣,我強調的是整體進度,因為你們現在要選書,還有共同招標等過程,印出來之後讓老師拿到書時就是8月底,沒錯吧?你們的公文寫的,我都看過了。 彭署長富源:是8月,不是8月底。 林委員奕華:我們來比對公文,你們寫「8月下旬」,也就是8月底,但是老師還要備課,所以不要再跟我爭辯是8月還是8月底。 資訊科技的二千多名老師,裡面有些是專任的資訊老師,有些是再回流的,就是有6小時學習時數。另外有一種是第二專長,這部分需要36學分。請問在這二千多人中,可以告訴我兩者的比率是多少嗎?原來是資訊專長或科技專長,與他是第二專長的比率是多少? 彭署長富源:我簡要回答這兩者的比率,以目前我們蒐集到的資訊,各縣市裡一至三班的學校會比較辛苦一點,其他六班以上的學校,目前大體上這兩種師資都能達到70%以上。 林委員奕華:但是你們有沒區分他原來就是學資訊或是第二專長呢? 彭署長富源:是兩部分切開來算的。 林委員奕華:請你再把數字給我們。 彭署長富源:是。 林委員奕華:請問老師會不會有超額問題?現在少子女化了,我們都知道生科和資訊教育都是新領域,也就是現在我們在招考老師時,招考的這些老師進來以後,會不會因為少子女化而優先被超額? 彭署長富源:不會。 林委員奕華:為什麼不會? 彭署長富源:因為這些課是必修1節,所以一定會有,除非已經減到沒有可以減了,已經不需要了,但是學校只要有開課,就要有老師。 林委員奕華:針對那部分,請你們再書面答復我。 我再快速問一個問題,因為這與我上週的質詢有關。上週我們在談學習歷程檔案的部分,還說要在一週之內把流程給我,但是這兩天發生了變化。過去一年,在關於學習歷程檔案的宣導上都有提到,包括在大學的多元入學都有占比,綜合學習表現是占50%,其中學習歷程需占相當比率。我們看什麼叫學習歷程?裡面提到現在高一到高三要做學習歷程檔案,相關作業要點都寫「學生應於學校……」、「多元表現應上傳」,都是「應」,但是這兩天,我看到教育部新聞稿告訴我們,這只是協助學生提升備審資料效率的服務工具,絕非強制學生之義務。 所以,請次長告訴我,學習歷程檔案到底要不要上傳?我先不談它有沒有與升學掛在一起,但是這件事到底要做或不要做?不然過去一年對於老師來說,抱歉,我要說你們都是在「裝肖維」! 劉次長孟奇:報告委員,這個新聞稿的最後一句就是重點,就是如果在升學的時候,他使用的不是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他不會有教師認證與歷程時點紀錄…… 林委員奕華:這沒有問題,請看一下你們的辦法寫什麼,都是寫「應」,包括「應上傳」、「應於學校實驗教育辦理」等等,多元表現也是「應」,所以現在老師們的認知都是認為不做這些事就會影響學生權益,所以請你們在此很慎重的告訴我們,針對你們的政策做一個宣布,今天學生、老師如果最後沒有上傳其實是沒有關係的,因為他可以選擇另外一條路,就是在申請入學時比照現在,再準備資料就可以了。 劉次長孟奇:對他會有關係,因為會影響到他以後的資料信度與被大學認證的情況,所以這其實對於學生來說是一種權益…… 林委員奕華:那你們新聞稿的這種寫法就不對了,新聞稿寫:「絕非強制學生之義務」,意思就是可以不做。 劉次長孟奇:學生如果不做就是損失自己的權益。 林委員奕華:兩者是衝突的,請你說清楚到底要做還是不要做?大家的認知就是要做,所以現在全部都說要做,但是新聞稿出來又說:「絕非強制之義務」,就是可以不要做,到底要做還是不要做呢?當然你可以說不做會影響到他的權益,但是這件事對於學校來說,到底要推還是不推?這要說明清楚。 劉次長孟奇:學校當然要推。 林委員奕華:請問這件事有沒有強制性? 劉次長孟奇:強制性就是如果學生不上傳…… 林委員奕華:如果沒有強制性,請你們去修正那個規定。 劉次長孟奇:關於作業要點,我們會請國教署回去檢討,看看如何處理。 林委員奕華:所以你們覺得可以不強制? 劉次長孟奇:應該說現在如果學生不上傳,本來就不能怎麼樣,但是他以後升學時就會損失自己的權益。 林委員奕華:所以就是可以選擇,由老師來說明可以選擇? 劉次長孟奇:這樣說好了,如果他申請大學的時候,不可能因為他沒有學校的學習歷程檔案資料,就禁止他申請大學。 林委員奕華:那當然,因為規定裡也有寫,所以我知道,但是你們對於這件事一直說「應」要做,現在突然新聞稿一轉彎又說不一定要做,這很嚴重,因為所有老師認為怎麼教育部一紙新聞稿,就改變了他們這一年對這件事的認知,學校單位一直覺得這是學生一定要做的事。 劉次長孟奇:報告委員,一切都要以我們最後所表明的這個立場為主。 林委員奕華:所以前面那些要不要修? 劉次長孟奇:如果作業要點有必要修改,我們回去後就會進行調整。 林委員奕華:所以作業要點需要修? 劉次長孟奇:需要調整的我們就會調整。 林委員奕華:好,所以這算是政策性的宣布了,我們都聽到了,謝謝。 主席:請吳委員思瑤發言。 吳委員思瑤:(11:00)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因為今天的質詢時間很短,所以本席就直接破題了,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議題是資訊教育,到底108新課綱的上路是會讓我們的資訊教育更加的平等?還是會走入更不平權的狀態呢?會不會形成雙峰化、M型化的狀態呢? 下一頁,剛才黃國書委員也有關切,在新課綱上路後,國小端的資訊課將會移除生活科技,改為融入式教學,但這部分你們卻沒有規劃任何具體的授課時數,雖然我們希望國小端的資訊教育能夠改為融入式教學,資訊教育能夠無所不在,但我們也擔憂資訊教育會不會因為融入式教學而消失或被稀釋了,當然,國中以上都是把資訊教育列為必修課程,因為這是必須的。 本席今天就先focus在國小的資訊課到底是不是消失了呢?我們就從4個面向來盤點未來國教端的科技教育推動,本席今天就先focus在師資教育與擴大民間合作這兩端,未來有機會本席再跟教育部討論學生學習銜接的問題,至於數位建置的部分,這四大關鍵因素本席要先提點一下,因為數位建置除了一般公務預算有編列之外,前瞻計畫裡也有一個為期3年將近30億元有關建置電腦教室與增加一般教室的資源配備,目前這個計畫已經啟用了,所以沒有問題,但本席現在要特別的請問一下學校網路建置這部分,因為我們希望臺灣所有的學校的網路建置都可以達到100M的寬頻網路,這部分目前是不是都已經達成了?次長。 主席: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劉次長孟奇:主席、各位委員。是。 吳委員思瑤:好,現階段100M應當足夠,因為現階段的資訊教育100%都是著重在輔助教學,互動教學只占50%,但是當未來更新的創新教學有可能會運用到AR、VR、甚至是AI時,當這種創新教學的時代來臨的時候,100M的寬頻網路可能就要再精進與強化了,是不是這樣? 劉次長孟奇:是。 吳委員思瑤:所以你們有什麼具體的計畫?還是你們認為100M就OK了? 劉次長孟奇:我們目前正在提升當中。 吳委員思瑤:好,你們正在提升當中,那請給本席一份完整的資料,我們要邁向未來,因為本席很擔心,如果你們認為只要100M就夠了,然後就原地踏步了,OK? 好,我們進入師資培育的部分。一套課綱是不是各自表述呢?事實上,現在縣市已經有數位落差了,本席就先從各縣市的資訊教育組織面來跟次長做探討,其實這也不是因應新課綱上路才有的問題,因為長期以來,像資源較豐沛的六都,他們都有資訊教育科,像本席所在的臺北市更是有數位學習教育中心,但其他非六都的地方,他們不僅沒有科,更沒有充足的人力,像《親子天下》4月份的報導裡就有提到,當他們的編輯記者要跟各縣市政府聯絡與詢問未來他們的資訊教育要如何配合新課綱這個問題時,光是要接通電話、找到對的人,就都找不到人了,因為各縣市政府、非六都的縣市政府對此都是一頭霧水,如果未來國小端的資訊課要改為融入式教學,本席剛才已經說了,這會把資訊課給稀釋了、淡化了,在這種狀況下,縣市政府更不會有很強的力道要去成立專責的資訊教育科。 所以本席在這裡要請問次長,當然,國教不是你負責的,但就以文化部為例,當文化部要求各縣市政府都要跟上文資保存的腳步時,文化部就有對此訂定年限要求各縣市政府都要成立文資的專責單一機構,那教育部什麼時候可以來協助縣市政府強化與輔導他們成立資訊教育的專責機構?因為這是未來的趨勢,請次長說明,或是署長要協助回答嗎? 主席:請教育部國教署彭署長說明。 彭署長富源:主席、各位委員。謝謝委員,現在這部分各縣市都有兩個部門在負責,一個是教網中心,這是專業的單位,另外一個就是剛才委員所提到的科或是室組這些。目前我們所了解的是,的確現在有些縣市在科室組這邊的設計是整體在調控的,但是教網中心與當地的連接,不管是跟三科或是二科等等這些科的連接,它的專業跟行政…… 吳委員思瑤:教網中心是設在教育局下的一個…… 彭署長富源:對,它是科下面一個非常專業的單位,所以它是有單位在運作的,至於行政要設科組這些的,這可能就涉及到比較高層的法制。 吳委員思瑤:好,那你剛才所講到的這個教網中心是不是就能夠肩負非六都縣市的資訊教育推動?這個本席是存疑的,沒關係!這部分我們會後再討論,不要在這裡打住。其實《親子天下》的編輯還滿有趣的,他們說,因為很多縣市都說他們奉公守法,因為現在新課綱並沒有要求,現在是縣市彈性自訂,所以不設專責的組織才是尊重新課綱的精神,才是奉公守法的表現,這真是很荒謬的事情。連同你剛才講到的那個部分,請會後一併來跟本席說明。 彭署長富源:好。 吳委員思瑤:除了縣市政府專責的資訊教育組織不一之外,縣市的課程這部分剛才也有委員提示過,因為現在是縣市彈性自訂,所以進步的、先進的、有遠見、有能力與有資源的10個縣市,這裡面多半是六都,他們都已經有自訂課程,另外7個縣市還在研議中,但落後的卻永遠都是落後的,你們只要回答本席,你們什麼時候可以協助各縣市?是不是要朝自訂的方向?或是你們會協助他們朝自訂的方向?或是就像剛才黃委員所要求的,你們會研擬一套部訂的資訊課程?你們的看法是什麼? 彭署長富源:因為這是校本的運作,現在已經有10個縣市走在前面了,據我的了解,另外12個縣市也已經互相在取法了,但是部裡面也會有一個平臺站出來…… 吳委員思瑤:你們會協助他們? 彭署長富源:對,這個在明天的學管課程會議裡就會有討論了。 吳委員思瑤:好,所以你們目前並沒有研議要部訂,而是授權地方自訂,然後沒有跟上來的12縣市,教育部會伸出援手。好,這個本席會定期的來追蹤。 資訊教育的師資長期以來都不足,尤其是在一些比較偏鄉、人力吃緊的縣市,資訊專長教師的需求度,以嘉義縣政府為例就缺了五成以上,而且現行很多國小的資訊授課老師都還要兼行政職與兼課,而且還會被要求要做校內的網路維護工作,所以他根本沒有辦法可以完全投入的去做專業的資訊教學,這是一種。未來朝融入式教學後,可能就會變成兩極,積極的縣市可能為了搭配縣市或是學校的資訊教育課程,反而各個學門都要去找資訊教育的老師一起來寫教材,所以這些資訊教育的老師可能就會變得很搶手,但另外一種狀態則是融入教學後,他永遠就無用武之地了,形成他永遠都是坐冷板凳的那一群,因為他會依賴不同專業,或是推動資訊教育強度不同的縣市政府,或是學校而產生的資訊教育師資,要嘛成為搶手貨,要嘛就一直坐冷板凳,所以會有這兩種M型化的可能,你們有看到這樣的現象嗎?要怎麼辦? 彭署長富源:我簡單的補充一下。資訊老師這樣的角色的確就像委員所講的,但是資訊融入教學時,一般學科老師在使用3C前,就是他們使用前都會先上過專業的研習,而不是只靠校內的資訊老師來教他,所以他的學習方式是透過他的社群…… 吳委員思瑤:但如果資訊老師也能夠投入的一起來做各科別的教材、研發與協力,這也是賦予這些資訊老師…… 彭署長富源:共備是沒有問題的。 吳委員思瑤:對啊! 彭署長富源:但是真正的主力還是在於資訊要如何融入到學科的教學,而不是直接的來跟資訊老師學習資訊要怎麼運用。 吳委員思瑤:好,我們再繼續。因應新課綱的資訊教育,我們應當要加深與加廣,你們所做的,本席都看到了,中央在教學輔導這方面有成立中央輔導群,下一步還有中央輔導團,然後進入地方輔導團。課程研發端,你們會補助辦理科技教育推動計畫,你們也會協助地方政府設置「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在增能規劃這部分,你們會協助老師做在職進修,你們會有增能學分班或第二專長學分班等等。你們的計畫寫得很好,但本席不知道你們什麼時候才可以做到,最後請回答本席。 劉次長孟奇:目前應該是再經過一次校正後,預計7月底前就可以到位。 吳委員思瑤:可以怎麼樣?是會建置起架構?還是這些都會到位?因為這是兩件事情。 彭署長富源:報告委員,架構我們是有的,我們剛才要回答的是,如果師資要到位的話,7月30日以前所有的縣市都會完成教師甄選,以配合1到3班這種小校的共聘。 吳委員思瑤:是,所以師資都可以到位? 彭署長富源:是。 吳委員思瑤:好,人力到位,那專業的到位就要依賴你們的課程研發、教學輔導和增能規劃了? 彭署長富源:是的。 吳委員思瑤:好,因為今天時間有限,所以後面有關與民間協力的部分,本席就下次再跟大家討論,至於本席剛才所要求的那些部分,請都提供完整的資料給本席,好不好? 劉次長孟奇:是。 吳委員思瑤:謝謝。 彭署長富源:謝謝。 主席:請高金委員素梅發言。 高金委員素梅:(11時12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先恭喜原住民教育法三讀通過,但這個法之所以能夠三讀通過,其實原民會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其實不管是原住民的教育、文化教育、知識體系的建立或是科學這方面,原民會是要扮演什麼角色?這個問題處長可以回答本席嗎? 主席:請原民會教文處劉處長說明。 劉處長維哲:主席、各位委員。我們要跟各部會一起訂定原住民知識體系的中長程計畫。 高金委員素梅:好,你剛才有沒有看到,在科技部的原住民教育應用專題報告裡面,它不僅有錢,它還有產出的教材,請問處長,你覺得你可以如何跟科技部與教育部結合呢? 劉處長維哲:報告委員,我們目前正在跟國網中心洽談,我們要做原住民知識分享平臺。 高金委員素梅:這個本席知道,那個只是知識分享平臺,本席現在要講的是往下紮根,因為剛剛科技部告訴我們,他們有產出很多的教學教材,而且它還跟很多原住民學校合作,它有分幾個區的讓大學去輔導原住民,像有臺中教育大學、東華大學、臺北教育大學、中央大學與師範大學,很顯然的,這些都屬於高教體系,請問科技部跟高教體系或原民會有沒有合作? 劉處長維哲:報告委員,其實是有的。 高金委員素梅:有嗎?現在有嗎? 劉處長維哲:像科技部目前就有一個原住民科技計畫,它是委託給臺灣大學來合辦。 高金委員素梅:請問臺中大學?請問高教、次長你知道嗎? 劉處長維哲:那是跟科技部的案子。 高金委員素梅:對嘛!因為今天的質詢時間很短,所以本席要告訴大家的是,謝謝大家!因為我們今天已經可以看到,不管是科技部、高教、國教或是原民會都已經有了一個平臺,所以本席要求,請藉由這個平臺將你們的資源都丟出來,譬如科技部已經有的資源,未來高教體系即使是要跟大學、原資中心或是未來的原住民專班,或是往下的國教署十二年國教,這些是不是都可以全部整合起來?本席再講一次,原住民只跨了12個縣市、55個原鄉,不管是往下的十二年國教、或是往上走的高教體系,其實都是很容易整合的,只不過目前都是各做各的,所以科技部現在是領頭羊,因為你們已經告訴我們做了多少東西,包括教材,教學的產出也已經有教材目錄了,但這些還是不夠。就本席所看到的,以鄒族為主,你第一期做了什麼?第二期做了什麼?第三期做了什麼?很顯然的,科技部是知道自己要做些什麼的,但你們似乎並沒有跟教育體系連在一塊,未來這些能不能夠變成教科書?你們所產出的原住民教材能不能夠給我們十二年國教的孩子用?這裡面有沒有具備原住民的科學、技術與技能? 處長剛上任,但你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原教法第五條有賦予這樣的責任,以前原民會沒有錢可以做這樣的事情,但現在科技部有錢,高教司與國教署也都有錢,所以本席希望你們可以藉由這個平臺把資源全部都丟出來,不要各做各的,本席希望第一個十年計畫就能夠將原住民的科學教育融入到教材裡,然後高教資源中心的技職學校或是專科學校也能夠與之結合,可不可以? 劉處長維哲:報告委員,可以,沒有問題。 高金委員素梅:請教劉次長,因為今天的質詢時間很短,所以對於本席剛才所提到的這些問題,本席沒有辦法明述,但我們曾經去過原資中心、原專以及輔仁大學,很謝謝次長的理解,但你可不可以簡短的告訴本席,以後的原資中心以及原專班將會如何跟科技部結合?謝謝。 主席: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劉次長孟奇:主席、各位委員。目前如果要跟科技部結合的話,就以剛才委員所關心的問題而言,我們可能還是會以原住民族科學教育為主,清大可能是主要的發動機,我們會以清大為發動機的來把科技部已經具備的這些非常好的案例或是研究結果轉化成教案與教學單元,我們也會進一步的來做實質上的培訓,同時…… 高金委員素梅:除了這個之外,他們還有跟臺灣師範大學、中央大學、東華大學、臺中教育大學以及臺北教育大學的團隊合作。次長,你能不能夠試著將清大與這幾所大學結合起來,請他們坐下來好好的聊一聊,請他們把從科技部那邊所拿到的資源都統合在一起,可不可以? 劉次長孟奇:可以。 高金委員素梅:對吧? 劉次長孟奇:是。 高金委員素梅:好。謝次長,謝謝你,你非常的認真,也非常的努力,我們今天看到你們做了非常多的東西,能不能請你們將這些資源都結合在一起?你能不能夠告訴本席原住民這一塊到底花了多少錢?因為本席看到你們的報告裡面有第一期計畫、第二期計畫,你們能不能夠盤點你們每年能夠拿出多少資源來? 主席:請科技部謝次長說明。 謝次長達斌:主席、各位委員。其實除了剛才所講到的這些資源之外,我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資源,這個委員剛才可能沒有提到,那就是我們的國網中心。 高金委員素梅:這個本席知道。 謝次長達斌:其實我們的國網中心有一個platform在help與整理這些東西。 高金委員素梅:這個本席知道,國網中心現在已經有跟原民會建立一個平臺了,他們會提出一個計畫,那就是國網中心將會利用他們的技術來支持與建構原住民的知識體系,然後把它放在國網中心裡,這是一個,這個本席知道,這個目前正在做。但本席現在要跟你說的是,往下的十二年國教要如何把原住民的教育、科學教育放進我們的教科書裡? 謝次長達斌:是,這個我們一定會充分的來跟劉次長合作,其實我們有一個平臺…… 高金委員素梅:那個不是劉次長的職掌,那個是國教署的職掌,國教署是邱署長對吧? 謝次長達斌:是彭署長。 高金委員素梅:署長,十二年國教要怎麼樣跟科技部結合? 主席:請教育部國教署彭署長說明。 彭署長富源:主席、各位委員。有3點可以結合,第一個是科學體系,他們有400個研究,所以那些內容我們可以運用。第二個是老師的培養,因為他們有很多的學者專家,而且他們都有很好的研究,所以都可以做為我們的師資。 高金委員素梅:好,師資的培養指的是既有的師資? 彭署長富源:對,既有的師資。 高金委員素梅:那未來的師資就是在我們技職司了,對不對?。 彭署長富源:之前這部分是在師藝司。 高金委員素梅:好,師藝司,所以署長你應該知道了。 彭署長富源:第三點…… 高金委員素梅:第三點?好,本席先聽你說完。 彭署長富源:第三點就是我們對學生這部分也會合作,謝謝。 高金委員素梅:好,所以,國教署署長應與科技部有一個平台,可以嗎? 彭署長富源:沒問題。 高金委員素梅:好,劉次長也應與科技部有一個平台。 劉次長孟奇:好。 高金委員素梅:研議如何將大專院校資源中心及專班,與科技部結合,可以嗎? 劉次長孟奇:是。 高金委員素梅:好。關於培育師資有兩個部分,一是既有的老師,要讓他們學會使用教材。二是未來的老師方面,請問師藝司能否與科技部合作? 主席:請教育部師藝司劉專門委員說明。 劉專門委員家楨:主席、各位委員。目前我們是依師資培育法的規範來培育師資,會配合科技部。 高金委員素梅:未來有師資培育的學校,能將科技部所產出的所有教材做為培育的內容,可以嗎? 劉專門委員家楨:可以的。 高金委員素梅:好,非常謝謝。接著再請教劉次長,因為今天是有關科技教育方面,我對於原住民的資源中心及專班非常關心,曾在上週提過一個臨時提案,所以,要在此請教育部清楚地回答我,在一個月內提供大專院校原資中心及原專班師資不足或未運用專案老師之資料給本席,好不好? 劉次長孟奇:好。 高金委員素梅:該怎麼處理? 劉次長孟奇:主要是他們的人員部分。 高金委員素梅:對,否則原資中心在學校永遠是一個附屬的單位,請在一個月內將這個資料全部給我,可以嗎? 劉次長孟奇:好,沒有問題。 高金委員素梅:我希望科技部、教育部、原民會及國網中心,能夠通力合作,提出一個十年計畫,這個計畫如何向下紮根,成為原住民的知識體系、課綱及教學素材,然後將其往上提升,以培養原住民的科技人才,最重要的是,應建立在原住民族智慧的知識體系上的科技人才,你們可以做到嗎? 劉次長孟奇:是。 高金委員素梅:好,謝謝。 主席(高金委員素梅代):請蔡委員培慧發言。 蔡委員培慧:(11時22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我相信謝次長將來想成為科學家,而劉次長原來應該也是電機系,對不對? 主席: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劉次長孟奇:主席、各位委員。我是唸社會科學,而社會科學也是科學。 蔡委員培慧:社會科學也是科學,沒錯,但是顯然您在年輕時也想要當科學家。我要向各位說兩個小小的經驗,第一個例子是,大概在兩個月前,我拜訪一個在南投國姓鄉修車子的年輕爸爸,有很多運送蔬菜的大型車都會去他那裡維修,因為他在引擎方面的維修能力相當強,我與他在辦公室聊,發現他的辦公室完全是你所能想像的宅男辦公室,有各式各樣的電腦在運作,後來我發覺不太對勁,因為這些電腦運作的類型太多了,但並不是伺服器的問題,他原來也是駭客,與國外有聯結,而他唸的是高職。我要講這個故事,並不是要推崇誰,而是要說,我們在長期以來,忽略了科學教育。 第二個例子,是在今天早上發生,是劉次長在報告時,口頭報告中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講的是國民教育及原住民教育,我覺得這樣也很好,顯然在過去的十幾年,有將心力放在此,我相信這個口頭報告是各部會的統整,但是他們為何將力氣都放在原住民教育?這就反映出,我們在過去所忽略的事實,亦即在過去的十幾年來,我們的科學教育並未完整地、系統地及有計畫地納入國民教育。所以,你在報告時,忽略了科學教育。 我要這樣講的原因是,因為我相信Steam,這件事情你們比我更清楚,不論是結合科學、技術、數學、藝術、工程等,已成為教育的重心。科技部的高瞻計畫已經開始在做了,教育部是要將之納入未來的課綱中,毫無疑問就是實作、手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我要告訴大家,有很多老師還搞不太清楚,他有聽過,覺得很重要,但是究竟該怎麼做?光是「該怎麼做」的這件事,就沒有進展了。你們常在講要納入課綱,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是否有足夠的訓練,以及足夠的整合能力,我覺得都是有限的,何以故?因為即使是經濟部工業局也在推展Steam計畫,他們有注意到在師資人員上有所欠缺,我認為你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人才資料庫,就是科技業者,他們本身就應盡到社會責任,應該將研發能力及一部分的人力,與教育人員做個結合。所以,我今天特別將科技部、教育部及原民會整合在一起,就是希望以這些部會的人力來做整合的工作。 過去幾個月,我注意到高瞻計畫在第一期時強化能力上很強;但在第二期有非常大的限縮,而且我注意到中科,也就是科技部本身是有教材、師資及研發能力的,但尚未與國民教育做出聯結。所以,我們就邀請國中小學的孩子們來上課,他們很想去看中科,看看所謂的製造基地是什麼樣子,所以也促成了這樣的機會,我現在播放一分鐘左右的短片,讓大家看一看孩子們的學習過程。 (播放短片) 蔡委員培慧:影片中呈現的是學生設計機器人翻筋斗的動作,但是程式尚未寫完,所以只有往後倒而沒有翻筋斗的動作,學生們馬上在討論他們是在哪個部分有錯,你們知道學生們學習的時程有多久嗎?只有6個小時。他們在早上先坐機器車,午餐不吃,是因為要趕快積極投入研究。我要告訴各位,孩子們的創意無限、活力無限,大家不要覺得程式語言很難,就像我們以前在背九九乘法,就像我們在做1加1等於2一般,它是一個不同的思考體系,我們應該要讓孩子們從小就學會,這是為何我要在今天特別將科學教育及國民教育整合在一起的原因,我覺得我們過去太忽略了,過去將科學教育太集中在高端及尖端了。方才柯志恩委員就曾提及,你們的高瞻計畫在第一期有如此廣闊的發展,為何在第二期會縮減?因為你們本來與國民教育結合的可能性,卻又將之置回高端了,為何要這樣做呢?原本可以讓更多不論是來自偏鄉或原住民的孩子,都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去整合這個能力。 其中有四點是你們必須去處理的問題。第一:硬體能力。不要在每個地方都做3D列印機,而是要讓他有實作基礎,建制基本能力。第二:課程。不是只有考試而已,必須要動手作,可以讓孩子思考及實作。你們可以從剛才的影片中看到,學生在現場討論,就是透過實作,去注意在何處有缺漏,必須補強。第三:師資整合能力。千萬不要認為只能仰賴師培,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十年前在學校所學,未必現在可以運用,因此,拜託科技部及教育部必須整合企業的社會責任,臺灣的科技業是世界的強項,但是,我們的教育卻忽略了。第四:是我最關注的城鄉落差。這些課程及所有的能力全部在六都及新竹市,但在偏鄉地區,一樣的孩子,就如我在前面提到修引擎的孩子,他一樣有能力。所以,本席今天提了一個臨時提案,內容是希望你們在三個月內,提出AI教育及國民教育的整合計畫,並增列相關預算。現在請二位次長回應,是否做得到? 主席: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劉次長孟奇:主席、各位委員。在三個月內,如果可以的話,可能是就整個新興科技來談,應該會好一點。 蔡委員培慧:這當然沒有問題,好,所以你們做得到嗎?我們是要針對科學教育與國民教育的結合,並須增列預算,做得到嗎? 劉次長孟奇:可以。 蔡委員培慧:好,謝謝。接著請謝次長回應。 主席:請科技部謝次長說明。 謝次長達斌:主席、各位委員。這個本來就在我們的既定計畫中。所以,當然是會做。 蔡委員培慧:但是你們的高瞻計畫第一期、第二期是有落差的,我必須也要請你們檢討高瞻計畫的優缺點及未來的方向。謝謝。 謝次長達斌:好的。謝謝。 主席(蔡委員培慧):接下來登記發言的鄭委員天財、呂委員玉玲、吳委員焜裕、蕭委員美琴、劉委員世芳、何委員欣純、鍾委員孔炤、沈委員智慧、林委員德福、吳委員志揚、羅委員明才及陳委員學聖均不在場。本日登記質詢之在場委員均已發言完畢。 另有簡委員東明、許委員智傑、柯委員呈枋、廖委員國棟、陳委員學聖、鍾委員佳濱提出書面質詢。 委員簡東明書面意見: 各位官員大家好,今天本席想請教: 一、<Q>原住民族委員會─書報告p.6: 請問一下:「扶植特色農業產業示範區」、「扶植3個區域型的特色農業產業示範區,建構兼顧傳統生態智慧的部落新農業模式」,其計畫之具體內容是什麼? 例如原住民傳統作物─紅藜,目前國人已經慢慢接受並喜愛紅藜推廣作為高營業的食物,農民種植紅藜風氣也逐年提高,原民會是不是也有研究過:有其他原住民傳統作物,有值得推廣的經濟價值? 二、原住民族委員會─書面報告p.11: 108年5月24日三謮通過「原住民族教育法」修正草案明定「為發展及厚植原住民族知識體系,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應定期邀集科技、文化、原住民族等主管機關共同研商及制定原住民族知識體系建構中長程計畫,並積極獎勵原住民族學術與各原住民族知識研究」未來將由本會、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等相關部會,共同研商發展及厚植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的中長程計畫,作為原住民族教育師資培育及課程發展的基礎。 請問科技部、原民會、教育部未來如何落實原住民族教育法之規定? 三、請問:教育部 <Q>高雄市那瑪夏區巴楠花部落小學即將改制為「全國第一所原住民族實驗教育中小學」,未來將要有多少間類似學校逐步改制「原住民族實驗教育中小學」?並且除了「國小」、「國中」以後可能還會有「高中部」教育部有沒有具體規劃:以後如何落實至全國原住民族地區學校? 委員許智傑書面意見: 1.美國之技轉法規《拜杜法案》,其明定國家補助之研究案,創作者若發展出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不必將其獲利上繳國家。根據統計,美國拜杜法案實施後十五年內,技轉衍生之金額較實施前成長630%,成效卓著。 2.《政府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目前針對分配予創作人的比率,是採取各校、各機構自訂。然促進產學合作與技術移轉是國家重要政策,科技部參酌上開《拜杜法案》之精神,修改辦法設立最低樓地板保障創作人,調整現今死板的國家優先分成,給予創作人較高之配比保障提供誘因。擺脫以國家為出發點的思維,以發明人作為保障核心。 委員柯呈枋書面意見: 案由:本院委員柯呈枋,有鑑於國教署107年委託成功大學學者「校園空氣污染防制策略規劃」乙案,其中「新風換氣系統」初步有成,國教署3月向行政院爭取空氣清淨機與新風換氣系統之經費,行政院4月以「空污基金」補助濁水溪南岸飽受揚塵影響的高中以下學校優先設置。本席建請教育部爭取公平對待濁水溪北岸同受揚塵及空污影響之彰化學童,比照其對於濁水溪南岸雲林縣市高中以下學校優先設置,俾利受揚塵影響之學童權益,請貴部回覆告知,特向教育部提出質詢。 說明: 一、彰化縣大城鄉公所於107年1月召開『濁水溪揚塵防治說明會』提及中央政府單位在濁水溪揚塵防治上,長期只重視南岸、忽略北岸的情形。然今年108年4月行政院及教育部仍僅優先設置雲林縣3鄉鎮22所學校230間教室裝設新風換氣系統。對在同受揚塵影響之濁水溪北岸,明顯仍未給予同等重視。 二、濁水溪揚造成的空污固然重要,但相較揚塵而言,固定汙染源更還有金屬殘留等空污問題。根據106年環保署統計,全台前十大固定污染源主要多是國營事業或是官股居多的產業,第一名是高雄的中鋼,空汙排放量一年1,350噸;第二名是台中火力發電廠,一年也排出1,235噸。尤其,彰化縣北界緊鄰台中火力發電廠,南界亦緊鄰雲林第六輕油裂解廠,因此中央應重視固定水汙染源下風氣之鄉鎮(如中火下風氣之六鄉鎮,伸港、和美、線西、鹿港、秀水、福興等),亦應優先設置新風換氣系統。 三、根據中研院彙製(台灣標準化死亡率地圖)顯示,有關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部分的標準化死亡率,彰化縣逐年上升!從103年的15.69%為全國排名11名,逐年提升到106年19.08%,已經成為全國第2名。由此可知,彰化縣民在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之防治上有明顯重要需求。 委員廖國棟書面意見: 強化科學教育推廣至國民教育及原住民族教育之應用質詢 一、是原住民學生的受教權重要?還是老師的工作權重要? 105 106 107 108 一般 原住民 一般 原住民 一般 原住民 一般 原住民 國文科 69 21 77 28 73.5 35.5 英文科 69.5 30 60.25 26 數學科 62 15 58 10 問題: 1.次長,你認為是教師的工作權重要?還是學生的受教權重要?教師的工作權是很重要,但是學生的受教權更是比教師的工作權重要,您認同吧? 2.次長,教育部受託辦理108學年度公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甄選5月22日公告了原住民族籍的英文、數學教師的成績,請問你知道這兩科原住民族教師進入複試的合格成績多少?我跟你說,英文科26分、數學科10分,對應一般生的英文科60.25分、數學科28分,你覺得原住民高中英文、數學進入複試的成績是好還是壞?應該是壞吧? 3.次長,新修正的原住民教師法第34條明定「原住民重點學校及原住民教育班之專任教師甄選,應於當年度教師缺額一定比率聘任原住民各族教師。」我想請問你,這法條有要你們錄取專業科目不符教學的教師嗎?你覺得這種筆試成績進入複試的教師,對學生的受教權有沒有影響? 4.次長,原住民教育法規定的是應聘任原住民族教師,但他並沒有要你錄取教學上恐不適任的教師,一般生的家長不會接受這分數錄取的教師,原住民家長更不會接受,如果教育部為了要充人數就讓教學不適任的教師去教導原住民學生,本席強烈質疑,蔡英文政府想要弱化原住民族學生的學科成績,讓原住民學生的成績永遠無法趕上一般生,讓原住民一輩子都被漢人治理翻不了身。 5.請教育部不要當幫兇,弱化原住民學生的成績,本席要求6月18日的教師徵選,教育部必須站在維護學生受教權益上審慎進行面試,徵選出合適的原住民族教師,保障原住民族學生的受教權益! 委員陳學聖書面意見: 案由:本院陳委員學聖,有鑑於學前幼兒教育為國人教育重要階段,幼兒身心健康與人格之照養皆應與時俱進。幼兒園班內師生比依法目前為1:15,然我國目前已進入少子化社會階段,致使無論公私立幼兒園內皆因同年齡幼兒數不易單獨成班、多呈混齡教學,恐不利於幼兒教育之健全發展。已開發國家如韓國和新加坡、甚至中國大陸亦調整幼兒師生比至1:11,特向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提出質詢。 說明: 一、學齡前幼兒無論於身體健康與心理素養之照顧培養皆較學齡以上孩童需要投入更多心力。單一幼教師員需教保幼兒數過多,易導致無法均善陪顧每位幼兒、甚可能因注意力過於分散導致意外或幼兒間霸凌等憾事。因此,幼兒教保品質之關鍵,重在師生比例。 二、現行《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十六條所訂之教保服務人員與班內幼兒之比例為1:15,且3到6歲幼兒班級均訂為如前比例;此部分至少38年未曾調整。38年來我國父母對子女教養態度已有大幅改變;因家庭內子女數減少(少子化)而對幼兒所受教學保育品質逐甚重視。又因少子化趨勢影響,公私立幼兒園之班級多為混齡教學;一個班級常跨3到6歲三個年齡層,致使教保師員難以專心照料特定年齡幼兒、每位幼兒能受教保師員的指導時間亦非常有限。降低師生比至1:13甚至1:12,對幼兒的團體學習與個別指導都將是進步並大有助益。 三、再從已開發國家之舉觀之:南韓依幼兒年齡區分,3歲到5歲班師生比於1:13至15。新加坡3歲班為1:9、4歲班為1:10、5歲以上方得1:15。中國大陸自2016年起亦已達成幼教師生比1:11至13。綜上所述,建請教育部對現行《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十六條師生比之規定進行修法研議,調降至1:13。 四、上述質詢,敬請答覆。 委員鍾佳濱書面意見: [image: image2.jpg] [image: image3.jpg] [image: image4.jpg] [image: image5.jpg] [image: image6.jpg] [image: image7.jpg] [image: image8.jpg] [image: image9.jpg] [image: image10.jpg] [image: image11.jpg] [image: image12.jpg] [image: image13.jpg] 主席:報告及詢答完畢,委員所提書面質詢及相關資料,列入紀錄,並刊登公報。 對於委員質詢要求提供相關資料或未及答復之部分,請相關機關儘速以書面答復。 現在處理臨時提案,今日委員所提臨時提案有三案,請宣讀提案。 1、 美中貿易戰已全面開戰,暨美國於5月10日開始對中國2,000億元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後,更宣布預計針對3,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包括農牧礦、民生消費品及工業產品(手機、筆電等)加徵關稅25%。美中競相加徵關稅,已造成股市震盪、全球經濟不穩定,貿易萎縮風險大增,第二階段擴大民生消費品及電子產品徵稅範圍,不僅影響在中國台商企業,在台企業同樣將受到嚴重衝擊。 據資料顯示,1-4月整體出口縮減4.0%,對中國大陸出口衰退10.9%,電子業首當其衝,其他金屬、機械、塑化產業也受到影響。自今年以來,已有不少南科高雄園區廠商反映受到中美貿易戰所累,營業額受到影響。若問題未能有效解決,更可能影響就業、影響勞工生計。經濟部應密切注意後續發展,主動與業界及各產業公協會了解需求,並預先備妥因應方案。 為協助在地產業度過中美貿易戰衝擊,請科技部會同經濟部、勞動部、環保署安排至南科高雄園區舉辦座談會,向廠商說明政府因應貿易戰之積極作為、法規調適等等,聽取廠商的需求,請將規劃辦理期程於二周內送交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提案人:鍾佳濱  張廖萬堅 簡東明  邱志偉 2、 為了解原住民族國中畢業生升學流向,請教育部調查原住民學生國中畢業後的升學流向,分析其分布(普高/技高、公立/私立科大、地區科系等)及就業後的薪資水準,並與台大的入學新生其戶籍分布結構作比較,非六都地區國中畢業生亦同,於三個月內向教育文化委員會提出「原住民族及屏東等非六都地區國中畢業生升學流向調查及分析」書面報告。 提案人:鍾佳濱  張廖萬堅 蘇巧慧  蔡培慧  高金素梅 3、 為鼓勵學童增進科學學習的好奇心,培養動手做、創意思考、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部與科技部應共同強化科學教育於國民教育的普及與深根。 除檢討科學教育之經費運用逐年減少、經費配比與使用情形,教育部與科技部應協調人力、設備、資源等如何連結應用,使教育現場師生與科技部的科普相關計畫得以良好連結,發揮科學教育的推廣目的。 爰要求科技部於三個月內檢討高瞻計畫之執行成效與優缺點。並請科技部與教育部於三個月內提出AI教育與國民教育整合計畫,並增列相關預算。 提案人:蔡培慧  張廖萬堅 李麗芬  高金素梅 主席:提案宣讀完畢,請各部會予以回應,週三還會接續處理,所以週三再處理臨時提案。 今日已詢答完畢,議程處理到此,現在休息,謝謝各位。 休息(11時3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