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是論壇 時  間 中華民國114年4月18日(星期五)9時 地  點 本院議場 主  席 韓院長國瑜 主席:卓院長、各位閣員早安。 報告院會,現在我們進行國是論壇,每位委員發言3分鐘。 首先請劉書彬委員發言,麥玉珍委員請準備。 劉委員書彬:(9時)院長、各位同仁早安。昨日4月17日民眾黨柯文哲前主席開庭的時候,全程公開旁聽,卻讓臺灣社會震驚的看見檢調偵查的沉痾,檢察官詢問的過程當中,不僅未全程錄音錄影,甚至用不對等的語氣威脅,逼迫被告認罪,這不僅僅傷害了個人的訴訟權益,更嚴重的動搖了社會對法治的信任。 我們來聽聽檢察官昨日在法庭上是怎麼說的,「你被賣了,你也不知道啊?」、「你現在甘願做余文,你要做李述德嗎?」、「如果你還是照廉政署這樣的說法,看你能不能糊弄過去,我們就試試看!」這樣的恐嚇語氣,宛如黑幫電影般呈現,在臺灣法庭真實上演。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些言語內容並未記錄在筆錄當中,而是透過柯文哲律師的勘驗錄音才得以完整重現,大家想想,如果不是因為這是柯文哲開庭的公開旁聽,我們是不是永遠都不知道群眾們可能在密室當中遭遇這樣的脅迫與不公平的對待? 因此,我要說,今日柯文哲、明日任何人;再說一次,今日柯文哲、明日任何人。面對民眾對檢調的質疑,法務部和臺北地檢署多半只會發出幾句空洞的聲明,聲稱查無不法卻沒有正視錄音錄影不全、訊問手段脫軌的核心問題,本席在此嚴正呼籲,所有違反偵查程序、使用恐嚇手段的檢察官,都應依法調查並追究責任,否則我們的民主將倒退回威權時期。 此外,我還要進一步質疑政府資源使用的方向。今日媒體報導,有特定人士主導地方社團近日接受政府大規模的補助之後,搖身變為罷免連署團體的領銜人,這不僅懷疑政府的預算是否悄悄的正在變質,從促進地方發展的政策動作,轉變為政治操作的提款機。今天我們不只面對的是個別檢察官的失職或是地方補助的爭議,更驚駭的是,這正是執政黨赤裸裸的鬥爭,要消滅在野黨的證據,當在野黨消失了,政府沒有監督,社會沒有多元聲音時,臺灣的民主就死亡了。我懇請大家一同和我正視這個問題,為臺灣的司法正義與資源正義發聲,謝謝大家。 主席:謝謝劉書彬委員的發言。接下來請麥玉珍委員發言,林倩綺委員請準備。 麥委員玉珍:(9時3分)院長、各位親愛的家人,大家早安。上一週行政院長因應臺灣關稅提出報告,美國是為了解決不公平的貿易,難道臺灣的貿易順差就等於不公平嗎?難道行政院不應該針對這番話表達嚴正的立場嗎?臺灣正面臨美國高關稅的危機,這攸關民生與產業發展,我們希望朝野一心,攜手度過難關,可惜我們卓榮泰院長先要人民安心睡,後來連詳細的衝擊評估報告還沒出來,就喊出880億的補貼特別條例,現在補貼的特別條例能不能在這一週送出,院長也無法保障,這種慢半拍的政府,如何讓百工百業的人民安心睡?雖然現在有90天的暫緩期,但這不是讓政府喘口氣休息的時間,而是應該積極做好評估報告跟超前部署,既然誰都沒有把握最後談判的結果能讓人民安心,政府雖然告訴我們臺灣是第一波談判國,但這場談判,我們要付出什麼代價呢?是否會衝擊到臺灣的農業與農民,影響製造業的出口,甚至逼迫轉移場地?這些人民真心關心的,政府做好準備了嗎?面對談判的不確定性,政府還是慢半拍,毫無章法,只讓臺灣在國際競爭中被打,最終受傷的還是我們辛苦打拚的老百姓與企業,賴政府責無旁貸,必須拿出具體的行動才真正地穩住民心,挺臺灣、臺灣加油、企業加油、人民加油,謝謝大家。 主席:謝謝麥玉珍委員的發言。接下來請林倩綺委員發言,張智倫委員請準備。 林委員倩綺:(9時6分)院長、府院同仁、媒體朋友,大家好。居住正義不要用房屋稅2.0來懲罰無法設籍的民眾,我國的居住正義問題已經不是個人選擇或市場波動所能解釋的,目前大家都面臨一些困境,但這個困境是因為制度性的排除跟結構性失衡。居住正義不只是社會政策的關鍵,也是憲法保障的社會基本權,整個核心是在保障每一位國民可以在尊嚴、穩定、可負擔的條件下實現居住安定。長期以來,整個租屋市場朝向金融資產化、投資工具化的發展,使得住宅的社會功能逐漸被資本運作邏輯所取代,青年成為進場最困難、負擔最沉重、選擇最受限的群體,而高房價所導致的延遲婚育、跨世代共居還有社會疏離的現象,正是因為居住正義失衡的結果。 本席建議儘速制定基本居住政策的相關法規,確認居住是基本人權,將社會住宅、金融政策、租賃市場還有資訊揭露納入統一的法制架構,並建立跨部會協調跟評估的機制。在金融工具方面,現行的五波選擇性信用管制雖然有一些成效,但是還是在行政命令的形式,建議法制化來將相關授權依據。強化中央銀行、金管會、財政部跟聯合監理架構,實現貸款流向透明化與多戶持有的查核常態化。針對青年居住的困難,除了新青安政策,本席在這邊提出,我們應該設定階段性購屋計畫,導入可以攤還型的持分制度,降低首購的門檻,用長租公有土地來興建可負擔的出租住宅,穩定青年的租屋生活。在預售屋與紅單交易市場的資訊落差與換約套利的問題仍然很嚴重,本席建議納入實價登錄強制揭露的範圍,並設置換約登記審查程序,以抑制短期的炒房行為。 最後是近期實施的房屋稅2.0制度引發很多民怨,表示設計上沒有辦法兼顧實際租屋狀況跟人民生活的多樣性,新制要求戶籍設於房屋所在地才可以享有自住房屋較低的稅率,導致不少因為工作異地還有家庭變故或特殊身分,例如參加農漁保的人沒有辦法遷戶籍,被迫繳納3倍的稅金,這個政策對真正自住但沒有辦法設籍的民眾而言形同懲罰,不僅沒有辦法達到打房而造成社會不滿,這應該予以調整。居住正義是社會正義的基礎,唯有透過法制化、制度化的公共正義,才能保證國民的安居權,謝謝。 主席:謝謝林倩綺委員的發言。 接下來請張智倫委員發言。 張委員智倫:(9時10分)院長、各位同仁、各位媒體朋友,大家早安、大家好。這場由美國政府引發的全球關稅戰,將對我國是嚴重的衝擊,也是一次對政府能力的全面檢討,但遺憾的是,當人民憂心產業的未來、當企業憂慮訂單的流失、當勞工擔心失業的風險,我們的賴總統對美國的關稅政策衝擊所提出的回應,竟然是一句「吃苦當吃補」,事後更試圖透過後製來美化發言內容,與賴清德總統過去做功德的言論如出一轍,要求人民犧牲體諒,卻看不到政府的實質作為。 民進黨政府在與企業界座談時,不斷信誓旦旦地說,臺灣在第一批的談判名單內,但依據華盛頓日報的報導,美國財政部長已展開第一批的關稅談判,分別是英國、澳洲、日本、南韓與印度,而臺灣卻不在其中。本席想問,這之間的落差是訊息誤判還是糊弄國人?民進黨政府說已向美方表達立場及提交對策,但若我們連上談判桌的資格都沒有,要怎麼避免半導體產業被接收的同時,還不能保證臺灣的安全呢?當立委在質詢嚴肅的詢問「吃苦當吃補」,是否意味臺灣將進入寒冬期,經濟部的郭部長不僅未正面說明產業的情形,反而嘲諷說這是小學五年級學過的形容詞,拿自己的作息開玩笑,甚至在質詢中反問委員說:你不會苦,那很好啊!郭部長不說明政策,反而是在消費人民的憂慮,揶揄民意代表的擔憂。令本席心痛的是,賴政府對內一團亂,伴隨著一連串共諜案曝光,被滲透的情形令人震驚,不但嚴重危害我國內部安全,更動搖臺灣在國際盟友中的信賴程度。 民進黨政府一邊喊話要朝野團結共商國是,一邊政府內部卻被滲透,當我們需要行政及立法協力合作、補助產業、協助工廠、穩定經濟內部時,民進黨政府卻還在上下操作政治,進行大罷免謀求政黨利益。本席在此呼籲,全國上下團結對抗關稅戰,我國資源有限,人民已飽受通膨漲價之苦,面對國家難關不是每天亂喊口號,而是應該思考怎麼讓臺灣在這場風暴中站穩腳步,穩定國內的經濟,謝謝。 主席:謝謝張智倫委員的發言。 報告院會,我們登記國是論壇發言的委員均已經發言完畢,我們現在休息。 休息(9時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