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中 華 民 國 11 4 年 度 中央政府總預算案 中央研究院單位預算 中央研究院 編 中 央 研 究 院 114 年 度 單 位 預 算 表 目 次 名 稱 頁 次 1.預算總說明......................... 001 - 224 現行法定執掌....................... 001 - 001 機關主要職掌、內部分層業務、組織系統圖及預算員額說明表.. 001 - 001 施政目標與重點...................... 002 - 224 年度施政目標...................... 002 - 009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 010 - 059 以前年度計畫實施成果概述................. 060 - 224 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 060 - 118 上(113)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 119 - 224 2.主要表......................... .. 225 - 232 歲入來源別預算表.................... 225 - 225 歲出機關別預算表.................... 226 - 232 3.附屬表.......................... 233 - 547 歲入項目說明提要表................... 233 - 239 一般賠償收入..................... 233 - 233 租金收入..................... .. 234 - 234 廢舊物資售價..................... 235 - 235 收回以前年度歲出.................. . 236 - 236 其他雜項收入..................... 237 - 239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240 - 390 一般行政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240 - 242 人力資源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 243 - 244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245 - 300 中 央 研 究 院 114 年 度 單 位 預 算 表 目 次 名 稱 頁 次 數理科學研究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 301 - 327 生命科學研究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 表....... 328 - 352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353 - 378 南部院區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379 - 385 科學研究基金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386 - 388 交通及運輸設備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389 - 389 第一預備金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390 - 390 各項費用彙計表...................... 391 - 394 歲出一級用途別科目分析表................... 395 - 397 資本支出分析表...................... 398 - 399 人事費彙計表....................... 400 - 400 預算員額明細表...................... 401 - 403 公務車輛明細表...................... 404 - 406 現有辦公房舍明細表...................... 407 - 409 補助經費分析表...................... 410 - 411 捐助經費分析表...................... 412 - 421 派員出國計畫預算總表及類別表............... 422 - 455 派員赴大陸計畫預算類別表................... 456 - 465 歲出按職能及經濟性綜合分類表............... 466 - 471 跨年期計畫概況表...................... 472 - 472 委辦經費分析表...................... 473 - 475 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經費彙計表............... 476 - 476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 辦理 477 - 547 情形報告表...................... .. 預算總說明 中 央 研 究 院 組 織 架 構 圖 數 學 研 究 所 物 理 研 究 所 化 學 研 究 所 學執副 數 地 球 科 學 研 究 所 術 執 行 理 資 訊 科 學 研 究 所 諮 行 科 統 計 科 學 研 究 所 詢 秘 總 秘 學 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 會書書 組 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院副 應 用 科 學 研 究 中 心 環 境 變 遷 研 究 中 心 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 院 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 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 長長 生 秘 書 處 生 物 化 學 研 究 所 秘副 院 學 術 及 儀 器 事務 處 命 分 子 生 物 研 究 所 總 務 處 科 秘 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 書 本 智 財 技 轉 處 學 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 書 資 訊 服 務 處 組 基 因 體 研 究 中 心 長長 部 國 際 事 務 處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法 制 處 歷 史 語 言 研 究 所 南 院 服 務 處 民 族 學 研 究 所 主 計 室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人 事 室 人 文 經 濟 研 究 所 政 風 室 及 歐 美 研 究 所 社 會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科 學 臺 灣 史 研 究 所 組 社 會 學 研 究 所 語 言 學 研 究 所 現行法定職掌: (一) 機關主要職掌:依本院組織法第 2 條其 跨 政 治 學 研 究 所 任務為 1.人文及科學研究 2.指導、聯 學 法 律 學 研 究 所 絡及獎勵學術研究 3.培養高級學術研究 組 人才。 研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二) 組織系統表如右,預算員額說明表詳第 究 生 醫 轉 譯 研 究 中 心 401 頁。 中 關 鍵 議 題 研 究 中 心 心 1 中央研究院 114 年度施政及預算重點說明 中央研究院(以下簡稱本院)隸屬總統府,為全國學術研究最高機 關,任務為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 研究人才。為讓三大法定任務更貼近時代脈動,善用寶貴的國家資源,並 積極回應各界對我國學術研究最高機關的期許,本院訂定院務發展的三項 目標,「成就全球頂尖研究」、「善盡社會關鍵責任」,以及「延攬培育 卓越人才」,作為院務推動指南。 一、工作計畫實施概況及預期績效: (一) 本院追求學術研究卓越,以研究帶動學術與社會進步,深耕基礎研 究,並積極導向實際發展,鼓勵科際整合。強調人文社會、數理與 生命科學三大領域均衡發展,重視解決社會發展的根本問題,並配 合國家政策與產業脈動,強化科技應用。本院三大學組 114 年度研 究重點,擇要說明如下: 1.數理科學組:在數理科學組方面,持續投入資源進行數學、物 理、化學、天文等基礎研究,以推進知識前沿,招募優秀研究人 員,並努力提升在國際合作研究的主導性。基礎學科的研究主題 包括數論、微分方程、暗物質、黑洞研究、銀河系快速電波爆 等;在減碳科技方面,為協助人類面對全球暖化,積極參與有關 淨零減碳科技的研發,包括去碳燃氫、深層地熱探勘、海洋藍碳 研究、高效率固態電池等;在尖端量子科技領域方面,將繼續推 動通用型量子電腦、量子-超級電腦系統與通訊波段的量子光電 元件等研發;在資訊科技領域方面,人類社會已進入 AI 時代, 將更強調 AI 與多媒體處理、自然語言處理、電腦視覺及機器人 學之研究,同時也更重視資通安全、智慧物聯網等重要課題;在 環境永續方面,長期進行防災與永續研究,將針對臺灣本島與周 邊海域的地震進行各項新科技探測與模型解析,也對東亞氣候變 遷、臺灣地區空氣污染成因及影響等重要議題繼續投入研究。數 理科學組研究人員也與生命科學領域合作,將進行包括細胞在 3D 微環境中的群體運動、類腫瘤與類器官模型、癌症生物標記、人 體生物資料庫深層分析、胞外體在生理病理發展之機制、超高速 及超高解析度之生物影像技術、智慧化藥物篩選與合成系統等研 發。 2 2.生命科學組:本院在生命科學方面有多項突破性進展,未來將持 續推動細胞與發育生物學、醣科學、結構生物學、神經科學、幹 細胞分化、遺傳學、演化生物學、系統生物學等領域的發展;從 分子,細胞和生物體層面探討細胞功能、細胞間相互作用,以及 生物個體發育、生長和環境的適應,拓展對生物分子行為的理 解,進而推動基礎生物及醫學研究,並針對感染性疾病、遺傳性 疾病、神經病變、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相關研究,致力於了解致 病機轉、研發嶄新藥物與疾病預防、診斷及治療等策略,將其應 用於解決當今最迫切的健康挑戰;促進基礎科學的發展,並為未 來的醫學和生物技術創新打下堅實基礎。在合成生物學領域,開 發新的生物合成路徑,用於生產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質,例如抗 生素和抗癌化合物,不僅包括基因工程和酵素工程的應用,還涉 及對微生物代謝通路的深入理解和調控,預期開發可持續的生物 製造方法,為醫藥應用提供新的解決方案。在農業生技方面,將 持續推動農業微生物體研究,探討在實際農業應用層面所面臨的 挑戰及可能的解決方案,並在南部院區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共 同進行深入研究,研發可增強植物抗病物質之生物小型分子,進 行田間及商品化測試;研發臺灣本土常用或具開發潛力的藥用植 物之藥效天然物成分,如機能性的應用,創造高經濟價值,並將 繼續用合成生物學策略改良藥用植物;參與跨領域深度減碳團 隊,評估及優化狼尾草固碳及碳匯生成效益;生物多樣研究方 面,切合臺灣之生態保育與資源永續利用,積極與國內、外大 學、博物館及公民團體合作交流,增加博物館動植物標本及數位 生物資訊之質量;持續參與科普推廣,辦理兒童及南部院區開放 日活動;極力參與國際合作計畫,前進北極地區,進行全球暖化 的生態研究,滿足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在研究及保育工作上之要 求,最終期能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的目標。此外,致力於各種尖 端跨領域技術來探討重要生物問題,開發關鍵新興研究領域,積 極延攬及培訓人才,協助國內生技醫藥之發展,將所開發之新知 識及技術應用於本土生醫、生農科技產業的深耕,期能對國家做 出貢獻。 3.人文及社會科學組:在人文社會科學組方面,研究領域涵蓋考 古、歷史、語言、文字、文學、哲學、族群、政治、社會、經 3 濟、法律、思想、文化、數位科技與人文等,研究範圍從臺灣、 亞洲、歐美到全球,時段則從上古到當代,並執行許多跨領域與 跨國合作的研究計畫。在議題方面,除了延續過去的研究,包括 中國歷史與文學、臺灣族群史與殖民史、環境變遷與海洋史、語 言與哲學、人口與社會結構、家庭與性別分工、原住民族研究、 宗教研究、民主轉型與司法制度、憲政主義與國際人權、臺灣產 業發展與全球貿易、歐盟研究、美中臺關係等,尚有許多新興研 究計畫,包括:東亞國家文化遺產治理比較研究、政治菁英與民 眾外交政策觀點的跨國調查、臺灣漢人宗教的多樣性、臺灣閩南 語的發音樣態、人與生態的互動關係及物的書寫、臺灣與熱帶海 域的多重歷史連結、演算法偏誤與生成內容的社會影響、從法律 角度看臺海衝突等。在 AI 方面,除了積極運用 AI 於檔案文獻資 料整理以及研究方法上,也致力於探討 AI 的社會倫理與政治理 論、數位科技與法律、AI 世代青少年的同儕與社會網絡、人工智 慧與資料正義等。在淨零方面,則探討臺灣如何透過碳稅、碳費 與碳交易機制,加速達成 2050 淨零排碳目標,以及碳定價對於 失業、產業衝擊、結構變遷、所得分配與經濟福利的影響。此 外,本院人文社會各所也致力於文獻史料的蒐集與整理,建置資 料庫並持續加值優化,上述學術資源均對外公開;各研究所(中 心)也持續舉辦學術演講、國際學術研討會,促進學術交流;院 內圖書館與博物館扮演著推廣教育的角色,數位文化中心更舉辦 數位展覽、建置線上閱讀平台,對社會貢獻良多。 (二)厚植本院各領域之研究實力:對應本院三大發展目標,重新規劃本 院競爭型學術研究計畫類型,建立高標準審查制度,落實經費執行 的可問責性與研究資源分配的公開性與公平性。依計畫性質與補助 規模劃分為:第一類型:深耕基礎研究,精益求精型;第二類型: 關鍵議題與新興領域突破型;第三類型:任務導向型。第一類型 中,「深耕計畫」與「前瞻計畫」分別激勵致力於原創性研究的資 深研究人員與具發展潛力的新世代研究人員,在穩定的經費支持下 精益求精,進而開拓嶄新的知識領域;並鼓勵院內外團隊合作,整 合技術與研究思維,進行具加乘性之跨學門「主題研究計畫」。第 二類型包含「關鍵突破種子計畫」與「關鍵突破研究計畫」,鼓勵 研究人員藉由爭取長期穩定經費支持,凝聚資源挑戰較大規模、高 4 風險性的研究議題,尋求創新、突破現有瓶頸,近期重點研究主題 包含氣候變遷、建造高效能的量子位元、黑潮海洋能開發、大腦神 經迴路變異、無合成分裂的分子及細胞調控機制、植物根部缺磷反 應訊息傳遞、控制關鍵發育期的神經元 RNA 剪接、奈米尺度磁機械 能量轉移、細胞邏輯閘與細胞記憶裝置、捕捉生物機器低溫電顯結 構中靈活元件的電子雲密度、清帝國對明鄭臺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 同的重構、數位社會的社會與政治信任等。為落實「指導、聯絡及 獎勵學術研究」,提升我國整體學術研究水準,並加強本院與大學 的合作與互動,「中研學者計畫」提供院內外優秀中生代研究人員 多年願景,提出研究構想深耕落實執行,攜手成就頂尖研究。為善 盡社會關鍵責任並貫徹本院中長期政策發展,第三類型包含「永續 農學計畫」、「生醫資料精準醫療計畫」、「研發 AI 在人文與科學 研究的創新應用」、「永續科學研究計畫」、「數位人文研究計 畫」、「因應流行病研究計畫」及「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其 中,新增「研發 AI 在人文與科學研究的創新應用」計畫,思考如何 促進 AI 的創新與應用,及有效處理 AI 所帶來的風險和規範必要性 議題之外,目前已在執行「生醫資料智慧化計畫」114 年將整併臺 灣精準健康計畫為「生醫資料精準醫療計畫」,聚焦整合精準健康 研究、建立疾病分型與治療反應的智慧診斷與評估系統、進行全球 病毒大數據資料分析,追蹤並瞭解病毒變異、分型與演化,追蹤病 毒的傳播與感染等,以及開發大型語言模型,分析醫學中心的非結 構式醫學文字報告,協助臨床醫師的資訊彙整與智慧看診,達成智 慧健康照護的目標。 (三)學術論文及專書發表:持續精進發表的論文篇數及品質,根據基本 科學指標(ESI)資料庫近 10 年統計世界各學術機構論文被引用次 數排名(自 102 年 1 月 1 日至 112 年 12 月 31 日),在 ESI 資料庫 所收錄的 22 個學科領域中,本院已有多達 17 個領域之期刊論文被 引用次數進入該領域前 1%。而各單位亦就其學術領域,建立專業 的規章,出版學術期刊及專書(論文集)。 (四)辦理全院性核心設施及新創儀器計畫:多元、完善且有效營運的核 心設施為支持尖端科技研發之關鍵要件,本院積極建置具國際水準 之全院性核心設施,且聘有高階技術人員操作與維護,並以多面向 的服務與合作方式提供進階數據分析及實驗設計諮詢。本院鼓勵前 5 述核心設施開放服務院外學研界研究人員,並自 113 年 6 月起,進 一步將全院性核心設施對全國學研界服務收費標準一致化,以落實 研究資源共享,藉此提升全國整體學術研究水準。 (五)辦理學術評鑑作業:為提升各研究所、研究中心之研究水準,評估 執行中研究計畫之進度與成果,以及研議新研究領域之開拓,特訂 有學術評鑑要點,並分別進行本院三大學組之學術評鑑,原則上各 學組之學術評鑑每 5 年進行一次,但得依實際情況酌予調整。 (六)跨國合作及國際參與:為與國際學術研究趨勢接軌,本院致力於推 動國際學術交流,藉由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執行跨國研究合作計 畫、推展學研機構合作協議、設置世界級學術講座、舉辦國際會議 等方式,強化本院與全球學術社群的互動交流,期藉由優勢研究領 域獲得國際認同,進而躋身國際學術領導地位。 (七)延攬並培育卓越人才:本院致力於網羅國內外傑出研究人才、設置 高階講座、並採合聘、延聘及短期來院訪問等管道引入頂尖人才。 為提升國內學生就讀博士班意願,並與國外競爭優秀國際學子,全 面提升本院博士生之獎助金、與國內各大學合作辦理跨領域國際研 究生及國內學位學程,亦與國外大學合作培育國際博士生(TIGP- X)、訂定「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培育計畫」、與臺 北醫學大學、國防醫學院、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合作推動「中央研究 院人文講座」。為提振全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者之士氣,訂定「中 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生菁英獎學金作業要點」,積極培育國 內優秀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生致力於學術研究。另訂有「中央 研究院延聘博士後研究學者作業要點」鼓勵甫得博士學位之年輕博 士投身學術研究。 (八)辦理多元獎勵:為落實獎勵學術研究之法定任務,辦理本院年輕學 者研究成果獎、本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胡適紀念研究 講座及王世杰紀念研究講座。 (九)研提政策建議書、辦理公共服務、鼓勵專利技術移轉與產學合作: 針對學術發展及社會關切的重要議題,公布政策建議書,並送請政 府部門首長、立法委員及各縣市政府首長參考;定期舉辦科普演講 與參觀活動、撰寫科普文章及發送電子報,如數位典藏特展、知識 饗宴暨故院長科普講座、中研講堂、院區開放參觀活動及院士演講 等,回饋於民。將具有社會應用潛力之基礎研發成果,藉由申請專 6 利保護,提高後續開發誘因,以確保未來有償商業應用或無償公益 使用之真正實現,同時為協助國家社會因應重大挑戰,提出關鍵問 題解方,本院亦與產業界進行合作研究,促進研發成果產業化。例 如,將 mRNA 技術與宏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發展個人化癌症疫苗;運 用去碳燃氫技術與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串接台電混氫發電; 以新的探勘技術協助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地熱能源探勘等。 (十)生醫研究成果化研為用:「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為我國第一個跨部 會及產官學研共同進駐,以「創新研發」為主的新一代國家級生物 科技研究園區;本院成立「生醫轉譯研究中心」進駐園區,主要任 務包含轉譯創新研究成果為產品或技術,並成功部署,改善健康照 護;善盡因應重大傳染病的社會責任、建立跨部會整合並涵蓋產官 學研之生技醫藥生態系,同時並負責園區整體營運、公共設施及生 態環境維護等相關運作,透過補助國內具高潛力的創新學研團隊進 駐園區進行轉譯研究,並結合外部資源,建立新創團隊生醫商品化 及智財法規輔導機制,以加速計畫團隊技術移轉或成功衍生新創團 隊;建置及管理園區核心設施,提供高階儀器與技術服務,以縮短 國內產學研界進行創新性精準醫療、醫材、新藥之轉譯研究及臨床 前驗證所需時程;整合跨部會及產官學研資源,包含人才培育系 統、臨床與法規資訊、智財與市場分析、商業發展專家、創投與資 金、國際鏈結與媒合等,以加速並提高轉譯團隊及新創公司產品開 發之成功率,推動臺灣生技醫藥產業發展。 (十一)依據行政院核定本院南部院區公共建設開發計畫分別為「南部院 區綜合規劃」及「南部院區發展量子科技及興建實驗大樓規劃」 採分期開發興建,第一期跨領域研究大樓(I)、精密及玻璃溫室 等,已於 110 年 1 月陸續進駐營運;第二期跨領域研究大樓(II) 及綜合大樓,已於 113 年 1 月陸續進駐使用及裝修作業;另第三 期量子科技實驗大樓,工程預計 113 年下半年決標,預計 117 年 完工。 南部院區主要發展農業生技、量子科技、淨零永續及人文社會科 學研究等專題;農業生技領域於 110 年進駐南部院區,114 年度 研究方向將延續對重要糧食作物和觀賞植物的生物技術研發,結 合生物資訊和大數據分析,深入探討作物基因體學,植物病原基 因體、致病機制及其反制作用的基礎研究及應用;持續提供先進 7 的生技設施,包括基因原位雜合與蘭花基因轉殖平台,供功能性 基因表達和轉譯農學研究使用。此外,南科基因轉殖溫室與南院 溫室已整合為溫室核心設施,並持續優化設施,以強化研究支 援;質譜核心設施則提供小分子鑑定、代謝體分析和功能性分 析;以上設施服務皆提供南北兩院區及院外研究人員使用。同時 藉由與國立成功大學轉譯農學科學博士學位學程以及暑期培訓大 專高中生計畫以加強與南部大專院校合作,共同培育研究人才。 本院已於 113 年 1 月成立關鍵議題研究中心,以合聘方式廣納國 內外的專家學者,組成涵蓋不同研發階段的研究團隊,進行垂直 整合模式的團隊任務型研究,以期產出可發揮影響力的研發成 果;目前選定「淨零科技」與「量子科技」兩個領域的研究計畫 與專題中心進駐關鍵議題研究中心,將建立相關的研發設施,例 如超導量子電腦晶片製程、大面積疊層太陽能電池製程等。量子 科技與淨零永續乃當前影響全球的重要關鍵議題,本院於南部院 區籌建量子科技研究基地,規劃研發超導量子位元晶片製造與測 試技術,進行通用量子電腦與量子光電之硬體技術開發;同時也 參與包含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及經濟部等組成之跨部會量子國 家隊,在南部院區建置量子科技核心研究設施,協助增加國內量 子科技研究能量;海洋能專題中心在臺灣東部海域進行第 1 部 100kW 浮游式發電機性能與錨繫可靠性測試;開始建造第 2 部 100kW 浮游式發電機,安裝成功後將與第 1 部發電機並聯運轉。 在人文社會研究領域方面,量身打造「人文及社會研究基地」, 主要提供從事與南臺灣相關的研究團隊進駐,基地內建「數位圖 書檔案室」,目標讓本院圖書及檔案資源可在南院數位同步開 放,服務南部學術社群。本院研究團隊已於 113 年 4 月進駐南部 院區執行計畫,並已對外開放提供圖書數位資源分享服務。 (十二)天然氣去碳燃氫 MW 級混氫發電系統建置及試驗計畫:本院自主 研發的天然氣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甲烷裂解技術)與台灣電力股 份有限公司合作,於 112 年達到天然氣去碳製氫機組串接商用 65kW 燃氣發電機混氫 10%發電的技術里程碑。自 113 年起,本院 持續優化製程與系統,並放大規模,完成去碳製氫機組 10kW 單機 之建置(較現行機組放大 10 倍);規劃於 114 年開始中程計畫, 於 4 年內完成建置天然氣去碳燃氫發電技術串接 MW 級燃氣發電 8 機,混氫至少 20%發電的里程碑,同時投入天然氣去碳製(燃) 氫之副產物固態碳之加值多元應用研發。 二、預算編列情形: 歲入 1 億 4,886 萬 2 千元、歲出 143 億 5,487 萬 2 千元。 9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一、一般行政 行政管理 一、辦理一般性行政管理工作: 辦理行政、出納及總務事務。 院區、招待所、各類宿舍、辦公房舍等設施及發 電機維護、消防維護、電梯維護、中央空調維護 與數位式交換機維護等。 院區道路及其他公共設施維護等。 公共空間環境景觀工程之管理與維護。 二、幼兒園運作維持:健全與充實本院員工眷屬之幼兒 保育及教學之活動,使園務工作順利進行。 二、一般學術研 一、人力資源 聘任研究人員及研究技術人員從事學術研究工作。 究及評議 二、學術研究與人才 培育 (一) 基本行政工作 一、辦理行政、出納及總務等事務。 維持 二、院區、招待所、各類宿舍、辦公房舍等設施及發電 機維護、消防維護、電梯維護、中央空調維護與數 位式交換機維護等。 三、院區道路及其他公共設施維護等。 四、公共空間環境景觀工程之管理與維護。 五、持續建設與維運本院的資訊基礎設施,支援本院學 術研究及學術交流合作。 六、審查委員主題審查:係辦理本院前瞻、深耕、主題 研究、關鍵突破種子、關鍵突破、因應流行病研究、 任務導向生技研究、永續科學研究、博士後研究學 者培育、與大學、學研機構及醫學中心合作、中研 學者計畫之行政工作。 七、年輕成果獎、國內學人訪問研究及人文社會科學專 書獎勵金: 為獎勵國內年輕學者進行深入研究並有重要貢 獻,甄選出研究成果具有原創性、國際競爭力及 潛在影響力之年輕學者,特辦理本院年輕學者研 究成果獎。 加強與國內大專院校及學術研究機構之學術交 流、協助國內產業基礎科技之研發,辦理獎勵國 內學人來院從事短期訪問或參與研究工作。 為鼓勵全國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者針對學術議題 進行深入之研究與探討,並做出重要貢獻,以此 10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出版優質之學術性專書,設立人文及社會科學學 術性專書獎以加強推動。 八、透過技術移轉,致力於將本院研究人員利用公共資 金研發之智識成果,轉化為能滿足實際社會需求的 應用。 九、學術活動中心暨綜合體育館等運作維持。 十、推動院區車輛停放之運作維持所需各項費用。 十一、 國際研究生宿舍: 提供國際研究生學程學生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 置辦廚房電器、免費使用之網路漫遊、備有公用 電腦及影印機,讓學生更便利使用設施。 配有24小時警衛,完備監視系統,2名管理人員及 1名清潔人員,確保住宿生居住安全及品質。 十二、 國際研究生有眷宿舍:9坪套房、雙人床及廚房設 備,提供有眷學生便利的居住環境及良好的居住 品質。 十三、 教學行政大樓: 基本行政工作維持。 維持教學硬體設備及建物正常運作。 (二) 學術規劃及交 一、評議會之召開。 流合作 二、中長程學術發展: 落實學術研究倫理素養之培養,提升學術研究品 質,並提供教育與諮詢。 分析科研成果,以展示科研產出、評估研究能量、 掌握競爭優勢。 補助投稿開放取用期刊。 三、參加國際組織:本院代表我國擔任國際科學理事會 (Inter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ISC)之國家會員, 設有國際科學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負責推動本 院與國內各學會參加相關國際科學組織,目前支持 及補助國內學會參加ISC轄下國際組織及繳交會 費;另外,捐助世界科學院(TWAS)以協助發展 中地區國家科學能力建構;捐助ISC與本院合作設 立國際災害風險整合研究中心;捐助國際人權網絡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Network of Academies and Scholarly Societies(IHRN)。 11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四、出席暨舉辦國際會議: 為加強國際學術交流、積極參與國際科學組織活 動,本院每年補助院士及ISC轄下國內學會、本 院研究員及學者出席國際會議及交流研討會。 出席暨舉辦太平洋鄰里協會年會暨聯合會議。 五、學術交流合作: 合辦吳大猷科學營。 召集科學教育推動委員會。 延聘專家學者:延聘國內外特有領域或傑出之學 者專家,參與本院重要研究或管理工作及學術發 展規劃,使國內研究發展與國際接軌,促進國內 外學術合作與聯繫,俾以拓展研究領域,提升國 內學術研究水準,進而帶動國家整體學術發展。 醫學研究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委員會:辦理 本院醫學研究倫理委員會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倫理委員會之會議召開、計畫審核、實地訪查, 以及教育訓練等行政業務。 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 1. 辦理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議。 2. 受理並審核實驗動物計畫書申請案。 3. 提供院內同仁動物實驗相關建議及諮詢服務。 4. 辦理動物設施內部查核以監督轄下各動物設施。 5. 辦理本院實驗動物計畫書審核後監督稽查。 6. 彙整本院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審核、監督 與管理實驗動物相關資料,以提交農業部本院年 度監督報告。 7. 建置並維護本院實驗動物整合管理系統。 8. 維護動物實驗線上申請審查系統(AS3R)運作。 9. 維護並更新本院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官 網以提供院內研究人員最新資訊。 10. 辦理小班制實驗動物操作技術實作課程。 11. 參與國內外會議以及專業課程,持續更新專業 知識。 12. 諮詢與監督全院實驗動物取得、使用與獸醫學 照護。 生物安全會: 12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1. 完備本院生物安全會實驗室生物安全及生物保 全管理要點及規定。 2. 建置本院實驗室生安管理(LBM)系統及LB M、 IACUC、IRB及中研計畫系統(ASProj)整合平 台。 3. 維持國內及國外生物安全民間組織之團體會員, 並參加其相關年會及活動。 4. 辦理及製作實驗室生物安全及生物保全相關教 育訓練及數位教材。 5. 製作實驗室高度危害應變演練腳本及教學影片。 6. 辦理本院研究所(中心)實驗室及生材庫年度生 物安全內部稽核抽查作業。 7. 辦理本院生物實驗之研究計畫、生物材料處分及 輸出入申請審查作業。 環安衛工作:辦理本院實驗室環境保護、安全衛 生、教育訓練業務。 人文組與國內外大學及研究機構合辦學術研習 班或國際學術研討會。 節能改善:改善院區設備能源使用效率,以建立 院區能源績效指標管理系統,設置數位感測計、 流量、溫度及電力量測等裝置,藉由能效資訊的 蒐集及可視化,即時掌握系統運作情形、檢視用 能設備運行效率,提前進行調整保養。 (三) 籌開第 36 次院 籌開第36次院士會議。 士會議 (四) 人才培育及延攬 一、延攬資深學人開辦費:本院為培育具國際視野之研 計畫 究人才,強化與國際頂尖學研機構之實質交流,積 極延攬傑出學者至本院任職,參與研究計畫、擔負 學術領導功能,促進本院提升研究水準與拓展研究 領域。本項經費提供資深學者於到任前三年內建立 研究室、購置儀器設備、聘任研究助理及補助研究 生。 二、與國內大學培育國際研究生計畫(TIGP): 為延攬國內外富研究潛力之優秀學生從事尖端 領域研究,本院自91年起辦理「國際研究生學 程」,藉由全英文之教育環境,並結合本院研究 13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機構及國內頂尖大學之專擅研究領域,規劃跨領 域博士學程,培養具國際觀之高級科研人才,以 提升我國在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之國際競爭力。 目前共與國內10所研究型大學合作,設有13個跨 領域博士班學程。 三、與國內外學術研究機構合辦學程及研究進修計畫: 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合作辦理研究進修計畫:本院 設有學術交流暨合作委員會負責推動與國內外 各學術機構之交流與合作,包括簽訂學術合作協 定、派遣學者交流互訪並合作進行國際研究計 畫、舉辦雙邊研討會、交換出版品等;邀請國際 級大師擔任本院講座及特別講座。 與國內大學合作辦理學程:設立碩、博士學程, 與國內大學合辦研究生學程及進行合作計畫,共 同培育優秀研究人才。 四、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生培育與菁英獎學金計畫:辦理 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培育計畫及推動人文菁 英獎學金,獎勵就讀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之博士班學 生、協助博士候選人完成其博士論文,培育我國人 文社會科學領域之研究人才,並作為本院人才儲備 之用。 五、人文講座:人文講座目標為培育新世代跨領域科學 人才、建立基礎人文教育的典範。人文講座課程鼓 勵多元學習、重視思辨、小組討論的特色,強調獨 立思考與跨域對話的能力,期望加強生醫領域見長 的學生人文方面之素養,進而成為具備跨界思維競 爭力之科學人才。 六、博士後研究學者培育計畫:本院為國內學術研究最 高機關,負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與培養高級 學術研究人才之任務,每年辦理兩梯次博士研究學 者申請,延攬具學術潛力之博士後學者,以提升學 術研究水準,厚植博士後研究人力。 (五) 跨領域開發及研 一、人文社會科學新領域之開發及研究環境之改善:本 究設施之改善 院將持續推展人文及社會科學各領域的專業研究, 今年執行的計畫包括臺灣與中國之歷史、社會、經 濟、文化、政治、法律、語言、文學,以及未來社 14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會與科技創新治理等。除了深化研究,亦將加強國 際合作與對話,提升臺灣學術成果的國際能見度。 此外,本院亦致力人才培育、學術資源彙整與分享, 並將研究成果提供政府施政參考。 二、創新性研究計畫:為落實本院成就全球頂尖研究的 願景,鼓勵本院研究人員及時甚或領先投入具高挑 戰性的前瞻研究,引進或開創新技術與知識領域, 本計畫規劃額外挹注於先期性研究,並彈性支援因 應臨時突發性的研究需求,使本院超前部署研究量 能,提升國際競爭優勢,並站在第一線解決國家社 會甚至牽動全球命脈的重大關鍵議題。 三、生物技術之研發及在醫學之應用:利用生物科技於 轉譯及精準醫學的相關研究,包括新興感染性疾 病、神經退化性疾病、癌症等重大疾病之預防與治 療。另外創新轉譯農學、環境生物多樣性及生物關 鍵策略節能減碳的相關研究等亦是永續研究的重 要課題。此計畫將持續支援相關領域的深入研究, 導入AI推進的深層研究,並推動跨學門及跨領域的 創新合作計畫。 四、數理科學新領域之開發及研究環境之改善:本院數 理科學組秉持推動基礎研究的核心理念,在數學、 物理、化學、天文等領域持續深耕,並積極延攬頂 尖人才。目前也將減碳科技、量子科技、生醫應用 科技、尖端材料、地震研究等列為重點,並且強化 各領域與人工智慧技術的深度合作,共同發展。本 計畫的經費主要將用於支持這些領域的新增計畫 與設備,並為優秀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薪資待遇。 五、前瞻計畫:為延攬、拔擢優異並深具發展潛力的年 輕學者,特給予本院助研究員、新聘之非長聘副研 究員5年研究經費支持,提供穩定和充足的研究資 助,以發展具有持久影響力的原創研究。申請人需 獲得各研究所和中心的推薦同意後方可提交申請 案。經嚴格審查並獲得補助之計畫主持人,其經費 核給由院方及研究所、中心分別分攤百分之五十。 六、深耕研究計畫: 為鼓勵本院研究人員潛心於研究工作,長期致力 15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於知識領域重要課題的原創性研究,充分發揮研 究潛能,期有世界水準之重要貢獻,特規劃深耕 計畫以鼓勵院內傑出之研究。 本院副研究員以上之研究人員皆可申請成為深 耕計畫之候選人。通過嚴格審查脫穎而出之研究 人員,可獲得院方5年經費支援。114年度計執行 49件延續型計畫,新增計畫預估約為13-16件。 七、主題研究計畫: 為推動本院研究專案計畫,在基礎研究領域作出 世界級的重要貢獻。主題研究之計畫推動,除了 本院各研究所、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參與外,並邀 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加入共同執行,對於培育高 級學術研究人才及厚植研究潛力,皆有諸多助 益。 本計畫係經過嚴格審查作業,通過之計畫皆為前 瞻性、創新性且具重要性之3年期計畫。114年度 起新增計畫轉型為僅限單一整合型計畫類型,鼓 勵並強化主題研究之團隊整合,除了延續前1年 度21項數理科學、生命科學、人文社會科學跨領 域、跨所(中心)之重要研究計畫,並將增加多 項重要研究計畫。 八、關鍵突破種子計畫(含健康長壽大挑戰計畫): 本計畫係辦理本院關鍵突破研究計畫之先期研 究,其規模較小且研究期程較短,適合概念尚在 萌芽,但具原創性及發展潛力之研究。 本計畫自108年度起辦理,計畫執行期限以1-2年 為原則。 九、關鍵突破研究計畫: 關鍵突破研究計畫係辦理本院學術發展評估為 具有發掘關鍵問題與創新突破可能之數理科學、 生命科學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針對關鍵問題提 出解決策略。 本計畫自110年度起辦理,計畫執行期間以5年為 原則。 十、全院性核心設施及新創儀器計畫:於本院核心設施 及貴重儀器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院本部與各研究 16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單位合作,規劃全院性服務之核心設施及貴重儀 器,維持各核心設施之正常運作,期能為院內同仁 建構一優質研究環境。 辦理核心設施共用服務: 1. 協助全院性核心設施辦理共用服務。 2. 管理設施服務預約系統、開通使用者帳號並提供 預約介面及系統疑難排解服務。 3. 開放各類共用儀器設施服務院外學研機構及生 技公司。 4. 各設施提供技術新知研習、儀器訓練、獨立操作 認證等課程。 5. 辦理核心設施服務推廣活動、代收院外計畫支付 設施使用費。 6. 支援全院性核心設施之維運,提供支援各類公用 儀器設施日常營運所需經費,汰換更新儀器與擴 充升級、購買年度養護維修及實驗耗材。 核心設施、貴重儀器使用管理: 1. 辦理核心設施及新創儀器計畫服務績效評估或 研究成果考核。 2. 調查全院貴重儀器使用情形。 3. 辦理全院貴重儀器年度概算籌編時之預審作業、 預算執行時協助審查貴重儀器預算項目之新增 或變更。 (六) 任務型專案研 一、材料與分析科技探索計畫: 究計畫 執行延續性之材料與分析科技之探索型研究計 畫,內容包括: 1. 鉻-鹵化物與硫屬化物異質結構中的磁電性質。 2. 狄拉克/外爾費米子於電子強關聯作用下之新 穎量子現象。 3. 利用掃描穿隧顯微術超導探針產生場發射成對 電子。 4. 實驗探索拓譜材料光學性質的量子幾何來源。 5. 特徵頻譜拓樸。 6. 原位光譜與微流體整合用以解析奈米氧化亞銅 之科肯德爾效應。 7. 加速且大量合成幾丁聚醣分子庫以作為藥物載 17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體。 8. 解析並解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相分離問題。 9. 細胞在不同生長階段和不同培養條件下的醣基 化變化。 10. 光照及酸鹼值改變對鈣板金藻之蛋氨酸代謝的 影響。 11. 開發多種解析度報導系統於探測絕對厭氧菌的 膜囊泡介導之跨生物域信息傳遞。 12. 異價離子誘導鹵化物鈣鈦礦材料之結構相變。 以公開徵求及專業審查方式,挑選具有原創性或 能解決特定重要材料或分析之基礎科學問題的 相關探索研究計畫並給予研究經費支援。 透過有經驗之材料顯微實驗技術團隊,給予研究 人員實驗研究支援,提升其材料顯微之實驗效 率,提高探索型實驗成功之機會。 舉辦小型聚焦式研討會,邀請國內外材料相關領 域專家、學者發表演說和參與討論,共同探索為 解決特定問題之關鍵材料或分析科技新研究方 向。 國際活動方面,協助本院TIGP的MST學程、Nano 學程及SCST學程辦理學生壁報比賽,提供國際 研究生公開發表自己研究的機會,也與同儕彼此 交流研究成果。 二、因應流行病研究計畫: 此研究計畫專注於目前國內及全球所面臨的重 大感染性疾病,如登革熱、日本腦炎、腸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細菌、2019新型冠狀病毒、以 及猴痘病毒等感染疾病,對於病源及宿主在感染 過程中的分子、生化、細胞、免疫及發炎反應進 行分析,並以此為基礎,發展感染疾病疫苗與治 療疾病的新方法。建置各式研究平台,包括病原 培養、檢測及快速篩檢工具、抗體、抗原的備置、 動物模式的建置、小分子合成、藥物與疫苗的研 發、流行病學調查等。將結合院內在生命科學、 基因體醫學、化學、結構生物學、及生物資訊等 優勢研究領域的精英,進行跨領域和跨單位的團 18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隊合作,藉以推動轉譯醫學研究。此外,也將納 入社會倫理及法律等相關研究,以利疫情的控制 與其後續影響的評估。 規劃研究主題包含: 1. 感染性疾病的感染過程與致病機制的探討。 2. 感染性疾病檢測技術的研發。 3. 感染性疾病疫苗的研發。 4. 抗病毒新藥或老藥新用的研發。 5. 抗藥性標靶分子的鑑定和新型抗藥性分子藥物 的研發。 6. 治療性抗體。 7. 高階全/半自動研究工作流程與平台技術。 8. 研究成果產品商業化。 三、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徵選院內及國內具有社會 重要性、應用潛力與適合由公共資金投入填補產業 化轉譯缺口等研究題材,進駐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進 行轉譯研究,結合園區內建構之各單位人才、技術 及資源,促成生醫研究成果轉譯為造福社會整體利 益的實際應用,有助於臺灣創造具國際競爭力之生 技產業。 四、重要新興領域推動計畫:本院除了是國家的「基礎 研究重鎮」之外,亦為「國家級實驗室」 ,也擔任「政 府的建言者」之角色。為進一步提升本院貢獻,及 鼓勵同仁集思,在關鍵問題上尋求基礎性突破,以 期在社會及學術上的諸多重大挑戰上,發揮本院研 究潛能,達成「以研究帶動社會進步」之目標,本 計畫透過推展跨領域研究人員交流會等策略性行 動(strategic move) ,鼓勵同仁提出創新構想,針對 關鍵問題提出突破性的解決策略,開創研究藍海, 系統性地拓展學術版圖。 五、永續農學計畫:計畫以著重於轉譯研究能量為主, 規劃以強化作物固碳效率、發展具廣效抗病之作 物、田間環境生物資源蒐集運用、代謝體及性狀分 析平台之研究方向及增設生長設施,其作物研究實 驗將主要於南部院區執行,預計未來能在有效率之 平台及研發方向下,引進相關研究主題,成為南部 19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院區農業生技特色。南部以新興生物科技解決生物 經濟相關產業之問題,進而提升產業價值,由永續 農學研究計畫帶動農業永續發展。 六、永續科學研究計畫: 推動跨領域整合型研究計畫: 1. 結合數理、生命與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及利害關係 人共同參與,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就永續發展相 關問題進行研究及評估,透過知識到行動的步驟 尋求最佳解方。114年度預計推動延續性計畫9件 (分支29件)及新增計畫約5~6件(分支約22件) , 共計約15件(分支約51件)計畫。 2. 114年度徵求聚焦於「創新減碳科技之研發與實 踐」、「環境變遷下健康風險評估與調適策略」、 「極端災害之風險評估與管理策略」 、 「永續生態 系統及農業系統之研究與實踐」 、「邁向永續發展 目標之多元轉型實踐」等五項主題。 永續科學中心辦公室運作及辦理國際合作,推廣 與維運辦理,說明如下: 1. 國 際 災 害 風 險 整 合 研 究 計 畫 臺 北 培 訓 中 心 (IRDR ICoE-Taipei): (1) 協助國際災害風險整合研究計畫推廣相關研 究。 (2) 促進我國與其他國家之減災合作網絡。 (3) 透過辦理國際年輕學員訓練課程及研習營,推 廣臺灣在災害預警/災害防治的實踐經驗。 2. 未來地球臺北辦公室(Future Earth, Taipei)及未 來地球全球節點臺北辦公室(Future Earth, Global Secretariat Hub Taipei): (1) 建立11個永續主題工作小組。 (2) 推廣「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引入權益關係人共 同設計、共同產出」之永續科學研究方案。 3. 貝 蒙 論 壇 國 際 合 作 研 究 推 動 辦 公 室 計 畫 (Belmont Forum Project Office):主要推動多邊 協議研究行動方案(CRA)使我國永續科學領域 學者與國外研究團隊進行合作。 七、數位人文研究計畫:本院數位文化中心主要使命為 20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協助人文學研究數位轉向,主要工作項目如下: 建置數位人文知識庫:以本院人文研究所/中心 為單位的整合型計畫,透過研究主題設定,系統 性整合數位史料,便於學者線上分析與應用。114 年度預計推動延續性計畫4件,包括:史語所學術 創新數位深耕計畫(史語所)、地理資訊數位加值 與地圖人工智慧發展計畫(人社中心)、農為邦 本:民國農業經濟加值計畫(1940-1949)(近史 所) 、臺灣檔案文獻數位典藏與加值應用計畫(臺 史所)。以及院方指示納入之2計畫:建構原住民 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民族所)、以語言習得的認 知歷程探討雙語政策對國小學童中文與英文語 言發展的交互影響(語言所)。 開發數位人文研究工具與網站維運:研發數位人 文研究核心技術與系統,包括:影像文字自動辨 識技術(OCR) 、網頁文字與圖像標記技術、影像 物件偵測與搜尋技術、文本之詞彙實體識別與事 件分類技術、鏈結資料技術(LOD) 、數位博物館 技術等,提供人文學者進行數位研究所需的工具 及平台。持續維運「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 ; 「藝 術與建築索引典」中文版(AAT-Taiwan)等線上 工具,並負責維護史語所、民族所、近史所、臺 史所、生多中心等單位之數位典藏資料庫以及本 院數位典藏重要網站資源共計184個,為配合本 院資訊安全政策,114年規劃加強老舊網站升級 與漏洞修補、網路防火牆與分倉設定,系統運行 狀況自動監控與回報、軟硬體與資料的自動備份 與備援等資安檢測與弱點修補項目。 推動數位人文創新研究計畫:鼓勵本院學者利用 數位人文知識庫的結構化研究材料,搭配本院數 位文化中心開發或自行研發的數位工具,開展具 實驗性質的個別型研究計畫。114年將持續與資 訊所、史語所、民族所、文哲所、台史所、生多 中心、人社中心等單位合作,運用本院數位人文 研究平台與相關數位工具,進行量化或質性分 析,嘗試透過資料探見不同社會、文化的多元面 21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貌,以及歷史的變遷,建立多元主題的資料庫及 線上展覽。 學術出版與數位展示: 1. 出版與書展:綜理全院出版行政事務,114年將持 續推動與院內各所合作,規劃出版審查、編印發 行科普與學術專刊,建立出版中心出版品管理機 制,打造以本院為名的出版品牌。配合各所的學 術審查機制、出版樣態,研擬並試營運合作方案。 全方位發展數位出版,推動原生數位、電子書等 產品。代表本院參加國際書展,包括台北國際書 展、德國法蘭克福書展、亞洲研究學會(AAS) 年會暨展覽等。 2. 開放博物館:提供結合典藏管理、研究展示的數 位博物館服務系統。提升博物館、地方館舍、美 術館等機構對資料管理的彈性,深化藏品資料導 覽方式,導入AI圖像自動辨識與標記技術之結 果。透過518國際博物館日、「數位人文研究計畫」 數位成果展等活動,與各館所合作,轉譯學術研 究內容。 3. 國際連結:透過與國際學術機構技術及內容交流 與合作、辦理國際研討會、機構交流與參訪,進 行跨國數位人文研究合作,提升臺灣數位文化的 能見度及影響力。 八、生醫資料精準醫療計畫: 本計畫主要分兩方面進行,主要著眼於臺灣精準 健康,此研究計畫專注於將已建構之生醫大數 據,挖掘出與疾病或疾病療效高度相關的基因變 異,利用本院基礎研究的量能與先進的生物技 術,研究相關的基因變異對於疾病發生的機制, 並透過與專科醫師的合作,找出可能改變治療方 式或診斷方法的分子。此研究計畫將結合院內生 命科學組研究所、中心,並聯合其他單位的專家, 利用最新最合適的技術,例如iPSC、單細胞免疫 剖析、果凍細胞、微生物相等等探討特定基因變 異對於基因功能的影響及對疾病發展的貢獻。 臺灣精準健康規劃的研究種類包含: 22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1. 自體免疫疾病的致病機制與誘發因素。 2. 自體免疫疾病的早期診斷與預防。 3. 心血管疾病的致病機制與治療方式的改進。 4. 穿透率低的單基因疾病之修飾基因的鑑定與機 制研究。 5. 神經性疾病的致病機制與治療契機。 6. 系統性分析基因變異對於基因功能的影響。 7. 發展全/半自動研究平台技術檢測基因功能。 計畫另一項目標則為生醫資料智慧化,以過去執 行合作的圑隊與研究成果做為基礎,規畫研究方 向如下: 1.生成式大型語言模型應用研究:結合生成式人工 智慧與地端智識庫,開發符合資安的資訊擷取與 註解系統。 2.精準醫學研究:剖析巨量基因體資料,定位出疾 病易感基因與變異,建立國人常見疾病與併發症 之基因風險因子與預測系統。 3.智慧健康研究:剖析巨量醫學影像資料,找出醫 學影像特徵,建立臺灣重要疾病之影像風險特徵 與預測系統。 九、研發AI在人文與科學研究的創新應用:人工智慧 (AI)技術在近年來發展迅速,為各領域研究帶來 嶄新契機。作為國家最高學術研究機構,本院在人 文、生命、數理各領域均已累積豐厚的知識、技術 與資料,應積極運用AI技術,推動跨領域創新整合, 引領臺灣學術研究再創高峰。有鑑於此,本計畫期 許整合院內豐富的資料及技術資源,透過創新的AI 方法探索人文與科學各領域的創新應用、激發跨領 域的學術思維,帶動臺灣學研界的典範轉向,以AI 及大數據分析在本院三大目標都豎立嶄新的研究 典範。計畫主軸: 資料智慧化及智慧治理:本計畫首要目標是促使 本院內各式資料建立以智慧化為目標的治理體 系,包括資料庫、數據庫、地圖資訊、文化網絡、 照片集、語料庫、資料櫥窗、資料平台、測站資 料、觀測網資料、各式檔案館藏、問卷調查、研 23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究計畫成果、專題中心數據集、數位典藏、檔案 資源系統、資料架構、查詢或檢索系統等,建立 涵蓋數理科學、生命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等領域 的巨量知識庫。透過資料數位化、結構化、標註、 制定資料規範標準、多模態資料整合等整理,以 及相應的前處理步驟,使資料能有效輸入AI模型 進行訓練和分析,為跨領域研究奠定健全基礎。 鼓勵AI驅動創新及跨域研究:運用各式大型模 型、深度學習、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AI技 術,或結合各研究領域的實際需求,開發並創新 AI分析工具,能分析複雜資料、建模與擬真、或 是建構理論假設等,透過前瞻的探索性研究,以 期突破傳統研究的侷限並提升研究效能。 完善AI應用基礎建設及拓展實證場域:支持AI技 術在學術研究中的廣泛應用,本計畫將善用院內 既有硬體設備、程式開發環境及軟體框架、核心 設施或AI合作社等資源,降低不同領域研究人員 應用AI的門檻。對於機敏性或特殊資料,將建立 研發流程、模型庫或是應用程式等相應程式或平 台。除了學術理論的知識創新,也將拓展在智慧 災防、智慧農業、智慧生物工程、智慧醫療、物 聯網等領域的實證創新應用,發揮本院的跨領域 整合優勢,為社會實踐帶來創新解決方案。 (七) 學研合作 一、與大學、學研機構及醫學中心合作計畫: 本院與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簽訂合作 研究契約,為製作量子晶片使用儀器設備及製程 平台之技術服務合作。 運用本院與國內大學及學研單位雙方自有經費 共同推動聯合計畫;另結合國內具豐富醫療經驗 之醫學中心,以整合型計畫推動生物醫學相關研 究,各自出資支持所提出之計畫案。 為發展海洋研究,包括海洋能、海底地震、海洋 生物地球化學、海洋生態系等環境永續領域,本 院擬與國家實驗研究院簽訂學術合作協議,與其 轄下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進行海洋研究船船 期使用之合作。每年擬合作使用勵進號研究船42 24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天,此船期可供本院研究同仁及其研究團隊成員 依其研究需求申請使用,在其研究海域收集觀測 資料,例如:本院海洋能團隊將於臺灣東部海域 黑潮主軸區域進行連續觀測,調查方式結合船測 (空間分布)與錨碇(時間序列)兩種調查方式 進行現場觀測。作業項目包括:錨碇佈放與回收、 空間流場觀測、生物採樣等。 二、中研學者計畫:本計畫係為落實本院組織法任務之 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並提升我國整體學術 研究水準,加強本院與大學的合作與互動,特設立 之計畫。獎勵本院及國內大學副研究員或副教授以 上專任人員執行具有原創性的研究計畫,獲選者於 執行計畫期間稱為「中研學者」,院外獲選者並須合 聘至本院。本計畫採推薦制,申請人年齡須在55歲 以下,院外申請人由所屬學校推薦申請,本院則從 深耕研究計畫申請人擇優推薦。 (八) 天然氣去碳燃氫 一、建置可與MW級燃氣發電機串接之去碳製氫單機及 MW 級混氫發電 系統模組(規模放大及製程與系統優化)。 系統建置及試驗 二、建置天然氣去碳製氫機組串接MW級燃氣發電機混 計畫 氫發電試驗場域(環境影響、安全評估)。 三、進行天然氣去碳製氫機組串接MW級燃氣發電機混 氫至少20%發電試驗(參數測試、系統穩定)。 三、自然及人文社 一、數理科學研究 會科學研究 (一) 數學研究 追求最先進及最深刻的數學研究成果,秉持全力支持研 究人員追求真理的決心,竭盡所能維護研究自由,期望 成為世界一流的數學研究中心。近年積極招募頂尖人 才,延攬了兩位代數幾何領域和組合領域的特聘研究 員,兩位資深學者在人才培育和國際研討會活動規劃都 非常有經驗並已有相關規劃,預計可為本院數學所吸引 更多國際專家與學者進行多方面的交流。特別是組合領 域在歷經多位人員退休後得以再次活絡。未來仍將持續 著重於延攬各領域頂尖學者,期望多方面在數學各重要 領域能招聘優秀研究人員加入團隊。本院數學所將善用 做為國家級數學研究中心的角色,除了規劃本院數學所 中長程研究專題為主軸,未來也會在加強人才培育,擴 大數學普及度,強調數學在各領域的重要應用以增進數 25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學的社會影響力。本院數學所研究團隊配合與國內外資 深學者的長期及深入的合作,於許多國際知名期刊發表 論文,在各領域有亮眼的研究進展,特別在「多項式的 整除性及整數點的退化」 , 「模形積合有限群的表現」 ,和 「科西黎曼流形的幾何量化理論」等有領先國際的成果 且發表在頂尖期刊。114年度延續性重點研究計畫有五 大項: 一、表現理論與組合學方面:有限W-代數和有限W-超 代數之表現理論。Borcherds李代數與中心電荷24的 全純頂點算子代數之間的相互關係。幾何和算術中 隱藏的對稱性。波前集之研究。KLR代數中的半尖 點表現。複雜網絡的組合學等議題。 二、代數與數論方面:Shimura簇的複雜組成之各種成 分。Diophantine逼近及Nanvanlinna理論的子代數簇 研究。庫興鏈體的個案研究等議題。 三、幾何與數學物理方面,Gromov-Witten理論的函子性 與更多猜想。商數的枚舉不變量。透過Nahm Sums 理解頂點代數和三流形。派生堆疊上的微局部滑輪 等議題。 四、微分方程方面:兩個黏性衝擊曲線之散射。非光滑 不可壓縮流。半線性拋物型方程式的初始值及其他 相關問題。KdV孤立子波的穩定性問題。三維複二 次映射之反可積分性(II) :Correspondences等議題。 五、幾何分析方面:具有邊界的複流形上的半經典 Toeplitz算子。適應複雜化的分類。球體最小超曲面 的等周不等式。隨機矩陣、隨機多項式和自由機率 等議題。 (二) 物理研究 一、中高能物理研究: 實驗研究計畫:LHC-ATLAS強子對撞實驗、以精 密太空質譜儀AMS觀測宇宙射線、臺灣微中子實 驗-以超低能高純鍺探測器研究微中子物理及找 尋暗物質、透過Drell-Yan過程量測核子反夸克的 不對稱分布和價夸克橫向動量維度分布與在J- PARC高動量粒子束實驗探討強子專有反應過 程、重力波物理的實驗研究、軸子與類軸子暗物 質搜尋、探測器及先進太空級電子系統的研究發 26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展與應用、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探測器,對撞亮 度LumiCal量能器。 理論研究計畫:以逆問題方法研究量子色動力 學、Minimal G2HDM規範暗物理模型之唯象研 究、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及核心塌縮超新星中自 旋及手徵傳輸、探索宇宙重力波、集體微中子味 振盪及重元素核合成、Hunting for the sources of high-energy neutrinos and ultra-high energy cosmic rays。 二、量子材料物理研究: 新興計畫:特徵頻譜拓樸、實驗探索拓譜材料光 學性質的量子幾何來源。 延續性計畫:量子電腦、綠能科技去碳然氫計畫、 設計及生長量子材料、強關聯對拓樸量子材料電 子結構影響的研究、單晶薄膜氧化物介面物性研 究、新穎層狀二維材料之表面與光電特性研究、 以同步輻射光源從事人腦顯像之跨國合作、開發 先進同調電子成像、光伏材料中聲子與電子耦合 研究、二維材料異質結構器件中的電子傳輸性 質。 三、生物與動態系統物理研究: 湍流與複雜系統相變的普適性統計。 細胞動態自組織現象之理論研究。 自組臨界現象應用在生物中之研究。 利用差分毛細液面不穩定性質來精確量測液體 界面張力的技術開發與理論探討。 幹細胞在三維孤立圓洞陣列的行為(三)。 顆粒流物理:理解間歇性流動。 探討微管蛋白程式碼在組織細胞拓樸和組織動 態流中的作用。 探討調控細菌分裂之Min蛋白系統之模式轉變於 細胞分裂的潛在機制和作用(三)。 四、新興研究計畫: 計算天文/粒子/重力/宇宙理論中心。 加入美國主導的大型南極微中子實驗IceCube。 加入歐盟聯網MOANA(天文物理核加速器的多 27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信使模型)。 特徵頻譜拓樸。 實驗探索拓譜材料光學性質的量子幾何來源。 力學調控之無合成分裂。 大腸桿菌因應低壓之物理變化之機制探討。 用貝葉斯數據優化和非平衡建模來評估人類白 血球抗原對登革熱易感性和嚴重程度影響。 以自行開發之新型自駕單射流電紡絲平台構建 3D功能性支架並進行原型設計於組織工程和再 生醫學應用。 (三) 化學研究 一、能源與生物材料科技:能源與生物材料科技是對多 個產業,包括農業、交通、醫療與工業,具有重大 影響的研究領域。在追求零碳排放的目標中,開發 能有效生產與儲存再生能源的創新材料是關鍵。 二、合成化學與觸媒化學:作為化學科學的核心分支之 一,合成化學與觸媒化學對於現代工業和科技進步 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研究範疇包括不對稱催化 反應、天然產物及具生理活性分子的全合成,以及 醣化學。這些研究致力於開發更具專一性和效率的 化學反應方法,同時強調可持續性和資源節約。 三、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分析:本領域涵蓋結構生物學、 蛋白質體學、生物材料科學、微流體技術、肽化學 及合成有機化學等多個研究方向。透過運用先進的 電子顯微鏡和質譜技術,這些研究旨在推動生物醫 學和化學科技的創新。 (四) 地球科學研究 一、利用已收集地震網資料及新增地震觀測評估越南 與南太索羅門群島之地震危害與探討地殼構造。 二、臺灣地震科學中心計畫/資料服務計畫/GNSS儀 器服務計畫。 三、大屯火山群:從危害至風險。 四、分析現存大批海底地震儀資料以描繪沖繩海槽岩 石圈構造。 五、探究地球脈動:全球即時地震矩張量計畫。 六、利用地震學研究臺灣海域主要峽谷的沈積物及流 體。 七、發展與利用暗光纖分散式感測技術高解析探測大 28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臺北地區斷層構造與地動特徵。 八、探討地震動態觸發和地下流體/熱傳輸行為:以高 解析DTS和DAS斷層帶觀測站進行深入分析。 九、分散式聲波感測與密集地震儀陣列於地震噪訊互 相關之應用。 十、熱化學堆與後鈣鈦礦之間的相互作用:對地幔動力 學之影響。 十一、地核之熱導率、電阻率及波速:解密地核熱演化 與地磁演化歷史。 十二、從海洋到大陸:三維模型解析南部臺灣海溝隱沒 動力及地震生成潛力。 十三、利用光纖地震儀高解析探測地震與山崩滑動帶 的滑移機制:一個跨尺度的現地實驗與觀點。 十四、地幔熱化學對流產生的核幔邊界熱通量及其對 核心動力學和地球發電機的影響。 十五、超低速帶物質於高溫高壓下之熱傳導率及聲速: 對核幔邊界複雜之熱化學構造與動力學之意涵。 十六、東南亞行動:班達海周邊岩漿活動與地體構造演 化研究。 十七、地熱地質模型建構:地熱儲積層岩石滲透率估算 研究探討。 十八、由地震活動度、地球物理觀測量及環境因子的時 空特徵探討地震觸發機制。 十九、以三維數值資訊為基礎探討沈積岩與火成岩混 合區之地質構造。 二十、臺灣西南海域高屏上部斜坡區速度建模與深部 成像。 二十一、以地震學與測地學探討花東縱谷的無震滑移 之檢測與特性研究。 二十二、南洋行動再升級:亞洲造山與大陸演化。 二十三、未分化隕石中基質礦物其結構、化學、與同位 組成之研究,及其在太陽系形成演化的影響。 二十四、大氣氧化化學:從氣相前驅物到細懸浮微粒。 二十五、以熔體包裹體透視跨地殼岩漿系統的運作。 二十六、多維尺度監測計畫探索池上斷層與中央山脈 斷層之孕震過程關聯。 29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二十七、氣候變遷對Porites珊瑚成鈣環境碳酸鹽化學在 季節性上影響之探討。 (五) 資訊科學研究 一、資訊所全體同仁秉持對資訊科學研究的專注與熱 忱,持續在重要領域有豐碩的研究成果,諸多學術 論文均發表在國際一流期刋及學術會議,近來更發 展世界第一的物件偵測技術YOLOv4、YOLOR、 YOLOv7以及今年剛完成的YOLOv9,在短短三年 的時間內已累積超過二萬次的引用數。在後量子密 碼學發展也有世界級的成果,由於2019年Google的 量子霸權實驗以來量子電腦的發展迅速,而後量子 密碼學,也就是指在量子電腦的來臨之後仍能安全 使用的密碼系統研究,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美國 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公開舉行競賽以徵 選次世代的後量子密碼學演算法,經過數次的淘 汰,本院資訊所後量子密碼學研究團隊通過了第三 輪成為最後的候選者。在量子計算部分,本院資訊 所 同 仁 提 出 了 一 種 基 於 自 動 機 理 論 ( automata theory)的量子電路驗證新方法,驗證是發展正確量 子程序的重要步驟,該方法通過將量子狀態的集合 編碼成樹自動機(tree automata),建立了量子電路 驗證與自動機理論之間的聯繫,並開啟利用自動機 理論分析量子計算的先河,此成果更進一步獲得 PLDI 2023傑出論文獎以及其他各種重要獎項。 二、本 院 資 訊 所 同 仁 針 對 諸 如 人 工 智 慧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大數據分 析(big data) 、社群網路(social network)及自然語 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等新興研究議題,本院資 訊所同仁透過推動大型研究合作計畫,已獲致具發 展性的初步成果,並將持續進行相關研發。特別是 在人工智慧及自然語言處理等先進研究議題,本院 資訊所除了協助開發繁體中文的大型語言模型 (LLM)以及協助國內相關單位應用人工智慧技術 推動產業升級之外,更進一步提升國內產官學研各 界在人工智慧的研發經營能量,以善盡本院資訊所 的社會關鍵責任。同時本院資訊所近年來亦積極延 攬並栽培重要領域的人才及新秀,在後量子密碼 30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學、AI物件偵測以及自然語言等重要領域皆有延攬 到具有潛力的新進研究人員,本院資訊所針對這些 新進同仁皆給予充沛的研究經費及行政支援,培育 他們,讓他們未來有機會為臺灣發光。未來,本院 資訊所將持續強化國際合作及交流,以提高本院資 訊所國際知名度,並藉此提升本院資訊所研究水準 與品質。根據本院資訊所中長程規劃,依研究領域 以集中資源到具有前瞻性之尖端領域,從事基礎性 的研究工作。 三、根據本院資訊所中長程規劃,依研究領域設置3個 重點實驗室,包括: 智慧計算研究群。 系統研究群。 理論研究群。 四、除了上述各項研究工作的推動外,本院資訊所更整 合所內各領域專長發展各項新興合作計畫。 (六) 統計科學研究 一、未來中長程發展規劃: 將延續與深化統計理論、統計方法學及應用領域 的研究,並強調高維度資料處理及深度模型方法 的發展。我們將透過創新方法的研發,如聯邦學 習、及生成式人工智慧(AI)等,以因應當前大 數據和AI的快速演進。 跨所學術合作方面,將進一步結合統計及AI在各 領域的應用,開發創新的統計工具。合作領域包 括生醫相關領域,分析大規模健康數據;也包括 地球與環境科學領域,針對分析光纖數據、海洋 觀測數據、和其他時空數據,了解全球氣候變遷 及環境永續問題。 二、具體研究方向及學術活動: 包含數理統計、生物統計、醫學與遺傳統計、社 會網絡、統計學習、時空環境統計及因果分析等 相關領域,其中網絡大數據、腦影像分析、生物 分子影像分析、複雜動態系統、精準醫療、智慧 健康、時空資料分析、深度學習及AI等領域。 研究主題面向多元,且與社會大眾關心的重要疾 病、空氣品質、財經預估、產業升級等重要議題 31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緊緊相扣,將統計分析結果提供予政府作為全民 醫療及環境空汙等政策實施之參考。 將籌辦臺北國際統計論壇、統計計算與視覺化研 討會、統計博士後研討會、統計科學營、統計研 習營及統計實習計畫,期望讓統計研究風氣傳播 到全國,並使國內統計學界有機會接觸重要國際 統計組織及新一代國際統計學界領導人。 (七) 原子與分子科學 一、尖端材料與表面科學群組:共十個研究團隊著重於 研究 永續開發及能源的相關研究,如專注於熱電與儲能 材料的合成、利用侷限促進效應合成新型高品質之 二維材料、探討二維材料的電子傳輸、發展以飛秒 雷射驅動之光電特性進行二維材料研究、發展光控 制材料製程及其在能源與光電上的應用等,另外新 成員的加入,亦增強本院原分所在材料電子顯微相 關技術的研發能力。 二、生物物理與分析技術群組:共五個研究團隊,研究 方向聚焦於開發新穎的實驗工具,如專注開發奈米 鑽石於生醫應用、與台大物理系持續合作在超高速 影像技術的專研、利用核磁共振技術研究膜蛋白的 結構與動力學、開發分子基因造影系統探討胞外體 在生理病理發展之機制、開發以碳鈉米管為基礎之 新穎材料應用等。 三、化學反應動態與光譜學群組:五個研究團隊集中於 利用氣態光質譜技術開發以釐清大氣化學中重要 反應的機制與氣膠在環境議題中扮演的角色,目前 正與本院環變中心及日本國家環境研究所之大氣 化學實驗室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洽談共同建立一 個橫跨分子科學到大氣監測與模擬的團隊。另一個 重要課題為提升鑑定多醣分子的序列結構的技術, 實驗團隊正著手建立更大型的離子阱以結合新穎 質譜儀。 四、原子物理與光學群組:共五個研究團隊,規劃以中 性原子實現量子計算與原子雷射的兩個研究方向 為重點。前者以雷射光激發原子至雷德堡態及其原 子間的強偶極交互作用實現雙位元邏輯閘,以聲光 晶體調制器產生可移動的光鉗去操控量子位元,可 32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大大提高量子位元間的連通性並增加量子電路的 效率。本院原分所今年新聘的兩位助研究員提出結 合鐿原子陣列與奈米光纖的混合平台計畫,將進行 主動原子光鐘、量子感測與量子資訊網路,繼續推 動原子雷射這個具有前瞻性的研究項目。 (八) 天文及天文物理 一、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臺灣計畫 研究 (ALMA-T):ALMA自102年啟用已獲許多重要研 究成果;本院天文所主導研發與量產的第一頻段 (Band-1)接收機系統已完成,並開放給使用者用 於科學觀測;本院天文所主導「通用天文軟體研發 中心(ACDC)」研發先進視覺軟體CARTA,目前約 有兩千使用者。 二、次毫米波特長基線干涉儀(submm VLBI)/格陵蘭 望遠鏡計畫(GLT) :科學目標是對黑洞陰影進行成 像。GLT由本院天文所主導,合作者包括美國史密 松天文台(SAO) 、美國國家電波天文台及麻省理工 學院的Haystack天文台。本院天文所與SAO合作改 裝由ALMA北美團隊興建的12米原型機,重新部署 為格陵蘭望遠鏡(GLT) 。由Aarhus大學、Niels Bohr 研究所、丹麥技術大學和南丹麥大學代表的丹麥團 隊於111年加入GLT計畫。 三、Subaru望遠鏡的儀器研發與科學計畫(Subaru HSC /PFS Project):與日本國立天文臺長期合作建造 Subaru望遠鏡的下一代廣角儀器─包括新一代超廣 角相機(HSC)和主焦點光譜儀(PFS)─並參與相 關的科學計畫。 四、理論天文物理(Theoretical Astrophysics) :利用理論 計算及數值模擬來解決重要的天文前沿問題,為觀 測提供理論支援及預測,提供理論與計算天文物理 研究與教育的整合型計畫,讓先進的電波及可見光 觀測研究更完備。 五、海王星外自動掩星普查計畫(TAOS II) :本計畫由 本院天文所主導,與墨西哥自治大學(UNAM)及 美國SAO合作,已於墨西哥聖白多祿天文台(SPM) 架設三座1.3米TAOSII望遠鏡。科學目標為了解海 王星外天體(TNO)的大小分佈及特性。 33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六、次毫米波陣列計畫(SMA):由本院及美國SAO合 作。SMA八座電波望遠鏡中的兩座由本院天文所及 臺灣產學界合作,臺灣天文學者都可申請SMA的觀 測時間。SMA自92年啟用以來持續用於科學觀測。 七、可見光與紅外線天文儀器計畫(OIR) :旨在開發先 進的可見光/紅外線儀器技術,並藉參與下一代望 遠鏡的尖端儀器計畫,為臺灣贏得使用先進望遠鏡 的時間,亦持續提升儀器團隊的技術能力。 八、東亞核心天文台聯盟與東亞天文台(EACOA & EAO):此聯盟於94年由東亞四個核心天文機構(本 院天文所、中國國家天文台、日本國立天文台及韓 國天文研究院)組成,101年起展開EACOA博士後 研究員計畫,103年底在夏威夷登記成立東亞天文 台(EAO) ,EAO於104年3月起營運JCMT望遠鏡, 並促成JCMT加入事件視界望遠鏡(EHT)。 九、臺灣宇宙電波爆廣角監測實驗(BURSTT) :天文學 家發現毫秒級的系外快速電波爆(FRB)每天發生 數千次,而儘管已有50多個理論模型被提出,FRB 的起源仍未確定,本院天文所正建造專用望遠鏡 BURSTT,定位並追蹤大量銀河系附近的FRBs,解 決有關FRB之起源的挑戰。 十、註:ALMA、GLT、SMA及JCMT皆加入了以觀測黑 洞為主要目標之事件視界望遠鏡(EHT) ,成功獲取 河外星系M87中心及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之 影像。 (九) 應用科學研究 本計畫由三個專題研究中心負責執行,分別為智慧生物 工程、綠色科技及量子光電專題研究中心。本年度各專 題研究中心的研究內容如下: 一、智慧生物工程專題研究中心: (一) 建構智慧自動化醫療藥物篩選與遞送平台。 (二) 智慧生醫影像技術之開發及在疾病治療之應用。 二、綠色科技專題研究中心: (一) 超穎材料完美吸收體應用於太陽能熱促進催化 合成綠色能源。 (二) 新穎高離子導電度固態電池研發。 三、量子光電專題研究中心: 34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一) 新穎材料之量子光電應用。 (二) 控制單光子光源輻射的光學設計。 (十) 環境變遷研究 一、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主要研究計畫有五項,分 別為: 全球天氣與氣候模式GPU版本之發展。 以第二代臺灣地球系統模式參與CMIP7。 年代氣候預報研發。 極端天氣與氣候之監測與歸因。 以自建的資料公開平台提供TCFD產業氣候實體 風險資料與轉型風險線上評估。 二、空氣品質專題中心,主要研究計畫包括: 臺灣中西部空氣污染之診斷與歸因研究計畫。 空氣污染對雲霧物理化學性質及降水時空分布 之影響。 都市微氣候變遷與空氣污染之整合研究。 三、環境韌性與永續,主要研究計畫: 南臺灣建成環境細懸浮微粒控制之永續健康策 略。 產業氣候變遷風險評估研究。 臺灣竹林研究。 四、臺灣海域環境之生態衝擊:主要研究方向有三: 進行沿海環境變遷總體檢,如營養鹽、有毒重金 屬及新興人為汙染物等關鍵環境參數時空分布。 探討東部黑潮水下發電機組錨錠後,可能造成之 東部相關海域生態環境上及漁業上的負面衝擊。 開展臺灣海域大型海藻養殖技術。 (十一) 資訊科技創新 一、資通安全專題中心:研究上聚焦在後量子密碼學、 研究 網路入侵偵測系統、隱私資料保護與相關深偽防禦 技術的開發、以及建構以同態加密為核心的隱私強 化研究等。將持續推動跨國合作,拓展資通安全技 術與國際交流平台,並深化與美國、日本、捷克和 荷蘭等國的合作。同時,加強與國內企業、資策會、 工研院等單位的密切合作,將資安技術與產業需求 緊密結合,提供相關產業專業諮詢。透過這些合作, 旨在提高資安防護技術水準,培養更多資安專才, 以應對不斷演變的資安威脅。不僅有助於建立更安 35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全的數位環境,也將推動國家數位經濟的持續發 展,促進社會經濟的繁榮與穩定。 二、智慧物聯網專題中心:希冀在紮實研究的基礎建立 上,於頂尖國際會議扮演積極角色以提升在學術殿 堂上的能見度與影響力。研究上聚焦在可重構智慧 表面輔助之無線通訊系統、多模態AI在智慧物聯網 的應用、間歇性微型機器學習,以及深度學習效能 提升的相關議題等。期盼產出原創的系統設計概 念,引領物聯網時代關鍵研究課題的學術研究發 展,並為我國培養重要領域的相關人才。 三、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專題中心:專注於人工智慧相關 技術應用與服務之研究。積極與國內外產業界合 作,進行跨領域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注重 培育專業人才,以因應不斷變化的人工智慧應用環 境。研究目標不僅在於推動技術發展,更在於探討 人工智慧對未來社會、經濟以及產業發展的影響, 期望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深入且具有影響力的成 果,為未來社會、經濟與產業發展帶來積極且可持 續的影響。研究方向聚焦於多媒體、智慧醫療、及 金融科技三大主軸。 二、生命科學研究 (一) 植物暨微生物學 本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研究以植物暨微生物學為 研究 主軸,相關計畫可分為四大領域,除推動基礎科學發展 外,亦可提供轉譯農學及生物科技應用所需的關鍵知 識。具體說明如下: 一、染色體、基因體與系統生物學:探討玉米種原之遺 傳多樣性、陸生植物之基因調控及訊息傳導網絡、 以及進行高維度生物資訊學分析。 二、細胞與發育生物學:探討細胞及個體層面的代謝調 控及生長調節等主題,強調功能性研究,以探究植 物及微生物之生理與發育階段的關鍵知識。 三、植物與環境交互作用:探討植物如何因應環境條 件,廣納光照、乾旱、酸鹼值、鹽逆境等因子,以 求達成對環境適應力的全面性了解。 四、植物與環境微生物學:進行植物病原及環境微生物 之種原蒐集及多樣性探討,並針對演化生物學、基 36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因體學及分子生物學等面向進行深入研究。此外, 亦將進行植物免疫學研究,以探討植物與病原菌在 分子層次的互動。 (二) 細胞與個體生物 本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的長程發展規劃是從分 學研究 子、細胞和生物體層面探討細胞功能、細胞間相互作用 以及生物個體發育、生長和環境的適應,進而推動基礎 生物及醫學研究。細生所的四大研究領域和內容如下所 述: 一、細胞功能障礙:研究細胞生理功能失衡與感染性疾 病所引發之致病機轉,以研發新穎藥物防治新興或 重大疾病。包括研究魚類神經壞死病毒,有絲分裂 期細胞凋亡的調控機制,研究阿茲海默症新穎藥物 標的。開發抗菌胜肽,抗病毒藥物,新型治療性抗 體以及先進的雙價核酸疫苗。 二、生態、演化及發育:本組研究人員運用比較生物學 的方法,研究動物胚胎發育與演化的遺傳機制,並 探討海洋動物面對全球氣候變遷造成極端環境生 存的生理調控機制與適應機制。這些研究將促進人 類了解動物發育與演化的基本原則與正確評估氣 候變遷及海洋酸化對生物的衝擊。 三、神經科學:神經科學實驗室以果蠅和小鼠作為模式 動物來研究神經系統的發育與功能。我們利用果蠅 來探討視覺、嗅覺與記憶神經元在細胞層次上的發 育,以及在神經迴路建構的分子機制,並解構其行 為。我們也利用小鼠來研究哺乳類大腦發育以及學 習和記憶的分子機制,更以電生理與動物行為,來 探討大腦神經迴路發育對動物行為的影響。 四、幹細胞與再生生物學:以不同的體內及體外研究模 式來探究幹細胞與組織再生的調控機制。以尋找代 謝異常對幹細胞與疾病的影響,破解調控組織再生 的關鍵及影響心肌細胞成熟的關鍵表觀遺傳機制。 在轉譯研究方面,將致力結合轉殖基因動物,基因 編輯與類器官體科技,來開發對抗人類神經退化性 疾病,心臟及骨骼疾病之治療新法。 (三) 生物化學研究 本院生物化學研究所(IBC)主要聚焦於蛋白質相關基 礎研究,特別針對疾病相關分子機制,包括癌症進展、 37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神經退化疾病中的蛋白質聚集、後翻譯修飾對生物功能 的影響、感染性疾病藥物開發、自噬機制及蛋白質的結 構生物學。其中,包括探討三陰性乳癌標的機制、醣蛋 白質結構分析、脂多醣生物合成、蛋白分子三維空間構 型、氨酸去磷酸酶調控細胞自噬、滋養層幹細胞模擬胎 盤發育等研究。具體項目包括: 一、探討長鏈非編碼RNA Smyca作為三陰性乳癌標的 之機制與潛力。 二、醣蛋白整體質量與其醣化異質性結構分析之有效 整合應用於結構生物學。 三、了解脂多醣生物合成的含疊氮基探測分子的合成。 四、解析參與細菌生存機制的蛋白分子之三維空間構 型與作用機轉。 五、研究酪氨酸去磷酸酶調控細胞自噬與腫瘤發生之 機轉。 六、利用滋養層幹細胞模擬人類胎盤發育。 七、不同pH值下形成的不同普利昂澱粉樣纖維結構與 其致病性的關係。 八、抗皮膚癌胜肽的研發。 九、醣蛋白轉譯後修飾結構功能相關性研究。 十、探討從電腦模擬找到的蛋白質複體抑制劑如何消 滅抗藥性癌細胞。 十一、副類桿菌表面多醣的結構鑑定與免疫功能研究。 十二、闡述酪氨酸去磷酸酶轉移至細胞核並催化核內 受質去磷酸化以關閉免疫反應的結構生物學機 制。 十三、解析高基氏體衍生囊泡於高基氏體品管中所扮 演的角色。 十四、研究磺基轉移酶在代謝中樞調節中的作用。 十五、長尾噬菌體結構與宿主的交互作用解析。 十六、建構真菌萜類天然物的優化生物合成系統。 十七、細菌肽聚糖生成蛋白交互作用網絡分析。 十八、深度研究神經系統通信對神經相關疾病的重要 性。 十九、利用CRISPR全基因篩選技術探討人類自然殺手 細胞的免疫調控機制。 38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二十、建立一套高通量製成、優化和測試CAR自然殺手 細胞的平臺。 二十一、自我組裝球型含金屬蛋白酵素用於抗登革熱 抗體Fc加成修飾的設計研發。 二十二、研究先天免疫檢查點活化劑對抗細胞激素風 暴之功效與機轉。 二十三、以人工智慧技術設計並合成新穎泛素化酵素。 二十四、利用新穎質譜學探討大腦中-氨基丁酸B型受 體巨型複合體的分子動態與神經疾病之關聯。 (四) 生物醫學科學研 本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47位研究人員,依研究專長分 究 為四個研究群組,進行延續性重點研究計畫,結合以下 各領域的基礎研究,來加強對疾病的瞭解,期望對複雜 的人類疾病,開發個人化預防醫療和治療策略。 一、神經科學:持續利用基因體、蛋白體、影像技術以 及動物模型等方法,來研究阿茲海默症、神經退化 疾病、新生兒糖尿病和慢性疼痛的病理機制和治療 方式。 二、心臟血管疾病:持續深入探討不同的基因與蛋白質 在各種心血管與代謝疾病中之功能與角色,著重心 血管幹細胞治療、心肌修復、血管新生、心律失常、 心臟再生等。 三、感染性疾病與免疫學:延續前期研究成果,聚焦於 流感、黃質、冠狀、以及B型肝炎等病毒感染時與宿 主細胞的交互作用機轉;透過細胞培養、動物模型 以及影像技術,闡明免疫相關疾病(例如:氣喘、 發炎性腸道症和乾癬等)的致病機轉;推進疫苗和 藥物技術,預防和治療感染性疾病和免疫失調症。 四、癌症:延續前期研究成果,利用基因體學、生物資 訊、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等方法探討癌症致病 途徑、分子機制和治療策略。同時,也研究癌症幹 細胞、單細胞分析、免疫治療等。 五、精準醫療研究:團隊執行「台灣精準醫療計畫 TPMI」 ,利用基因分析技術,構建專屬台灣群體的 參考基因組。初期利用TPMI的資料做大數據分析, 針對國人常見之複雜疾病,已建立了逾五十種疾病 的國人多基因風險預測值( polygenic risk score, 39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PRS),所建立之PRS未來將與各醫院臨床醫師合作 臨床驗證。 六、真菌、微生物免疫反應研究:探討免疫系統對真菌 定殖及微生物叢的反應機制,特別聚焦於顆粒球生 成、腸道上皮細胞的重編程、嬰幼兒期的真菌暴露 以及宿主-微生物叢交互作用等。 七、痠覺研究:將結合分子生物學、系統神經生理、單 細胞神經生理、光遺傳學、神經影像、超音波遺傳 學、臨床神經醫學等各項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與 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麻醉科、中醫、復建科醫師 合作,找出誘發慢性肌肉痠的關鍵基因與神經可塑 性機制,並解開組織痠化所調控的內源性止痛機 制。 八、單細胞醫學:運用質譜流式細胞儀等先進技術,詳 細分析單個細胞的特性,如染色體數量、免疫表型、 細胞亞群頻率、蛋白質表達量及其功能,從而大幅 提高對單細胞在人體系統中角色的了解。透過單細 胞多體學技術,將探究巨噬細胞在心臟受損後的修 復過程中如何發揮作用、特定免疫T細胞如何與新 冠病毒、B型肝炎病毒或人類乳突病毒交互作用, 以及免疫系統與癌細胞如何相互作用,了解腫瘤微 環境中免疫細胞失調的機制。 九、轉譯醫學研究計畫:轉譯醫學結合了基礎醫學、藥 物開發和臨床治療三大領域,將基礎的醫學研究直 接運用在新藥開發及臨床上的預防、診斷與治療。 114年將探討心律失常、顫抖症、血糖恆定、大腸直 腸癌、前列腺癌。 (五) 分子生物研究 本院分子生物研究所規劃八項研究計畫,說明如下: 一、染色體生物學:探討細胞有絲分裂時染色體如何保 持完整、減數分裂時為何產生變異、染色體結構與 基因轉錄之間的關係、以及染色體端粒維護與老化 罕見疾病的關聯性。 二、發育及老化生物學:研究基因功能對細胞及個體發 育及老化之調控。 三、感染與免疫生物學:研究牛痘病毒侵入宿主的機 制、細菌間的免疫交互作用、人體免疫細胞如何適 40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應各種組織中的環境因子並從中獲得免疫調節功 能,以維持生理恆定。 四、結構生物學:利用X光繞射和冷凍電子顯微鏡等技 術,了解大分子結構與功能之關係。 五、植物生物學研究:探討植物如何調控肥料之吸收配 送及蛋白質的運送。 六、神經科學:探索腦神經網路在虛擬社會環境中的訊 息處理。在行為學層面,探討記憶和學習之機制, 並研究社會行為的神經網路。 七、系統生物學:以系統生物學的工具分析RNA剪接與 轉譯、單細胞層級的細胞生長與代謝調控的動態變 化、基因不相容性與種化及共生的演化機制、細胞 如何在充滿雜訊且明顯無專一特性的化學反應下 進行有意義的訊息計算、蛋白降解的調控及細菌間 的免疫交互作用。 八、核醣核酸生物學:研究核醣核酸剪接反應和降解、 非編碼核酸之調控及其生理意義以及核酸代謝剪 接所引發的疾病機制。 (六) 農業生物科技研 一、植物逆境研究:提升農園藝作物原生質體基因編輯 究 應用開發;建立作物廣效性抗病技術;氮、磷及鐵 養分吸收、轉運、儲存及利用之基因調控網路;代 謝物之螢光生物感測器研發與活體應用開發;調控 植物防禦反應的後轉錄機制及其功能;高温逆境下 之記憶現象;熱逆境下植物粒線體品質管控機理; 植物細胞素CAPE生成因子及感知訊號傳導機制; 免疫反應於蛋白體及代謝體層級之動態調節;農園 藝作物預啟記憶之探討。本年度將持續推動農業微 生物體研究,探討在實際農業應用層面所面臨的挑 戰及可能的解決方案。 二、草藥科學研究:從各種臺灣可種植的藥草當中,科 學鑑定藥草所含之有功效化學成分、適應症的用 途、用量用法與相對應之作用機制;有效化合物在 植物中的生合成途徑研究。 三、分子疫苗及酵素科技:開發利用植物木質纖維素的 再生化學材料,以應用於各種工業領域。研發新型 生物反應器,用來快速產製類病毒顆粒疫苗,並評 41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估其對免疫反應和預防感染的效果。 四、功能性生物小型分子研究:有鑑於功能性生物小型 分子研究的重要性,將與南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專 題共同進行深入研究,並將先前研發出,可增強植 物抗病物質之生物小型分子,進行田間及商品化測 試。 (七) 生命科學圖書館 圖書館相關資訊之徵集與整理及推廣。 一、主動提供生命組暨中心共9所研究領域最新書刊目 錄,供研究人員及實驗室博士後研究線上推薦圖書 館購買。 二、參加臺灣電子書聯盟共同採購方案並推廣先期開 放試用選書使用,以利聯盟依據使用量納入選購。 三、持續訂購資料庫及電子期刊並開設課程。 四、為豐富生圖部落格推廣深度及廣度,透過徵求投稿 者撰述實驗室分析工具及軟體使用心得專欄及讀 者志工院區自然生物觀察撰稿,以利推廣生圖各項 資源之利用。 五、於時代館規劃生態相關展覽策展活動。 六、整合及管理生命組實驗室共用軟體並採用合購模 式。 (八) 臨海研究站 一、發展蠟蟲(Galleria mellonella)作為實驗動物進行 抗菌肽治療敗血症以及菌相分析的研究,提供一個 相對經濟且有效的生物模型。 二、吳郭魚抗菌肽TP4(tilapia piscidin 4)應用於食品防 腐之技術開發。 三、金魚和鯉魚早期胚胎的比較發育生物學。 四、洋流與熱泉區環境因子對烏龜怪方蟹族群擴散與 棲地選擇的影響。 五、建立海月水母比較基因體學研究資源。 六、海洋動物生活史轉變過程的整合研究。 (九) 生物多樣性研究 一、指形軟珊瑚造礁在珊瑚礁演替上的功能-從東沙 環礁國家公園的長期調查研究資料分析。 二、2020-2022年珊瑚白化後綠島珊瑚礁生態系韌性之 研究。 三、台灣天然及人工岩岸潮間帶的微塑膠污染及營養 轉移。 42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四、浮游動物多樣性之空間分布:整合基於族群及基於 個體的分析。 五、運用水下聲景與環境DNA評估海洋生態系多樣性 及變化趨勢。 六、西太平洋魚類相的時空變化。 七、海洋暖化對魚類族群、群聚結構、多樣性的影響。 八、亞洲秋海棠之雜交種化研究。 九、探討不同棲地對櫻花鉤吻鮭族群的影響。 十、從聲景探討氣候變遷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十一、評估新冠病毒棘蛋白(S-protein)突變種與靈長 類ACE2的結合親和力。 十二、線蟲的自私基因。 十三、腸道菌與鳥築巢行為的關聯。 十四、聚篩蕊地衣(Cladia aggregate)的生物群落組成 與分化。 十五、造礁珊瑚細菌農場現地施放評估。 十六、不孕症治療期間代謝黃體素之腸道菌的分子鑑 定與功能分析。 十七、小毛氈苔黏液真菌菌相研究。 十八、苔蘚著生大型真菌與宿主之互動。 十九、珊瑚細胞與其共生藻在單細胞層次的基因調控 研究。 二十、解密珊瑚同步產卵之分子機制並探討光害對珊 瑚礁永續之衝擊。 二十一、綠島海洋研究站維運。 二十二、生態時代館常態展。 (十) 基因體研究 本院基因體研究中心進行基因體、蛋白質體、代謝體與 醣質體之跨領域研究,發展新穎的治療方式消弭與克服 疾病。主要針對國人重大傳染病、癌症、腦神經退化性 疾病、代謝性疾病之致病進程,及免疫反應於重要疾病 之調控機轉等課題,發展高靈敏度的檢測平台和技術, 找尋與確認人類疾病之生物標記物,開發嶄新早期診斷 技術、及防治策略。114年度重點研究規劃如下: 一、化學生物專題研究著重於疾病標的物的尋找、新藥 發現和新藥合成,持續開發新的化學生物技術並以 轉譯醫學為媒介,著力醫藥應用和基礎生物科學的 43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銜接。探討功能性蛋白質體學,加強新結構機制闡 釋、新生物催化劑設計、新化學反應編程,研發以 電腦輔助及人工智能進行巨量虛擬篩選和藥物專 一設計,開發新的分子探針,發展以醣為基礎的疫 苗和藥物。 二、醫學生物專題研究著重於癌症醫學、免疫學、及幹 細胞學之細胞與分子機制以及轉譯研究,運用細胞 或動物模式研究疾病的致病機轉,開發新的疾病預 防、診斷和治療策略。以人類幹細胞平台探索人類 早期發育之機制及開發體細胞編程,拓展治療疾病 策略。並以流行病學研究透過跨領域的整合,發展 長期風險的計算方法,進而連結轉譯醫學研究、和 臨床醫學應用。 三、物理與資訊基因體專題研究著重於發展高創意的 生物技術平台,及開發生物資訊方法,分析多體學 生醫資料。專注於代謝體及醣體之分析技術的研 發,以質譜分析技術找尋與感染性疾病、癌症、腦 退化性疾病和代謝疾病有關之生物標的物,發展更 靈敏專一的循環癌症幹細胞的檢測,並且開發演算 法推論基因及疾病間的調控關係,進而探究致病機 制。 (十一)生醫轉譯研究 本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任務係促成生醫研究成果轉譯 為具有造福社會整體利益的實際應用,同時維護園區公 共設施及生態環境。為達此目的,轉譯中心下設轉譯醫 學、創服育成、新興傳染病與智慧醫學專題中心。肩負 整合園區跨部會資源、建構完善的創新生醫研究及生技 產業生態系之責任,確保中心基本維運之軟硬體設備運 作正常、行政流程順暢,以支援中心之核心設施、進駐 之轉譯團隊及育成廠商之需求,亦包含政策協調、資源 整合、推廣等綜合規劃業務。 一、轉譯醫學專題中心: 協助執行生醫轉譯研究計畫(任務導向生技研究 計畫)之審查、管考、推廣、實驗室建置及管理, 並結合外部資源,建立新創團隊生醫商品化及智 財法規輔導機制,以加速計畫團隊技術移轉或成 功衍生新創團隊。 44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管理園區核心設施,包含服務運作、技術升級及 研發成果商品化策略規劃及績效評估,以最大化 核心設施對園區進駐廠商、轉譯計畫團隊、及全 國產學研界之服務效能及效益,加速國內創新性 精準醫療、醫材、新藥之轉譯研究及臨床前驗證 時程。 二、創服育成專題中心:主要任務為打造創新的生醫生 態系,透過整合跨部會及連結國內外產官學研的資 源,協助生技新創的產品研發及公司成長。執行上 以生技育成業務為核心,吸引不同階段的新創公 司、創業投資或加速器等廠商進駐園區;輔以商發 媒合及國際合作業務的推動,並著重培育我國生技 產業人才。 三、新興傳染病專題中心:主要任務為協助傳染病相關 之疫苗、藥物、治療性抗體、篩檢試劑之技術平台 開發;並建置國家級高防護感染性實驗室與儀器設 施,建立具指標性的傳染病研究/服務團隊,完善 感染性生物材料庫,當疫情嚴峻或新興傳染病爆發 時,可支援新興傳染病相關研究及臨床試驗,協助 國內產學研單位執行疫苗/藥物之開發,縮短研發 時程。 四、智慧醫學專題中心:除建置大數據資料儲存及分析 等相關設備外,亦與本院生物資訊及人工智慧開發 團隊及園區各單位合作,整合台灣生物資訊相關資 源如臺灣人體生物資料(Taiwan Biobank) 、全民健 康保險研究資料庫等,使生物資訊數位化運用更為 便利,進而銜接國內各項精準醫療研究,建立預防 或早期治療以及精準醫療的資訊平台。同時也將肩 負從新藥物標靶探索到虛擬藥物篩選,進一步到全 新藥物分子設計的任務;並計畫聯合國內外生技公 司開發更好的生技產品以滿足醫療需求。 (十二) 跨領域大樓基 一、跨領域大樓公共區域日常維護費用。 本行政工作維 二、維持跨領域大樓運作之各項費用:包括大樓保全、 持費 清潔、水電費、消防飲水機、空調、電梯等設備之 保養維護。 三、維護演講廳、會議室、地下停車場、大樓周邊景觀 45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等公共區域之使用及設施運作。 三、人文及社會科學 研究 (一) 史學及考文研究 將以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與文字學四個學門研究領 域為基礎,延續並發展跨學科整合研究。此外,也將積 極整理出版本院史語所典藏,以及持續經營擴充各種資 料庫的內容與功能,提供學界利用。 一、研究重點: 歷史學。 考古學。 人類學。 文字學。 二、新興及延續性重點研究計畫: 專書撰寫計畫。 數位時代的閱讀與寫作。 太平洋史前Lapita陶器線上數位資料庫改善與推 廣計畫:第十六期。 臺灣史前玉器的生命史。 中原考古報告整理出版及研究:殷墟西北岡西區 小墓、侯家莊、殷墟出土青銅器鑄銅遺物考古研 究等。 療癒的身體:近代日本身體本位心理治療的歷 史。 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比較研究。 《續高僧傳》研讀班。 三、典藏文物陳列與展示:改善保存與展覽環境,將研 究員的研究成果透過文物展示與各項活動,成為與 社會大眾交流的窗口。運營內容包括: 常設展。 特展。 出版展覽圖錄。 通俗演講。 社會處方箋。 教育推廣活動。 世界博物館日活動。 院區開放活動。 46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紀念品開發。 文物館營繕。 (二) 民族學研究 本年度持續依據臺灣、中國與世界民族誌研究、原住民 族研究、宗教生活研究、文化與心理行為研究、醫療與 身體經驗研究、文化、心理與身體經驗研究以及文化生 產與共作研究等領域為基礎發展研究。延續性重點研究 計畫包含: 一、原住民族研究:走動在隘寮群魯凱山林景觀之間; 二十世紀中葉被消失臺灣的族群: 「內地人」的興衰 變遷;建構原住民教育文化知識體系計畫。 二、醫療人類學:中國當代麻風救助與福音醫療英文專 書寫作;阿美族儀式植物的本體論研究。 三、民族、民間信仰與新興宗教:女武神:女神媽祖的 武性神格探討;昂揚的主體︰歷史、結構與當代華 人大眾人文主義的興起;Christianity, Modernity and Socio-Cultural Changes among the Bugkalots (Ilongots)of Northern Luzon, Philippines;本土五 旬節靈恩運動作為感知、慣習與意識形態;詩班經 濟與改革開放後滇北阿卯的教會復興;日本天理教 的跨國朝聖之比較-韓國與巴西;客家文化研究計 畫。 四、文物、文化與文資: From Subcultures to Bubble Markets: gendered aesthetics and patronage in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art toy and Boys Love scenes;殖 民記憶所繫之處:以大洋洲地區UNESCO世界記憶 與遺產名錄為例;再思考宗教文物的展示與詮釋; Global Imaginaries, Global Relationalities, and Personal Projects;太平洋哲學家艾裴立.浩鷗法 (Epeli Hauʻofa)的學思歷程。 五、記憶與認同:臺灣製茶師傅的感官技藝與知識;表 意深度的理論建構:開顯女性觀點的張力與動量; 等待的模態與當代社會時間性初探;原住民白色恐 怖傷痕及修復可能;記憶、關係與不朽:在生命中 面向死亡的存在美學;中國因素之下的民防組織動 員與國防工業發展;The Nobody Movement英文專 書寫作計畫。 47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六、社會文化心理:Indigenous Psychology through the Lens of Complementarity Theory: A demonstration of Theory and Method;角色責任與命運共享對夫妻關 係之影響;親子人格相似性與心理健康:以家庭動 態資料庫(PSFD)分析之;歷史人口研究計畫。 (三) 近代史研究及史 根據研究領域持續進行政治外交史、社會經濟史、文化 料搜集整編 思想史研究,並從事口述歷史訪問、史料蒐集整編出版 及胡適研究等計畫。 一、研究重點: 蔣介石研究。 婦女與性別史研究。 城市史研究。 知識史研究。 胡適研究。 西學與中國研究。 國家與社會研究。 二、延續性重點研究計畫: 蔣介石與相關人物研究。 中日戰爭及二戰後的中外關係研究。 冷戰框架下的文化政治研究。 近代中國族群政治史、社會轉型與國家建構。 清代的貢茶、洋米、蛋品貿易及中華美食研究。 近代宗教與族群的演變。 近代馬來亞華人社會形塑。 明清時期法律與社會階層的觀察研究。 近代上海的城市發展與房屋租賃法治的變遷。 胡適的思想研究。 下層社會的啟蒙運動。 科學文化權威在中國的興起。 明清儒學與基督宗教交涉史。 清帝國統治圖像。 19世紀末以後在東亞勃興的帝國實務知識。 (四) 經濟研究 深耕經濟學學理研究,關注政策實務研究,包括經濟理 論與方法的新發展、實證分析與政策探討,推動跨學門 研究,因應時代趨勢拓展新興議題。 一、政策研究: 48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經濟預測。 應用因果推論方法與巨量資料分析臺灣重要政 策議題。 後金融危機及疫情下之政府政策及其總體與分 配效果。 邁向永續消費生活的淨零社會。 面對碳稅、碳關稅以及CBAM因應氣候變遷之調 適策略與成本效益研析。 COVID-19疫情對個人行為及家庭成員間互動的 影響。 二、學術研究: 總體經濟與經濟成長。 經濟計量方法。 個體經濟理論與數理經濟。 產業發展與國際貿易。 人口老化趨勢下世代間移轉的性別差異。 (五) 歐美研究 以歐盟、歐洲國家及美國做為研究標的,結合文學、歷 史、哲學、法律、政治與社會等多學門觀點,進行區域 性及專題研究;並透過定期學術研討會之舉辦,以擴大 研究規模且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合作。 一、研究重點: 歐美文化發展研究。 當代歐美哲學新發展趨勢研究。 歐盟條約、憲政主義、對外關係研究。 美臺中關係理論與政策研究。 歐美社會發展與政策研究。 氣候變遷:人文社會跨領域觀念實驗室。 想像2045:邁向聯合國與布萊頓森林的下一世紀 觀念實驗室。 AI治理:觀念實驗室。 二、延續性重點研究計畫: 英美文學、歐美社會重要議題等研究。 當代歐美之社會、人文、法律等哲學新發展之研 究。 歐盟氣候變遷、能源安全、人工智AI、臺灣與歐 盟關係等研究。 49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拜登政府對美臺中關係影響、美臺中貿易之未來 發展等研究。 歐美人口與家庭、歐美社會階層等研究。 歐美與臺灣氣候變遷議題之跨領域觀念研究。 美中戰略競爭與科技冷戰下,對於自由的國際秩 序之衝擊與挑戰之研究。 生成式人工智慧(AI)在可預見之未來對社會所 產生之深遠影響。 三、歐美研究人才培育: 提供本國碩、博士生歐美研究論文發表平台及學 術交流機會。 提供博士生培育計畫及獎助金等機會。 (六) 中國文哲研究 本院文哲所設有古典文學、近現代文學、中國哲學、比 較哲學、經學文獻五個研究室,在文學、經學、哲學方 面致力於多元創新的議題開發,共同特點為: (一)對文 獻的細讀與深讀(二)跨文化與跨地域的視野(三)跨 學科的研究方法。 一、具體研究方向: (一) 修辭與跨學科研究:擬處理「修辭學與文學閱 讀」,將由後現代的言談理論探討辭格與文學文 本的閱讀,特別是文本的「再現」性格,將是著 力所在。 (二) 來去烏/異托邦:華語文學文化中的跨文化時空 建/解構:本計畫將著眼於社會烏托邦觀念下所 體現的時空想像,以烏托邦/異托邦的概念作為 思考的理論框架,探究(後)現代性背景上現當 代華語文學文化中的歷史文化空間想像與配置, 將文本形式分析與社會政治闡述結合在一起,從 不同側面也切近對相關於當今現實問題的探討。 (三) 跨文化視域的東亞物思維:本計畫從事物生成的 角度研究「觀物、用物、體物」中行動者與環境 事物的互動關係,結合東西方傳統,開拓實踐哲 學。 (四) 經學繼古以開新議題研究(II)—經史文哲多邊 對話的「經典」 :本計畫與經史文哲各學科進行多 邊對話,融入簡帛文獻解讀成果,對經典的存在 50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進行多面向、多層次的反思,開發新議題。 二、新興研究計畫: (一) 異人類:本計畫以「異人類」為主題,希冀進一 步審視當前人類知識狀況與社會生命處,並進一 步反思當代人文價值。本計畫將結合所內文學研 究與哲學研究成員,並邀請國內外學界同好,環 繞此一主題展開探索。 (二) 漢喃文獻與越南傳統知識建構:本計畫以越南傳 統漢喃文獻資料為基礎,採用古典文獻學、東亞 文化交流、知識史研究方法,展開本研究計畫。 目的是為探討知識如何形成、如何成為體系。並 以越南為例,建構東亞地區的傳統知識互動模 式。 (七) 台灣史研究 繼續推動六個研究群研究工作,並積極規劃集體研究計 畫及史料整理。 一、社會經濟史研究。 二、殖民地史研究。 三、族群史研究。 四、文化史研究。 五、環境史研究。 六、海洋史研究。 七、檔案蒐集與典藏。 八、口述歷史研究。 (八) 社會學研究 本院社會所114年度的研究重點包括了具體課題與建置 大型資料庫。 一、具體課題:針對家庭與人口、經濟、社會網絡與社 會資本、政治、族群、宗教、當前社會議題與新興 議題等,本院社會所分別提出各種的研究計畫,在 範圍上,則涵蓋了臺灣、中國、東亞各國與全球比 較研究。 家庭與人口: 1. 第一代來臺外省女性的逃難經歷和性別意涵。 2. 職業特質與性別家務勞動不平等。 3. 世代與性別調查在臺灣與法國。 經濟:新經濟的想像:探索臺灣分散式網絡生產 體系的韌性。 51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本: 1. 活在同儕的友敵網絡之間:數位世代青少年的美 麗與哀愁。 2. 社會網絡上的心智理論與合作。 族群與政治: 1. 由「地域意識」到「族群意識」。 2. 解釋社會運動理論中的集體抗爭週期上升階段。 3. 戰爭的意義建構與正當化/去正當化。 4. 全球資訊政治經濟數據庫之建置與分析。 5. 國家權力與臺灣社會。 6. 教育論述與教育體系:戰後臺灣中等教育發展的 個案。 7. 海洋、臺灣的國族建構與文化創意產業:漁村觀 光旅遊的發展與變遷。 8. 臺灣和日本的威懾與永續性。 宗教: 1. 從相互連結的歷史與交互比較的視野反思宗教 概念。 2. 華人宗教的現代性轉型:宮廟、人間佛教與一貫 道。 3. 宗教、族群與自然地景的關聯性分析:以臺灣南 部為例。 醫療:青少年自傷、病痛軌跡與污名管理。 當前社會議題與新興議題: 1. AI能消弭群際衝突嗎? 2. 中國經濟衰退的社會後果。 3. 全球風險、COVID-19一線醫療人員的專業敘事 與不確定性的治理。 4. 全球資訊政治經濟數據庫之建置與分析。 二、建置大型資料庫:全球資訊政治經濟數據庫。 (九) 語言學研究 本院語言所研究可概分為形式語言學、語言類型學、歷 史語言學以及跨學科語言研究,另設置語音實驗室、認 知與神經語言學實驗室與數位語言資源工作室,依本院 語言所學術發展,配合全所人員之研究需要提供核心設 施、軟硬體支援與資源整合。以下就各項之研究內涵及 延續性與新興研究說明如下: 52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一、 結合形式語言學理論進行臺灣境內語言之理論語 言學研究。 延續性研究: 1. 跨語言的主語移位限制。 2. 泰雅語句末助詞的使用:跨方言與世代差異(II) 。 3. 祈使句與任意選擇性。 新興研究: 1. “的”與“的”字結構研究。 2. 臺灣南島語言副動詞結構分析。 二、 以田野調查及文獻材料進行語言結構、語言比較及 歷史演變研究。 延續性研究: 1. 臺灣境內語言研究: (1) 泰雅語大興方言音韻。 (2) 語言接觸以及語言演變。 (3) 魯凱語比較研究。 (4) 臺灣南島語言詞彙語意學研究:文化和語言。 (5) Ogawa & Asai(1935)長篇語料的編譯整理。 (6) 卑南語及排灣語的訊息結構。 (7) 卡那卡那富語和拉阿魯哇語之研究。 (8) 閩客語音韻層次與共同詞彙對比研究。 2. 臺灣境外語言研究: (1) 漢藏語音韻語法調查研究。 (2) 薩爾語言的聲音。 (3) 撰寫《西夏文本《類林》解讀和語法研究》專 書。 (4) 中國海南省永興方言的聲調初探(II)。 (5) 古今漢語方言關係的建構─以現代湘語為觀 察對象。 新興研究:漢藏語系中部霍爾語長篇口語文本蒐 集分析。 三、 結合資訊工程及認知神經科學進行跨領域語言學 研究。 延續性研究: 1. 建立漢語詞彙出現頻率,語境多樣性,與文本語 意變異性對應不同閱讀發展階段之語言心理與 53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神經指標資料庫。 2. 中文連續口語語意理解與語音形式研究:成人及 幼兒聲調變異研究。 新興研究:臺灣閩南語音節層次與句層次的發聲 樣態:聲學與電子聲門儀之訊號分析。 (十) 政治學研究 一、臺灣政治與比較民主研究: 中國印象調查研究:美中戰略競逐下的臺灣地 位,2022-2025。 臺灣與波蘭政治極化之比較。 政二代政壇存續性探討。 臺灣候選人在競選時的色彩選擇。 二、中國大陸與政經轉型比較研究: 經濟方策與高科技政治。 習近平政權的法制威權主義之運作與侷限。 三、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理論: 東亞歷史與國際關係。 領導人與外交決策分析:習近平與普欽之比較。 中國如何運用歷史國策建構領土論述。 威脅評估的跨國比較研究。 社群媒體與國際安全。 四、亞洲政經變遷與全球民主發展: 民意與對外援助。 前威權政黨與經濟改革。 政黨行為與個人民主評價。 媒體報導之精英提示的政策說服效果。 五、政治學研究方法: 美國國會記名表決分析。 政治制度的中介分析。 (十一) 人文社會科學 以五個專題研究中心持續推動跨領域研究: 研究 一、研究重點: 政治思想研究。 制度與行為研究。 亞太區域研究。 調查研究。 地理資訊科學研究。 二、延續性重點研究計畫: 54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臺灣社會政治與道德價值、政治思想史、當代華 人社會的思想狀況:變遷與爭鳴、劇變下的香港: 一個跨學科的專題研究。 網路經濟及電子商務、實證法律學及空間經濟研 究、創新與發展計畫。 跨界與流動、海洋史研究、發展與人口研究。 調查方法、傳播數據與網絡分析實驗室、華人家 庭研究、民意與態度創新調查研究方法、比較亞 洲後物質主義價值變遷、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 調查執行與研發及研究事務管理與學術推廣。 環境感知與地理空間人工智慧(GeoAI)的應用、 以微觀尺度觀點發展以人為本的GIS、時空統計 模型研發、數位人文發展、地圖人工智慧技術突 破與創新應用。 三、新興研究計畫: AI倫理與政治理論。 演算法偏誤與生成內容的社會影響之比較研究。 TPASS通勤月票對通勤圈變化與民眾行為調查。 (十二) 法律學研究 114年度將繼續依設所規劃書所定之6大重點研究領域, 執行年度研究組群計畫。 一、延續性重點研究計畫: 法系、法秩序與比較法學之關聯研究:體系脈絡 法學思維之建構。 國家為何違反國際人權條約:個人申訴案件之檢 視。 重構行政國家的正當性。 公共政策、民主建設與比較行政法。 司法院大法官實證研究(XIII):大法官口述歷史 (VI)。 歷史記憶的倫理(七)。 法律中的因果論辯。 人工智慧與資料正義。 行政機關中的法律人(四) :政府採購法律服務之 調查與分析。 國際人權與民事法體系。 國際勞動權之人權化如何影響社會經濟人權 55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之可司法性並邁向內國法化?:基礎理論、歧 視消除及強制勞動禁止。 共同體成員身分理論:國籍、族群與邊界。 量處販毒罪無期徒刑是否恣意?兼論判決實 務現況與抽象認知的一致性。 二、新興研究計畫: 建構民主法治國回應灰色地帶衝突之法制基礎。 2025年比較憲法圓桌會議。 生態危機下環境權的新圖像—歐洲人權法的回 應與挑戰。 臺灣灌溉設施與組織的法律變遷。 兩岸關係與法律(IV):法律視角下的臺海衝突 (II)。 (十三) 人文館基本行 包含人文館公共事務委員會及聯合圖書館日常行政業 政工作維持費 務執行所需費用: 一、人文館大樓各項公共設施維護費,如消防、空調、 給水等機電設備之維護保養等修繕費用。 二、人文館B2-4F公共區域之建物維修養護費用及環境 清潔維護、保全服務費用等以及3-4F會議廳室、停 車場維護費用。 四、南部院區 南部院區 一、本院南部院區第1階段興建工程於109年底取得使 用執照,並由農業生技專題中心進駐,自110年第1 季啟用;第2階段興建工程,預計興建跨領域研究大 樓II及綜合大樓(包含研究暨行政管理綜合大樓、 生活設施大樓及300人會議室)完成後係由量子科 技及循環永續專題中心進駐;位於跨領域研究大樓 II之量子科技及循環永續實驗室,將於第二階段興 建工程完工後進行實驗室及相關空間裝修工程。另 跨領域研究大樓II及綜合大樓內公共空間及學人會 館亦完成傢俱及裝修工程並啟用,暨完成建置資訊 管理系統、測試中央監控系統等完善管理機制。 二、南部院區以基礎研究為主軸,執行任務導向型計 畫,結合南部在地產業人才與研究優勢,以農業生 技、循環永續,並兼顧人文社科等領域研究,近期 加入量子科技,將改變傳統運算方式,對電子產業 影響甚鉅,故行政院於113年8月已核定「南部院區 56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發展量子科技及興建量子實驗大樓規劃(第二次修 正)」,計畫執行期程為111-117年。 三、南部院區農業生技:114年度研究方向將延續對重 要糧食作物和觀賞植物的生物技術研發,結合生物 資訊和大數據分析,深入探討作物基因體學,植物 病原基因體、致病機制及其反制作用的基礎研究及 應用。 研究分為以下幾個主要方向: 1.結合大數據運算於生物基因體與轉錄體分析:利 用先進的生物資訊工具,進行高通量基因體和轉 錄體分析,以揭示作物的遺傳變異和表現調控網 絡。 2.作物與環境交感作用:研究作物如何感知並回應 環境變化,包括氣候變化和土壤條件,改善作物 的適應性和產量。 3.功能性小型分子之分析應用及開發:建立質譜分 析平台,開發新的生物合成途徑來生產有益的小 分子,用於作物保護和增產。 4.蘭花科技技術開發:解析蘭花開花的分子機制, 開發促進開花調控技術提高商業價值。利用現代 基因編輯工具,開發蘭花基因轉殖技術,以創造 新品種提升其經濟特性。 5.參與深度減碳計畫、減碳植材評估:評估開發能 夠有效固碳的植物材料,為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 碳做出貢獻。 農業生技設施服務方面:南部院區持續提供先進 的生技設施,包括基因原位雜合與蘭花基因轉殖 平台,供功能性基因表達和轉譯農學研究使用。 此外,南科基因轉殖溫室與南院溫室已整合為溫 室核心設施,並持續優化設施,以強化研究支援。 質譜核心設施則提供小分子鑑定、代謝體分析和 功能性分析。以上設施服務皆提供南北兩院區及 院外研究人員使用。 延攬人才及人才培訓。 四、南部院區關鍵議題研究中心主要係涵蓋下列任務 型計畫: 57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量子電腦專題中心:開發並最佳化量子位元晶片 8吋機台製程,並以量子晶片建造通用型量子電 腦,進行量子計算的測試與研究。另也將投入研 發相關 次系 統,包 括 高速數 位控 制電路 以 及 Cryo-CMOS元件等。 量子光電研究計畫:利用量子科技技術開發高亮 度且具光子不可分辨性的單光子發射器,以及高 靈敏度、快速反應的超導線單光子偵測器等。 次世代太陽能電池研究計畫:開發新世代太陽能 電池(疊層式鈣鈦礦/矽基太陽能電池) ,使其轉 換率值超越目前矽基太陽能電池。 海洋能專題中心:在臺灣東部海域進行第1部 100kW浮游式發電機性能與錨繫可靠性測試。開 始建第2部100kW浮游式發電機,安裝成功後將與 第1部發電機並聯運轉。 五、南部院區核心溫室計畫為維運南部科學園區基因 轉殖溫室、南部院區精密溫室及玻璃溫室,提供各 類新興農業生技研究主題,例如探討植物生理、病 理、功能性基因、固碳效率等研究,感應器開發應 用、植物與微生物代謝體分析平臺優化等研究場域 設施。農業生技為本院南部院區發展之重點項目之 一,設施開放本國學研業界付費使用,促進南部院 區與農業生技各界交流合作,達成發展農業生技目 的。 五、非營業特種 科研基金 一、執行關鍵新穎疾病治療技術開發計畫。 基金 二、建立符合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之資料庫、量子 科技研究基地核心設施建置計畫、 「淨零排放」基於 2050淨零減碳之前瞻性科技開發與實踐規劃計畫、 關鍵議題服務型設施計畫。 三、因應我國推動生技產業之需要,本院由政府授命承 擔國家生技產業研究之任務,主導推動「國家生技 研究園區」之開發設立,打造以「創新研發」為主 軸、 「轉譯醫學」與「生技製藥」為發展主力的新一 代生物科技研究園區。以本院的研發能量為主力, 輔以引進與生技產業發展密切相關之政府機關及 單位進駐園區,期透過研發成果之技術移轉與輔導 58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貳、114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及預算配合情形: 業 務 別 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成立新創公司,促進臺灣生技醫藥技術走向臨床試 驗和產品上市,將重要的轉譯研究成果轉化為具有 社會價值的產出,使臺灣生技產業永續發展。 六、一般建築及 交通及運輸設備 為行政及研究業務需要,購置工作車供行政作業及調查 設備 採集等使用。 59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一、 一 般 一、 基本行政工作維持 一般行政事務已如期辦理完成。 行政 二、 幼兒園運作維持 幼兒園 112 年度各項行政業務工作均 已如期完成,包含:園務與教學會議各 6 場;教學觀摩 8 場;每個月的慶生會 活動;防震防災演練共 6 場;辦理節慶 活動;兒童整合性社區篩檢;3-5 歲幼 兒各項補助(上、下學期各 1 次);衛 生保健、傳染病防治、事故傷害防治、 品格教育、生命教育、多元文化、交通 安全、視力保健、口腔保健、生態教育、 兒少保護家暴性侵害及性騷擾防治教 育宣導;每個月各項安全檢核;新生報 名;拍攝畢業照及辦理畢業典禮;其他 臨時交辦事項等。 二、 人 力 聘任研究人員及研究技術人員從事學 112 年度研究人員及研究技術人員新進 資源 術研究工作。 31 人、退離 46 人;至 12 月 31 日止在 職人數為 931 人(不含借調至他機關辦 理留職停薪者計 10 人) ;渠等人員薪資 及相關人事給與均依政府相關規定依 法核算並如期發放,未來將繼續延聘優 秀研究人才。 三、 學 術 一、基本行政工作維持 【總務處】 研究 一般行政事務已如期辦理完成。 與人 【秘書處】 才培 1. 112 年度於南港院區舉辦 6 場「知識 育 饗宴─故院長科普講座」 ,推廣本院 各項研究成果,加強社會大眾的科 學知識。 2. 112 年度於澎湖縣及桃園市各舉辦 1 場「中研講堂」科普演講,主動跨 出臺北,與更多年輕學子分享科學。 3. 透過科普平台「研之有物」以淺顯 文字介紹本院研究成果。至 112 年 底累積 360 篇文章以上,獲各大網 路平台及媒體轉載逾 1,200 次;與 知名科普平台合作於社群推廣;於 113 年出版數理組實體書。 4. 112 年度連續第 26 年舉辦院區開 放,並首辦兒童科普日。兒童科普 日總參觀人次約為 4 萬 5,338 人 60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次,院區開放參觀活動總參觀人次 約為 10 萬 2,858 人次,活動網站瀏 覽量達 103 萬 2,936 次。 5. 出版本院《中研院訊》電子報共 24 期,作為院內重要媒體平台及同仁 溝通橋樑,亦能加深民眾對本院的 了解;每期彙整院内重要新聞焦點 及政策宣導,並有科普文章專欄, 分享院內研究成果,推廣科普知 識。發布新聞稿或舉辦記者會向各 界說明本院科研成果及院務要聞。 至 112 年底已發布 35 篇新聞稿,亦 透過社群平台及中研院訊電子報等 多元管道廣為宣傳。 6. 發布新聞稿或舉辦記者會向各界說 明本院科研成果及院務要聞。至 112 年底已發布 35 篇新聞稿,亦透過社 群平台及中研院訊電子報等多元管 道廣為宣傳。 7. 公文管理系統功能擴充暨維運案, 完成 9 項系統功能增修及 11 項臨時 功能增修及 10 場教育訓練。 【學術及儀器事務處】 1. 112 年度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審查 評選作業,並於 112 年 12 月 5 日舉 行頒獎典禮,計有數理科學組 3 位、 生命科學組 2 位、人文及社會科學組 2 位,共 7 位得獎人。 2. 112 年度第 12 屆人文及社會科學學 術性專書獎審查評選作業,共選出 5 本得獎專書,並於 12 月 11 日辦理頒 獎典禮。 3. 112 年度完成 2 個梯次的國內學人短 期來院訪問研究案查作業,共計通過 46 件,分別為數理科學組 14 件、生 命科學組 7 件,人文及社會科學組 25 件。 【國際事務處】 1. 基本行政大樓工作及運作維持。 2. 2 樓網路機房冷氣更新。 3. 停車場車擋改善。 4. 207 會議室麥克風改善更新。 5. 設備主機更新。 61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6. 消防設備更新。 【資訊服務處】 1. 進行院內網路與資訊系統異常行為 偵測、預警、異常通報及追蹤、資安 情資分享 214 件,完成網頁弱掃 575 個、主機弱掃 698 台、原始碼掃描 396 組、及資安健診 18 個單位,安 裝端點防護軟體 5,297 台、安裝政府 機關資安弱點通報系統(VANS)軟體 4,267 台,辦理 2 次社交工程演練。 2. 本院核心系統通過 ISO27001 年度複 評驗證,並維持證書有效性;舉辦 19 場次 ISMS 工作坊及 14 場次資安 通識課程,持續精進本院資安治理; 辦理本院資通安全稽核,共稽核 19 個單位,提升本院資安管控及落實執 行程度。 3. 完成本院薪資作業相關系統整合、所 處人事系統改版、赴陸申報系統改版 等專案工作。 4. 持續辦理本院行政管理及學術服務 自動化共 64 個系統維運。 5. 推動院本部各處室紙本表單電子化 應用。 6. 院本部使用者導入多因子登入驗證 服務。 7. 持續擴大公版網站推廣,擴充「官網 資訊」版型功能及網頁自訂網址功 能,優化公版網站。 8. 啟用資料庫加密、每日備份及稽核監 控,提升資料庫系統安全性。 9. 維運本院國際網路專線、光纜設施及 維持院區網路之穩定度,以提高整體 網路效益。 10. 維運本院國際網路專線、光纜設施 及維持院區網路之穩定度,以提高 整體網路效益。 11. 建置異地離線備份機制,降低遭受 勒索病毒威脅,及提高資料保存效 益。 12. 更新本院計算服務系統,整合單一 介面提供高效能運算、容器及虛擬 機器服務。 62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13. 辦理電子郵件、虛擬化環境及單一 簽入平台等基礎系統更新及資安 措施,以提升本院行政資訊系統處 理效能及安全。 14. 辦理 13 項商業軟體與服務全院聯 合採購。 15. 維護全院圖書資訊服務 43 項及本 院 23 個圖書資料庫授權採購。 16. 持續推動本院會議無紙化,計 187 場(15 單位)。 17. 全院全院資訊業務電子服務台處 理案件 5,591 件,另開辦資訊課程 13 堂,自製數位教材 37 門。 【智財處】 112 年度申請專利案 100 件,獲得專利 案件 73 件,科技移轉案 178 件,資助 研究計畫案 41 件。 二、學術規劃及交流合作 1. 評議會之召開。 如期於上下半年各召開 1 次評議會。 2. 中長程學術發展。 1. 辦理學術研究成果分析相關事宜, 掌握掌握全球學術發展概況與趨 勢、分析本院及標竿機構競爭力, 以評估績效等;舉辦院內教育訓 練,以推廣使用研究成果分析系統。 2. 推廣研究誠信,112 年度共辦理 3 場 講座、3 期電子報、上架 2 門數位教 材、續訂 1 套英文線上課程,及使 用「學習時數管理系統」 ,掌握院內 人員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訓練情形。 3. 參加國際組織。 1. 補助 33 個國內學會繳交 35 個國際組 織會費,執行經費總計新臺幣 540 萬元。 2. 捐助世界科學院(TWAS)5 萬美金、 國際人權網絡 1 萬美金、捐助國際科 學理事會(ISC)新臺幣 1 千萬元。 3. 核定補捐助 4 個國內學會行政事務 費,合計約新臺幣 4 萬 6 千元。 4. 出席暨舉辦國際會議。 【國際事務處】 112 年度補助國內學術團體舉辦 2 場國 際會議及學術活動計新臺幣 44 萬元; 63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補助學會 9 人出席 6 場國際會議計新臺 幣 105 萬元。 【資訊服務處】 1. 太平洋鄰里協會 2023 年年會暨聯合 會議於 11 月 3 至 5 日於日本琉球大 學舉辦,主題為「巨變—全球人文、 科學及商業的更新、革新與解決之 道」 。會議包含 3 場專題演講、19 場 平行場次、6 場 ECAI 工作坊。發表 83 篇論文、13 張海報競賽及 4 張海 報展示;共來自 10 個國家,142 位 與會者參與。 2. 團體會員 7 名;個人會員 2,657 名。 3. PNC 2023 大會電子論文集已申請上 傳 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 4. PNC 2023 會電子論文集 eBook 已申 請國圖電子書刊系統留存。 5. 學術交流合作。 【學術及儀器事務處】 112 年度本院延聘 15 位國內外產、官、 學、研各界具特殊成就或傑出之學者專 家(含客座講座 10 位、客座教授 2 位、 客座副教授 2 位、顧問 1 位),來院進 行短期訪問、研究等學術交流活動,並 參與本院重要研究、管理工作及學術發 展規劃,為本院整體研究發展開拓多元 的研究方向,增進本院跨領域及跨國研 究的發展,為各項研究成果提供多面向 的實質助益,並藉由跨領域傑出專家學 者的加入,強化培植研究人才的底蘊能 量,有助於提升本院學術研究的國際競 爭力。 【秘書處】 1. 與臺中一中合辦科普講座及專題演 講,平衡區域教育資源, 2. 與國內知名科普雜誌《科學人》合 製文章納入實體雜誌共 3 期,並於 網路及社群平台推廣。 3. 與 國 內 知 名 科 普 網 路 平 台 ( 泛 科 學、國家地理雜誌、地球圖輯隊) 合作轉載研之有物文章逾 60 次,並 64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於網路及社群平台推廣,總觸及超 過 135 萬人次。 4. 為促進我國邁向 2050 淨零排放,製 作淨零動畫,以動畫及圖表說明減 碳發電技術。 5. 與吳大猷科學營及吳健雄學術基金 會合作,邀請國內外著名學術大師 和國內科學資優學生對談。 【總務處】 辦理 12 場次實驗室新進人員職業安全 衛生教育訓練、2 場次職業安全衛生在 職教育訓練、1 場次環境永續(ESG) 在職教育訓練、2 場次輻射防護安全、 2 場次健康講座、2 場次初階急救課 程、4 場次不法侵害預防及溝通技巧教 育訓練及 11 次生態保育及環境教育講 座;辦理實驗室訪視計 301 間;協助辦 理生物安全櫃確校檢測計 416 台;辦理 全院放流水檢測 4 次;協辦「112 年消 防暨毒化物洩漏災害搶救演練 2 場次。 三、籌開第 35 次院士會議 召開 3 次院士選舉籌備委員會會議及 2 次院士會議召集人會議,並籌辦第 34 屆院士選舉相關事宜。 四、人才培育及延攬計畫 1. 延攬資深學人開辦費。 提供生化所、化學所、生醫所、基因體 中心及分生所延攬資深學人研究經 費,實驗室開辦費,購置實驗室耗材 等,以推動本院學術研究領域之開發。 2. 與 國 內 大 學 培 育 國 際 研 究 生 計 畫 1. 基本行政工作及運作維持。 (TIGP)。 2. 完成國際研究生有眷宿舍 8 間廚房 檯面汰舊更新、1 台冷氣及 2 台熱水 器故障更新。 3. 完成會議室投影機及螢幕故障汰舊 更新。 4. 完成大廚房電視機裝設。 5. 完成單身 20 張床墊、有眷宿舍 4 套 床架和床墊汰舊更新。 6. 配合學生入住退宿時間,完成至少 1 次 137 間單身及有眷 23 間寢室清 65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潔。 7. 完 成 單 身 及 有 眷 宿 舍 定 期 建 物 消 毒、外牆及公共區域清潔、房間修 繕和防霉處理及油漆、冷氣管線查 修等。 8. 已完成與各大學合作辦理的國際研 究生學程共計 13 項跨領域博士班學 程,112 年度申請人數近 1,380 人, 申請者來自近 55 個國家,其中外籍 申請人數佔全體申請人數約 96%,共 錄取來自 24 個國家的 155 名學生。 目前有約 560 名學生就讀學程,國 籍分屬 47 個國家,其中外籍生佔 345 名,大約為 61.5%。 9. 為爭取延攬成績優異且富研究潛力 之學生就讀本院國際研究生學程, 並鼓勵現有學生精進研究能力,112 年度已完成院長獎、研究進步獎及 新秀獎評選作業,獲獎人數分別為 3 名、27 名與 2 名。 10. 為提升全院同仁心理健康意識,辦 理大型講座 9 場次、團體輔導 9 場 次、教育訓練 1 場次、心衛推廣體 驗活動 1 場次;邀請諮商專業督導 3 位、行政督導 1 位,為心理師提 供個案研討,共計 66 小時。為幫 助同仁排解心理困擾,聘任 2 位特 約諮商心理師為有需要之同仁進 行諮商,關懷中心已服務 249 人。 3. 與國內外學術研究機構合辦學程及 1. 辦理海洋生物科技、轉譯醫學、基 研究進修計畫。 因體與系統生物學、微生物基因體 學、轉譯農業科學、資料科學、公 共議題與社會學及國防醫學院生命 科學研究所等學程,核發共 162 位 學生獎學金。 2. 辦理本院與國內大學合作學程學術 研討會,計 7 場。 3. 接待 19 組國外訪賓,共計 129 人。 4. 審查與國內外學術機構合作合約, 共計 56 件。 5. 本院與捷克科學院合作計畫學者互 訪案,112 年度核定 3 位學者赴捷克 66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訪問;本院與波蘭科學院合作計畫 學者互訪案,112 年度核定 1 位學者 赴波蘭訪問。 6. 獎助國外學術機構研究人員短期赴 院合作研究計 5 件。 4. 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培育計畫。 近 5 年本計畫培育人文社會科學博士 候選人共計 143 人,112 年度核定通過 28 名。 5. 人文講座。 112 年度共計開設 6 門課程,共有 529 名學生選修。 6. 博士後研究學者培育計畫。 本計畫每年兩梯次徵求博士後研究人 員。112 年度審查通過者 93 名(數理 組 25 名、生命組 20 名、人文組 48 名) , 分別在各研究所、中心協助本院研究人 員執行相關研究計畫或獨立進行研究 作業。 五、跨領域開發及研究設施環境之改 善 1.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新 領 域 之 開 發 及 研 執行推動《胡適全集》資料庫建置計 究環境之改善。 畫、推動俄羅斯文譯本出版計畫、共用 圖資相關電子資料庫、研究專書等學術 研究計畫。 2. 創新性研究計畫。 執行協助進行各項 COVID-19 計畫、新 穎胜肽傳遞系統開發、醣質體分析技術 之創新與生醫應用、受邀出席國際學術 會議及學術研究等創新合作計畫。 3. 生物技術之研發及在醫學之應用。 執行以 mRNA-LNP 技術開發高血脂治療 方法、支援新世代小動物三維光學掃描 成像系統 IVIS Spectrum 2 Imaging System、海洋生地化與珊瑚礁早期鑑測 警報監測浮標、活細胞分離和純化系統 及肺癌轉譯醫學研究計畫。 4. 數理科學新領域之開發及研究環境 執行發展以流體生物反應器為基礎之 之改善。 連續智慧型自動 mRNA 生產系統、支援 存磁碟陣列設備、奈米壓抑曝光機等, 以推動本院數理研究領域之整合工作。 67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5. 前瞻計畫。 1. 112 年度執行 58 計畫,其中 48 件為 延續前 1 年度計畫,10 件則為新增 計畫。 2. 辦理 113 年度新增計畫,合計有 17 申請案(數理組 7 件、生命組 10 件、 人文及社會組 0 件) ,核定通過 8 件 (數理組 4 件、生命組 4 件、人文 及社會組 0 件)。 6. 深耕計畫。 1. 112 年度辦理 113 年新增計畫申請與 審查,通過 12 件新增計畫(數理組 4 件、生命組 6 件、人文組 2 件)。 另有 51 件延續性計畫,共計執行 63 件計畫。 2. 持續辦理 37 件延續性計畫之期中報 告審查、14 件執行期滿報告評鑑、 計畫變更及經費管控追蹤管考評核 作業。 7. 主題研究計畫。 1. 本計畫 112 年度執行 23 件計畫,約 80 餘位本院研究人員及院外學者參 與計畫執行,其中 14 件為延續性計 畫,9 件為新增計畫。 2. 辦理 113 年新增計畫申請,3 學組合 計 24 件申請案,核定通過 12 件計 畫(數理組 4 件、生命組 5 件、人 文及社會組 3 件)。 3. 持續辦理 16 延續性計畫之期中報告 審查、7 件執行期滿報告評鑑、計畫 變更及經費管控追蹤管考評核作 業。 8. 關鍵突破種子計畫(含健康長壽大挑 1. 112 年度辦理 113 年新增計畫申請與 戰計畫)。 審查,通過 18 件新增計畫。另有 20 件延續性計畫,共計執行 38 件計畫 (數理組 15 件、生命組 16 件、人文 組 7 件)。 2. 持續辦理 20 件延續性計畫之期中報 告審查、6 件執行期滿報告評鑑、計 畫變更及經費管控追蹤管考評核作 業。 9. 關鍵突破研究計畫。 1. 112 年度辦理 113 年新增計畫申請與 68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審查,通過 3 件新增計畫。另有 26 件延續性計畫,共計執行 29 件計畫 (數理組 12 件、生命組 15 件、人文 組 2 件)。 2. 持續辦理 26 件延續性計畫之期中報 告審查、計畫變更及經費管控追蹤管 考評核作業。 10. 全院性核心設施及新創儀器計畫。 1. 112 年度協助執行 26 件核心設施維 運計畫;26 個全院性核心設施集中 放置共同需求性儀器,可充分支援本 院研究及教學,總計服務本院逾 350 個研究室、服務逾 1 萬 6,000 人次、 承作約 2 萬 8,000 件送測服務案;人 員培訓方面,計提供各類儀器訓練課 程逾 300 堂,參加學員逾 2,300 人 次;因設施服務獲作者致謝之論文每 年合計約 300 篇。 2. 各設施計提供 63 個院外學術機構、 38 家生技公司來院使用設施服務, 使用者主要是各學術機構研究人員 及生技公司產品研發人員。 3. 核心設施重要服務績效: (1) 冷凍電顯設施:協助使用者成功解 決研究難題,計發表 8 篇論文,其 中 4 篇在重要期刊、1 篇研究臺灣 屏東豬流行性下痢冠狀病毒表面 棘蛋白結構功能,首度以「冷凍電 子斷層掃描」技術完整解構病毒顆 粒 , 刊 載 於 《 Nature Communications》、1 篇《JACS》 研 究 倉 鼠 amyloid fibrils 結 構,有助了解蛋白結構異常與神經 退化性疾病關聯機制、1 篇 《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廣效型新冠疫苗研究也 部分應用冷凍電顯技術,並申請美 國專利、1 篇《Chem》首次利用冷 凍電顯觀測超分子多面體,有助瞭 解二維方形陣列自組裝機制與軟 性孔洞材料開發。 (2) 腺相關病毒載體(AAV)核心設施: 與本院研究人員合作建立神經科 69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學研究常用的 AAV 載體庫,將提 供予院內外神經科學研究學者作 為研究工具,可節省研究人員獲得 AAV 載體的時間。 (3) 綜合型流式細胞儀實驗室:112 年 度新增服務項目「大型顆粒分析分 選」,成功分選多項模式生物,包 含草履蟲、線蟲、阿拉伯芥種子與 環境微型生物。 (4) 資料科學統計合作社:定期與本院 生命科學圖書館合開「臨床試驗設 計與統計方法」課程與統計相關課 程,共提供 22 小時教育訓練,參 與訓練人數約 330 人。另受邀至臺 大醫院內科部、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及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提供統計教 育訓練課程及統計諮詢服務。 六、任務型專案研究計畫 1. 材料與分析科技探索計畫。 1. 透過公開徵求及專業的審查,完成 113 年計畫徵求與審查作業。 2. 112 年度共有 36 篇學術研究論文刊 登於國際期刊。 3. 研究具有獨特能帶結構的非對稱狄 拉克半金屬 Nb3SiTe6,在第一理論 計算預測引導下,成功合成出單晶 樣品,並 STM 與同步輻射 ARPES 技 術測量出沙漏費米子 (Hourglass Fermion)電子態之能譜特徵。此成 果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出版的《奈 米通訊》期刊(Nano Letters)並 獲選為當期期刊封面。 4. 開發了一種具噻吩的聚電解質來作 為含有羧酸錨定基團的電洞傳輸 層。它可以附著在各種導電金屬氧 化層上,形成自組裝薄膜層,來促 進與基底成垂直排列的二維鈣鈦礦 晶體生長。所製成的鈣鈦礦太陽能 電池具有 17.7%的最高功率轉換效 率。 5. 成 功 合 成 了 羧 酸 基 化 的 六 苯 基 苯 (HPB)和奈米石墨烯以便修飾在胜 肽上。HPB 及奈米石墨烯修飾的胜 70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肽,皆有極高的水溶性,克服了多 環芳香烴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差的特 性,也讓我們可以利用化學方法調 控芳香烴的自組裝形態,以便未來 能設計及製備多樣化的生物材料。 6. 開發了一種稱為「干涉式散射相關 光譜學(iSCORS)」的測量技術,捕 捉了來自靜態散射信號的結構資 訊,以及與動態染色質變化相關的 時間資訊,進而實現了在空間上繪 製奈米尺度染色質凝聚狀態。我們 發現了在細胞間其中自發性染色質 凝聚態的波動,以及細胞間的染色 質凝聚異質性。 7. 建 立 了 多 模 式 細 胞 活 性 報 導 系 統 AkaSpBFP2,用於測量細胞在 DSB 和 DBR 壓力下的活性。AkaSpBFP2 通過 細胞分泌的鹼性磷酸酶、細胞內的 冷光素酶與螢光蛋白,能夠以非侵 入的形式對細胞活性進行時空追 踪。本團隊正在努力將 BETRR 和 AkaSpBFP2 應用於活體內,以探索 DBR 動態分佈與惡行乳癌化療抗藥 性之間的關聯。 8. 研發出一簡易合成技術能將銅觸媒 以原子等級分散於混和氧化物的表 面。以數種表面鑑定分析,確認了 單核銅原子確實存在於水滑石氧化 物載體表面,並發現在銅含量高達 20 mol% 的總金屬含量下仍可維持 其原子級分散性。 9. 應用邏輯衍生序列串聯質譜來重新 檢查從各種非糖基化突變體的多細 胞真核生物中提取的高甘露糖 N-聚 糖。鑑定出許多先前在植物、動物、 癌細胞和真菌中未報導的高甘露糖 N-聚醣異構體,表明存在未發現的 生物合成途徑和酶。 2. 因應流行病研究計畫。 1. 112 年度新增及延續型計畫共計 11 件(新增計畫 3 件,延續型計畫 8 件) 。 2. 持續辦理 8 件延續型計畫及 3 件新 71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增計畫之期中報告審查、10 件執行 期滿結案報告評鑑、計畫變更及經 費管控追踨管考評核作業。 3. 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 1. 112 年度新增及延續型計畫共計 14 件(新增計畫 2 件,延續型計畫 12 件)。 2. 持續辦理 12 件延續型計畫及 2 件新 增計畫之期中報告審查、1 件執行期 滿結案報告評鑑、計畫變更及經費 管控追踨管考評核作業。 4. 重要新興領域推動計畫。 112 年度持續推動「新興神經科學推動 計畫」,以整合臺灣神經科學的研究能 量。 5. GMM 基因醫藥研究計畫。 本計畫的目的在於運用基因型鑑定分 析發展多基因風險分數以建立疾病風 險評估模式,以促進未來根據疾病風險 程度規劃的精準健康管理模式,促進達 成全齡精準健康的目標。目前已完成 50 萬人基因型鑑定分析,並完成 50 萬 人臨床資料收集。此 50 萬人資料庫內 超過一萬人的病例有 190 個疾病。 研究團隊已發展八種疾病的多基因風 險分數,並持續開發及優化中。此將促 進分齡早期篩檢常見疾病的高風險族 群、有助於疾病預防及健康管理。 6. 永續農學計畫。 主要為發展本院南部院區轉譯農業生 技研究,包含發展表型影像分析軟體、 進階基因編輯技術開發及應用、蝴蝶蘭 病害及生理研究、以植物生產功能性蛋 白質,以及分析建立可分辨本國與他國 茶葉代表性分子標誌,期間發表國際 SCI 論文 1 篇,培養博士 3 人、碩士 3 人、學士 3 人,並舉辦 1 場工作坊及 1 場研討會。「農業碳匯綠黃藍」於本院 南部院區舉辦,特邀請碳匯領域專家學 者,探討如何利用「綠碳-森林、黃碳- 土壤、藍碳-海洋」減少碳排,增加碳 匯,開發農業淨零碳排技術、新方法, 以科技帶動能源或產業轉型,實現減碳 72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與淨零排碳之永續農學,共計 123 人參 與;另邀請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北卡 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Kenan 特聘教 授 Joseph J. Kieber 來臺,與相關研 究人員進行交流討論,並擔任楊祥發農 業生技講座臺北場及臺南場主講人,共 計 207 人參與。 7. 永續科學研究計畫。 1. 辦理 113 年新增計畫線上申請與審 查,通過 4 件新計畫;推動主題包 含:氣候變遷之衝擊與調適治理研 究、生態系統與農業發展之永續性研 究、永續臺灣社會之多元轉型治理研 究。 2. 執行 12 件延續性計畫、5 件新增計 畫共計 17 件(整合型 14 件、單一整 合型 3 件,共 106 位研究人員參與: 院內 17 單位,院外學術、法人及政 府共 26 機構、48 單位協力投入研 究)。 3. 持續辦理計畫變更及經費管控追蹤 管考評核作業、並由永續中心主辦延 續性計畫期中報告 seminars 3 場及 期滿計畫報告成果發表評鑑會 1 場。 【永續科學中心-辦公室運作及國際合 作】 1. 112 年 度 持 續 推 動 「 未 來 地 球 (Future Earth)」及「國際災害風 險整合研究計畫臺北培訓中心 (IRDR ICoE-Taipei)」兩大國際合 作計畫。 2. Future Earth:舉辦 3 場國際會議 (都市、海洋、數位世代),接待逾 20 名國際學者訪臺交流;舉辦超過 20 場線上演講(早期職涯學者、健 康、數位世代等議題);出席並參與 全球永續大會(SRI)。 3. IRDR:舉辦 2 場亞太空污議題國際 培 訓 營 ( 越 南 、 臺 灣 ); 出 版 ICoE-Taipei 災害風險綜合研究特 刊(Journal of Disaster Research, Vol. 18, No. 7, 2023);舉辦國際 科學諮議會議 1 場;出席並參與全 球永續大會(SRI)。 73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8. 數位人文研究計畫。 本計畫主要使命為促進人文學研究的 數位轉向。擇要說明 112 年度執行成果 如下: 1. 數位人文知識庫建置: 執行 6 個子計畫,完成逾 8.7 萬筆 珍貴典藏數位化,產出數位化資料 逾 85.1 萬筆、後設資料逾 35,988 筆。其中史語所學術創新數位深耕 計畫(史語所)數位化文獻逾 9 萬 頁、元明清政書等文本 3,317 萬字、 人名檔 4,252 筆、地名檔 241 筆、 職官檔 294 筆,擴建資料庫內容, 標記重要史部書籍人名、地名、職 官、時間的基本屬性,結構化文本 資料,以便學者利用統計分析工 具,建構歷史事件輪廓或制度沿革 演變。農為邦本:民國農業經濟加 值計畫(1940-1949)(近史所) 建 置「農業統計資料庫」等系統,鳥 瞰民國時期農業經濟發展脈絡,呈 現戰時上溯民國以及戰後的農業概 況,勾勒臺灣、中國及近代東亞農 業史系譜。 2. 數位人文研究工具: (1) 發展影像文字辨識(OCR)技術, 維運本院文字辨識與校對平台:開 放提供學術機構與學者進行中 文文本圖像的文字轉製。平台中 刻版印刷文字平均辨識準確率 可達 95%,提供直覺式圖文對照 校對,具版本控制及多人協同校 對功能。 (2) 數 位 人 文 研 究 平 台 : 註 冊 會 員 1,723 人,與院內單位及學者合 作,擴展平台功能,包括自訂屬 性結構、屬性資料檢索、匯入、 匯出與視覺化、文本與屬性資料 整合等。 (3) 圖像分析研究平台(規劃建置): 開發圖像比對、圖像重聚、圖像 標註、圖像物件偵測、內容識 別、時間與空間分析等技術模 組,前期以明清中國地方志輿圖 進行實作,已彙整約 2,700 筆圖 74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像,完成約 1,500 筆圖像後設資 料建置。 (4) 鏈結開放資料(LOD):運用鏈結 資料擴充文本分析平台標記詞 彙串聯功能,以 CIDOC-CRM 知識 本體模型為基礎,完成「清代檔 案 與 數 位 人 文 研 究 —— 以 官 方 查辦民間教門為核心」計畫共計 8,810 筆資料三元組(triples) 之轉置。於「鏈結開放資料平台」 上提供共 14 個資料集、逾 63 萬 筆資料與 Triple 數量逾 551.9 萬。 (5) 數位參考工具:「小學堂文字學資 料庫」收錄甲骨文、金文、戰國文 字及小篆等字形 26 萬個,涵蓋上 古、中古、近代及現代的聲韻資料 136 萬筆,以及字書索引資料 36 萬筆。112 年度網頁瀏覽量逾 500 萬頁,使用者逾 28 萬。 「藝術與建 築索引典」中文版(AAT-Taiwan) 目前收錄 35,450 筆詞彙,其中 26,774 筆已完成中文轉譯並貢獻 至 AAT 資料集,有助提升臺灣文化 與數位典藏成果的國際能見度及 參與度。 (6) 系統建置技術提供:提供本中心 專案及合作計畫相關技術支 援、平台開發、網站設計開發與 維運服務。肩負院內數典資料 庫、本院資服處移交之網站、數 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之網站 資安與功能維運,主要包括典藏 臺灣、臺灣魚類資料庫、臺灣生 命大百科等。 3. 數位人文創新研究計畫: 執行 10 個子計畫。符圖與醫療之數 位人文研究計畫(史語所)建立「宋 元醫療符圖資料庫」,利用 Label Studio 標記工具,進行圖像部件之 辨識、標記與分類,針對「北斗」 與「天醫」主題,嘗試以圖像辨識、 以圖找圖等數位人文工具之分析, 解析圖像蘊含的訊息。建置以明清 75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軍事事件研究為目的之文本資訊擷 取技術(資訊所) 開發出專門用於 快速篩選軍事紀錄的演算法,後續 將運用生成式語言模型轉化資料, 利用引導文本結構化歷史文本,整 合和結構化不同命名實體之間的關 係。 4. 學術出版與數位展示: (1) 出版與書展:正式成立中研院出 版中心,研擬數位出版與實體出 版協作模式。於各大國際書展推 廣學研成果,參與德國法蘭克福 書展臺灣館展示;並於臺北國際 書展舉辦「歡迎光臨,學術百貨 店」主題特展,展售近 3,500 冊 出版論著,攜手國內 10 家出版 社、逾 30 位領域專家,舉辦 2 場「談余英時的思想世界」專題 論壇、14 場專書及科普講座,吸 引逾 5,000 人次參觀展覽。 (2) 開放博物館:平台累積藏品達 26 萬,477 個主題展示與 58 個主題 博物館。陸續與院內外機構合作 建置子站台,目前已上線者共 12 個 。 包 括 :「 民 族 所 數 位 博 物 館」、「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 物 館 標 本 典 藏 管 理 系 統 2.0 」 等,開發典藏、展示、管理、教 育、研究等多重功能,使各類文 物及研究素材之「保存」與「展 示」更加貼近當代需求。於 518 國際博物館日,以「知綻識放」 為主題,結合院內各學群研究成 果,推出 8 個全新線上科普展, 匯集國內 30 家機構推出 35 個線 上展。並首度運用開放資料,打 造「 ALL at Once」探索地 圖 , 視覺化呈現逾 300 家「開放博物 館」內容來源機構的全球據點。 與文化部合作「數位典藏國際策 展計畫」,推出 2 個具臺灣特色 的 三 語 示 範 數 位 展 :「 國 家 寶 藏」、「眾樂之堂:中山堂」。 76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3) 國際連結:主辦「太平洋鄰里協會 2023 年年會暨聯合會議」 ,吸引逾 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齊 聚,共探疫後數位人文新趨勢。會 議期間特別陳列本院出版近 150 冊學術專書,透過線上展覽、海報 及短片,呈現數位出版、數位人文 研究計畫最新成果,突顯本院在出 版與數位研究領域的堅強實力。參 與 2023 亞 洲 研 究 學 會 年 會 (AAS) ,彙整展示中研院漢學線上 資源,陳列本院出版成果,與當地 機構進行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國際 機構進行實質合作,包括與美國蓋 提研究中心共建 AAT-Taiwan、與 哈佛大學共建「中國歷代人物傳記 資料資料庫」(CBDB)等。發表 3 本專書、4 篇專書(論文集)之一 章、8 篇期刊論文、32 篇學術會議 論文、1 篇學術海報、12 場專題報 告及演講。。 9. 生醫資料智慧化計畫。 1. 組成優秀生物資訊、人工智慧與統 計分析團隊,研究人員 5 名、博士 後 5 名、研究助理 4 名、博碩士學 生 3 名,也邀請 6 位醫學影像、深 度學習、智慧醫學技術合作夥伴, 並持續招募與訓練新血,協助國家 生技與生醫產業的發展。 2. 精準醫療:以「臺灣人體生物資料 庫」的基因體資料,結合人口統計、 問卷調查、身體檢測、生化檢測等 資料,利用全基因體與全外表體關 聯研究,找出重要疾病與性狀的關 鍵基因與反應路徑,並建立多基因 風險分數,探討與臺灣重要疾病的 關聯,找出關鍵生物特徵,建立疾 病基因智識庫與疾病預防系統。 3. 智慧健康:以「臺灣人體生物資料 庫」的醫學影像資料,包括腹部超 音波、骨質密度雙能量 X 光、心電 圖、頸動脈超音波、甲狀腺超音波, 開發出自動標註與分類的關鍵技術 77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與工具。 4. 與醫學中心合作:與臺北榮總合作 進行電子病歷文字探勘與眼科醫學 影像藥物治療反應預測,與馬偕醫 院進行乳癌病理切片影像研究合作 預測癌細胞轉移,與高醫進行大腸 癌基因體研究合作定位重要基因與 疾病風險預測。 5. 新興傳染病研究:利用「全球共享流 感數據倡議組織」上的猴痘病毒基因 體數據,瞭解猴痘的基因體,開發偵 測和分析不定數目重複序列 VNTR 的 方法,建立猴痘親緣關係樹,並追蹤 猴痘病毒的感染路徑。 七、學研合作計畫 1. 與國內大學及學研機構合作種子計 本計畫係辦理本院與臺灣大學、國家實 畫。 驗研究院、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及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臺灣半導體 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其中本院與臺灣大 學創新合作計畫 112 年度共補助 12 件 合作計畫,本院三大領域共 10 個研究 所/中心之研究人員參與。本院完成與 國研院簽訂學術合作協議書「勵進」船 期使用增補協議,並合作發展海洋科技 與海洋能源相關先導研究。本院完成與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及「財團 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臺灣半導體研究 中心」合作研究,以利製作量子晶片。 2. 與醫學中心及其他領域學研機構合 本院與榮總、三總合作研究計畫,112 聘研究計畫。 年度共通過 16 件整合型計畫,由北 榮、中榮、高榮、三總及中研院共同執 行。本院三大領域共 9 個研究所/中心 之研究人員參與。另合聘醫師科學家計 畫,目前有合聘臺大、慈濟及榮總等醫 院共 6 位醫師科學家參與研究。 78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四、 自 然 及人 文社 會科 學研 究 (一) 數 理 一、數學研究 科 學 1. 表現理論與組合方面。 已完成: 研究 2. 代數與數論方面。 1. 舉辦 129 場實體及線上演講。 3. 幾何與數學物理方面。 2. 發表 37 篇論文。 4. 微分方程方面。 3. 學人來訪 95 人次。 5. 幾何分析方面。 4. 出 版 數 學 傳 播 四 期 及 數 學 集 刊 四 期。 5. 出席國際會議及訪問 47 人次。 6. 二月舉辦「2023 組合數學與圖論紀 念研討會」。 7. 五 月 舉 辦 「 Arithmetic Geometry Day」學術研討會。 8. 六月舉辦「Number Theory Day」學 術研討會。 9. 七月舉辦「2023 圖論與組合數學研 討會」。 10. 八月舉辦「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everal Complex Variables, Complex Geometry and Diophantine Geometry」國際 研討會。 11. 十二月舉辦「2023 Taipei Conference on Complex Geometry」國際研討會。 12. 十二月舉辦「2023 Conference on Differential Geometry and Geometric Analysis 」 國 際 研 討 會。 13. 十二月舉辦「One-Day Workshop on Integrable Systems」學術研討會。 14. 十二月舉辦「Taipei Conference on Representation Theory VII」 國際研討會。 15. 十二月舉辦「Enumerative Geometry in East Asia」國際研 79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討會。 16. 十二月舉辦「Enumerative Geometry in East Asia」國際研 討會。 未完成: 1. 2023 年期刊 170 萬 8,198 元合約未 到期,驗收未完成。 2. 數 學 所 官 方 網 站 改 版 建 置 採 購 案 122 萬元合約未到期,驗收未完成。 二、物理研究 1. 中高能物理研究。 已依原訂計畫完成研究工作,並將相關 2. 量子材料物理研究。 論文發表於國際研討會及期刊上。舉辦 3. 生物與動態系統物理研究。 研討會 13 場,發表論文篇數 248 篇, 4. 新興研究計畫。 訂閱書刊之種類數量為電子期刊 23 5. 高能物理與科學計算技術中心。 冊。 (部分設備維修未完成及期刊未到貨) 三、化學研究 1. 能源相關與生物複合材料。 112 年度共舉辦專題演講 31 場次及 3 2. 合成化學及觸媒化學。 場國際研討會;申請專利 5 件;取得專 3. 生物探針、生物分析與化學生物學。 利 1 件;論文發表 77 篇;國外學者來 訪 24 人次;出席國際學術會議 111 人 次;出國訪問、講學、研究 28 人次; 獲國、內外重要獎項與殊榮 39 人次。 四、地球科學研究 1. 超低速帶物質於高溫高壓下之熱傳 已完成: 導率及聲速。 1. 已依照進度完成左列研究計畫。 2. 碳循環-從現在到千年前、從小尺度 2. 舉辦 5 場研討會、48 次學術演講, 到全球尺度的生物圈變化。 發表 107 篇期刊論文。 3. 探討 LLSVPs 的動力學與本質。 3. 邀請國外學者來訪 33 人次。 4. 利用光纖地震儀高解析探測地震與 4. 延攬人才 1 人。 山崩滑動帶的滑移機制。 5. 訂閱期刊 13 種,購置圖書 83 冊。 5. 利用原始岩漿對隱沒與碰撞造山帶 未完成: 之地函進行探測。 本院數理科學組 2023 年西文現期期刊 6. 利用海底大地測量探討臺灣周遭隱 乙批,履約期限 113 年 9 月 30 日。 沒帶大地震的孕震及海嘯潛勢。 7. 環境空汙懸浮微粒的氧化活性及其 呼吸道健康危害之研究。 8. 南 太 平 洋 大 型 板 塊 隱 沒 帶 地 體 結 構、發震斷層與地震即時預警。 80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9. 東南亞行動。 10. 以三維數值資訊為基礎探討沈積 岩與火成岩混合區之地質構造。 11. 由地震活動度地球物理觀測量及 環境因子的時空特徵探討地震觸 發機制。 12. 洞察臺北都會周遭火山來源及潛 在衝擊。 13. 東南亞污染源區之細懸浮微粒之 同位素分析。 14. 過去十二萬年以來西菲律賓海海 洋沈積物朔源及傳播途徑分析。 15. 含水礦物於高溫高壓下之熱傳導 率,聲速與分子振動光譜及其對地 球深部水循環之意涵。 16. 多段斷層破裂動力學、應力狀態及 長週期地震動分析。 17. 應用奈米壓痕技術研究含水鎂- 鈣鋁榴石固溶體之機械性質與潛 變行為。 18. 外地核—地函邊界繞射波約束下 地函最底部三維層像層析模型。 19. 臺 灣 數 值 地 震 模 型 - 從 歷 史 地 震、現今地震到未來之情境地震。 20. 地球科學學門(地球物理組)研究 發展及推動計畫。 21. 臺灣地震中心儀器服務計畫。 22. 臺灣地震科學中心。 23. 建置與利用即時地震速度變化偵 測系統監測臺灣地殼應力與斷層 活動的時空變化。 24. 歐亞大陸與菲律賓海板塊邊界的 地函觀點:以臺灣捕獲岩(澎湖、 蘭嶼和綠島)與蛇綠岩(墾丁層、 利吉層與玉里帶)為證。 25. 長時間尺度下海洋酸化與全球暖 化對珊瑚體內成鈣環境的影響。 26. 晚 奧 陶 紀 Hirnantian 時 期 (~445.2-443.8 Ma)之古海洋環 境重建。 27. 南臺灣地殼及岩石圈深層構造及 其動力影響。 81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五、資訊科學研究 1. 生物資訊研究。 舉辦國內及國際學術會議 11 場、學術 2. 電腦系統研究。 演講 111 場(含國際研究生學程演 3. 資料處理與探勘研究。 講),發表研討會論文 108 篇、期刊論 4. 多媒體技術研究。 文 52 篇、出版 JISE 期刊 6 期,技術報 5. 語言與知識處理研究。 告 3 篇、訂閱(購)專業西文期刊 45 6. 網路系統與服務研究。 種、中文期刊 21 種(含報紙)、圖書 7. 程式語言與形式方法研究。 195 冊。 8. 計算理論與演算法研究。 執行成果之說明: 1. 以人工智慧方法進行蛋白體與蛋白 基因體之研究。運用深度學習及健 康與基因體大數據評估高齡族群健 康與疾病風險。認知與行為分析系 統之研發。偵測染色體外環狀 DNA 並預測其生成機制。 2. 使用遺傳式編程探究監督式機器學 習。類神經網路與混合式電腦架構 系統之效能優化。針對大型科學應 用程式的平行編譯器。次世代固態 硬碟之管理與發展。 3. 進階持續性滲透攻擊偵測與主動式 防禦。基於視角合成技術考量之多 視角影片群播流量工程於軟體定義 網路。巨量資料探勘與深度學習-以 圖學為基礎之神經網路演算法設計 與應用。 4. 深 度 學 習 之 安 全 、 隱 私 與 訊 號 重 建。單一視訊中各種鏡頭類型下的 人物 3D 姿勢與形狀估測。用於稀疏 字典的受限等距特性(RIP)感知矩 陣原理與性質。影像與視訊的異常 偵測技術。音訊與多媒體辨識及生 成系統。 5. 語音、語言與音樂處理研究。資訊 公平、細緻、使用者導向的推薦系 統。語義結合為本的知識圖譜編碼 技術。覺察語篇結構的長文本理解 與生成。 6. 研究資料寄存系統與服務。參與式 環境感測系統研究。 7. RISC-V 嵌入式系統正規驗證。後量 子密碼程式正規驗證。後設編程之 型別基礎。以全自動的形式化方法 82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工具來提升軟體品質。共時程式的 線性邏輯基礎。 8. 粗 略 集 合 論 之 拓 樸 學 與 範 疇 論 研 究。電腦棋類之巨量資料研究。演 算法角度討論疫情對應。線上學 習。巨量資料之串流式演算法設 計。 測染色體外環狀 DNA 生成機制 之關鍵技術。蛋白質複合物之分析 與研究。蛋白體與蛋白基因體之自 動化研究。利用開放認知系統發展 行為分析相關之技術。 六、統計科學研究 1. 統延續過去在統計理論、統計方法與 1. 統計科學基礎研究並發表論文及出 統計應用方面的研究,更積極將統計 版專書(發表論文 146 篇,其中 SCI 領域發展的智慧結晶應用到人工智 論文 82 篇,視訊及實體研討會論文 慧(AI)算則的開發與創新,以及高 64 篇)。 維度資料與深度模型方法之發展,強 2. 學 術 演 講 57 場 、 博 士 後 研 究 演 化 AI 及統計方法在估計或預測上的 講 18 場。 表現,包括精確度、穩定性、效率性 3. 舉辦多項統計研討會議以推廣統計 以及可信賴與可解釋性的精進。 教育: 2. 跨所學術合作:結合數據科學、深度 (1) 2023 ISI-ISM-ISSAS 聯 合 研 討 學習、及人工智慧的最新發展趨勢, 會。 研發先進的統計分析方法與學理依 (2) 2023 壁報比賽。 據,以因應當前尖端科技龐大數據分 (3) 第五屆碩士生統計研究成果研討 析所帶來的挑戰,同時積極推動並參 會(協辦)。 與各科學與實務的跨領域的合作研 (4) 第 2023 資料價創與挑戰工作坊。 究,推動最新最適切統計學工具在各 (5) 第 34 屆機率、組合和漸近方法之 領域的發展與實際應用暨資料科學 演算分析國際會議(AofA 2023)。 諮詢服務設施領域包括人文、生命、 (6) 第 32 屆南區統計研討會暨 2023 年 數理科學等領域。服務對象擴及本院 中華機率統計學會年會及學術研 各所/中心、院外學術研究機構、民 討會(協辦)。 間公司機構,成為促進與本院各所以 (7) 2023 統計與資料科學國際研討會。 及院外產學相關單位合作的平台。 (8) 2023 統計研習營。 3. 數理統計研究。 (9) 2023 統計科學營。 4. 網生物資訊研究。 (10) 112 年度統計學術研討會暨清華 5. 醫學與遺傳統計研究。 大學統計所 35 週年學術研討會 6. 社會網路研究。 (協辦)。 7. 統計學習研究。 (11) 統計計算與高維數據穩健推論。 8. 腦影像分析研究。 (12) 第 四 屆 實 驗 設 計 和 分析 國 際 會 9. 環境統計研究。 議。 4. 繼行多項所際合作計畫以拓展研究 開發新領域。申請客座案計 77 件。 83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研究人員出國共 69 人次。 5. 繼續推動中華統計學誌發行,以建 立本院統計所在國際之學術地位。 中華統計學誌為科學引文索引 (SCI)中排名 42(統計機率分類的 期刊總數為 258)、影響係數(IF) 為 1.4 之期刊,112 年度出版 4 本紙 本期刊,1 本線上期刊,共刊登 SCI 論文 118 篇。 七、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 1. 反應動力學與光譜學的探討與應用。 已完成部分: 2. 尖端材料與表面科學原理的探討與 1. 舉辦學術研討會 15 場。 應用。 (1) Symposium on Biophysics and 3. 生物物理原理的探討與高解析度分 Biotechnology。 析技術開發。 (2) 2023 AAC Meeting。 4. 雷射在冷原子、量子科技的應用。 (3) Workshop on Atmospheric Chemistry。 (4) First IISER Kolkata - Academia Sinica Joint Online Symposium。 (5) Chemistry Meets Machine Learning 。 (6) The First Joint Thailand-Taiwan Workshop on Catalysis for Carbon Neutrality。 (7) 2023 瑪麗居禮科學營。 (8) Thermoelectric Mini-workshop。 (9) 3rd Annual Workshop on 2D M aterials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10)IAMS-NTNU-YCU Autumn Workshop 2023。 (11)2023 IAMS Retreat。 (12)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lecular Simulation (ICMS 2023)。 (13)「量子世界的多重宇宙-淺談量子 技術的最新發展」論壇。 (14)2023 AS-HCMUS-INOMAR Joint Symposium。 (15)2023 IAMS Young Fellow Research Presentation。 84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2. 發表期刊論文 138 篇;獎項 26 項: 謹列出部分獎項如下: (1) 2022 年 CSLT 中國化學會「化學」 年度最佳論文獎。 (2) 2023未來科技獎。 (3) 本院 113 年度前瞻計畫。 (4) 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 2023-24 年 度「傑出/特殊人才」獎。 未完成部分: 訂購西文現期期刊,因尚未全部到刊故 部分辦理保留。 八、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 1.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及次毫米波陣 112 年度本院天文所共計發表290多篇 列-臺灣計畫。 有審查制度論文(近 30 篇出版中) ,逾 2. 特長基線干涉儀/格陵蘭望遠鏡計 90%刊登於 JCR IF 排名前 25%的期刊, 畫。 主辦10 場學術研討會、2 場使用者會 3. Subaru 望遠鏡的主焦點光譜儀研發 議、proposal 寫作研討會及暑期學生 與科學計畫。 營各 1 場。以下論文數量僅計有審查制 4. 理論天文物理。 度者(含出版中)。 5. 海王星外自動掩星普查計畫。 1. 發表論文近70篇「含事件視界望遠 6. 次毫米波陣列。 鏡(EHT)論文];舉辦兩場研討會; 7. 可見光與紅外線天文學。 主導研發並量產的 Band-1 接收機系 8. 東亞核心天文台協會與東亞天文台。 統於今年完成,已用於科學觀測; 9. 快速電波爆。 持續負責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及次 毫米波陣列(ALMA)區域中心;持 續升級可分析觀測影像的視覺化軟 體 CARTA(發表 v4.0)並舉辦 f2f 工作會議;加入「全球毫米波特長 基線陣列」(GMVA)觀測。 2. 發表論文16篇;持續參與 EHT 觀測 並發表論文;加入 GMVA 的成果發表 於 Nature 並發新聞稿;在臺灣舉辦 GLT f2f 會議及 EHT 2023 夏季合作 會議(後者係首次於亞洲舉行) ;與 Kagra /LIGO 臺灣團隊合辦黑洞特 展,於臺中科博館展出 EHT/GLT 的 成果。 3. 使用參與研發之 Subaru HSC 發表論 文20篇;Subaru 主焦點光譜儀 PFS 於今年開始全系統測試,正進行系 統優化,預計 114 上半年開始 360 夜的觀測。 85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4. 發表論文70篇;持續進行天文理論 與數值模擬研究,提供理論預測並 藉觀測驗證,對年輕原恆星噴流跟 外流有突破性的理解,有改變典範 的預測及影響。 5. 團隊發表論文4篇;高速科學相機於 今年 4 月運抵 SPM 天文台進行系統 整合與自動化測試,預計海王星外 自動掩星普查計畫(TAOS II)將於 113 年夏天開始觀測,進行為期五年 的監測普查。 6. 發表 SMA 論文10篇(含 EHT 論文); 鼓勵本地學者運用 SMA 的獨特性發 展大型研究,並推動關鍵科學計 畫;今年重要成果包括:監測活躍 星系核的光變與黑洞吸積、觀測原 恆星噴流機制及尋找最初生的原恆 星等;持續提升其觀測性能,超寬 頻接收機系統升級(wSMA)計畫進 度良好,預計於 115 年完成。 7. 發表論文50多篇;與哈佛史密松天 文物理中心(CfA)的合作進行中, 取得麥哲倫望遠鏡觀測時間;持續 參與歐南天文台 ELT 中紅外線成像 光譜儀 METIS 研發,負責其高速 Chopper 精密控制系統、濾鏡與狹 縫盤以及系統整合所需之設備;並 參與 Rubin Observatory LSST,將 可取得觀測資料。 8. 發表 JCMT 論文17篇(含 EHT 論文) 。 本院天文所持續參與東亞核心天文 台 聯 盟 ( EACOA ) 及 東 亞 天 文 台 (EAO),透過共同甄選 EACOA 博士 後及營運 EAO JCMT 望遠鏡,合作推 動東亞天文發展。 9. 發表論文7篇(含 CHIME 論文 1 篇) , 在臺灣舉辦兩場國際會議。專用以 追蹤快速電波爆(FRB)的望遠鏡 BURSTT 以福山植物園為主站,正加 裝天線以提高主站靈敏度,並勘察 及設立支站。BURSTT 可進行全天域 FRB 普查測量並精確定位。 九、應用科學研究 86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1. 生醫科學應用專題研究中心。 已完成: 2. 綠色科技專題研究中心。 1. 舉辦及協辦重要學術活動 4 場: 3. 量子光電專題研究中心。 (1) 2023 年應科中心大學生暑期研究 4. 量子電腦專題中心。 計畫成果發表會暨大學教授合作 交流研討會。 (2) 2023 年學諮委員會 AAC。 2. 舉辦學術演講:33 場次。 3. 期刊論文 80 篇、研討會論文 26 篇。 4. 研究人員榮獲重要獎項如下: (1) 2023 Spring MRS -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prize winner 十九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 創獎。 (2) 第 21 屆有庠科技論文獎科會 2022 未來科技獎。 (3) 2023 年 國 際光 電 學會 資 深 會 員 (SPIE Senior Member)。 5.獎勵國內學人短期來院訪問 3 人次。 未完成: 1. 西文現期電子期刊,因尚未全部到 刊,故部分辦理保留。 2. 奈米探針測量系統維修,履約期限未 屆。 3. 電荷耦合光偵測器,履約期限未屆。 4. 高真空濺鍍機,履約期限未屆。 5. 乾式真空幫浦 8 只,履約期限未屆。 6. 奈米定位載台套組,履約期限未屆。 十、環境變遷研究 1. 人為氣候變遷專題研究中心。 1. 舉辦學術專題演講 51 場。 2. 空氣品質專題中心。 2. 發表 SCI 期刊論文 93 篇。 3. 水圈科學研究。 3. 與國內及國外專家學者進行學術交 4. 環境韌性與永續研究 流分別為 24 人次及 27 人次,延攬 客座科技人才 15 人次。 4. 與馬來西亞國立大學(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科技學院續 約研究合作備忘錄、與越南胡志明 市國家大學理科大學環境學院續約 研究合作備忘錄、與臺北翡翠水庫 管理局續約研究合作備忘錄、與國 家環境研究院簽訂研究合作備忘錄 及與韓國濟州國立大學颱風研究中 心簽訂研究合作備忘錄。 87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十一、資訊科技創新研究 1. 資通安全專題中心。 112 年度本中心同仁研究成果已發表於 2. 智慧物聯網運算專題中心。 國際學術期刊論文 35 篇,會議論文 43 3. 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專題中心。 篇並舉辦 30 場學術演講以及召開兩年 1 度的學術諮詢委員會。研究成果榮獲 「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年輕學者創新 獎」 、「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本院 113 年度深耕計畫、主題計畫、特優學術研 究獎」、「Cough Diagnostic Algorithm for Tuberculosis DREAM Challenge-Sub Challenge 2 冠軍」等 多項獎項的肯定。 1. 資通安全專題中心: (1) 因應量子電腦將可破解現今被廣 泛使用的公鑰密碼系統。密碼學的 研究成果可抵禦量子電腦攻擊的 公鑰密碼系統,保護網路使用者。 (2) 針對生成對抗網路和擴散模型生 成內容的多模態深偽檢測、與基於 深度學習的深偽浮水印追蹤方案 等技術,可有效保護相關電腦視覺 智慧系統免於各種惡意對抗性攻 擊,並有效檢測偽造內容及追蹤來 源,讓普羅大眾能更放心使用相關 電腦視覺智慧服務。開發的深偽影 片檢測系統已順利部署到國家高 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的伺服器上,幫 助臺灣事實查核中心等單位。 (3) 建立端對端加密通訊的自主研發 技術,做到從軟體開發規格設計、 開發計畫規劃、完成實作、並將功 能上線使用,都已做到研發自主 性。 2. 智慧物聯網專題中心: (1) 研究成果發表於頂尖國際會議,特 別是一項與非揮發性記憶體內深 度學習有關的研究,獲 IEEE/ACM ISCA (計算機結構領域之頂尖會 議) 選為近 25 年具代表性著作之 一,顯示研究成果極具影響力。 (2) 提出了一種結合跨域語音特徵參 數和多任務學習的新穎語音評估 模 型 ( Speech Assessment 88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Model) ,並成功獲得了非常高的語 音評估精度。 (3) 長期與臺大和旺宏電子合作非揮 發性記憶體相關研究議題,發表多 項專利。與聯發科和鴻海研究院的 研究結果已獲得一項美國專利。 3. 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專題中心: (1) 所開發出的演算法以及模型已應 用在增進語音辨識效能以及開發 基於 AI 之口語溝通輔助科技。 (2) 以穿戴式裝置大數據和醫療數據 分析,應用 P4 醫療模式進行心血 管老化個案之高風險特徵的預測 及處理等研究成果可應用於發展 個人健康與疾病之預防、診斷、治 療和監測策略。 (3) 將人工智慧技術推廣到財務會計 領域,並開展跨學科合作,協助企 業進行產業升級,也幫助財務會計 等領域之學者利用人工智能技術 開發新的研究課題。 (二) 生 命 一、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 科 學 1. 染色體與基因體學。 112 年度預定之計畫實施內容均已順利 研究 2. 植物與環境交互作用。 推展、完成既定目標。 3. 植物與環境微生物學。 1. 本 院 植 微 所 研 究 主 軸 包 含 四 大 領 4. 細胞與發育生物學。 域,分別為染色體與基因體學、植物 與環境交互作用、植物與環境微生物 學、細胞與發育生物學。學術研究成 果豐碩,迄今共有 71 篇論文發表於 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對科學新知有顯 著貢獻,也持續提升臺灣在相關研究 領域的國際能見度與學術影響力。 2. 在促進學術交流方面,本院植微所共 舉辦 25 場外賓演講,10 場所內研究 人員演講,以及 16 場所內年輕學者 演講。外賓演講部分包含 4 場傑出講 座,由林淑端特聘研究員、Dr. Dolf Weijers、Dr. Paul Ahlquist、Dr. Anne Simon 等國際知名學者擔任講 員。此外,亦主辦由本院植微所學術 諮詢委員主講之新知研討會,以及協 辦 2023 前瞻植物學臺日聯合研討會 89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等活動。在人才培育方面,舉辦不定 期先端技術工作坊、暑期大學生實 習、高中資優生培育活動。在人才延 攬方面,新聘助研究員邱澗庚及馬家 威博士於 112 年度到職。 二、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 1. 細胞功能障礙。 舉辦學術研討會 2 場,發表論文 43 篇, 2. 生發育、演化及生態適應。 學術演講活動 36 場(包含 1 場重要學 3. 神經科學。 術講座, 3 場 workshop)。依照進度完 4. 幹細胞與再生生物學。 成左列研究計畫,並發表論文 56 篇於 國內外學術刊物。 三、 生物化學研究 1. PIACS 的泛素化誘發相分離使嘌呤生 112 年度生化所團隊總計發表 81 篇論 合成酵素聚集形成嘌呤體以促進腫 文,領域成果擇要概述如下: 瘤生長及存活。 1. 宿主與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由生化 2. 解析腦神經細胞帶有特定醣質結構 所梁博煌研究員領導設計、合成、 的膜蛋白於神經退化性疾病的變化。 體外及動物體內評估一個可以抑制 3. 藉由合成含醣的分子來探討微生物 omicron SARS-CoV-2 進 入 感 染 的致病原理。 Calu-3 肺 細 胞 的 有 潛 力 化 合 物 4. 細菌院內感染疫苗的發展、生物膜形 (EC50 可達 1 nM),其或可取代昂 成及其感染宿主細胞後的蛋白質體 貴的治療抗體藥物,並了解其藉著 分析。 抑制人類跨膜絲胺酸蛋白酶 2 及受 5. 應用臺灣本土嗜熱菌於農業廢棄物 體結合區,血管收縮素轉化酶 2 交 的再利用。 互作用的抗病毒機制。 6. 研究開發合成 mRNA 的酵素。 2. 細胞內外聯繫與訊息傳遞:研究團 7. 細胞內蛋白質降解之機轉之結構生 隊以冷凍電子斷層掃描技術呈現細 物學研究。 菌的細胞膜被抗菌胜肽破壞的三維 8. 研究細胞自噬調控個體發育和疾病 影像,這類抗菌胜肽有望成為對抗 之機轉與功能。 多重抗藥細菌感染的新藥物。 9. 胎盤滋養層幹細胞的建立與應用:探 3. 細胞衡定的調控:研究團隊首度發 討滋養層細胞幹性及分化的機制。 現了嘌呤體組裝機制,並闡明了癌 10. 普利昂澱粉樣纖維及寡聚物的結 細胞仰賴嘌呤體生成得以增殖和存 構。 活;由於目前癌症代謝的研究主要 11. 應用抗菌胜肽殺死白黴菌。 聚焦於代謝途徑的重編,發現嘌呤 12. 研發抗新冠狀病毒的蛋白酶抑制 體形成在癌症進展中的關鍵作用為 劑。 研究癌症代謝開闢了新方向。 13. 探討細菌細胞膜脂質代謝物與抗 4. 合成生物學:研究團隊成功地對泛 藥性的關聯。 素進行了工程改造,並異構活化 14. 開發大腸直腸癌患者治療後腸道 Rsp5 E3 連接酶。這一開創性工作不 微菌叢重建之策略。 僅為在蛋白質工程中採用深度學習 15. 新型硫酸化聚醣表位在腦中的分 工具提供了令人振奮的概念驗證, 90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佈以及功能研究。 還凸顯了在短期內開發 E3 泛素連接 16. TRIM28 蛋白的基因表現在白血病 酶的有效調控因子的機會。 病人的相關性。 17. 冷凍電顯結構用的支架蛋白設計。 18. 建立高度醣化蛋白質分子結構功 能相關性分析平台。 19. 解析植物銀杏內酯天然物之生合 成途徑以及代謝工程研究。 20. 細菌細胞壁生合成複合體組成的 動態研究。 21. 解析粒線體基因編輯時所誘發的 細胞反應。 22. 闡釋神經系統正常作用機制與其 相關疾病致病機制。 23. 基因改造之 NK 細胞與巨噬細胞協 同清除實質固態瘤。 24. 以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探討 人類神經膠質細胞 microglia 的吞 噬作用。 25. 開發非整合性慢病毒載體做為基 因敲入模板用於體外安全編輯免 疫細胞之方法。 26. 蛋白組胺酸修飾酵素研發及合成 標靶藥物蛋白複合物應用。 27. 探討秋水仙素如何預防慢性炎症 發生(例如:心血管疾病)。 28. 新冠病毒 NSP3 蛋白切脢之抑制劑 開發。 29. 探討原生環境中γ-氨基丁酸 B 型 受體活化的結構機轉及分子動態。 四、生物醫學科學研究 1. 神經科學研究。 1. 以前年度保留案,已結案。 2. 心臟血管與代謝研究。 2. 期刊發表論文 162 篇。 3. 感染疾病與免疫學研究。 3. 研討會論文發表 90 篇。 4. 癌症研究。 4. 學術活動舉辦 40 場。 5. 液相分離串聯質譜儀系統, 尚未交 貨保留案 1 項。 五、分子生物研究 1. 神經科學研究。 1. 多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專業期 2. 植物生物學研究。 刊,共計有 40 篇研究論文發表。其 91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3. 系統生物學研究。 中包含高水準之專業 期刊如: 4. 染色體生物學研究。 Nature, Science Advances, eLife, 5. 發育生物學研究。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ure 6. 感染與免疫生物學研究。 Plants, Nature Ecology and 7. 核醣核酸生物學研究。 Evolution, Nuclear Acid 8. 結構生物學研究。 Research, PLoS Biology, PNAS 等。 2. 研究人員獲得 TWAS 生物科學獎、 EMBO Global Investigator、國科 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國科會傑出 研究獎、國科會尖端研究計畫、中 研院年輕學者獎、李天德青年醫藥 科技獎、有庠科技生技醫藥類論文 獎及國立臺灣大學教學傑出獎等奬 項。 3. 研究人員(不含研究生及博後研究 員)於國際會議及國際研究機構演 講共 35 人次。 4. 舉 辦 系 統 生 物 學 研 究 人 員 審 查 會 議,邀請國際知名學者 7 人來臺演 講,並審查研究人員表現及給予專 業建議。 5. 舉辦年度研討會,共計有 158 人參 加,18 場演講及 85 份壁報展示,並 邀請國內跨領域知名學者演講及越 南及菲律賓合作大學教授參加。 6. 新簽署與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院分子 細胞研究所碩博士合作計劃,並持 續與中央大學、國防醫學院、及臺 灣大學基因及系統生物學學程合 作,共同培訓碩、博士研究生及臺 灣國際研究生學程之博士研究生。 六、農業生物科技研究 1. 植物逆境研究。 1. 第 15 屆楊祥發農業生技講座,於 112 2. 草藥科學研究。 年 10 月 31 日於本院人文社會科學 3. 分子疫苗及酵素科技研究。 館舉行,以及於 111 年 11 月 30 日 4. 功能性生物小型分子研究。 於本院南部院區舉行,參與人數約 350 名。 2. 第 24 屆年度壁報論文比賽於 112 年 10 月 20 日舉行,共計 88 篇壁報參 與比賽。 3. 2023 人工智慧和動物健康產業研討 會於 112 年 9 月 1 日舉行,參與人 92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數約 200 名。 4. 本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協辦第 17 屆國際生物催化與農業生物技術 研討會,於 112 年 11 月 8 日至 10 日於國立中興大學舉行。 5. 本 院 農 業 生 物 科 技 研 究 中 心 協 辦 2023 前瞻植物學臺日聯合研討會 (TJPB) ,於 112 年 10 月 13 日至 16 日於本院人文社會科學館舉行,參 與人數約 600 名。 6. 本 院 農 業 生 物 科 技 研 究 中 心 協 辦 2023 mini symposia of Marchantia polymorpha,於 112 年 10 月 6 日於 國立臺灣大學舉行。 7. 本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協辦第 三十三屆阿拉伯芥研究國際研討 會,於 112 年 6 月 5 日至 9 日於日 本千葉幕張展覽館國際會議廳舉 行,參與人數約 500 名。 8. 112 年度本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 心共舉辦 41 場演講(39 場為實體, 2 場線上舉行) ,發表 45 篇國內外期 刊論文。 七、生命科學圖書館 1. 主動提供生命組暨中心共 9 所研究 1. 每月固定轉發出版社最新出版書目 領域最新書目錄,供研究人員及實驗 給研究員參考。 室博士後研究線上推薦圖書館購買。 2. 112 年度已完成採購 13,100 冊臺灣 2. 參加臺灣電子書聯盟共同採購並推 電子書盟書籍。 廣先期開放試用選書使用,以利聯盟 3. 112 年度有關生物資訊推廣課程共 依據使用量納入選購。 開 40 堂,出席上課人數達 917 人。 3. 引進資料庫及最新出版之電子期刊 4. 不定期刊登生命科學領域研究員的 並申請試用及推廣使用介紹課程。 實驗分析工具或生物志工之生態維 4. 為 豐 富 生 圖 部 落 格 推 廣 深 度 及 廣 護心得在生圖臉書、IG 及部落格等 度,透過徵求投稿者撰述實驗室分析 平台上推廣。 工具及軟體使用心得專欄及志工讀 5. 112 年度於生態時代館展出「臺灣珊 者撰述生命科學領域新書閱後心得 瑚礁體檢計畫特展」(實體展覽+線 分享,推廣生圖各項資源之利用。 上展現)更於院區開放時與生物多 5. 於時代館展示研究人員成果展及規 樣性中心合作展出「驚豔臺灣生物 劃生態相關展覽策展活動。 多樣性」實體展。 6. 整合及管理生命組實驗室共用軟體 6. 112 年 度 整 合 生 命 組 實 驗 室 之 需 並採用共購模式。 求,共購 GraphPad Prism 繪圖軟體 使用權 500 組及 BioRender 使用權 93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345 組,透過大量授權的採購模式可 得到最優惠的價格,對實驗室在繪 圖方面有莫大的助益。 八、臨海研究站 1. 發展抗菌胜肽陰道凝膠治療細菌性 1. 已得到具潛在應用配方之抗菌胜肽 陰道炎。 在陰道凝膠治療細菌性陰道炎。 2. 豬 defensin 重組胜肽之新穎飼料添 2. 已表達具抗菌能力之豬 defensin 重 加物之研發。 組胜提升。 3. 金魚人工選擇修飾細胞遷移模式的 3. 成功開發量化金魚、鯉魚和斑馬魚 研究。 活胚胎卵黃運動的方法並將這些數 4. 探索海洋動物的功能性基因體特徵 據與已建立的螢光染色細胞技術結 與發育演化過程。 合,提出有效的工作假設。 5. 探索海洋動物的功能性基因體特徵 4. 運用臺灣龜山島和日本昭和硫磺島 與發育演化過程。 獲得的烏龜怪方蟹樣本,通過 mtDNA 6. 珊瑚礁魚類變態機制整合性研究。 標記和深度測序,重新分析了 X. testudinatus 種群的遺傳結構;另 最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兩個地點的 種群遺傳分化程度很低,推論有可 能是周邊洋流導致彼此基因的流 動,限制這些螃蟹的分化;此外, 為瞭解硫化物是否會吸引烏龜怪方 蟹,多執行一個行為實驗,不過資 料否定了這一假設。 5. 目前已完成三種海洋無脊椎動物的 胚胎發育過程轉錄體的定序與生物 資訊學分析,研究結果已撰寫論文 投稿中。 6. 目前已知甲狀腺激素透過甲狀腺激 素受體發出訊號,介導 TH 的活化 (DIO1 和 DIO2)和失活(DIO3) 在組織層面進行控制。由小丑魚腸 道組織轉錄組定序(Bulk RNA-Seq) 的資料將 dio-thrA 確定為最有可能 驅動 Stage 4 前腸變化的訊號軸, 研究結果已在撰寫論文中。 九、生物多樣性研究 1. 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研究。 1. 發表 SCI 學術論文約 111 篇。 2. 陸域生物多樣性與生物態系研究。 2. 學術演講 38 場。 3. 演化遺傳與基因體研究。 3. Zoological Studies 編製排版委託 4. 微生物多樣性與生物資訊。 服務 88 篇。 4. 延聘顧問、客座專家及學者來院訪 94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問 2 人。 5. 延攬博士後研究學者 52 人次在本院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進行研究。 十、基因體研究 1. 化學生物學專題中心。 1. 112 年度共延聘跨領域研究人員、研 2. 醫學生物學專題中心。 究技術人員 32 名,投入國人重大疾 3. 物理與資訊基因體學專題中心。 病診療方法之研究。 2. 112 年度延攬博士後研究學者 17 人 在本中心進行研究。 3. 邀請 25 位國內外專家學者至本中心 演講交流。 4. 辦理 1 場國際學術研討會及 2 場小 型國際學術研討會。 5. 派員 24 人次出席國際性會議。 6. 邀請 2 人次國外專家學者至中心訪 問,從事研究並與本中心研究人員 進行學術交流。 7. 已 進 行 本 中 心 重 要 儀 器 設 備 購 置 (例如:密閉式組織處理機、新世 代小動物三維光學掃描成像系統、 自動化管理軟體授權、中央實驗桌 訂製、冷卻水塔汰換工程等) ,以供 中心專題研究,核心設施正常運作。 十一、生醫轉譯研究 1. 轉譯醫學專題中心。 1. 轉譯醫學專題中心: 2. 創服育成專題中心。 (1) 執行本院 14 件「任務導向生技研 3. 新興傳染病專題中心。 究計畫」及 2 件「次世代治療方法 4. 智慧醫學專題中心。 轉譯計畫」計畫審查、管考、推廣, 以及建置、維運轉譯中心實驗空間 與儀器設備。 (2) 舉辦生技產業專家系列演講:邀請 產業界專家分享產品開發經驗 談,13 場演講累計逾 1,300 人次 參與。 (3) 舉 辦 國 家 生 技 研 究 園 區 PITCH DAY:吸引 52 個全國學研單位技術 團隊、32 間創投、76 間廠商參加, 向產業界展現學研界研發成果。 2. 創服育成專題中心: (1) 招商與進駐:112 年度共計 107 件 廠商進駐申請案,其中有 87 件核 95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准。園區共有 48 家生技機構進駐 (含 2 家服務型機構),C 棟接近 滿租,並彈性運用 A 棟空間出租。 (2) 舉辦園區 Demo Day:邀請 5 家國 際藥廠及加速器,吸引逾 500 位海 內外企業、投資者、創投、加速器 及天使投資人共襄盛舉,線上直播 累計逾 3,000 人次觀看人次,集結 超過 40 間生醫新創公司及團隊參 與、參加技術列表共 150 項,促成 超過 22 對媒合會談。 (3) 參與 2023 亞洲生技大會及 2023 醫 療科技展:園區展館逾 1,400 人次 參與。 (4) 促成中研院與莫德納(ModernaTx) 及莫德納臺灣(Moderna Taiwan) 簽署合作意向書:建立策略合作關 係,雙方將結合研發與輔導資源, 加速國內 mRNA 技術的發展,培育 相關研究人才,並共同發起 mRNA 前瞻新創獎計畫。 (5) 促成中研院轉譯中心與與歐洲荷 蘭 Utrecht Science Park, Incubator Utrecht, ROM Utrecht Region,和比利時 Brussels South Charleroi Biopark , Bridge to Health 簽署合作備忘錄:將舉辦 各種活動以促進臺灣生物製藥產 業的成長。 (6) 與莫德納臺灣共同舉辦首屆「莫德 納臺灣 mRNA 前瞻新創獎」計畫: 收到來自產學研醫共 35 案,經評 議選出 8 隊候選團隊,最終選出 5 隊優秀團隊,每組獲選團體可獲得 新臺幣 50 萬元,且可獲得莫德納 臺灣提供一對一業師輔導機會。 3. 新興傳染病專題中心: (1) 本院執行「因應流行病研究計畫 (IDR)」 :112 年度統籌 13 件計畫 徵求、審查、考核與經費核銷等事 宜,整合院內傳染病研究能量。 (2) 感染性疾病核心設施(ID Core): 112 年度共完成 33 件服務案件(含 96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委託服務及實驗室租賃),收入達 413.5 萬元;本院進行新冠肺炎 PCR 檢驗,112 年度共執行超過 1,500 次檢測。 (3) 園區 P3 優化工程:硬體建置(含 2 間 BSL-3 及 3 間 ABSL-3)已幾近 完成,刻正執行性能驗證,及完備 查核啟用所需軟硬體文件資料,其 中一間 ABSL-3 實驗室辦理部分驗 收作業中,預計 113 年第一季向 CDC 提出啟用申請,其他 4 間亦同 步戮力趕進,將陸續向 CDC 申請查 核啟用。 4. 智慧醫學專題中心: (1) 112 年度計 4 家法人單位及廠商與 本專題中心簽約進行合作或委託 智慧醫學研究,其中 1 家廠商進駐 園區加深後續合作研究;另 2 家廠 商刻正與本院議約合作或委託開 發智慧醫學相關研究;1 家廠商以 顧問契約形式合作;2 家廠商以顧 問契約形式合作評估。 (2) 提供與本專題中心合作或委託研 究廠商的專利技術地圖分析及產 業市場評估。 (3) 舉辦精準智慧醫學專題研討會,其 中包括主題為 Minisymposium on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s 專題演講,提供一個平 台,讓結構生物學、生物化學和相 關生醫領域的研究人員分享和交 流對本質無序蛋白(IDP)結構表 徵的最新研究和發現。也包含主題 為 ChatGPT 與準量子電腦的深度 應用專題演講;探討 ChatGPT 對於 各領域(如生技產業)的影響及應 用上的可行性,並介紹準量子電腦 的技術、原理和潛在優勢,分享對 前沿科技的認識。 (4) 與 Google Cloud 及 Microsoft Azure 各自合辦雲端關鍵技術論 壇,以銜接智慧醫學相關應用及高 97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效能虛擬藥物篩選雲端計算架構 人才培育;探討 Google 雲端技術 於醫學領域上的應用場景及資料 的安全性和隱私保護等因素;微軟 原廠(Azure + OpenAI)技術交流; 探討如何在 Azure 平台上運用 GPU 資源來加速模型訓練並評估藥物 開發的效率、準確性和創新性。 十二、跨領域大樓基本行政工作維持 跨領域大樓公共區域日常維護、各項設 1. 完成跨領域大樓保全、清潔人員、 施之保養清潔、整體設施運作管理。 飲水機保養維護、水塔清洗維護、 消防、空調、機電、電梯等設備保 養維護、辦公清潔用品等採購,及 公共區域日常修繕與汰換。 2. 已完成演講廳、會議室、地下停車 場等場地設施運作管理。 3. 已完成景觀生態維護及管理。 (三) 人 文 一、史學及考文研究 及社 1. 研究重點: 已完成: 會科 (1) 歷史學門。 1. 舉辦 30 場學術研討會及工作坊(主 學研 (2) 考古學門。 辦/合辦/協辦) 。20 場學術講論會。 究 (3) 人類學門。 2. 四學門共計發表專書(含主編)10 (4) 文字學門。 種、期刊論文 48 篇、專書(論文集) 2. 延續性重點研究計畫: 之一章 34 篇、會議論文 122 篇、考 (1) 居延漢簡釋文及出版計畫。 古研究計畫報告 2 篇。 (2) 「漣漪:西學與中國思想範疇的重 3. 四學門及八個專題研究室舉辦各類 構,1600-1800」。 演講、座談會及讀書會等,並持續 (3) 史語所發掘陶範及鑄銅相關遺物 蒐集相關資料。 綜合研究及出版計。 4. 臺灣考古標本建檔及整理 1 萬 3,038 (4) 太平洋史前 Lapita 陶器線上數位 筆、標本提借 7,274 筆/542 箱;調 資料庫改善與推廣計畫:第十四 閱 3,589 筆/167 具;中原考古文物 期。 提調研究 2 萬 1,170 件次。 (5) 帝國的處方:十九世紀西方醫學在 5. 文物陳列館接待參觀人數 1 萬 4,007 中國。 人。辦理特展 1 次,教育推廣活動 (6) 中原考古報告整理出版及研究:殷 19 場次。 墟西北岡東區小墓、侯家莊等。 6.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新增書目 43 (7) 專書撰寫計畫。 種約 1,780 萬字,校對 4,298 萬字; (8) 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比較研究。 新增影像檔對照 30 種 7 萬 3,083 頁。 (9) 《續高僧傳》研讀班。 7. 明清檔案:整理 595 件又 2,917 頁、 著錄 4,532 筆。 98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8. 傅斯年圖書館:到館 7,868 人次、 傅斯年紀念室參觀 823 人次。採購 圖書 7,157 冊、交換贈送 1,845 冊; 現期期刊採購 406 種、交換贈送 436 種。圖籍掃描(善本古籍)3 萬 7,997 頁。 9. 檔案館:整編檔案 5,174 件、檔案 捐贈及取得授權 13 項。 10. 出版《集刊》4 本;《古今論衡》2 本;《法制史研究》1 本;Asia Major 2 本;專刊 1 種。 二、民族學研究 1. 研究重點: 1. 完成在國內外刊物發表或學術研討 (1) 臺灣、中國與世界民族誌研究。 會提報論文等約 87 篇,另出版書籍 (2) 原住民族研究。 《人類學刊》第 21 卷第 2 期。 (3) 宗教生活研究。 2. 舉辦會議: (4) 文化與心理行為研究。 (1) 學術研討會:舉辦「International (5) 醫療與身體經驗研究。 Conference on Continuity and (6) 文化、心理與身體經驗研究。 Changes in Families in East (7) 文化生產與共作研究。 Asia 東亞社會家庭的持續與轉變 2. 延續性重點研究: 國際研討會」 、「胡台麗教授紀念研 (1) 臺原住民族研究。 討 會 」、「 Ethnographies of (2) 醫療人類學。 ( Global ) China and the (3) 民族、民間信仰與新興宗教。 Geopolitics of Theorizing (4) 文物、文化與文資。 World Order」、「2023 年歷史人口 (5) 記憶與認同。 國際學術研討會:生育與家庭」、 (6) 社會文化心理。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2023 年會,主題: 『戰後人類學!』」 、「以 思考進行追憶:黃應貴教授紀念研 討會」等六場研討會。合計與會人 數約 840 人(含視訊),其中邀請 國外學者 26 人,大陸學者 8 人, 發表論文 216 篇。 (2) 其他學術活動:舉辦第 19 屆人類 學營「情動與感官世界」與會人數 約 70 人、「第六屆李亦園院士紀 念講座」與會人數(含視訊)約 240 人、「『日治時期臺灣戶口調查 簿資料庫』跨領域研究激盪營」與 會人數約 9 人,另舉辦各類研究群 報告會、研習營及工作坊等 34 次,以及週一演講 17 次,週三下 99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午茶演講(原午餐時間演講)14 次。 3. 協助國內外訪問學人(員)等,從 事研究 27 人。 (學人:3 人,學員: 14 人,博士候選人:2 人,博後:8 人) 4. 協助臺灣原住民訪問研究從事研究 工作 5 人,原住民部落服務獎助 10 人。 5. 與各大學人類學相關系所合作培訓 計畫 55 人(臺大、清大、陽明交通、 政大、臺東、暨南等)。 6. 碩士論文寫作獎助 3 人。 7. 圖書館: (1) 圖書設備費執行狀況:完成採購東 西方語文圖書 1,913 冊;現行期刊 141 種;中西文電子書 30 種; 「臺 灣學術電子書暨資料庫聯盟(第 15 年)」可共用 7,880 種線上電子 書全文。 (2) 圖書館資訊設備執行狀況:已完成 購置電腦主機 3 台;筆電 1 台。 (3) 圖書館圖書設備費執行狀況:未完 成 2023 西文現期期刊(民族所), 依國際慣例,現期期刊採預付款, 後到刊再驗收;計畫(採購)期程 跨越 2 個年度。 8. 博物館: (1) 展示:辦理「帶傷前行-社運抗爭 者的創傷療癒可能」特展(實體 展);辦理《召喚 kaviyangan 的 記‧藝—回佳》及《聽 mama Unak 說心繫 Fata'an》數位展示。 (2) 藏品管理:新入藏文物共 1 件,藏 品高階圖像拍攝共 46 件,大型藏 品整飭清潔 6 件。 (3) 教育推廣:25 場團體導覽參觀、3 場教育培訓、4 項院開放活動。 (4) 參 觀 服 務 : 全 年 參 觀 總 人 次 為 2,320 人次(含團體導覽 459 人 次、自由參觀 1,861 人次)。 (5) 志願服務運用成果全年總服務時 數 1,008 小時。 100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6) 藏品近用:文物調閱 16 案共 365 件、借展 11 件及文物影像授權 6 案。 (7) 影像授權:共 16 案,合計 63 筆影 像資料、1 筆影片資料、14 筆文物 資料。 (8) 影片製作:與原住民團體共作展影 片 5 部。 9. 共作展: (1) 辦理屏東霧台鄉《Kadadalranane 路 手舞.足蹈》共作展,展期自 112 年 11 月 11 日至 113 年 2 月 29 日止。 (2) 協助部落辧理各項共作展系列活 動,共計 2 場。 10. 客家文化研究計畫: (1) 《秀姑巒溪流域族群、產業與地方 社會研究論文集二》一書(出版中) 共計 13 篇論文。 (2) 112 年 5 月、9 月在東勢分別進行 2 場果樹產業在地座談。 三、近代史研究及史料搜集整編 1. 研究重點: 112 年度除持續進行個人研究及小型集 (1) 蔣介石研究。 體研究外,積極培育新進人才,舉辦多 (2) 東亞區域研究。 場演講及學術研討會,促進與學界及社 (3) 婦女與性別史研究。 會交流之管道與機會。 (4) 城市史研究。 已完成部分: (5) 知識史研究。 1. 政治外交史研究計畫:研究人員按 (6) 胡適研究。 擬定之專題與進度發表成果,計發 (7) 西學與中國研究。 表論文 8 篇、出版專書 2 本、主編 (8) 國家與社會研究。 或合編專書(論文集)1 本;舉辦 2 2. 延續性重點研究計畫: 場學術研討會: 「近代中日思想交流 (1) 蔣介石與相關人物研究。 的脈絡連鎖」國際學術研討會、 「60 (2) 近代社會轉型與國家建構。 年來臺灣人文社會科學的回顧與展 (3) 二十世紀東亞國際權力重心的轉 望:以《思與言》為中心」研討會。 移。 2. 社會經濟史研究計畫:研究人員按 (4) 近代中國的洋米、茶葉及蛋品貿易 擬定之專題與進度發表成果,計發 研究。 表論文 16 篇、出版專書 1 本、主編 (5) 近代中國城市菁英的社會網絡。 或合編專書(論文集)2 本;舉辦 4 (6) 近代宗教祭祀組織研究。 場學術研討會: 「近代中國城市菁英 (7) 十九、二十世紀南中國移民在馬來 的形成及其社會網絡」國際學術研 半島之信仰與社會建構。 討會、「近代中國的土地制度和房產 101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8) 近代性別史研究。 交易:基於比較制度史的視角」工 (9) 清帝國統治圖像研究。 作坊、 「近代城市的秩序與失序」國 (10) 清代中晚期思想文化史。 際學術研討會、 「晚清性別、文學與 (11) 近代東亞科技史與文化史研究。 文化」學術工作坊。 3. 文化思想史研究計畫:研究人員按 擬定之專題與進度發表成果,計發 表論文 23 篇、出版專書 1 本、主編 或合編專書(論文集)1 本;舉辦「知 識.学知.지식:近代東亞的跨境 交流」工作坊。 4. 完成口述歷史年度訪問計畫,整理 訪問紀錄,出版口述歷史訪問紀錄 2 本;出版《集刊》2 期、《婦女史期 刊》2 期。 5. 學術交流: (1)邀請國內外學者專家發表演講 76 場次。 (2)舉辦學術討論會 18 場次。 (3)舉辦 3 場新書座談會:《熊式輝日 記 ( 1930-1939 )》、 The Central Politics School and Local Governance in Nationalist China : Toward a Statecraft beyond Science、《冷戰格局下亞 太安全體系的建立與「中日和平條 約」之締結》。 6. 培育人才: (1)舉辦二屆博士後、博士培育人員工 作坊:「近代東亞國家的知識轉型 與重構」工作坊、「數位人文工具 在近代史研究中的實踐」工作坊。 (2)舉辦 2023 婦女史研習營:性別與 知識建構。 四、 經濟研究 1. 重點研究計畫: 已完成: (1) 厚植經濟學學理研究。 1. 研究成果:發表期刊論文 40 篇(國 (2) 關注公共政策實務研究,含經濟理 際期刊 33 篇,收錄於 SSCI, SCIE 論與方法的新發展、實證分析與政 計 32 篇;國內期刊 7 篇,收錄於 策探討。 TSSCI 共 3 篇)、專書 1 冊、國內外 (3) 推動跨學門研究,積極拓展新興議 學術會議論文 54 篇、研討論文 56 題,兼顧國際化與本土化。 篇。 2. 延續性學術研究與政策研究計畫: 2. 學術活動:舉辦 1 場國際研討會、2 102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1) 總體經濟與計量方法。 場國內研討會、112 場所內討論會與 (2) 產業、貿易與個體理論。 22 場研究群會議。 (3) 人口、公共經濟學。 3. 學術交流:邀請國際學者來訪共 58 (4) 應用因果推論方法與巨量資料分 人次、國內學者 15 位、與國外學者 析臺灣重要政策議題。 視訊研討計 51 位、研究人員出國訪 (5) 後金融危機及疫情下之政府政策 問研究計 97 人次。 及其總體與分配效果。 4. 定期刊物:出版經濟論文期刊 4 期, (6) 環境經濟與農業發展。 臺灣經濟預測及政策期刊 2 期。 3. 邀請國際傑出經濟學者來訪;舉辦國 5. 圖書資源:購置西文圖書 71 冊,西 際會議;舉行臺灣經濟情勢總展望記 文雜誌 9 種,中文雜誌 7 種,西文 者會;舉辦學術討論會。出席國際學 期刊 52 種,電子期刊 6 種,電子書 術會議及訪問進修。 1 種及資料庫 7 種。 4. 出版「經濟論文」及「臺灣經濟預測 與政策」期刊等。 五、 歐美研究 1. 研究重點: 已完成: (1) 歐美文化發展研究。 1. 個人研究專書 4 本、論文共 30 篇、 (2) 當代歐美哲學新發展趨勢研究。 出版定期刊物<歐美研究>(TSSCI (3) 對外關係、憲政主義、整合理論之 第一級期刊)1 種 4 期。 研究。 2. 主辦或合辦 3 場學術研討會,並宣 (4) 美臺中關係理論與政策研究。 讀論文與主題演講 49 篇。 (5) 歐美社會發展及長照政策之研究。 3. 舉辦學術工作坊、討論會、演講及 2. 延續性重點研究計畫: 座談會 35 場。 (1) 英美文學、歐美藝術等研究。 4.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者計 32 人次、邀 (2) 歐美之社會、人文及法律哲學等研 請國外來訪專家學者計 3 人次。 究。 5. 國內學人短期來院訪問研究者計 2 (3) 歐盟氣候變遷、能源安全、新冠疫 人次,出國短期研究計 5 人次。 情、俄烏衝突以及臺灣與歐盟關係 6. 增加西文書 559 冊、中文書 83 冊、 等研究。 有聲資料 1 片、DVD 2 片、電子書 (4) 歐美人口與家庭、歐美社會階層等 48 冊、電子期刊 13 種;繼續訂購資 研究。 料庫 29 種(內含新訂 1 種)、西文 (5) 拜登政府對美臺中關係影響、美臺 期刊 478 種(內含新訂 1 種、刪訂 2 中貿易之未來發展等研究。 種、電子期刊 278 種) 、中文期刊 24 (6) 歐美人工智慧(AI)之發展與挑戰 種(內含新訂 1 種)。 之研究。 3. 歐美研究人才培育。 六、 中國文哲研究 1. 研究重點: 已完成: (1) 古典文學。 1. 特約訪問學人 1 人、訪問學人 12 (2) 近現代文學。 人、訪問學員 8 人、國內短期獎勵 (3) 中國哲學。 學人 3 人、科技部訪問學人 3 人。 103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4) 比較哲學。 2. 舉辦學術研討會(含合辦):19 場 (5) 經學文獻。 (次)。 2. 延續性重點研究計畫: (1) 生命,還有什麼沒說的:哲學與人 (1) 書頁邊緣:中國書籍史與文本政 類學對談工作坊,發表論文 6 篇。 治。 (2) 文學與惡:中國書籍史與文本政治 (2) 語言的歧異與辯證:跨文化視野下 工作坊,發表論文 4 篇。 的國體、身體與主體。 (3) 雛鳯清聲:文哲青年學者夏季論 (3) 東亞思想中的語言、概念與實踐。 壇,發表論文 6 篇。 (4) 經學繼古以開新議題研究(Ⅰ)神 (4) 中國近三百年文學史—文史之交 聖性、國際化、倫理變遷。 工作坊(合辦) ,發表論文 24 篇。 3. 新興研究計畫:以「異人類」為主題, (5) 語言、概念與實踐青年學者工作 希冀進一步審視當前人類知識狀況 坊,發表論文 7 篇。 與社會生命處,並進一步反思當代人 (6) 東亞思想中的語言與實踐國際學 文價值。此外,「異人類」也同樣具 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11 篇。 有哲學認識論,乃至本體與倫理上的 (7) 第十三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 深刻意涵,指向知識的邊界及生命、 會(合辦),發表 1 場主題演講及 倫理的外部。 論文 35 篇。 (8) 中國佛教觀念與社會研討會,發表 2 場主題演講及論文 12 篇。 (9) 衝突與共存:經學視野下的思考學 術研討會,發表 1 場主題演講及論 文 16 篇。 (10) 2023 異人類:物.怪工作坊,發 表論文 12 篇。 (11) 東亞文化交流視域下的思想、文 化與宗教國際學術研討會(合 辦),發表論文 12 篇。 (12) 中國哲學與經學研究工作坊,發 表論文 9 篇。 (13) 法界安立:東亞文化交流視域下 的佛教文化與政教關係學術研討 會,發表論文 22 篇。 (14) 書頁邊緣:中國書籍史與文本政 治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 2 場主 題演講及論文 15 篇。 (15) 東西方哲學之宗教向度研討會, 發表論文 7 篇。 (16) 變異:文本翻譯與文化跨境學術 研討會,發表論文 14 篇。 (17) 情動騷亂青年學者工作坊,發表 論文 12 篇。 (18) 2023 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國際學 術研討會(合辦),發表論文 187 104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篇。 (19) 雛鳳清聲:文哲青年學者冬季論 壇,發表論文 7 篇。 未完成: 1. 2023 年西文現期期刊採購案。 2. 萬芳數據知識服務平台採購案。 七、 台灣史研究 1. 研究重點: 1. 舉辦 8 場定期學術演講、3 場所慶專 (1) 社會經濟史研究。 題演講、1 場訪問學員成果發表會、 (2) 殖民地史研究。 30 次各研究群講論會、1 場新書發表 (3) 族群史研究。 會、1 場座談會、4 場次工作坊、3 (4) 文化史研究。 場學術研討會,支援院內國際書展 2 (5) 環境史研究。 場講座活動。 (6) 海洋史研究。 2. 出版學術季刊《臺灣史研究》4 期; (7) 檔案蒐集與典藏。 專書 9 冊。 (8) 口述歷史研究。 3. 檔案徵集、整編、數位典藏及流通: (1) 完成數位加值與上網開放,包括日 治鹿港街役場、戰後石門水庫建設 委員會、三田裕次所藏臺灣關係文 書等檔案全宗,共計 3 萬多件、17 萬頁數位典藏;和白色恐怖受難家 屬郭淑姿等人日記,1,200 餘篇 (天)、55 萬字; (2) 數位系統連線使用統計:臺灣史檔 案資源系統等,連線總計約 33 萬 人次,瀏覽總量 208 萬多頁 (3) 閱覽室開放服務:到館讀者 427 人、申請調閱 580 批(冊)、複製 2.6 萬頁。 (4) 舉辦設所三十年檔案特展,參觀人 數有 5,000 多人。 (5) 完 成 建 置 「 臺 灣 文 獻 全 文 資 料 庫」,整併臺灣文獻叢刊與臺灣新 民報全文數位內容,合計 6,200 多 萬字。 4. 執行年度口述歷史訪問計畫完成 2 冊專書,整理訪問紀錄共 7 案。 5. 增購中、外文圖書 2,649 冊;現期期 刊 59 種、復刻本期刊 6 種 111 冊、 資料庫 14 種。受贈圖書 552 冊、期 刊 142 種。參加「臺灣學術電子書暨 資料庫聯盟」,共購共享中、西文電 105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子書 224,896 冊。實踐社會責任與資 源分享:上傳館藏資料至全國圖書書 目資訊網,獲國家圖書館頒發金量 獎;受理全國各單位館際合作服務, 獲中華圖書資訊館際合作協會頒發 績效卓越獎。 八、 社會學研究 1. 研究重點:針對家庭、經濟、政治、 已完成: 宗教、社會網路與新興議題,社會所 1. 在國內外有關刊物發表或學術研討 分別提出各種的研究計畫,在範圍 會上提報論文及出版專書,定期刊 上,則涵蓋了臺灣、中國與東亞各國。 物一種共 2 期、專書 3 本,期刊及 2. 建置大型資料庫:全球氣候變遷與災 專書論文發表 44 篇。 難數據庫。 2. 舉辦 7 次學術研討會及 5 次工作坊, 共發表 479 篇論文,2,384 人次參加。 3. 舉辦 30 次演講(含線上) ,共 1,281 人次參加。 4. 112 年度從事學術交流、與合作之訪 問者 26 人。 5. 112 年度邀請外籍學者專家來臺演 講者 15 人。 6. 協助國內、外訪問學人(員)從事研 究工作計 36 人。 7. 訂購書刊館藏量: (1) 西文圖書:1,643 冊。 (2) 東方語文圖書:1,281 冊。 (3) 現期期刊:105 種。 (4) 資料庫:23 種。 (5) 非書:145 冊(視聽資料及電子書 等)。 未完成: 2023 西文現期期刊,已驗收 87.76%。 九、 語言學研究 1. 理論語言學。 1. 112 年度學術活動:舉辦 20 場重要 2. 語言類型學。 學術演講(含座談會)、4 場工作坊 3. 歷史語言學研究。 及 1 場國際學術研討會。 4. 跨學科語言研究。 2. 112 年度同仁研究成果: (1) 主持並參與本院 1 個深耕計畫。 (2) 執行 30 個國科會計畫。 (3) 112 年度學術出版品。 3. 語言暨語言學期刊:第 24 卷第 1 期至第 4 期(共計 4 期)。 106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十、 政治學研究 1. 臺灣政治與比較民主研究。 1. 研究成果:主編中文專書 1 本、英 2. 中國大陸與政經轉型比較研究。 文專書 1 本;發表中文專書論文 10 3. 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理論研究。 篇、英文專書論文 10 篇;出版中文 4. 亞洲政治變遷與全球民主發展。 期刊論文 10 篇、英文期刊論文 19 5. 政治學研究方法。 篇、日文期刊論文 1 篇;發表中文 會議論文 8 篇、英文會議論文 75 篇。 2. 主辦及合辦國際學術研討會 6 場, 大型國內學術研討會 1 場,座談會 2 場,工作坊 3 場,研習營 2 場。 3. 參加國際性會議 59 人次。 4. 邀請學者專家發表學術演講 650 人 次。 5. 邀請海外學者來訪 60 人次。 6. 西方語文圖書 681 冊,東方語文圖 書 202 冊,西文電子資料庫訂購 13 種,中文電子資料庫訂購 2 種,西 文期刊訂購 55 種,中文期刊訂購 18 種,日文期刊訂購 1 種。 十一、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1. 研究重點: 已完成: (1) 政治思想研究。 1. 出版人文集刊 4 期、亞太研究論壇 1 (2) 制度與行為研究。 期、政治期刊 2 期、調查研究-方法 (3) 亞太區域研究。 與應用 2 期、專書 4 冊。 (4) 調查研究。 1. 發表於國內外論文 107 篇。 (5) 地理資訊科學研究。 2. 舉辦 15 場國內、國際研討會共發表 2. 延續性重點研究計畫: 論文 120 篇、84 場演講及 7 場工作 (1) 臺灣的公民意識、西洋政治思想 坊。 史、比較政治思想史研究及當代華 3. 國外學者來訪 81 人次。 人社會的思想狀況。 4. 建置臺灣原住民人口動態開放資料 (2) 網路經濟及電子商務、實證法律學 庫;建置多維度時空整合框架平台 及空間經濟研究。 雛形;百年歷史地圖系統新增 300 (3) 海洋史、跨界與流動、發展與人 項主題及時期圖層。 口、比較亞洲後物質主義價值變遷 5. 開放 99 筆調查、18 筆英文及 6 筆限 及東亞社會的初期成年人口的工 制性資料、建置 1,133 筆資料相關 作與社會流動研究。 著作書目;執行 1 項面訪、1 項自填 (4) 調查方法、傳播數據與網絡分析實 問卷調查及 13 項網調。 驗室、華人家庭、民意與態度、學 6. 增購中、外文書 1,834 冊 、電子書 術調查研究資料庫、調查執行與研 2 種;續訂中、外文期刊 188 種、電 發及研究事務管理與學術推廣。 子期刊 105 種及線上資料庫 14 種。 (5) 時空統計模型研發、地理人工智慧 7. 購置 36 台個人電腦及筆電、5 台伺 (GeoAI)技術、時空資訊創新基 服器、1 張 GPU 繪圖卡、5 台無線網 107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礎設施(Map AI)發展及數位人文 路基地台、1 套視訊會議系統、系統 與空間人文發展。 開發及軟體共 4 套。 3. 新興研究計畫: 未完成: (1) COVID-19 疫情 下之人 文社會研 1.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線上投審稿系 究。 統改版,履約期限 113 年 4 月 30 日。 (2) 多維度時空整合框架於跨領域智 2. 2023 年人文組西文期刊,履約期限 慧服務與應用。 113 年 9 月 30 日。 十二、 法律學研究 1. 研究重點: 1. 112 年度舉辦主要大型學術活動之 (1) 憲政體制與人權保障。 情形,臚列如下: (2) 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 (1) 112 年 5 月 12、13 日舉辦「法律 (3) 科技發展與法律規範。 想像─跨界、跨域、跨文化的盲點 (4) 法律思想與社會變遷。 與突破」研討會,總計發表論文 (5) 大陸與港澳法律發展。 12 篇,與會人數約 150 人。 (6) 司法制度、司法行為與立法學。 (2) 112 年 6 月 12、13 日舉辦「2023 2. 延續性重點研究計畫: 比較憲法圓桌會議」,總計發表論 (1) 法系、法秩序與比較法學之關聯研 文 10 篇,與會人數約 60 人。 究:體系脈絡法學思維之建構。 (3) 112 年 8 月 2、3 日舉辦「2023 法 (2) 《權分、法律與經濟》專書修訂階 實證研究工作坊」,總計發表論文 段。 8 篇,與會人數(含線上)約 150 (3) 國家為何違反國際人權條約:個人 人。 申訴案件之檢視。 (4) 112 年 10 月 6 日舉辦「馬漢寶教 (4) 比較法方法論之反思。 授紀念學術研討會」,總計發表論 (5) 歷史記憶的倫理 V。 文 10 篇,與會人數約 100 人。 (6) 法律中的因果論辯。 (5) 112 年 11 月 24 日舉辦「2023 行政 (7) 司法院大法官實證研究(Ⅺ):大 管制與行政爭訟」學術研討會,總 法官口述歷史(Ⅳ)。 計發表論文 12 篇,與會人數約 110 (8) 行政機關中的法律人。 人。 (9) 契約效力之理論基礎與違約救濟。 (6) 112 年 12 月 14 日舉辦「2023 衛生 (10) 兩岸關係與法律(II) :中國與臺 法律與政策年度研討會」,總計發 灣關係中「一個中國」之爭議— 表論文 10 篇,與會人數約 120 人。 法律、政治與國家認同(II)。 (7) 112 年 12 月 15 日舉辦「2023 第九 (11) 量化毒品交易脈絡作為量刑因子 屆科技發展與法律規範」學術研討 之初探。 會,總計發表論文 12 篇,與會人 (12) 法實證研究資料計畫。 數約 100 人。 3. 新興研究計畫: (8) 112 年 12 月 15 日舉辦「都市計畫 (1) 憲法導入國際人權條約:規範、實 與徵收:東亞四個法域之比較」研 踐、借鏡。 討會,總計發表論文 12 篇,與會 (2) 2023 年亞洲法實證研究研討會。 人數約 150 人。 (3) 醫藥與口罩、半導體晶片、網路安 2. 舉辦研究人員年度個人學術研討會 全。 45 場。本院法律所各研究組群計畫 (4) 數位時代下之資訊管制與言論自 依執行成果,已個別分別舉辦成果 108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由。 發表會竣事。 (5) Covid-19 疫情下的人權保障—法 3. 研究人員參與國際學術活動計 20 人 國憲法委員會和最高行政法院相 次,發表論文計 18 篇。 關裁判研究。 4. 邀 請 國 際 專 家 學 者 到 所 專 題 演 講 (6) 法律上歧視所傷害的是什麼?:平 (講座)10 次;外賓到所參訪 12 次。 等權理論基礎之建構。 5. 邀請國外訪問學人 5 人到所進行短 期研究訪問。 6. 研究人員計發表學術論文 132 篇, 平 均 每 位 研 究 人 員 平 均 發 表 7.3 篇。其中 TSSCI/SSCI/SCI 期刊之論 文計 16 篇。 7. 出版《中研院法學期刊》第 32 期、 第 33 期共 2 期、《2017 行政管制與 行政爭訟》專書 1 冊。 8. 圖書期刊及資料庫採購成果: (1) 圖書:中日文 100 冊、西文 695 冊。 (2) 現期期刊:中日文 33 種、西文 136 種、交換贈送期刊 58 種。 (3) 資料庫:12 種。 十三、 人文館基本行政工作維持費 1. 聯合圖書館所應分攤之水電費(圖書 1. 完成大樓老舊消防門禁設備第 2 期 採購經費除外)。 (B2 至 3F 監視器設備)採購案。 2. B2-4F 公共區及 3-4F 國際會議廳室 2. 辦理停車場出入口對講修機更新及 之日常維護費用。 北棟 B1 出口柵欄機感應工程,提升 3. 維持人文館大樓運作,各項公共事務 院區車輛進出停車場之便利性。 費用:大樓保全、消防設備、空調設 3. 改善南棟 3F 廁所給水管線設施及修 施、給水設施、大樓各機械設施之維 繕 4F 國際會議廳、交誼廳玻璃門等 護費及大樓建築外牆維護費用。 工程,以確保本院各單位於 3 至 4F 會議區辦理各項活動之使用安全。 4. 配合院區開放日活動順利舉行辦理 南北棟 1F 戶外花台裂縫修繕。 5. 完成執行人文館各項公共事務,如 清潔、保全、機電消防人員服務費、 公共區域建物維護費、大樓機電設 備例行性維護項目。 五、 南部1. 1.本院南部院區第 1 階段興建工程於 【總務處】 院區 109 年底取得使用執照,並由農業生 1. 「南部院區綜合規劃」獲行政院 106 技專題中心進駐,自 110 年第 1 季啟 年 7 月核定,計畫總經費 55.45 億 用;第 2 階段興建工程完成後係由量 元,其中工程費用為 40 億元,土 子科技及淨零永續議題之專題中心 地購置費用為 15.45 億元。本計畫 109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進駐,預計興建跨領域研究大樓 II 執行期間於以前年度已辦理 3 次 及綜合大樓(包含研究暨行政管理綜 修正計畫。112 年度因營建物價指 合大樓、生活設施大樓及 300 人會議 數持續維持 10%以上,須請增物價 室) ;位於跨領域研究大樓 II 之量子 調整費用 3,900 萬元,業經行政院 科技及淨零永續實驗室,將於第二階 於 112 年 8 月 25 日同意第 4 次修 段興建工程完工後進行實驗室及相 正計畫,計畫總經費調增至 58.30 關空間裝修工程。另跨領域研究大樓 億 元 (含 7.3 公頃土 地 購置 費 II 及綜合大樓內公共空間及學人會 15.45 億元及工程費 42.85 億元) 。 館亦將進行家具及裝修設計,以及建 (1) 本計畫採分階段開發;第一階段工 置資訊管理系統、測試中央監控系 程(跨領域研究大樓(I) 、溫室及 統,完善管理機制。南部院區以基礎 公共工程興建工程) 已於 109 年 研究為主軸,執行任務導向型計畫, 12 月取得使用執照,且於 110 年 結合南部在地產業人才與研究優 起陸續已有 11 個研究團隊及行政 勢,以農業生技、淨零永續,並兼顧 人員進駐(共約 80~90 人)。 人文社科等領域研究,近期加入量子 (2) 第二階段工程(跨領域研究大樓 科技,將改變傳統運算方式,對電子 (Ⅱ)及綜合大樓興建工程) 已 產業影響甚鉅,故行政院於 110 年已 於 112 年 6 月竣工,於 112 年 11 核定「南部院區發展量子科技及興建 月取得使用執照。本院自 112 年 7 量子實驗大樓」計畫,計畫執行期程 月起辦理工程驗收作業,預計 113 為 111-115 年。 年研究團隊將陸續進駐。 2. 本院南部院區農業生技 112 年度整 (3) 跨領域研究大樓 II 及綜合大樓辦 體研究重點延續包括結合生物資訊 公家具案,俟第二階段工程驗收完 和大數據分析來開拓作物基因體學 成後進場施作安裝。 的研發領域,並延續所選定之重要 (4) 學人會館配合主體工程於 112 年 糧食和觀賞作物之生物技術的研 底完成驗收與申請室內裝修許可 發,以及針對植物病原基因體、致 後,於 113 年 1 月進行空間裝修工 病機制和反制作用的基礎研究及應 程,預計 5 月完工。 用。依農業基因體研究、功能性小 (5) 興建工程完工之第二階段大樓相 分子研究、轉譯農學應用三個面 關使用者端資訊網路系統,均已建 向,研究重點如下: 置並完成驗收,無線網路須因應 (1) 結合大數據運算於生物基因體與 113 年空間裝修要求,進行最佳化 轉錄體分析。 調整。 (2) 作物與環境交感作用。 2. 南部院區發展量子科技及興建實驗 (3) 作物發育機制與調控細胞週期之 大樓規劃」獲行政院 110 年 7 月核 關係。 定,計畫總經費 17.88 億元(其中 (4) 功能性小型分子分析平台之開發 包含公共建設經費 9.38 億元及科技 與應用。 發展經費 8.5 億元),計畫期程 111 (5) 作物抵抗逆境或病原侵害之研究 年至 115 年。112 年度因去年全球高 及防治製劑之開發。 通膨率 ,物 價上 漲等 不可抗 力因 (6) 蘭花開花機制與調控技術開發。 素,以及使用單位變更調整需求等 (7) 蘭花基因轉殖平台之開發與應用。 無法預見之情況,加上研究要求建 3. 3.因應本院南部院區農業生技設立及 築物對抗微振動精度高之特殊性, 發展,針對: 以致建築結構體施工較為複雜,業 110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1)前瞻農學研究。 經行政院 112 年 3 月 21 日同意第 1 (2)數位農學。 次修正 計畫 ,計 畫總 經費調 增至 (3)轉譯農業生物科技等研究方向, 20.61 億元(其中工程費用為 12.10 推動海內外各級人才的延攬,為 億元,儀器設備購置費用為 8.5 億 未來農業後盾的發展重點。積極 元),同時計畫期程展延至 116 年。 規劃與南部各大專院校合作。包 設計單位於 112 年 7 月完成細部設 括加強研究人員合聘關係;並建 計;臺南市政府於 112 年 9 月 18 日 立、強化與成功大學合作之轉譯 准建造執照。本工程於 112 年 7 月 農學科學博士學位學程。利用暑 18 日辦理採購預告,於 112 年 8 月 期培訓大專高中生,創造種子尖 30 日辦理招標文件公開閱覽,並於 兵。 112 年 10 月 20 日上網公開招標,歷 4. 量子科技領域 112 年度將進行實驗 經 2 次皆無廠商投標流標後,經建 及辦公空間裝修,待裝修完成後, 築師檢討流標原因,並修改招標文 量子電腦及量子光電研究團隊始得 件內容後,於 112 年 12 月 22 日辦 進駐,配合量子儀器設施的建置, 理第 3 次公開招標,預計 113 年 1 連結國內學術研究能量,建立良好 月 16 日開標。 且密切的研究夥伴關係,開發量子 【農生中心-農業生技】 電腦與量子通訊硬體關鍵技術。 3.已完成: 5. 淨零永續領域 112 年度整體研究重 (1) 各項研究計畫及設施服務依進度 點包括: 執行,並發表研究論文 14 篇、專 (1) 調查臺灣東南沿海黑潮主軸洋流 書章節 1 篇,以及產學合作 1 案。 發電潛能,洋流發電預計在未來五 (2) 進駐本中心研究與行政人員總計 年將完成「臺灣週邊海域高解析度 102 名 (含研究生)。 資料同化模式系統」之建置,並進 (3) 新聘研究助技師 1 位於 4 月到職。 行「黑潮流域物理生地化長期觀 (4) 共指導博士生 4 位,碩士生 10 位, 測」。第一年研究規劃將於黑潮進 大學生 15 位。 入該海域的南方斷面(臺灣-蘭嶼 (5) 參與「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112 年大 區間)進行連續觀測。調查方式結 專生公部門見習計畫」, 112 年 合船測與錨碇兩種調查方式進行 7-8 月有 1 名大學生至中心進行為 現場觀測,所觀測的資料並可提供 期 100 個小時實習。 後續模式驗證及資料同化之用。 (6) 7-8 月辦理暑期大學生培育計畫, (2) 海洋藍碳:計畫目的是提出最佳生 共 32 位大學生參加。 態與經濟並行運作的解方,大幅提 (7) 4 月 6 日-4 月 7 日辦理農生中心/ 升近岸藍碳的「碳埋藏」效率。擬 臺 大 生 技所 / 成 大熱植 所 Joint 在臺灣離島(澎湖)海域與當地藻 Retreat。 農進行合作,仿照「農地種電」方 (8) 10 月 20 日辦理農生中心第 24 屆 式,鼓勵藻農擴大養殖可快速生長 壁報比賽。 的大型海藻。由政府收購後進行深 (9) 邀請國內學者 12 位、國外學者 14 海海拋。此研究特點是結合海洋環 位至中心演講。 境科學與水產養殖的研究經驗,增 (10)農委會和美國農業部於 3 月 8 日至 大近岸藍碳的碳捕捉(透過養殖) 中心參訪,共計 17 名。 與碳埋藏(深海海拋),同時為藻 (11)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Phenotyping 農提供一個新興經濟選項。運作模 研討會之國外講者於 9 月 27 日至 111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式的成功,可以帶動全球近岸藍碳 中心參訪,共計 22 人。 的「雙-e (ecology & economics)」 (12)印 尼 學 者 Institut Teknologi 服務。 Bandung, School of Life (3) 海洋安全:「海洋地質災害安全研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於 11 究主軸」的發展策略是為黑潮研究 月 17 日至中心參訪,共計 2 人。 提供接近三維、以資料為基礎的深 (13)11 月 1 日第十五屆楊祥發農業生 海海流模型以及為臺灣海域自然 技紀念講座(臺南場) ,共計 90 人 災害提供新的資料與對策。計畫第 參加。其中包含臺南一中/臺南女 一年在臺灣東海岸黑潮流域布放 中師生共計 29 人,參訪南院溫室 海底地震儀、海流計、壓力計等海 設施。 底觀測儀器以繪製臺灣海域底層 (14)12 月 8 日與臺南大學簽訂學術合 與近三維流場,作為未來海床設施 作交流備忘錄。 的參考基礎;在沖繩海槽進行海床 【應科中心-量子科技】 垂直變化觀測以推算斷層位移速 4.已完成: 率,作為海洋防災之第一步。 (1) 辦理 2 位量子專業顧問諮詢服務 6. 南部院區核心溫室包含原設置於南 案。 部科學園區之基因轉殖溫室、南部 (2) 建置量子科技相關設施: 量子編 院區精密溫室及玻璃溫室,設置有 排平台 5 套、高頻訊號產生器等。 基因轉殖實驗溫網室空間、一般空 (3) 與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及臺 調溫室、病理空調溫室、非空調溫 灣半導體研究中心合作研究超導 室、小型、步入型生長箱,可滿足 量子晶片製作。 生理、病理、基因轉殖、表型研究、 (4) 邀請國外學者來訪 1 人次。 不同[CO2]環境模擬,可滿足不同類 (5) 與各大學合作辦理前瞻量子科技 型研究需要,並提供作物栽培管理 碩博士學位學程獎助博士生 4 服務,南部院區核心溫室除了作為 人、碩士生 10 人。 本院核心溫室,提供南北院區研究 未完成設施及特殊實驗室工程包括: 人員使用外,亦將開放予全國農業 (1) 旋轉蝕刻機 Spin Etcher(第二 生技學研業界付費使用,以此促進 期)。 南 部 院 區 與 農 業 生 技 各 界 交 流 合 (2) 原子層沉積暨蝕刻系統廢氣處理 作,達成發展農業生技之目的。 設備。 (3) 黃光無塵室(clss1000)特氣鋼瓶 櫃。 (4) 黃光無塵室(clss1000)特氣洩漏 偵測系統。 (5) 南部院區研究大樓(II)二樓實驗 室裝修工程委託設計及監造技術 服務案。 (6) 實驗室黃光無塵室(class 1000) 暨製程冰水系統。 (7) 實驗室一般氣體管路配置。 (8) 實驗室電力增設工程。 (9) 南部院區研究大樓辦公室裝修工 程委託規劃設計及監造技術服務 112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案。 (10)量子電腦及低溫半導體用稀釋冷 凍機兩套。 (11)南部院區研究大樓(II)一樓量子 實驗室新建統包工程。 (12)南院辦公室傢俱設備。 【環變中心-淨零永續】 5. 已完成: (1) 於宜蘭及成功外海完成 2 趟 船 測,並佈放兩串錨碇收集現場觀測 資料,業已將觀測資料收回提供模 式驗證及資料同化。 (2) 邀請日籍學者來臺討論水下發電 機相關研究議題。 (3) 派員至夏威夷進行學術研究及交 流活動。 (4) 於中研講堂與澎湖高中學生進行 黑潮的知識饗宴。 (5) 發表學術論文 1 篇。 【農生中心-核心溫室】 6. 112 年度完成項目為建立南院核心 溫室網頁,介紹各項溫室設施、服 務及管理收費辦法;整修基因轉殖 溫室隔離網室,更換具有絕佳的動 物及害蟲隔離性之金屬防蟲網;網 室屋頂與側部更換高透光性、抗 UV、防青苔、延緩外部環境溫度變 化之農用膜;因應未來有種植中高 大型作物之需求,規劃整建接近自 然生長之實驗農田區;汰舊走入式 生長箱與整機維護各式生長箱;建 立符合中長期種子保存標準之種子 保存庫。112 年度服務案件數共計 288 件,服務人次數共計 138 人次, 透過學術交流及科普活動開放參觀 溫室,專人導覽介紹各項設施與服 務共 3 場,共計 68 人次參與。 六、 非營 科學研究基金 業特 1. 執 行 資 料 安 全 研 發 及 人 才 培 育 計 1. 資料安全研發及人才培育計畫參加 種基 畫、建構動植物健康安全防護網絡計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局(NIST)的後 金 畫、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平台推 量子密碼學標準化競賽狀況、發表 動計畫、關鍵新穎疾病治療技術開發 論文 4 篇、舉辦研討會 1 場、講座 1 113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計畫、大數據導向之精準育種計畫。 場、競賽 1 場、培養 3 組合作團隊、 培育 26 位專業人才、博碩士生 19 人、研究報告 1 件、點對點加密系 統 1 件、規範建議 1 件、決策建議 1 件等。建構動植物健康安全防護網 絡計畫在非洲豬瘟疫苗部分已產生 具有非洲豬瘟病毒 pE199L 及 p54 基 因之重組牛痘病毒載體,並可以在 小鼠中成功產生抗體;在 SARS-CoV2 部分已完成 15 株抗 Omicron 新冠病 毒棘蛋白抗體之測試,發現 5 株抗 體在有自然殺手細胞存在下,針對 Omicron BA.4/5 表現的細胞,具有 良好的細胞毒殺作用;在 ZIKV 病毒 部分,研究結果發現,DAP12 可以介 導的中性粒細胞趨化作用、促炎細 胞因子釋放。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 研發平台推動計畫已提出專利申請 2 件;人才培育 16 人;技轉 2 件;3 篇研討會論文;發表 1 篇國際論文; 研發優質之動物用植物性保健添加 劑 4 項;促進產業投資 2 件共 5,000 千元;技術服務 1,500 千元。 2. 關鍵新穎疾病治療技術開發計畫已 完成專利申請或獲證: (1) 已申請 anti-SCUBE1 單株抗體相 關美國臨時案(63 / 367,696)及臺 灣發明專利(第 112125077 號)各 1 件。 (2) 已申請 J4 適應症相關美國臨時案 1 件(63 / 452,832)。 (3) 已 申 請 卵 巢 癌 治 療 性 抗 體 相 關 PCT(US2022/082524) 及 臺 灣 發 明 專利(第 111150741 號)各 1 件[次 世代計畫補助團隊]。 (4) 已申請 SARS-CoV-2 廣效性中和性 抗體相關美國臨時案 1 件 (63/469589)。 3. 已完成技術移轉、促成投資或產學 合作: (1)P3 模組化/自動化相關合作已簽訂 保密協定 5 件。 (2) 多體學智慧醫療相關合作及專屬授 114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權案已簽訂保密協定 4 件。 (3)mRNA-LNP 相關技術轉移已完成 1 件 授權。 (4)表面電漿影像技術相關委託研究案 已完成 1 件。 (5)mRNA-LNP 製程開發及生產委託 1 件 已簽訂保密協定並進入議約程序。 未完成部分: 1.原預計於 112 年完成實驗室優化工 程,因受規劃或發包時程影響,已辦 理保留,將積極辦理,預計於 113 年 執行完成。 2.大數據導向之精準育種計畫以臺灣 重要作物,包含茄科(番茄)、十字花 科(花椰菜、甘藍)、葫蘆科(甜瓜)及 禾本科(旱稻)為研究標的,利用本院 自動化表型偵測及高通量定序技 術,蒐集及分析不同品種之基因型及 表型,彙整為育種資料庫,以建立大 數據精準育種平臺 3.112 年度發表 SCI 論文 5 篇、延攬博 碩士級人才 11 人,培養博士 7 人、 碩士 9 人,並舉辦 2 場相關活動,共 計 330 人次參與。 2. 建立符合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 【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 之資料庫、開創蛋白質醫學及生技產 開創蛋白質醫學及生技產業計畫近年 業計畫、量子科技研究基地核心設施 致力於輔導國內有蛋白結構分析需求 建置計畫、「淨零排放」基於 2050 淨 的團隊有效地使用設置於本院的高階 零減碳之前瞻性科技開發與實踐規 冷凍電子顯微(CryoEM)設施,這些團 劃計畫。 隊來自全國各大專學校;單就 112 年度 已超過 9 篇本院與國內大學合作的研 究成果發表於期刊影響指數高過 15 的 國際頂尖期刊,其中一篇重量級代表作 已於 Science 刊出;112 年度總發表共 18 篇,大幅度提升以蛋白質為基礎的 國內生醫農學研發應用及國際合作研 究能量;本計畫所培育的人才也輸出到 各大學,如臺灣大學新建立的冷凍電子 顯微鏡中心的負責人、國立臺灣大學化 學系助理教授、中國醫藥大學助理教 授,均由本院多年栽培的博士人員出 任。量子科技研究基地核心設施建置計 115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畫今年已完成核心設施採購,包括自動 化光學顯微分析系統、半導體元件特性 分析系統、桌上型無光罩雷射曝光系 統、共軛焦拉曼光譜顯微影像系統、真 空變溫探針量測系統、超高真空鍍膜與 分析系統、1000uW 自動化稀釋致冷系 統、旋轉蝕刻清洗暨電漿蝕刻後旋轉清 洗設備、超高精細光學數位顯微鏡含八 吋晶圓全自動電動載台、冷場發高解析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尚有超高真空金屬 與氧化物薄膜濺鍍系統暨高準直性乾 式蝕刻系統一套之高階核心設施採購 程序進行中;其中桌上型無光罩雷射曝 光系統、共軛焦拉曼光譜顯微影像系 統、真空變溫探針量測系統、超高真空 鍍膜與分析系統、1000uW 自動化稀釋 致冷系統、旋轉蝕刻清洗暨電漿蝕刻後 旋轉清洗設備、超高精細光學數位顯微 鏡含八吋晶圓全自動電動載台、冷場發 高解析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等設施預計 於 113 年南部院區研究大樓(II)無塵 室、特殊實驗室建置完成後履約,其餘 設施皆盡力於 112 年底前完成履約。 「淨零排放」基於 2050 淨零減碳之前 瞻性科技開發與實踐規劃計畫 112 年 度共核定並執行 11 支計畫,主題分別 是去碳燃氫、地熱、海洋能環境、黑潮 渦輪發電機、高效光電、生質碳匯、淨 零科技社會面向研究、海藻固碳、智慧 節電、燃料電池、計畫辦公室行政維運 等;並與 4 個外部單位(台電、國研院、 富邦台哥大、聯華氣體)簽署淨零合作 備忘錄;舉辦 1 場場域驗證及技術發表 會(去碳燃氫) 、綠能環境調查 3 場域。 3. 因應我國推動生技產業之需要,本院 【生醫轉譯中心】 由政府授命承擔國家生技產業研究 1. 園區公共事務營運管理維護: 之任務,主導推動「國家生技研究園 (1) 實驗室硬體建置裝修:A321 先導 區」之開發設立,打造以「創新研發」 研究實驗室工程 112 年 4 月 13 日 為主軸、「轉譯醫學」與「生技製藥」 完成、mRNA 先導設施建置工程 112 為發展主力的新一代生物科技研究 年 7 月 12 日完成、C 棟消防排煙 園區。以本院的研發能量為主力,輔 改善工程 112 年 9 月 14 日完成、 116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以引進與生技產業發展密切相關之 mRNA 先導設施支援空間(A320) 政府機關及單位進駐園區,期透過研 建置工程 112 年 11 月 24 日完成, 發成果之技術移轉與輔導成立新創 以上 4 項工程建置均移交使用。 公司,促進臺灣生技醫藥技術走向臨 (2) 電力管理設施建置:完成建置電力 床試驗和產品上市,將重要的轉譯研 管理平台,及配合臺灣電力公司辦 究成果轉化為具有社會價值的產 理轉譯中心高壓電容量提升之引 出,使臺灣生技產業永續發展。 接纜線工程,工程已於 112 年 3 月 7 日完成。 (3) 基本維運維護管理:完成園區運作 之保全、清潔、機電維管等基本維 運相關採購作業並督導廠商履 約;完成空調系統、機電設備、電 梯、鍋爐、實驗室廢水等及其他相 關基本維運設備之維護;管理會議 室、停車場之使用及設施運作。 (4) 生態環境維護:園區以生物多樣性 為目的維護生態環境,辦理生態調 查每季物種數量,平均每季鳥類累 計 133 種,哺乳類 34 種、辦理園 區環境教育中心推廣課程 50 小時 及辦理外來種清除作業(植物)共 計 111 立方公尺。 2. 園區核心設施:9 個核心設施完成進 駐維運對外服務,112 年度已提供 284 項服務,收入約 50,511,460 元 ( 租 金 4,987,765 元與 技 術 服 務 45,523,695 元)。 3. 核酸先導核心設施:因應提升我國 新興傳染病防疫能量,規劃並啟動 符合 GMP 規範之 mRNA 先導研究設施 建置,投入 mRNA 創新疫苗新技術之 開發,著手各項關鍵技術及原物料 之新製程、新技術研發及專利佈 局,目前已取得 4 件正式專利。本 院已在 112 年 9 月於轉譯中心成立 「核酸先導設施」核心設施,針對 核酸藥物開發所需之生產及品質分 析關鍵技術提供一站式服務,期能 有效推動國內高品質和高效率的核 酸藥物開發。此外,核酸先導設施 之 GMP compliant 製程場域已於 112 年度完工,正進行場域及製程設備 之確效驗證,未來可於製程場域進 117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一、前(112)年度已過期間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行 GMP-compliant 小型試量產規模 生產,以順利銜接研發成果至產業 界量產規模。 七、 一 般 交通及運輸設備 【原分所】 建 築 為行政及研究業務需要,汰購院長座車 已如期完成購置 EAF-1273 工作車一 及 設 及研究用工作車,以供行政作業及調查 輛。 備 採集等使用。 【天文所】 已如期完成購置電動機車兩輛 EWP-8903 及 EWP-8905 供研究使用。 【史語所】 已完成購置具環保標章之四輪傳動五 人座客貨兩用車。 【總務處】 已完成公務車輛新購及舊公務車汰換。 118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一、一 般 一、基本行政工作維持。 一、基本行政工作維持: 行政 (一)支援研究需要之一般行政管 理工作。 (二)公務用車輛養護暨公有財物 之新增、減損、移轉等管理業 務。公務用車輛養護暨公有財 物之新增、減損、移轉等管理 業務。 (三)本院經管宿舍分配、管理及養 護。 二、幼兒園運作維持: 二、幼兒園運作維持: 為充實本院員工子女之教育與保 本園採主題教學,藉由新課綱的覺 育活動能健全發展及園務運作順 知辨識、表達溝通、關懷合作、推 利進行。 理賞析、想像創造、自主管理等六 大領域為規劃及設計課程的方 向,並依孩子的個別發展能力,帶 領孩子探索生活中有興趣的事 物;師生共同選擇一個主題,透過 觀察、討論、實作、分享、建構或 獨立操作等方式,並結合社區資 源、時令季節,及孩子的生活經 驗,進行豐富的文化洗禮與自然探 索,拓展孩子學習的深度與廣度, 豐富生活與生命的內涵。 整個學習歷程,讓孩子學習到收集 資料、解決問題、規劃領導、團隊 合作、發表、內省、創造思考及自 信心的能力,教師也從中觀察孩子 的個別能力與學習狀況,適時幫助 孩子全方位發展人格與特質,成為 健康有活力、擁有創意自主能力、 懂得感恩惜福的孩子,培育出優秀 的下一代。 二、一般 學術 研究 及評 議 (一)人力 一、人員維持: 一、人員維持: 119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資源 聘任研究人員及研究技術人員從 配合本院各研究所(處)、研究中 事學術研究工作。 心研究需要,積極延攬人才。 (二)學術 一、基本行政工作維持: 一、基本行政工作維持: 研究 (一)基本行政工作維持。 (一)基本行政工作維持: 與人 1. 直接或間接配合各研究所、 才培 處、中心加強研究發展,提高 育 研究成果,發揮行政管理效 率。 2. 支援研究需要,提供與各大專 院校區間車載送服務。 (二)辦理本院法律事務及法規研 (二)為 使 相 關 法 規 內 容 更 趨 完 擬諮詢、整編、救濟事項、 備、落實契約雙方對等並杜絕 智財法務事項。 契約條款之爭議、協處解決相 關法律爭議,法制處持續辦理 本院法律事務及法規研擬諮 詢、整編、救濟事項、智財法 務事項、契約審閱及爭議協處 等事項。113 年上半年度計處 理契約審閱 129 件、智財契約 審閱 144 件、法務諮詢 42 件、 智財法務諮詢 10 件、法令法 制作業 67 件、其他類型 23 件。 (三)利益衝突管理事項: (三)利益衝突管理事項: 本院為維護研究資源之公正 1. 召開利益衝突管理委員會: 利用、研發成果之公共分 113 年 5 月 2 日召開本院利益 享、學術公信力、科學研究 衝突管理委員會第 23 次會議。 之客觀性、對職務之忠誠義 2. 推動利益衝突相關規範之修 務及保護研究對象權益,設 正及配套措施: 置利益衝突管理委員會。 (1)本院利益衝突管理委員會成 立迄今,已運作 6 年有餘, 除累積相關實務運作經驗 外,並適時依實際運作需 要,檢討修正「中央研究院 利益衝突管理要點」。 (2)利益衝突管理委員會針對利 益衝突案件,如認於研究計 畫進行期間,有持續進行管 理之必要者,得決議實施利 益衝突管理計畫,揭露人應 120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簽署及執行利益衝突管理計 畫,此一管理機制,得因應 個案之不同,擬訂不同管理 措施,揭露人如有違反,本 院亦得採取必要之管理措施 除去利益衝突狀態,有助於 本院得採行更具彈性之作 法,落實利益衝突管理制 度,達成本院維護學術研究 成果之公信力及客觀性之政 策目標。於 113 年上半年度 已作成管理計畫共 10 件。 3. 利益關係揭露審閱: (1)113 年上半年度公部門研究 計畫之利益揭露案件共計辦 理 209 件。 (2)113 年 上 半 年 度 私 部 門 技 轉、研究計畫或捐贈案件共 計辦理 94 件,其中揭露有顯 著財務利益案件 10 件;揭露 無顯著財務利益案件 84 件。 4. 建置利益衝突管理系統: (1)公部門研究計畫案件利益衝 突管理系統,辦理本院利益 衝突管理要點第 8 點及第 13 點所規範之利益揭露,自 111 年 12 月 14 日起正式上線運 行迄今。 (2)私部門相關案件利益衝突管 理系統,辦理前開要點第 6 點、第 7 點、第 9 點及第 11 點所規範之利益揭露,自 113 年 4 月 17 日起正式上線運行 迄今。 (四)法規委員會: (四)法規委員會: 為處理法制事務,設置法規委 113 年 3 月 7 日召開本院 113 員會掌理下列事項: 年度第 1 次法規委員會。 1. 關於本院法令制(訂)定、修 正、廢止及應經程序之審議。 121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2. 經院長核定專案送請本會研 議或闡釋之法制事項。 (五)申訴評議委員會: (五)申訴評議委員會: 為辦理依公務人員保障法提 113 年上半年度期間未有申訴 起之申訴案件及復審案件,設 案件及復審案件提出。 置申訴評議委員會負責申訴 案件之評議決定及復審案件 之答辯。本院非保障法保障之 人員,亦得準用提起申訴。 (六)無 紙 化 會 議 系 統 建 置 及 推 (六)為精進本院節能減碳效益,規 行。 劃導入無紙化會議系統,自 112 年 3 月 1 日上線以來,累 計共 298 場會議,上傳會議文 件數達 494 件。 (七)匯集全院研究期刊及圖書電 (七)統 一 採 購 全 院 研 究 用 之 期 子資料庫需求,統一採購全 刊、電子書、電子資料庫等, 院共用圖資電子資料庫、論 節省全院各圖書館自行採購 文索摘資料庫及電子期刊資 之人力、時間等成本,經由統 料庫等。 一採購作業,避免採購重複之 電子刊物,達到有效發揮經費 效益及資源共享。 (八)持續優化電子服務台系統作 (八)持續優化新服務台服量能及 業。 滿意度,113 年上半年,服務 申請單量達 2,742 件。其中除 電話與案件處理直接整合,減 少客服同仁行政作業時間 外;可中英切換的智慧填單介 面,使外國同仁可自行填報需 求;同時結合客服知識庫,提 升一線結案率約 55%;滿意度 回覆約 37%,回覆達滿意以上 的比例為 98%。持續提供線上 服務台服務,使同仁可透過線 上進行面對面諮詢及螢幕畫 面分享,提高服務效率。 (九)計算服務系統軟硬體維護及 (九)持 續 提 供 高 速 運 算 擴充。 (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HPC)、容器運算 服 務 ( Container Compute 122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Service,CCS)及虛擬運算服 務 ( Virtual Compute Service,VCS)等服務項目, 滿足全院研究人員計算資源 相關需求。 (十)辦理電子郵件服務軟體、垃 (十)持續進行安全性更新並取得 圾及病毒郵件濾除系統更新 軟體技術支援,確保濾除系統 採購案。 即時自動更新垃圾及病毒郵 件定義檔,以維持防護效果, 提供本院同仁安全的電子郵 件使用環境。 (十一)主機備份服務。 (十一)持續提供院內重要公用服 務或研究計畫相關之電腦 檔案保護,用於備份檔案損 壞還原、檔案回溯或回復誤 刪檔案,以及長久保存數位 文化資產,提供安全儲存方 式。 (十二)辦 理 本 院 國 內 外 專 線 租 (十二)持續租用美西及亞太等國 用 、 HiNet 專 線 租 用 、 際專線,以提供本院穩定且 TaipeiGigaPoP 環 狀 光 纜 快速之國際專線;持續租用 維護(含租用)、本院院區 歐亞國際專線供本院存取 網路設備更新與技術支 歐洲地區學研資源;持續租 援、院本部網路維護、電腦 用 HiNet 專線供本院快速存 機房設施維護等作業。 取商業網路;持續辦理本院 TaipeiGigaPoP 光纜維護暨 備援線路租用作業,構成具 備援效果之環狀路由,以提 供本院南港院區與臺大院 區間穩定之網路服務;另更 新老舊之網路交換器,以提 供本院研究所需之優質研 究網路環境,維護院本部同 仁所需之行政作業網路環 境;完成上半年度電腦機房 設施維護作業,以提供本院 穩定機房基礎環境。 (十三)持續推動全院個人電腦端 (十三)已完成 5,320 台電腦安裝。 點防護安裝。 123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十四)執行電子郵件社交工程演 (十四)113 年上半年電子郵件社交 練,測試本院同仁對於使用 工程演練期間已於 5 月至 6 電子郵件的資安警覺程度。 月間進行,並針對演練未通 過的同仁加強教育訓練。 (十五)辦理院本部及 18 個所中心 (十五)已完成院本部及 9 個所中 資安健診,並依據檢測結果 心的資安健診,剩餘 11 個 提供對應風險說明及改善 所中心預定於 10 月底前全 建議,協助受測單位強化整 數完成。 體資安防護能力。 (十六)持 續 推 動 全 院 個 人 電 腦 (十六)已辦已完成 4,682 台電腦 VANS 軟體安裝。 安裝。 (十七)辦理資安教育訓練。 (十七)已 辦 理 5 場 資 安 教 育 訓 練,並於 e 等公務園學習平 台新增 1 場線上課程。 (十八)規劃及辦理本院「IBM 資料 (十八)持續進行本院各資料庫之 庫稽核系統更新」採購案, 交易監控,確保本院各資料 維持本院資料庫稽核系統 庫服務之安全性,本院資料 之正常運作及穩定服務。 庫稽核系統更新後可用率 達 100%。 (十九)規劃及辦理本院「院本部 (十九)持續維運院本部公版網站 單位公版網站功能擴充暨 系統,收納全院約 40 個網 維護」,提升院本部各處室 站,減少各單位各自建置維 網站之便利性及安全性。 護,大幅降低院本部每年投 資在維護網站主機、資安的 人力和經費。 (二十)規劃及辦理本院行政管理 (二十)續辦理本院人事、薪資、差 及學術服務相關系統功能 勤、學術研究、財會帳務、 增修及維護作業,提升本院 行政庶務等 68 個系統之功 行政效率。 能增修及例行維運,受理 92 件資訊系統功能需求更新 建議單以及 320 件洽詢單, 有效推動本院行政電腦化 工作。 (二十一)規劃及辦理本院「業務 (二十一)持續維運本院業務流程 流程管理平台維護」,推 管理平台,新增赴陸及資 動本院紙本表單電子化 安疑慮國家申請作業、考 工作。 核作業等線上表單,節省 傳統人工傳遞的人力及 時間成本,提升本院行政 124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效率。 (二十二)本 院官方網站功能擴充 (二十二)為優化院網功能並進行 暨維護。 院網主機及系統維護作 業,故提出網站功能擴充 及維護需求。擴充重點包 含優化「人才招募網」查 詢檢索功能,方便使用者 快速查詢適合之職缺,俾 利本院招募國內外人 才;新增院網後台功能元 件,方便本院針對前台網 頁呈現進行彈性調整;並 提升院網特定頁面瀏覽 舒適度及列印輸出品 質。相關功能擴充預計於 9 月底前完成。 (二十三)每兩週出版本院《中研 (二十三)每兩週出版本院《中研院 院訊》及發行中、英文 訊》並發行中、英文電子 電子報。 報 , 上 半 年 已 發 布 11 期,分享本院重要訊息、 學術研究成果與獎項殊 榮、院內公開活動等。另 因應本院南部院區啟 用,亦於 5 月推出南部院 區系列報導,讓讀者更加 了解南部院區的建設與 研究布局。 (二十四)辦理「知識饗宴暨故院 (二十四)113 年上半年舉辦 4 場 長科普講座」系列演講活 「知識饗宴暨故院長科 動,邀請知名學者進行科 普講座」,邀請院士級或 普演講,推廣本院各項研 知名學者簡明講解各項 究成果。 研究成果,聽眾為高中以 上學生及一般社會人 士,演講影片亦上傳至本 院 YouTube 頻道,使科研 成果傳遞無遠弗屆。 (二十五)辦理跨縣市科普演講, (二十五)113 年上半年已於苗栗舉 邀請本院研究人員進行 辦 1 場跨縣市科普演 科普演講,推廣本院各項 講,邀請本院研究人員與 125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研究成果。 在地中學生和民眾分享 研究成果,並於 YouTube 頻道進行影片數位推廣。 (二十六)審查委員主題審查: (二十六)審查委員主題審查: 為辦理本院研究人員新 陸續辦理本院研究人員 聘、續聘、升等及特聘資 聘任資格審查會,及年度 格審查委員會及一般學 人才培育及延攬計畫、跨 術研究及評議項下之計 領域開發及研究設施之 畫審查費等費用。 改善、任務型專案研究計 畫及學研合作計畫之徵 求與審查。 (二十七)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 (二十七)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 為獎勵國內年輕學者進 完成 113 年度年輕學者 行深入研究並有重要貢 研究成果獎申請及預審 獻,甄選出研究成果具有 作業,已進入初審(外 原創性、國際競爭力及潛 審) ,預計於 113 年 11 月 在影響力之年輕學者。 公告得獎名單。 (二十八)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 (二十八)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 專書獎: 專書獎: 為鼓勵我國人文及社會 完成第十三屆人文及社 科學學者出版專書,深入 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申 研究學術議題並做出重 請及預審作業,將於 113 要貢獻。 年 7 月召開預審會議,通 過預審者將進入初審(外 審)階段,並於年底公告 得獎名單。 (二十九)獎勵國內學人短期來院 (二十九)獎勵國內學人短期來院 訪問研究: 訪問研究: 加強與國內大專院校及 完成 113 年度第 2 梯次國 學術研究機構之學術交 內學人短期來院訪問研 流、協助國內產業基礎科 究申請案審查,計通過 技之研發,辦理獎勵國內 27 件;分別為數理科學 學人來院從事短期訪問 組 7 件、生命科學組 4 或參與研究工作。 件、人文社會科學組 16 件。來訪學人分別來自國 內 16 所公私立大學及研 究機構,將於 113 年 7 月 至 12 月依其約定至本院 各研究所、研究中心進行 126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訪問研究。 (三十)推動科技研究,提升本院 (三十)113 年度截至 6 月止: 研發成果之產業利用價 1. 專利:已申請國內外專利 值,以達成以知識創新帶動 53 件並已獲 45 件專利權。 經濟發展之使命。 2. 科技移轉件數(含專屬、非 專屬及有償材料移轉)67 件,研發成果收入(屬本院 部分)721 萬 5,333 元。 3. 資助研究件數 12 件,資助 研究金額 4,297 萬 7,347 元。 (三十一)車輛停放作業維持。 (三十一)推動院區車輛停放之運 作維持。 (三十二)學術活動中心、體育館 (三十二)學術活動中心等設施管 暨蔡元培紀念館場地設 理: 施管理。 1. 提供住宿、會議、餐飲等 場地設施服務,支援辦理 本院各項學術活動事 宜,使學術研究工作順利 進行及讓同仁有舒適便 利的用餐環境。 2. 提供本院員工健身運動 場所,藉著規律運動習慣 提升健康體能狀況,以維 持同仁學術研究的永續 性。 3. 蔡元培紀念館優雅而古 典的空間規劃,提供同仁 及參訪學者寧靜無嘩的 學術研究討論環境,激盪 靈感的最佳閒適空間。 (三十三)國際研究生宿舍: (三十三)國際研究生宿舍: 1. 國際研究生單身宿舍可 1. 定期進行建物消毒及公 提供約 96 位國際學生居 共區域清潔以確保住宿 住。另 2 樓及 3 樓完成改 環境整潔。 裝為雙人上下疊寢室,以 2. 完成部分單身及有眷宿 提供暑期營及短期住宿 舍寢室損壞之陽台拉門 之學生入住。 及窗簾、壁癌處理及油 2. 有眷宿舍可提供約 24 位 漆。 127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含 1 間殘障房)國際學 3. 有眷宿舍部分寢室進行 生攜眷屬居住。 廚房檯面損壞更新及浴 3. 主要提供宿舍日常營運 室修繕工程。完成各寢室 與各項設備維護之需 之網路設施維護,以便利 求,確保住宿學生安全與 住宿生及其家眷能方便 居住品質。 上網。 4. 維護更新單身宿舍冷氣 主機熔絲開關,汰除老舊 寢室熱水器及床墊等以 提供住宿生更安全舒適 的生活環境。 (三十四)教學行政大樓。 (三十四)教學行政大樓: 辦理清潔、保全、消防、 電梯保養、機電保養等各 項行政大樓軟硬體設備 維護工作。 二、學術規劃及交流合作: 二、學術規劃及交流合作: (一)評議會。 (一)評議會: 本院第 25 屆評議會第 2 次會 議已於 113 年 4 月 20 日召開, 討論或議決本院研究組織及 工作興革事宜;另於本次會議 完成本院第 34 屆院士候選人 選舉。 (二)中長程學術發展: (二)中長程學術發展: 1. 研究誠信推廣:為落實學術研 1. 發送 1 期電子報、運用「學習 究倫理素養之培養,提升學術 時數管理系統」掌握院內人員 研究品質,並防範未然,提供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訓練情 學術研究倫理課程及其他相 形、推廣英文線上課程,並持 關資源。同時接受本院研究人 續提供研究誠信諮詢服務。 員在撰擬或引用文章時之諮 詢。 2. 本院科研成果分析資料庫:採 2. 人文社會科學組 12 個研究 購科研成果分析資料庫,剖析 所、研究中心於開會前提供評 各所、中心之研究績效、研究 鑑資料,90 位評鑑委員於 6 能量。並尋找標竿進行比較, 月 25 日至 28 日實地訪查各單 了解各所、中心之競爭力以及 位,並與研究人員進行個別會 在國際間的定位。 談、分組座談、綜合座談等活 3. 本院科研成果分析資料庫:採 動。各委員會於評鑑會議後一 128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購科研成果分析資料庫,剖析 個月內提出正式評鑑報告及 各所、中心之研究績效、研究 研究人員訪談評述表。 能量。並尋找標竿進行比較, 3. 運用資料庫分析本院科研成 了解各所、中心之競爭力以及 果,掌握院內研究人員於國際 在國際間的定位。 學術期刊之發表情形以及全 4. OA 期刊補助:為提升學術研 球學術發展趨勢,加強研究成 究品質及因應開放取用(Open 果之管理與分析作業。 Access, OA)已逐漸成為學術 4. 共受理 2 件申請案,審查通過 出版形式之主流,提供人文社 2 件獲得補助。 會科學組研究人員補助投稿 OA 期 刊 之 文 章 處 理 費 ( 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 APCs)。 (三)參加國際組織及出席國際會 (三)參加國際組織及出席國際會 議: 議: 1. 籌 辦 太 平 洋 鄰 里 協 會 2024 1. 太平洋鄰里協會 2024(113) (113)年南韓首爾年會暨聯 年南韓首爾年會暨聯合會議 合會議。 將於 8 月 29 日至 8 月 31 日於 2. 本 院 補 助 國 際 科 學 理 事 會 南韓高麗大學舉行,本屆年會 (ISC)中華民國委員會轄下 主題為「環保、流動與信號: 國內學會繳交參與之國際組 重新連繫數位轉型時代中零 織會費。 散的社群」。專題演講預計邀 3. 支持國內學者及學會代表積 請來自本院、高麗大學、京都 極參與國際組織及出席國際 大學、加州多明尼克大學、史 會議,增加我國學者之國際能 丹佛大學等機構之專家學 見度。 者。本會今年主要議題將以數 4. 為支持國內學會及學術團體 位人文、數位學習、氣候變 運作及積極推動學術外交,補 遷、環境保護等為主,議程將 助國內學會舉辦國際性學術 包含數位科技、數位典藏、科 會議。 技文化、AI 技術運用領域等相 關場次,以促進人文研究與資 訊技術的跨領域結合。美國電 子文化地圖創設協會 (ECAI) 也將邀請其會員於本次年會 籌組數個工作坊報告。目前已 完成所有稿件之審查並通知 審查結果,現在正處於會議報 名階段。預計將集結美國、德 國、義大利、匈牙利、日本、 129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韓國、馬來西亞、泰國、波蘭、 俄羅斯、臺灣等十餘國預計約 120-150 人參加。期盼透過本 次年會促進數位人文與資訊 技術的跨領域交流及結合,並 建立及完善太平洋沿岸地區 之學術交流平台。 2. 至 113 年 6 月底已核定補助繳 交 16 個國際組織會費,支出 費用為 132 萬 5,278 元。 3. 至 113 年 6 月底補助國內學會 學者代表 2 位出席國際會議。 4. 至 113 年 6 月底補助國內學術 團體舉辦一場學術會議。 (四)學術交流合作 (四)學術交流合作 1. 吳大猷科學營: 1. 吳大猷科學營: 辦理科普講座及專題演講,以 與國內中學合辦人文與自然 落實基礎科學知識之普及。 科普講座,邀請國內外學者專 家為學生介紹自然與人文社 會科學知識、推廣理性思辨與 人文素養、加強本院與中南部 或偏鄉地區青年學子交流。 2. 科學教育推動委員會: 2. 科學教育推動委員會: 「研之有物」科普平台將專業 「研之有物」網站已於今年微 嚴肅的論文幻化為親民簡易 調改版,並發送電子報,讓民 的報導,通往博大精深的研究 眾可以更多元方式獲取科普 世界,以啟發臺灣新生代對科 新知。113 年上半年科普報導 學研究的嚮往和追尋,進而投 成果如下: 入尖端學術的行列。 (1)發表文章 12 篇。 (2)超過 82 篇文章獲其他媒體轉 載。 (3)網站瀏覽量約 32 萬次。 3. 延聘專家學者: 3. 延聘專家學者: 為延聘國內外特有領域或傑 本院新增延聘 11 位國內外客 出之學者專家,參與本院重要 座專家及學者(含客座講座 7 研究或管理工作及學術發展 位、客座教授 1 位、客座副教 規劃,本院訂有延聘顧問、客 授 2 位、客座專家 1 位),參 座專家及學者作業要點與支 與本院各研究所、中心重要研 付標準表。 究工作,與研究人員進行學術 130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交流。 4. 醫學研究及人文社會科學研 4. 醫學研究及人文社會科學研 究倫理委員會: 究倫理委員會: 本院涉及醫學研究倫理以及 (1)醫學研究倫理委員會已受理 人文社會科學倫理之計畫案 196 件申請案、132 件利益揭 件審核、實地訪查與教育訓練 露,召開 7 次審查會議,審 等工作。 議 4 件人體研究計畫利益衝 突案,召開 4 次利益衝突小 組會議,辦理 1 場全院性教 育訓練及 1 場委員教育訓練。 (2)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委員 會已受理 120 件申請案、44 件利益揭露、召開 4 次審查 會議,辦理 1 場全院性教育 訓練。 5. 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 5. 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 (以下簡稱 IACUC): (以下簡稱 IACUC): (1)提報主管機關本院年度監督 (1)彙整 112 年本院 IACUC 業務 報告及實地查核書面審查資 執行資料以撰寫年度監督報 料。 告以及實地查核書面審查資 (2)制定及修訂本院實驗動物相 料,並於 113 年 3 月 25 日發 關規範。 文臺北市動物保護處函報農 (3)辦理本院院內涉及動物實驗 業部。 計畫書審核。 (2)113 年 6 月 19 日召開 IACUC (4)動物設施內部查核。 第 1 次會議,通過訂定「動 (5)辦理教育訓練,並提供各項 物飼養環境豐富化原則」、 業務諮詢。 「實驗動物使用非藥物級化 (6)建置審查管理系統(AS3R 系 合物之時機及準則」以及修 統)。 正「實驗動物使用違規執行 方式說明」。 (3)113 年 1 至 6 月共受理 374 件申請案,審查通過 342 件, 含新案 61 件,增補案 246 件,舊案複查 35 件。 (4)完成本院轄下分屬 8 個所 (處)中心共 25 處大小不等 動物設施之軟硬體查核,提 報委員會會議討論並持續辦 理缺失改善追蹤。 131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5)113 年截至 6 月 30 日,已辦 理 8 場教育訓練課程,共 82 人次參與。包含說明會 4 場, 實作課程 1 場,影音課程 3 場。 (6)完成審查管理系統建置案簽 約並開始系統實作,規劃於 113 年 11 月上線。 6. 生物安全會: 6. 生物安全會: (1)召開生物安全會議,出席本 (1)已於 113 年 4 月召開 113 年 院環安衛管理委員會。受理 生物安全會第 1 次會議,訂 研究人員提送計畫申請案、 於 113 年 7 月召開 113 年生 生物材料異動申請案及實驗 物安全會第 2 次會議;出席 室與生材庫登錄申請案等之 113 年本院環安衛管理委員 審查,及提供諮詢與申請範 會 2 次會議;召開研究所(中 本。 心)生物安全管理員 1 次交 (2)主管機關洽詢服務窗口暨彙 流會議。截至 113 年 6 月底, 編中央研究院生物安全相關 共辦理 159 件生物實驗研究 規範。 計畫申請審查案、325 件生物 (3)督導研究所(中心)定期維 材料(含感染性生物材料、 護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實 基因轉殖植物等)異動申請 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資訊系統 案、90 件實驗室運作申請 及維護本院生物安全會系 案,並提供研究所(中心) 統。 相關諮詢服務與申請範本。 (2)完成訂定「中央研究院生物 實驗室、生物材料庫及公用 設備室之生物醫療廢棄物處 理規定」、「中央研究院生物 安全會生物實驗室及生物材 料庫之生物安全及生物保全 內部稽核規定」、「中央研究 院生物安全會生物實驗室暨 生物材料庫內務整理方案 (範本)」 、「中央研究院生物 安全/動物生物安全第二等級 (BSL-2/ABSL-2)實驗室暨 生物材料庫生物安全及生物 保全稽核表」、「中央研究院 生物安全第一等級(BSL-1) 132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暨動物生物安全第一等級 (ABSL-1)實驗室生物安全 及生物保全稽核表」、「中央 研究院生物實驗室暨生物材 料庫生物安全及生物保全稽 核不符合事項改善回復及審 查表」、「中央研究院研究所 (中心)實驗室生物安全事 務批次審核表」等 7 份管理 文件。 (3)每季督導研究所(中心)定 期維護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 署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資訊 系統:113 年第 1 季應維護 95 間實驗室/生材庫,完成率 100%;113 年第 2 季應維護 94 間實驗室/生材庫,完成率 100%。定期維護生物安全會 網頁資料,公布本院最新實 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規定文 件,以利各研究所(中心) 實驗室/生材庫遵循。 7. 環安衛工作: 7. 環安衛工作: (1)推動辦理各項環境保護與安 (1)環境保護: 全衛生工作,確保院區環境 A.一般廢棄物、實驗室有害廢 永續發展、實驗人員安全健 棄物清運處理。 康、及建築物消防使用安全。 B.毒性及關注性化學物質運作 (2)辦理自動檢查、教育訓練, 管理。 降低職業場所危害因子,提 C.院區空氣、噪音及放流水等 升人員安全防護知識。 環境監測。 D.環境影響說明書審查結論辦 理情形追蹤。 (2)安全衛生: A.生物安全櫃確效檢查。 B.辦理實驗場所安全衛生訪視 查核。 C.優先管理化學品及管制性化 學品運作管理。 D.放射性物質、可發生游離輻 133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射設備管理及安全防護相關 事宜。 E.辦理各所中心實驗室人員健 康檢查及臨場健康服務。 F.辦理實驗場所新進、在職人 員及輻射、安全衛生教育訓 練。 8. 人文組與國內外大學及研究 8. 人文組與國內外大學及研究 機構合辦學術研習班或國際 機構合辦學術研習班或國際 學術研討會。 學術研討會:113 年上半年為 旨揭會議籌備階段,相關預算 均於下半年支應。 三、召開第 35 次院士會議。 三、召開第 35 次院士會議: (一)113 年 1 月 26 日召開第 35 次 院士會議召集人第 2 次會議 暨第 34 屆院士選舉籌備委員 會第 3 次會議,討論院士會議 議案規劃,進行名譽院士被提 名人之資格初審,並決定分組 通信投票相關事宜。 (二)113 年 2 月 23 至 24 日召開第 35 次院士會議會前討論會, 討論院士被提名人之學術貢 獻。 (三)113 年 7 月 1 至 4 日召開第 35 次院士會議。本次會議除進行 專題議案及綜合議案之討論 外,並選出 28 位院士及 2 位 名譽院士。 四、人才培育及延攬計畫: 四、人才培育及延攬計畫: (一)延攬資深學人開辦費。 (一)延攬資深學人開辦費: 提供化學所、生化所、生醫所 及基因體中心延攬資深學人 研究經費,實驗室開辦費,購 置實驗室耗材等,以推動本院 學術研究領域之開發。 (二)與國內大學合作培育國際研 (二)與國內大學合作培育國際研 究生計畫。 究生計畫: 1. 為 營 造 優 質 的 學 習 研 究 環 134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境,提高國際傑出人才來臺意 願,本院自 91 年起辦理「國 際研究生學程」,強化本院與 國際與國內學研機構之聯 繫,將國際人才與研究帶進臺 灣,並引領臺灣學術研究走向 國際。 2. TIGP 開設迄今已與 10 所大學 合作共計 13 項跨領域博士班 學程。113 年度申請人數為 2,618 人,申請者來自 57 個國 家,其中外籍申請人數為 2,540 人,共錄取 16 個國家 147 名學生,其中外籍學生有 89 名,所佔比例為 61%。目前 共有 550 名學生就讀學程,國 籍分屬 46 個國家,其中外籍 生佔 336 名,比率為總數的 61%。 3. 為協助學生了解臺灣人文歷 史,本院安排學生參訪「中央 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 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以英文 導覽解說,由淺入深,讓學生 了解臺灣人文特色、宗教信仰 及典藏文物學術價值,並透過 專業導覽員的問答互動交 流,詳盡解說臺灣文化歷史背 景,希望促使學生自不同面相 的理解臺灣人文歷史。 (三)與國內外學術研究機構合辦 (三)與國內外學術研究機構合辦 學程及研究進修計畫: 學程及研究進修計畫: 1. 為促進與其他大學和研究機 1. 本院及各所研究中心與國內 構之合作,本院成立學術交流 外研究機構或學校簽訂之學 合作委員會,協助本院各所/ 術交流合作協議送審案,上半 研究中心推動學術交流合 年共計 28 件。 作,並審議、協調學術交流合 2. 接待 11 團國外訪賓,合計 63 作等事宜。主要係執行本院與 人。 135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簽約之國外科學院進行學者 3. 與國內大學合辦學程研討會 互訪;並執行本院與國內外研 經費補助申請案,計 2 件。 究機構或學校簽訂之學術交 4. 本院與國內大學合辦跨領域 流合作協議之審議案。 學程,含「轉譯醫學」 、「基因 2. 辦理外賓參訪案。 體與系統生物學」 、「微生物基 3. 與清華大學合作辦理學程。 因體學」、「轉譯農業科學」、 4. 推動與大學合辦跨領域學程。 「資料科學」,及「公共議題 與社會學博士班」及「國防醫 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上半 年補助 68 名博士生,共核發 獎學金 1,131 萬 968 元。 (四)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培 (四)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培 育計畫: 育計畫: 為培育人文社會科學之研究 本計畫為培育人文社會科學 人才,協助博士候選人完成其 博士候選人,113 年度核定通 博士論文,並為本院各研究 過 29 名,每人每月獎助新臺 所、中心儲備人才。 幣 5 萬元。 (五)人文講座(陽明交大、國防、 (五)人文講座(陽明交大、國防、 北醫): 北醫): 為秉持服務社會的精神,本 本學期人文講座共 315 人次 院開辦「中研院人文講座」 選修,修課者為本計畫合作之 課程。課程含括「文化感 三所學校學生。課程包括「『文 性」、「生命政治」、「民主與 明』的邏輯」 、「華文現當代詩 異議」、「生命的技藝」、「政 賞析」、「瘋狂與社會」、「群 經治理」及「臺灣/海洋/南 策」、「政治與經濟的互動」、 島」六大微學程,為大一、 「近代亞太世界中的美日崛 大二學生開設通識課程,以 興與臺灣」等 6 門課程。 行動參與基礎人文教育。合 作對象包括國立陽明交通大 學、臺北醫學大學、國防醫 學院等。 (六)博士後研究學者培育計畫: (六)博士後研究學者培育計畫: 本院基於提升研究水準,厚 本梯次申請人數有 96 人,經 植博士後研究人力,特建立 審核通過者共 41 名,其中數 博士後研究學者培育計畫, 理組通過 11 名,生命組 8 名, 為國內、外博士級人才提供 人文組 22 名。錄取率約為 更上一層的學術研究歷練。 43%。 通過審議之博士後申請人, 可在本院作二年之研究。本 136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制度從 84 年實施以來,一直 是本院培育高階研究人才之 重點計畫。 五、跨領域開發及研究設施之改善: 五、跨領域開發及研究設施之改善: (一)人文社會科學新領域之開發 (一)人文社會科學新領域之開發 及研究環境之改善。 及研究環境之改善: 推動原住民族研究培訓計 畫、專書之俄羅斯文譯本出版 計 畫 、「 南 臺 灣 的 社會 大 轉 型:以社區為基底的社會、經 濟、文化與醫療照護的統合研 究」計畫、「東亞郊商的商品 邊疆:十九世紀末南臺灣人、 物質與知識的網路」計畫等學 術研究計畫。 (二)創新性研究計畫。 (二)創新性研究計畫: 執行「以三維細胞培養系統分 析腫瘤微環境的力學特性對 藥物傳遞的影響」計畫、「促 進 mRNA 脂質奈米顆粒表現蛋 白質之 X 緩衝毅開發應用、開 發 mRNA 疫苗的分子佐劑」、 「蛋白質無序結構深度學習 預測平台」 、 「急性前骨髓細胞 白血病三氧化二砷抗藥性之 機轉研究」 、 「對抗游離唾液酸 貯積症(Salla 疾病和嬰兒唾 液酸貯積病)的競賽:追求多 目標定向方法」等創新合作計 畫。 (三)生物技術之研發及在醫學之 (三)生物技術之研發及在醫學之 應用。 應用: 執行「硫酸化醣質體分析技術 之創新應用」 、 「海馬迴成人神 經發生的機制計畫」、「轉錄- 剪接複合體的結構與 mRNA 剪 接分子機制分析」之研究,以 推動本院生物技術研發。 (四)數理科學新領域之開發及研 (四)數理科學新領域之開發及研 137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究環境之改善。 究環境之改善: 舉辦 2024 OPTIC 暨國科會光 電學門發表會、邀請美國國家 科學院院士參訪及學術交 流、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及學術 研究,以推動本院數理研究領 域之整合工作。 (五)前瞻計畫: (五)前瞻計畫: 113 年度共補助 58 件計畫(含 113 年度之延續型計畫,計畫 延續型計畫 50 件及新增計畫 主持人已依規定繳交 112 年 8 件),並辦理計畫執行及預 度進度摘要報告;新增計畫之 算規劃等相關作業。 獲選人名單如下。 數理科學組(共 4 人): 統計所張馨文博士、原分所任 祥華博士、天文所江奕寬博 士、應科中心陳俞辰博士。 生命科學組(共 4 人): 生化所翁瑞霞博士、生醫所徐 經倫博士、植微所吳亭穎博 士、鄭惠國博士。 (六)深耕研究計畫: (六)深耕研究計畫: 113 年度共補助 51 件延續型 113 年度之延續型計畫中,有 計畫,12 件新增計畫,辦理 51 件執行中之計畫,需依據 計畫執行及預算規劃等相關 本院「深耕研究計畫」執行要 作業。 點規定,繳交 112 年度進度摘 要報告。依據本院「深耕研究 計畫」作業要點,113 年度經 過嚴格的初、複審作業,計有 12 位新增計畫之研究人員獲 得補助,獲選名單如下: 數理科學組(共 4 人): 化學所王朝諺博士、地球所戴 夏飛博士、數學所傅約翰博 士、資創中心修丕承博士。 生命科學組(共 6 人): 基因體中心王亦生博士、馬徹 博士、生化所呂桐睿博士、多 樣中心蔡怡陞博士、細生所許 惠真博士、農生中心邱子珍博 138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士。 人文社會科學組(共 2 人): 史語所巫毓荃博士、郭素秋博 士。 (七)主題研究計畫: (七)主題研究計畫: 為推動本院主題研究專案計 113 年度執行各項研究計畫, 畫,在基礎研究領域作出世界 目前已有諸多研究成果已發 級的重要貢獻,本計畫以 3 表或準備發表論文。 年為期,依計畫規模分為: 數理組執行 9 項研究,涵蓋人 1. 個人型研究計畫:由主持人個 工智慧、量子物理、重力物 人研提之計畫。 理、生物化學、能源材料、沉 2. 單一整合型研究計畫:由主持 浸式數位建模設計以及大屯 人與共同主持人合作進行之 火山群地質學等領域。 單一計畫,主持人負責全部經 生命組執行 9 項研究,涉及真 費運用與計畫推動。 菌學、植物生理學、生態學、 結構生物學、细胞生物學、環 113 年度於 3 至 5 月受理 114 境科學及分子生物學等領域。 年度新增計畫申請,數理、生 人文及社會組執行 10 項研 命 及 人 文 組 申 請 案 共 計 19 究,探討考古學、政治學、歷 件,目前進行初複審查名單擬 史學、社會學、文化研究、及 訂,徵詢與送審,擬於 11 月 法學等領域。 公告審核結果;並持續辦理延 續性主題研究計畫之期中報 告審查、執行期滿報告評鑑、 計畫變更及經費管控追蹤管 考評等作業。 (八)關鍵突破種子計畫: (八)關鍵突破種子計畫: 關鍵突破種子計畫目的是發 1. 數理組執行 19 項研究: 掘與培育關鍵突破研究計畫 (1)揭開呼吸的奧秘:肺泡細胞 的先期研究,相對而言計畫規 如何促進氧氣的輸送。 模較小且研究期程較短,規劃 (2)細 胞 邏 輯 閘 與 細 胞 記 憶 裝 一年兩梯次經由全院公開徵 置。 求,因應時勢變化及尖端科技 (3)捕捉生物機器低溫電顯結構 發展需求保留彈性。本計畫以 中靈活元件的電子雲密度。 2 年為期,依計畫規模分為: (4)利用磁性二維共振器達到奈 1. 個人型研究計畫:由主持人個 米尺度磁機械能量轉移。 人研提之計畫。 (5)利用非平衡動力學探索肽- 2. 單一整合型研究計畫:由主持 人白細胞抗原複合物-T 細胞 人與共同主持人合作進行之 受體相互作用以提高計算機 139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單一計畫,主持人負責全部 篩選設計開發疫苗的能力。 經費運用與計畫推動。 (6)光與外爾半金屬的非線性交 互作用。 113 年度分別於 1 至 3 月與 7 (7)結合大型語言模型的自動化 至 9 月受理 113 年兩梯次新 智慧問答窗口。 增計畫申請,目前第一梯次 (8)近岸藍碳與海藻新興經濟耦 數理、生命及人文組申請案 合研究。 31 件,經審慎嚴謹之審查程 (9)氣候振盪對東亞宏觀天氣型 序,計有 7 案獲得補助;而 態的影響-季風的年代際動 第二梯次正要公開徵求,擬 力與可預測性。 於 12 月公告審核結果;並持 (10)通過分層低秩逼近實現以有 續辦理延續性關鍵研究種子 效率加速預測為目的之簡潔 計畫之期中報告審查、執行 化深度學習模型。 期滿報告評鑑、計畫變更及 (11)利用氫氣生成系統調控巨噬 經費管控追蹤管考評等作 細胞極化以治療發炎性疾 業。 病。 (12)先進顯微術解析基因表現過 程中動態染色質結構。 (13)使 用 深 度 學 習 減 少 磁 場 效 應。 (14)辨認大型網路中任意維度的 空洞及量化網路中空洞之分 布。 (15)量子複雜度與自動機理論的 新視角。 (16)以自監督學習發現多模式序 列資料中的結構。 (17)探究量子材料及其元件中的 關鍵量子效應。 (18)建構整合三維空間生物學平 台來研究三維複雜生物系 統。 (19)高效,安全,正確的後量子 密碼學軟體。 2. 生命組執行 18 項研究: (1)解開 TRAX 之謎:在亨丁頓舞 蹈症中調控 miRNA 進入細胞 外囊泡的新機制。 (2)探討腸道菌的醣共軛分子如 140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何受到動態性修飾以影響與 調控宿主的免疫反應。 (3)以簡化剪接體剪接極小內含 子的分子機制。 (4)建立一套高通量製成、優化 和測試 CAR 自然殺手細胞的 平台。 (5)透過深度學習優化蛋白質設 計以推動泛素系統研究與調 控。 (6)東 方 毛 腳 燕 ( Delichon dasypus)海拔降遷策略之基 因體及生理機制。 (7)解析根系硝酸鹽動力學:精 確的實現持續性的作物增 產。 (8)藉細胞的死亡波來設計癌症 治療。 (9)新冠肺炎廣效疫苗開發。 (10)一 個 新 穎 植 物 生 長 調 節 劑 Stigmin 的合成與對植物發 育的衝擊。 (11)解構斑馬魚「無合成分裂」 的分子及細胞調控機制。 (12)精確控制關鍵發育期的神經 元 RNA 剪接以抵抗壓力敏感 性。 (13)PHR1/PHL1 調控根部缺磷反 應的長距離訊息傳遞 (14)探究活化γ9δ2T 細胞之分 枝桿菌聚醣。 (15)利用水下聲音闡明淺水域與 中光層珊瑚礁之間的生態連 通性。 (16)以影像方法解析細胞如何利 用微管蛋白後修飾調節胞器 分佈。 (17)結合單細胞空間轉錄體學和 機器學習分析人體肝臟 HBV 141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專一性免疫反應。 (18)藉由調節轉錄因子表現量來 產生特定腦區的類大腦。 3. 人文組執行 9 項研究: (1)清帝國對明鄭臺灣歷史記憶 與族群認同的重構—中研院 史語所藏《平定海寇方略》 滿、漢文本研究。 (2)數位社會的社會與政治信任 ─整合研究的取徑。 (3)南臺灣的社會大轉型:以社 區為基底的社會、經濟、文 化與醫療照護的統合研究。 (4)東亞郊商的商品邊疆:十九 世紀末南臺灣人、物質與知 識的網路。 (5)媒體報導之精英提示的政策 說服效果。 (6)生成式 AI 於未來社會之治 理。 (7)閱讀與寫作:從紙本印刷時 代到數位時代的轉變。 (8)跨太平洋的古代漁村經驗: 社會複雜化發展的研究新視 角。 (9)經濟衝擊與長期少子化的相 連─重新審視教育與生育的 負相關。 (九)關鍵突破研究計畫: (九)關鍵突破研究計畫: 為提升本院基礎研究,鼓勵研 113 年度執行中之計畫: 究人員著眼於社會及學術上 1. 數理組執行 11 項研究: 亟待克服之挑戰,剖析現有限 (1)在 cQED 架構下建造高效能的 制,發掘關鍵問題之所在,進 量子位元。 而提出具突破性的解決策 (2)黑潮海洋能開發。 略,達成「成就全球頂尖研究」 (3)氣 候 變 遷 之 數 位 對 映 的 發 之目標。本計畫以 5 年為期, 展。 依計畫規模分為: (4)全域性口語溝通輔助科技。 1. 個人型研究計畫:由主持人個 (5)以合成蛋白建構之化合物數 人研提之計畫。 位偵測系統。 142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2. 單一整合型研究計畫:由主持 (6)開發從微克級到單一細胞之 人與共同主持人合作進行之 多維度蛋白體學及標靶材料 單一計畫,主持人負責全部經 以探索及調控醣質腫瘤微環 費運用與計畫推動。 境。 3. 所、中心問題導向型團隊研究 (7)以非典型碳配體振興無金屬 計畫:符合該所、中心中長期 的催化。 發展的重點方向,有潛力形成 (8)分子奈米碳材的官能基化、 該所、中心未來之旗艦式學術 自組裝、以及在生物工程上 研究亮點。 的應用。 (9)臺灣中西部空氣污染之診斷 113 年度於 3 至 5 月受理 114 與歸因研究。 年度新增計畫申請,數理、生 (10)前瞻量子光電研究—由基礎 命及人文組申請案 16 件,目 突破邁向關鍵元件。 前進行初複審查名單擬訂,徵 (11)利用海底大地測量探討臺灣 詢與送審,擬於 11 月公告審 周遭隱沒帶大地震的孕震及 核結果;並持續辦理延續性關 海嘯潛勢。 鍵突破研究計畫之期中報告 2. 生命組執行 16 項研究: 審查、執行期滿報告評鑑、計 (1)兩側對稱動物變態機制的統 畫變更及經費管控追蹤管考 合性研究。 評等作業。 (2)研究農桿菌介導的花器接種 轉殖機制以開發無外來基因 嵌入的基因體編輯平臺。 (3)阿滋海默症中 Tau 蛋白擴散 之致病機轉。 (4)研究 CADASIL 疾病的致病機 轉及開發有潛力的治療措 施。 (5)探究大腦神經迴路的隨機及 變異。 (6)解密珊瑚同步產卵之分子機 制並探討光害對珊瑚礁永續 之衝擊。 (7)利用 GRC2 基因重組蛋白引導 再生性巨噬細胞已修護組織 及避免纖維化。 (8)針對白細胞介素 17 受體 B 致 癌信號的近端機制關鍵步驟 治療胰臟癌。 (9)剖析本於醣分子之免疫檢查 143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點在神經退化疾病中所參與 的調控機制及功能。 (10)解析臺灣環境致癌物導致的 不吸菸肺腺癌癌化過程與發 展治療策略。 (11)內在醣:突破細胞內醣質與 醣結合蛋白的動態平衡作 用。 (12)利用單細胞分析平台研究氧 化逆境相關疾病之免疫調控 機制及其應用。 (13)破解香蕉黃葉病中致病菌、 宿主、及抑病土的交互作用。 (14)利用結構質譜學探討 G 蛋白 受體與 G 蛋白耦合特異性的 結構機制。 (15)以雙穩態變換模型來探討造 成個體衰老過程之分子和細 胞機制。 (16)使用無視免疫優勢之免疫原 性數據集與無偏頗功能表位 分析研發新型抗癌新生抗原 預測模組。 3. 人文組執行 1 項研究: 當代中國極權政權下的社會 調查資料庫建置。 (十)全院性核心設施及新創儀器 (十)全院性核心設施及新創儀器 計畫: 計畫: 1. 建置及維運全院性核心設施。 1. 建置及維運全院性核心設施: 2. 提 供 核 心 設 施 各 項 行 政 支 (1)本計畫致力於建置具國際水 援、協助辦理共用服務: 準之核心設施,如大數據分 (1)滾動檢討各設施儀器設備, 析與科學計算分析、冷凍電 重點補助關鍵性高階儀器之 子顯微鏡、新世代基因體定 購置。 序、蛋白質體質譜分析、代 (2)協 助 推 廣 宣 傳 核 心 設 施 服 謝質體質譜分析、生物物理 務。 分析、核磁共振分析及醣科 (3)設置並管理線上預約系統, 學分析等核心設施,因多 方便設施管理人及院內外用 元、完善且有效營運的核心 戶者使用。 設施為支持基礎科學研究之 144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4)代收各核心設施院外計畫經 關鍵要件。 費。 (2)為鼓勵院外學研界研究人員 (5)服務院內同仁並提供技術新 使用本院貴重儀器,或需有 知研習、儀器訓練、獨立操 高階技術人員操作、維護之 作認證等課程。 尖端技術平台,爰將院外學 (6)鼓勵設施開放服務院外學術 研界與本院之全院性核心設 研究或民間生技產業研發。 施服務收費標準一致化,以 (7)提供經費補助本院同仁使用 落實研究資源共享,藉此提 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 升全國整體學術研究水準。 動物生物安全第三等級 2. 提 供 核 心 設 施 各 項 行 政 支 (ABSL-3)實驗室進行之高 援、協助辦理共用服務: 風險病原動物試驗。 (1)評 估 本 院 未 來 研 究 發 展 需 3. 核心設施服務績效考評。 求,滾動檢討各設施現有儀 4. 貴重儀器使用管理。 器設備,新設核心設施或重 點補助關鍵性高階儀器之購 置。由專責委員會指導規 劃、盤點現有冷凍電子自動 化斷層顯微(cryo Electron Tomography)技術需求,將 提案採購置新一代高階儀 器。 (2)推廣宣傳方面,已完成各設 施簡介影片並上架網頁,提 高核心設施能見度;另完成 中英文核心設施廣宣手冊, 以每個核心設施一頁介紹的 方式呈現,並置於本院網頁 供使用者自行下載使用;已 於 113 年 6 月函知全國大專 校院及曾來院使用設施服務 之學術研究機構,請其協助 宣傳並轉知該機構研究同仁 來院使用設施服務。 (3)設置並管理線上預約系統, 俾便各核心設施訂定開放時 間、使用規則及送案流程等 作業,方便使用者線上申請 帳號及預約各項設施服務。 (4)代收各核心設施「場地設施 145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使用費」 ,方便院外人士因執 行各機關研究計畫使用本院 設施服務時,能以相關研究 計畫經費支付設施使用費。 (5)院內服務:113 年度 26 個全 院性核心設施營運情形良 好,充分支援本院研究及教 學,上半年度服務院內逾 400 個實驗室、達 4,600 人次, 完成逾 20,000 件送測服務。 人員培訓方面,上半年度全 院性核心設施辦理約 220 次 技術新知研習、儀器訓練、 獨立操作認證及技術諮詢等 課程,參與者計 4,000 人次。 (6)對外服務情形:113 年至今提 供 26 所大學校院、22 個院外 學術機構及 31 家生技公司來 院使用設施服務,對外服務 收入共計新臺幣 1,062 萬餘 元,所收款項依規定解繳國 庫。 (7)另因應本院國家生技研究園 區 ABSL-3 實驗室尚未通過衛 生福利部驗證、尚未啟用, 以本計畫經費補助本院同仁 使用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 究所「新興傳染病研究核心 設施平台」之動物實驗服 務,113 年度已有補助 2 案執 行。 3. 核心設施服務績效考評: 112 年度獲補助 25 件計畫,業 於 113 年 2 月底繳交 112 年度 服務績效及成果報告,並於 4 月 29 日經本院核心設施及貴 重儀器管理委員會審議,依各 核心設施所提交服務績效資 料分析,各設施平均服務 8 個 146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研究單位、30 個實驗室,與往 年之服務情形相當,符合相關 規範。 4. 貴重儀器使用管理: 辦理 112 年度貴重儀器使用情 形調查,盤點全院 197 台貴重 儀器,依儀器用途分為研究服 務型及專題研究型 2 類分析使 用資料。整體而言,95%以上 之儀器正常使用,僅少數儀器 因儀器老舊、零件停產,部分 新儀器因每次使用僅需短時 間即可完成實驗,致使用率偏 低,113 年上半年度經各儀器 設施管理人員配合舉辦儀器 教育訓練、推廣共同使用,使 用率已明顯改善。 六、任務型專案研究計畫: 六、任務型專案研究計畫: (一)材料與分析科技探索計畫: (一)材料與分析科技探索計畫: 辦理 114 年度「材料與分析科 1. 製備氧化鋅/中孔矽材複合催 技探索研究計畫」公開徵求相 化劑,在乙腈溶液內,利用過 關事項。 氧化氫作為氧化劑,進行高選 擇性(100%)地轉化丙烯至環 氧丙烯(HPPO)效能,觸媒的 過氧化氫利用率高於 98%,轉 化率高於 97%,優於含鈦沸石 TS-1 在甲醇溶液中以過氧化 氫進行丙烯環氧化反應的相 對應效能。另研發氧化釩奈米 棒催化劑,在相類似的反應條 件下,將丙烷與丁烷分別形成 正/異丙基過氧化物與正/異 丁基過氧化物,其烷烴過氧化 物產物選擇率達 95%以上。 2. 開發多種解析度報導系統於 探測絕對厭氧菌的膜囊泡介 導之跨生物域信息傳遞計 畫:順利於厭氧艙培養絕對厭 氧 菌 Roseburia 147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intestinalis,並透過超高速 離心機萃取、密度梯度離心純 化,準備將其外膜囊泡進行蛋 白質質譜分析;亦能培養絕對 厭 氧 菌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及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目前正在優化 兩株菌的培養條件並分離其 外膜囊泡以進行蛋白質質譜 分析。 3. 細胞在不同生長階段和不同 培養條件下的醣基化變化:已 培 養 wild type 的 HeLa cell , 並 萃 取 了 其 N glycans , 也 建 立 了 這 些 N glycans ( 將 近 50 個 ) 的 HPLC/MS 資料。對於其中 80% 左右的 N glycans,已經解出 其結構,這些 HPLC/MS 及結構 的資料庫,可以使我們下一步 對於不同細胞階段、不同培養 基的 Nglycan 做快速的鑑定。 4. 二維材料的放光及吸光:多彩 放光、高速偵測以及光伏元 件:運用二硫化鉬表面的凡德 瓦磊晶特性,成長出奈米等級 的導電金薄膜,使用薄金/二 硫化鉬作為新型態的透明導 電電極,我們成功開發出雙向 性>92 %的雙面鈣鈦礦太陽能 電池,雙面太陽能電池將有效 的增進單一太陽能電池的效 益並降低架設成本,相關成果 已發表論文。 5. 無合成分裂的機械調控:經由 微注射器將微量矽油注入斑 馬與皮膚與肌肉之間來局部 增加上皮組織的張力,已經證 148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實該區域周遭的無合成分裂 頻率較其他未經注射的區域 略為增加。 6. 解析並解決鈣鈦礦太陽能電 池的相分離問題:使用兩性界 面活性劑做為成長鈣鈦礦的 添加劑。能有效鈍化晶粒介面 缺陷,且能在鈣鈦礦膜表面形 成具電偶極距的自組裝分子 膜,因而提高元件效率至 22.24%。此外,此阻水氣分子 膜使太陽電池元件在 25°C 及 50%相對溼度下存放 4000 小時 後,仍可維持 98%的原始效率。 7. 鉻-鹵化物與硫屬化物異質 結構中的磁電性質:成功合成 了單層 WS2,並將其轉移到三 種不同厚度(7 nm、10 nm 和 13 nm)的 Py 膜上。WS2 的合 成是通過輔助促進的常壓化 學 氣 相 沉 積 法 ( APCVD ) 在 800°C 下進行的,使用 WO3 和 S 作為前驅物。合成的 WS2 單 層顯示出強烈且尖銳的光致 發光(PL)發射,表明其質量 優異。 8. 狄拉克/外爾費米子於電子強 關聯作用下之新穎量子現 象:本徵磁拓撲絕緣體 Eu 5 (Sn, In)2 As 6 之研究方 向我們已經成功合成單晶樣 品,並完成初步結構鑑定與塊 材磁性量測。 9. 波多爾逆反應作為 CO2 轉換成 CO 的觸媒效應:已經完成實 驗 架 設 , 並 測 試 Reverse Boudouard reaction,可以獲 得 70%以上 CO2 to CO 轉換效 率,並在加入催化劑後提升其 149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轉換效率。正進一步詳細分析 數據,以確認功率轉換率,已 確認本方法的經濟效益。 (二)因應流行病研究計畫: (二)因應流行病研究計畫: 徵求本院已具備相關經驗、 113 年度新增因應流行病研究 設備、團隊之研究人員,針 計畫公告徵求推薦案,共計徵 對感染性疾病防治上超前部 得 4 件推薦案,經審慎嚴謹之 屬的必要性,完善研發所需 審查程序,3 位深具潛力之研 的重要技術平臺及關鍵性藥 究人員均獲得補助,獲選名單 品資源庫。113 年度共補助 3 如下: 件新增計畫及 9 件延續型、4 李家偉博士(生物醫學科學研 件支援型計畫,辦理計畫執 究所)。 行、研發成果交流及預算規 王宜萱博士(生物醫學科學研 劃等相關作業。 究所)。 鄭偉杰博士(基因體研究中 心)。 (三)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 (三)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 徵求本院及國內以產業導向 113 年度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 之創新及跨領域合作轉譯醫 畫公告徵求推薦案,共計徵得 學研究計畫,以期提升國內 16 件推薦案,經審慎嚴謹之審 新藥開發之國際競爭力,達 查程序,計有 8 位深具潛力之 成轉譯基礎研究於臨床醫藥 研究人員獲得補助,獲選名單 之應用目標。113 年度共補助 如下: 8 件新增計畫及 5 件延續型計 顏雅萍博士(分子生物研究 畫,辦理計畫執行、研發成 所)。 果運用及預算規劃等相關作 吳漢忠博士(細胞與個體生物 業。 學所)。 周家復博士(物理研究所)。 施修明博士(生物醫學科學研 究所)。 陳鈴津博士(林口長庚醫院幹 細胞與轉譯癌症研究所)。 陶秘華博士(生物醫學科學研 究所)董奕鍾博士(應用科學 研究中心)。 程淮榮博士(分子生物研究 所)。 (四)重要新興領域推動計畫: (四)重要新興領域推動計畫: 推展「研究討論群」,讓不同 本計畫藉由「跨領域研究人員 150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領域的研究人員可以深入交 交流會」策略性行動,提供研 談、討論,引入新的思維、研 究人員學術交流與腦力激盪 究工具,產生創新構想,突破 的平臺,鼓勵院內研究人員自 現有窠臼與限制。 組團隊(跨所/中心之團隊尤 佳),針對特定研究領域,提 供明確的目標及欲推動之方 式。並持續支持本院已具有規 模的特定領域研究討論群(如 神經科學、染色體生物學、醣 科學、RNA 生物學) ,鼓勵院內 研究人員發揮本院研究潛 能、共同集思,發掘關鍵議題 並推展新興或重要研究領 域,以成就頂尖研究。 (五)永續農學計畫: (五)永續農學計畫: 計畫著重於轉譯研究能量為 執行在重要作物(蘭花、水 主,利用葉綠體雙效固碳循環 稻、玉米、狼尾草、蕃茄等) 之研究、運用基因編輯技術, 中,利用基因表現、性狀觀察 提升作物其抗病能力、發展 建立轉殖系統。目前將參與人 AI 植物性狀分析平台,建立 工固碳循環系統之酵素基因 農業代謝體分析平台整合並 進行轉殖試驗至上述作物 優化非標靶代謝體分析流程 上,以助於提升植株固碳效率 以及蒐集田間環境生物資源 並增進生長勢。 與其運用,以上作物研究實驗 目前已鑑定出數個候選基 主要於南部院區執行。 因,計劃在大豆、水稻及番茄 中進行相關試驗。利用基因編 輯技術在番茄、香蕉及蘭花中 進行試驗。 針對不同的植物性狀開發合 適的表型分析方法,著重在資 料分析方法的建立。發展深度 學習,氣孔影像辨識分析模 型,同時結合植物生理性狀量 測結果,與植物的氣體交換、 二氧化碳同化效率、水分利用 效率進行連結與模式建立,提 供植物科學高通量植物表型 分析方式。 擴增建構標準品質譜分析資 151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料庫,以及開發應用原位質譜 分析方法及影像質譜分析方 法。 研究團隊針對水稻根圈菌 群,已完成土壤樣本前處理與 DNA 萃取測試,比較次世代與 第三代定序之效益評估及完 成第一期稻作的根圈土採樣 共十個時間點,節水田及慣行 田共計十五個採樣點。目前進 行代謝體的分析工作。 完成於綠島朝日溫泉新型嗜 熱和耐熱海洋溫泉藍綠菌株 之採集,已初步分離出十幾株 屬於嗜熱和耐熱的海洋溫泉 藍綠菌,正進行生長特性和比 較基因體分析,預期能發現臺 灣嗜熱和耐熱的海洋溫泉藍 綠菌株之新品種,幫助未來的 生物技術應用。 (六)永續科學研究計畫: (六)永續科學研究計畫: 1. 永續科學研究計畫-永續科學 1. 永續科學研究計畫-永續科學 中心辦公室運作及國際合作: 中心辦公室運作及國際合作: (1)國際災害風險整合研究計畫 (1)國際災害風險整合研究計畫 -台北培訓交流中心(IRDR -台北培訓交流中心(IRDR ICoE-Taipei)。 ICoE-Taipei): (2)未來地球(Future Earth) A.已於 3 月底完成越南培訓課 計畫。 程 (3)淨零科技計畫辦公室。 B.於 6 月出席參與全球永續創 (4)永續計畫專題討論會。 新大會 SRI、AOGS 會議,並 (5)永續科學中心 2023 年年報。 於兩個會議中舉辦災害風險 2. 永續科學研究計畫: 議題 Session。 (1)舉辦「永續科學中心諮詢委 (2)未來地球(Future Earth) 員會」。 計畫: (2)辦理 114 年度「永續科學研 A.於 1 月舉辦第四屆 Future 究計畫」徵求相關事項。 Earth Taipei 年會暨第五屆 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 B.於 4 月舉辦海洋國際工作坊 及第四屆海洋行動研討會。 152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C.6 月 參 與 Future Earth Assembly 及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 Innovation Congress,並主辦及合辦未 來地球相關議題會議。 D.執行 Future Earth 全球秘書 處研擬策略、建構網絡、科 學創新,以及協調溝通四大 任務。 E.舉辦約 20 場 Future Earth Taipei 工作小組相關活動, 包括青年學者的永續研究系 列短講、ECR 培力工作坊、用 白話聊科學系列活動,以及 NGO 跨工作小組討論會議。 (3)淨零科技計畫辦公室: A.參與國發會舉辦之淨零城市 展,並於其中設中研院淨零 科技 5 支箭主題展。 B.舉辦本院與台船公司 MOU 簽 署儀式。 (4)永續計畫專題討論會:已規 劃於 7-8 月舉辦 3 場次專題 討論會。 (5)永續科學中心 2023 年年報: 完成年報文字編輯預計 7 月出 版。 2. 永續科學研究計畫: (1)舉辦「永續科學中心諮詢委 員會」:確認新計畫徵求主 題。 (2)辦理 114 年度「永續科學研 究計畫」徵求相關事項:舉 辦計畫徵求說明會,公告年 度主題 5 項: 「創新減碳科技 之研發與實踐」、「環境變遷 下健康風險評估與調適策 略」、「極端災害之風險評估 與管理策略」、「永續生態系 153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統及農業系統之研究與實 踐」、「邁向永續發展目標之 多元轉型實」 。已完成計畫書 徵求,並於 6 月下旬召開審 查諮詢會,完成審查人推 薦;後續將展開審查作業。 (七)數位人文研究計畫: (七)數位人文研究計畫: 中心主要使命為協助人文學 1. 數位人文知識庫建置: 研究數位轉向。目標包括: 推動執行 6 個計畫。其中近史 1.完善數位人文研究環境, 所執行農為邦本:民國農業經 建置開放及相互鏈結的知識 濟加值計畫(1940-1949) II 庫,研發數位工具,使研究 計畫針對農事司及農村經濟 者有效綜攝巨量多元的文字 司檔案完成數位化作業的前 或圖像,拓展人文研究議 置作業,整編檔案中的人名、 題;2.促成研究成果與在地 地名、關鍵字標註,預計將於 社會建立有機連結,與全球 年度內完成 5 萬件檔案數位影 相關領域競合互動。113 年規 像與 650 筆後設資料。臺灣檔 劃執行四大工作主軸如下: 案文獻數位加值計畫-以《臺 1. 數位人文知識庫建置: 灣新聞》報刊史料為核心(臺 透過研究主題設定,系統性 史所)展開報紙史料之編排描 整合本院人文研究館所的數 述、數位典藏與報紙專欄的內 位資源,便於學者線上分析 容加值作業,以充實報紙史料 應用。執行計畫如下: 數位內容,致力於建置全臺最 (1)史語所學術創新數位人文計 具指標性之報紙全文數位內 畫(史語所)。 容平台。地理資訊數位加值與 (2)地理資訊數位加值與地圖人 地圖人工智慧發展計畫(人社 工智慧發展計畫(人社中 中心)發展 Map AI 技術,包 心)。 括自動化地圖地理對位、地圖 (3)農為邦本:民國農業經濟加 中文地名 AI 萃取,上半年度 值計畫(1940-1949) II 已完成 3,120 幅地圖加值定 (近史所)。 位、地圖文字 18,489 個地名 (4)臺灣檔案文獻數位加值計畫 詞標註與 3,130 個圖徵標註, -以《臺灣新聞》報刊史料 逐步形成「地理空間資料立方 為核心(臺史所)。 ( Geospatial Data (5)建構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 Cubes)」,提供資料科學研究 體系計畫(民族所)。 的基礎資源或服務。 (6)以語言習得的認知歷程探討 2. 數位人文研究工具: 雙語政策對國小學童中文與 (1)文字辨識與校對平台:持續 英文語言發展的交互影響 優化文字辨識之核心技術與 154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語言所)。 校對功能之操作流程與介 2. 數位人文研究工具: 面,積極擴展可辨識的文本 研發數位核心技術與系統,使 類型,研發應用少量素材訓 學者能萃取並分析各類文本 練辨識核心的資料增強、聯 與圖像材料。工作項目如下: 合多模型進行辨識的多模型 (1)文字辨識與校對平台。 融合等技術,以提升自動辨 (2)數位人文研究平台。 識之精確度。平台正式對外 (3)圖像分析研究平台。 開放後,獲得廣大好評與迴 (4)知識組織與資料管理。 響,已與數個單位簽署合作 (5)數位參考工具。 協議,應用此平台進行文本 (6)系統建置技術提供。 影像的辨識,並將辨識與校 (7)數位人文基礎工具的整合與 對之結果反饋,以進行資料 應用。 開放與數位文本分析之應 3. 數位人文創新研究計畫: 用。 鼓勵本院學者利用數位人文 (2)數位人文研究平台:一站式 知識庫的結構化材料,搭配本 提供研究素材、數位工具, 中心開發或自行研發的數位 協助文本分析與研究資料視 工具,開展具實驗性質的個別 覺化。匯集逾 100 億字內容, 型研究計畫。執行計畫如下: 上半年擴展功能,並嘗試應 (1)中古中國流寓敘述之數位人 用臺灣自行研發的 TAIDE 及 文研究(文哲所)。 其它模型與數位人文研究平 (2)大語言模型與知識庫的結合 台進行整合。與院內單位進 -以自然語言進行知識庫的 行研究合作,累積會員近 問答與導覽(資訊所)。 2,000 人。 (3)邁向開放博物館-中央研究 (3)應用 OCR、IIIF 等圖像分析 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標 技術,藉由圖像比對、重聚、 本典藏管理系統 2.0 與臺灣 標註、物件偵測、內容識別、 海洋生態研究與保育(生多 時間與空間分析等資料處理 中心)。 或技術模組,達成圖像資源 (4)民族誌 2.0:連結、共作與 研究、編輯、標註甚至協作 脈絡化的數位閱讀(民族 功能。113 年持續以明清中國 所)。 地方志輿圖圖像進行實作, (5)建置基於明代人物的時空資 目 前 已 彙 整 約 3,000 筆 圖 料擷取及模型化技術(人社 像,完成約 2,000 筆圖像之後 中心)。 設資料建置。後續將納入 AI (6)漢學視野下漢喃文獻與越南 深度學習與卷積神經網路的 傳統知識(Ⅱ) (文哲所)。 評估與實作,進行平台的功 (7)臺灣宗教地景地理資訊系統 能建置。 發展與研究計畫(史語所)。 (4)知識組織與資料管理:配合 155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8)帝國邊陲的性產業:馬公遊 「清代檔案與數位人文研 廓地緣與社會網絡分析(臺 究」計畫,針對官方檔案文 史所)。 本文類(genre)類型特徵導 4. 學術出版與數位展示: 入、整合清代秘密宗教知識 結合虛擬網路與實體出版,多 本體架構設計。另規劃鏈結 元展示人文研究成果。工作項 資料集層級導入資料 FAIR 目如下: 原則架構設計,提升資料在 (1)出版與書展。 開放科學(open science)環 (2)開放博物館。 境下的交換、再利用性。 (3)Open Academy。 (5)數位參考工具: 「小學堂文字 (4)國際連結。 學資料庫」上半年網頁瀏覽 本院數位文化中心期以學術 量 242 萬頁,使用者 9.2 萬。 研究為基礎,整合不同型態的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中文 數位文化資產,持續豐富數位 版(AAT-Taiwan)上半年工 內容、完善數位人文研究環 作主要透過詞彙的翻譯、校 境,導引社會大眾參與、分享 正與知識架構設計提升在地 數位知識,同時和國際學術社 化新詞彙的國際連結性。 群交流合作,提升臺灣數位文 (6)系統建置技術提供:A.「數 化的能見度及影響力。 位人文知識庫」建置技術支 援;B.「數位人文創新研究 計畫」系統分析與平台開發 服務;C.本中心專案之網站 設計與平台開發;D.維護院 內各所數位典藏資料庫與重 要網站資源共計 184 個,為 配合本院資訊安全政策,規 劃加強老舊網站系統升級與 漏洞修補、網路防火牆與分 倉設定,系統運行狀況自動 監控與回報、軟硬體與資料 的自動備份與備援等資安檢 測與弱點修補項目。 (7)數位人文基礎工具的整合與 應用:配合「清代檔案與數 位人文研究—以官方查辦民 間教門為核心」計畫,結合 文字識別工具、知識本體建 構,揭示清代民間宗教特質 及清政權本質。並以生成式 156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AI 模型(Chat-GPT 4.0)研 發資料結構自動擷取技術, 使權威資料集的產生自動 化。對數位分析結果與人工 研究進行對讀、交互修正及 深化,提升數位工具對史料 「閱讀」和「理解」的準確 度。期望建立數位人文研究 工具的使用模型與規範。 3. 數位人文創新研究計畫: 推動執行 8 個計畫。中國中古 流域敘述之數位人文研究透 過半自動詞彙擷取技術,從兩 晉南北朝時期的十部史書中 擷取出 1,873 筆事件,排除非 兩晉南北朝時期及主動遷徙 的事件,共得到 878 筆移動事 件及 219 個遷徙地點,藉由歸 因分類結合 GIS 分析,探討南 北方政權在不同遷徙原因下 的移動方向與空間特徵。資訊 所馬偉雲副研究員執行大語 言模型與知識庫的結合-以 自然語言進行知識庫的查 詢、問答、導覽在大語言模型 開發及應用方面上,成功自主 開發了一個 7B 以上參數的大 語言模型。為了使模型能夠對 事件進行詳細總結,提取人、 事、時、地、物等綜合資訊。 目前已開發試用介面,並建置 基於 LINE 平台的輔仁大學 RAG 互動式導覽系統。後續將 結合數位人文研究平台擴展 至更多典藏文獻的導覽服務。 4. 學術出版與數位展示: (1)出版與書展:綜整全院各領 域學科出版運行模式,在推 動學術與科普著作的審查、 157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出版方面,繼 2023 年與近史 所簽定合作協議後,現正依 各所中心出版需求客製化研 擬、簽定相關協議,逐步落 實院出版中心與所中心的合 作關係和辦法。參與第 32 屆 台北國際書展,推出「AI 社 會登入中?」主題特展,展 售本院超過 4,000 冊出版論 著,攜手國內 9 家出版社, 邀請逾 30 位領域專家舉辦 17 場專書及科普講座。參與 2024 亞洲研究學會(AAS) 年會暨展覽,精選近 80 種、 300 冊本院各所論著,向國際 展示本院學術能量。 (2)開放博物館:開發可擴充異 質性研究資料的內容管理系 統;並導入 AI 圖像自動辨識 與標記技術,提升視覺資料 的可檢索性。於 518 國際博 物館日,以「尋找彩蛋」為 主題,匯集國內 47 家機構推 出 64 個線上展,打造互動介 面,推廣本院學術成果。上 半年網頁瀏覽量 108 萬頁, 使用者近 40 萬。 (3)Open Academy(規劃建置): 串連本中心文字辨識與校對 平台、數位人文研究平台、 開放博物館等既有平台的技 術與服務,一站式提供研究 資料儲存管理、數位人文研 究、研究成果展示與協作等 三項主要功能。已完成流 程、架構規劃,透過儲存、 文本分析、展覽編輯與數位 出版等功能整合,為研究者 開創更多元的資料應用。 158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4)國際連結:A.與國際學術機 構進行合作,包括:(A)與 史語所、日本奈文研等共同 維運「歷史文字資料庫統合 檢索系統」 ; (B)與美國蓋提 研 究 中 心 合 作 建 置 AAT-Taiwan;(C)與美國哈 佛大學共建「中國歷代人物 傳記資料資料庫」 (CBDB)。 B.籌辦 8 月的「太平洋鄰里 協會(PNC)2024 年年會暨 聯合會議」 ,以「環保、流動 與信號:重新連繫數位轉型 時代中零散的社群」為主 題,已完成主題演講邀約、 審稿等作業。 (八)生醫資料智慧化計畫: (八)生醫資料智慧化計畫: 在既有基礎上持續精進 本計畫上半年已有多項研究 1. 跨領域執行團隊的建立:在已 成果與進展。茲列舉研究進展 經建立的研究團隊上,持續延 如下: 攬與培育次世代卓越人才,加 1. 跨領域執行團隊的建立:已組 入本團隊。與國家生技研究園 成統計、資訊、生醫跨領域的 區結合:持續與「生醫轉譯研 統計資料科學與人工智慧研 究中心」的「轉譯醫學」和「智 究團隊,包括研究人員 7 名、 慧醫學」專題中心交流,推廣 博士後 6 名、研究助理 3 名、 精準醫療、智慧醫學、生醫轉 博碩學士學生 5 名、實習生多 譯的成果。 名。 2. 與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結合:持 2. 與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結合:與 續強化與生技產業的交流,推 「智慧醫學」專題中心交流, 動研發成果。 討論已有研究成果,並籌備研 3. 與國內大型醫院臨床端直接 發成果推廣說明會。報名學術 合作:持續與國內大型醫學中 獎項,增加研究成果曝光。 心合作,發展臨床與基礎研 3. 與國內大型醫院臨床端直接 究。 合作:持續與北榮、中榮、高 4. 大型數據庫的結合與探勘與 榮、高醫、臺大、和信、長庚 研發:持續與「臺灣精準醫療 等大型醫學研究中心合作,挑 計畫」、 「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 戰視網膜、糖尿病、大腸直腸 計畫」等大型計畫合作,開發 癌、乳癌等精準與智慧健康關 多體學與多模組研究與應用。 鍵議題。 159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計畫具體研究方向: 4. 大型數據庫的結合與探勘與 1. 基因體醫學大數據研究:定位 研發: 複雜疾病致病基因,建立疾病 (1)建立第二型糖尿病之精準健 與治療反應之基因風險評估 康,包括基因(全基因體生 系統、預測模型、基因智識庫。 物標記)風險評估系統、預 2. 醫學影像大數據研究:偵測複 測模型、基因智識庫,改善 雜疾病影像特徵,建立疾病與 國人對糖尿病的預防與早期 治療反應之影像風險評估系 診斷。 統、預測模型、影像智識庫。 (2)建 立 脂 肪 肝 診 斷 之 智 慧 健 3. 新 冠 與 猴 痘 病 毒 大 數 據 研 康,包括影像(腹部超音波 究:解析傳染病病毒演化與分 影像)風險評估系統、預測 型,評估病毒變種的發生風險 模型、影像智識庫,改善重 及其對疫苗校價的影響。 要疾病的預防與早期診斷。 4. 大型語言模型應用研究:瞭解 (3)解讀新冠和猴痘等傳染性病 開源的大型語言模型的特 毒的基因序列(病毒基因體 性,並應用於臨床報告的自動 序列)的變異,探討病毒變 化準備與品質檢驗。 異的特性,分型與演化,追 蹤病毒傳播感染,改善防治。 (4)大型語言模型解讀診斷報告 (大腸直腸癌病理文字報 告),接下來測試自動化產出 與檢查這些醫學報告的工 具。 七、學研合作: 七、學研合作: 與大學、學研機構及醫學中心合 與大學、學研機構及醫學中心合作 作計畫: 計畫: 本項工作係辦理包含本院與臺大 (一)本院與臺灣大學創新合作計 合作計畫,雙方依據「國立臺灣 畫為兩年期計畫,113 年度為 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創新性合作計 第二年計畫,共有 12 件合作 畫聯合補助要點」,共同撰寫計畫 計畫。臺大方面有理學院、工 書,並以自有經費推動聯合計 學院、醫學院、生命科學院、 畫。另依據「臺北、臺中、高雄 農學院及文學院等 10 個系 榮民總醫院、三軍總醫院與中央 所;本院三大領域共 10 個研 研究院合作研究計畫作業要點」 究所/中心共同參與。本院與 與具豐富醫療經驗之醫學中心合 榮總、三總合作研究計畫,113 作,以各自經費支持整合型計畫 年度共通過 19 件整合型計 推動生物醫學相關研究。本院分 畫,由北榮、中榮、高榮、三 別與「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總及本院共同執行。本院三大 及「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臺 領域共 7 個研究所/中心之研 160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灣半導體研究中心」簽定合作研 究人員參與。另已於 113 年 6 究契約,為製作量子晶片使用儀 月 22 日舉行之研究成果發表 器設備及製程平台之技術服務合 會。 作;研究船(勵進號)租金暨研 (二)本院與「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 究執行。 究院」簽定之合作研究契約, 已完成第 4 期為製作量子晶 片使用儀器設備及製程平台 之技術服務合作。 (三)本院與「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 究院臺灣半導體研究中心」簽 定設備使用暨技術服務合 約,已完成第 2 期為製作量子 晶片使用儀器設備及製程平 台之技術服務合作。 (四)持續推動與國家實驗研究院 合作協議,與其轄下臺灣海洋 科技研究中心進行海洋研究 船(勵進號)船期使用租賃, 用於海洋能、海底地震、海洋 生物地球化學、海洋生態系等 研究調查,刻正進行黑潮發電 最適場址及發電潛能之初步 評估作業;並完成年度租金撥 付。 八、中研學者計畫: 八、中研學者計畫: 本計畫係為獎勵本院及國內大學 113 年度首屆院外中研學者為中央 副研究員或副教授以上專任人員 大學郭力維教授、清華大學陳國璋 執行具有原創性的研究計畫,提 教授、陽明交通大學許翺麟教授, 供優秀中生代研究人員多年願 及臺灣大 學黃貞 穎教 授 4 位 學 景,成就頂尖研究,並加強本院 者,院內 3 名中研學者則是從本年 與大學的合作與互動,提升我國 度深耕研究計畫中遴選,分別為歷 整體學術研究水準。 史語言研究所巫毓荃副研究員、資 本計畫為 5 年期計畫,於 113 年 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修丕承研究 首屆已遴選 7 位優秀學者,其中 4 員,及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許 位為大學教授。本年度於 4 月受 惠真研究員。 理全國各大學推薦申請 114 年度 研究主題涵蓋數理、生命及人文社 計畫,各校至多推薦 5 名,每年 會領域,將進行為期 5 年之原創性 擇優核定至多 6 名院外中研學 及深耕研究。 者。計畫意願書審查後被推薦者 161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始得提送計畫申請書,預計於 113 年 11 月公告核定結果。 三、自然 及人 文社 會科 學研 究 (一)數理 一、數學研究: 一、數學研究: 科學 本院數學所一直以來肩負作為臺 (一)在月光方面的闡明了代數簇 研究 灣研究機構先驅及促進國內數學 的算術不變量與有限群的表 發展及引領數學研究方向的使 現之間意想不到的聯繫,有初 命。追求最深刻且最具影響力的 階更全面了解這種聯繫。找到 數學研究成果,成為世界一流的 更多推翻之前關於波前集猜 數學中心是我們的長遠目標。創 想的反例,以此對擴大數學界 造能夠讓新進研究學者及學生的 對 p 進位群波前集的了解。這 友善環境,使他們能追求最先進 個結果將對本院及我國的學 數學研究的成果也是我們長期規 術發展做出微小的貢獻。 劃的一部份。今年上半年已舉辦 (二)探討在高維 varieties 上的 三個大型國際會議「2024 環太平 整數點及全純曲線及相對應 洋圖論國際研討會」、「2024 機率 的 整 除 問 題 。 討 論 國際研討會」及「2024 學術諮詢 Green-Griffiths-Lang 猜 想 會議暨國際研討會」。 在移動標的狀況及相關的指 本院數學所研究同仁在各學術領 數多項式的算術性質。 域上均有優異表現,今年研究重 (三)在 Gopakumar-Vafa 不變量和 點有五大領域:表現理論。 量 子 K- 不 變 量 取 得 更 多 進 (一)數論與交換代數。 展。在量子 K 理論中訂立退化 (二)幾何與數學物理。 公式。持續探討機器學習和數 (三)偏微分方程與機率。 學及物理間的聯繫,在擴散模 (四)幾何分析。 型生成和最優傳輸技術之間 在追求學術卓越部分,各領域均 有更多有成效的聯繫。 做出重要發現,特別在「Toeplitz (四)計算粘性守恆定律的 Green 算子在嚴格 pseudodonvex 域上的 函數。能夠描述零如何根據一 半經典譜漸近」 ,「分類 Milnor 平 個僅取決於隨機分析函數零 方和代數棧的 K 理論」,「幾何波 點的常微分方程式而演化。 前集可能不是單一的」,「量子 K (五)研究 Szegő kernels 在高餘 理論中的對數乘積公式」和「量 維 CR 流形上的奇異性,建立 子模 Zˆ G 不變量」等有領先國 高餘維 CR manifold 的幾個 際的成果且發表在頂尖期刊。 基本結果。 162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招聘頂尖的研究人員仍是最重要 的任務之一,今年上半年成功招 聘一位優秀年輕學者,他是機率 與計算領域的年輕新秀,他的加 入可以加強本院數學所在機率及 計算領域的國際地位。 二、物理研究: 二、物理研究: (一)量子材料物理研究: (一)量子材料物理研究: 1. 量子材料之開發及應用之重 1. 量子材料:透過非線性和非交 要研究方向:狄拉克(Dirac) 互電荷輸運效應揭示拓撲表 半金屬、威爾(Weyl)半金屬、 面態拓撲物質系統中極具挑 拓樸超導體等新穎電子能帶 戰性的議題之一在於找尋與 系統、由異質材料造成的介面 識別與拓撲表面態有直接關 物理現象、熱電材料之效能、 聯的電荷輸運特徵。在拓撲鐵 三維拓樸絕緣體/垂直磁異向 磁 Weyl 金屬磊晶薄膜 SrRuO3 性異質結構、矽光子學與電子 (SRO) 中實驗觀察到縱向和 元件整合。 橫向輸運通道中巨大的非交 2. 延續性計畫:量子計算與量子 互和非線性電荷輸運效應 電腦、減碳計畫、量子材料的 (NRTE)。結合電子能帶結構 設計及生長、磁性、超導、強 計算結果,實驗觀察到的 NRTE 關聯對拓樸量子材料電子結 源自於拓撲 Weyl 金屬的表面 構影響的研究、複雜氧化物介 態以及其伴隨的一維度手性 面物性研究、新穎層狀二維材 邊緣態。這些研究結果除了強 料之表面與光電特性研究、以 調 NRTE 電荷傳輸效應作為鑑 同步輻射光源從事人腦顯像 別反演對稱性破壞的拓樸表 之跨國合作、開發先進同調電 面態的重要性外,亦凸顯拓撲 子成像、鈣鈦礦光伏材料中聲 物質在非交互電子元件及非 子與電子耦合研究、二維材料 線性光學應用上極具潛力。 異質結構器件中的電子傳輸 旋轉雙層石墨烯是一種通過 性質。 輕微旋轉錯位兩層石墨烯形 (二)生物與動態系統物理研究: 成的創新材料,為量子材料研 1. 微生物生態系統之演化動力 究開闢了新的途徑。通過施加 學。 電偏壓來操控這種材料的電 2. COVID-19 等廣泛傳染病之理 子性質的技術可對石墨烯層 論研究。 內的電子相互作用進行電性 3. 複雜流體與生物系統的巨觀 調節,並可製成電子元件,在 與微觀流變量測技術研究。 絕緣態與超導態間進行調 4. 探討血細胞羣與癌細胞羣在 控。這一研究成果加深了對低 微流場內的流變性質。 維度中相關電子系統的理 163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5. 幹細胞在三維孤立圓洞陣列 解,為創造新型電子元件開啟 的行為。 了可能性。 6. 非 互 易 相 互 作 用 物 理 2. 在 量 子 計 算 與 量 子 電 腦 方 ( Physics of 面,突破量子晶片製程、控 Non-reciprocal 制、及量測上的諸多瓶頸,成 Mechanics)。 功打造由臺灣自研自製的 5 位 7. 顆粒流物理:理想極限與自然 元超導量子電腦,量子位元邏 現象之連結。 輯 閘 的 保 真 度 更 達 到 99. 8. 理解和操縱浮動 3-D 微環境 9%。除了提供給計畫合作者研 中的肌肉細胞結構和分化。 究測試以外,亦提供量子電腦 9. 探討調控細菌分裂之 Min 蛋 做為極低溫 CMOS 以及參數放 白系統之模式轉變於細胞分 大器的開發平台,給其他研發 裂的潛在機制和作用。 單位使用。 (三)中高能物理研究: 減碳計畫方面,全國邁向 2050 1. 實驗研究計畫:LHC-ATLAS 強 淨零排放目標,本院物理所在 子對撞實驗、以精密太空質譜 院方主導下逐步取得技術突 儀 AMS 觀測宇宙射線、臺灣微 破,成功降低裂解甲烷的能耗 中子實驗-以超低能高純鍺探 及成本;112 年底與台灣電力 測器研究微中子物理及找尋 公司於樹林台電綜合研究所 暗物質、透過 Drell-Yan 過 舉辦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發布 程量測核子反夸克的不對稱 會,共同發布去碳燃氫技術串 分布和價夸克橫向動量維度 接台電混氫發電。今年更進一 分布與在 J-PARC 高動量粒子 步提高功率,將實驗室模組放 束實驗探討強子專有反應過 大規格,以期能夠盡到社會責 程、重力波物理的實驗研究、 任。 軸子與類軸子暗物質搜尋、探 (二)生物與動態系統物理研究: 測器及先進太空級電子系統 於 113 年上半年,已在生物與 的研究發展與應用、環形正負 動態系統物理領域發表了數 電子對撞機探測器,對撞亮度 項重點成果: LumiCal 量能器。 1. 以統計力學模型計算與數值 2. 理論研究計畫:以逆問題方法 模擬探討湍流系統中交互作 研究量子色動力學、G2HDM 規 用對相變的影響,並與國際實 範暗物理模型之唯象研究、相 驗團隊合作,驗證湍流相變的 對論性重離子碰撞及核心塌 普適性,成果發表於 Nature 縮超新星中自旋及手徵傳 Physics。 輸、探索宇宙重力波、集體微 2. 研究以新抗原為基礎的癌症 中子味振盪及重元素核合 疫苗的當前趨勢,已發表於 成 、 Dawn of galactic Pharmaceuticals。 neutrino astronomy。 3. 在染色體的研究中,發現亞核 164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四)高能物理與科學計算技術中 分子如酶對於染色質的時空 心: 協調以至基因表達起重要作 持續擔任全球網格核心資源 用。在活體細胞中,為實現細 中 心 ( WLCG Tier-2 胞功能,各種亞核分子對染色 Center),支援院內 ATLAS 研 質中亞核區的波動動態可能 究需求,並導入及參與全球 會產生機械干擾。此項研究證 網格核心技術和研發,支援 明了某些類型的干擾確實增 全院大數據分析與應用。 強了複雜的染色質中亞核區 粒子的波動。研究已發表於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4. 在顆粒流物理的研究中,發現 相變化圖及兩種型態的類地 震現象. 相關新作已發表於 Phys. Rev. Research 及 Phys. Rev. E。 (三)中高能物理研究: 1. 實驗研究計畫: 於 113 年 1–6 月間,持續推 動中高能組的實驗計畫,成果 於國際期刊和會議發表: (1)ATLAS 實驗持續對於希格氏 粒子的生成和衰變特性作深 度測量,尋找新物理的跡象。 (2)COMPASS 實驗量測質子橫 向動量分布特性,再度確認 理論預測性質。 (3)微中子實驗改進低能量區間 資料分析和背景事件壓抑, 增進精準度。 (4)參與重力波 LIGO 和 KAGRA 團隊,持續對宇宙天體重力 波作全方位量測。 2. 理論研究計畫: 理論組推動天文粒子物理及 宇宙學研究方向,在暗物質、 暗能量、天體核物理、宇宙重 力波、原始黑洞、中子星、宇 宙射線、高能中微子等課題 中,深度廣度都有持續成果發 165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表,包括暴脹宇宙中重力波和 原始黑洞的產生、相對論性重 離子碰撞及核心塌縮超新星 中自旋及手徵傳輸、集體微中 子味振盪及重元素核合成、 G2HDM 規範暗物理模型之唯象 研究等。在強作用力理論部 分,以逆問題方法研究量子色 動力學,有多篇關於直接求解 關聯函數滿足的色散關係,並 獲得該物理量在低能量區的 非微擾行為的工作等。 (四)高能物理與科學計算技術中 心: 1. 更新並持續維持穩定的全球 網 格 核 心 資 源 中 心 ( WLCG Tie-2 Center),支援 ATLAS 實驗與我國團隊之研究,增進 對質量起源與希格斯玻色子 之瞭解,並探索相關新物理。 2. 以最新的全球網格技術,支援 本中心負責之大數據分析與 科學計算核心設施,增進全院 各領域科學計算效能。CPU 與 GPU 使用量較 112 年上半年分 別成長 110%,以及 43%。 3. 擴展利用大數據分析與機器 學習方法,提升本中心機房能 源效益,以及科學計算效能。 112 年本中心機房整體用電 量,較 111 年降低約 20%。113 年又較 112 年減少 15%。 三、化學研究: 三、化學研究: 在本期間內,我們如期執行預定的 本期間本院化學所同仁研究成果 計畫,並依照既定分配的進度進行 已發表於 國際學 術期 刊論文 30 預算之執行。本院化學所目前擁有 篇、學術活動 30 次。研究成果提 21 個實驗團隊,擁有多個共同核 出專利申請共計 9 件,1 件專利申 心設施可提供高階技術協助進行 請案通過。同仁發表的論文刊登於 研究。本院化學所的研究分為三個 國際頂級化學領域期刊包含 Nat. 166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主要方向,包括材料化學、化學合 Commun.、Chem. Eng. J.、SMALL、 成與催化、化學生物學等,各研究 Small Methods、等點數 10 以上的 群組進行獨立或跨領域的團隊研 論文共 7 篇。 究。本院化學所相當重視基礎科學 本期間之重要研究成果簡述如下: 研究的突破和前瞻性,我們的重點 (一)透過簡單的合成路徑和低成 研究項目涵蓋了各種領域: 本原料,本院化學所研究人員 (一)能源與生物新材料:能源和 成功將以 Truxene 為核心的 生物材料是具有廣泛影響的 介面層材料用於無摻雜 NiOx 重要研究和發展領域,涵蓋 基倒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了農業、交通、醫療保健和 (PSCs),顯著提高鈣鈦礦結 工業產品。為了要達到零碳 晶品質、減少非輻射複合並加 排放的目標,開發用於再生 速電荷提取,展示出相當高的 能源生產和儲存的先進材料 功率轉換效率,並具有優異的 是創新科學技術是很重要的 長期穩定性,是發展高性能無 一環, 一直是化學所的研究 摻雜倒置型 PSCs 相當有希望 主題,並且是未來五年重點 的替代方案。此成果已發表在 發展方向。 國際期刊 SMALL。 (二)合成化學及觸媒化學:合成 (二)本院化學所研究團隊通過自 觸媒化學在經濟產業上扮演 下而上的有機合成,合成了鹵 非常重要角色。本院化學所 化納米石墨烯,提供下一代鋰 的合成化學研究方向涵蓋不 離子電池的納米石墨烯負極 對稱催化反應、天然物或具 的設計思維。納米石墨烯邊緣 生理活性分子的全合成研究 鹵素的存在不僅調節了結構 與醣化學。這些基礎研究能 和電子性質,還影響了材料的 讓化學反應步驟更具體性簡 穩定性、反應性和鋰離子存儲 化,並強調永續原則和資源 能力。此研究成果發表於 ACS 保護,此創新領先的合成及 Appl. Mater. Interfaces。 觸媒化學發展會對不同領域 (三)MRI 中 T1 權重影像提供高空 產生革命性影響。 間解析度之組織對比結構影 (三)生物分析與化學生物探索: 像,可觀察到組織器官之間的 本院化學所化學生物學組研 空間資訊。本所研究提出了一 究專業的範疇涉及結構生物 種單點反轉恢復(IR)核磁共 學、蛋白質體學、生物材料、 振(NMR)方法,可以通過單 微流體系統、肽化學和合成 一優化的 IR 脈衝序列快速評 有機化學,加上電子顯微鏡 估 T1 對比的變化。該方法最 (EM)和質譜(MS)的先進 大限度地減少了“關閉狀 技術,我們致力於利用奈米 態”納米顆粒的水信號,允許 科學和新的化學探針/材料 對「開啟狀態」T1 對比進行 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癌 敏感測量。這種 NMR 方法可以 167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症,實用的診斷和治療解決 作為一種低成本、節省時間的 方案及反應機構將研究替代 選擇,用於各種回應型 T1 對 燃料與生質能轉換相關酵 比系統的 MRI 前評估。此研究 素。 成果發表於 Small Methods。 四、地球科學研究: 四、地球科學研究: 本院地球所 113 年度的研究持續 重要研究成果擇要概述如下: 以 4 個研究領域為推展重點包括 (一)對採自印尼群島東部、帝汶及 地球物理學與地球動力學、地震 婆羅洲東北部的岩樣,進行定 學、地球化學及地質學與活動構造 年學、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學 學等,研究人員分別進行下列重點 等分析工作,計畫將東南亞 相關研究主題,並進行前瞻之跨組 (SEA: South East Asia) 合作,所獲得之研究成果如右欄所 作為天然實驗室,依據岩漿活 列: 動記錄,研究增生與碰撞構造 (一)南洋行動再升級:亞洲造山 作用,進而探討整個亞洲的造 與大陸演化。 山運動與大陸演化。 (二)超低速帶物質於高溫高壓下 (二)已成功將地核物質加熱至接 之熱傳導率及聲速:對核幔 近地核之高溫狀態,並已取得 邊界複雜之熱化學構造與動 超低速帶物質於高溫高壓下 力學之意涵。 之初步熱傳導率數據。期望近 (三)碳循環-從現在到千年前、 期即能完整量測超低速帶的 從小尺度到全球尺度的生物 熱性質,幫助了解超低速帶之 圈變化。 演化及動力學。亦成功量測鐵 (四)利用光纖地震儀高解析探測 於高溫高壓條件下之熱傳導 地震與山崩滑動帶的滑移機 率,發現其熱導數值與文獻之 制:一個跨尺度的現地實驗 數據相似。若地核鐵與地幔底 與觀點。 部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而形成 (五)利用原始岩漿對隱沒與碰撞 超低速帶物質,則其於核幔邊 造山帶之地函進行探測。 界具有頗低之熱導率,將使局 (六)利用海底大地測量探討臺灣 部之核幔熱流下降。 周遭隱沒帶大地震的孕震及 (三)反應在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 海嘯潛勢。 度和其同位素,團隊結合國際 (七)環境空汙懸浮微粒的氧化活 合作(四個國家) ,分析發現, 性及其呼吸道健康危害之研 二氧化碳的同位素顯現出明 究。 顯的聖嬰信號。在臺灣地區, (八)東南亞行動:班達海周邊岩 這個信號領先聖嬰 9 個月之 漿活動與地體構造演化研 久。這對聖嬰提供一實質的預 究。 測,對聖嬰所帶來的災害(如 (九)以三維數值資訊為基礎探討 颱風、登革熱),能提前做好 沈積岩與火成岩混合區之地 準備。 168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質構造。 (四)蘭台山崩光纖試驗(LAMDA) (十)由地震活動度地球物理觀測 於 112 年 2 月參與了全球光纖 量及環境因子的時空特徵探 觀測月的跨國試驗,其研究成 討地震觸發機制。 果發表已在 112 年底發表於 (十一)洞察臺北都會周遭火山來 期刊 Seismol. Res. Lett.。 源及潛在衝擊。 利用光纖地震儀紀錄之應變 (十二)含水礦物於高溫高壓下之 率資料特性進行地下速度變 熱傳導率,聲速與分子振動 化時序監測的新方法,已在 光譜及其對地球深部水循 112 年被 AGU Books 接受,將 環之意涵。 在今年 113 年底出刊。此原創 (十三)多段斷層破裂動力學、應 新方法也投稿至 112 年 12 月 力狀態及長週期地震動分 的 AGU 國際研討會,收穫熱烈 析。 討論。竹林山崩地區的鑽井與 (十四)外地核—地函邊界繞射波 井下和地面的光纖網路皆已 約束下地函最底部三維層 在 113 年前半年陸續完成,目 像層析模型。 前正在建置可置放光纖地震 (十五)臺灣數值地震模型-從歷 儀的機房,預計在 113 年後半 史地震-現今地震到未來 年颱風季前往進行量測。 之情境地震。 (五)完成所羅門群島火山岩的地 (十六)地球科學學門(地球物理 球化學與橄欖石成份分析及 組)研究發展及推動計畫。 伊朗、泰國與印尼火山岩的地 (十七)臺灣地震中心儀器服務計 球化學分析。前往 JAMSTEC 橫 畫。 須賀分部參觀固體樣本微區 (十八)臺灣地震科學中心。 採樣系統,並洽談採購細節。 (十九)臺灣地震中心資料服務計 (六)前往 2024 M7.4 花蓮地震在震 畫。 央以東約 40 km 的 ORY2 站進 (二十)歐亞大陸與菲律賓海板塊 行觀測。利用過去 2 年 3 次觀 邊界的地函觀點:以臺灣捕 測與 113 年度觀測計算 4 月 3 獲岩(澎湖、蘭嶼和綠島) 日花蓮地震於 ORY2 造成之同 與蛇綠岩(墾丁層、利吉層 震水平位移為 12 公分往南南 與玉里帶)為證。 東方向,海床抬升約 46 公 (二十一)長時間尺度下海洋酸化 分,與往西傾斷層模型預估值 與全球暖化對珊瑚體內 較為一致。並在臺東奇美外海 成鈣環境的影響。 佈設一個新海床測站 ORY4, (二十二)南臺灣地殼及岩石圈深 期能了解奇美海底峽谷斷層 層構造及其動力影響。 的活動性。 (七)結合臨床、化學和細胞試驗、 和環境細懸浮微粒化學分 析,研究結果發現常用的空污 169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指標,如:AQI 和 PM2.5 濃度, 來探討污染與健康風險因果 關係研究的相關性/有效性需 要重新審視。研究發現大氣光 化學效應對細懸浮微粒的化 學組成極為關鍵,影響下風處 的居民。 (八)從關鍵的大屯火山群熔岩流 中採集了 30 個火山岩樣本, 開始使用威斯康辛大學的定 年方法進行年代學研究並對 樣本進行岩石學分析。 (九)探討球環幾何中的熱化學對 流模型,研究核幔邊界(CMB) 熱通量的空間和時間變化,以 及其與地幔上方地震速度異 常的關係。發現隱沒板塊到達 CMB 會導致暫時和偶發的高熱 通量爆發;在緻密原始物質堆 下面,熱通量可能局部變為負 值。建立對流模型,探討地表 玄武岩生成及其隱沒過程對 地幔深處循環的影響,特別是 它們對 CMB 熱通量的影響。 綜合各項研究成果,在此期間舉辦 學術專題演講 26 場次,發表於國 際學術期刊論文計 64 篇。 五、資訊科學研究: 五、資訊科學研究: 本年度的研究推展以 3 個重點研 本期間資訊所同仁除將近期研究 究群為主力,並針對具前瞻性之 成果出版主流期刊論文與重要國 尖端資訊領域規劃有 13 項跨組之 際會議論文外,另有至少 20 篇論 所內合作計畫。此外,本院資訊 文已發表或即將發表於相關領域 所同仁在下列各資訊研究主題獲 最頂尖國際會議及頂尖國際期 致指標性成果: 刊。其中包含 ICCAD、DAC、CRYPTO、 (一)智慧計算研究:資料處理與 EUROCRYPT、AAAI、ICME、CVPR、 探勘、多媒體技術處理、人 等國際會議及 IEEE TCAD、IEEE 工智慧與深度學習、自然語 Transactions on Games 、 IEEE 言與知識處理。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二)系統研究:電腦系統、網路 Analysis and Machine 170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系統。 Intelligience 等國際期刊。以下 (三)理論研究:程式語言與形式 概述其中二項重要研究成果: 方法、 計算理論與演算法。 (一)關鍵幀照片合成 3D 形狀:提 出一個從關鍵幀照片合成 3D 形狀,就能夠利用幾張關鍵幀 照片生成合理的 3D 形狀和姿 勢,即使它們不是來自同一序 列。 (二)YOLO_v9:本院資訊所同仁所 提出的即時物件偵測系統,針 對資訊傳輸時的流失問題,提 出 一 個 programmable gradient information(PGI) 的技術,可以對深層網路有更 好的參數利用率,才發表不到 半年,就已獲得 129 次的引 用。 六、統計科學研究: 六、統計科學研究: (一)研究群:因應當前尖端科技 (一)截至 113 年度 6 月止共發表 龐大數據分析所帶來的挑 50 篇國際期刊論文,辦理學 戰,積極推動並參與各科學 術演講 14 場,博後演講 4 場, 與實務的跨領域的合作研 邀請國際傑出統計學者來訪 究: 71 件客座案。 1. 高維度資料與深度模型之穩 (二)數理統計: 健方法。 1. 開發不完整競爭死因資料分 2. 智慧健康。 析的統計方法。 3. 複雜動態系統。 2. 針對未知抽樣偏誤下對無母 4. 氣候變化與環境研究。 數推論建構校正方法。 5. 精準醫療。 3. 利用非線性的資料維度縮減 6. 網路大數據分析。 方法以及資料分群來聚焦資 (二)統計理論與方法:持續深化 料的隱含向度與降低資料的 統計理論與方法的發展,並 處理量,開發適合於大數據的 積極探索改進因果推論、深 探索式資料分析架構。 度學習及人工智慧等新興重 (三)統計方法與應用: 要領域的方法。 1. 問卷收集幼兒間互動資料,發 (三)資料科學統計合作社:新增 展社會網絡的行塑與轉變之 生物資訊與分析系列課程, 統計分析及理論模型建構方 舉辦統計工作坊,並提供跨 法。 領域的服務與研究諮詢。 2. 分析醫院及臺灣生物庫正常 171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四)學術與人才培育:與台大及 及痛風對象的全基因組序列 中研院多所合辦資料科學學 數據,識別臨床表型的罕見變 程,負責國際研究生生物資 異體和亞型。揭示協同作用的 訊學程,舉辦非編制人員壁 罕見變異體對導致痛風的影 報論文比賽、科普實習、成 響。 果發表會,並協辦「碩士生 3. 透過癌症演化動態分析及操 統計研究成果研討會」及「第 控腫瘤分子演化,模擬及實驗 三屆統計傳薪研討會」。 驗證癌症基因體演化的特 徵,探討治療策略對癌症基因 體演化的影響,提升治療效 果。 4. 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國 內外人體生物資料庫基因體 資料,偵測第二型糖尿病的危 險因子,建立分類與預測模 型。 5. 使用非監督式學習生成對抗 網絡方法構建並應用於投資 組合。 6. 將自然啟發式最佳化演算法 成功地應用在多個領域。 (四)延續性學術計畫: 1. 中華統計學誌英文國際期刊 (Statistica Sinica)發行 (第 34 卷 1~3 期、線上特刊 -Sequential Monte Carlo)。 2. 舉 辦 資 料 價 創 與 挑 戰 工 作 坊;舉辦環變中心、地球所、 及統計所三所聯合演講;舉辦 壁報比賽。 3. 協辦可靠度研討會、第 33 屆 南區統計研討會暨 2024 年度 中華機率統計學會年會及學 術研討會。 七、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 七、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 (一)持續開發以碳鈉米管為基礎 (一)細胞計數法在表徵細胞特性 之管新穎材料在生醫影像的 因其有限的光學窗口限制了 應用。 可同時檢測的數量,我們開發 (二)以中紅外波段之多光梳雷射 了一種用單壁奈米碳管作為 172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系統技術探測在大氣反應中 模型可突破此一限制。 重要分子之中間物。 (二)使用紅外線雙色時間分辨雙 (三)專注開發奈米鑽石於生醫與 梳光譜直接光譜精準定量 半導體技術的應用。 OH+HO2 反應數速率重新審視 (四)發展量子電動力學對非絕熱 此一反應在大氣中至關重要 電磁真空漲落對內轉換的影 的作用。 響理論。 (三)首次證明螢光奈米鑽石作為 (五)著重於探討離子液體對二維 閃爍體可對極紫外線(EUV)輻 材料的電子傳輸的相位調 射進行成像和表徵。 製。 (四)結合理論的模擬證實在實驗 (六)開發可擴展的圖狀態對於基 上可行的條件下,真空波動可 於測量的量子計算和量子技 以對內轉換速率造成一個數 術中的許多糾纏輔助應用。 量級的影響。 (五)演示了離子液體如何對二維 材料相依賴的傳輸特的調 控,為開發液體/二維材料混 合裝置鋪平了道路。 (六)提出了一種量子系統協議以 去除不需要的狀態組件,從而 透過光鑷中一定數量的原子 的絕熱傳輸來促進可擴展的 圖狀態生成。 八、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 八、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 本期間順利執行預定計畫,上半年 本期間本院天文所同仁發表有審 各計畫團隊已得到右列研究成果: 查制度論文 181 篇(其中 24 篇為 (一)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 出版中論文;52 篇為第一作者論 波陣列-臺灣計畫(Atacama 文),並舉辦六場學術研討會。 (以 Large 下論文數皆指有審查制度論文)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一)本期間同仁發表 ALMA 相關論 Array-Taiwan,ALMA-T)。 文 41 篇;主辦一場 ALMA 使用 (二)特長基線干涉儀/格陵蘭望 者研討會;持續負責 ALMA 區 遠 鏡 計 畫 ( Very Long 域中心的運作、視覺化軟體 Baseline CARTA 的升級、以及接收機的 Interferometer,VLBI/Gree 研發與升級;由本院天文所同 nLand Telescope,GLT)。 仁主導之 ALMA 大型觀測計畫 (三)Subaru 望遠鏡的主焦點光譜 eDisk 持續發表論文並對培養 儀研發與科學計畫(Subaru 新生代科學家作出重要貢獻。 Prime Focus (二)本期間發表相關論文 9 篇;今 Spectrograph,PFS)。 年 1 月事件視界望遠鏡(EHT) 173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四)理論天文物理(Theoretical 發 表 M87 黑 洞 的 第 二 年 Astrophysics)。 (2018)觀測成果,GLT 對取 (五)海王星外自動掩星普查計畫 得此黑洞最新影像為不可或 ( Trans-Neptunian 缺的關鍵因素,本院亦為此成 Automated Occultation 果發佈新聞稿;4 月 GLT 參與 Survey,TAOS II)。 EHT 全球 VLBI 觀測;本團隊 (六)次 毫 米 波 陣 列 持續黑洞相關理論研究並與 ( Submillimeter Array , 夥伴合作開發下一代信號接 SMA)。 收系統。 (七)可見光與紅外線天文學及儀 (三)本期間發表 Subaru HSC 論文 器 計 畫 ( OIR Astronomy & 18 篇;Subaru 主焦點光譜儀 Instrumentation)。 PFS 正進行最後階段的系統優 (八)東亞核心天文臺協會與東亞 化,預計 114 年開始 360 夜的 天 文 臺 ( East Asian Core 觀測;本期間本院天文所亦確 Observatories 認了參與 Subaru 下一代儀器 Association,EACOA & East ULTIMATE 的具體工作項目。 Asian Observatory,EAO)。 (四)本期間理論組同仁發表論文 (九)臺灣宇宙電波爆廣角監測實 近 50 篇;本院天文所自啟用 驗 ( Bustling Universe 新世代高效能運算系統以 Radio Survey Telescope in 來,持續建置更符合新硬體架 Taiwan, BURSTT)與快速電 構的科學軟體程式,已提升計 波 爆 ( Fast Radio Burst, 算及模擬工作效能,可進行解 FRB)研究。 析度更高、更精準之模擬;同 註:SMA、ALMA 及 EAO/JCMT 於 106 仁利用超級電腦進行高解析 年加入 EHT 觀測、GLT 於 107 度的三維模擬,並整合最精密 年加入 EHT 觀測。107 年 ALMA 模型,揭示宇宙中第一代星系 與 GLT 加入 GMVA 觀測,112 的形成機制,此成果獲本院天 年 JCMT 亦加入 GMVA 觀測。 文所發布研究亮點,亦獲國際 媒體報導。 (五)6 月舉辦 2024 海王星外太陽 系學術研討會,吸引國內外超 過百位學者專家參與;高速科 學相機正與望遠鏡系統進行 整合測試,望遠鏡與相機的光 學校準、自動觀測軟體及和數 據整理流程即將完成,預計 113 下半年可開始觀測,全面 運轉後即進行 5 年普查。 (六)本期間有 5 篇論文使用了 SMA 174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觀測資料;本院天文所儀器團 隊持續提升自主建造先進儀 器的能力,新開發的首座 345GHz 接收機已安裝在 SMA 的 7 號機中進行最後測試;為 提升競爭力,SMA 國際團隊正 進行 wSMA 計畫,為 SMA 建造 具有寬中頻頻寬(4-20 GHz) 的新型接收器,本院天文所負 責的元件皆達極佳的性能,表 現亮眼。 (七)本期間發表 OIR 相關論文 30 篇(含 CFHT SPIRou 論文); 在國科會的資助下,今年 2 月 本院與巨型麥倫望遠鏡(GMT) 簽署合約,由天文所代表臺灣 加入該計畫,與其他六國的天 文機構合作建造全球最強大 的光學望遠鏡;與歐南天文台 (ESO)合作的中紅外線成像 光譜儀(METIS)已正式進入 最後製造與整合測試階段。 (八)使用 EAO JCMT 望遠鏡發表論 文 10 餘篇,重要成果之一為 透過 JCMT 恆星形成區磁場巡 天計畫(BISTRO)解析了大質 量恆星形成區的磁場結構,此 成果獲本院天文所發布研究 亮點;今年初 EACOA 在泰國舉 行「東亞青年天文學家會議」 (EAYAM 2024),本院天文所 博士後研究員在其科學籌備 委員會(SOC)中擔任委員及 共同主席;本院天文所持續領 導或參與 JCMT 觀測計畫,亦 持續共同甄選 EACOA 博士後 及營運 JCMT,合作推動東亞 天文發展。 (九)本期間主辦了一場 FRB 定位 175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學術研討會;為追蹤銀河系附 近 FRB 的專用望遠鏡 BURSTT 正建設中,其中位於福山植物 園的主要偵測陣列(256 支天 線)及位於南投水里的定位陣 列(64 支天線)皆已完成安 置,這兩個陣列正進行同步測 試,而位於綠島的定位陣列 (64 支天線)的站址正在施 工中;為了提高定位精度,也 正和日本、印度、泰國等地的 研究單位積極洽談合作事宜。 九、應用科學研究: 九、應用科學研究: 各專題研究中心研究方向及概況 各專題研究中心之重要成果臚列 如下: 如次: (一)智慧生物工程專題中心: (一)智慧生物工程專題中心: 1. 發展自動化藥物合成系統,利 1. 成功利用「層光放大光學顯微 用人工智慧計算出最佳分子 術」研究果蠅腦神經的突觸蛋 式,結合自動化藥物合成系統 白之空間分布及數量,解析高 快速篩選新型藥物。 達五奈米相當於電子顯微鏡 2. 結合人工智慧發展智慧化影 的解析度。 像處理系統,用以處理層光放 2. 利用細胞的溫度接受器,發展 大光學顯微術產生之影像。 新穎的奈米藥物傳遞系統。利 3. 開發新型細胞力晶片,用以篩 用熱接受器來調控腫瘤微環 選抗藥性癌細胞,並用以篩選 境進而增進癌症免疫治療效 藥物。 應,也針對脂肪細胞上的冷接 (二)綠色科技專題中心: 受器發展出新的肥胖治療概 1. 發 展 一 固 態 電 解 質 合 成 技 念。 術,目標為同時實現大量生產 3. 利用細胞力分布研發出新型 與結構調控,並了解材料於環 生物標示技術,此技術可在十 境中之快速化學反應。 秒內偵測十萬隻細胞的細胞 2. 研究設計具高對稱之鈣鈦礦 力分布。目前已發現抗藥性癌 超穎介面並以光激發產生高 細胞的力分布與同一種非抗 階螺旋光雷射。 藥性癌細胞不同,可用來篩選 3. 開發過渡金屬氮化物超穎材 抗藥性細胞。 料完美吸收體有效吸收太陽 (二)綠色科技專題中心: 光能轉熱能,運用太陽光轉熱 1. 新技術得以改良之液態法合 促進化學催化反應合成綠色 成固態電解質,目前正評估此 能源,目標是在於加速化學反 方法之結構調控能力。同時, 176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應例如二氧化碳還原與合成 成功以臨場同步輻射技術成 氨這類的綠色能源。 功追蹤快速化學反應。 4. 目前商業化的電池仍然使用 2. 目前已經可以光激發具高對 液態電解液,這導致了高風險 稱之鈣鈦礦超穎介面產生高 和難以達到高能量密度。目標 階螺旋光雷射,現正撰寫論文 是開發具有高離子導電度的 將投稿高影響係數期刊。 高分子固態電解質,以實現更 3. 超穎材料完美吸收體增強太 高的安全性和更高能量密度 陽能驅動加速二氧化碳還原 的鋰金屬電池。 反應,有效轉化廢氣二氧化碳 (三)量子光電專題中心: 作為高經濟價值的燃料一氧 1. 在 氮 化 矽 / 二 氧 化 矽 化碳。由完美吸收體結構加速 (SiN/SiO2)介面開發室溫單 太陽能驅動光化學反應,研究 光子光源,未來可進一步整合 工作的一氧化碳產量相較過 積體光學晶片。 去 文 獻 提 高 六 倍 ( 2000 μ 2. 開發光子晶體奈米共振腔超 mol/g·h) 。 控單光子輻射,藉此達成高效 4. 導入功能性官能基後,高分子 率量子光源。 的離子導電度顯著提升,使用 3. 開發電激發二維半導體發光 此高分子組裝的鋰金屬電池 元件。 在室溫下展現出穩定的充放 電特性和更佳的電池穩定性。 (三)量子光電專題中心: 1. 成 功 在 氮 化 矽 / 二 氧 化 矽 (SiN/SiO2)介面開發室溫單 光子光源,單光子純度達 >98%,飽和強度 45kcps。 2. 成功設計出光子晶體 H2 共振腔 可 形 成 四 極 渦 流 態 (quadrupole vortex mode)。 3. 以雙脈衝注入法個別控制電子 與電洞注入,電致螢光強度可 增強 6 倍,外部量子效益可增 強 3.5 倍。 十、環境變遷研究: 十、環境變遷研究: (一)空氣品質專題中心: 本期間舉辦學術專題演講 17 場 1. 臺灣中西部空氣污染之診斷 次,發表 SCI 期刊論文 43 篇。與 與歸因研究。 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簽署合作備 2. 高解析度空氣品質診斷與預 忘錄、與泰國瑪希敦大學熱帶醫學 報模式發展。 院簽署合作備忘錄。 3. 氣膠對雲霧微物理性質及降 (一)空氣品質專題中心: 177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水時空分布之影響 1. 進行中部地區空氣污染事件 (二)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 與雲、嘉地區跨域實地調查研 1. 高解析度與新世代臺灣氣候 究,了解特定天氣條件下, 模擬系統之發展。 上、下游之傳輸影響。與德國 2. 氣候變遷的推估與機制分析。 及韓國團隊之合作並參與 NO2 3. 全球暖化對極端天氣與氣候 衛星遙測資料分析方法、排放 的衝擊辨識研究。 量推估之驗證。 4. 全球暖化對臺灣環境與企業 2. 持續精進模式預報技術,探究 之衝擊。 污染成因,並進一步發展都市 (三)環境韌性與永續組: 尺度的分時空品預報方法,提 1. 採用新穎感測技術和資料科 供更貼近民眾生活的資料產 學建立實證調適策略。 品,並可作為環境部細緻預報 2. 產業氣候變遷風險評估研究。 之參考。 3. 南臺灣建成環境細懸浮微粒 3. 進行嘉義地區高時間解析度 控制之永續健康策略。 的氣膠物理化學實地觀測、大 氣溫濕度垂直分佈觀測(微波 (四)藍碳碳匯及水域污染研究: 輻射儀)、光達觀測氣膠與風 1. 為利用藍碳達成碳匯目標,開 場的垂直分佈,同時在梅山進 展大型海藻生態區位實驗室 行霧水的採集,評估臺灣西部 設備及野外大型海藻養殖技 地區氣膠-雲-降水交互作 術。 用及影響。 2. 建立環境新興汙染物 PFAS 環 (二)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 境暨生物樣品分析暨移除方 1. 氣候模式發展:高解析臺灣地 法。 球系統模式(大氣 0.25 度-海 3. 建立海水暨氣膠重金屬元素 洋 0.1 度,TaiESM1)的建置 暨同位素分析方法。 與測試;新世代臺灣地球系統 模式(TaiESM2)大氣與海洋 動力耦合架構的建置與測 試;評估 TaiESM1 深對流積雲 參數法,改善熱帶對流多尺度 系統表現;將整合性雲參數法 置入臺灣地球系統模式第二 版的物理架構以及升級 GTS1.0 雲 宏 觀 參 數 法 至 GTS2.0;在氣候模式中加入降 雪的輻射效應提高氣候敏感 度;臺灣地球系統模式中超高 垂直解析度一維海洋模組與 全球海洋動力模式耦合;探討 178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臺灣地球系統模式對東北太 平洋海洋層積雲的模擬偏差 與原因;臺灣地球系統聖嬰現 象模擬偏差之原因探討;大氣 海洋耦合頻率對熱帶季內振 盪模擬的影響。 2. 長期氣候變遷模擬:以高解析 (25 公里)全球大氣模式進行 2ºC 與 4ºC 暖化情境的氣候變 遷推估,提供資料給國科會氣 候變遷計畫 TCCIP 進行極高解 析降尺度模擬臺灣氣候變遷。 3. 氣候變遷推估與機制探討:海 洋暖化對降低西北太平洋颱 風活躍度與強化副熱帶高壓 的動力機制;以高解析度氣象 及大氣化學模式,推估暖化 2 ºC 與 4ºC 情境下,全球暖化對 臺灣都市尺度溫度及空氣品 質的影響,並應用至農業領 域,評估氣候狀態及臭氧對作 物產量的影響;模擬人為源氣 膠對亞洲冬季季風的影響,發 現污染物排放可能導致東亞 冬季季風減弱,造成空氣污染 更加惡化;以模式探討亞洲季 風對太陽活動之響應以及大 洋經向翻轉流減弱後之復原 過程;評估近期氣候模式對東 亞和臺灣氣候年代際預報的 能力。 4. 氣候變異研究:以高解析土地 利用資料搭配氣象模式解析 臺灣森林雲霧帶的變化;極端 天氣與氣候事件診斷分析: 111 年巴基斯坦洪水與歐洲/ 中國乾旱、110 年北美極端熱 浪、109/110 年臺灣 百年乾 旱;海洋-大氣交互作用對南 179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大西洋烏賊豐度的調節;太平 洋-日本遙相關結構對臺灣氣 溫與熱浪的影響;赤道中太平 洋海溫對東北太平洋海洋熱 浪的誘發作用;南美洲季風對 大西洋跨南北半球遙相關結 構的誘發作用;深度神經網路 模型產生之臺灣雨量降尺度 資料的偏差校正。 5. 氣候服務:進行氣候相關財務 揭露(TCFD)研究,建置資料 平台,提供臺灣光電與風電潛 勢、暖化情境下之熱壓力與用 電壓力、淹水與乾旱趨勢、水 資源變遷資訊;參與國科會 TCCIP 中綱計畫氣候變遷推估 研究,提供全球氣候模擬資 料;2024 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 告之撰寫與主編;TCCIP 中綱 計畫高溫報告之撰寫與主編。 (三)環境韌性與永續組: 1. 於熱及空污皆嚴重之臺灣中 部地區,進行定點及移動式之 社區觀測,並召募志願者,進 行個人熱壓力及空污暴險評 估與健康衝擊評量。 2. 已產生全臺灣最新氣候變遷 情境下之熱風險地圖及淹水 機率地圖,並預估未來高溫造 成之產業用電壓力分析。並持 續與利害關係人進行溝通了 解需求,同時將圖資呈現於資 訊平台,公開給國內企業界使 用。 分析南臺灣各年齡分層下族 群暴露於 PM2.5 之特定求救原 因緊急救護風險,且藉由橫斷 性研究與追蹤性研究之調 查,釐清空氣污染、綠色空間 180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及認知行為模式對民眾身心 健康的影響。並利用長期實場 驗證綠簾系統分析植物相關 參數與降低 PM 濃度及改善熱 環境的效益、提出綠簾系統設 計指南。 (四)藍碳碳匯及水域污染研究: 1. 研究團隊已於臺東成功外海 建立海藻養殖基地,開始藍碳 碳匯野外研究及驗證;已建立 實驗室大型海藻研究設暨養 殖技術,正進行生態區位研 究。 2. 成功建立可量測水、顆粒、生 物組織中 42 種 PFAS 的方法, 檢測極限皆優於 EPA 標準方 法。成果發表於 2024 海洋年 會 。 研 究 成 果 發 表 於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已開發 PFAS 破 壞性處理技術,以加速器電子 束降解水中 PFAS,發展新分離 處理技術成功將 PFAS 從水中 簡單並有效地移除。兩項研究 成果分別發表於前緣學術期 刊。 3. 以成功建立海水重金屬元素 暨同位。 4. 素準確分析方法,將可用於協 助海洋委員會等國家單位建 立海水汙染監測相關技術。 十一、資訊科技創新研究: 十一、資訊科技創新研究: 本期間順利執行預定計畫,各專 113 上半年本中心同仁研究成果 題中心實施概況摘要如下: 已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論文 12 (一)資通安全專題中心: 篇、會議論文 28 篇,舉辦 23 場 整合了國內各大學及研究 學術演講,並榮獲多項重要學術 機構的資源與專家學者, 獎項。 著重促進國家的資訊安 (一)資通安全專題中心: 全、培育資訊安全領域的 1. 後量子密碼學之端對端加 181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人才以及推廣資訊安全的 密模組的研發已建立開源 觀念。研究方向包含資料 程式專案公開接受檢驗,並 安全、軟硬體安全、網路 進一步將此加密模組運用 安全、安全控管、資安政 於端對端加密即時通訊系 策、及利用巨量資料分析 統的研發。 技術,進行資安威脅零時 2. 藉由開發輿情辨識系統來 差攻擊分析等領域。 協助提升媒體判讀能力。運 (二)智慧物聯網專題中心: 用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 目標在於研發資通訊領域 理的技術分析內容,以量化 的前瞻與核心之資訊技 網站的風險程度來呈現給 術,並努力凝聚產學合作 群眾參考,來達到抑制來源 重點,研究聚焦於物聯網 不完整之訊息與詐騙陷阱 ( Internet of Things ) 的散播機制效果。 相關研究議題,以嵌入式 (二)智慧物聯網專題中心: 系統、通訊網路為兩大研 1. 持續發表重要研究成果於 究主軸,著重加速深度學 領域最受重視的國際會議 習推論的軟硬體共同設計 及期刊。 以及自動化研究及發展下 2. 長期維持與產業界密切互 世代(beyond 5G/6G)通 動,包含與旺宏等企業進行 訊標準的關鍵技術和架 產學研究計畫,參與臺灣物 構。 聯網產業技術協會、臺灣半 (三)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專題中 導體產學研發聯盟等組 心: 織,和電信技術中心、資策 以整合資創中心研究資 會、科技部的合作研究以及 源,促進產業提升及學 與國內外一流大學合作。 術、技術交流為目標。研 (三)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專題中 究方向專注於人工智慧相 心: 關技術應用與服務之研 1. 與臺灣音訊公司及助聽器 究,包含電腦視覺、自動 公司進行產學合作,轉研為 音樂生成等多媒體相關研 用。 究,聽覺醫療輔具、醫療 2. 強化學習研究方面,獲得突 影像分析等智慧醫療研究 破性的研究成果。所提出的 應用,及金融科技與結合 新方法,優於 Facebook 團 深度學習與強化學習方法 隊所研發之 ELF OpenGo 程 的相關研究。 式,並可以省下至少十倍以 上運算資源,被用於培訓國 家隊等級的職業棋士。 (二)生命 一、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 一、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 科學 (一)染色體、基因體與系統生物 (一)染色體、基因體與系統生物 182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研究 學: 學: 以多維度體學研究生物遺傳 已進行跨領域合作,導入人工 訊息,利用超高解析度光學顯 智慧(AI)進行細胞核內染色 微鏡觀察並結合自動化影像 體以及植株整體之影像分 處理及多維度大數據資料分 析,藉以瞭解遺傳重組過程中 析等方法,探討遺傳重組及環 關鍵之蛋白質及植物在逆境 境逆境下的基因調控等議題。 下之基因表現調控等議題。此 (二)細胞與發育生物學: 外,在轉譯調控方面,也從演 探討細胞及個體層面的代謝 化角度提出一個嶄新的的觀 調控、訊息傳遞、生長調節 點。 等主題,強調功能性研究, (二)細胞與發育生物學: 以增進植物及微生物之生理 針對信使核糖核酸(mRNA)在 學關鍵知識。 植物細胞內與細胞間長距離 (三)植物與環境交互作用: 移動的分子機制有突破性進 探討植物與光照、乾旱、溫 展。 度、金屬離子等環境因子之 (三)植物與環境交互作用: 互動關係,藉以瞭解如何提 在非生物性逆境相關之研 高植物在逆境下的韌性。 究,發現己醣胺生合成途徑能 (四)植物與環境微生物學: 整合營養及能量代謝,非分泌 進行植物病原與環境微生物 型胜肽與鐵離子平衡調控之 之種原蒐集及多樣性探討, 關聯,及滲透壓逆境下的磷酸 並經由演化生物學、基因體 化信號傳遞等。 學及分子生物學等面向深入 (四)植物與環境微生物學: 研究,以瞭解遺傳變異生成 針對竹嵌紋病毒之研究證實 及致病機制。此外亦進行植 植物胞核內輸蛋白α在感染 物免疫學研究,以探討植物 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此外, 與病原在分子層次的互動。 亦與農業試驗所等單位合 作,導入滿江紅種原,藉以研 究植物與微生物之共生關係。 總結:相關成果對植物及微生物學 基礎研究有創新性突破,預期可對 作物育種及合成生物學等領域有 所貢獻,進而應用於農業生物科技 之研發。 二、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 二、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 本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簡 (一)細胞功能障礙: 稱細生所)以卓越的研究實力和創 1. 吳漢忠的研究成果 新精神,致力於從分子、細胞和生 (1)Panda et al. ( 2024 ) 物體層面深入探討細胞功能、細胞 Intracellular domain of 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183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間相互作用及生物個體的發育、生 molecule induces Wnt 長和環境適應,推動基礎生物學及 receptor transcription to 醫學研究的發展。以下是細生所的 promote colorectal cancer 四大研究領域及其具體內容: progression.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一)細胞功能障礙:細生所專注 本研究發現,上皮細胞黏附 於研究細胞調控機制及致病 分子(EpCAM)之細胞內域 機轉,並推動轉譯醫學研 可誘導 Wnt 受體的轉錄,從 究,以開發新穎藥物來防治 而促進結直腸癌的進展。這 各種新興或重大疾病。此領 項研究提供了結直腸癌進展 域的研究涵蓋以下幾個重要 的分子機制,並指出 EpCAM 方面: 作為潛在的治療標靶。 1. 新冠病毒研究:開發針對新型 (2)Hsu et al. (2024). Arginine 冠 狀 病 毒 突 變 株 的 mRNA methylation of DDX3 疫苗與治療性抗體,為全球防 harnesses mitophagy to 疫提供強有力的科學支撐。 promote metastasis of breast 2. 神經退化性疾病:研發針對阿 cancer. Cancer Research 茲海默症的新型藥物標的及 這項研究揭示了 DDX3 的精 創新療法,探索神經退化性疾 氨酸甲基化如何利用線粒體 病的致病機制。 自噬來促進乳癌的轉移。研 3. 細胞凋亡:探討有絲分裂期細 究結果表明,DDX3 的修飾 胞凋亡的調控機制,揭示細胞 可能是乳癌轉移的關鍵因 死亡和存活之間的關鍵平衡。 素,提供了新的治療策略。 4. 抗菌胜肽研究:進行抗菌胜肽 (3)Kumari et al. ( 2024 ) . 在養殖、感染性疾病及癌症方 Multivalent mRNA vaccine 面的轉譯醫學研究,為抗感染 elicits broad protection against 治療和癌症治療提供新策略。 SARS-CoV-2 variants of concern. Vaccines 12, 714. 生態、演化及發育:細生所 本研究開發了一種多價 從跨物種比較的角度,運用 mRNA 疫 苗 , 能 夠 對 功能性基因體學研究動物胚 SARS-CoV-2 的多種關注變 胎發育基因的調控網絡及特 異株提供廣泛保護。該疫苗 徵演化的遺傳機制,並拓展 展示了強大的免疫應答和保 至以下具體研究: 護效力,有望成為未來防控 5. 水生生物適應:研究水生生物 COVID-19 的重要工具。 的鹽分調節細胞和排酸機制 2. 陳志毅的研究成果 及其演變,揭示其在多變環境 (1)Hazam et al. (May 2024). 中的生存策略。 Use of natural peptide TP4 as 6. 海洋酸化影響:探討海洋動物 a food preservative prevents 在海洋酸化環境中的離子平 contamination by fungal 衡調節機制,了解酸化對海洋 pathogens. Food Chemistry, 184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生態系統的潛在影響。 455:139874. 7. 極端環境適應:研究動物在海 本研究探討了天然肽 TP4 作 洋極端環境中的生存適應機 為食品防腐劑的應用,並證 制,揭示生命在極端條件下的 明其能有效防止真菌病原體 獨特演化現象。 的污染。該成果為食品安全 (二)神經科學:細生所的腦科學 提供了一種新穎且高效的解 實驗室以果蠅和小鼠作為模 決方案。 式動物,深入研究中樞神經 (2)Hsu et al. ( Feb. 2024 ) . 系統的發育和功能。具體研 Optimization of sequence and 究包括: chiral content enhances 1. 小鼠大腦發育:研究小鼠大腦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tilapia 發育及記憶和學習的分子機 piscidin peptides.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制,揭示神經發育和認知功能 Chemistry, 265:116083 之間的關聯。 本研究優化了羅非魚殺菌肽 2. 神經迴路與行為:利用電生理 的序列和手性含量,顯著提 及動物行為學方法,研究大腦 升了其治療潛力。該研究結 神經迴路發育對動物行為的 果有助於開發更有效的抗菌 影響,解析神經網絡如何調控 療法。 行為。 (3)Hsu et al. ( Jan. 2024 ) . (三)幹細胞與再生生物學:細生 Sequential rearrangement and 所利用多種動物模式,研究 stereochemical reorganization 幹細胞與組織再生的調控機 to design an antimicrobial 制,致力於推動再生醫學的 peptide with enhanced 發展。研究重點包括: stability. Biomedicine & 1. 幹細胞老化:發掘代謝對幹細 Pharmacotherapy, 170 : 胞老化的影響機轉,揭示代謝 116088. 調控在幹細胞老化中的角色。 本研究通過順序重排和立體 2. 再生能力:破解調控再生能力 化重組設計出一種具有更高 的關鍵因子,探索影響心肌細 穩定性的抗菌肽。該肽在抗 胞成熟的機制,推動心臟再生 菌治療中展現了優越的穩定 研究。 性和效力。 3. 轉譯研究:在轉譯研究方面, (4)Selvaraj et al. ( 2024 ) . 細生所利用尖端影像技術、基 Rejuvenation of Meropenem by conjugation with Tilapia 因編輯和類器官體科技,開發 piscidin-4 peptide targeting 對抗人類神經退化性疾病和 NDM-1 Escherichia coli. ACS 心臟疾病的新療法,並探討結 Omega (in press). (SCIE) 締組織和老化相關疾病的治 ( IF : 3.7; SCI ranking : 療策略。 36.5%). 細生所透過這些多元而深入的研 本研究展示了將美羅培南與 185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究,致力於推動生物醫學領域的 羅非魚殺菌肽-4 結合,可恢 前沿進展,為人類健康和疾病防 復其對 NDM-1 大腸桿菌的抗 治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菌效力。這一發現為抗菌藥 物的重新利用提供了新思 路。 3. 易玲輝的研究成果 (1)Chuang et al. (Jun. 2024). NPRL2 is required for proliferation of oncogenic Ras-transformed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Cell Division, 19(1): 22. 本 研 究 發現 NPRL2 在 致 癌 Ras 轉化的支氣管上皮細胞 增殖中是必需的。這一發現 有助於進一步了解癌症的分 子機制,並為未來的治療策 略提供了新的靶點。 (二)生態、演化及發育 1. 蘇怡璇的研究成果 (1)Lin et al. ( Jun. 2024 ) . 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ies of two hemichordate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deuterostome origin and chromosome evolution. PLOS Biology, 22 (6): e3002661. 本研究完成了兩種半索動物 的染色體級基因組裝,提供 了關於後口動物起源和染色 體進化的新見解。這項成果 對理解脊索動物的進化具有 重要意義。 (2)Chou et al. (Apr. 2024). Tracing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chordate somites in the hemichordate Ptychodera flava. Integrative & Comparative Biology, icae020. 186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本研究追溯了脊索動物體節 的進化起源,使用了半索動 物黃海盤腔蟲作為研究模 型。研究結果為脊索動物的 進化提供了新的視角。 2. 游智凱的研究成果 (1)Lin et al. ( Jun. 2024 ) . 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ies of two hemichordate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deuterostome origin and chromosome evolution. PLOS Biology, 22 (6): e3002661. 本研究完成了兩種半索動物 的染色體級基因組裝,提供 了關於後口動物起源和染色 體進化的新見解。這項成果 對理解脊索動物的進化具有 重要意義。 (2)Chou et al. (Apr. 2024). Tracing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chordate somites in the hemichordate Ptychodera flava. Integrative & Comparative Biology, icae020. 本研究追溯了脊索動物體節 的進化起源,使用了半索動 物黃海盤腔蟲作為研究模 型。研究結果為脊索動物的 進化提供了新的視角。 (3)Yu et al. ( Apr. 2024 ) . Asymmetric segregation of maternal mRNAs and germline-related determinants in Cephalochordate embryos: implications for the evolution of early patterning events in chordates. Integrative & Comparative Biology, icae012. 187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本研究探討了頭索動物胚胎 中母源 mRNA 和生殖相關決定 因子的非對稱分配,並探討 了這些現象對脊索動物早期 模式化事件進化的影響。 3. 太田欽也的研究成果 Lee et al.(2024). Exploring the origin of a unique mutant allele in twin-tail goldfish using CRISPR/Cas9 mutants. Sci Rep, 14, 8716. https : //doi.org/10.1038/s41598-024- 58448-2 本研究使用 CRISPR/Cas9 技術 研究了雙尾金魚中獨特突變 等位基因的起源。結果揭示了 該突變對金魚形態特徵的影 響。 4. 哈圖林的研究成果 (1)Kashimoto et al. (2024). Giant sea anemones. Curr Biol, 34(10):R481-R483. doi : 10.1016/j.cub.2024.03.060. 本研究描述了巨型海葵的生 物學特性,並探討了其在生 態系統中的作用。 (2)Kashimoto et al. (2024). Anemonefish are better taxonomists than humans. Curr Biol, 34(5) :R193-R194. doi : 10.1016/j.cub.2023.07.051. 本研究發現海葵魚在分類學 上的準確性超過了人類,這 一發現對於理解動物行為和 生態學具有重要意義。 5. 曾庸哲的研究成果 (1)Chiu et al. ( 2024 ) . A two-year physicochemical and acoustic observation reveals 188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spatio-temporal effects of earthquake-induced shallow-water hydrothermal venting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s. Limnol. Oceanogr. Lett. 本研究通過兩年的理化和聲 學觀測,揭示了地震引發的 淺水熱液噴口對周圍環境的 時空影響。 (2)Pan et al. (2024). Creatine and L-carnitine attenuate muscular laminopathy in the LMNA mutation transgenic zebrafish. Sci. Rep., 14, 12826. 本研究發現肌酸和左旋肉鹼 可以減輕 LMNA 突變轉基因斑 馬魚中的肌肉病變。 (3)Lin et al. ( 2024 ) . Environmental DNA-based biodiversity profiling along Houdong River in northeastern Taiwan. Biodivers. Data. J., 12, e116921. 本研究通過環境 DNA 技術對 臺灣東北部後東河的生物多 樣性進行了剖析。 (4)Furukawa et al. ( 2024 ) . Gluconeogenesis in the extraembryonic yolk syncytial layer of the zebrafish embryo. PNAS Nexus, 3, pgae125. 本研究探討了斑馬魚胚胎外 胚胎卵黃合胞層中的糖異生 現象。 (5)Nazir et al. ( 2024 ) . Anthropogenic nitrogen pollution inferred by stable isotope records of crustose coralline algae. Mar. Pollut. 189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Bull.,198, 115839. 本研究通過穩定同位素記錄 推斷了甲殼紅藻中的人為氮 污染現象。 (三)神經科學: 1. 周申如的研究成果 Fang et al.(2024). Brain gene regulatory networks coordinate nest construction in birds.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PMID: 38916488. 本研究探討了鳥類大腦基因 調控網絡如何協調築巢行 為。研究結果揭示了基因與行 為之間的複雜關係,對理解動 物行為進化具有重要意義。 2. 丘淑鈴的研究成果 Chen et al. ( 2024 ) . Enhancing social behavior in a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mouse model : investigating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intervention. Gut Microbes, 16 ( 1 ): 2359501. 本 研 究 探 討 了 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干預在自閉症譜系 障礙小鼠模型中增強社交行 為的潛在機制。研究結果顯 示,該菌株干預有助於改善自 閉症相關的社交缺陷,並提供 了新的治療思路。 (四)幹細胞與再生生物學: 1. 郭紘志的研究成果 (1)Siew et al.(2024). Galectin-3 aggravates microglial 190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activation and tau transmission in tauopathy.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134 ( 2 ): e165523. doi : 10.1172/JCI165523. 本研究發現 Galectin-3 在 tau 病理中會加劇小膠質細 胞的活化和 tau 蛋白的傳 遞,揭示了 Galectin-3 在神 經退行性疾病中的關鍵角 色,為潛在的治療策略提供 了新的靶點。 (2)Chang et al. (2024). Sulfated disaccharide protects membrane and DNA damages from arginine-rich dipeptide repeats in ALS. Science Advances, 10(8) : eadj0347. doi: 10.1126/sciadv.adj0347. 本研究顯示硫酸化雙糖能夠 保護細胞膜和 DNA 免受富含 精氨酸的二肽重複物的損 傷,這對於肌萎缩性脊髓侧 索硬化症(ALS)的治療具有 潛在意義。 (3)Tsai et al. (2024). Author Correction : Amyloid modifier SERF1a interacts with polyQ-expanded huntingtin-exon 1 via helical interactions and exacerbates polyQ-induced toxicity. Communications Biology, 7 ( 1 ): 601. doi : 10.1038/s42003-024-06302-6. 本研究探討了淀粉样蛋白修 飾劑 SERF1a 如何通過螺旋相 互作用與聚谷氨酰胺擴展的 亨廷頓蛋白-外顯子 1 相互作 用,並加劇聚谷氨酰胺誘導 191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的毒性。 2. 許惠真的研究成果 Huang et al.(2024). Excess dietary sugar impairs Drosophila adult stem cells via elevat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induced JNK signaling. Development, 151(1): dev201772. doi: 10.1242/dev.201772. 本研究發現過量的飲食糖分 會通過升高的活性氧誘導的 JNK 信號通路損害果蠅的成體 幹細胞,這對於理解飲食和幹 細胞功能之間的關係具有重 要意義。 3. 陳振輝的研究成果 (1)Santoso et al. ( 2024 ) . Appendage-resident epithelial cells expedite wound healing response in adult zebrafish. Current Biology. (accepted). 本研究發現附肢中的上皮細 胞能加速成年斑馬魚的傷口 癒合反應,揭示了這些細胞 在再生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2)Kumar et al. ( 2024 ) . Whole-body replacement of larval myofibers generates permanent adult myofibers in zebrafish. EMBO Journal. PMID: 38839992. 本研究顯示,幼體肌纖維的 全身更替可以生成永久性的 成年肌纖維,這對於理解肌 肉再生和修復機制具有重要 意義。 總結:細生所在四個研究領域都有 持續和重要的研究進程;上半年度 一共發表了 30 篇國際期刊論文、 192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22 篇研討會論文、舉辦 5 次大型 國際研討會議。 三、生物化學研究: 三、生物化學研究: (一)本院生化所在生命科學領域 從 113 年 1 月 1 日至 113 年 6 月 以其獨特的分子研究脫穎而 30 日本院生化所研究團隊總共發 出。研究人員藉由深入理解 表了 39 篇論文,其中包含: 生物分子的結構和功能,特 (一)徐尚德研究員結合冷凍電顯 別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 技術(cryo-EM) ,質譜以及小 核酸和脂質,希望透過應用 角 X 光散射(SAXS)系統性地 這些知識來開發新型治療方 分析不同醣蛋白在水溶液中 法。 的分子表徵,提供關鍵實驗資 (二)本院生化所的研究基於先進 訊驗證並將德國馬克斯·普朗 的結構生物學工具,包括冷 克 生 物 物 理 學 研 究 所 ( Max 凍電子顯微鏡、質譜儀、X 射 Planck Institute for 線晶體學和單細胞成像。這 Biophysics)Mateusz Sikora 些基礎支持創新探針的合成 博 士 與 巴 黎 西 岱 大 學 和應用於細胞和動物模型的 (Université Paris-Cité) 新方法。 Cyril Hanus 博士團隊所建立 (三)生化所研究領域為: 的演算法 GlycoSHIELD 進行 1. 宿主與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理 改善。改善後,GlycoSHIELD 解微生物與宿主生物,例如腸 只要用個人電腦就可以在幾 道微生物群在健康和疾病(如 分鐘內迅速建立完整的醣蛋 COVID-19)中的互動。研究人 白的立體分子模型,可有效協 員深入研究蛋白質間的相互 助研究人員分析醣分子在蛋 作用,尤其是涉及醣蛋白質的 白質表面的空間分佈,遮蔽效 重要宿主-微生物關係。同 應以及預測醣分子對生物生 時,我們還通過天然物質和化 物分子辨識,蛋白質結構等重 學合成探索微生物酶和蛋白 要貢獻。(Cell, 2024, 187, 質,尋找新的治療化合物和生 1296-1311.e26.) 物學探針。 (二)由於茶多酚的多重靶標抑制 2. 細 胞 內 外 的 通 訊 與 信 號 傳 特性,導致其抑制新冠病毒的 遞:細胞膜之間的通訊在各種 機制經常被誤解。本篇由本院 生物過程和疾病中至關重 生化所梁博煌研究員主導和 要。研究人員研究分子水平的 臺灣大學合作者發表的論文 信號傳遞和膜動態,旨在應用 闡明,某些茶多氛事實上藉著 其研究成果治療神經退行性 抑制棘刺蛋白和 ACE2 蛋白的 疾病、預防感染、對抗癌症以 交互作用,以及人類蛋白酶而 及利用幹細胞進行疾病治療。 阻止病毒進入細胞,即使他們 3. 細胞恆定的調控:保持細胞恆 也會抑制病毒蛋白酶及 RNA- 193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定狀態與健康高度相關,因此 依 賴 的 RNA 聚 合 酶 。( ACS 恆定狀態的失衡可能導致疾 Omega 2024, 9, 病。研究人員研究自噬、蛋白 23984–23997) 質折疊、質量控制、氧化還原 (三)本院生化所所長暨特聘研究 調節和泛素化等調節機制。這 員 Todd Lowary 與 加 拿 大 些基礎知識有助於開發潛在 Guelph 大學合作,發現一種 的癌症、傳染病以及像阿茲海 新的細菌脂多醣生物合成途 默症這樣的神經退行性疾病 徑。此發現有助於理解脂多醣 的治療方法。 這一重要疫苗靶點的組裝方 4. 合成生物學:合成生物學致力 式,並提供可用於組裝新型保 於為新應用創建或重新設計 護 性 疫 苗 的 新 酶 。 生物材料。研究人員專注於基 ( Proceedings of the 因編輯、細胞和蛋白質工程、 National Academy of 生物催化劑優化以及天然產 Sciences of the United 物的生物合成。他們的創新旨 States of America 024, 121, 在應對重要的可持續發展挑 e2402554121.) 戰(例如來自微生物的燃 (四)副研究員林曉青的團隊與本 料)、開發用於免疫療法的新 院生化所其他研究團隊進行 細胞,以及創造新的化學實體 合作,鑑定真菌中新型生物鹼 或蛋白質,作為潛在的治療用 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這項研 途。 究闡明了自然界用於構建複 雜多環化學骨架的高效酶工 具,具有潛在的治療特性。 (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4, 63, e202401324) (五)陳佩燁研究員的實驗室以冷 凍電子顯微鏡技術解出倉鼠 普利昂蛋白序列 23-144 所形 成的澱粉樣纖維結構。 此結 果揭示蛋白質中的無序片段 雖不影響蛋白質摺疊,卻可以 影響蛋白質錯誤摺疊的結 果。 (Citation: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2024, 436, 168576) 四、生物醫學科學研究: 四、生物醫學科學研究: 本院生醫所 47 位(專任+研究技 113 年上半年度已發表國際期刊論 194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師)研究人員,以生物醫學研究 文 52 篇,舉辦學術演講 41 場,部 為基礎,發展臨床應用醫學,增 分研究成果說明如下: 進各種疾病診斷、治療及預防, (一)生醫所團隊發現利用細菌治 研究重點包含以下研究方向: 療的方式,可大幅改善腫瘤的 (一)轉譯醫學:將基礎的醫學研 微環境,藉由細菌與常用化療 究直接運用在新藥開發及臨 藥物 oxaliplatin 的結合,可 床上的預防、診斷與治療。 促使抗癌殺手 T 細胞的增 預計篩選具先天性免疫調控 生,進而達到消滅腫瘤的效 功能之化合物,以控制氣 果,此研究將有助於癌症治療 喘;探討腫瘤幹細胞與腫瘤 的優化,研究成果已刊登於歐 微環境交互作用及訊息傳遞 洲分子生物學組織的期刊 途徑,進一步優化及開發新 《 EMBO Molecular 的細胞免疫療法。 Medicine》。 (二)痠 覺 研 究 : 結 合 分 子 生 物 (二)生 醫 所 團 隊 研 究 發 現 學、神經生理、臨床神經醫 UFMylation 這一新興的後轉 學等各項理論基礎與研究方 譯修飾作用在 T 细胞免疫功 法,與神經內科、神經外科、 能上的影響。在 T 細胞中剔除 疼痛科、復建科醫師合作, UFL1 降 低 了 PD-1 的 研究痠覺神經傳導、神經迴 UFMylation , 使 PD-1 不 穩 路可塑性變化與慢性痠的因 定,進而增強 CD8+ T 細胞的 果關係。期待能開發出有 活化,使得癌症免疫治療有更 效、專一的止痛與止痠藥物 好的反應,此研究成果已發表 與方法,提供治療慢性痠的 於《Molecular Cell》。 建議與研究方向。 (三)生醫所團隊以質譜流式細胞 (三)奈米醫學:發展具有臨床應 儀進行單細胞免疫代謝調節 用價值的奈米醫學研究,結 組分析發現:自然殺手細胞 合奈米材料的特殊性能,促 (NK 細胞)的免疫代謝特徵 進藥物輸送、基因治療、疫 與慢性重症患者的院內感染 苗開發以及免疫調節。成果 結果相關,此研究成果已發表 將應用在新冠肺炎疫苗、廣 於 《 Frontiers in 效性抗流感疫苗、個人化癌 Immunology》。 症疫苗及奈米藥物遞送的研 (四)生醫所團隊改良傳統的 CaP 發上。 磷酸鈣神經細胞轉染法,CaP (四)單細胞醫學:開發及應用新 奈米粒子可以高效轉染神經 的單細胞分析平台,結合單 元和神經幹細胞,提高了可重 細胞多體學研究免疫系統與 複性和生物相容性,並減少了 心肌細胞、癌細胞及病毒的 免疫原性和毒性,這一突破性 交互作用,擴展對致病機制 方法有望顛覆現有基因遞送 及治療機轉的了解,以達到 技術,推動神經生物學研究, 195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精準醫療及新治療方式的開 此 研 究 成 果 已 發 表 於 《 ACS 發。 Nano》。 (五)臺灣精準醫療計畫:執行 (五)生醫所團隊的研究發現:金 「臺灣精準醫療計畫」 ,利用 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會引發 巨量資料做大數據分析,針 RIPK3/MLKL 導致的角質細胞 對國人常見之複雜疾病包括 壞死性凋亡,導致介白素 各類型腦中風、冠狀動脈疾 IL-33 釋放和第二型發炎,加 病、各類型關節炎等,進行 劇乾燥皮膚病變,使異位性皮 搜尋致病基因的研究,預期 膚炎惡化,研究成果已刊登於 將可應用於疾病風險評估、 《JCI Insight》。 疾病預防、以及罹病癒後之 發展預測,達到精準醫療的 目的。 五、分子生物研究: 五、分子生物研究: 本院分子生物研究所以各種跨領 在 113 年上半年度分生所研究人 域技術探討重要生物問題。研究人 員已發表國際期刊論文 11 篇,受 員除從事尖端基礎科學研究,更協 邀於國際會議發表學術演講 24 助國內生技產業發展。研究重點包 場,並舉辦首屆「分生所創建講座」 括下列項目: 演講。研究人員並獲頒多項獎項, (一)染色體學:探討染色體端粒 如陳俊安研究員及夏國強副研究 的維護與老化罕見疾病的關 員榮獲 112 年度國科會傑出研究 聯性,以及細胞分裂時,如 獎,助研究員陳昇宏博士指導的 何維持染色體完整性及染色 TIGP-MCB 學程博士班學生 Hannah 體結構與基因轉錄間的關 Katrina Co 獲選為 2024 年 TIGP 院 係,以增進瞭解癌症等疾病 長獎學金得主。部分研究成果說明 的致病機制。 如下: (二)感染與免疫生物學:研究癌 (一)染色體學:兒童腦瘤與骨肉瘤 症免疫療法,病毒侵入宿主 多 利 用 ALT 機 制 調控其基因而致病的機制以 ( Alternative Lengthening 及研究免疫細胞如何適應環 of Telomeres)延長染色體端 境因子,以了解免疫失調, 粒,避免癌症細胞老化。陳律 如過敏、自體免疫等疾病的 佑副研究員團隊發現,孤兒核 致病機制。 受 體 ( Orphan Nuclear (三)發育生物學: 以線蟲、果 Receptors)可透過 ALT 調控 蠅、小鼠及出芽酵母菌等模 端粒延長。團隊同時發現三氧 式生物,研究基因對個體演 化二砷(俗名砒霜)可以在小 化、發育、老化以及物種間 鼠 異 種 移 植 中 抑 制 ALT 活 交互作用的調控。例如利用 性。三氧化二砷是一種治療急 食蟲真菌和線蟲之間的天敵 性粒細胞白血病藥物,本研究 196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關係,研究食蟲真菌的獵食 結果揭露了其可運用於 ALT 機制。 癌症治療的可能性。 (四)系統生物學:結合理論物理 (二)感染與免疫生物學:廖南詩研 和數據工程等跨領域工具, 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建立自 研究細胞如何在充滿雜訊的 發性乳癌轉移和原發性腫瘤 化學反應中進行有意義的訊 切除小鼠模型,模擬患者腫瘤 息計算,並研究表現量雜訊 切除後的復發情況。團隊發 如何導致同基因群體內細胞 現,同源自然殺手細胞療法依 間的異質性。 賴 CD8+ T 細胞達成有效治療 (五)結構生物學:利用解析大分 低負荷腫瘤轉移,並引發具腫 子之結構,了解染色體分 瘤專一性之 T 細胞記憶。 離、修復及細胞骨架蛋白的 (三)發育生物學:薛雁冰研究員所 組裝、切割與分支的調控。 領導的團隊發現,線蟲捕捉菌 (六)神經科學:探討大腦如何處 透過兩個 G 蛋白偶聯受體 (G 理社交資訊,神經迴路如何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調控動物行為、動機與記 GPCR) 家族感知線蟲的費洛 憶,以及剖析致病基因如何 蒙,激活 cAMP-PKA 訊號傳遞 影響神經發育及功能。 途徑,產生陷阱構造。此研究 (七)植物分子生物學:探討植物 對線蟲的費洛蒙介導的跨界 如何調控肥料之吸收配送及 生物間通訊分子機制提供了 蛋白質的運送。 更深入的理解。 (八)核醣核酸學:探討核醣核酸 (四)系統生物學:呂俊毅特聘研究 剪接反應與降解,非編碼核 員團隊在出芽酵母中建立了 酸之調控及相關的疾病機 一套實驗演化的系統來標註 制。 導致表現量雜訊增加的突 變,並發現組蛋白去乙醯酶 Hos2 為表現量雜訊的負調控 因,研究並顯示 Hos2 可能透 過調節核醣體蛋白轉譯機制 來調節蛋白質的表現量雜訊。 六、農業生物科技研究: 六、農業生物科技研究: 本院農生中心持續進行以下既定 本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於上 方向之基礎研究及應用探討。 半年度發表國際期刊論文 19 篇, (一)植物逆境研究: 申請專利 4 件及獲得專利 3 件。 針對農作物遭受氣候變遷所 中心研究人員榮獲第 17 屆「臺灣 帶來的各種逆境議題,如植物 傑出女科學家獎」、臺灣質譜學會 營養、溫度、病蟲害等,探討 「優秀學者研究獎」。 其機制並加以研究發展,將其 (一)植物逆境研究方面:不同植物 成果擴大於相關應用科技。 系統中,建立以外來生物及遺 197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二)草藥科學研究: 傳物質來執行基因編輯的方 針對臺灣本土常用或具開發 法。在累積多年的植物逆境研 潛力的藥草擴大展開下述的 究成果後,我們在該領域重要 研究,以系統性開發藥用植物 期刊中發表植物營養及熱逆 之活性天然物成分組成,作為 境學理上重要論述。並解析出 抗癌、提升免疫力、人體及經 半世紀抗病蛋白的抗病機制 濟動物之保健,提升臺灣藥用 之謎,寫下該領域里程碑。 作物之經濟價值。 (二)在草藥科學研究及分子疫苗 (三)分子疫苗及酵素科技: 及酵素科技方面:發現新穎植 持續研究重點著重在研發新 物化合物在疫苗佐劑上的應 興(禽)流感與病毒之類病毒 用。找到重要草藥植化物抗癌 顆粒疫苗之抗原設計、生產技 機制,並發表於知名期刊。 術、暨免疫功效的研究與改 (三)在功能性生物小型分子研究 進。 方面,分別在南北院區建立小 (四)功能性生物小型分子研究: 分子化合物分析核心設施,並 近年,中心發展出功能性生物 服務中心以外研究單位。以核 小型分子研究專題,跨動植物 心設施起步,建構起研究動植 微生物的醫農應用研究方 物、土壤及微生物代謝物分析 向,有南港院區與南部院區同 方法,也運用在許多領域的研 仁共同參與,並結合中心關鍵 究並發表論文。 突破計畫及南部院區生物技 術計畫,探討小型分子的生物 性功能及作用機制。 七、生命科學圖書館: 七、生命科學圖書館: 圖書館相關資訊之徵集與整理及 (一)依各研究所之專門領域採購 推廣: 能符合實際研究需求之書 (一)主動提供生命組各所處暨中 籍,為支援研究所需,上半年 心最新圖書目錄讓研究人員 已採購 40 種不同系列的電子 可線上推薦,圖書館負責採 或紙本書。 購。 (二)加入臺灣電子書聯盟共同採 (二)參加臺灣電子書聯盟共同採 購作業,推廣開放試用選書直 購並推廣先期開放試用選書 到 2024.12.31,後續將視使 使用,以利聯盟依據使用量 用量及預算購買。 納入選購。 (三)上半年已開設生物資訊及生 (三)引進資料庫及最新出版之電 命科學資料庫 27 堂教育訓練 子期刊並申請試用及推廣使 課程,上課人數計 973 位。 用介紹課程。 (四)生 圖 電 子 報 上 半 年 已 發 12 (四)為豐富生圖電子報、臉書、 期 、 臉 書 及 IG 上 半 年 有 部落格推廣深度及廣度,透 13,349 次點閱量、部落格有 198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過徵求投稿者撰述實驗室分 35,616 瀏覽次數;另透過生 析工具及軟體使用心得專 態志工及院內實驗室同仁支 欄。 持生圖撰稿分享科普知識。 (五)於時代館展示生命組研究人 (五)每月展示生命組研究人員之 員成果及籌辦生態環保相關 研究成果並與生物多樣性中 展覽。 心合辦「驚豔臺灣生物多樣 (六)整合及管理生命組實驗室共 性」之展覽。 用軟體統一採購、另引進最 (六)引進並採購目前全球最熱門 新生物繪圖軟體。 之生物繪圖軟體為研究人員 提高論文製作效率。 八、臨海研究站: 八、臨海研究站: (一)發 展 蠟 蟲 ( Galleria (一)已測試數種抗菌肽與病原菌 mellonella)為新興感染性 在 蠟 蟲 ( Galleria 實驗動物模式物種。 mellonella )體 內之 交互作 (二)吳郭魚 piscidin-4 的脂化 用,初步呈現蠟蟲(Galleria 修飾和與抗生素的結合以增 mellonella)可以當作感染性 強抗真菌功效。 實驗動物模式物種。 (三)金魚和鯉魚早期胚胎的比較 (二)吳 郭 魚 piscidin-4 的 脂 化 發育生物學。 修飾和與抗生素的結合,已驗 (四)洋流與熱泉區環境因子對烏 證其具更好的殺菌性。 龜怪方蟹族群擴散與棲地選 (三)本研究觀察到使用微小管脫 擇的影響。 聚合藥物諾考達唑處理的金 (五)海洋動物的功能性基因體特 魚胚胎,其卵黃顯示出強烈且 徵與細胞發育機制的演化。 持久的規律性收縮。這些收縮 (六)開發海月水母基因轉殖研究 不需要精子的進入或細胞分 系統。 裂,且在特定時間出現,可能 影響金魚胚胎的背腹模式的 形成。 (四)本計畫試圖了解幼生沉降與 稚蟹聚集是否受熱泉區的環 境因子所驅動,以及覓食適應 是否影響溫泉螃蟹的棲息地 選擇。比對龜山島與硫磺島熱 泉區的環境聲景與化學主成 分分析,運用機器學習抽取兩 地共有的最優勢特徵,做為熱 泉棲地之環境因子,並以電生 理方法量測怪方蟹對聲景與 化學特徵的聽覺與嗅覺靈敏 199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度。未來將再以野外採集的怪 方蟹對這些因子進行趨性測 試,以找出個體群聚於熱泉區 的機制。 (五)目前已使用次世代定序平臺 及長定序平台完成數種海洋 生物的染色體階層基因體分 析,現正持續進行單細胞轉錄 體的定序與分析。 (六)已 定 序 Polyp,strobila,ehpyra 的轉 錄組。這些數據在組裝後用於 預測海月水母的基因模型。目 前實驗室使用一個雄性海月 水母來製作染色體等級的基 因模型。得到的基因組及轉錄 組讓實驗室能複製大量表現 的基因,這些基因將用於報告 的構建體中。 九、生物多樣性研究: 九、生物多樣性研究: (一)在臺灣東北角沿近海建立水 113 年 1 至 6 月共發表國際期刊論 下聲景監測站,並與國際合 文 44 篇,舉辦學術演講 9 場。 作海洋動物聲音資料平台。 (一)彙整水下聲景動態,以聲音強 (二)利用被動式聲學監測技術與 度呈現海洋生態系的時空變 生物聲音辨識模組,建立臺 化趨勢。 灣各地生物多樣性資訊,了 (二)以聲音指標與生物聲音出現 解氣候變遷與人為活動對生 紀錄,建立生物多樣性動態資 物多樣性的影響。 訊,探討氣象因子與地景特徵 (三)揭示微生物在食蟲植物消化 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昆蟲上扮演的角色。 (三)小毛氈苔的共生真菌在捕食 (四)研究亞熱帶森林中附生植物 過程中的關鍵作用,為首次發 之微生物組成對乾旱的耐受 現微生物有幫助食蟲植物消 性。 化獵物。 (五)以臺灣熱帶珊瑚礁與非礁型 (四)不同生長型的附生植物其微 珊瑚群聚珊瑚分布與環境因 生物組成對乾旱會有不同程 子關係,探討珊瑚北漂調適 度的耐受性,未來考慮氣候變 氣候變遷衝擊之潛能。 遷對附生植物的影響時應將 (六)收集來自東沙的魚類標本, 附生植物生長型及其微生物 並整理近 4 年來的魚類標本 相納入耐受性的考量。 200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資料彙整。 (五)臺灣周圍珊瑚分布主要受到 (七)研究西北印度洋潮間帶藤壺 碳酸鈣濃度的影響為主,海溫 的親緣地理學。 次之。模式預測 2050-2100 年 氣候變遷情境衝擊,使得臺灣 珊瑚無法北漂進行調適,凸顯 急速減排溫室氣體的急迫性。 (六)於 6 月底完成以東沙物種名 錄更新為篇名之文章,預計於 今年完成投稿。 (七)西北印度洋潮間藤壺為一個 單系群,不包含任何隱蔽種。 除了紅海孤立的群落外, Chthamalus barnesi 的各個 種群之間沒有明顯的分化。波 斯灣、阿曼灣和阿拉伯海東北 部之間存在基因流動,顯示這 三個地區之間沒有顯著的遺 傳分化。成果已在 113 年發表 於 SCI 期刊。 十、基因體研究: 十、基因體研究: 致力於與國人重大疾病相關的基 上半年度發表國際期刊論文與專 礎科學研究,尤其專注於感染性 著 62 篇,獲得專利 8 件,並提出 疾病、癌症和腦神經退化性疾 專利申請 4 件。重要成果簡述如 病,探討疾病相關基因體、代謝 下: 體、蛋白體及醣體課題,藉以發 (一)化學生物學研究:首次建立並 展早期診斷的工具,開發具有預 證實聚甘氨酸-精氨酸和聚脯 防或治療性的新藥、抗體和疫 氨酸-精氨酸雙胜肽重複序列 苗,建立精準健康與醫療,以期 蛋白對腦神經的毒理模式,並 帶動臺灣生技產業之發展。 以硫酸雙醣分子成功抑制其 (一)化學生物學研究:著重於疾 毒性,減少神經元退化;發現 病標的物的尋找和新藥合 新型藥理伴護小分子,可以顯 成,探討功能性蛋白質體 著提升罕見疾病法布瑞氏症 學。開發新的分子探針,發 蛋白藥物的效能。 展以醣為主之抗癌、抗菌和 (二)醫學生物學研究:使用單 B 細 抗病毒、與防治腦神經退化 胞篩選平台從新冠 Omicron 性疾病的疫苗和藥物。 亞變體突破性患者中分離出 (二)醫學生物學研究:著重於癌 單株抗體,對新冠病毒具廣效 症醫學、免疫學、幹細胞學、 中和與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 及流行病學之細胞與分子機 的細胞毒殺力;進行 30 歲以 201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制以及轉譯研究。瞭解醣修 上未經治療慢性 B 型肝炎患 飾在癌症及免疫反應所扮演 者的分層研究,發現 HBsAg 持 之功能性,開發新的疾病預 續偏高的患者相當於肝癌發 防、診斷和治療策略。 展風險較低的獨特族群,有助 (三)物理與資訊基因體學研究: 於醫界重新分類臨床分期及 著重於發展高創意的生物技 風險評估。 術平台及生物資訊方法,以 (三)物理與資訊基因體學研究:開 分析多體學生醫資料。開發 發 FL-circAS 平台,收集細胞 代謝體及醣體之分析技術與 系/組織的長讀長定序數據, 大數據分析演算法,進行實 提 供 多 種 circRNA 分 析 功 驗驗證,探究致病的調控機 能;持續優化先前開發 制。 MALDI-TOF 質譜 儀的 計算模 式,可精確分析離子的飛行時 間分佈,分辨能力達商業儀器 的 4.8-7.8 倍。 十一、生醫轉譯研究: 十一、生醫轉譯研究: 本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任務係 (一)轉譯醫學專題中心: 促成本院生醫研究成果轉譯為 1. 執行本院 13 件「任務導向 具有造福社會整體利益的實際 生技研究計畫」計畫管考、 應用,同時維護園區公共設施及 推廣及維運轉譯團隊實驗 生態環境。為達此目的,轉譯中 空間與儀器設備。 心下設轉譯醫學、創服育成、新 2. 舉辦生醫轉譯基礎訓練:與 興傳染病與智慧醫學專題中 專家共同規劃產品開發及 心。本中心肩負整合國家生技研 專利申請之教育訓練,2 場 究園區跨部會資源、建構完善的 次累計逾 100 人次參與。 創新生醫研究及生技產業生態 3. 舉辦「生技產業專家系列演 系之責任,確保中心基本維運之 講」:邀請產業界專家分享 軟硬體設備運作正常、行政流程 產品開發經驗談,4 場演講 順暢,以支援中心之核心設施、 累計逾 400 人次參與。 進駐之轉譯團隊及育成廠商之 (二)創服育成專題中心: 需求;亦包含政策協調、資源整 1. 招商與進駐:截至 113 年 6 合、推廣等綜合業務。 月 30 日,共計 116 件廠商 (一)轉譯醫學專題中心:協助執 進駐申請案,其中 99 件核 行本院生醫轉譯研究計畫 准,52 家完成簽約,共 51 (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 家生技機構進駐(含 2 家服 之審查、管考、推廣、實驗 務型機構) ,C 棟接近滿租, 室建置及管理,並結合外部 並彈性運用 A 棟空間出租。 資源,建立新創團隊生醫商 2. 租金與服務收入:截至 113 品化及智財法規輔導機 年 6 月 30 日達 7,357 萬 202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制,加速計畫團隊技術移轉 6,000 元。 或成功衍生新創團隊。 3. 舉辦園區 Demo Day:吸引 5 (二)創服育成專題中心:整合跨 家國際藥廠及加速器,逾 部會資源並連結國內外產 700 人次海內外企業、投資 官學研單位,協助生技新創 者、創投、加速器及天使投 產品研發及公司成長。執行 資人現場共襄盛舉,線上直 上以生技育成業務為核 播累計逾 1,300 人次觀看參 心,吸引不同階段的新創公 與。國際鏈結邀請荷比德瑞 司、創業投資或加速器等廠 英 5 國 6 個生技聚落交流分 商進駐園區;輔以商發媒合 享促進合作。集結超過 50 及國際合作業務推動,並著 間生醫新創公司及團隊參 重培育我國生技產業人才。 與、參加技術列表共 77 項, (三)新興傳染病專題中心:傳染 促成超過 26 對媒合會談。 病相關之疫苗、藥物、治療 並由全國 25 組團隊中甄選 性抗體、篩檢試劑之技術平 13 組參加新創擂台,選出 3 台開發;並建置國家級高防 組優勝隊伍,獲得國際專家 護感染性實驗室與儀器設 諮詢輔導及亞洲生技大展 施,建立具指標性的傳染病 參展機會。本活動匯集產官 研究/服務團隊,完善感染 學研,攜手完善臺灣生醫新 性生物材料庫。 創生態系。 (四)智慧醫學專題中心:建置大 4. 園區學苑新創人才培育:舉 數據資料儲存及分析等相 辦 MIT Masterclass 生技新 關設備;與本院生物資訊及 創課程及論壇,邀請四位 人工智慧開發團隊及及園 MIT 講師及宏碁智醫連加恩 區各單位合作,整合臺灣生 董事長。現場參與學員 220 物資訊相關資源,進而銜接 位,並由 MIT 講師及業師對 國內各項精準醫療研究,建 3 家新創公司、2 隊轉譯團 立預防或早期治療以及精 隊進行一對一深度輔導。此 準醫療的資訊平台。 外學苑截至 6 月 30 日止共 (五)核心設施:提供園區進駐廠 開設 5 堂課程,210 人與課。 商及國內產學研界進行生 5. 參與 2024 北美生物科技產 醫轉譯研發所需之高階儀 業展,協助廠商/團隊/協會 器、設備及技術服務,以加 聯合設攤。為協助廠商落地 速國內創新性精準醫療、醫 美國進入國際市場,共計與 材、新藥之轉譯研究及臨床 22 個非營利組織或政府單 前驗證。 位進行會談;另為協助研發 (六)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生態維 技轉,亦有 6 場與生技醫藥 護與推廣: 機構媒合。另拜訪 Taiwan 1. 園區景觀生態保育維護、生 Science & Technology Hub 203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態調查與環境監測、環境監 at Stanford 及 School of 督委員會。 Public Health,UC 2. 透過活動與媒體推廣園區 Berkeley,進行參訪交流並 服務及亮點成果。 討論未來合作可能。 6. 與莫德納臺灣共同續辦第 2 屆「莫德納臺灣 mRNA 前瞻 新創獎」計畫:已於 6 月 15 日截止收案,最終將選出 5 隊優秀團隊,獲獎金及莫德 納臺灣一對一業師輔導機 會。 (三)新興傳染病專題中心: 1. 執行本院「因應流行病研究 計畫(IDR)」:113 年統籌 16 件計畫徵求、審查、考核 與經費核銷等事宜,整合院 內傳染病研究能量。 2. 感染性疾病核心設施(ID Core):113 年截至 6 月底, 共執行 19 件服務/研究案件 (含委託服務、學術合作研 究及實驗室租賃),收入達 245 萬元。 3. 園區 P3 優化工程:目前主 體工程(含 3 間 ABSL-3 及 2 間 BSL-3 實驗室各項軟硬體 設施)已完工,將於 Q3 辦 理驗收。其中,1 間 ABSL-3 實驗室已優先於今(113) 年 2 月先行辦理部分驗收, 該區已向 CDC 申請查核啟 用,刻正進行書面審查意見 回覆中; 其他 4 間實驗室亦 同步準備 CDC 送審所需文 件,將陸續向 CDC 提出申請。 (四)智慧醫學專題中心: 1. 整合本院相關資源申請院 內主題計畫和關鍵突破計 畫、國科會生科處臺灣智慧 204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醫療創新加值推動計畫、及 國科會產學處智慧醫療產 學聯盟計畫。 2. 與 4 間廠商簽約進行合作或 委託智慧醫學研究。 3. 提供與本專題中心合作或 委託研究單位的專利技術 地圖分析及產業市場評估。 (五)核心設施: 進駐園區之 9 個核心設施因 應多樣性需求,已對外開放 提供 284 項服務項目。迄 113 年 6 月 20 日,已完成 487 件服務案件,收入(含 稅)計 2,281 萬 9,000 元(租 金 322 萬 9,000 元與技術服 務 1,959 萬元)。 (六)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生態維 護與推廣: 1. 生態維護: 以生物多樣性為目的維護 生態環境,辦理生態調查每 季物種數量,平均每季鳥類 累計 133 種,哺乳類 34 種、 辦理園區環境教育中心推 廣課程 42 小時及辦理外來 種清除作業(植物)共計 1,040 立方公尺。 2. 園區推廣: 媒體部分,園區 Youtube 頻 道新增「抗體藥物暨新知國 際研討會」及「NBRP Demo Day」2 場活動直播共 4 個影 片,觸及超過 2 萬人次瀏 覽;園區 FB 粉絲頁發表超 過 15 篇貼文;發布 1 則對 外媒體新聞稿,共 22 則以 上新聞曝光。 活動部分,舉辦「第二屆 205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YCBS 園區生技青年創業營」 及商業企劃實習;舉辦「抗 體藥物暨新知國際研討會」 一場。 十二、跨領域大樓基本行政工作維持 十二、跨領域大樓基本行政工作維持 費: 費: 業務包含大樓公共區域設備 (一)提供大樓公共區域維護及 修繕、機電設備保養維護、建 設備修繕、汰換。 物維護、景觀生態維護管理、 (二)完成大樓保全、清潔人員、 辦公事務及消耗品採購等。 飲水機保養維護、水塔清洗 維護、消防、電梯、空調、 機電等設備保養維護、消耗 用品等採購。 (三)提供會議室、演講廳、地下 停車場等場地設施運作。 (四)景觀生態:大樓周圍景觀生 態維護。 (三)人文 一、史學及考文研究: 一、史學及考文研究: 及社 (一)進行傳統中國史研究;世界 (一)專題研究: 會科 史研究;臺灣及週邊地區考 1. 歷史學門: 學研 古遺址調查研究;商周考古 (1)中外思想、學術史,主題有 究 資料整理出版;科技考古 宋代至近現代中國、日本近 學;醫療史與宗教史、知識 代思想史、西方啟蒙運動等。 考古學研究;性別、社會與 (2)環境生活史、社會文化史, 制度的整合研究;環境、物 著重在明清時期。 質與文化互動的研究;人物 (3)宗教文化史。 傳記與時代精神;出土文獻 (4)訊息、知識與物質的匯流與 與傳世文獻比較研究;古代 交換。 史研究。 (5)制度與社會。 (二)專題研究室及研究群推動之 (6)帝國的邊陲與中心。 重要計畫,包括:重新釋讀 (7)執行本院主題計畫「東亞文 《續高僧傳》 ;中國歷史基礎 化交流視域中的城市書 建設;殷商陶範綜合研究計 寫」 、「帝國與文明(III) :戰 畫;環境考古相關議題研 爭、霸權與正義」。 究、醫學史與科學史研究; (8)執行本院關鍵突破種子計畫 簡牘整理出版等。 「清帝國對明鄭臺灣歷史記 (三)出版專書與期刊,包括:史 憶與族群認同的重構—中研 語所集刊、古今論衡、法制 院史語所藏《平定海寇方略》 史研究、Asia Major。 滿、漢文本研究」、「閱讀與 206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四)重 要 史 料 整 理 及 服 務 性 工 寫作:從紙本印刷時代到數 作:漢籍全文資料庫建置, 位時代的轉變」。 珍貴書籍維護、考古標本、 (9)(執行本院與台大合作計畫 金石拓片、明清檔案及其他 「古代至近世中國與歐亞世 重要檔案整理。 界間的政治與宗教關係」。 2. 考古學門: (1)持續臺灣各地考古遺址調查 發掘與臺灣原住民溯源議題 研究。 (2)史語所藏中國川西陶器整理 與分析研究。 (3)協助政府維護文化資產。 (4)本院史語所舊藏中原考古文 物整理出版及科學分析計 畫。 (5)科技考古學研究。 (6)執行本院深耕計畫「臺灣史 前玉器的生命史」。 3. 人類學門: (1)性別與歷史學專業學科在近 代中國的出現、從性別考察 漢魏六朝父親角色的建構與 士族社會文化的互動、墓葬 圖像相關問題。 (2)周邊地區文化的古代史。 (3)醫療史與知識考古學研究。 (4)執行本院深耕計畫「帝國的 處方:十九世紀西方醫學在 中國」、「療癒的身體:近代 日本身體本位心理治療的歷 史」。 (5)執行本院主題計畫「臺灣的 宗教與「人類世」:面對全球 宗教環境史的考察」。 4. 文字學門: (1)新出土先秦及秦漢簡牘文獻 研究,包括釋文校讀,思想 和制度、術數、簡牘的形制、 秦漢律令、行政制度的運作 207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與發展等。 (2)持 續 進 行 居 延 漢 簡 整 理 出 版。 (3)執行本院主題計畫「史語所 『考古資料數位典藏資料 庫』收錄甲骨的新綴、驗證 與研究」。 (二)舉 辦 工 作 坊 / 研 討 會 ( 含 合 辦):10 場(次)、學術講論 會/專題演講:37 場(次)。 發表期刊/專書(論文集)論 文 20 篇、專書 2 種、會議論 文 62 篇。 (三)發表期刊/專書(論文集)論 文 31 篇、專書 4 種、會議論 文 43 篇。 (四)定期刊物:出版集刊 2 分(全 文陸續上網)、Asia Major 1 期、古今論衡 1 期。 (五)重要史料整理及資料庫建置: 1. 漢籍全文資料庫:新上線書目 有 20 種,約 1,011 萬字;校 對約 2,553 萬字;新增影像檔 對照 19 種,38,178 頁;標誌 22 種,約 1,306 萬字;用戶使 用:國外團體 64 個,國內團 體 53 個,國內個人 744 人。 2. 善本古籍及拓片等掃描及拍 攝共 233 種 23,334 頁;圖書 刊物編目 2,691 種 5,558 冊; 拓片主題修改及著錄格式統 一計 1,380 筆。 3. 臺灣考古標本:標本建檔及整 理 11 案 4,969 筆;標本檢核 及修正 3 案 263,388 筆;標本 提借 15 案計 1,121 筆;調閱 4 案計 1,772 筆;協助借展展品 4 案 411 件。 4. 明清檔案:檔案修復 209 頁; 208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登錄鈐印 1,274 筆;殘檔著錄 3,432 筆;掃描校驗 38,885 頁。 二、民族學研究: 二、民族學研究: (一)進行臺灣、中國與世界民族 (一)舉辦學術研討會(含合辦)、 誌研究;原住民族研究;宗 工作坊及其他學術活動:21 教生活研究;文化、心理與 場(次)。 身體經驗研究;文化生產與 1. 例行性活動:舉辦「週一演講」 共作案研究,及成立專題研 學術演講會 8 次,「週三下午 究及研究群並推動相關計畫 茶」演講會 7 次、研究群專題 如下:身體經驗研究群、醫 演講等 19 次、客家文化研究 療人類學研究群、音聲發 計畫工作坊 1 次及產業座談會 微、當代情境中的巫師與儀 2 場、建構原住民族教育文化 式展演研究群、比較南島研 知識體系計畫演講 4 次。 究群、家庭世代與生命歷程 2. 1 月 25 日至 1 月 26 日「亞洲 研究群、宗教生活實踐研究 處境中的環境危機與宗教實 群、世界化中國研究群、人 踐」國際研討會。 類學的本體論研究群、客家 3. 5 月 27 日 舉 辦 「 Mapping 文化研究計畫、建構原住民 Counter Geographies of 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計畫、 Colonial Moments in EA&SEA」 歷史人口研究計畫。 工作坊。 (二)延續性學術獎助計畫:原住 5 月 29 日至 5 月 31 日舉辦「交 民部落服務獎助計畫、臺灣 互.人類學:文化、心智與知 原住民訪問研究者獎助計 識界域的跨學科思考」國際研 畫、碩士班研究生論文寫作 討會。 獎助計畫、各大學人類學系 (二)研究成果: 所合作培訓獎助計畫等。 1. 出版學術專書:2 本。 (三)出版專書與期刊,包括:臺 2. 專書/論文集之一章:9 篇。 灣人類學刊、民族學研究所 3. 主編學術專書、學普類專書/ 資料彙編等、翻譯專書、學 導論:5 篇。 術專書、學術普及叢書等。 4. 期刊發表:8 篇。 (四)數 位 典 藏 整 理 及 服 務 性 工 5. 學術研討會上提報論文:30 作:博物館數位典藏計畫、 篇。 臺灣原住民數位典藏計畫、 6. 科普推廣活動演講、籌辦或影 博物館藏品管理及交流。 視播放或展演活動主講人 等:34 場。 (三)協助從事研究工作:國內外訪 問學人(員)10 人、碩士論 文獎助 3 位、原住民訪問研究 209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者 4 位、原住民部落服務獎助 者 10 位、博士後研究者 4 名、 博士候選人 2 名。 (四)藏品管理及交流:調閱 3 案, 共 74 件;借展 2 案,共 22 件。 藏品圖像授權申請 3 案,85 張。 三、近代史研究及史料搜集整編: 三、近代史研究及史料搜集整編: (一)針對中國及東亞為主的近代 (一)出版成果: 政治外交史、社會經濟史及 1. 發表期刊論文 9 篇、專書論文 思想文化史持續推動專題研 2 篇、專書 1 本、研討會論文 究。 17 篇。 (二)舉辦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 2. 定期刊物:《中央研究院近代 (含合辦) 、工作坊及學術演 史研究所集刊》第 121-122 講。 期、《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三)出版專書與期刊,包括:《中 第 41-42 期。 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 (二)學術活動: 刊 》、《 中 國 近 代 婦 女 史 研 1. 舉辦新書發表會 3 場(次)、 究》、史料彙編、口述歷史、 例行學術討論會計 8 場(次) 、 學術專書等其他出版品。 學術演講計 34 場(次)。 (四)延續性學術獎助計畫:近代 舉辦學術研討會(含合辦) :1 史研究所博士生獎補助計 場(次)。近代中國的印刷、 畫。 出版與書院」工作坊。 (五)圖 書 館 : 持 續 增 購 圖 書 資 2. 舉辦近代史研究所學術評鑑。 料,建立圖書資料交換與贈 (三)協助從事研究工作:國內外訪 送,並推動建置數位化圖書 問學人(員)9 人、獎助博士 館。 生 1 名。 (六)檔案館:積極徵集民間團體 (四)依計畫完成圖書編目、上架、 及個人資料,資料型態從傳 防潮、防霉及修補工作並進行 統紙質文件擴及影音多媒 圖書資料交換與推動建置數 體,進行檔案數位典藏計畫。 位化圖書館。 (七)胡適紀念館:保存、陳列與 (五)依計畫完成檔案徵集、整補、 刊行紀念館原有及徵集所得 修復、編目、檔案數位化影像 之胡適遺著、遺墨、藏書、 製作。 生活照片及其他遺物等。 (六)依計畫完成胡適紀念館館藏 (八)口述歷史訪問:配合同仁研 文物、檔案之編目、製夾、篩 究專題或重要歷史事件、國 選及檔案複本製作。 家重要建設等,繼續就關鍵 (七)依計畫進行口述歷史訪問,並 人物進行專題訪問。 整理記錄。 210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四、經濟研究: 四、經濟研究: (一)深耕「經濟預測」:持續資料 (一)研究成果:發表期刊論文 16 蒐集、模型運算、討論修正 篇(國際期刊 14 篇,均收錄 及定期對外發布對國內總體 於 SSCI, SCIE;國內期刊 2 經濟情勢之預測展望。 篇,均收錄於 TSSCI)、國內 (二)執行各項研究計畫:包括個 外學術會議論文 21 篇、研討 體經濟、賽局、公共經濟、 論文 26 篇。 區域經濟,與經濟計量的理 (二)學術活動:舉辦 1 場國際研討 論發展,亦涵蓋總體經濟、 會、1 場國內研討會、1 場專 財務經濟、家庭經濟、勞動 題演講(新科院士演講會)、 經濟及農業經濟等實證研 60 場所內討論會與 9 場研究 究,更結合計量、統計與數 群會議。 位科技,從事跨領域學術合 (三)學術交流:邀請國際學者來訪 作,近期研究重點包括: 共 50 人次、國內學者 4 位、 1. 應用因果推論方法與巨量資 研究人員出國訪問研究計 22 料分析臺灣重要政策議題。 人次。 2. 後金融危機及疫情下之政府 (四)定期刊物: 政策及其總體與分配效果。 1. 出版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第 3. 邁向永續消費與生產。 54 卷第 2 期、經濟論文第 52 4. 產業發展與國際貿易。 卷第 1-2 期。 (三)教學與人才培育:推動「學 2. 經濟論文期刊於 113 年 4 月獲 術 人 才 培 育 計 畫 ( PhD 「國家圖書館」112 年臺灣學 Fellows Program 、 術資源影響力之「期刊長期傳 Pre-Doctoral Fellows 播獎」與「期刊即時傳播獎」。 Program)」。 (五)圖書資源:已購置西文圖書 9 冊,西文雜誌 3 種,中文雜誌 5 種,西文期刊 41 種,電子 期刊 3 種及線上資料庫 4 種。 五、歐美研究: 五、歐美研究: (一)進行歐美文化;語言、認知 (一)舉辦學術研討會(含合辦)/ 與社會;歐洲聯盟;美臺中 工作坊(含座談會)6 場、學 關係;歐美社會發展與政策 術演講 21 場(次)。 等主題研究。 1. 研討會/工作坊: (二)探討新興研究趨勢與議題, 「社會脈絡中的意義與實在 包含氣候變遷、想像 2045: II (Meaning and Reality in 邁向聯合國與布萊頓森林的 Social Context II)」國際研 下一世紀、AI 治理等跨學門/ 討會、 「民主倒退與法治侵蝕」 領域研究。 工作坊等。 (三)專題研究群推動之年度重要 2. 學術演講: 211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計畫,包括:歐美文化、法 「 Ecotheology and 律、哲學、人口、社會階層、 Literature: Prospects and 人工智慧及歐美與臺灣氣候 Challenges 」、「 US-China 變遷等議題。 Competition in Taiwan: The (四)舉辦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 Contesting of the Contested (含合辦)/工作坊/座談會 State」、「The Governance of 及學術演講。 Genomic Data and AI in a (五)出版專書與期刊。 Globalized Research (六)持續與國外學術社群進行學 Context: Recent Standards 術對話與交流,並定期選派 and Initiatives」等。 研究人員出國短期研究與出 (二)發表期刊 14 篇、專書論文 6 席國際會議,擴展學術研究 篇、專書 1 本、會議論文 8 篇。 視野,提升本院歐美研究所 1. 文化研究:〈書寫流亡,編註 研究能量及曝光度。 記憶: 山東過臺灣的回憶、 再現與反思〉、〈冷戰風雲之 下:美國環境運動與環境人文 研究的「日常」〉等。 2. 語言、認知與社會研究:〈轉 型正義中的記憶與知識〉、” Phronesis and Emotion: The Skill Model of Wisdom Developed”等。 3. 歐 洲 聯 盟 研 究 : ” Lessons from the Ukraine War for China, the U.S., and Taiwan ” 、 ” The EU ’ s Vaccine Diplomacy in the WHO”等。 4. 美 臺 中 關 係 專 題 研 究 : ” Switching Diplomatic Recognition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等。 5. 歐美社會發展與政策研究:” Living Apart Together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Older Adulthood”等。 (三)定期刊物:《歐美研究》季刊 2 期。 六、中國文哲研究: 六、中國文哲研究: 212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一)延續性重點研究計畫: (一)發表期刊論文 5 篇/專書論文 1. 修辭與跨學科研究。 1 篇/學術會議論文 1 篇/論文 2. 來去烏/異托邦:華語文學文 集 3 篇/主編專書 1 本。 化中的跨文化時空建/解構。 (二)來訪學者共計 11 人(訪問學 3. 跨文化視域的東亞物思維。 人 6 人、訪問學員 5 人)。 4. 經 學 繼 古 以 開 新 議 題 研 究 (三)舉辦 2 場學術研討會: (II)—經史文哲多邊對話的 1. 氣學與美學:跨領域的探索研 「經典」。 討會,主題演講 1 場,發表論 (二)新興研究計畫:異人類。 文 13 篇。 (三)出版專書與期刊:包括中國 2. 雛鳯清聲:文哲青年學者夏季 文哲研究集刊、中國文哲研 論壇,發表論文 16 篇。 究通訊及論文集等。 (四)出版專書與期刊:已出版論文 集:《儒學的當代性:生態、 政治、文化》 、個人著作: 《明 治、大正時期《詩經》學諸面 向》、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1 期 及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2 期。 七、臺灣史研究: 七、臺灣史研究: (一)針對臺灣社會經濟史、殖民 (一)舉辦工作場 1 場、追思紀念會 地史、族群史、文化史、環 1 場(次)、週二例行學術討 境史、海洋史等持續推動之 論會計 6 場(次)、各研究群 專題研究。 講論會計 14 場(次) 、新書發 (二)舉辦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 表會 1 場。 (含合辦) 、工作坊及學術演 (二)出版專書與期刊:已出版《冷 講。 戰下的「臺灣研究」:北美人 (三)出版專書與期刊,包括:《臺 類學家訪問紀錄》;季刊《臺 灣史研究》季刊、日記史料 灣史研究》第 31 卷第 1、2 期 解讀、史料彙編、口述歷史、 等,共 3 冊。 學術專書等。 另出版編輯中的專書 11 冊、 (四)檔案徵集、史料數位化、整 季刊 2 期,共 13 冊。 編著錄、數位典藏系統維運 (三)檔案館文書蒐藏與服務: 及加值等檔案典藏與開放應 1. 文書蒐藏與著錄:完成〈臺灣 用工作。 新聞社報刊史料〉等 800 多筆 的檔案著錄,並匯入「臺灣史 檔案資源系統」 ,累計開放 165 個全宗,約 15.7 萬餘冊(件) 、 1,000 多萬頁數位典藏成果。 「臺灣日記知識庫」匯入〈黃 旺成先生日記 1936 年〉 ,合計 213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收錄 21 部日記,6.5 萬篇, 2,000 多萬字。 2. 館藏資源開放服務:檔案館網 站造訪超過 4.2 萬人次。數位 系統新上線「臺灣文獻全文資 料庫」,合計 6,200 多萬字數 位內容,連同「臺灣史檔案資 源 系 統 」、「 臺 灣 日 記 知 識 庫」、「臺灣總督府旅券系統」 等,連線合計約 11 萬人次、 瀏覽頁面有 76.5 萬餘頁。 八、社會學研究: 八、社會學研究: 計畫內容: (一)完成在國內外有關刊物發表 (一)具體課題: 或學術研討會上提報論文及 針對家庭與人口、經濟、社會 出版專書,定期刊物一種共 1 網絡與社會資本、政治、族 期、學術專著 1 本、期刊及專 群、宗教及醫療等,在範圍 書論文 8 篇。 上,則涵蓋了臺灣、中國、 (二)舉辦 1 次工作坊、1 次研討 東亞各國與全球比較研究。 會,共發表 19 篇論文,共 71 1. 家庭與人口: 人(含線上)參加。 全球視角下的臺灣職業與家 (三)邀請國內外學者專家舉辦演 庭的衝突、變遷中的當代離 講(含線上)15 次,奉派參 婚與子女監護權。 加國際性學術會議者 12 人 2. 經濟: 次,並提報論文 12 篇。 都市住宅運動與另類可能:無 (四)本 年 度 赴 國 外 從 事 學 術 交 住屋團結組織的案例、新經濟 流、與合作者共 25 人。 的想像:臺灣分散式網絡生產 (五)延攬國內、外訪問學人(員) 體系的未來、親控集團的內部 從事研究工作計 34 人。 聯姻與企業控制:以台南幫的 (六)訂購書刊館藏量: 資料分析為例。 1. 西文圖書:879 冊。 3. 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本: 2. 東方語文圖書:611 冊。 群體合作中的團體效果、聊天 3. 現期期刊:75 種。 機器人能讓社會網絡的輿論 4. 資料庫:22 種。 更中立?還是更極端?、AI 5. 非書:10 冊(視聽資料/電子 世代青少年的同儕與社會網 書等)。 絡研究。 (七)未完成之說明: 4. 族群與政治: 1. 西元 2023 西文現期期刊,已 由「地域意識」到「族群意 驗收 98.96%。 識」、中國崛起與全球中國、 2. 西元 2024 西文現期期刊,已 214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戰爭與公民社會的關係、國家 驗收 39.89%。 權力與臺灣社會、中國政府對 境外華裔社區的統戰和後 果、從行動者的觀點考察「黨 外」的形成、教育論述與教育 體系:戰後臺灣中小學的個 案、威攝與可持續性(臺灣、 日本)、海洋、臺灣的國族建 構與文化創意產業:漁村觀光 旅遊的發展與變遷。 5. 宗教: 跨越佛教寺院界限的法師社 會網絡、華人宗教的宗教全球 化:以一貫道比較於人間佛教 與民間信仰、民間信仰場域中 的圈域分析:以雲林大埤鄉為 例的圈域研究。新冠肺炎中前 線的臨床敘事。 6. 醫療: 連結醫療與照護:社會處方國 際政策比較、COVID-19,WHO 和臺灣健康治理網絡。 (二)建置大型資料庫:全球氣候 變遷與災難數據庫。 九、語言學研究: 九、語言學研究: 研究可概分為形式語言學、語言 (一)113 年 1–6 月學術活動:舉辦 類型學、歷史語言學以及跨學科 13 場重要學術演講。 語言研究,另設置語音實驗室、 (二)113 年 1–6 月同仁研究成果: 認知與神經語言學實驗室與數位 1. 主持並參與本院 1 個深耕計 語言資源工作室,依本院語言所 畫:賽夏語參考語法。 學術發展,配合全所人員之研究 2. 執行 16 國科會計畫。 需要提供核心設施、軟硬體支援 3. 執行 1 個美國堪薩斯大學合作 與資源整合。113 年度整體重點研 計畫。 究如下: (三)113 年 1–6 月學術出版品語 (一)結合形式語言學理論進行臺 言暨語言學期刊:第 25 第 1 灣境內理論語言學研究。 期至第 2 期(共計 2 期)。 (二)以田野調查及文獻材料進行 (四)113 年 1–6 月人才培育:4 位 語言結言比較及歷史演變研 本院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究。 博士後研究學者培育計畫。1 215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三)結合資訊工程及認知神經科 位國科會延攬博士後研究人 學進行語言學研究。 員。 十、政治學研究: 十、政治學研究: (一)臺灣政治與比較民主研究: 本院政治學研究所 113 年上半年 1. 中國印象調查研究:美中戰略 計有 17 名研究人員(不含借調人 競 逐 下 的 臺 灣 地 位 , 員 1 名),研究成果包括: 2022-2025。 (一)舉辦國內、國際研討會 5 場 2. 民眾針對政二代的認知與態 (包含 1 個共同主辦,3 個合 度。 辦,1 個協辦)。 3. 疫情與立法行為:以臺灣立法 (二)舉辦工作坊 5 場。 院為例。 (三)舉行學術演講 29 場。 4. 選舉制度之社會化效應:來自 (四)出版英文專書 1 本,發表中英 日本與臺灣的準實驗證據。 文期刊論文 13 篇、中英文專 (二)中國大陸與政經轉型比較研 書論文 8 篇、中英文會議論文 究: 29 篇。 1. 北歐與北方外交之研究。 (五)訪問國際學術研究機構 1 次。 2. 習近平時期中共體制集權化 (六)主持本院深耕計畫 1 項,關鍵 現象之探討。 突破種子計畫 1 項,永續科學 (三)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理論: 分支計畫 1 項,院外國科會專 1. 戰爭理論與兩岸戰爭模型。 題研究計畫 24 項,陸委會計 2. 從領導者途徑研究習近平時 畫 1 項。偕同主持國際 期的中國外交。 Institute for War and Peace 3. 時間與安全感:中國本體性安 Reporting(IWPR)計畫 1 項, 全感與臺灣香港政治論述的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7 項。 探討。 4. 信任的難題:美國民眾如何評 估中國的可信賴程度。 (四)亞洲政治變遷與全球民主發 展: 1. 經濟改革、侍從關係與民主發 展。 2. 民意與經濟制裁。 (五)政治學研究方法: 1. 測量 1873-2023 美國總統各 種命令重要性。 2. 社群意識型態的測量。 3. 調查研究中無反應資料的分 析與意涵。 十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十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216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一)重點研究方向:政治思想、 (一)各專題研究資料:蒐集臺 亞太區域、制度與行為、調 灣、美國專利局發明型專利 查研究、地理資訊等研究。 資料、臺灣原住民家戶人口 (二)持續推動計畫:中西方、比 動態開放資料、家庭動態調 較政治思想;拓展新興研究 查資料庫、臺灣百年歷史地 AI 倫理與政治理論;分析 圖、健康地理平台、3D 聲 淨零政策的補貼、競爭法多 景地圖。 邊平台的經濟;亞太區域歷 (二)地圖數位典藏查詢系統、臺 史文化與跨界交流、社經、 灣原住民部落開放資料庫 人口變遷與宗教研究;探求 綜合查詢系統;學術調查研 調查方法創新、傳播數據與 究資料庫下載達 10,059 人 網絡分析、輿情趨勢變化與 次;執行 8 項各類調查;華 傳播模式;時空大數據與地 人家庭研究動態調查 2024 理空間人工智慧、多維度時 年訪問計畫;維運、改版 21 空整合框架服務與應用等 項 WebGIS 系統以及新增 研究。 16 項圖層。 (三)出版調查研究-方法與應 (三)發表期刊/專書論文 25 篇、 用期刊、人文及社會科學集 會議論文 11 篇,舉辦學術 刊及專書。 論壇/演講座談:55 場(次) 。 (四)出版人文集刊 2 期與預刊電 子論文 5 篇、調研期刊 1 期 及調研電子報 6 期、專書 1 本。 (五)研究資料建購:購置中西文 圖書 1,015 冊,中西文期刊 251 種,資料庫 2 種。 十二、法律學研究: 十二、法律學研究: (一)本院法律所 113 年繼續籌 (一)113 年 2 月 21 日假院外舉辦 組研究組群,持續推動 6 「新書發表座談會:AI 社會 大重點研究領域所屬計畫 登入中-拯救我們的自 如下: 由:數位時代的起床號」。 1. 113 年法實證研究資料中 (二)113 年 3 月 1 日假院外舉辦 心規劃案。 「轉型正義的憲法化:憲法 2. 113 年資訊法中心規劃案。 和憲法法院如何處理過去 3. 侵權賠償法的經濟分析。 的政治壓迫」專書座談會。 4. 人工智慧發展與人權保障。 (三)113 年 3 月 5 日假本院法律 5. 以資料為資本的新社會秩 所舉辦「大師講座:生成式 序與「資料化」技術的人性 人工智慧在行政管理的應 與社會性極限:規範治理外 用—從德國法律的視角」。 217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的一個描述性考察。 (四)113 年 4 月 10 日假本院法律 6. 公共政策、民主建設與比較 所舉辦「大師講座:私人組 行政法。 織的核心領域作為刑事調 7. 2024 比較憲法圓桌會議。 查措施的憲法障礙」。 8. 司 法 院 大 法 官 實 證 研 究 (五)113 年 4 月 27 日假院外舉辦 (XII):大法官口述歷史 「健康與社福資料再利用 (V)。 之法制根基」座談會。 9. 歷史記憶的倫理(六)。 (六)113 年 5 月 11 日假本院舉辦 10. 臺灣法理學會 2024 年年 「臺灣法理學會 2024 年學 會。 術研討會暨會員大會《多元 11. 行 政 機 關 中 的 法 律 人 思維的法理》」。 (三):政府採購法律服務 (七)113 年 5 月 27 日、28 日假 之調查與分析。 本院法律所舉辦「2024 比較 12. 國際人權與民事法體系。 憲法圓桌會議」。 13. 兩岸關係與法律(III) :法 (八)113 年上半年所內舉辦個人 律視角下的台海衝突(I)。 學術研討會及專題演講活 14. 第十四屆「憲法解釋之理論 動達 35 場次。 與實務」學術研討會。 (九)113 上半年邀請國內外學 15. 毒品犯罪量刑 AI 系統之去 者、專家到所進行訪問交流 雜訊化與公平性評估。 與進行學術活動計 12 人次。 (二)出版《2019 行政管制與行 (十)113 年上半年計發表國內外 政爭訟-國家責任與保護 期刊論文計 28 篇,專書論 義務》、《中研院法學期刊》 文 15 篇及研討會論文 21 第 34 期。 篇。 (三)持續利用人工智慧工具精 (十一)定期刊物:期刊 1 期。不 進判決文本探勘,並針對重 定期刊物:叢書 1 冊。 要案件向憲法法庭申請法 (十二)就我國法院在決定「生死 庭之友,提供相關判決之實 之辯」案件的量刑時,整 證研究專業分析意見作為 體而言有無恣意之可 社會服務。 能,向憲法法庭審理之 (四)資訊法制與政府資料治理。 「死刑案」提出法庭之友 意見書。 (十三)參與全球人工智慧合作 夥伴聯盟研究團隊並參 與中期報告撰稿。 (十四)圖書資料建購及整理:採 購圖書資料 581 冊、期刊 120 種、線上資料庫 8 種 等,同時善用交換贈送管 218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道蒐集多元類型資源 76 種/冊,並加以編目建檔 及資源整理共 720 冊,使 研究資源永續典藏與傳 播使用。 十三、人文館基本行政工作維持費: 十三、人文館基本行政工作維持費: 本工作計畫執行內容包含人文 (一)完成人文館年度例行行政 館大樓整體機電設備保養維 管理及大樓機電設備日常 護、環境清潔、大樓門禁保全、 維護工作及各項機電維 3~4F 國際會議廳各項視訊設備 護、清潔外包人員之採購作 及 1~2F 圖書館空間修繕,以及 業。 行政管理所需之基本營運維護 (二)配合第 35 次院士會議於本 經費;透過人文館公共事務委員 館舉行,完成大樓各項環境 會及聯合圖書館共同管理執行 清潔、公共區設施等改善作 本工作計畫內容,希冀提供人文 業。 館各入駐單位及本院單位更為 1. 完成南棟 1 樓出入口地磚破 完善學術研究辦公與學術研討 損修繕工程,提升人員進出 會議空間。 安全。 2. 進行 3 樓後廣場地磚清洗及 外牆青苔清洗作業,提升建 物美觀。 3. 完成 3 樓後廣場通往戶外平 台身障坡道設置,便利輪椅 人士進出,打造友善公共空 間。 4. 更新 2 樓大廳血壓測量計, 促進本館單位同仁及與會 人員自我健康管理。 四、南部 一、院區維運及興建工程: 一、院區維運及興建工程: 院區 (一)本 院 南 部 院 區 採 分 階 段 開 (一)南部院區第一階段興建工程 發,初期規劃興建 2 棟研究 已取得綠建築黃金級綠建築 大樓及 1 棟研究暨行政綜合 及智慧建築鑽石級標章,並完 大樓,以及興建量子科技研 成工程結算及結案作業。 究實驗大樓,並預留中期發 (二)第二階段興建工程 112 年 12 展空間;初期將以發展農業 月完成工程驗收後,已申請綠 生技、量子科技、循環永續, 建築黃金級綠建築及智慧建 及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計畫 築鑽石級標章刻正審議中,同 執行如下: 時辦理工程結算,廠商有逾期 1. 「南部院區綜合規劃」經行政 部分將依契約規定辦理。 219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院 111 年 5 月 11 日同意修正 (三)量子科技研究實驗大樓興建 計畫,計畫期程自 105 年起至 工程,已於 112 年 9 月取得建 111 年底,展延至 113 年。 造執照,工程標於 112 年 10 2. 「南部院區發展量子科技及 月上網招標,歷經 4 次招標皆 興建實驗大樓規劃」經行政院 無廠商投標而流標,經流標檢 112 年 3 月 21 日同意修正, 討後,主要係採購預算低於市 計畫期程自 111 年起至 115 場行情,爰於 113 年 4 月提規 年,展延至 116 年。 劃報告書(第 2 次修正)案, (二)院區行政營運及興建工程: 報請總統府轉行政院審議 1. 第一階段工程,包含全區公共 中,工程招標文件已備妥,俟 工程、研究大樓 I、溫室於 110 核定後即辦理第 5 次招標作 年 1 月工程驗收合格後啟用。 業。 2. 第二階段工程,包含研究大樓 (四)南院服務處於 113 年 2 月成 (II)及綜合大樓,工程於 立,負責管理院區公共事務包 109 年 2 月決標開工。 含:院區公共設施及環境維 3. 量子科技研究實驗大樓興建 護、生活服務設施營運管理及 工程,已委託專案管理,另辦 協助維護實驗室安全及相關 理設計及監造採購招標。 實驗室管理事項。 4. 南部院區農業生技研究專題 及南院服務處成立進駐及營 運。 二、農業生技: 二、農業生技: 本院的農業生物技術研究及行政 農業生物技術研究團隊共有 10 個 支援團隊於 109 年 12 月底完成進 團隊,包括研究人員及行政人員共 駐,並在隨後的 110 年度內完成了 102 人。核心設施包括溫室、轉基 核心設施的安裝與啟用。今年的研 因溫室、質譜分析設施、生物資訊 究聚焦於減少化學藥品使用、碳固 系統及植物自動化表型偵測系統 定和增加糧食產量,結合生物資訊 等,均已正式運作,並對內外提供 與大數據技術來推動作物基因組 收費服務。本年度已擴充精密溫室 學的研究發展。此外,研究也包括 設備。研究團隊主要以水稻、番 對植物病原體基因組、致病機制及 茄、蘭花、大豆、香蕉和花椰菜等 其對抗策略的基礎與應用研究。我 關鍵作物為研究對象,著重於其抗 們持續舉辦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 逆境與病害的功能基因組學、代謝 活動,旨在加強本院與中南部地區 體學、信號傳遞以及生物資訊學的 學術及研究機構的合作。今年亦計 分析,開發調控這些關鍵過程的方 劃招募新的研究團隊,以強化合成 法或產品,以便優化作物的生長與 生物學和代謝工程領域的研發實 病害抵抗力,並用於品種改良。目 力。 前正在進行的大型研究項目包括 一個關鍵突破計畫和四個永續農 220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業研究計畫。預計新的研究團隊將 於本年度下半年或來年度加入。 三、關鍵議題研究 三、關鍵議題研究 (一)量子科技: (一)量子科技: 量子科技領域之量子電腦專 1. 量子科技領域聘請國外技術 題中心為開發量子元件關鍵 顧問 1 名,協助量子相關研究 製程,聘請國外專家學者協助 諮詢。 研究諮詢。因南部院區研究大 2. 辧理前瞻量子科技碩博士學 樓 II 完工,開始建置量子科 位學程碩博士生 6 名。 技相關實驗室與核心設施,以 3. 南部院區研究大樓 II 二樓實 及研究室與辦公空間裝修及 驗室整修工程於 113 年 5 月 21 量子電腦、量子光電相關實驗 日決標,預計 113 年 10 月中 室裝修與搬遷等,提供研究團 完成驗收。 隊進駐所需之維運費,並邀請 4. 大樓環境清潔、保全人力派駐 國內大學研究團隊研究合 執勤等各項定期保養維護作 作,以聚集、培育和延攬頂尖 業,均如期完成採購,並分期 量子研發團隊,連結國內學術 執行中,俾提供大樓內各入駐 研究能量,建立良好且密切的 單位良善辦公作息環境。 研究夥伴關係,開發量子電腦 與量子通訊硬體關鍵技術。 (二)淨零永續: (二)淨零永續: 淨零永續領域之海洋能專題 進行海洋能相關研究成果如 中心本年度進行海洋能研究 下: 議題如下: 1. 海流水文觀測: 1. 海流水文觀測: (1)完 成 既 有 海 底 地 形 資 料 彙 (1)使用科研船船載設備沿航線 整,並與航次觀測之高精度 調查黑潮海流及水文之空間 地形資料進行整合,以科學 分布特性,獲取季節性觀測 數據擇定合適錨定地點。 數據。 (2)進行沉積物取樣分析,顯示 (2)校正並分析船載觀測之海流 臺東外海優選發電區域底質 及水文空間資料。 適合錨碇佈設,相關數據業 (3)使用科研船於優選發電區域 已納入錨碇設計。 進行海流錨碇觀測系統之回 (3)完成既有宜蘭與臺東地震目 收與再佈放,獲取長期觀測 錄資料彙整,評估地震分布 數據。 型態。 (4)校正並分析錨碇設施之海流 (4)完成既有海底地震儀訊號能 及水文時序資料。 量頻譜分析,後續將同陸上 2. 海底地形與地震觀測: 站進行區域地震定位。 (1)使用科研船於優選發電區域 2. 海底地形與地震觀測: 221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進行海底地形、海床淺層聲 (1)完 成 既 有 海 底 地 形 資 料 彙 學與海床沉積物取樣。 整,並與航次觀測之高精度 (2)蒐集並整合既有宜蘭與臺東 地形資料進行整合,以科學 外海海底地形,分析航次觀 數據擇定合適錨定地點。 測之聲納與取樣資料。 (2)進行沉積物取樣分析,顯示 (3)使用科研船於優選發電區域 臺東外海優選發電區域底質 佈放寬頻海底地震儀。 適合錨碇佈設,相關數據業 (4)分析寬頻海底地震儀訊號能 已納入錨碇設計。 量頻譜並與陸上站進行區域 (3)完成既有宜蘭與臺東地震目 地震定位。 錄資料彙整,評估地震分布 (5)蒐集並分析既有宜蘭與臺東 型態。 外海地震儀資料訊號能量頻 (4)完成既有海底地震儀訊號能 譜,定位宜蘭與臺東外海地 量頻譜分析,後續將同陸上 震目錄資料。 站進行區域地震定位。 3. 海流數值模擬: 3. 海流數值模擬: (1)更新歷史資料(含觀測、遙 (1)持續更新歷史資料,並利用 測、再分析及模式)。 最新調查資料滾動修正潛在 (2)持續利用調查資料修正潛在 場址及發電量之評估。 場址及發電量之評估。 (2)完成 NRCOMS-SAT(臺灣周 (3)海流數值模擬 NRCOMS 包 邊海域模式)之模擬及驗證。 括西太平洋模式、南海模 (3)完成 NRCOMS-CG(超高解 式、北南海模式和臺灣周邊 析度之成功海域)之建置及 海域模式(SAT)以及超高 測試。 解析度之成功海域(CG)、 (4)進行 NRCOMS-CG 之模擬及 蘇澳海域(SU)等子模式, 驗證。 當前進展為 SAT 模式驗證、 進行 NRCOMS-SU(超高解析度 CG、SU 之建置與測試。 之蘇澳海域)之建置及測試。 4. 水下發電機: 4. 水下發電機: (1)設 計 長 距 離 輸 電 系 統 規 格 (1)確認輸電單元如海纜規格與 (含海纜規格與長度、水下 長度、水下升壓器、高壓電 升壓器、高壓電力處理單 力處理單元、高壓電力管理 元、高壓電力管理系統、高 系統、高壓電力監控系統、 壓電力監控系統、儲能系 儲能系統之輸電規格。 統)。 (2)完成水下發電機傳動系統、 (2)測試水下發電機性能最佳化 資料處理系統、電力傳輸系 (含傳動系統、資料處理系 統、外型結構、控制系統之 統、電力傳輸系統、外型結 性能最佳化配置。 構、控制系統) 。 (3)完成水下發電機浮力控制系 (3)建置水下發電機緊急回收系 統、發電機運作模式調變系 222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統(含浮力控制系統、緊急 統、緊急回收系統建置。 回收系統、發電機運作模式 (4)完成發電機佈放回收及海事 調變系統)。 工程規劃作業如確認工程船 (4)進行發電機佈放回收及海事 舶、海事工程機具設備、工 工程規劃作業(含工程船 法等。 舶、海事工程機具設備、工 法)。 (三)行政維運: (三)行政維運: 關鍵議題研究中心(簡稱關鍵 1. 完成儀器設備的保全監視建 中心)自 113 年 1 月成立,以 置。 統籌南部院區關鍵議題之學 2. 制定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措 術行政與研發設施服務維 施申訴及懲戒規範、關鍵中心 運,以合聘方式廣納國內外的 一樓演講廳使用管理要點、關 專家學者,組成涵蓋不同研發 鍵中心一樓演講廳使用須知。 階段的研究團隊,進行垂直整 3. 舉辦揭牌典禮並完成關鍵中 合模式的團隊任務型研究,以 心官方網站建置,以直接或間 期產出可發揮影響力的研發 接方式配合各計畫加強研究 成果。各進駐計畫在執行期間 發展,提高研究成果,擴大招 均需訂立可實際驗證的里程 聘人才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碑與合理的研發期程,定期向 4. 舉辦關鍵研究交流會、南部大 該中心學諮會報告研發的進 專院校主管座談會及法國在 程,以持續推動計畫的研發進 台協會參訪。 度並評估成果的潛在影響力。 5. 延攬合聘專家學者 16 人參與 研究。 四、核心溫室: 四、核心溫室: 南部院區核心溫室,為農業研究之 更新收費標準、管理規範與申請須 重要設施,包含南科基因轉殖溫室 知,維護線上預約系統,推廣院內 及南院溫室,以維運、管理及養護 外研究人員申請使用;持續管理、 各項植物生長空間(含空調溫室、 維護及協調分配溫室空間設施。完 非空調溫室與病理空調溫室)及各 成各類維護保養,包含消防安全、 式生長箱等設備予農業生技領域 高低壓設備及電氣設備檢測、門禁 機構進行研究。提供作物栽培管理 系統與保全服務、溫室室內外環境 服務,開放農業生技領域單位付費 清潔維護、生長箱與步入式生長室 使用,本年度進行基因轉殖溫室玻 空調箱養護等,採購單門植物生長 璃溫室整修,包含汰換水牆、風 箱、電動割草機、乾濕吸塵器、實 扇、內遮陰網與 60 目不鏽鋼防蟲 驗材料乾燥處理專用烘箱等設 網等,增設 1 間空調溫室。 備,為有效控管電力資源,防止用 電量持續攀升,裝設高耗電量儀器 之獨立電表、生長箱逐步更換 LED 223 中央研究院 預算總說明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參、以前年度實施狀況及成果概述: 二、上年度已過期間(113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計畫實施及預算執行情形: 業務及工 實施概況 實施成果 作計畫 燈管等,完成各式儀器設備維修、 增設精密溫室水槽、自來水線與電 源、檢測飲用水水質與更換飲水機 濾心。完成露天田區優質土填方及 礫石道路鋪設工程,進行玻璃溫室 整修工程等。 五、非特 一、研發能量提升。 依收支估計期程轉撥基金。 種營 二、科研環境領航。 業基 三、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金 224 主 要 表 中央研究院 歲入來源別預算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科 目 本年度 上年度 前年度 本年度與 說 明 款 項 目節 名稱及編號 預算數 預算數 決算數 上年度比較 合 計 148,862 147,901 138,616 961 0400000000 2 罰款及賠償收入 5,000 5,000 1,739 - 0402400000 4 中央研究院 5,000 5,000 1,739 - 0402400300 1 賠償收入 5,000 5,000 1,739 - 0402400301 1 一般賠償收入 5,000 5,000 1,739 - 本年度預算數係圖書借閱逾期及 廠商違約等賠償收入。 0700000000 4 財產收入 4,938 4,934 6,891 4 0702400000 5 中央研究院 4,938 4,934 6,891 4 0702400100 1 財產孳息 4,238 4,234 3,984 4 0702400101 1 利息收入 - - 2 - 前年度決算數係專戶存款之利息 收入。 0702400103 2 租金收入 4,238 4,234 3,982 4 本年度預算數係員工消費合作社 、郵局、基地台、土地銀行、院 友會、便利超商、學術活動中心 餐廳、托嬰中心、Ubike場地使 用、太陽能光電設備回饋金等租 金收入。 0702400500 2 廢舊物資售價 700 700 2,906 - 本年度預算數係出售報廢財產等 收入。 1200000000 7 其他收入 138,924 137,967 129,987 957 1202400000 5 中央研究院 138,924 137,967 129,987 957 1202400200 1 雜項收入 138,924 137,967 129,987 957 1202400201 1 收回以前年度歲出 2,000 2,000 971 - 本年度預算數係收回員工薪資及 以前年度計畫賸餘款等繳庫數。 1202400210 2 其他雜項收入 136,924 135,967 129,015 957 本年度預算數係出售書刊、宿舍 使用費、活動中心會議室出借及 公用儀器設施使用等收入。 225 中央研究院 歲出機關別預算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科 目 本年度 上年度 前年度 本年度與 說 明 款 項 目 節 名稱及編號 預算數 預算數 決算數 上年度比較 0002000000 1 總統府主管 0002400000 5 中央研究院 14,354,872 13,496,294 12,904,270 858,578 5202400000 科學支出 14,354,872 13,496,294 12,904,270 858,578 5202400100 1 一般行政 303,128 274,735 262,203 28,393 1.本年度預算數303,128千元,包括 人事費251,049千元,業務費49,55 4千元,設備及投資2,069千元,獎 補助費456千元。 2.本年度預算數之內容與上年度之比 較如下: (1)人員維持費251,049千元,較上 年度增列員額14人之人事費及 伸算調整待遇等經費26,137千 元。 (2)基本行政工作維持費39,609千 元,較上年度增列約聘助理人 員薪資及房屋建築養護等經費1 ,193千元。 (3)幼兒園運作維持經費12,470千 元,較上年度增列清潔印刷等 事務經費1,063千元。 5202401000 2 一般學術研究及 7,466,620 6,671,554 6,042,512 795,066 評議 5202401010 1 人力資源 2,845,168 2,642,871 2,574,539 202,297 1.本年度預算數2,845,168千元,包 括人事費2,775,168千元,獎補助 費70,000千元。 2.本年度預算數2,845,168千元,係 研究人員待遇等經費,較上年度增 列202,297千元。 5202401020 2 學術研究與人才 4,621,452 4,028,683 3,467,973 592,769 1.本年度預算數4,621,452千元,包 培育 括業務費3,201,176千元,設備及 投資897,047千元,獎補助費523,2 29千元。 2.本年度預算數之內容與上年度之比 較如下: (1)基本行政工作維持費1,198,299 千元,較上年度增列資訊操作 維護及資訊硬體設備等經費329 226 中央研究院 歲出機關別預算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科 目 本年度 上年度 前年度 本年度與 說 明 款 項 目 節 名稱及編號 預算數 預算數 決算數 上年度比較 ,219千元。 (2)學術規劃及交流合作經費93,32 5千元,較上年度減列系統開發 等經費4,379千元。 (3)人才培育及延攬計畫經費641,1 35千元,較上年度增列捐助世 界和平基金會等經費2,477千元 。 (4)跨領域開發及研究設施之改善 經費1,601,000千元,較上年度 增列清潔印刷及設施機械設備 養護等經費20,354千元。 (5)任務型專案研究計畫經費725,5 00千元,較上年度增列研發AI 在人文與科學研究的創新應用 計畫等經費85,986千元。 (6)學研合作經費159,535千元,較 上年度增列對特種基金補助及 研究耗材等經費38,932千元。 (7)新增天然氣去碳燃氫MW級混氫 發電系統建置及試驗計畫總經 費1,000,000千元,分4年辦理 ,本年度編列第1年經費200,00 0千元。 (8)新增籌開第36次院士會議經費2 ,658千元。 (9)上年度召開第35次院士會議預 算業已編竣,所列82,478千元 如數減列。 5202402000 3 自然及人文社會 4,665,241 4,448,778 4,309,211 216,463 科學研究 5202402010 1 數理科學研究 1,695,996 1,614,486 1,548,890 81,510 1.本年度預算數1,695,996千元,包 括業務費1,301,989千元,設備及 投資340,855千元,獎補助費53,15 2千元。 2.本年度預算數之內容與上年度之比 較如下: (1)數學研究經費64,804千元,較 上年度增列約聘助理人員薪資 及圖書期刊等經費2,055千元。 (2)物理研究經費201,292千元,較 上年度增列約聘助理人員薪資 227 中央研究院 歲出機關別預算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科 目 本年度 上年度 前年度 本年度與 說 明 款 項 目 節 名稱及編號 預算數 預算數 決算數 上年度比較 及房屋建築養護等經費11,090 千元。 (3)化學研究經費142,254千元,較 上年度增列機械設備及清潔印 刷等經費9,200千元。 (4)地球科學研究經費127,525千元 ,較上年度增列清潔印刷及機 械設備等經費10,420千元。 (5)資訊科學研究經費194,031千元 ,較上年度增列約聘助理人員 薪資及資訊硬體設備等經費13, 495千元。 (6)統計科學研究經費113,840千元 ,較上年度增列約聘助理人員 薪資及水電等經費11,751千元 。 (7)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經費182,4 49千元,較上年度增列資訊硬 體設備及設施機械設備養護等 經費9,200千元。 (8)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經費307,9 96千元,較上年度增列清潔印 刷及資訊硬體設備等經費6,430 千元。 (9)應用科學研究經費149,245千元 ,較上年度減列機械設備等經 費4,915千元。 (10)環境變遷研究經費109,519千 元,較上年度增列設施機械設 備養護及研究耗材等經費7,26 4千元。 (11)資訊科技創新研究經費103,04 1千元,較上年度增列約聘助 理人員薪資及水電等經費5,52 0千元。 5202402020 2 生命科學研究 1,973,156 1,885,570 1,878,259 87,586 1.本年度預算數1,973,156千元,包 括業務費1,615,636千元,設備及 投資297,460千元,獎補助費60,06 0千元。 2.本年度預算數之內容與上年度之比 較如下: (1)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經費197,4 228 中央研究院 歲出機關別預算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科 目 本年度 上年度 前年度 本年度與 說 明 款 項 目 節 名稱及編號 預算數 預算數 決算數 上年度比較 26千元,較上年度增列約聘助 理人員薪資及機械設備等經費1 0,000千元。 (2)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經費143 ,761千元,較上年度增列資訊 硬體設備及機械設備等經費8,1 18千元。 (3)生物化學研究經費187,975千元 ,較上年度增列資訊硬體設備 及約聘助理人員薪資等經費10, 000千元。 (4)生物醫學科學研究經費357,149 千元,較上年度增列房屋建築 設備及系統開發等經費15,000 千元。 (5)分子生物研究經費291,155千元 ,較上年度增列約聘助理人員 薪資及房屋建築養護等經費13, 090千元。 (6)農業生物科技研究經費152,340 千元,較上年度增列約聘助理 人員薪資及水電等經費4,207千 元。 (7)生命科學圖書館經費38,333千 元,較上年度增列圖書期刊及 雜項設備等經費1,825千元。 (8)臨海研究站經費43,997千元, 較上年度增列清潔印刷及研究 耗材等經費2,482千元。 (9)生物多樣性研究經費138,427千 元,較上年度增列清潔印刷及 水電等經費10,500千元。 (10)基因體研究經費256,015千元 ,較上年度增列水電及雜項設 備等經費10,000千元。 (11)生醫轉譯研究經費144,552千 元,較上年度增列機械設備及 約聘助理人員薪資等經費1,33 5千元。 (12)跨領域大樓基本行政工作維持 費22,026千元,較上年度增列 設施機械設備養護等經費1,02 9千元。 229 中央研究院 歲出機關別預算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科 目 本年度 上年度 前年度 本年度與 說 明 款 項 目 節 名稱及編號 預算數 預算數 決算數 上年度比較 5202402030 3 人文及社會科學 996,089 948,722 882,062 47,367 1.本年度預算數996,089千元,包括 研究 業務費802,404千元,設備及投資1 68,109千元,獎補助費25,576千元 。 2.本年度預算數之內容與上年度之比 較如下: (1)史學及考文研究經費203,166千 元,較上年度增列設施機械設 備養護及雜項設備等經費11,32 2千元。 (2)民族學研究經費77,475千元, 較上年度增列約聘助理人員薪 資及設施機械設備養護等經費3 ,254千元。 (3)近代史研究及史料搜集整編經 費88,181千元,較上年度增列 房屋建築養護及約聘助理人員 薪資等經費3,946千元。 (4)經濟研究經費67,407千元,較 上年度增列清潔印刷及軟體購 置等經費2,395千元。 (5)歐美研究經費60,253千元,較 上年度增列約聘助理人員薪資 等經費1,794千元。 (6)中國文哲研究經費57,395千元 ,較上年度增列圖書期刊及清 潔印刷等經費2,490千元。 (7)台灣史研究經費63,605千元, 較上年度增列系統開發及約聘 助理人員薪資等經費4,287千元 。 (8)社會學研究經費66,782千元, 較上年度增列訪問調查及清潔 印刷等經費2,774千元。 (9)語言學研究經費58,535千元, 較上年度增列約聘助理人員薪 資及資訊硬體設備等經費2,352 千元。 (10)政治學研究經費43,197千元, 較上年度增列約聘助理人員薪 資及國外旅費等經費2,402千 元。 230 中央研究院 歲出機關別預算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科 目 本年度 上年度 前年度 本年度與 說 明 款 項 目 節 名稱及編號 預算數 預算數 決算數 上年度比較 (11)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經費130,10 2千元,較上年度增列清潔印 刷及約聘助理人員薪資等經費 6,079千元。 (12)法律學研究經費50,207千元, 較上年度增列約聘助理人員薪 資及圖書期刊等經費2,272千 元。 (13)人文館基本行政工作維持費29 ,784千元,較上年度增列清潔 印刷及水電等經費2,000千元 。 5202404000 4 南部院區 651,313 820,380 831,284 -169,067 1.本年度預算數651,313千元,包括 業務費290,994千元,設備及投資3 54,339千元,獎補助費5,980千元 。 2.本年度預算數之內容與上年度之比 較如下: (1)南部院區發展量子科技及興建 實驗大樓規劃計畫總經費1,732 ,990千元,分年辦理,112至11 3年度已編列226,405千元,本 年度續編第3年經費186,307千 元,較上年度減列13,693千元 。 (2)南部院區維運經費111,623千元 ,較上年度減列房屋建築及設 備等經費7,137千元。 (3)農業生技經費79,138千元,較 上年度增列水電及約聘助理人 員薪資等經費10,161千元。 (4)關鍵議題研究經費256,186千元 ,較上年度減列房屋建築及設 備等經費49,734千元。 (5)核心溫室經費18,059千元,較 上年度增列溫室空調系統汰換 等經費5,146千元。 (6)上年度辦理南部院區綜合規劃 計畫預算業已編竣,所列113,8 10千元如數減列。 5202408100 5 非營業特種基金 1,258,745 1,265,392 1,455,657 -6,647 231 中央研究院 歲出機關別預算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 114 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科 目 本年度 上年度 前年度 本年度與 說 明 款 項 目 節 名稱及編號 預算數 預算數 決算數 上年度比較 5202408110 1 科學研究基金 1,258,745 1,265,392 1,455,657 -6,647 1.本年度預算數1,258,745千元,包 括設備及投資513,317千元,獎補 助費745,428千元。 2.本年度預算數之內容與上年度之比 較如下: (1)研發能量提升計畫151,802千元 ,較上年度減列62,869千元。 (2)科研環境領航計畫968,695千元 ,較上年度增列138,975千元。 (3)國家生技研究園區138,248千元 ,較上年度減列82,753千元。 5202409000 6 一般建築及設備 2,450 8,080 3,403 -5,630 5202409011 1 交通及運輸設備 2,450 8,080 3,403 -5,630 本年度預算數之內容與上年度之比較 如下: 1.汰購公務車2輛經費2,450千元。 2.上年度汰購副首長座車1輛及公務 車輛5輛預算業已編竣,所列8,080 千元如數減列。 5202409800 7 第一預備金 7,375 7,375 - - 仍照上年度預算數編列。 232 附 屬 表 中央研究院 歲入項目說明提要表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0402400300 -0402400301 院本部及各所、研究 來源子目及 預算金額 5,000 承辦單位 中心 細目與編號 賠償收入 -一般賠償收入 歲 入 項 目 說 明 一、項目內容 二、法令依據 1.借閱圖書資料逾期未還、遺失借閱書刊等賠償 收入。 2.廠商違約逾期交貨罰款。 金 額 及 說 明 款 項 目 節 名 稱 金 額 說 明 0400000000 2 罰款及賠償收入 5,000 0402400000 4 中央研究院 5,000 0402400300 1 賠償收入 5,000 0402400301 1 一般賠償收入 5,000 圖書借閱逾期及廠商違約逾期交貨罰款等收入計5,000千 元。 233 中央研究院 歲入項目說明提要表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0702400100 -0702400103 院本部 來源子目及 預算金額 4,238 承辦單位 細目與編號 財產孳息 -租金收入 歲 入 項 目 說 明 一、項目內容 二、法令依據 本院租予員工消費合作社、中研院郵局、基地台 1.依國有財產法第28條規定辦理。 、土地銀行、院友會、便利超商、學術活動中心 2.依據財政部93年6月2日台財產接字第0930015641 餐廳、托嬰中心、Ubike場地使用、太陽能光電 號轉內政部93年5月19日內授中社字第093072206 發電設備使用回饋金等租金收入。 4號函辦理。 3.行政院93年12月2日院臺財字第0930055403號修 正之「國有出租基地租金率調整方案」辦理。 金 額 及 說 明 款 項 目 節 名 稱 金 額 說 明 0700000000 4 財產收入 4,238 0702400000 5 中央研究院 4,238 0702400100 1 財產孳息 4,238 0702400103 2 租金收入 4,238 1.本院租予員工消費合作社使用之場地租金收入計195千 元。 2.郵局租金收入計400千元。 3.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及遠傳行動電話基地台租金收入 計1,116千元。 4.土地銀行租金收入計15千元。 5.院友會租金收入計25千元。 6.便利超商場地租金及回饋金收入計680千元。 7.學術活動中心餐廳場地租金收入計1,200千元。 8.托嬰中心場地租金收入計291千元。 9.Ubike場地租金收入計8千元。 10.太陽能光電發電設備使用回饋金收入計308千元。 234 中央研究院 歲入項目說明提要表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0702400500 院本部及各所、研究 來源子目及 預算金額 700 承辦單位 中心 細目與編號 廢舊物資售價 歲 入 項 目 說 明 一、項目內容 二、法令依據 報廢財產已無法利用,仍尚有殘餘價值,將廢舊 各機關奉准報廢財產之變賣及估價作業程序。 物資變賣收入所得。 金 額 及 說 明 款 項 目 節 名 稱 金 額 說 明 0700000000 4 財產收入 700 0702400000 5 中央研究院 700 0702400500 2 廢舊物資售價 700 本院設備財產已逾使用年限且不堪使用者,廢舊物資處理 之收入計700千元。 235 中央研究院 歲入項目說明提要表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1202400200 -1202400201 院本部及各所、研究 來源子目及 預算金額 2,000 承辦單位 中心 細目與編號 雜項收入 -收回以前年度 歲出 歲 入 項 目 說 明 一、項目內容 二、法令依據 收回離職人員薪資、購置書籍及儀器設備賸餘款 等。 金 額 及 說 明 款 項 目 節 名 稱 金 額 說 明 1200000000 7 其他收入 2,000 1202400000 5 中央研究院 2,000 1202400200 1 雜項收入 2,000 1202400201 1 收回以前年度歲出 2,000 收回以前年度離職員工薪資、購置書籍及儀器設備賸餘款 等收入計2,000千元。 236 中央研究院 歲入項目說明提要表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1202400200 -1202400210 院本部及各所、研究 來源子目及 預算金額 136,924 承辦單位 中心 細目與編號 雜項收入 -其他雜項收入 歲 入 項 目 說 明 一、項目內容 二、法令依據 1.資料使用費收入:出版專刊、季刊、集刊、專 1.依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台財產署公字第1070008614 書、史料叢書、代辦影印等收入。 0號函釋。 2.場地設備管理收入:除員工宿舍使用收入、學 2.按國有財產法第28條規定辦理。 術活動中心之會議場地、客房出借(租)收入、 汽車通行收入、綜合體育館場地管理收入、國 際研究生宿舍出租收入、太陽光電躉售收入、 臨海研究站訪客中心使用等收入外,本院各所 (處)中心附設公用貴重儀器設施,依各特定公 用設施使用收費標準,提供以下服務項目之收 入。 (1)共同儀器、設施及場所之使用。 (2)實驗技術之諮詢。 (3)行政管理之支援。 (4)接受委託從事儀器操作樣本品分析。 3.服務費:幼兒園學雜費收入。 4.其他:停車卡等補發工本費、國外論文版稅等 繳庫。 金 額 及 說 明 款 項 目 節 名 稱 金 額 說 明 1200000000 7 其他收入 136,924 1202400000 5 中央研究院 136,924 1202400200 1 雜項收入 136,924 1202400210 2 其他雜項收入 136,924 1.出售書刊及影印費等收入計11,480千元: (1)數學所計200千元:數學集刊收入、數學傳播收入、 影印費收入等。 (2)統計所計1,400千元:中華統計學誌國內外訂閱收入 、影印費收入等。 (3)生圖館計60千元:影印費收入等。 (4)史語所計6,500千元:專刊收入、集刊收入、史料叢 書收入、授權使用收入、文物陳列館推廣用紀念品 收入、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使用收入、影印費收入 等。 237 中央研究院 歲入項目說明提要表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1202400200 -1202400210 院本部及各所、研究 來源子目及 預算金額 136,924 承辦單位 中心 細目與編號 雜項收入 -其他雜項收入 歲 入 項 目 說 明 金 額 及 說 明 款 項 目 節 名 稱 金 額 說 明 (5)民族所計420千元:專刊收入、集刊收入、台灣人類 學刊收入、書目資料收入、翻譯書籍收入、紀錄片 光碟收入、影印費收入等。 (6)近史所計1,400千元:書刊收入、影印費收入等。 (7)經濟所計50千元:專刊收入、影印費收入等。 (8)歐美所計100千元:專書收入、歐美研究季刊收入、 授權使用收入、影印費收入等。 (9)社會所計50千元:書刊收入、影印費收入等。 (10)文哲所計450千元:書刊收入、影印費收入等。 (11)台史所計550千元:書刊收入、影印費收入等。 (12)語言所計50千元:專書收入等。 (13)人社中心計200千元:書刊收入、影印費收入等。 (14)法律所計50千元:書刊收入等。 2.員工宿舍使用收入、活動中心會議室、客房等出借(租) 收入、汽車通行收入、綜合體育館場地管理收入、國際 研究生宿舍出租收入、人文館場地設施使用收入、臨海 研究站訪客中心使用收入、全院性核心設施及新創儀器 使用、太陽光電躉售等收入計112,984千元,包括: (1)院本部計85,751千元:宿舍使用收入、會議場地出 借收入、客房、學人招待所出租收入、影印機、傳 真機等設備出借收入、餐廳水電設施使用收入、汽 車通行收入、綜合體育館場地管理收入、國際研究 生宿舍出租收入、太陽光電躉售收入等。 (2)人文館計33千元:販賣機場地使用收入、聯圖期刊 互印、圖書互借等使用收入。 (3)臨海研究站計200千元:訪客中心使用收入。 (4)全院性核心設施及新創儀器使用收入計27,000千元 :生化所生物物理核心設施、基因體中心高磁場核 磁共振儀設施、農生中心代謝體核心設施、生多中 心新世代基因組定序核心設施、生醫所腺病毒載體 238 中央研究院 歲入項目說明提要表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1202400200 -1202400210 院本部及各所、研究 來源子目及 預算金額 136,924 承辦單位 中心 細目與編號 雜項收入 -其他雜項收入 歲 入 項 目 說 明 金 額 及 說 明 款 項 目 節 名 稱 金 額 說 明 設施等核心設施收入。 3.中央研究院附設幼兒園學雜費收入計9,960千元:本院 附設幼兒園幼生(含暑假期間)學費、雜費、代辦費收入 等。 4.停車卡遺失補發工本費、國外論文版稅等收入計2,500 千元。 239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0100 一般行政 預算金額 303,128 計畫內容: 預期成果: 1.辦理一般性行政管理工作: 1.一般性行政管理工作: (1)辦理行政、出納及總務事務。 (1)保障居住宿舍同仁之安全。 (2)院區、招待所、各類宿舍、辦公房舍等設施及發電 (2)維持辦公正常以及使用安全,須依相關規定將現有 機維護、消防維護、電梯維護、中央空調維護與數 設備交予專業廠商維護保養,並定期作成紀錄呈報 位式交換機維護等。 有關機關核備(如高壓電每半年向台北市政府產發 (3)院區道路及其他公共設施維護等。 局核備等)。 (4)公共空間環境景觀工程之管理與維護。 (3)強化生活與工作環境之空間機能與環保效益,以有 2.幼兒園運作維持:健全與充實本院員工眷屬之幼兒保育 效提升行政服務及學術研究。 及教學之活動,使園務工作順利進行。 2.幼兒園運作維持: (1)以主題教學為架構,「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的精神設計課程。依幼兒發展、興趣及個別能力進 行學習,並結合社區資源、配合時令季節、以幼兒 的生活經驗為主軸,帶領幼兒透過觀察、團體討論 、實作、分享、建構或個人獨力操作等方式,逐漸 加深加廣幼兒的學習活動。教師也從中觀察幼兒的 個別能力與學習狀況,適時幫助幼兒成長。 (2)藉由完整的課程規劃,及親師共同合作,幫助孩子 全方位發展人格與特質,成為健康有活力、擁有創 意自主能力、懂得感恩惜福的孩子,培育出優秀的 下一代。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01 人員維持 251,049 院本部 行政人員162人、駐警5人、技工8人、駕駛3人、 1000 人事費 251,049 工友1人及約聘僱人員11人,年需經費251,049千 1010 政務人員待遇 10,630 元,包括: 1015 法定編制人員待遇 136,385 1.政務人員待遇10,630千元。 1020 約聘僱人員待遇 9,403 2.法定編制人員待遇136,385千元。 1025 技工及工友待遇 4,300 3.約聘僱人員待遇9,403千元。 1030 獎金 40,542 4.技工、駕駛及工友待遇4,300千元。 1035 其他給與 3,806 5.年終工作獎金、考績獎金及特殊功勳獎賞等40 1040 加班費 12,965 ,542千元。 1045 退休退職給付 2,260 6.休假補助3,806千元。 1050 退休離職儲金 15,814 7.超時加班及未休假加班費12,965千元。 1055 保險 14,944 8.退休退職給付2,260千元。 9.退休離職儲金15,814千元。 10.保險費14,944千元。 02 基本行政工作維持 39,609 院本部 本年度預算數39,609千元,係辦理院區總變電站 2000 業務費 37,284 及區變電站高壓電設備、道路及其他公共設施、 2003 教育訓練費 105 辦公房舍發電機、消防、電梯、中央空調與數位 2006 水電費 28 式交換機維護保養、公共空間環境景觀工程之管 2009 通訊費 40 理維護及行政、出納、總務事務等,較上年度增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207 列1,193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24 稅捐及規費 16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27 保險費 300 105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24,977 2.水電費計28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158 3.郵資、電話及傳真機費用等計40千元。 2051 物品 1,027 4.盆景等其他業務租金計207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4,446 5.公務車牌照稅及燃料費等稅捐及規費計160千 240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0100 一般行政 預算金額 303,128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2,201 元。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359 6.公務車、志工團保及美術館藝術品等保險費計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2,000 300千元。 2072 國內旅費 29 7.約聘僱助理人員30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23,9 2081 運費 10 77千元,工讀生2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1,000 2084 短程車資 58 千元,共計24,977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 2093 特別費 1,179 薪) 3000 設備及投資 1,869 8.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審查費等計158千 3035 雜項設備費 1,869 元。 4000 獎補助費 456 9.公務車用油料等計215千元,消耗品計334千元 4085 獎勵及慰問 456 及非消耗品計478千元,共計1,027千元。 10.駐警隊所屬管轄保全費計1,206千元,員工協 助方案相關經費計26千元,印刷、清潔及各 項雜支等計1,120千元,駕駛人力外包費計62 0千元,職員(中央機關編制內40歲以上公務 人員)健康檢查費計252千元,員工190人文 康活動費計570千元及宿舍管理費計652千元 ,共計4,446千元。 11.宿舍等房屋建築養護費計2,201千元。 12.車輛養護費計248千元及辦公器具養護費計11 1千元,共計359千元。 13.全院消防設備養護及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作 業等計454千元,院區辦公房舍等相關機電設 備之保養維修計485千元,景觀及環境美化改 善等計1,061千元,共計2,000千元。 14.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29千元。 15.運輸搬運費等計10千元。 16.短程車資計58千元。 17.特別費計1,179千元。 18.雜項設備費計1,869千元,包括:院本部及宿 舍抽油煙機、熱水器、廚具、冷氣等設備。 19.退休(職)人員及在職亡故人員遺族16人3節慰 問金計96千元、退休技工、工友60人3節慰問 金計360千元,共計456千元。 03 幼稚園運作維持 12,470 院本部 本年度預算數12,470千元,係辦理幼兒保育及教 2000 業務費 12,270 學之活動,使園務工作順利進行,較上年度增列 2006 水電費 328 1,063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09 通訊費 32 1.水電費計328千元。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42 2.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用等計32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9,034 3.事務機具等租金計42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98 4.教學人員11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9,034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3 。(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41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0100 一般行政 預算金額 303,128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051 物品 200 5.專家學者鐘點費等計98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2,363 6.參加國內幼教協會會費等計3千元。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70 7.文具紙張、衛生及防護等消耗品計200千元。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100 8.印刷、餐飲、環境佈置、清潔及雜支等計2,36 3000 設備及投資 200 3千元。 3035 雜項設備費 200 9.幼兒園房屋建築養護費計70千元。 10.水電、空調、教學及消防設備等維護費計100 千元。 11.水電、空調、熱水器、抽油煙機、廚具、教 學設備及消防等雜項設備費計200千元。 242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10 人力資源 預算金額 2,845,168 計畫內容: 預期成果: 聘任研究人員及研究技術人員從事學術研究工作。 聘任研究人員及研究技術人員從事學術研究工作,以達本 院組織法所定從事學術研究及培育高級學術研究人才等任 務。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01 人員維持 2,845,168 院本部 行政人員179人、研究人員1,015人、技工9人、 1000 人事費 2,775,168 工友8人、聘用人員32人,年需經費2,845,168千 1015 法定編制人員待遇 1,728,051 元,包括︰ 1020 約聘僱人員待遇 19,819 1.院本部:293,353千元。 1025 技工及工友待遇 7,541 (1)學術審議及研究獎助43,353千元。 1030 獎金 555,094 (2)研究人員退休退職給付及差額利息補貼250 1035 其他給與 3,912 ,000千元。 1040 加班費 12,451 2.數理科學研究:882,342千元。 1045 退休退職給付 180,000 (1)數學研究81,814千元。 1050 退休離職儲金 134,789 (2)物理研究114,560千元。 1055 保險 133,511 (3)化學研究66,829千元。 4000 獎補助費 70,000 (4)地球科學研究92,928千元。 4075 差額補貼 70,000 (5)資訊科學研究95,706千元。 (6)統計科學研究90,150千元。 (7)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82,474千元。 (8)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101,181千元。 (9)應用科學研究56,864千元。 (10)環境變遷研究63,208千元。 (11)資訊科技創新研究36,628千元。 3.生命科學研究:805,307千元。 (1)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77,754千元。 (2)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73,974千元。 (3)生物化學研究95,263千元。 (4)生物醫學科學研究178,862千元。 (5)分子生物研究118,705千元。 (6)農業生物科技研究74,153千元。 (7)生物多樣性研究61,210千元。 (8)基因體研究93,081千元。 (9)生醫轉譯研究32,305千元。 4.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831,920千元。 (1)史學及考文研究129,155千元。 (2)民族學研究72,691千元。 (3)近代史研究及史料搜集整編82,356千元。 (4)經濟研究88,256千元。 (5)歐美研究64,797千元。 (6)中國文哲研究72,960千元。 (7)臺灣史研究45,039千元。 (8)社會學研究65,815千元。 243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10 人力資源 預算金額 2,845,168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9)語言學研究47,164千元。 (10)政治學研究45,740千元。 (11)人文社會科學研究73,932千元。 (12)法律學研究44,015千元。 5.南部院區:關鍵議題研究32,246千元。 244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計畫內容: 預期成果: 1.基本行政工作維持: 1.基本行政工作維持: (1)聘任研究人員及研究技術人員從事學術研究工作。 (1)聘任研究人員及研究技術人員從事學術研究工作, (2)辦理行政、出納及總務等事務。 以達本院組織法所定從事學術研究及培育高級學術 (3)院區、招待所、各類宿舍、辦公房舍等設施及發電 研究人才等任務。 機維護、消防維護、電梯維護、中央空調維護與數 (2)保障居住宿舍同仁之安全。 位式交換機維護等。 (3)維持辦公正常以及使用安全。 (4)院區道路及其他公共設施維護等。 (4)強化生活與工作環境之空間機能與環保效益,以有 (5)公共空間環境景觀工程之管理與維護。 效提升行政服務及學術研究。 (6)持續建設與維運本院的資訊基礎設施,支援本院學 (5)維持本院核心資通系統通過公正第三方驗證、協助 術研究及學術交流合作。 各單位導入資訊安全管理制度,並持續推動全院資 (7)審查委員主題審查:係辦理本院前瞻、深耕、主題 安法應辦事項及個資保護事宜。透過資安及個資保 研究、關鍵突破種子、關鍵突破、因應流行病研究 護訓練課程、資安工作坊與內稽作業漸進提升全院 、任務導向生技研究、永續科學研究、博士後研究 資安暨個資防護力。辦理提升ISO/IEC 27001資訊安 學者培育、與大學、學研機構及醫學中心合作、中 全管理系統主導稽核員訓練課程,培訓本院各所中 研學者計畫之行政工作。 心執行資安控制措施與稽核人員,加強輔導各所中 (8)年輕成果獎、國內學人訪問研究及人文社會科學專 心建立完善的資安管理制度,以降低人為造成之資 書獎勵金: 安風險。 <1>為獎勵國內年輕學者進行深入研究並有重要貢獻 (6)強化本院SOC偵測規則與擴大收攏範圍,能更精準告 ,甄選出研究成果具有原創性、國際競爭力及潛 警資安事件之準確性,降低人力二次判讀之成本。 在影響力之年輕學者,特辦理中央研究院年輕學 持續資安事件管理系統,彙整重要系統紀錄進行關 者研究成果獎。 聯性分析,並輔以人員判斷,即早發現可疑入侵活 <2>加強與國內大專院校及學術研究機構之學術交流 動,即時防堵並提升資安事件處理速度;另依資安 、協助國內產業基礎科技之研發,辦理獎勵國內 法規定辦理滲透測試、本院資安健診及所中心資安 學人來院從事短期訪問或參與研究工作。 檢測,即早發現資安破口予以補強;持續維運資安 <3>為鼓勵全國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者針對學術議題進 弱點檢測軟體,進行全院主機、網頁及原始碼等弱 行深入之研究與探討,並做出重要貢獻,以此出 點偵測、集中管理相關弱點,協助管理人員適時發 版優質之學術性專書,設立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 現弱點以強化防護;持續維運端點、資訊安全網路 性專書獎以加強推動。 行為分析與鑑識,並推動全院各單位導入端點防護 (9)透過技術移轉,致力於將本院研究人員利用公共資 軟體,以增加資安預警及通報之即時性,強化資安 金研發之智識成果,轉化為能滿足實際社會需求的 防護力。持續維運資通安全弱點通報系統,每月依 應用。 規上傳資訊資產至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VANS提升系 (10)學術活動中心暨綜合體育館等運作維持。 統進行最新弱點比對,據以修補或採行防護措施。 (11)推動院區車輛停放之運作維持所需各項費用。 導入資安紅隊演練服務,針對全院與核心資通系統 (12)國際研究生宿舍: 強化傳統滲透測試容易忽略之邊界防禦,模擬駭客 <1>提供國際研究生學程學生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 進行攻擊演練,藉以驗證整體防禦措施之有效性, 置辦廚房電器、免費使用之網路漫遊、備有公用 協助本院找到資安破口、驗證本院的偵測與應變能 電腦及影印機,讓學生更便利使用設施。 力,藉以持續強化改善本院的資安防護能力。 <2>配有24小時警衛,完備監視系統,2名管理人員及 (7)更新本院虛擬環境設備及虛擬化軟體,除可提供更 1名清潔人員,確保住宿生居住安全及品質。 多元的作業系統樣版,還能縮短建置系統所需時間 (13)國際研究生有眷宿舍:9坪套房、雙人床及廚房設 ,降低整體維運成本;更新單一簽入平台系統,提 備,提供有眷學生便利的居住環境及良好的居住品 供同仁利用單一帳號登入院內多數行政系統,並強 質。 化密碼機制,提升系統安全性;採購商用版本之提 (14)教學行政大樓: 升Windows提升作業系統,提高系統穩定度,並可獲 <1>基本行政工作維持。 得完整之技術諮詢服務,縮短人員除錯所需時間, <2>維持教學硬體設備及建物正常運作。 以減少系統停機檢修之次數。 2.學術規劃及交流合作: (8)為提供本院良好之國際連線服務,並供我國學研網 (1)評議會之召開。 路流量分享,提高我國學研之國際競爭力,故持續 (2)中長程學術發展: 租用國際專線相關服務;為滿足本院與國內學術研 <1>落實學術研究倫理素養之培養,提升學術研究品 究需求,持續辦理院區網路、TaipeiGigaPoP提升環 質,並提供教育與諮詢。 狀光纜及南院連外光纜維護,確保本院與教育部、 <2>分析科研成果,以展示科研產出、評估研究能量 臺北市政府、國網中心及臺灣大學間之專線服務品 、掌握競爭優勢。 質;為維持院區網路良好連線服務,持續辦理本院 <3>補助投稿開放取用期刊。 各所處(中心)網路設備及院區老舊網路設備汰換, (3)參加國際組織:本院代表我國擔任國際科學理事會 並規劃建置南部院區網路防禦設備,強化南部院區 (Inter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ISC)之國家 資訊安全;持續更新電腦機房基礎設施,提供更穩 會員,設有國際科學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負責 定的機房環境以滿足多項資訊服務之設備環境需求 推動本院與國內各學會參加相關國際科學組織,目 。 245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前支持及補助國內學會參加ISC轄下國際組織及繳交 (9)擴充本院計算服務系統人工智慧模組及GPU運算資源 會費;另外,捐助世界科學院(TWAS)以協助發展 ,整合多樣化的計算資源及人工智慧,透過單一操 中地區國家科學能力建構;捐助ISC與本院合作設立 作介面,滿足學術研究需求,定期進行儲存設施及 國際災害風險整合研究中心;捐助國際人權網絡Int 備份軟體維護,以維持服務穩定性。 ernational Human Rights Network of Academies (10)協助全院各單位辦理聯合採購,購買所需套裝軟體 and Scholarly Societies(IHRN)。 ,可降低採購價格、簡化採購程序、有效撙節預算 (4)出席暨舉辦國際會議: ;購置個人電腦維運用軟硬體設備,縮短維修時間 <1>為加強國際學術交流、積極參與國際科學組織活 、減少同仁工作中斷影響、提升行政效率;賡續辦 動,本院每年補助院士及ISC轄下國內學會、本院 理行政電腦行動化政策,評估行政人員個人電腦需 研究員及學者出席國際會議及交流研討會。 求,採購便於攜帶之筆記型電腦,以符合院內同仁 <2>出席暨舉辦太平洋鄰里協會年會暨聯合會議。 行動辦公之需求。 (5)學術交流合作: (11)協助本院各所圖書資源進行聯合採購,以節省經費 <1>合辦吳大猷科學營。 、縮短採購流程和時間,進而提高行政效率。同時 <2>召集科學教育推動委員會。 ,持續支持本院研究人員的工作,提供文獻傳遞服 <3>延聘專家學者:延聘國內外特有領域或傑出之學 務,促進與國內外大學及學術機構間的圖書資源互 者專家,參與本院重要研究或管理工作及學術發 借。另外,協助規劃及重構新的圖書館服務管理系 展規劃,使國內研究發展與國際接軌,促進國內 統,以整合本院紙本和電子圖書資源於同一平台, 外學術合作與聯繫,俾以拓展研究領域,提升國 將大幅提升全院研究人員查詢圖書資源的效率與便 內學術研究水準,進而帶動國家整體學術發展。 利性;除此之外,也協助升級並更新了圖書資料庫 <4>醫學研究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委員會:辦理 的軟硬體設備,以提升系統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本院醫學研究倫理委員會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倫 (12)辦理資訊教育訓練課程,並持續掌握資訊脈動,隨 理委員會之會議召開、計畫審核、實地訪查,以 時調整開課方向,並錄製數位學程影片提供不受時 及教育訓練等行政業務。 空限制的學習環境,方便同仁能隨時隨地提升個人 <5>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 數位職能;持續關注新資訊科技之應用,並進行研 #1.辦理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議。 究、評估、導入,更新本院數位工作環境、提升協 #2.受理並審核實驗動物計畫書申請案。 同合作工作之效率。 #3.提供院內同仁動物實驗相關建議及諮詢服務 (13)持續更新及維護行政電腦化相關資訊系統並匯集各 。 項運作數據,推動本院數位轉型,提高行政效率。 #4.辦理動物設施內部查核以監督轄下各動物設 (14)持續更新及維護本院院本部單位公版網站,提供各 施。 單位快速、簡便、安全之網站架設功能,提升民眾 #5.辦理本院實驗動物計畫書審核後監督稽查。 與本院之交流。 #6.彙整本院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審核、 (15)持續更新及維護資料庫管理系統與資料庫稽核系統 監督與管理實驗動物相關資料,以提交農業 ,提供安全且高可用性的資料庫服務。 部本院年度監督報告。 (16)持續更新及維護地理資訊系統軟體及向量電子地圖 #7.建置並維護本院實驗動物整合管理系統。 資料庫,提供本院GIS相關應用與研究使用。 #8.維護動物實驗線上申請審查系統(AS3R)運 (17)持續更新及維護本院FIDO身分鑑別機制服務,提升 作。 本院SSO帳號的安全性。 #9.維護並更新本院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 (18)審查委員主題審查:本院透過嚴格審查機制持續辦 官網以提供院內研究人員最新資訊。 理各項計畫,提升本院研究實力,致力達成本院「 #10.辦理小班制實驗動物操作技術實作課程。 成就全球頂尖研究」、「善盡社會關鍵責任」,以 #11.參與國內外會議以及專業課程,持續更新專 及「延攬培育卓越人才」三大目標。 業知識。 (19)年輕成果獎、國內學人訪問研究及人文社會科學專 #12.諮詢與監督全院實驗動物取得、使用與獸醫 書獎勵金: 學照護。 <1>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每年每組設獎額 <6>生物安全會: 至多3名,分為數理科學組、生命科學組、人文及 #1.完備本院生物安全會實驗室生物安全及生物 社會科學組。必要時得增列跨領域科學之獎額1名 保全管理要點及規定。 。 #2.建置本院實驗室生安管理(LBM)系統及LBM <2>與國內大專院校及學術研究機構之專題研究的學 、IACUC、IRB及中研計畫系統(ASProj)整 術交流,並協助國內產業基礎科技之研發特定技 合平台。 術。 #3.維持國內及國外生物安全民間組織之團體會 <3>期藉由本獎項之設立,鼓勵國內從事人文及社會 員,並參加其相關年會及活動。 科學研究者,發表針對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之相關 #4.辦理及製作實驗室生物安全及生物保全相關 議題進行長期且具有深度研究之專書,以厚實我 教育訓練及數位教材。 國人文與社會科學已有之學術基礎,並豐厚其整 #5.製作實驗室高度危害應變演練腳本及教學影 體底蘊。 片。 (20)本院藉由專屬或非專屬授權、材料移轉及資助研究 #6.辦理本院研究所(中心)實驗室及生材庫年 計畫等方式,致力於將研究人員利用公共資金研發 度生物安全內部稽核抽查作業。 之智識成果,轉化為能滿足實際社會需求的應用, 246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7.辦理本院生物實驗之研究計畫、生物材料處 以回饋社會、造福人群,同時促進國內產業發展及 分及輸出入申請審查作業。 升級。 <7>環安衛工作:辦理本院實驗室環境保護、安全衛 (21)學術活動中心備有完善之國際性會議室,舒適客房 生、教育訓練業務。 、招待所及多元化餐飲環境,供院士、國內外學者 <8>人文組與國內外大學及研究機構合辦學術研習班 進行學術研究與訪問,以促進本院與國際間多元文 或國際學術研討會。 化之交流,並提升臺灣學術在世界之競爭力。體育 <9>節能改善:改善院區設備能源使用效率,以建立 館設置各式運動設施,如籃球場、網球場、羽球場 院區能源績效指標管理系統,設置數位感測計、 、游泳池、健身房等,提供持續性運動場所,透過 流量、溫度及電力量測等裝置,藉由能效資訊的 運動帶來身心健康,抒解研究壓力,有效提升研究 蒐集及可視化,即時掌握系統運作情形、檢視用 量能。 能設備運行效率,提前進行調整保養。 (22)維護院區環境之安全與安寧。 3.籌開第36次院士會議。 (23)除了單身學生可入住單身宿舍外,本院也提供有眷 4.人才培育及延攬計畫: 宿舍,讓國際研究生享受便利的居住環境和生活學 (1)延攬資深學人開辦費:本院為培育具國際視野之研 術互動的場所,並促進多元文化間之交流。 究人才,強化與國際頂尖學研機構之實質交流,積 (24)教學行政大樓: 極延攬傑出學者至本院任職,參與研究計畫、擔負 <1>提升國際研究生學程行政業務服務品質。 學術領導功能,促進本院提升研究水準與拓展研究 <2>提升心理友善諮商環境。 領域。本項經費提供資深學者於到任前三年內建立 2.學術規劃及交流合作: 研究室、購置儀器設備、聘任研究助理及補助研究 (1)評議會之召開:議定本院學術研究計畫,評議研究 生。 組織及工作興革事宜;組織本院第35屆院士選舉候 (2)與國內大學培育國際研究生計畫(TIGP): 選人;因應本院學術及院務發展,研議相關法規之 <1>為延攬國內外富研究潛力之優秀學生從事尖端領 修訂。 域研究,本院自91年起辦理「國際研究生學程」 (2)中長程學術發展: ,藉由全英文之教育環境,並結合本院研究機構 <1>發行電子報、舉辦教育訓練課程、製作數位教材 及國內頂尖大學之專擅研究領域,規劃跨領域博 、提供線上課程,以提升院內同仁學術倫理素養 士學程,培養具國際觀之高級科研人才,以提升 。同時,持續更新國內外相關案例資料庫,強化 我國在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之國際競爭力。 諮詢服務項目。 <2>目前共與國內10所研究型大學合作,設有13個跨 <2>辦理學術研究成果分析相關事宜,期能根據實證 領域博士班學程。 資料,了解本院之研究發展重點領域、獲取研發 (3)與國內外學術研究機構合辦學程及研究進修計畫: 經費及有效分配、尋求適當的產業合作夥伴及國 <1>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合作辦理研究進修計畫:本院 際合作對象、掌握全球學術發展趨勢、加強研究 設有學術交流暨合作委員會負責推動與國內外各 成果管理以及評估研發績效等。並舉辦院內教育 學術機構之交流與合作,包括簽訂學術合作協定 訓練,以推廣使用研究成果分析系統。 、派遣學者交流互訪並合作進行國際研究計畫、 <3>因應開放科學發展,鼓勵本院研究人員投稿開放 舉辦雙邊研討會、交換出版品等;邀請國際級大 取用期刊,發揮本院影響力。 師擔任本院講座及特別講座。 (3)參加國際組織:學術研究的國際化程度係提升學術 <2>與國內大學合作辦理學程:設立碩、博士學程, 競爭力之關鍵,為與國際學研趨勢接軌,本院積極 與國內大學合辦研究生學程及進行合作計畫,共 參與國際科學組織活動、貢獻我國研究成果、提升 同培育優秀研究人才。 我國科學研究之國際地位。尤其是與ISC合作設立災 (4)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生培育與菁英獎學金計畫:辦理 害風險整合研究中心,推動全球災害防治整合研究 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培育計畫及推動人文菁英 ,經由與國際科學組織及國內外學者的定期互訪、 獎學金,獎勵就讀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之博士班學生 資訊交換及共同研究,增進全球災害研究與防治之 、協助博士候選人完成其博士論文,培育我國人文 成效;參與國際人權網絡(IHRN)幫助人權受迫之 社會科學領域之研究人才,並作為本院人才儲備之 學者或來自落後地區的人權學者出席重要會議等。 用。 (4)出席暨舉辦國際會議: (5)人文講座:人文講座目標為培育新世代跨領域科學 <1>本院積極爭取舉辦各種國際會議,率團參與各種 人才、建立基礎人文教育的典範。人文講座課程鼓 全球性(國際科學理事會ISC、世界科學院TWAS) 勵多元學習、重視思辨、小組討論的特色,強調獨 或區域性(捷克科學院、波蘭科學院、英國Royal 立思考與跨域對話的能力,期望加強生醫領域見長 Society、德國Max Planck Institute)之國際 的學生人文方面之素養,進而成為具備跨界思維競 組織會議及雙邊研究交流,以提升我國在國際學 爭力之科學人才。 術界之能見度,並拓展學術外交實力。 (6)博士後研究學者培育計畫:本院為國內學術研究最 <2>為促進太平洋沿岸地區高等教育機構間資訊分享 高機關,負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與培養高級 與合作,太平洋鄰里協會2025年年會暨聯合會議 學術研究人才之任務,每年辦理兩梯次博士研究學 (PNC 2025)預計將於亞洲或美洲舉行,會中探 者申請,延攬具學術潛力之博士後學者,以提升學 討關於AI等資訊與科技的進步如何影響社會人文 術研究水準,厚植博士後研究人力。 的研究與教育學習的改善。PNC將與主辦方學術機 5.跨領域開發及研究設施之改善: 構、美國電子文化地圖協會Electronic Cultural (1)人文社會科學新領域之開發及研究環境之改善:本 Atlas Initiative(ECAI)等合作,共同籌組論 247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院將持續推展人文及社會科學各領域的專業研究, 文發表場次與工作坊,持續致力於建立國際學術 今年執行的計畫包括臺灣與中國之歷史、社會、經 交流平台,積極推動PNC「實現虛擬鄰里,達到資 濟、文化、政治、法律、語言、文學,以及未來社 訊共享」的理念。 會與科技創新治理等。除了深化研究,亦將加強國 (5)學術交流合作: 際合作與對話,提昇臺灣學術成果的國際能見度。 <1>邀請世界級科學家為國內大學相關科系學生介紹 此外,本院亦致力人才培育、學術資源彙整與分享 全球物理界科研現況,及未來最具發展前景之研 ,並將研究成果提供政府施政參考。 究課題,期能鼓勵更多優秀大學生投入科研工作 (2)創新性研究計畫:為落實本院成就全球頂尖研究的 ,為我國培育研究人才。 願景,鼓勵本院研究人員及時甚或領先投入具高挑 <2>為推廣科普知識,以多元管道、深入淺出的方式 戰性的前瞻研究,引進或開創新技術與知識領域, 向社會大眾介紹本院重要研究成果,推廣研之有 本計畫規劃額外挹注於先期性研究,並彈性支援因 物科普平台;並與國內中學合辦科普講座或專題 應臨時突發性的研究需求,使本院超前部署研究量 演講,啟發學生科研興趣,平衡教育資源,更促 能,提升國際競爭優勢,並站在第一線解決國家社 進本院與國內外產官學研機構之學術與技術交流 會甚至牽動全球命脈的重大關鍵議題。 。 (3)生物技術之研發及在醫學之應用:利用生物科技於 <3>延聘專家學者:本院每年均延聘多位國內、外顧 轉譯及精準醫學的相關研究,包括新興感染性疾病 問、客座專家及學者,擔任客座講座、客座教授 、神經退化性疾病、癌症等重大疾病之預防與治療 、客座副教授、客座助理教授及客座專家,協助 。另外創新轉譯農學、環境生物多樣性及生物關鍵 各研究所、研究中心擴展新研究領域,加強與國 策略節能減碳的相關研究等亦是永續研究的重要課 內、外大學及學術研究機構之學術交流,本年度 題。此計畫將持續支援相關領域的深入研究,導入A 將持續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院參與本院各研究 I推進的深層研究,並推動跨學門及跨領域的創新合 領域的研究計畫與活動,為本院開拓多元研究方 作計畫。 向,增進本院跨領域及跨國研究的發展,為各項 (4)數理科學新領域之開發及研究環境之改善:本院數 研究成果提供多面向的實質助益,並藉由跨領域 理科學組秉持推動基礎研究的核心理念,在數學、 傑出專家學者的加入,強化培植研究人才的底蘊 物理、化學、天文等領域持續深耕,並積極延攬頂 能量,有助於提升本院學術研究的國際競爭力。 尖人才。目前也將減碳科技、量子科技、生醫應用 <4>醫學研究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委員會:協助 科技、尖端材料、地震研究等列為重點,並且強化 本院醫學研究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於符合倫理規 各領域與人工智慧技術的深度合作,共同發展。本 範之情形下進行。 計畫的經費主要將用於支持這些領域的新增計畫與 <5>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 設備,並為優秀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薪資待遇。 #1.制定本院實驗動物管理制度。 (5)前瞻計畫:為延攬、拔擢優異並深具發展潛力的年 #2.新版線上申請審核系統(AS3R),加速審查 輕學者,特給予本院助研究員、新聘之非長聘副研 流程及提高服務效率。 究員5年研究經費支持,提供穩定和充足的研究資助 #3.提供最新專業知識並確保本院研究人員確實 ,以發展具有持久影響力的原創研究。申請人需獲 依循3R原則(減量、替代、精緻化)進行實 得各研究所和中心的推薦同意後方可提交申請案。 驗設計與執行計畫。 經嚴格審查並獲得補助之計畫主持人,其經費核給 #4.以一致之管理標準督導全院各動物設施。 由院方及研究所、中心分別分攤百分之五十。 #5.落實本院實驗動物計畫書確依計畫內容執行 (6)深耕研究計畫: 。 <1>為鼓勵本院研究人員潛心於研究工作,長期致力 #6.年度監督報告為農業部實施外部查核評比項 於知識領域重要課題的原創性研究,充分發揮研 目,為本院實驗動物照護與使用之成果體現 究潛能,期有世界水準之重要貢獻,特規劃深耕 。 計畫以鼓勵院內傑出之研究。 #7.配合新版線上申請審核系統(AS3R)建置IAC <2>本院副研究員以上之研究人員皆可申請成為深耕 UC整合系統,結合計畫審查、管理及監督院 計畫之候選人。通過嚴格審查脫穎而出之研究人 內執行動物實驗及其使用。 員,可獲得院方5年經費支援。114年度計執行49 #8.即時向廠商反應系統(AS3R)審核及管理相 件延續型計畫,新增計畫預估約為13-16件。 關問題,確保系統獲得適切維護保養並符合 (7)主題研究計畫: 使用者需求。 <1>為推動本院研究專案計畫,在基礎研究領域作出 #9.於官網提供常用系統快速連結以及實驗動物 世界級的重要貢獻。主題研究之計畫推動,除了 國內外相關最新資訊。 本院各研究所、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參與外,並邀 #10.提供院內同仁職能訓練關於動物操作之示範 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加入共同執行,對於培育高 與演練。 級學術研究人才及厚植研究潛力,皆有諸多助益 #11.辦理教育訓練與說明會進行政策宣導。 。 #12.經由院級獸醫師定期巡迴查訪院內各動物設 <2>本計畫係經過嚴格審查作業,通過之計畫皆為前 施,監督實驗動物合法取得與使用,並提供 瞻性、創新性且具重要性之3年期計畫。114年度 獸醫學相關諮詢與處置,提升本院實驗動物 起新增計畫轉型為僅限單一整合型計畫類型,鼓 福祉。 勵並強化主題研究之團隊整合,除了延續前1年度 <6>生物安全會: 21項數理科學、生命科學、人文社會科學跨領域 #1.完成本院已公布生安會實驗室生物安全及生 248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跨所(中心)之重要研究計畫,並將增加多項 物保全管理要點及規定之年度文件審查。 重要研究計畫。 #2.完成新版中央研究院實驗室生安管理(LBM) (8)關鍵突破種子計畫(含健康長壽大挑戰計畫): 系統及LBM、IACUC、IRB、中研計畫系統(AS <1>本計畫係辦理本院關鍵突破研究計畫之先期研究 Proj)整合平台之上線運作。 ,其規模較小且研究期程較短,適合概念尚在萌 #3.持續成為台灣生物安全協會(TBSA)及美國 芽,但具原創性及發展潛力之研究。 生物安全協會(ABSA)之團體會員,參加ABS <2>本計畫自108年度起辦理,計畫執行期限以1-2年 A第67屆生物安全及生物保全年會。 為原則。 #4.辦理5場次以上實驗室生物安全及生物保全實 (9)關鍵突破研究計畫: 體教育訓練及製作4小時以上數位課程。 <1>關鍵突破研究計畫係辦理本院學術發展評估為具 #5.完成1套實驗室高度危害應變演練腳本及教學 有發掘關鍵問題與創新突破可能之數理科學、生 影片。 命科學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針對關鍵問題提出 #6.完成本院研究所(中心)高防護實驗室、全 解決策略。 院1/3二級實驗室及列管生材庫之年度生物安 <2>本計畫自110年度起辦理,計畫執行期間以5年為 全內部稽核抽查作業。 原則。 #7.完成本院研究所(中心)生物實驗研究計畫 (10)全院性核心設施及新創儀器計畫:於本院核心設施 、生物材料處分及輸出入申請審查案。 及貴重儀器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院本部與各研究 <7>環安衛工作:降低實驗室風險危害,提升實驗人 單位合作,規劃全院性服務之核心設施及貴重儀器 員安全衛生專業知能,確保院區環境永續發展及 ,維持各核心設施之正常運作,期能為院內同仁建 作業環境安全衛生。 構一優質研究環境。 <8>就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與國內外相關大學及研究機 <1>辦理核心設施共用服務: 構進行學術合作交流,並合作辦理學術研習班或 #1.協助全院性核心設施辦理共用服務。 學術研討會,以促進國內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之學 #2.管理設施服務預約系統、開通使用者帳號並 者與國際人文學者之交流。 提供預約介面及系統疑難排解服務。 <9>節能改善:改善院區設備能源使用效率,整合院 #3.開放各類共用儀器設施服務院外學研機構及 區電力、空調等監控系統,預計未來建立院區能 生技公司。 源績效指標管理系統,逐年納入各棟中央空調系 #4.各設施提供技術新知研習、儀器訓練、獨立 統績效指標、資訊機房績效指標等,針對重大能 操作認證等課程。 耗設備做重點式管理,逐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5.辦理核心設施服務推廣活動、代收院外計畫 3.籌開第36次院士會議:籌議國家學術研究方針;在本院 支付設施使用費。 歷年研議政策建議書之基礎上,持續針對國家發展需要 #6.支援全院性核心設施之維運,提供支援各類 ,研提建言;深入檢討應並落實人才培育計畫,並促進 公用儀器設施日常營運所需經費,汰換更新 國內、外之學術交流,以提升我國學術研究水準。 儀器與擴充升級、購買年度養護維修及實驗 4.人才培育及延攬計畫: 耗材。 (1)延攬資深學人開辦費:預期本項經費將用於支應10 <2>核心設施、貴重儀器使用管理: 位資深學人,包括關鍵議題中心、物理所、植微所 #1.辦理核心設施及新創儀器計畫服務績效評估 、生醫所等單位新聘主管,及淨零導入AI、量子科 或研究成果考核。 技等領域擬新聘之資深學者,建立其研究室、購置 #2.調查全院貴重儀器使用情形。 儀器設備及聘任研究助理;也同時需要繼續提供額 #3.辦理全院貴重儀器年度概算籌編時之預審作 外的研究開辦經費予近年已延攬到任之資創中心、 業、預算執行時協助審查貴重儀器預算項目 基因體中心、生醫所等單位資深學者。 之新增或變更。 (2)與國內大學合作培育國際研究生計畫(TIGP): 6.任務型專案研究計畫: <1>學程自91年成立以來,為能更有效運用各項資源 (1)材料與分析科技探索計畫: ,達成各項近程與遠程目標,學程目前除推動教 <1>執行延續性之材料與分析科技之探索型研究計畫 務相關事務制度化,包含定期召集人遴選、辦理 ,內容包括: 研究進步獎、院長獎、新秀獎等,另設立每3年自 #1.鉻-鹵化物與硫屬化物異質結構中的磁電性質 我評鑑1次制度,追蹤辦理成效。 。 <2>除了各學程精心設計的跨領域、特色課程及定期 #2.狄拉克/外爾費米子於電子強關聯作用下之新 舉辦的各類研討會議及演講外,學程擬繼續規劃 穎量子現象。 學術倫理專題討論課程、整合共課、推廣職涯講 #3.利用掃描穿隧顯微術超導探針產生場發射成 座,提供學程學生較多元的學習經驗,期能養成 對電子。 未來科研之領導人才。 #4.實驗探索拓譜材料光學性質的量子幾何來源 <3>未來學程將持續與國內外大學合作,擴充現有分 。 項學程之研究範疇,涵蓋更多尖端領域研究,以 #5.特徵頻譜拓樸。 提升學程國際競爭力。 #6.原位光譜與微流體整合用以解析奈米氧化亞 (3)與國內外學術研究機構合辦學程及研究進修計畫: 銅之科肯德爾效應。 <1>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合作辦理研究進修計畫:本院 #7.加速且大量合成幾丁聚醣分子庫以作為藥物 積極與國外頂尖研究機構或大學建立合作關係, 載體。 並簽訂有學術交流合作協議,就數理科學、生命 249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8.解析並解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相分離問題 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等領域進行合作研究,並互 。 派學者進行短期學術交流;每年辦理本院講座及 #9.細胞在不同生長階段和不同培養條件下的醣 特別講座,以促進國內學界與國際大師級講者之 基化變化。 交流。 #10.光照及酸鹼值改變對鈣板金藻之蛋氨酸代謝 <2>與國內大學合作辦理學程:本院與國內大學合作 的影響。 辦理碩、博士學程,包括:轉譯醫學、基因體與 #11.開發多種解析度報導系統於探測絕對厭氧菌 系統生物學、微生物基因體學、轉譯農業科學、 的膜囊泡介導之跨生物域信息傳遞。 資料科學、公共議題與社會學、中國研究,並補 #12.異價離子誘導鹵化物鈣鈦礦材料之結構相變 助學程舉辦研討會,促進與合作大學間的學術交 。 流、提升研究水準並提供學生觀摩學習機會。 <2>以公開徵求及專業審查方式,挑選具有原創性或 (4)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生培育與菁英獎學金計畫:本年 能解決特定重要材料或分析之基礎科學問題的相 度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培育計畫預計獎勵就讀 關探索研究計畫並給予研究經費支援。 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之博士候選人30名;人文菁英獎 <3>透過有經驗之材料顯微實驗技術團隊,給予研究 學金預計獎助就讀於博士班之學生60名,合計90名 人員實驗研究支援,提升其材料顯微之實驗效率 。 ,提高探索型實驗成功之機會。 (5)人文講座:本年度春、秋季班預計各開設大班課6門 <4>舉辦小型聚焦式研討會,邀請國內外材料相關領 課程,共計12門課程,小班課預計11門課程,共計2 域專家、學者發表演說和參與討論,共同探索為 3門課程(依照選修人數開班),預期達500人次選修 解決特定問題之關鍵材料或分析科技新研究方向 課程,並於學期末辦理1場次三校成果發表會。 。 (6)博士後研究學者培育計畫:本年度預估錄取100名博 <5>國際活動方面,協助本院TIGP的MST學程、Nano學 士後學者,經本計畫之支持,參與各項研究工作, 程及SCST學程辦理學生壁報比賽,提供國際研究 並由學術導師之訓練,得以養成各領域優秀人才, 生公開發表自己研究的機會,也與同儕彼此交流 精進研究水準或至大學執教以達人才培育之任務。 研究成果。 5.跨領域開發及研究設施之改善: (2)因應流行病研究計畫: (1)人文社會科學新領域之開發及研究環境之改善:預 <1>此研究計畫專注於目前國內及全球所面臨的重大 期今年人文社會科學學者將透過國際交流,深入臺 感染性疾病,如登革熱、日本腦炎、腸病毒、流 灣學術社群與全球的連結,彼此學習,並運用多元 行性感冒病毒、細菌、2019新型冠狀病毒、以及 創新的方法,針對重要課題進行深入研究,持續發 猴痘病毒等感染疾病,對於病源及宿主在感染過 表重要研究成果。此外,本院亦致力推動與國內大 程中的分子、生化、細胞、免疫及發炎反應進行 學院校合作計畫、分享本院豐富的圖書及檔案資源 分析,並以此為基礎,發展感染疾病疫苗與治療 、培育人才及科普等工作,達到關懷並回饋社會的 疾病的新方法。建置各式研究平台,包括病原培 目標。 養、檢測及快速篩檢工具、抗體、抗原的備置、 (2)創新性研究計畫:本計畫期能適時支援本院因應科 動物模式的建置、小分子合成、藥物與疫苗的研 學與社會重大議題含細胞與基因治療、導入AI與統 發、流行病學調查等。將結合院內在生命科學、 計的生物影像與天災預警、科技改造作物等跨學組 基因體醫學、化學、結構生物學、及生物資訊等 團隊合作議題,所亟需增強的關鍵領域之研究量能 優勢研究領域的精英,進行跨領域和跨單位的團 與韌性,並預期於mRNA癌症疫苗的臨床前研究或精 隊合作,藉以推動轉譯醫學研究。此外,也將納 準治療策略、重大疾病的風險評估模式、開發符合 入社會倫理及法律等相關研究,以利疫情的控制 臨床需求之生技新藥產品等有所突破。 與其後續影響的評估。 (3)生物技術之研發及在醫學之應用:藉由支持本院具 <2>規劃研究主題包含: 優勢的研究領域、推動新興研究計畫、特色核心研 #1.感染性疾病的感染過程與致病機制的探討。 究設施及中心的設立與維運、參與或籌辦國際學術 #2.感染性疾病檢測技術的研發。 活動等,推動生技研發與生醫、生農應用,以增加 #3.感染性疾病疫苗的研發。 研究人員與團隊的國際能見度與國際競爭力,使本 #4.抗病毒新藥或老藥新用的研發。 院在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可以與時俱進,持續引領 #5.抗藥性標靶分子的鑑定和新型抗藥性分子藥 前瞻研究發展與突破。 物的研發。 (4)數理科學新領域之開發及研究環境之改善:本計畫 #6.治療性抗體。 將持續投入延攬各層級的頂尖人才、建置減碳科技 #7.高階全/半自動研究工作流程與平台技術。 、量子科技、生醫應用科技、地震研究等領域所需 #8.研究成果產品商業化。 的重要設施與人工智慧應用所需的計算力,強化本 (3)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徵選院內及國內具有社會 院數理科學各領域的研發水準。預期在數理組基礎 重要性、應用潛力與適合由公共資金投入填補產業 學科和各項重要的關鍵研究議題,能夠創造更多研 化轉譯缺口等研究題材,進駐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進 發亮點,提升本院學術地位與社會貢獻。 行轉譯研究,結合園區內建構之各單位人才、技術 (5)前瞻計畫:經由本院長期穩定支持具有創見性及新 及資源,促成生醫研究成果轉譯為造福社會整體利 穎性的前瞻研究議題,加強本院年輕研究人員與國 益的實際應用,有助於臺灣創造具國際競爭力之生 內、外學術及研究機構之交流,期得以在特定專業 技產業。 領域中獲得國際認可,更成為具有持久影響力的世 (4)重要新興領域推動計畫:本院除了是國家的「基礎 界頂尖研究人才以及該領域之領導者。 250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研究重鎮」之外,亦為「國家級實驗室」,也擔任 (6)深耕研究計畫:透過此計畫長期培育本院傑出且具 「政府的建言者」之角色。為進一步提升本院貢獻 潛能的研究人員,日後在生命科學、數理科學、人 ,及鼓勵同仁集思,在關鍵問題上尋求基礎性突破 文及社會科學等領域中重要的課題研究,期可達世 ,以期在社會及學術上的諸多重大挑戰上,發揮本 界級的水準。 院研究潛能,達成「以研究帶動社會進步」之目標 (7)主題研究計畫: ,本計畫透過推展跨領域研究人員交流會等策略性 <1>數理科學跨領域主題研究:包含前1年度延續性的 行動(strategic move),鼓勵同仁提出創新構想 各項計畫成果外,預期於數學、物理、化學、地 ,針對關鍵問題提出突破性的解決策略,開創研究 球科學、資訊科學、統計科學、原子與分子科學 藍海,系統性地拓展學術版圖。 、天文及天文物理、環境變遷、應用科學及資訊 (5)永續農學計畫:計畫以著重於轉譯研究能量為主, 科技創新等相關議題持續研究並作出具體貢獻及 規劃以強化作物固碳效率、發展具廣效抗病之作物 提升國際學術地位。 、田間環境生物資源蒐集運用、代謝體及性狀分析 <2>生命科學跨領域主題研究:包含前1年度延續性的 平台之研究方向及增設生長設施,其作物研究實驗 各項計畫成果外,預期於植物暨微生物學、細胞 將主要於南部院區執行,預計未來能在有效率之平 與個體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生物醫學 台及研發方向下,引進相關研究主題,成為南部院 科學、農業生物科技、基因體、生物多樣性及生 區農業生技特色。南部以新興生物科技解決生物經 醫轉譯等相關議題持續研究並作出具體貢獻及提 濟相關產業之問題,進而提升產業價值,由永續農 升國際學術地位。 學研究計畫帶動農業永續發展。 <3>人文社會科學跨領域主題研究:包含前1年度延續 (6)永續科學研究計畫: 性的各項計畫成果外,預期於歷史語言、民族學 <1>推動跨領域整合型研究計畫: 、近代史、經濟、歐美、社會學、中國文哲、臺 #1.結合數理、生命與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及利害 灣史、語言學、法律學、人文社會科學及政治學 關係人共同參與,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就永 等相關議題持續研究並作出具體貢獻及提升國際 續發展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及評估,透過知識 學術地位。 到行動的步驟尋求最佳解方。114年度預計推 (8)關鍵突破種子計畫(含健康長壽大挑戰計畫):本 動延續性計畫9件(分支29件)及新增計畫約 計畫旨在數理科學、生命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等領 5~6件(分支約22件),共計約15件(分支約 域鎖定關鍵性的研究主題,並提出創新性和可行性 51件)計畫。 的解決方案,推動學術界與社會的進步。目前執行 #2.114年度徵求聚焦於「創新減碳科技之研發與 中的種子計畫涵蓋健康長壽、腦神經科學、細胞治 實踐」、「環境變遷下健康風險評估與調適 療、數位社會、族群認同、低溫電顯、資料科學等 策略」、「極端災害之風險評估與管理策略 領域,同時積累具有突破性的創意,以期轉化為關 」、「永續生態系統及農業系統之研究與實 鍵突破研究計畫。 踐」、「邁向永續發展目標之多元轉型實踐 (9)關鍵突破研究計畫:本計畫旨在數理科學、生命科 」等五項主題。 學及人文社會科學等領域找出關鍵問題,提出創新 <2>永續科學中心辦公室運作及辦理國際合作,推廣 可行的解決方案,並在相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推 與維運辦理,說明如下: 動學術界與社會的長足進步。目前正在執行的計畫 #1.國際災害風險整合研究計畫臺北培訓中心(I ,在數理領域持續致力於量子科技的技術突破,同 RDR ICoE-Taipei): 時積極探索海洋能源開發及氣候變遷等環境議題; X1.協助國際災害風險整合研究計畫推廣相關 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我們關注臺灣歷史記憶和族 研究。 群認同,進行極權政權的社會調查,同時探索過去 X2.促進我國與其他國家之減災合作網絡。 並展望未來的社會趨勢;在生命科學領域中,我們 X3.透過辦理國際年輕學員訓練課程及研習營 專注於探究大腦神經迴路、細胞邏輯與記憶調控機 ,推廣臺灣在災害預警/災害防治的實踐 制,並探索呼吸的奧秘,預期透過基因與細胞療法 經驗。 ,解密重大疾病的致病機轉。 #2.未來地球臺北辦公室(Future Earth, Taipe (10)全院性核心設施及新創儀器計畫:本計畫係辦理貴 i)及未來地球全球節點臺北辦公室(Future 重儀器設施之設置、管理及維運與貴重儀器使用管 Earth, Global Secretariat Hub Taipei) 理。獲納入計畫之核心設施,依計畫內容、期程開 : 放院內外服務,並辦理使用說明會以利推廣,同時 X1.建立11個永續主題工作小組。 配合提交服務績效及年度成果報告。預期成果分項 X2.推廣「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引入權益關係 說明如下: 人共同設計、共同產出」之永續科學研究 <1>辦理核心設施共用服務: 方案。 #1.26個核心設施皆訂定開放時間、使用規則、 #3.貝蒙論壇國際合作研究推動辦公室計畫(Bel 服務項目等作業規範,並設置設施預約系統 mont Forum Project Office):主要推動多 ,俾便使用者上網申請帳號及預約服務。各 邊協議研究行動方案(CRA)使我國永續科學 核心設施營運情形良好,可充分支援本院研 領域學者與國外研究團隊進行合作。 究及教學,每年預計服務院內外單位逾1,200 (7)數位人文研究計畫:本院數位文化中心主要使命為 個實驗室、逾17,000人次,並承作逾24,000 協助人文學研究數位轉向,主要工作項目如下: 件送測服務案。 <1>建置數位人文知識庫: 以本院人文研究所/中心 #2.預約系統提供設施訂定開放時段、公告使用 251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為單位的整合型計畫,透過研究主題設定,系統 規則及增刪儀器或服務項目等功能;同時提 性整合數位史料,便於學者線上分析與應用。114 供院內外使用者登錄後申請借用儀器特定時 年度預計推動延續性計畫4件,包括:史語所學術 段或上傳樣品送件單、取得所需要設施服務 創新數位深耕計畫(史語所)、地理資訊數位加 。此系統也提供設施管理功能,讓設施經理 值與地圖人工智慧發展計畫(人社中心)、農為 人定期統計各項儀器或服務之使用量,可據 邦本:民國農業經濟加值計畫(1940-1949)(近史 以修改營運方向或增刪服務項目。 所)、臺灣檔案文獻數位典藏與加值應用計畫( #3.鼓勵院外學研機構研究人員來院使用核心設 臺史所)。以及院方指示納入之2計畫:建構原住 施服務,以達到互利互惠、協力提升全臺灣 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民族所)、以語言習得 學術研究水準。每年平均提供63個院外學術 的認知歷程探討雙語政策對國小學童中文與英文 機構來院使用設施服務,所收取使用費皆依 語言發展的交互影響(語言所)。 規定解繳國庫。 <2>開發數位人文研究工具與網站維運: 研發數位人 #4.人員培訓方面,每年辦理逾320場教育訓練活 文研究核心技術與系統,包括:影像文字自動辨 動,提供逾3,600人次技術新知研習、儀器訓 識技術(OCR)、網頁文字與圖像標記技術、影像 練、獨立操作認證及技術諮詢等課程。 物件偵測與搜尋技術、文本之詞彙實體識別與事 #5.辦理全院性核心設施服務推廣活動,視需求 件分類技術、鏈結資料技術(LOD)、數位博物館 邀請核心設施共同辦理說明會及海報展示, 技術等,提供人文學者進行數位研究所需的工具 讓院內同仁進一步瞭解各設施服務及使用規 及平台。持續維運「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 則。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中文版(AAT-Taiwan)等線 #6.配合各核心設施之需求,適時提供行政支援 上工具,並負責維護史語所、民族所、近史所、 ,讓服務業務順利推展,提升行政效能。 臺史所、生多中心等單位之數位典藏資料庫以及 <2>核心設施、貴重儀器使用管理: 本院數位典藏重要網站資源共計184個,為配合本 #1.評估各設施營運效能及服務績效,據以調整 院資訊安全政策,114年規劃加強老舊網站升級與 次年度經費額度及人員數,妥善分配儀器及 漏洞修補、網路防火牆與分倉設定,系統運行狀 人力資源。 況自動監控與回報、軟硬體與資料的自動備份與 #2.調查貴重儀器使用情形,瞭解各項儀器運作 備援等資安檢測與弱點修補項目。 情形及使用率,提升儀器使用效能,並定期 <3>推動數位人文創新研究計畫: 鼓勵本院學者利用 追蹤使用效能不佳儀器之改善情形。 數位人文知識庫的結構化研究材料,搭配本院數 #3.年度概算編列時,協助審查單價逾新臺幣1,0 位文化中心開發或自行研發的數位工具,開展具 00萬元科學儀器之儀器申請;承辦各研究單 實驗性質的個別型研究計畫。114年將持續與資訊 位採購儀器設備時,申請儀器項目變更或調 所、史語所、民族所、文哲所、台史所、生多中 整經費額度等案件,避免非必要之儀器採購 心、人社中心等單位合作,運用本院數位人文研 。 究平台與相關數位工具,進行量化或質性分析, 6.任務型專案研究計畫: 嘗試透過資料探見不同社會、文化的多元面貌, (1)材料與分析科技探索計畫:本計畫預期透過計畫統 以及歷史的變遷,建立多元主題的資料庫及線上 籌之交流及實驗支援平台,有效率組成五至十個有 展覽。 國際研究競爭力之團隊,在下列主題做出重要研究 <4>學術出版與數位展示: 成果。特定方向預期成果包含: #1.出版與書展:綜理全院出版行政事務,114年 <1>研究有關細菌囊泡於生物體內的時空特性、它們 將持續推動與院內各所合作,規劃出版審查 如何以腸道微生物基因體的身份與宿主相互作用 、編印發行科普與學術專刊,建立出版中心 以及它們在生理層面的關聯性等重要問題。本專 出版品管理機制,打造以本院為名的出版品 案的成功將為微生物囊泡介導的域間通信提供新 牌。配合各所的學術審查機制、出版樣態, 的視角,並為該領域的活體內研究提供重要基礎 研擬並試營運合作方案。全方位發展數位出 。 版,推動原生數位、電子書等產品。代表本 <2>利用我們開發的方法,加速並擴大定義醯化模式 院參加國際書展,包括台北國際書展、德國 的幾丁聚醣的合成,以便在未來研究和製備具有 法蘭克福書展、亞洲研究學會(AAS)年會暨 控制性質的親油親水雙親性醣類材料。 展覽等。 <3>藉由多元異價離子摻雜,以誘導鹵化物鈣鈦礦材 #2.開放博物館:提供結合典藏管理、研究展示 料之結構相變。並藉由高解析度中子繞射、高解 的數位博物館服務系統。提升博物館、地方 析度同步輻射X光繞射、高解析度三維光學顯微鏡 館舍、美術館等機構對資料管理的彈性,深 等技術,以了解材料隨不同摻雜量之結構與形貌 化藏品資料導覽方式,導入AI圖像自動辨識 變化,最後建立結構調控機制。合成CsAg 0.5xPb 與標記技術之結果。透過518國際博物館日、 1xBi0.5xBr 3薄膜與奈米晶體材料,應用於其 「數位人文研究計畫」數位成果展等活動, 它鈣鈦礦應用領域,如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並評 與各館所合作,轉譯學術研究內容。 估其對於元件之影響。 #3.國際連結:透過與國際學術機構技術及內容 <4>探索奈米氧化亞銅與陰陽離子交替反應進行偽形 交流與合作、辦理國際研討會、機構交流與 態轉換的過程,發展能與多項能和微流道反應系 參訪,進行跨國數位人文研究合作,提升臺 統相容之原位光譜分析技術,包含同步輻射的X光 灣數位文化的能見度及影響力。 吸收、小角度X光散射、穿透式X光顯微術以及拉 252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8)生醫資料精準醫療計畫: 曼震動光譜等,期望能透過此整合性反應平台與 <1>本計畫主要分兩方面進行,主要著眼於臺灣精準 收集到的原位光譜數據來揭開存在於科肯德爾效 健康,此研究計畫專注於將已建構之生醫大數據 應中尚未被揭露的一些分子生成或相關反應機制 ,挖掘出與疾病或疾病療效高度相關的基因變異 。 ,利用本院基礎研究的量能與先進的生物技術, <5>應用本計畫最近開發的質譜方法來了解CHO和HeLa 研究相關的基因變異對於疾病發生的機制,並透 細胞在不同生長階段和不同培養條件下的醣基化 過與專科醫師的合作,找出可能改變治療方式或 。這些資訊有助於了解細胞醣基化是如何變化的 診斷方法的分子。此研究計畫將結合院內生命科 ,並為今後重組蛋白生產中的醣糖基化品管控制 學組研究所、中心,並聯合其他單位的專家,利 提供重要線索。 用最新最合適的技術,例如iPSC、單細胞免疫剖 <6>探討光照及酸鹼值改變對鈣板金藻之蛋氨酸代謝 析、果凍細胞、微生物相等等探討特定基因變異 的影響,有助於了解鈣板金藻這個重要的海洋微 對於基因功能的影響及對疾病發展的貢獻。 生物如何受到溫室效應及海洋酸化的影響,而進 <2>臺灣精準健康規劃的研究種類包含: 一步影響到全球碳循環、鈣循環及大氣化學。 #1.自體免疫疾病的致病機制與誘發因素。 <7>本計畫旨在從三個方面來解析及解決影響鈣鈦礦 #2.自體免疫疾病的早期診斷與預防。 太陽能電池長期穩定性的相分離問題:(1)以多尺 #3.心血管疾病的致病機制與治療方式的改進。 度分子模擬研究相分離,(2)應用創新的光譜顯微 #4.穿透率低的單基因疾病之修飾基因的鑑定與 技術精確觀察相分離和內部應力,及(3)開發雙功 機制研究。 能穩定劑以減輕相分離。 #5.神經性疾病的致病機制與治療契機。 <8>開發一種基於使用被稱為「特徵」的投影算子的 #6.系統性分析基因變異對於基因功能的影響。 新方法來界定拓樸相。我們的新特徵頻譜拓樸提 #7.發展全/半自動研究平台技術檢測基因功能。 供了對基態拓樸更精細的描述,能更好地發掘拓 <3>計畫另一項目標則為生醫資料智慧化,以過去執 樸材料。 行合作的圑隊與研究成果做為基礎,規畫研究方 (2)因應流行病研究計畫:本計畫借重本院既有基礎研 向如下: 究的優勢與能量,建置相關技術平台,針對重大感 #1.生成式大型語言模型應用研究:結合生成式 染性疾病,在檢疫、防治與治療方面貢獻心力。開 人工智慧與地端智識庫,開發符合資安的資 發之研究成果與產品,可望橋接至國家生技研究園 訊擷取與註解系統。 區,轉移至國內生技醫藥產業界。同時與各學研單 #2.精準醫學研究:剖析巨量基因體資料,定位 位及醫學中心建立資源共享平台,共同培育感染性 出疾病易感基因與變異,建立國人常見疾病 疾病專長的生醫人才,盼能善盡關鍵社會責任,成 與併發症之基因風險因子與預測系統。 為國家在抗疫、防疫上堅強的研究後盾。 #3.智慧健康研究:剖析巨量醫學影像資料,找 (3)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 出醫學影像特徵,建立臺灣重要疾病之影像 <1>本院具堅強之轉譯生物醫學研究及新藥開發能力 風險特徵與預測系統。 ,搭配園區世界級之八大核心設施,協助創新團 (9)研發AI在人文與科學研究的創新應用:人工智慧(AI 隊進行轉譯醫學加值研究,亦定期邀請國際生技 )技術在近年來發展迅速,為各領域研究帶來嶄新契 醫藥產業專家來臺舉辦訓練課程,強化生技人才 機。作為國家最高學術研究機構,本院在人文、生 商業思維與技能,加速國內生技研發腳步,促使 命、數理各領域均已累積豐厚的知識、技術與資料 生技發展過程更加順遂。採取每年績效評估以及 ,應積極運用AI技術,推動跨領域創新整合,引領 速贏快敗(quick win, fast fail)的執行模式, 臺灣學術研究再創高峰。有鑑於此,本計畫期許整 確保有限資源分配至成功率最高的轉譯計畫。 合院內豐富的資料及技術資源,透過創新的AI方法 <2>已執行及新徵求之轉譯研究計畫發展方向包括: 探索人文與科學各領域的創新應用、激發跨領域的 #1.精準醫學與癌症治療。 學術思維,帶動臺灣學研界的典範轉向,以AI及大 #2.感染性疾病。 數據分析在本院三大目標都豎立嶄新的研究典範。 #3.神經退化疾病。 計畫主軸: #4.代謝疾病。 <1>資料智慧化及智慧治理:本計畫首要目標是促使 #5.創新醫療應用。 本院內各式資料建立以智慧化為目標的治理體系 #6.創新檢測技術。 ,包括資料庫、數據庫、地圖資訊、文化網絡、 #7.免疫相關疾病。 照片集、語料庫、資料櫥窗、資料平台、測站資 #8.創新關鍵生物技術。 料、觀測網資料、各式檔案館藏、問卷調查、研 #9.mRNA藥物。 究計畫成果、專題中心數據集、數位典藏、檔案 <3>預期將可達成之成果為: 資源系統、資料架構、查詢或檢索系統等,建立 #1.培植產業人才,促進研究與產業界的人才交 涵蓋數理科學、生命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等領域 流。 的巨量知識庫。透過資料數位化、結構化、標註 #2.加速研發技術商業化,達成衍生新創公司、 、制定資料規範標準、多模態資料整合等整理, 技術移轉、募資及商品開發的目的。 以及相應的前處理步驟,使資料能有效輸入AI模 #3.成功開發藥物、檢測試劑或疫苗至臨床前階 型進行訓練和分析,為跨領域研究奠定健全基礎 段。 。 #4.帶動生技產業發展,促進民間投資與經濟成 <2>鼓勵AI驅動創新及跨域研究:運用各式大型模型 長,創造就業機會。 253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深度學習、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AI技術 (4)重要新興領域推動計畫: ,或結合各研究領域的實際需求,開發並創新AI <1>跨領域研究人員交流會:邀請院外學者專家與本 分析工具,能分析複雜資料、建模與擬真、或是 院研究人員進行跨領域交流討論。透過活動的設 建構理論假設等,透過前瞻的探索性研究,以期 計及引導,搭建人際交流及學術合作的橋樑。未 突破傳統研究的侷限並提升研究效能。 來將依此形式,拓廣交流範圍。本計畫規劃邀請 <3>完善AI應用基礎建設及拓展實證場域:支持AI技 本院學術主管共同加入。此交流會將選定討論主 術在學術研究中的廣泛應用,本計畫將善用院內 題,參與研究人員均需依據主題進行口頭報告並 既有硬體設備、程式開發環境及軟體框架、核心 張貼海報。 設施或AI合作社等資源,降低不同領域研究人員 <2>神經科學研究計畫:神經科學研究計畫(Neurosci 應用AI的門檻。對於機敏性或特殊資料,將建立 ence Program of Academia Sinica, NPAS)於108 研發流程、模型庫或是應用程式等相應程式或平 -113年持續推動神經科學研究發展,結合神經科 台。除了學術理論的知識創新,也將拓展在智慧 學核心設施及跨領域神經科學國際研究生學程(TI 災防、智慧農業、智慧生物工程、智慧醫療、物 GP-INS),協力推動國內神經科學發展。本計畫期 聯網等領域的實證創新應用,發揮本院的跨領域 望促進組建研究小組,以發揮強大的研究力量, 整合優勢,為社會實踐帶來創新解決方案。 並繼續本著使機構間合作靈活性最大化的精神, 7.學研合作計畫: 將與神經科學核心設施和TIGP-INS配合,開發神 (1)與大學、學研機構及醫學中心合作計畫: 經科學研究技術,並促進神經科學教育。 <1>本院與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簽訂合作研 (5)永續農學計畫:將基礎研究成果,應用在作物之精 究契約,為製作量子晶片使用儀器設備及製程平 準育種上,強化各項精準育種技術,包括作物轉殖 台之技術服務合作。 、基因修飾、合成生物等技術,建立各種抗逆境或 <2>運用本院與國內大學及學研單位雙方自有經費共 其他效益作物之精準育種。建立硬體與分析演算法 同推動聯合計畫;另結合國內具豐富醫療經驗之 工作流程,以人工智慧模型進行表型體預測,應用 醫學中心,以整合型計畫推動生物醫學相關研究 於精準與大量育種篩選,及擴充代謝體資料庫,提 ,各自出資支持所提出之計畫案。 升標靶代謝物的分析能力。 <3>為發展海洋研究,包括海洋能、海底地震、海洋 (6)永續科學研究計畫: 生物地球化學、海洋生態系等環境永續領域,本 <1>辦理「永續科學研究計畫」: 院擬與國家實驗研究院簽訂學術合作協議,與其 #1.完成永續計畫管理相關活動:舉辦延續型計 轄下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進行海洋研究船船期 畫之研究報告暨專題討論3-4場;舉辦結案之 使用之合作。每年擬合作使用勵進號研究船42天 計畫成果轉譯會3-5場。 ,此船期可供本院研究同仁及其研究團隊成員依 #2.完成115年度常規永續計畫徵求審議核定。 其研究需求申請使用,在其研究海域收集觀測資 <2>永續科學中心推動永續科學國際合作項目: 料,例如:本院海洋能團隊將於臺灣東部海域黑 #1.國際減災整合研究計畫-臺北培訓中心(IRDR 潮主軸區域進行連續觀測,調查方式結合船測( ICoE-Taipei):舉辦2-3場防減災主題的國 空間分布)與錨碇(時間序列)兩種調查方式進 際培訓課程(AI)及種子研究計畫補助、舉 行現場觀測。作業項目包括:錨碇佈放與回收、 辦國際防減災大師論壇、參與國際研討會(e 空間流場觀測、生物採樣等。 .g. SRI, AGU, AOGS)。 (2)中研學者計畫:本計畫係為落實本院組織法任務之 #2.未來地球臺北辦公室(Future Earth, Taipe 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並提升我國整體學術 i)及未來地球全球節點臺北辦公室(Future 研究水準,加強本院與大學的合作與互動,特設立 Earth, Global Secretariat Hub Taipei) 之計畫。獎勵本院及國內大學副研究員或副教授以 :舉辦相關國內外會議(線上+實體)約40-6 上專任人員執行具有原創性的研究計畫,獲選者於 0場、參與國際研討會(e.g. SRI, AGU, AOG 執行計畫期間稱為「中研學者」,院外獲選者並須 S)。 合聘至本院。本計畫採推薦制,申請人年齡須在55 #3.貝蒙論壇國際合作研究推動辦公室計畫(Bel 歲以下,院外申請人由所屬學校推薦申請,本院則 mont Forum Project Office):舉辦相關國 從深耕研究計畫申請人擇優推薦。 內外會議(線上+實體)約10-20場。 8.天然氣去碳燃氫MW級混氫發電系統建置及試驗計畫: #4.參與國際著名學會年會(e.g. SRI, AGU, AO (1)建置可與MW級燃氣發電機串接之去碳製氫單機及系 GS)並於其中策展1-2場次,對外展示我國永 統模組(規模放大及製程與系統優化)。 續科學研究之成果,並舉辦4-8場次座談會議 (2)建置天然氣去碳製氫機組串接MW級燃氣發電機混氫 。 發電試驗場域(環境影響、安全評估)。 <3>期藉由多方位國際合作,於國內推廣永續科學、 (3)進行天然氣去碳製氫機組串接MW級燃氣發電機混氫 建立國內相關科研網絡、促成國內與國際網絡之 至少20%發電試驗(參數測試、系統穩定)。 鏈結,並推廣跨區域跨領域之合作研究方案。 (7)數位人文研究計畫:本院數位文化中心推動四項工 作主軸:「整合數位人文知識庫之建置」、「研發 數位人文研究工具」、「支援數位人文創新研究計 畫」、「推動學術出版與數位展示」,綜合效益說 明如下: <1>人文研究數位轉向 254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1.本院數位文化中心多年來推動數位人文研究 計畫,支持「史語所學術創新數位深耕計畫 」、「地理資訊數位加值與地圖人工智慧發 展計畫」、「農為邦本:民國農業經濟加值 計畫(1940-1949)」、「臺灣檔案文獻數位 典藏與加值應用計畫-以《臺灣新民報》與 《興南新聞》為核心(III)」等計畫完成超過 8.7萬件珍貴典藏數位化,產出了超過85.1萬 筆數位化資料和後設資料,這些豐厚的資源 為歷史學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素材,有助於 拓展研究範疇,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與分析。 #2.同時,本院數位文化中心積極與全球同道並 肩,與時俱進探索人文研究的多樣可能,包 括如何更有系統、更具效率地運用數位技術 提升人文研究的方法等。在實踐上,本院數 位文化中心建置開放且相互鏈結的知識庫, 研發相應的取用工具,俾使研究者能有效綜 攝與析理巨量、多元的文字或圖像,從而拓 展人文領域嶄新或前沿的研究議題,並探索 多方跨界協作的可能性。 #3.目前國際間的文本分析技術相對成熟,OCR是 建置知識庫及推展研究的重要基礎,本院數 位文化中心2023年已建置國際間少數兼具中 文文本影像文字辨識與校對功能的平台,提 供各界使用,以協助國內外機構與個人自行 進行中文文本圖像的文字轉製。並且積極回 應學者研究需求,開發「中研院數位人文研 究平台」各項功能,開放研究學者使用。然 囿於技術所限,要運用文本圖像進行數位人 文研究,在全球仍具相當難度。本院數位文 化中心近年積極投入研發及應用IIIF等圖像 分析技術,規劃建置圖像分析研究平台,期 能協助人文學者更具效率地儲存、展示應用 、加值處理、研究數位時代下巨量的圖像資 源,提供圖像整合研究新契機。 <2>開發工具並進行系統化整合 #1.本院數位文化中心投入資源,開發建立「中 研院數位人文研究平台」、「中研院文字辨 識與校對平台」、「開放博物館」、「中研 院圖像分析研究平台」等基礎設施,提供全 院甚至全球相關領域研究者更便利的研究、 創作、傳播與展示成果之工具與環境。同時 藉由開放的平台,如「開放博物館.參與」 平台等,吸引大眾參與文化的轉譯、詮釋與 傳播。 #2.本院數位文化中心亦整合全院各單位的數位 典藏與數位人文研究工作,統籌全院數位內 容與數位平台的共同標準與整合機制,提供 數位核心技術與系統的研發與更新。透過資 料、跨領域人才、資訊技術等資源之整合, 發揮統整功效,期由院內至院外創造有效的 擴散與正向循環。 <3>提升臺灣數位文化的國際能見度 #1.知識生產與展示的方式不斷演進更新,本院 數位文化中心亦持續發揮數位技術的優勢與 專長,著力於文化資產的知識組織系統建置 。透過「藝術與建築索引典」中文版,將AAT 詞彙轉譯為繁體中文,亦建置在地化新詞彙 255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達成全球資訊的交換、互通,藉此擴增索 引典中臺灣在地知識內容。同時,也運用LOD 技術,將開放資料拆解成機器可讀取的語意 資料,其結構化、標準化、脈絡化的特點, 能夠突破地域、文化、語言、知識的框架與 限制,適用於不同研究情境,達成資料互通 與再利用,激發新知識的產生。目前本院數 位文化中心逾550萬筆triples資料已上傳至 全球最大的LOD資料匯集站「鏈結開放資料雲 」(LODC),與Getty Vocabularies、Wikid ata、DBpedia、VIAF、EDM等國際LOD資料集 接軌鏈結,有助於提升臺灣文化與數位典藏 的國際能見度及參與度。 #2.此外,本院數位文化中心亦積極探索數位出 版的更多可能性,結合實體出版與虛擬網路 ,透過「開放博物館」、國際書展參與、國 際會議舉辦等,以多層次而立體的形式,向 國際展現本院乃至臺灣社會的學術成果與數 位文化內容。 (8)生醫資料精準醫療計畫: <1>臺灣精準健康:本計畫基於本院已建構之生醫大 數據,聯合本院生命科學組相關研究人員之研究 專長,並借重專科醫師之臨床經驗,針對遺傳性 高但致病機制仍不確定的國人重要疾病,以與疾 病有高關聯性的基因變異為出發點,進行致病機 制的探討,並找出其他非基因因素,除了增進精 準醫療的精準度,更可望為預防醫學(精準健康 )提供強大的科學基礎。計畫研究成果可與各醫 學中心共享,期能為疾病預防、治療、與控制帶 來新方向,一起為國人健康努力。 <2>生醫資料智慧化: #1.第二型糖尿病之智慧健康與精準醫療:利用 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大數據,結合統計資料 科學與資訊人工智慧的專長,剖析基因體與 醫學影像大數據,偵測第二型糖尿病易感基 因與病灶影像特徵,建立糖尿病風險評估系 統與預測模型,協助糖尿病的預防與早期診 斷。 #2.大腸直腸癌的精準醫療:與高醫合作,利用 統計大數據分析與貝氏研究方法,解析基因 體與病歷大數據,偵測大腸直腸癌易感基因 與風險因子,建立大腸直腸癌的基因風險評 估系統與預測模型,協助大腸直腸癌的預防 與早期診斷。 #3.黃斑部病變的智慧醫療:與北榮合作,利用 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光學影像的電腦視覺與 病歷大數據的統計研究,偵測黃斑部病變, 比較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使用前後的改 善情況,建立藥效評估系統,協助評估黃斑 部病變的藥物治療。 (9)研發AI在人文與科學研究的創新應用:人文與科學 各學術領域的AI創新應用需突破現有的研究方法或A I技術限制,透過開發或優化既有模型和工具,並結 合各領域專業知識和既有大數據、資訊資源的豐厚 基礎,以期最大化院內研究量能及研發效率,拓展 嶄新的研究流程與領域範疇,完善AI在人文與科學 研究的創新應用: <1>AI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的可能創新應用:例如 256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運用既有資料加值、文獻深度詮釋、發現新理論 觀點、分析探索人類語言政治經濟法律行為模式 、追蹤社會動態趨勢、進行歷史文化遺產保存及 推廣、探討AI對人文價值觀和社會規範的影響等 。 <2>AI在生命科學研究的可能創新應用:例如基因組 學和遺傳學的探索、蛋白質結構預測、加速新藥 設計和臨床試驗、醫學影像分析、病理變化、神 經科學、發現生醫路徑或新機轉、精準種植智慧 農業、精準健康與疾病預測和個體化醫療、公共 衛生和流行病學、生態學和環境生物學與生物多 樣性、轉譯研究等。 <3>AI在數理科學研究的可能創新應用:例如基於AI 的理論探索、定理證明、新穎模型及算法開發、 原子分子科學及光電應用、運用AI的科學計算及 數值分析與統計方法、觀測或科學數據的解讀與 驗證、特徵提取與輔助決策、資訊安全、物聯網 感測、天文地理觀測、環境保護、地震研究與永 續發展等 <4>AI在跨學組科學研究的可能創新應用:AI在本院 將成為連接人文科學、生命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橋 樑,並促進這些看似不相關領域間的深入合作與 交流,打破傳統學科之間的界限。這種跨學科的 合作對於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複雜問題至關重要 。跨領域的可能AI應用研究包含:公共衛生與社 會行為研究、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環境科學與經 濟學、地理資訊系統與歷史學、生物資訊與計算 化學、環境生物學與物理學、機器學習與倫理學 、健康與環境變遷、人工智慧與人類智慧、文化 遺產與生物多樣性、社會行為流行病學和環境因 素等。 7.學研合作計畫: (1)與大學、學研機構及醫學中心合作計畫: <1>本院與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開發量子位 元晶片之製程,期能整合研究能量及技術,製作 出最佳超導量子元件之組合。 <2>期望以共同執行研究計畫方式,增進與國內大學 、學研單位及醫學中心之學術合作,結合各自擅 長領域,在重要議題取得進展並提升雙方國際知 名度、影響力及競爭力。 <3>本院研究團隊擬將所觀測的資料作為海域環境分 析(水文、地形、地質)、模式驗證、資料同化 之用,以海洋能團隊為例,研究團隊將可根據船 測調查所得之不同位置之水深、流場資料進行流 速、流向之分析;而海底地形地物觀測可分析海 床斜度、底質等資訊,再搭配不同航次間錨碇收 集之長期時間序列資料,可初步評估黑潮發電最 適場址及發電潛能。 (2)中研學者計畫:鑒於國內補助經費多集中於資深卓 越學者及年輕新秀學者,為獎助我國中生代學者投 入研究,並加強與國內大學的合作與互動,提升國 家學術整體競爭力。獲選者在計畫執行期間授予「 中研學者」榮銜,也提供穩定5年期的研究經費,最 高可有每年新臺幣800萬元,創造多年願景的誘因, 同時透過與本院之相關領域研究所、中心合聘,共 享資源,以創造更實質的學術合作與交流,共同改 善全國研究環境。預期成果如下: <1>提供院外優秀中生代研究人員多年願景,成就頂 257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尖研究。 <2>重視臺灣整體研究表現,強化與大學合作互動, 提升臺灣國際競爭力。 8.天然氣去碳燃氫MW級混氫發電系統建置及試驗計畫:整 合前瞻甲烷裂解製氫技術及燃氫發電技術(即為天然氣 去碳燃氫發電技術),並放大規模至現地實驗場域(Pilo t Plant),若此階段證實可行,後續將可將小型天然氣 去碳燃氫混氫發電機組(MW級)商業化落地(短期),或持 續將天然氣去碳製氫機組放大規模至串接100MW發電機 組(電廠級)、提高混氫比例至全氫燃燒發電,屆時可於 電廠商轉落地,發電併入電網提供潔淨零碳電力(中長 期),如此才有助我國達成能源安全與淨零排放雙重目 標。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01 基本行政工作維持費 1,198,299 院本部 1.院本部本年度預算數1,132,847千元,係辦理 2000 業務費 982,382 :(1)院區總變電站及區變電站高壓電設備、 2003 教育訓練費 820 道路及其他公共設施、辦公房舍發電機、消防 2006 水電費 18,692 、電梯、中央空調與數位式交換機維護保養、 2009 通訊費 3,501 公共空間環境景觀工程之管理維護及行政、出 2015 權利使用費 141,675 納、總務事務等;(2)補助各所中心房屋建築 2018 資訊服務費 120,120 養護、空調及機電設備、冰水主機、冷卻水塔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92,033 設備汰換等一次性專項修繕;(3)衡酌本院目 2024 稅捐及規費 528 前和未來可能需求,適時推動各項資訊相關工 2027 保險費 1,470 作,以持續提供穩定便捷的資訊技術服務及軟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218,378 硬體相關設備,以有效支援本院學術研究及行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12,332 政業務電腦化之進行;(4)提供本院研究人員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230 所需之學術文獻/期刊評鑑引證、書目/索摘、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30 電子全文資料庫、報紙全文、地圖等及Scienc 2051 物品 8,371 eDirect等學術電子期刊。俾支援本院學術研 2054 一般事務費 154,888 究、掌握學術研究趨勢、即時取得全球學術文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161,713 獻,以及有效提供各項核心的學術電子文獻資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86 源,達成跨學科領域的資源共享等多重目的;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45,776 (5)本院亞太、美西、歐亞三條國際網路專線 2072 國內旅費 248 為台灣學研網路聯外的關鍵樞紐管線,可與亞 2078 國外旅費 1,291 太區域、美洲網路及全球網際網路多個學術網 2081 運費 20 路直連,使學研網路得以穩定、快速存取運用 2084 短程車資 180 國際網路資源,有助於本院及我國學術界與海 3000 設備及投資 204,917 外機構之交流及重要研究之遠距合作;(6)辦 3010 房屋建築及設備費 12,147 理本院法律事務及法規研擬諮詢、整編、救濟 3020 機械設備費 29,988 事項、智財法務事項以及利益衝突管理事項;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140,867 (7)辦理院務相關會議、院長重要文稿、多媒 3035 雜項設備費 21,915 體簡介、活動公關、媒體公關、公文收發、檔 4000 獎補助費 11,000 案管理、郵務處理、議事處理及協調聯繫;(8 4090 其他補助及捐助 11,000 )辦理本院與國會機關、民意代表聯繫等;(9) 辦理前瞻、深耕、主題研究、關鍵突破種子、 關鍵突破、因應流行病研究、任務導向生技研 258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究、永續科學研究、博士後研究學者培育、與 大學、學研機構及醫學中心合作、中研學者等 計畫之審查費、交通費及雜支等費用;(10)辦 理獎勵學術研究設立之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 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國內學人短期 來院訪問、倫理委員會與辦理本院研究人員新 聘、續聘、升等及特聘審議資格審查委員會之 行政工作與獎勵經費;(11)辦理院內的科技移 轉,將其研究成果公諸於世,開發智慧財產權 以增進社會福祉;並將科技移轉所得的收入, 作為院內各所(處)、中心研究人員,從事學 術研究的經費,較上年度增列331,911千元, 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 等計810千元。 (2)水電費計14,404千元。 (3)郵資、電話、傳真及網路通訊費等計3,191 千元。 (4)權利使用費計141,675千元,包括: <1>電子雜誌使用授權等計200千元。 <2>ScienceDirect、Wiley、Springer及Oxf ord、Cambridge等出版電子期刊計129,9 90千元,全院圖資相關電子資料庫使用 費等計10,349千元,Rapid文獻傳遞服務 、索摘目錄型電子圖書資料庫、全文電 子資料庫等全院使用授權等計1,116千元 ,共計141,455千元。 <3>其他權利使用費計20千元。 (5)資訊服務費計119,670千元,包括: <1>總務處網路系統防火牆維護費計107千元 。 <2>院內纜線設施維護、個人電腦管理服務 、個人電腦周邊設備維護、院本部GCB年 度維護等計3,593千元。 <3>主機儲存服務暨長久保存軟硬體設備維 護、虛擬環境正式區系統維護、本院計 算服務系統維護等計6,950千元,電腦機 房維護及維修等計9,550千元,網路資源 使用費、纜線與網路基礎設施維護及維 運、院本部區域網路維護等計8,920千元 ,個人電腦管理服務、資訊處服務台維 護、無紙化會議系統維運等計2,180千元 259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業務流程管理平台維護、財物管理系 統維護、識別證印卡等相關系統及設備 維護、院本部公版網站維護等計1,870千 元,本院網站傳遞效能及安全提升等服 務費用計2,000千元、資通安全技術深度 檢測相關費用(含資安健診、紅隊演練) 等計21,100千元、資通安全威脅偵測管 理與弱點修補顧問服務等計23,200千元 、資通系統虛擬化平台服務費用計100千 元、資安暨個資管理系統顧問服務等計1 0,906千元,共計86,776千元。 <4>文獻傳遞服務費用、圖書館自動化系統 維護、新圖書館服務管理系統服務等計1 3,198千元。 <5>利益衝突管理系統維護費計800千元。 <6>公文系統維護費計1,500千元。 <7>智財技轉系統資料庫功能擴充及維護費 計3,780千元。 <8>本院網域名稱使用租費、SSL伺服器憑證 更新、行政業務用軟體授權等計1,579千 元,電子表單軟體使用授權、軟體開發 框架更新授權、資料庫管理系統授權等 計1,250千元,資安檢測工具、端點防禦 授權、弱點管理平台等資安防護軟體相 關授權費用等計6,912千元,共計9,741 千元。 <9>各式1萬元以下小額軟體、辦公室軟體應 用與多媒體素材等計175千元。 (6)其他業務租金計91,796千元,包括: <1>區間車租金計12,906千元、影印機、公 務盆景租金等計317千元,共計13,223千 元。 <2>影印機使用租費、國內網路單位之電路 租用等計1,160千元。 <3>美西及亞太國際專線租用、履約管理及 規劃計30,090千元、歐洲國際專線租用 、履約管理及規劃計47,000千元,共計7 7,090千元。 <4>其他事務機具租金等計323千元。 (7)規費計108千元。 (8)保險費計1,290千元,包括: <1>全院建築物火災、地震暨公共意外責任 260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保險費計1,200千元。 <2>電腦設備等財產、設備保險計90千元。 (9)約聘僱助理人員211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 200,130千元,工讀生4人薪資及勞健保費 等計1,649千元,邀請國外學者專家來台之 費用計500千元,共計202,279千元。(依實 際工作月數支薪) (10)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12 ,332千元,包括:總務及政風業務講座鐘 點費等計92千元;院方委員會及採購評審 外聘委員出席費等計30千元、全院資訊教 育課程講師鐘點費等計128千元、採購案 外聘委員會前審查稿費等計30千元;法律 顧問費、出席費及講座鐘點費等計1,049 千元;重要性研究議題顧問費、出席費等 計1,814千元,科普文章、報導、翻譯及 政策建議書稿費計353千元;專家學者參 與前瞻、深耕、主題研究、關鍵突破種子 、關鍵突破、因應流行病研究、任務導向 生技研究、永續科學研究、博士後研究學 者培育、與大學、學研機構及醫學中心合 作、中研學者計畫出席費及審查費等計6, 320千元;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人文及 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倫理委員會及聘 任資格審查委員會出席費及審查費等計2, 232千元;律師或會計師諮詢費、稽核及 研管會委員出席費、專利審查費等計284 千元。 (11)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23 0千元。 (12)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30 千元。 (13)消耗品計3,979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992千 元,共計5,971千元。 (14)院區全年度保全及清潔費(含國際會議廳) 、印刷、訂報費等各項雜支計29,284千元 ;院區高壓送電監控暨管線巡檢作業委託 案計4,200千元;院區能源管理作業費計1 ,300千元;老舊眷舍拆除工程計4,300千 元;各式公務用品印刷費、影印裝訂費、 環境佈置費、受邀來賓、講者餐點、員工 健康檢查費、生技園區D棟清潔費、保全 261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機電維護等公共事務分攤及各式雜支等 計1,828千元;法制印刷、會議及活動等 計148千元;中研院訊、手冊及出版品等 印刷支出計1,366千元;學術暨行政主管 會議各項支出計735千元;院區開放參觀 活動(含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150千元) 、知識饗宴暨故院長科普講座活動、外縣 市科普演講(含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150 千元)、專題演講、各類典禮儀式及紀念 品製作等各項支出計3,318千元;印刷、 文宣、媒體聯繫、祝賀盆花及雜支、外賓 與媒體參訪、舉辦中外記者會、辦理經濟 預測記者會、本院研究成果發布及雜支等 計407千元;與民意機關聯繫及雜支等計6 00千元;辦理前瞻、深耕、主題研究、關 鍵突破種子、關鍵突破、因應流行病研究 、任務導向生技研究、永續科學研究、博 士後研究學者培育、中研學者計畫印刷等 各項雜支計203千元;年輕學者研究成果 獎與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頒獎典 禮、會議、得獎者研究獎助論文發表、影 印等各項雜支計1,148千元;專利申請、 未授權專利維護、權益維護、鑑價、印刷 、會議餐費等計82,502千元;主計業務文 具用品、訂閱期刊及書籍等計10千元;員 工123人文康活動費計369千元,共計131, 718千元。 (15)房屋建築養護費計149,444千元,包括: <1>辦公房舍修繕及養護費計1,961千元。 <2>招待所、各類宿舍房屋建築養護及修繕 費計9,894千元。 <3>行政大樓耐震改善工程(第2期)計51,500 千元。 <4>國際研究生宿舍外牆整修工程(第2期)計 30,000千元。 <5>院區建築及環境整體規劃實體及線上建 築展計3,000千元。 <6>老舊宿舍外牆漏水及環境修繕(第1期)計 5,000千元。 <7>行政大樓大廳裝修工程計14,000千元。 <8>教研大樓(關懷中心及幼兒園)空間規劃 設計計1,290千元。 262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9>補助各所中心房屋建築一次性專項修繕 計32,799千元。 (16)辦公器具養護費計71千元。 (17)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計41,974千元,包 括: <1>院區辦公房舍、招待所、各類宿舍等設 施及機電設備保養維修共計8,074千元。 <2>雨(污)下水道清疏維護費計1,800千元。 <3>院區周邊環境道路維護費計6,000千元。 <4>統計所旁木平台第一層階梯更新工程計8 00千元。 <5>配合聯外道路動線增設家驊橋旁院區出 入口及周邊環境景觀改善設計作業計4,5 00千元。 <6>適之路及太極廣場人行道整建及院區道 路修繕計13,500千元。 <7>院區雨水及排水設施調查與資料建置計2 ,500千元。 <8>院區漏水查修及智慧水表建置(第1期)計 3,000千元。 <9>機車停車場鋼棚除鏽防鏽計1,800千元。 (18)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等計248千元。 (19)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1,291千元 。 (20)運輸搬運費用及快遞等計10千元。 (21)短程車資計170千元。 (22)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12,147千元,包括: <1>辦公房舍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697千元。 <2>招待所、各類宿舍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1 ,200千元。 <3>補助各所中心建築物冷卻水塔一次性專 項經費計10,250千元。 (23)機械設備費計29,988千元,包括: <1>公務所需電信電視廣播設備、通訊設備 、測試儀器等計75千元。 <2>行政大樓中央空調冰水主機系統改善工 程(第2期)計15,000千元。 <3>補助各所中心空調、機電設備等一次性 專項經費計14,913千元。 (24)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140,867千元,包括 : <1>硬體設備費計112,907千元: 263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1.新購或汰換院本部個人電腦計3,250 千元。 #2.院本部個人電腦相關硬體採購、電 子紙採購、資安系統硬體相關費用 等計1,473千元。 #3.虛擬環境用伺服器更新及擴充等計3 ,000千元。 #4.網路型儲存設備容量擴充暨效能提 升等計9,619千元。 #5.網路連接儲存專用高效能儲存設備 等計4,200千元。 #6.網路基礎設施更新等計15,025千元 。 #7.網路防禦設施更新等計11,000千元 。 #8.電腦機房基礎設施更新等計9,000千 元。 #9.網路集線機房基礎設施更新等更新 計1,040千元。 #10.網路纜線更新等計7,300千元。 #11.計算服務硬體擴充等計48,000千元 。 <2>軟體購置費計23,410千元: #1.中央研究院化學物質管理系統購置 費計200千元。 #2.院本部個人電腦行政用軟體採購、 防毒軟體等計240千元。 #3.伺服器用網路版套裝軟體升級及更 新、防毒軟體升級等計5,120千元。 #4.身分鑑別系統軟體更新、ArcGIS軟 體與伺服器維護更新等計1,900千元 。 #5.稽核系統更新、開發工具評估與導 入、資料庫管理系統與備援系統更 新、資料庫監控軟體更新等計3,300 千元。 #6.資安系統軟體相關費用等計3,650千 元。 #7.計算服務軟體擴充等計9,000千元。 <3>系統開發費計4,550千元: #1.開發WebITR系統英文版本計3,150千 元。 264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行政電腦化相關系統及平台功能擴 充、院本部公版網站功能擴充案等 計1,000千元。 #3.利益衝突管理系統建置及平台開發 計400千元。 (25)雜項設備費計20,133千元,包括: <1>辦公傢俱及小型事務性設備等計913千元 。 <2>補助各所中心冰水主機、水塔設備汰換 工程一次性專項經費計18,870千元。 <3>台灣向量電子地圖資料庫更新計350千元 。 (26)其他補助及捐助計11,000千元,包括: <1>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獎勵金計4,800千元 。 <2>國內學人短期來院訪問獎助金計3,200千 元。 <3>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獎勵金計3 ,000千元。 2.學術活動中心、綜合體育館等運作維持,車輛 停放作業維持,本年度預算數54,530千元,係 辦理全院重要學術、行政會議、會議住宿、餐 飲供應、運動健身等支援學術研究服務,及全 院各所處、車輛停放運作維持服務等,較上年 度減列3,442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 等計10千元。 (2)水電費計1,000千元。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用等計200千元。 (4)資訊服務費計450千元。 (5)影印機等辦公設備租金計120千元。 (6)房屋稅及地價稅計400千元。 (7)平安、醫療、公共意外及公共安全第三責 任等保險費計160千元。 (8)約聘僱助理人員21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1 6,099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9)消耗品計823千元及非消耗品計990千元, 共計1,813千元。 (10)學術活動中心(會議室、客房、餐廳)與綜 合體育館(游泳池、網羽籃球場、健身房) 維運雜支等計18,810千元,製作通行證、 訪客感應票卡、停車場遙控器、收費亭及 265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警衛室場地佈置費用等計160千元,共計1 8,970千元。 (11)辦公室房舍等維護費計3,304千元,學術 活動中心6樓研究生寢室整修工程(第3期) 計8,000千元,共計11,304千元。 (12)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計2,827千元,交 通號誌、標誌、停車場之道路、景觀、照 明及機電設施養護費計90千元,共計2,91 7千元。 (13)雜項設備費計1,087千元,包括: <1>支援學術活動場地及房舍等設備購置及 汰舊換新費用計987千元。 <2>院區停車相關設備汰換計100千元。 3.國際研究生宿舍本年度預算數7,137千元,係 辦理國際研究生宿舍建物及相關設備維護及修 繕作業,以提供住宿生舒適住宿空間,較上年 度增列645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1)水電費計2,750千元。 (2)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用等計40千元。 (3)第四台及影印機等租金計77千元。 (4)房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計20千元。 (5)消耗品計30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50千元, 共計450千元。 (6)大樓警衛及清潔人員薪資、除蟲消毒、飲 水機及建物抽水系統養護等計2,300千元。 (7)建築物外牆、頂樓及各層樓地板地面防水 維護、寢室清潔及粉刷等計300千元。 (8)大樓電梯、消防設備、空調機械設備、監 視安全系統等設施養護費計600千元。 (9)雜項設備費計600千元,包括:購置宿舍設 備如冰箱、寢室熱水器、空調冰水主機、 水塔抽水馬達零件等。 4.教學行政大樓本年度預算數3,785千元,係辦 理國際研究生教學行政大樓之建物管理、環境 維持及改善以維護國際研究生學程之行政業務 服務及教學品質,較上年度增列105千元,主 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1)水電費計538千元。 (2)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用等計70千元。 (3)影印機租金等計40千元。 (4)稅捐計20千元。 (5)消耗品計91千元及非消耗品計46千元,共 266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計137千元。 (6)大樓清潔費、保全服務費及雜項支出等計1 ,900千元。 (7)大樓基本養護整修等計665千元。 (8)公務用腳踏車維修費計15千元。 (9)大樓電梯、門禁監視系統、消防設備、電 信設備、空調機械設備、視訊設備、污水 處理設備等設施養護費計285千元。 (10)宣傳品及錄取信函等寄送運費計10千元。 (11)赴領事事務局、移民署等短程車資計10千 元。 (12)雜項設備費計95千元,包括:更新教學設 備如插座及投影機等。 02 學術規劃及交流合作 93,325 院本部 1.評議會本年度預算數4,337千元,係辦理本院 2000 業務費 69,376 研究學術計畫議定、評議研究組織及工作興革 2003 教育訓練費 415 、促進國內外學術合作及聯繫、受中央政府委 2006 水電費 200 託規劃學術發展方案,較上年度增列2千元, 2009 通訊費 20 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18 資訊服務費 4,287 (1)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用等計20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24,383 (2)國外專家學者來台之費用等計3,780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5,469 (3)消耗品計5千元。 2039 委辦費 2,600 (4)印刷費等雜支計72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3,970 (5)國內評議員出席各項會議等旅費計460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105 。 2051 物品 631 2.中長程學術發展本年度預算數6,532千元,係 2054 一般事務費 14,622 為研究誠信推廣、採購研究成果分析線上系統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720 雲端服務、補助投稿開放取用期刊,較上年度 2072 國內旅費 1,589 減列5,752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78 國外旅費 10,353 (1)參加國內公私立學校及訓練機構研習課程 2084 短程車資 12 之教育訓練費計20千元。 3000 設備及投資 4,075 (2)本院研究成果分析線上系統雲端服務採購 3020 機械設備費 3,800 費計4,282千元、編輯電子報之雲端服務費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215 計5千元,共計4,287千元。 3035 雜項設備費 60 (3)研究誠信推廣國外專家學者來台之費用等 4000 獎補助費 19,874 計234千元。 4035 對外之捐助 17,050 (4)研究誠信推廣專家學者出席費、講座鐘點 4040 對國內團體之捐助 2,824 費及審查費等計45千元。 (5)參加國內研究誠信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計1 5千元。 (6)研究誠信推廣教育訓練之雜支計150千元, 投稿開放取用(Open Access)期刊相關費 用計1,500千元,共計1,650千元。 267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7)因公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5千元。 (8)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256千元。 (9)資訊軟體購置費計10千元。 (10)辦公室雜項設備費計10千元。 3.參加國際組織及出席國際會議本年度預算數34 ,516千元,係參加國際組織及辦理國際會議、 支援院內外各學術團體舉辦相關國內及國際會 議等,及辦理「太平洋鄰里協會年會暨聯合會 議」相關會務費用,較上年度增列8,806千元 ,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1)參加國際組織及辦理國際會議、支援院內 外各學術團體舉辦相關國內及國際會議等 水電費計200千元。 (2)辦理「太平洋鄰里協會年會暨聯合會議」 約聘僱助理人員2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1, 479千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之費用計465 千元,共計1,944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 支薪) (3)大會全文論文集電子書編輯及製作等稿費 計60千元。 (4)繳交國際組織會費計3,500千元。 (5)消耗品計151千元及非消耗品計51千元,共 計202千元。 (6)參加國際組織及辦理國際會議、支援院內 外各學術團體舉辦相關國內及國際會議等 雜支計400千元;「太平洋鄰里協會年會暨 聯合會議」印刷、場佈、海報競賽獎品、 雜支、會議便當及茶點費、大會晚宴及宴 請國外貴賓等餐費計59千元,共計459千元 。 (7)支援國內學會出席國際科學理事會(ISC) 轄下各國際組織會議、本院派員出席國際 科學理事會(ISC)、世界科學院(TWAS) 會議、支援國內學者及退休院士出席國際 會議等旅費計7,160千元;「太平洋鄰里協 會年會暨聯合會議」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 等旅費計1,117千元,共計8,277千元。 (8)對外之捐助計17,050千元,包括: <1>捐助世界科學院(TWAS)計1,500千元。 <2>捐助國際科學理事會(International S cience Council,ISC)計10,000千元。 <3>捐助國際人權網絡(HR)計300千元。 268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4>補助本院與國科會、歐洲分子生物組織 (EMBO)及歐洲分子生物聯盟(EMBC) 合作計畫計5,250千元。 (9)補助國內各學術團體會務運作、繳交國際 組織會費計2,824千元。 4.學術交流合作本年度預算數44,140千元,係為 促進國內科學教育之發展及增進學術交流,培 養下一代學術研究人才,並介紹各領域之科學 新知及研究成果,期吸引年輕學子投入科研工 作;為推廣科普知識,以多元管道、深入淺出 的方式向社會大眾介紹本院重要研究成果,並 與國內各高中合辦科普講座及專題演講,平衡 教育資源,更促進本院與國內外產官學研機構 之學術與技術之交流;辦理延聘顧問客座專家 及學者相關經費;辦理醫學研究及人文社會科 學研究倫理委員會業務及參加FERCAP協會、AA HRPP會費等;辦理實驗動物科學應用之審核、 監督及管理任務相關事務;辦理生物安全會之 審核、稽核、監督及管理任務相關事務;辦理 環安衛教育訓練、生物安全櫃確效檢測、儀器 設備維護校正等事宜;人文組與國內外大學及 研究機構合作辦理學術研習班或國際學術研討 會等,較上年度減列7,618千元,主要編列用 途科目如次: (1)醫學研究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委員會 、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生物安全 會、環安衛工作辦理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 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395千元。 (2)分攤吳大猷科學營講座大師來台費用計450 千元;延聘國外顧問、專家及學者來台費 用計2,000千元;醫學研究及人文社會科學 研究倫理委員會約聘僱助理人員3人薪資及 勞健保費等計4,300千元;實驗動物照護及 使用委員會約聘僱助理人員4人薪資及勞健 保費等計4,500千元;生物安全會約聘僱助 理人員3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3,105千元 ;辦理學術研習班或國際學術研討會之國 外專家學者來台費用計1,270千元;辦理中 研學術大會之國外專家學者來台費用計2,8 00千元,共計18,425千元。(依實際工作 月數支薪) (3)分攤吳大猷科學營講座鐘點費計333千元; 269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與國內各高中合辦學術講座及研究成果科 普推廣講座鐘點費及稿費計1,050千元;醫 學研究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委員會出 席費及審查費計1,366千元;實驗動物照護 及使用委員會出席費、講座鐘點費及審查 費計520千元;生物安全會出席費、講座鐘 點費及審查費計1,054千元;環境安全衛生 講座暨教育訓練講師出席費及講座鐘點費 計775千元;辦理學術研習班或國際學術研 討會出席費計66千元,辦理中研學術大會 之出席費計200千元,共計5,364千元。 (4)委託專家或機構辦理「診斷實驗動物照護 及使用委員會(IACUC)之運作並建立AV的 制度之品質提昇」輔導案計600千元,實驗 室生物安全及保全緊急/意外事件演練等計 2,000千元,共計2,600千元。 (5)醫學研究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委員會 參加FERCAP協會會費及AAHRPP年費計400千 元;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參加國際 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40千元;生 物安全會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會費計30 千元,共計470千元。 (6)醫學研究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委員會 參加台灣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學會會費計30 千元;生物安全會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 會費計10千元;環安衛工作參加中華民國 環境保護學會等國內組織會費計50千元, 共計90千元。 (7)辦理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生物安 全會、環安衛工作、學術研習班或國際學 術研討會業務所需消耗品計424千元。 (8)分攤吳大猷科學營講座場地費及雜費等計5 57千元;與國內各高中合辦學術講座之印 刷費及雜費計270千元、辦理研究成果科普 推廣計6,128千元(含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 費計4,000千元)、重要研究成果專刊編印 費計800千元;醫學研究及人文社會科學研 究倫理委員會印刷費及會議雜支等計64千 元;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辦理委員 會議、教育訓練講義、實作課程教材、一 般研究報告及辦公用品等計150千元;生物 安全會辦理委員會議、教育訓練講義、實 270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作課程教材、一般研究報告及生安辦公室 同仁實驗室工作人員健康檢查等計80千元 ;環安衛工作辦理全院生物安全櫃年度確 效委外檢測費、有害事業廢棄物清運處理 及安全衛生相關檢測、雜支、病媒消毒、 人員健檢費等計2,885千元;辦理學術研習 班或國際學術研討會雜支等計507千元;辦 理中研學術大會之清潔費、舉辦研討會與 印刷費等雜支計1,000千元(含媒體政策及 業務宣導費計300千元),共計12,441千元 。 (9)環安衛工作辦理環境安全衛生檢測相關儀 器年度維護校正費用計720千元。 (10)分攤吳大猷科學營國內旅費計107千元; 與國內各高中合辦學術講座國內旅費計25 4千元;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國內 旅費計30千元;生物安全會國內旅費計14 0千元;環安衛工作國內旅費計220千元; 邀請專家學者赴國內各地區洽公差旅費等 計373千元,共計1,124千元。 (11)科學教育推動業務出國訪問旅費計284千 元、採訪研究成果計26千元;醫學研究倫 理委員會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71 2千元;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赴國 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198千元;生物 安全會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600 千元,共計1,820千元。 (12)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生物安全會 短程車資計12千元。 (13)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205千元,包括: <1>硬體購置費計200千元:生安辦公室所需 業務資訊備份備援等設備。 <2>軟體購置費計5千元:資安等軟體。 (14)雜項設備費計50千元,包括:實驗動物照 護及使用委員會購置用於查核或推廣全院 實驗動物設施管理優化,以符合實驗動物 學3R精神(減量、替代、精緻化)等雜項 設備。 5.節能改善本年度預算數3,800千元,係辦理改 善院區設備能源使用效率,較上年度增列183 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機械設備費計3,80 0千元,以改善院區設備能源使用效率,如: 271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建立院區能源績效指標管理系統,設置數位感 測計、流量、溫度及電力量測等裝置,藉由能 效資訊的蒐集及可視化,即時掌握系統運作情 形、檢視用能設備運行效率,提前進行調整保 養。 03 籌開第36次院士會議 2,658 院本部 本年度預算數2,658千元,係辦理第36次院士會 2000 業務費 2,658 議召集人暨院士選舉籌備委員聯席會、國內院士 2009 通訊費 23 季會及討論院士會議之議案,較上年度減列79,8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2,122 20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51 物品 14 1.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用等計23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207 2.國外專家學者來台費用等計2,122千元。 2072 國內旅費 292 3.消耗品計14千元。 4.各項資料印刷費用等計207千元。 5.國內院士出席各項會議住宿費及交通費等計29 2千元。 04 人才培育及延攬計畫 641,135 院本部 1.子計畫1:延攬資深學人開辦費本年度預算數1 2000 業務費 277,929 14,000千元,係積極延攬傑出學者至本院任職 2003 教育訓練費 1,400 ,參與本院研究計畫,擔負學術領導功能,提 2006 水電費 58 升本院研究水準,推動本院學術研究領域之開 2009 通訊費 430 發。本項經費用於協助其建立研究所需設備與 2018 資訊服務費 496 團隊,與上年度同,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50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 2027 保險費 50 等計200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211,296 (2)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等計300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11,310 (3)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硬體設備租用等計2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100 00千元。 2051 物品 22,109 (4)約聘僱助理及博士後研究18人薪資及勞健 2054 一般事務費 22,438 保費等計11,860千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1,095 之費用等計1,000千元,共計12,860千元。 2072 國內旅費 1,159 (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200 (5)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2,0 2078 國外旅費 5,088 00千元。 2081 運費 120 (6)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00 2084 短程車資 80 千元。 3000 設備及投資 71,325 (7)消耗品計8,378千元及非消耗品計7,000千 3010 房屋建築及設備費 2,500 元,共計15,378千元。 3020 機械設備費 46,150 (8)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印刷費及雜支等計8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12,940 ,000千元。 3035 雜項設備費 9,735 (9)研究用相關設備等維護費計1,000千元。 4000 獎補助費 291,881 (10)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200千元。 4035 對外之捐助 11,550 (11)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100千元。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280,331 (12)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1,662千元 272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 (13)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2,500千元,包括: 研究室及實驗室等裝修費用。 (14)機械設備費計46,000千元,包括:研究實 驗相關儀器設備等。 (15)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12,0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9,000千元:電腦設備及其 週邊設備等。 <2>軟體購置費計3,000千元。 (16)雜項設備費計9,500千元,包括:辦公事 務家具及小型設備等。 (17)博、碩士生及大專生10人獎助學金計2,00 0千元。 2.子計畫2:與國內大學合作培育國際研究生計 畫(TIGP)本年度預算數224,127千元,係辦 理國際研究生學程「Taiwan International G raduate Program, TIGP」,並藉由與國內合 作大學合作延攬國內外富研究潛力之優秀學生 從事尖端領域研究,將國際人才與研究帶進臺 灣,並引領臺灣學術研究走向國際,提升我國 在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之國際競爭力,較上年 度增列1,568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1)郵資等計20千元。 (2)ESS實習租船費及招生攤位場地費用等計50 0千元。 (3)學生平安保險費計50千元。 (4)工讀生1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500千元, 大師講座系列以及邀請國外專家學者來台 講授科學倫理,所需機票款及生活費、國 外大學(UCD)人員來台機票款與生活費、優 秀學生之機票補助款、實習學生之機票款 計2,500千元,共計3,000千元。(依實際工 作月數支薪) (5)授課鐘點費計5,000千元及員工協助方案相 關經費計2,000千元,國際研究生學程學生 考試作業費計650千元,評鑑裁判費計200 千元,共計7,850千元。 (6)消耗品計80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200千元, 共計1,000千元。 (7)學程辦公事務費計2,720千元,招生簡章等 印刷費計150千元,刊登招生廣告宣傳國際 研究生學程及其他媒體政策宣導經費計2,0 273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00千元,迎新與結業典禮等活動計600千元 ,補助外籍生之雜費計6,030千元,共計11 ,500千元。(含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2,00 0千元) (8)研究用相關設備等維護費計95千元。 (9)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150千元。 (10)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1,625千元 。 (11)快遞等運費計100千元。 (12)短程車資計20千元。 (13)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45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150千元:電腦設備及其週 邊設備等。 <2>軟體購置費計50千元。 <3>系統開發費計250千元:招生系統功能開 發費用等。 (14)雜項設備費計135千元,包括: <1>演講會議用多媒體視聽設備及小型事務 性設備等計130千元。 <2>圖書等計5千元。 (15)TIGP博士生及適用本院博士生獎助金提升 方案之院內博士生700人獎助學金計197,6 32千元。 3.子計畫3:與國內外學術研究機構合辦學程及 研究進修計畫本年度預算數54,950千元,係辦 理「與清大合辦學程」、「與國內外大學及研 究機構合作案」、「與國內大學合作辦理學位 學程及一般學程」,較上年度減列30,300千元 ,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1)「與清大合辦學程」所需教育訓練費計400 千元。 (2)臨時工20人酬金計700千元,國外專家學者 來台之費用等計1,000千元,共計1,700千 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3)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稿費及評鑑裁 判費等計1,110千元。 (4)消耗品計251千元。 (5)舉辦研討會、簽約典禮及其他業務相關雜 支等計2,110千元。 (6)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779千元。 (7)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601千元。 (8)短程車資計50千元。 274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9)對外之捐助計11,550千元,係捐助世界和 平基金會(International Peace Foundati on)。 (10)博士生140人獎助學金計36,399千元。 4.子計畫4: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生培育與菁英獎 學金計畫本年度預算數44,300千元,上年度計 畫名稱為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培育計畫, 係為培育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之研究人才,辦理 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培育計畫與113年起 新增之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生菁英獎學金,獎勵 就讀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之博士班學生,協助博 士候選人完成其博士論文,並作為本院人才儲 備之用,較上年度增列30,300千元,主要編列 用途科目為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30人 及就讀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之博士班學生60人之 獎助金。 5.子計畫5:人文講座本年度預算數8,758千元, 為培養新世代生醫領域人才的人文素養,培育 跨領域科學人才,與陽明交通大學、臺北醫學 大學、國防醫學院等大學合作執行人文講座, 較上年度增列773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 次: (1)水電費計58千元。 (2)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等計20千元。 (3)網頁維護等資訊服務費計60千元。 (4)約聘僱助理人員8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6, 100千元,工讀生1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1 0千元,臨時工15人酬金計1,500千元,共 計7,610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5)專家學者講座鐘點費及稿費等計150千元。 (6)消耗品計5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30千元,共 計80千元。 (7)備課及製作教材、拍攝課程介紹影片、每 門課程攝影、辦理期末成果發表會及雜支 等計520千元。 (8)運輸搬運費用及快遞等計10千元。 (9)短程車資計10千元。 (10)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24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200千元:電腦硬體設備及 其週邊設備等。 <2>軟體購置費計40千元:遠距上課軟體等 。 275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6.子計畫6:博士後研究學者培育計畫本年度預 算數為195,000千元,本計畫為提升研究水準 ,厚植博士後研究人力暨培訓特殊學門研究人 才之需要,以開拓博士級人才學術研究的歷練 ,較上年度增列136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 如次: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 等計800千元。 (2)數據通訊費、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等計90 千元。 (3)資訊操作維護、雲端服務及軟體使用費等 計236千元。 (4)博士後研究165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186, 126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5)專家學者顧問費、出席費、稿費及評鑑裁 判費等計200千元。 (6)消耗品計2,90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2,500千 元,共計5,400千元。 (7)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印刷費及雜支等計3 08千元。 (8)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30千元。 (9)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100千元。 (10)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1,200千元 。 (11)快遞等運費計10千元。 (12)機械設備費計150千元,包括:實驗室所 需之儀器、設備及實驗室用小型儀器等。 (13)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25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150千元:電腦硬體設備及 其週邊設備等。 <2>軟體購置費計100千元:作業系統、資料 庫及套裝軟體等。 (14)雜項設備費計100千元,包括: <1>辦公傢俱及小型事務設備等計20千元。 <2>圖書及電子資料庫設備費計80千元。 05 跨領域開發及研究設施之改善 1,601,000 院本部 1.子計畫1:人文社會科學新領域之開發及研究 2000 業務費 1,130,620 環境之改善本年度預算數51,000千元,相關經 2003 教育訓練費 18,400 費除持續投入臺灣研究、哲學思想、歷史文化 2006 水電費 20,000 研究、當代政治思想、法律制度及經濟政策等 2009 通訊費 4,908 研究外,也將運用在探索其他議題的計畫上, 2015 權利使用費 1,930 設法強化研究主題的深度及廣度,進而擴大本 2018 資訊服務費 27,004 院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術基礎,達到提升整體研 276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100 究能量的長程功效,與上年度同,主要編列用 2024 稅捐及規費 100 途科目如次: 2027 保險費 30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491,806 等計210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53,800 (2)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用等計270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140 (3)權利使用費計400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410 (4)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硬體設備租用等計6 2051 物品 282,427 00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107,371 (5)約聘僱助理及博士後研究12人薪資及勞健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450 保費等計8,800千元,工讀生1人薪資及勞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71,326 健保費等計300千元,臨時工1人酬金計400 2072 國內旅費 6,204 千元,國外學者來台之費用等計500千元,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1,861 共計10,000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78 國外旅費 39,903 (6)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600 2081 運費 1,250 千元。 2084 短程車資 930 (7)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50 3000 設備及投資 375,800 千元。 3010 房屋建築及設備費 6,000 (8)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00 3020 機械設備費 231,675 千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100,900 (9)消耗品計6,055千元及非消耗品計4,500千 3035 雜項設備費 37,225 元,共計10,555千元。 4000 獎補助費 94,580 (10)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印刷費及雜支等計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84,580 5,000千元。 4090 其他補助及捐助 10,000 (11)研究用相關設備等維護費計300千元。 (12)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300千元。 (13)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259千元。 (14)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1,356千元 。 (15)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2,000千元,包括: 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等水電管路、機 電、土木、隔間等更新及裝修工程。 (16)機械設備費計5,000千元,包括:新進研 究人員實驗室開辦所需之儀器、設備及各 實驗室用小型儀器等。 (17)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10,0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5,000千元:電腦設備及其 週邊設備等。 <2>軟體購置費計4,000千元:研究用資料庫 軟體等。 <3>系統開發費計1,000千元。 (18)雜項設備費計3,000千元,包括: <1>演講會議用多媒體視聽設備、辦公傢俱 277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及小型事務性設備等計2,500千元。 <2>研究用中外期刊及圖書、電子資料庫設 備費等計500千元。 (19)博、碩士生5人獎助學金計1,000千元。 2.子計畫2:創新性研究計畫本年度預算數66,00 0千元,旨在鼓勵本院研究人員及時投入最新 研究前線,以先期性的研究,迅速進入新興的 關鍵研究領域,跟上甚或超越進展神速的國際 最新研究發展;亦鼓勵研究人員提出創新性研 究計畫,跳脱既有思維框架,走出舒適圈,勇 於冒險嘗試,與上年度同,主要編列用途科目 如次: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 等計290千元。 (2)約聘僱助理及博士後研究14人薪資及勞健 保費等計11,800千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 之費用等計550千元,共計12,350千元。( 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3)專家學者顧問費、出席費及稿費等計750千 元。 (4)消耗品計6,00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4,136千 元,共計10,136千元。 (5)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印刷費及雜支等計4 ,000千元。 (6)研究用相關儀器設備等維護費計500千元。 (7)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50千元。 (8)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52千元。 (9)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872千元。 (10)機械設備費計21,500千元,包括:實驗室 所需之儀器、設備及各實驗室用小型儀器 等。 (11)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7,0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5,500千元:電腦設備及其 週邊設備等。 <2>軟體購置費計1,000千元:研究用資料庫 軟體等。 <3>系統開發費計500千元。 (12)雜項設備費計6,500千元,包括: <1>演講會議用多媒體視聽設備、辦公傢俱 及小型事務性設備等計5,750千元。 <2>研究用中外期刊及圖書、電子資料庫設 備費等計750千元。 278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13)博、碩士生及大專生8人獎助學金計2,000 千元。 3.子計畫3:生物技術之研發及在醫學之應用本 年度預算數114,000千元,相關經費將用於補 助運用生物科技於新興感染性疾病、神經退化 性疾病、癌症、具優勢的農業種苗研發與性狀 改良、生物與環境互動研究、演化與生物多樣 性等相關研究,並視研究平台日新月異發展狀 況,建立具新穎性的核心設施以輔助研究進行 ,與上年度同,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 等計600千元。 (2)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等計200千元。 (3)權利使用費計400千元。 (4)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硬體設備租用等計6 00千元。 (5)約聘僱助理及博士後研究21人薪資及勞健 保費等計16,000千元,工讀生1人薪資及勞 健保費等計300千元,臨時工4人酬金計1,0 00千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之費用等計1,2 00千元,共計18,500千元。(依實際工作月 數支薪) (6)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1,2 00千元。 (7)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50 千元。 (8)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200 千元。 (9)消耗品計55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443千元, 共計993千元。 (10)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印刷費及雜支等計 500千元。 (11)研究用相關設備等維護費計500千元。 (12)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300千元。 (13)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180千元。 (14)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1,777千元 。 (15)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2,000千元,包括: 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等水電管路、機 電、土木、隔間等更新及裝修工程。 (16)機械設備費計30,000千元,包括:新進研 究人員實驗室開辦所需之儀器、設備及各 279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實驗室用小型儀器等。 (17)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38,0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20,000千元:電腦設備及 其週邊設備等。 <2>軟體購置費計15,000千元:研究用資料 庫軟體等。 <3>系統開發費計3,000千元。 (18)雜項設備費計15,000千元,包括: <1>演講會議用多媒體視聽設備、實驗用低 溫冰箱、辦公傢俱及小型事務性設備等 計14,000千元。 <2>研究用中外期刊及圖書、電子資料庫設 備費等計1,000千元。 (19)博、碩士生12人獎助學金計3,000千元。 4.子計畫4:數理科學新領域之開發及研究環境 之改善本年度預算數64,000千元,本院將持續 招募新進年輕與資深研究人員加入,擴大在數 學、統計、物理、化學、天文等領域基礎研究 的研發人力。另將用以購置充足的系統設備和 進用特殊技術人才,提升在地震研究、量子運 算與量子材料、資訊安全、減碳與碳循環等主 題的研究能力,支持基礎和應用領域之創新想 法或團隊組合的需求,與上年度同,主要編列 用途科目如次: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 等計370千元。 (2)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等計300千元。 (3)約聘僱助理及博士後研究10人薪資及勞健 保費等計8,300千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之 費用等計500千元,共計8,800千元。(依實 際工作月數支薪) (4)消耗品計1,565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000千 元,共計2,565千元。 (5)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印刷費及雜支等費 用計1,200千元。 (6)研究用相關設備等維護費計1,230千元。 (7)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100千元。 (8)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77千元。 (9)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1,358千元。 (10)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1,800千元,包括: 研究室、實驗室及辦公室等裝修費用。 (11)機械設備費計25,000千元,包括:數據擷 280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取系統儀器及高功率雷射系統等研究實驗 用相關儀器設備。 (12)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12,5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7,000千元:電腦設備及其 週邊設備等。 <2>軟體購置費計5,500千元:研究用資料庫 軟體等。 (13)雜項設備費計5,700千元,包括: <1>辦公事務設備、空調及冷氣設備、辦公 傢俱、消防與緊急逃生相關設備及實驗 室安全防護設備等計3,500千元。 <2>研究用中外期刊及圖書、電子資料庫設 備費等計2,200千元。 (14)博、碩士生12人獎助學金計3,000千元。 5.子計畫5:前瞻計畫本年度預算數130,000千元 ,係為鼓勵研究成果優異並深具發展潛力的助 研究員、新聘之非長聘副研究員於各研究領域 進行具國際競爭力之研究發展,為臺灣學術研 究界培植世界級頂尖學術研究人才,較上年度 增列955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 等計1,225千元。 (2)權利使用費計400千元。 (3)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雲端服務費等計600 千元。 (4)約聘僱助理及博士後研究65人薪資及勞健 保費等計60,540千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 之費用等計500千元,共計61,040千元。( 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5)專家學者顧問費、出席費及稿費等計750千 元。 (6)消耗品計18,25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9,135千 元,共計27,385千元。 (7)清潔費、舉辦研討會、印刷費及雜支等計5 00千元。 (8)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 事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300千元。 (9)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300千元。 (10)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200千元。 (11)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6,000千元 。 (12)運輸搬運費用及快遞等計200千元。 281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13)短程車資計100千元。 (14)機械設備費計17,500千元,包括:實驗室 所需之儀器、設備及各實驗室用小型儀器 等。 (15)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1,5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500千元:網路印表機、電 腦、高密集機架式伺服器、10G UPlink 網路交換器及高階伺服器。 <2>軟體購置費計500千元:防毒軟體、計算 軟體、個人電腦及工作站等使用軟體。 <3>系統開發費計500千元:資料庫建置、主 題網站開發與網頁設計、檢索系統開發 及整合平台開發等。 (16)雜項設備費計1,000千元,包括: <1>演講會議用多媒體視聽設備、實驗用低 溫冰箱、辦公傢俱及小型事務性設備等 計250千元。 <2>研究用中外期刊及圖書、電子資料庫設 備費等計750千元。 (17)博、碩士生及大專生40人獎助學金計11,0 00千元。 6.子計畫6:深耕研究計畫本年度預算數260,000 千元,係辦理本院副研究員以上資深研究人員 之5年期計畫,目標為提高研究人員之國際能 見度,提升研究能量,增進人類福祉,較上年 度增列3,055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 等計4,856千元。 (2)數據通信費、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等計1,0 00千元。 (3)雲端服務費及軟體使用費等計3,504千元。 (4)約聘僱助理及博士後研究115人薪資及勞健 保費等計104,000千元,國外專家來台之費 用等計2,000千元,共計106,000千元。(依 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5)專家學者顧問費、出席費、稿費及審查費 等計8,000千元。 (6)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30 千元。 (7)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0 千元。 (8)消耗品計22,73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22,680 282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千元,共計45,410千元。 (9)舉辦研討會、印刷費及雜支等計33,981千 元。 (10)實驗儀器設備等保養費用計4,720千元。 (11)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800千元。 (12)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209千元。 (13)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10,000千元 。 (14)運輸搬運費用及快遞等計500千元。 (15)短程車資計500千元。 (16)機械設備費計17,000千元,包括:實驗用 相關分析設施、加熱板、溫控器、離心機 、顯微鏡、雷射管、偵測系統及小型儀器 設備等。 (17)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1,5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500千元:電腦硬體及其週 邊設備等。 <2>軟體購置費計500千元:作業系統、資料 庫、套裝軟體等。 <3>系統開發費計500千元:委託廠商規劃、 開發維護應用系統等。 (18)雜項設備費計500千元,包括:辦公傢俱 及小型事務性設備等。 (19)博、碩士生及大專生97人獎助學金計21,4 80千元。 7.子計畫7:主題研究計畫本年度預算數120,000 千元,係推動本院研究專案計畫,較上年度增 列844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 等計1,720千元。 (2)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等計488千元。 (3)權利使用費計530千元。 (4)資訊設備保養及雲端服務費等計500千元。 (5)約聘僱助理及博士後研究62人薪資及勞健 保費等計54,300千元,工讀生10人薪資及 勞健保費等計250千元,臨時工10人酬金計 200千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之費用等計25 0千元,共計55,000千元。(依實際工作月 數支薪) (6)專家學者顧問費、出席費及審查費等計1,0 00千元。 (7)消耗品計20,345千元及非消耗品計5,697千 283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元,共計26,042千元。 (8)論文發表及影印等事務費用計3,140千元。 (9)研究室及儀器設備保養維修等計3,600千元 。 (10)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500千元。 (11)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200千元。 (12)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5,000千元 。 (13)運輸搬運費用等計450千元。 (14)短程車資計230千元。 (15)機械設備費計7,300千元,包括:實驗用 儀器等。 (16)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3,5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2,000千元:電腦設備及其 週邊設備等。 <2>軟體購置費計1,500千元:研究用資料庫 軟體等。 (17)雜項設備費計1,200千元,包括: <1>攝影機、相機等協助研究進行相關設備 等計200千元。 <2>研究用中外期刊及圖書、電子資料庫設 備費等計1,000千元。 (18)博、碩士生及大專生45人獎助學金計9,60 0千元。 8.子計畫8:關鍵突破種子計畫(含健康長壽大 挑戰計畫)本年度預算數100,000千元,係辦 理本院關鍵突破研究計畫之先期研究,其規模 較小且研究期程較短,適合概念尚在萌芽,但 具原創性及發展潛力之研究,較上年度增列98 9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 等計1,234千元。 (2)電話、郵資等計500千元。 (3)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硬體設備租用等計1 2,000千元。 (4)約聘僱助理及博士後研究38人薪資及勞健 保費等計31,000千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 之費用等計4,000千元,共計35,000千元。 (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5)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3,0 00千元。 (6)消耗品計3,00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4,116千 284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元,共計7,116千元。 (7)清潔費、舉辦研討會及印刷費等雜支計5,0 00千元。 (8)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 事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10,000千元。 (9)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1,600千元。 (10)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50千元。 (11)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4,500千元 。 (12)機械設備費計1,500千元,包括:實驗室 所需之儀器、設備及各實驗室用小型儀器 等。 (13)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2,5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1,500千元:網路印表機、 電腦、高密集機架式伺服器、10G UPlin k網路交換器及高階伺服器。 <2>軟體購置費計1,000千元:防毒軟體、計 算軟體、個人電腦及工作站等使用軟體 。 (14)雜項設備費計1,000千元,包括:演講會 議用多媒體視聽設備、實驗用低溫冰箱、 辦公傢俱及小型事務性設備等。 (15)博、碩士生23人獎助學金計5,000千元。 (16)其他補助及捐助計10,000千元。 9.子計畫9:關鍵突破研究計畫本年度預算數420 ,000千元,係辦理本院學術發展評估為具有發 掘關鍵問題與創新突破可能之數理科學、生命 科學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針對關鍵問題提出 解決策略,較上年度增列4,450千元,主要編 列用途科目如次: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 等計7,745千元。 (2)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等計2,000千元。 (3)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硬體設備租用等計8 ,000千元。 (4)約聘僱助理及博士後研究110人薪資及勞健 保費等計90,600千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 之費用等計15,000千元,共計105,600千元 。(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5)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38, 000千元。 (6)消耗品計59,375千元及非消耗品計49,225 285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千元,共計108,600千元。 (7)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 料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印刷等費 用計53,050千元。 (8)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 事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22,676千元。 (9)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2,204千元。 (10)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625千元。 (11)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8,000千元 。 (12)機械設備費計13,425千元,包括:實驗室 所需之儀器、設備及各實驗室用小型儀器 等。 (13)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20,4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15,600千元:網路印表機 、電腦、高密集機架式伺服器、10G UPl ink網路交換器及高階伺服器等。 <2>軟體購置費計4,800千元:防毒軟體、計 算軟體、個人電腦及工作站等使用軟體 。 (14)雜項設備費計1,175千元,包括:演講會 議用多媒體視聽設備、實驗用低溫冰箱、 辦公傢俱及小型事務性設備等。 (15)博、碩士生119人獎助學金計28,500千元 。 10.子計畫10:全院性核心設施及新創儀器計畫 本年度預算數276,000千元,係辦理核心設施 之設置、管理及維運與貴重儀器使用效益評 估,較上年度增列10,061千元,主要編列用 途科目如次: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 等計150千元。 (2)水電費計20,000千元。 (3)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等計150千元。 (4)權利使用費計200千元。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硬體設備租用及雲 端服務費等計1,200千元。 (6)事務機具及研究設備等租金計100千元。 (7)稅捐及規費計100千元。 (8)法定責任保險、對業務活動保險及機械、 電子等設備保險費計300千元。 (9)約聘僱助理及博士後研究94人薪資及勞健 286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保費等計78,816千元,工讀生2人薪資及勞 健保費等計300千元,臨時工3人酬金計300 千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之費用等計100千 元,共計79,516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 薪) (10)專家學者顧問費、出席費及審查費等計50 0千元。 (11)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0 千元。 (12)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0 0千元。 (13)油料計10千元,消耗品計42,815千元及非 消耗品計800千元,共計43,625千元。 (14)分攤大樓清潔及垃圾處理費、辦公用信封 印刷、辦理會議及雜支等事務費用計1,00 0千元。 (15)辦公室、實驗室養護費計450千元。 (16)設施儀器設備、事務機具設備等所需保養 維護費等計27,500千元。 (17)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50千元。 (18)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9千元。 (19)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1,040千元 。 (20)運輸搬運費用計100千元。 (21)短程車資計100千元。 (22)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200千元,包括:辦 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等水電管路、電機 、土木、隔間等更新及裝修工程。 (23)機械設備費計93,450千元,包括: <1>高解析四極桿串聯複合式質譜儀計38,60 0千元。 <2>雙通道多组學核酸序列分析系統計16,00 0千元。 <3>冷凍場發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計12,000 千元。 <4>全脈自動真空滅菌鍋計5,500千元。 <5>800MHz超導磁鐵控制單元升級計6,280千 元。 <6>外排空氣淨化水洗機3組計2,900千元。 <7>流式細胞分選實驗室空間整修計2,300千 元。 <8>表面輪廓儀計2,000千元。 287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9>Photometrics科研數位相機計1,420千元 。 <10>可變轉速迴轉式空氣壓縮機計1,020千 元。 <11>SciMedia Gcamp系統升級配備計1,000 千元。 <12>流式細胞儀專用藍光雷射套組計1,000 千元。 <13>植物生長室冰水主機、太陽能發電系統 、自動演算植物生長箱、精確控制植物 生長箱、精密樣品切片機、溫度控制器 、滲透壓測定分析儀及顯微操作器等實 驗室小型設備計3,430千元。 (24)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4,0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1,500千元:網路印表機、 電腦、網路交換器及高階伺服器等。 <2>軟體購置費計1,500千元:防毒軟體、計 算軟體、個人電腦等使用軟體。 <3>系統開發費計1,000千元。 (25)雜項設備費計2,150千元,包括: <1>演講會議用多媒體視聽設備、實驗用低 溫冰箱、辦公傢俱及小型事務性設備等 計2,000千元。 <2>研究用中外期刊及圖書、電子資料庫設 備費等計150千元。 06 任務型專案研究計畫 725,500 院本部 1.子計畫1:材料與分析科技探索計畫本年度預 2000 業務費 614,156 算數90,000千元,係辦理延續執行及公開徵求 2003 教育訓練費 2,912 材料與分析科技相關之探索型研究計畫,計畫 2006 水電費 2,393 內容須具有原創性或能解決特定重要材料或分 2009 通訊費 2,040 析之基礎科學問題;同時由專業之材料顯微實 2015 權利使用費 5,870 驗室技術團隊,協助相關計畫所需之研究支援 2018 資訊服務費 4,810 等,以利提高實驗成功之機率;並由計畫辦公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2,150 室統籌辦理相關之國際合作與學術活動,以促 2024 稅捐及規費 320 進學術交流合作,提升研究水平及國際能見度 2027 保險費 375 ,較上年度增列475千元,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336,176 :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5,32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 2039 委辦費 6,000 等計466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280 (2)水電費計1,200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205 (3)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等計200千元。 2051 物品 154,504 (4)權利使用費計500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63,315 (5)資訊軟體使用費、維修及硬體設備租用等 288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145 計900千元。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9,967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100千元。 2072 國內旅費 4,000 (7)約聘僱助理及博士後研究39人薪資及勞健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542 保費等計34,300千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 2078 國外旅費 11,712 之費用等計700千元,共計35,000千元。( 2081 運費 760 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84 短程車資 360 (8)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500 3000 設備及投資 75,100 千元。 3010 房屋建築及設備費 500 (9)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00 3020 機械設備費 32,500 千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39,550 (10)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50 3035 雜項設備費 2,550 千元。 4000 獎補助費 36,244 (11)消耗品計29,35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000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36,244 千元,共計30,350千元。 (12)論文發表、影印、辦理研討會等事務費用 計1,000千元。 (13)實驗室養護等計100千元。 (14)儀器設備及事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80 0千元。 (15)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200千元。 (16)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42千元。 (17)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1,342千元 。 (18)運輸搬運費用及快遞等計100千元。 (19)短程車資計50千元。 (20)機械設備費計10,500千元,包括:近紅外 線攝影機、客製化光耦合光纖組、助熔法 與熔融法晶體成長系統、化學氣相傳導長 晶與拋光系統、手套箱、穩頻雷射、磁鐵 電源供應器、濺鍍源直流電源供應器、材 料分析小型儀器等。 (21)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4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200千元:叢集計算機、電 腦、筆記型電腦、伺服器、儲存設備等 。 <2>軟體購置費計200千元:防毒軟體、計算 軟體、繪圖軟體、個人電腦文書作業軟 體等。 (22)雜項設備費計100千元,包括:辦公傢俱 及小型事務性設備等。 (23)博、碩士生及大專生30人獎助學金計6,00 0千元。 289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子計畫2:因應流行病研究計畫本年度預算數1 00,000千元,係規劃辦理流行性疾病的感染過 程與致病機制的探討、流行性疾病檢測技術的 研發、流行性疾病疫苗的研發、抗病毒新藥的 研發、抗藥性標靶分子的鑑定和新型抗藥性分 子藥物的研發、利用醣生物學發展抗發炎療法 ,較上年度增列605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 如次: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 等計500千元。 (2)水電費計200千元。 (3)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等計200千元。 (4)權利使用費計500千元。 (5)實驗室軟體使用費計200千元。 (6)事務機具及研究設備等租金計500千元。 (7)約聘僱助理及博士後研究42人薪資及勞健 保費等計36,307千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 之費用等計300千元,共計36,607千元。( 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8)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900 千元。 (9)消耗品計24,993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2,000 千元,共計36,993千元。 (10)實驗室清潔費、一般事業廢棄物及有害事 業廢棄物清理、手冊海報、影印費、論文 發表等事務費用計5,000千元。 (11)實驗室儀器設備、消防及事務機具設備等 保養費用計5,500千元。 (12)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400千元。 (13)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2,000千元 。 (14)短程車資計100千元。 (15)機械設備費計5,300千元,包括: <1>建置自動化技術平台相關設備計4,800千 元。 <2>一般生化分析設備計250千元。 <3>常用中小型儀器設備計250千元。 (16)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1,1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600千元:網路印表機、電 腦、高密集機架式伺服器。 <2>軟體購置費計500千元:研究用資料庫軟 體。 290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17)雜項設備費計400千元,包括:實驗用低 溫冰箱、辦公傢俱及小型事務性設備、檔 案櫃等。 (18)博、碩士生15人獎助學金計3,600千元。 3.子計畫3: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本年度預算 數100,000千元,係徵求具有社會重要性及應 用潛力之本院生醫研發團隊進駐園區執行轉譯 研究,提升本院生技研發能量,促進我國生技 產業發展,較上年度減列37,116千元,主要編 列用途科目如次: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 等計500千元。 (2)水電費計223千元。 (3)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等計10千元。 (4)權利使用費計820千元。 (5)事務機具及研究設備等租金計400千元。 (6)儀器設備保險費計50千元。 (7)約聘僱助理及博士後研究40人薪資及勞健 保費等計36,049千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 之費用等計484千元,共計36,533千元。( 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8)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150 千元。 (9)油料計100千元,消耗品計25,482千元及非 消耗品計500千元,共計26,082千元。 (10)實驗室清潔費、一般事業廢棄物及有害事 業廢棄物清理、手冊海報、影印費、舉辦 研討會等事務費用計28,415千元。 (11)實驗室儀器設備、消防及事務機具設備等 保養費用計1,007千元。 (12)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450千元。 (13)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2,100千元 。 (14)運輸搬運費用及快遞等計50千元。 (15)短程車資計10千元。 (16)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500千元,包括:研 究室及實驗室等水電管路、電機、土木、 隔間等更新及裝修工程。 (17)機械設備費計1,000千元,包括:小型儀 器設備等。 (18)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4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250千元:個人電腦、筆記 291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型電腦、特殊功用高階電腦等。 <2>軟體購置費計150千元:作業軟體、防火 牆相關系統維護更新、統計分析軟體、 研究用相關軟體等。 (19)雜項設備費計100千元,包括:辦公傢俱 、小型事務性設備等。 (20)博、碩士生5人獎助學金計1,200千元。 4.子計畫4:重要新興領域推動計畫本年度預算 數6,000千元,係為鼓勵院內研究人員發揮本 院研究潛能、共同集思,發掘關鍵議題並推展 新興或重要研究領域,以成就頂尖研究,爰提 出「重要新興領域推動計畫」,透過討論群組 、研習營或跨領域交流會等方式,提供研究人 員學術交流與腦力激盪的平台,較上年度增列 42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 等計46千元。 (2)水電費計70千元。 (3)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等計30千元。 (4)權利使用費計1,500千元。 (5)約聘僱助理及博士後研究2人薪資及勞健保 費等計1,900千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之費 用等計100千元,共計2,000千元。(依實際 工作月數支薪) (6)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70 千元。 (7)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30 千元。 (8)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25 千元。 (9)消耗品計7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70千元,共 計140千元。 (10)舉辦研討會、印刷費等事務費用計700千 元。 (11)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700千元。 (12)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469千元。 (13)運輸搬運費用及快遞等計10千元。 (14)短程車資計10千元。 (15)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2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120千元:網路印表機、電 腦、高密集機架式伺服器。 <2>軟體購置費計80千元:研究用資料庫軟 292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體。 5.子計畫5:永續農學計畫本年度預算數60,000 千元,以著重轉譯研究能量為主,強化作物固 碳效率、發展具廣效抗病作物、田間環境生物 資源蒐集運用、代謝體及性狀分析平台之研究 方向及增設生長設施,較上年度增列533千元 ,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1)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等計50千元。 (2)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硬體設備租用等計3 00千元。 (3)軟體、事務機具及場地等租金計200千元。 (4)對業務活動保險費計50千元。 (5)約聘僱助理及博士後研究28人薪資及勞健 保費等計23,500千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 之費用等計500千元,共計24,000千元。( 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6)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150 千元。 (7)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50 千元。 (8)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50 千元。 (9)消耗品計15,05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500千 元,共計16,550千元。 (10)舉辦研討會、印刷、分析、定序、論文發 表等費用計4,000千元。 (11)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 事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1,000千元。 (12)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300千元。 (13)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500千元。 (14)運輸搬運費用及快遞等計50千元。 (15)短程車資計50千元。 (16)機械設備費計8,500千元,包括:實驗室 所需之儀器、設備及各實驗室用小型儀器 等。 (17)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1,400千元,包括: 電腦、網路交換器及高階伺服器等。 (18)雜項設備費計100千元,包括:辦公傢俱 及小型事務性設備等。 (19)博、碩士生16人獎助學金計2,700千元。 6.子計畫6:永續科學研究計畫本年度預算數140 ,000千元,係用於永續科學中心辦公室運作、 293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國際合作相關事宜及辦理跨領域、配合國家科 技政策發展、解決人類當前面臨問題的整合型 研究計畫。主要針對臺灣及鄰近區域所遭遇永 續發展相關問題、現況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評 估,並運用有效的科學知識及技術提出解決之 道,以供政府制定政策參考,較上年度增列99 6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 等計700千元。 (2)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等計200千元。 (3)權利使用費計700千元。 (4)資訊設備保養、維修、雲端服務費及軟體 使用費等計660千元。 (5)事務機具等租金計500千元。 (6)稅捐及規費計300千元。 (7)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屋建築火災 保險費等計75千元。 (8)約聘僱助理及博士後研究74人薪資及勞健 保費等計66,550千元,臨時工50人酬金計3 ,000千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之費用等計2 ,950千元,共計72,500千元。(依實際工作 月數支薪) (9)專家學者出席費、審查費及考試作業費等 計1,800千元。 (10)委託其他專業機構分析及研究費用等計1, 000千元。 (11)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0 千元。 (12)消耗品計19,895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500 千元,共計21,395千元。 (13)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印刷及雜支等經費計7,500千元。 (14)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 事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1,000千元。 (15)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1,200千元。 (16)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300千元。 (17)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2,850千元 。 (18)運輸搬運費用及快遞等計300千元。 (19)短程車資計10千元。 (20)機械設備費計6,000千元,包括:實驗用 儀器設備等。 294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1)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7,1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6,500千元:電腦設備及其 週邊設備等。 <2>軟體購置費計600千元:實驗相關軟體等 。 (22)雜項設備費計900千元,包括攝影機、相 機等協助研究進行相關設備。 (23)博、碩士生75人獎助學金計13,000千元。 7.子計畫7:數位人文研究計畫本年度預算數101 ,500千元,係為建置數位人文知識庫、開發數 位人文研究工具、落實數位人文創新研究、執 行學術出版與數位展示等核心工作,較上年度 增列4,373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 等計400千元。 (2)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等計600千元。 (3)權利使用費計50千元。 (4)資訊設備保養、維修與雲端服務費等計1,1 50千元。 (5)事務機具及活動場地等租金計250千元。 (6)稅捐及規費計20千元。 (7)對業務活動保險費計200千元。 (8)約聘僱助理90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68,90 0千元,工讀生29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3, 000千元,臨時工33人酬金計2,700千元及 國外專家學者來台之費用等計400千元,共 計75,000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9)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1,3 00千元。 (10)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20 千元。 (11)消耗品計2,70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2,700千 元,共計5,400千元。 (12)清潔費、環境佈置、舉辦研討會、活動議 程海報、研究報告、資料、論文抽印本、 出版品印刷費等事務費用計9,000千元。 (13)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45千元 。 (14)空調、消防、機電及事務機具設備等保養 費用計160千元。 (15)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300千元。 (16)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601千元。 295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17)運輸搬運費用及快遞等計150千元。 (18)短程車資計30千元。 (19)機械設備費計200千元,包括:公務所需 電信電視廣播設備、通訊設備、測試儀器 等。 (20)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4,55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2,200千元:桌上型電腦、 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大型液晶螢幕 、伺服器、磁碟陣列、網路印表機、高 階掃描機及投影機等。 <2>軟體購置費計850千元:繪圖軟體、字型 軟體、微軟軟體、防毒軟體及個人電腦 業務需求使用軟體等。 <3>系統開發費計1,500千元:資料庫建置、 主題網站開發與網頁設計、檢索系統開 發及整合平台開發等。 (21)雜項設備費計250千元,包括:小型事務 性設備、辦公傢俱及電子資料庫設備費等 。 (22)博、碩士生10人獎助學金計1,824千元。 8.子計畫8:生醫資料精準醫療計畫本年度預算 數68,000千元,上年度計畫名稱為生醫資料智 慧化計畫,主要發展智能分析,用於疾病的智 慧預防、診斷、治療、照護,本年度係新增規 劃運用本院建構之生醫大數據,針對遺傳性高 但致病機制仍不確定的國人重要疾病,進行致 病機制的探討,以增進未來精準醫療的精準度 ,為疾病預防、治療與控制帶來新方向,較上 年度增列56,078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 等計200千元。 (2)水電費計700千元。 (3)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等計700千元。 (4)權利使用費計800千元。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雲端服務費及軟體 使用費等計1,000千元。 (6)事務機具及研究設備等租金計100千元。 (7)約聘僱助理及博士後研究31人薪資及勞健 保費等計29,136千元,臨時工1人酬金計10 0千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之費用等計300 千元,共計29,536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 296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支薪) (8)專家學者顧問費、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 費等計100千元。 (9)消耗品計10,744千元及非消耗品計6,000千 元,共計16,744千元。 (10)實驗室清潔費、資料檢索與採集、影印費 、論文發表、論文抽印本、統計相關研討 會、線上國際會議等事務費用計7,200千 元。 (11)實驗室儀器設備、消防及事務機具設備等 保養費用計500千元。 (12)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150千元。 (13)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650千元。 (14)短程車資計100千元。 (15)機械設備費計1,000千元,包括:一般分 析設備、常用中小型儀器設備等。 (16)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4,9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3,700千元:網路印表機、 高密集機架式伺服器、高階電腦、網路 儲存設備及硬碟擴充、筆記型電腦等。 <2>軟體購置費計700千元:統計研究用專業 資料庫軟體、防毒軟體、電腦及工作站 軟體等。 <3>系統開發費計500千元:網頁設計與開發 、資料庫、檢索系統、平台及APP開發。 (17)雜項設備費計200千元,包括:實驗用低 溫冰箱、辦公傢俱及小型事務性設備、會 議相關視聽設備、檔案櫃等。 (18)博、碩士生20人獎助學金計3,420千元。 9.子計畫9:研發AI在人文與科學研究的創新應 用本年度預算數60,000千元,旨在整合院內研 發能量,加值各資料庫及典藏資料,並研發新 穎的AI分析應用,促進AI於人文與科學研究領 域的突破性創新。透過結合學科專業知識和大 數據資料智慧化,以AI新視角重新探索並驗證 既有研究框架,同時激發整合不同專長的跨領 域學術思維,以期最大化研發量能及效率、促 進影響力擴散,達到帶動臺灣學研界邁向AI創 新的典範轉向,為本年度新增計畫,主要編列 用途科目如次: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 等計100千元。 297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等計50千元。 (3)權利使用費計1,000千元。 (4)資訊設備維修、雲端服務費、硬體設備租 用及軟體使用費等計600千元。 (5)事務機具及研究設備等租金計100千元。 (6)約聘僱助理及博士後研究25人薪資及勞健 保費等計23,400千元,工讀生1人薪資及勞 健保費等計300千元,臨時工1人酬金計400 千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之費用等計900千 元,共計25,000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 薪) (7)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350 千元。 (8)委託資料收集、數位影像檢驗(定)試驗 等計5,000千元。 (9)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00 千元。 (10)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50 千元。 (11)消耗品計35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500千元, 共計850千元。 (12)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印刷等經費計500 千元。 (13)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300千元。 (14)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200千元。 (15)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1,200千元 。 (16)運輸搬運費用及快遞等計100千元。 (17)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19,5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12,000千元:電腦、筆記 型電腦、高階運算伺服器、網路交換器 、磁碟陣列、儲存硬碟、印表機、運算 加速棒等。 <2>軟體購置費計5,500千元:AI軟體、防毒 軟體、計算軟體、管理及監控軟體、個 人電腦及工作站等使用軟體。 <3>系統開發費計2,000千元:資料庫建置、 主題網站開發與網頁設計、檢索系統開 發及整合平台開發等。 (18)雜項設備費計500千元,包括:大型演講 或會議用多媒體視聽設備、小型事務性設 備、遠距會議相關設備、AI資料收集感知 298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設備等。 (19)博、碩士生25人獎助學金計4,500千元。 07 學研合作 159,535 院本部 1.子計畫1:與大學、學研機構及醫學中心合作 2000 業務費 89,055 計畫本年度預算數91,885千元,係辦理本院與 2018 資訊服務費 10 國內大學、學研機構及國內具豐富醫療經驗之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18,000 醫學中心,以各自經費推動合作研究;本院與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8,885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簽訂合作研究契約,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10 為製作量子晶片使用儀器設備及製程平台之技 2051 物品 32,390 術服務合作;本院持續推動與國家實驗研究院 2054 一般事務費 29,010 學術合作協議,與其轄下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 2072 國內旅費 50 心進行海洋研究船船期使用租賃,用於海洋能 2078 國外旅費 700 、海底地震、海洋生物地球化學、海洋生態系 3000 設備及投資 830 等研究調查等,較上年度增列21,282千元,主 3020 機械設備費 660 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170 (1)資訊硬體設備租用及雲端服務費等計10千 4000 獎補助費 69,650 元。 4030 對特種基金之補助 58,750 (2)研究船(勵進號)租金計18,000千元,船期 4045 對私校之獎助 8,900 共計42天。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2,000 (3)約聘僱助理及博士後研究12人薪資及勞健 保費等計8,785千元、臨時工1人酬金計50 千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之費用等計50千 元,共計8,885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 薪) (4)專家學者審查費及稿費等計10千元。 (5)消耗品計32,10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290千元 ,共計32,390千元。 (6)印刷、清潔、修繕、環境佈置、餐費及辦 理研討會等雜支;支付與「財團法人工業 技術研究院」合作契約之晶片製程款項, 共計29,010千元。 (7)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50千元。 (8)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700千元。 (9)機械設備費計660千元,包括:研究相關機 械設備等。 (10)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17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120千元:網路印表機、電 腦、伺服器及網路交換器等。 <2>軟體購置費計50千元:防毒軟體、計算 軟體、個人電腦及工作站等使用軟體。 (11)博、碩士生及大專生12人獎助學金計2,00 0千元。 2.子計畫2:中研學者計畫本年度預算數67,650 299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10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預算金額 4,621,452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千元,係為落實組織法任務之指導、聯絡及獎 勵學術研究,並提升我國整體學術研究水準, 加強本院與大學的合作與互動,獎勵本院及國 內大學副研究員或副教授以上研究人員執行具 有原創性的研究計畫,獲選者於執行計畫期間 稱為「中研學者」,院外研究人員並須合聘至 本院,較上年度增列17,650千元,主要編列用 途科目如次: (1)對特種基金之補助計58,750千元,係補助 中研學者研究經費、所屬公立大學管理費 及減授鐘點費。 (2)對私校之獎助計8,900千元,係補助中研學 者研究經費、所屬私立大學管理費及減授 鐘點費。 08 天然氣去碳燃氫MW級混氫發電 200,000 院本部 本年度預算數200,000千元,係辦理將天然氣去 系統建置及試驗計畫 碳燃氫發電技術串接MW級燃氣發電機混氫發電, 2000 業務費 35,000 盼能成功將去碳燃氫發電技術應用於實際場域發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25,440 電機的規模,未來持續努力,為我國提供潔淨零 2051 物品 4,560 碳電力,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5,000 1.約聘僱助理人員20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25,4 3000 設備及投資 165,000 40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3020 機械設備費 165,000 2.消耗品計3,00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560千元, 共計4,560千元。 3.儀器設備等養護費用計5,000千元。 4.機械設備費計165,000千元,包括:3KW介電質 屏蔽放電系統、2KW Plasma Power、10KW Pla sma Power、高壓電引入裝置、50KW Plasma P ower、100KW Plasma Power、變壓吸附過濾系 統、高耐壓反應器、1500℃感應式加熱爐、電 漿火炬系統、1200℃直立四區管狀高溫爐、In conel 攪拌系統、集碳設備及增壓設備等。 300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計畫內容: 預期成果: 1.數學研究:追求最先進及最深刻的數學研究成果,秉持 1.數學研究: 全力支持研究人員追求真理的決心,竭盡所能維護研究 (1)研究Borcherds Lie代數與中心電荷24的全純頂點算 自由,期望成為世界一流的數學研究中心。近年積極招 子代數之間的關係。主要目的是嘗試了解著名Moons 募頂尖人才,延攬了兩位代數幾何領域和組合領域的特 hine VOA的結構,並嘗試開發解決FLM關於Moonshin 聘研究員,兩位資深學者在人才培育和國際研討會活動 e的唯一性猜想的工具。 規劃都非常有經驗並已有相關規劃,預計可為本院數學 (2)研究包括對subvarieties的丟番圖逼近研究,以及 所吸引更多國際專家與學者進行多方面的交流。特別是 在數域、函數域和複數域中更深入地探討最大公約 組合領域在歷經多位人員退休後得以再次活絡。未來仍 數估計。此外,正在進行的研究涉及到Lang-Vojta 將持續著重於延攬各領域頂尖學者,期望多方面在數學 猜想,該猜想涉及到整數點,以及Green-Griffith- 各重要領域能招聘優秀研究人員加入團隊。本院數學所 Lang猜想,該猜想涉及到entire curves。在工作過 將善用做為國家級數學研究中心的角色,除了規劃本院 程中,目標是進一步發展圍繞Campana orbifolds猜 數學所中長程研究專題為主軸,未來也會在加強人才培 想的理論,涵蓋複數域和函數域兩種情況。 育,擴大數學普及度,強調數學在各領域的重要應用以 (3)預期目標: 增進數學的社會影響力。本院數學所研究團隊配合與國 <1>探索Nahm sums和與頂點算子代數之間的關係。 內外資深學者的長期及深入的合作,於許多國際知名期 <2>進一步探討Nahm sums和與低維拓樸之間的關係, 刊發表論文,在各領域有亮眼的研究進展,特別在「多 特別是3-流形的拓樸。 項式的整除性及整數點的退化」,「模形積合有限群的 <3>開發新的數學人工智慧工具,從拓樸學中出現的 表現」,和「科西黎曼流形的幾何量化理論」等有領先 具體問題開始。 國際的成果且發表在頂尖期刊。114年度延續性重點研 <4>運用這些主題之間關係加深理解量子模形式(QMF 究計畫有五大項: )。 (1)表現理論與組合學方面:有限W-代數和有限W-超代 (4)研究來自兩個遠場的2x2黏性守恆定律的兩個黏性激 數之表現理論。Borcherds李代數與中心電荷24的全 波剖面的散射。兩個輪廓在時空域的有限區域內散 純頂點算子代數之間的相互關係。幾何和算術中隱 射碰撞並產生新的波型。其一需要發展一種黏性守 藏的對稱性。波前集之研究。KLR代數中的半尖點表 恆定律格林函數的點狀結構,該函數圍繞著兩個黏 現。複雜網絡的組合學等議題。 性激波層的疊加進行線性化。基本組成是開發拉普 (2)代數與數論方面:Shimura簇的複雜組成之各種成分 拉斯波列,以解決雙曲衝擊波周圍線性化的問題, 。Diophantine逼近及Nanvanlinna理論的子代數簇 以定位時空波相互作用,從而將全局相互作用減少 研究。庫興鏈體的個案研究等議題。 為集中在衝擊波周圍的相互作用。透過這些減少, (3)幾何與數學物理方面,Gromov-Witten理論的函子性 繼續開發兩種黏性衝擊曲線的完全非線性散射。 與更多猜想。商數的枚舉不變量。透過Nahm Sums理 (5)基於已在帶邊的複流形上建立了半經典漸近行為且 解頂點代數和三流形。派生堆疊上的微局部滑輪等 在非緊緻的複流形上建立幾何量化理論和發展了一 議題。 類Toeplitz算子的新想法來看待這些問題,預計進 (4)微分方程方面:兩個黏性衝擊曲線之散射。非光滑 行的工作與設定的目標為: 不可壓縮流。半線性拋物型方程式的初始值及其他 <1>在高餘維的科西梨曼流行上建立史瑞克核的漸進 相關問題。KdV孤立子波的穩定性問題。三維複二次 展開。 映射之反可積分性(II):Correspondences等議題 <2>利用發展出的Toeplitz算子的新想法來處理幾何 。 量化的問題。 (5)幾何分析方面:具有邊界的複流形上的半經典Toepl 2.物理研究: itz算子。適應複雜化的分類。球體最小超曲面的等 (1)中高能物理研究: 周不等式。隨機矩陣、隨機多項式和自由機率等議 <1>除原有實驗團隊在歐洲強子對撞機(LHC)中的AT 題。 LAS實驗組扮演關鍵角色外,目前針對重力波實驗 2.物理研究: 已建立KAGRA團隊,另LIGO團隊也將成型。 (1)中高能物理研究: <2>加入美國主導的大型南極微中子實驗IceCube,搜 <1>實驗研究計畫:LHC-ATLAS強子對撞實驗、以精密 尋宇宙中的高能量微中子;以及歐盟聯網MOANA( 太空質譜儀AMS觀測宇宙射線、臺灣微中子實驗- 天文物理核加速器的多信使模型),從事理論模 以超低能高純鍺探測器研究微中子物理及找尋暗 型與模擬研究。 物質、透過Drell-Yan過程量測核子反夸克的不對 <3>於計算物理方面,將利用「中央研究院網格與科 稱分布和價夸克橫向動量維度分布與在J-PARC高 學計算中心」(ASGC)之硬體、軟體和諮詢資源 動量粒子束實驗探討強子專有反應過程、重力波 ,讓剛成立「計算天文/粒子/重力/宇宙理論 物理的實驗研究、軸子與類軸子暗物質搜尋、探 中心」順利運作,針對數據量大且計算耗時的天 測器及先進太空級電子系統的研究發展與應用、 文物理、粒子物理、重力理論和宇宙學中最重要 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探測器,對撞亮度LumiCal量 的問題,進行密集運算、數值模擬、人工智能算 能器。 法和數據分析。 <2>理論研究計畫:以逆問題方法研究量子色動力學 (2)量子材料物理研究: 、Minimal G2HDM規範暗物理模型之唯象研究、相 <1>預測與生長新的量子特性材料,並從低溫傳輸量 對論性重離子碰撞及核心塌縮超新星中自旋及手 測、原子能譜顯像、以及量子理論的分析,對許 徵傳輸、探索宇宙重力波、集體微中子味振盪及 多材料系統如:狄拉克(Dirac)半金屬、威爾( 301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重元素核合成、Hunting for the sources of hi Weyl)半金屬、拓樸超導體、二維層狀材料等系 gh-energy neutrinos and ultra-high energy c 統的豐富物理內涵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並將在三 osmic rays。 維拓樸絕緣體/垂直磁異向性異質結構、矽光子 (2)量子材料物理研究: 學及元件系統上開發新的應用性質。 <1>新興計畫:特徵頻譜拓樸、實驗探索拓譜材料光 <2>在常溫超導體及拓樸材料的研究,藉引入人工智 學性質的量子幾何來源。 慧於理論計算,預測及生長具有特殊關聯性的材 <2>延續性計畫:量子電腦、綠能科技去碳然氫計畫 料系統,利用精密傳輸量測與原子解析能譜,研 、設計及生長量子材料、強關聯對拓樸量子材料 究這些材料間電荷、軌道、晶格、電子自旋的交 電子結構影響的研究、單晶薄膜氧化物介面物性 互作用。 研究、新穎層狀二維材料之表面與光電特性研究 <3>量子計算的進展十分迅速,不僅本院已積極投入 、以同步輻射光源從事人腦顯像之跨國合作、開 此領域並在南部院區設立研究中心,本院物理所 發先進同調電子成像、光伏材料中聲子與電子耦 亦在傳統超導材料約瑟夫森結的核心技術上配合 合研究、二維材料異質結構器件中的電子傳輸性 之,可預期其對未來科技影響之重大。 質。 <4>去碳然氫計畫及熱電材料效能提升方面將取得顯 (3)生物與動態系統物理研究: 著突破,在國家能源政策中扮演實現減碳目標。 <1>湍流與複雜系統相變的普適性統計。 並預計本院物理所能夠在學界擔任領導角色。 <2>細胞動態自組織現象之理論研究。 (3)生物與動態系統物理研究: <3>自組臨界現象應用在生物中之研究。 <1>致力於跨領域物理及交叉學科之相關研究,結合 <4>利用差分毛細液面不穩定性質來精確量測液體界 軟物質力學、數值計算、化學、統計力學、生物 面張力的技術開發與理論探討。 物理、流體力學、微流道、奈米科技、分子檢測 <5>幹細胞在三維孤立圓洞陣列的行為(三)。 、組織工程及多項跨領域課題。 <6>顆粒流物理:理解間歇性流動。 <2>致力於了解複雜生物及動態系統之觀察、詮釋及 <7>探討微管蛋白程式碼在組織細胞拓樸和組織動態 操控外,其影響更可廣泛的應用於生態系統、生 流中的作用。 物材料、醫療及健康領域,促進社會福祉。 <8>探討調控細菌分裂之Min蛋白系統之模式轉變於細 (4)鑑於國家對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在基礎研究方面需 胞分裂的潛在機制和作用(三)。 較長的訓練時間,必須及早佈局並提供培育成長環 (4)新興研究計畫: 境,故除延攬本國人員,也擴展至國際專家學者, <1>計算天文/粒子/重力/宇宙理論中心。 及國際博士生人才,使其研究人力國際化,另希望 <2>加入美國主導的大型南極微中子實驗IceCube。 藉由延攬本地及國際暑期實習生計畫之推廣,讓學 <3>加入歐盟聯網MOANA(天文物理核加速器的多信使 生們可儘早體驗接觸研究課題,以及精密的儀器與 模型)。 技術。 <4>特徵頻譜拓樸。 (5)除著重於前沿基礎研究外,也期許發展新的概念與 <5>實驗探索拓譜材料光學性質的量子幾何來源。 方法及實驗技術以探索新興領域,且在現今對社會 <6>力學調控之無合成分裂。 責任的重視,期許能在量子電腦、量子材料、生醫 <7>大腸桿菌因應低壓之物理變化之機制探討。 檢測與醫材開發、能源政策與減碳等重要課題上有 <8>用貝葉斯數據優化和非平衡建模來評估人類白血 創新突破。 球抗原對登革熱易感性和嚴重程度影響。 3.化學研究: <9>以自行開發之新型自駕單射流電紡絲平台構建3D (1)能源與生物新材料: 功能性支架並進行原型設計於組織工程和再生醫 <1>提高有機半導體小分子的發光和電的致效率。 學應用。 <2>開發適用於室内的鈣鈦礦和高分子太陽能電池。 3.化學研究: <3>設計合成先進的複合碳材料和導電性高分子材料 (1)能源與生物材料科技:能源與生物材料科技是對多 ,應用於特種複光電和能源領域。 個產業,包括農業、交通、醫療與工業,具有重大 <4>研發化學合成的奈米石墨烯電極材料,實現新一 影響的研究領域。在追求零碳排放的目標中,開發 代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鋰離子電池。 能有效生產與儲存再生能源的創新材料是關鍵。 <5>開發新型奈米和高分子材料,應用於生物電子、 (2)合成化學與觸媒化學:作為化學科學的核心分支之 生物醫學材料和生物化學探針。 一,合成化學與觸媒化學對於現代工業和科技進步 (2)合成化學與觸媒化學: 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研究範疇包括不對稱催化 <1>完成對天然物質中的醣脂質和醣胜肽進行全合成 反應、天然產物及具生理活性分子的全合成,以及 研究。 醣化學。這些研究致力於開發更具專一性和效率的 <2>不對稱有機催化反應開發:成為創新藥物研發的 化學反應方法,同時強調可持續性和資源節約。 利器。 (3)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分析:本領域涵蓋結構生物學、 <3>開發多金屬奈米觸媒複合材料,並將其應用於二 蛋白質體學、生物材料科學、微流體技術、肽化學 氧化碳還原反應。 及合成有機化學等多個研究方向。透過運用先進的 <4>創新異相觸媒技術以生產高價值精細化工產品, 電子顯微鏡和質譜技術,這些研究旨在推動生物醫 並加強與工業界的合作關係。 學和化學科技的創新。 <5>利用機器學習技術提升計算化學模型的準確性, 4.地球科學研究: 以AI技術優化化學反應過程。 (1)利用已收集地震網資料及新增地震觀測評估越南與 <6>研發針對性的藥物傳輸系統,專注於癌症治療的 302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南太索羅門群島之地震危害與探討地殼構造。 應用。 (2)臺灣地震科學中心計畫/資料服務計畫/GNSS儀器 (3)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分析 服務計畫。 <1>利用生物物理學的方法研究漸凍症相關蛋白質的 (3)大屯火山群:從危害至風險。 傳輸效應及其對固態腫瘤早期診斷的應用。 (4)分析現存大批海底地震儀資料以描繪沖繩海槽岩石 <2>開發超高靈敏度的微量蛋白體學和單細胞分析技 圈構造。 術。 (5)探究地球脈動:全球即時地震矩張量計畫。 <3>探索嗜甲烷菌在一碳代謝中的生物能量轉換,支 (6)利用地震學研究臺灣海域主要峽谷的沈積物及流體 持零碳排放政策的實現。 。 4.地球科學研究: (7)發展與利用暗光纖分散式感測技術高解析探測大臺 (1)利用精緻的年代學和岩石地球化學方法,有系統地 北地區斷層構造與地動特徵。 分析並歸納相關的岩漿活動紀錄,以期獲得新的觀 (8)探討地震動態觸發和地下流體/熱傳輸行為:以高 點與視野。此外,將針對新生代時在東南亞地區發 解析DTS和DAS斷層帶觀測站進行深入分析。 生的岩漿活動和相關的增積與碰撞造山作用,展開 (9)分散式聲波感測與密集地震儀陣列於地震噪訊互相 重點對比研究。期能對整個亞洲的造山演化及地殼 關之應用。 生長,乃至大陸板塊構造運動等重大基本議題,提 (10)熱化學堆與後鈣鈦礦之間的相互作用:對地幔動力 供新的制約和解釋。最終,能夠具體促進臺灣在國 學之影響。 際地球科學及相關前沿研究領域的能見度和影響力 (11)地核之熱導率、電阻率及波速:解密地核熱演化與 。 地磁演化歷史。 (2)地表上所有的活動包括人類、各式生物系以及電子 (12)從海洋到大陸:三維模型解析南部臺灣海溝隱沒動 通訊系統等都因為地球磁場的保護而免於受到來自 力及地震生成潛力。 外太空太陽風與輻射的影響。透過一種稱為地體發 (13)利用光纖地震儀高解析探測地震與山崩滑動帶的滑 電機的假想機制,一般認為地球磁場是由含大量鐵 移機制:一個跨尺度的現地實驗與觀點。 與輕元素所構成的液體外地核對流所形成;然而其演 (14)地幔熱化學對流產生的核幔邊界熱通量及其對核心 化歷史、運作機制以及壽命等卻仍是謎。地核的熱 動力學和地球發電機的影響。 導率與電阻率在地核熱演化、動力學與運作地體發 (15)超低速帶物質於高溫高壓下之熱傳導率及聲速:對 電機所需能量等重要議題上扮演了極為關鍵的角色 核幔邊界複雜之熱化學構造與動力學之意涵。 ,因此對於解開前述幾個謎題至關重要。本院地球 (16)東南亞行動:班達海周邊岩漿活動與地體構造演化 所研究團隊以創新實驗方法直接且精準地量測地核 研究。 的熱導率及電阻率。預期此研究成果將會帶來革命 (17)地熱地質模型建構:地熱儲積層岩石滲透率估算研 性的實驗證據以了解地核演化歷史、內地核年紀與 究探討。 成長速率以及運作地體發電機所需的熱能與化學能 (18)由地震活動度、地球物理觀測量及環境因子的時空 等重要議題。 特徵探討地震觸發機制。 (3)藉由地震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提供多源方法, (19)以三維數值資訊為基礎探討沈積岩與火成岩混合區 探討臺灣陸地及隱沒帶斷層孕震、破裂及回復過程 之地質構造。 、估算斷層滑動速率及地震再現周期,藉以評估斷 (20)臺灣西南海域高屏上部斜坡區速度建模與深部成像 層帶的孕震潛能,相關成果可提供地震防災及減災 。 工作之參考依據。另外,大地科領域之間的合作可 (21)以地震學與測地學探討花東縱谷的無震滑移之檢測 強化海洋探測與資源開發,給合地科及大氣蒐集到 與特性研究。 的水文資料,可供臺灣陸地儲水長短期水資源調配 (22)南洋行動再升級:亞洲造山與大陸演化。 及規劃使用。 (23)未分化隕石中基質礦物其結構、化學、與同位素組 (4)在地震觀測技術上的新突破—分散式感測技術—能 成之研究,及其在太陽系形成演化的影響。 將遍佈各處的通訊光纖轉換成數公尺間隔的連續地 (24)大氣氧化化學:從氣相前驅物到細懸浮微粒。 震陣列,進行高解析的地震波場分析與地下構造測 (25)以熔體包裹體透視跨地殼岩漿系統的運作。 繪。預計逐年連接數段通訊光纖纜線來收集紀錄橫 (26)多維尺度監測計畫探索池上斷層與中央山脈斷層之 跨整個臺北盆地的資料,進行精細的斷層帶成像與 孕震過程關聯。 微震活動分析。分析光纖應變率與地震儀速度紀錄 (27)氣候變遷對Porites珊瑚成鈣環境碳酸鹽化學在季 的比較與轉換,探索場址放大效應與地震預警等與 節性上影響之探討。 振幅相關研究的可行性。計畫得到的高解析斷層構 5.資訊科學研究: 造與地動放大特徵,將對大臺北都會區的地震風險 (1)資訊所全體同仁秉持對資訊科學研究的專注與熱忱 與減災提供更全面精細的了解。將成為未來利用暗 ,持續在重要領域有豐碩的研究成果,諸多學術論 光纖網絡將整座城市變成一個超密集智慧感測系統 文均發表在國際一流期刋及學術會議,近來更發展 的重要基礎。 世界第一的物件偵測技術YOLOv4、YOLOR、YOLOv7以 (5)世界衛生組織指出2012年約有700萬人因空氣污染而 及今年剛完成的YOLOv9,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內已累 死亡,其中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地區約占85%。人為 積超過二萬次的引用數。在後量子密碼學發展也有 產生的汙染物,在大氣氣相和顆粒表面化學以及大 世界級的成果,由於2019年Google的量子霸權實驗 氣遷移之間產生複雜的相互作用,生成和積累有毒 以來量子電腦的發展迅速,而後量子密碼學,也就 化合物,如臭氧和懸浮微粒,影響人類健康,引發 是指在量子電腦的來臨之後仍能安全使用的密碼系 哮喘及導致癌症。本研究項目從廣泛的角度分析從 303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統研究,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美國國家標準與技 毒性較低的先驅物到有害化合物的化學形成途徑, 術研究院(NIST)公開舉行競賽以徵選次世代的後 並結合光化學模擬和實驗世界面化學研究,為政策 量子密碼學演算法,經過數次的淘汰,本院資訊所 制定者和決策者提供可靠的資訊,協助制定排放監 後量子密碼學研究團隊通過了第三輪成為最後的候 管計劃和戰略的參考。 選者。在量子計算部分,本院資訊所同仁提出了一 5.資訊科學研究: 種基於自動機理論(automata theory)的量子電路 (1)智慧計算研究群: 驗證新方法,驗證是發展正確量子程序的重要步驟 <1>利用機器學習方法設計小干擾核糖核酸及其功效 ,該方法通過將量子狀態的集合編碼成樹自動機(t 預測。 ree automata),建立了量子電路驗證與自動機理 <2>使用微小顯微鏡研究腦科學的鈣離子影像處理和 論之間的聯繫,並開啟利用自動機理論分析量子計 神經細胞偵測。 算的先河,此成果更進一步獲得PLDI 2023傑出論文 <3>考慮社群關係和3D點雲合成之基於圖塊彩現影音 獎以及其他各種重要獎項。 群播技術。 (2)本院資訊所同仁針對諸如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 <4>結合知識圖譜於提示工程-針對黑盒子語言模型的 telligence)、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大數 應用。 據分析(big data)、社群網路(social network <5>多任務語義對齊之電腦視覺基礎模型。 )及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等新興研 <6>深度強化式學習之應用研究。 究議題,本院資訊所同仁透過推動大型研究合作計 <7>可編輯的音樂驅動3D舞蹈生成。 畫,已獲致具發展性的初步成果,並將持續進行相 <8>語音辨識與合成。 關研發。特別是在人工智慧及自然語言處理等先進 <9>人類大語言模型(LLM)之發展。 研究議題,本院資訊所除了協助開發繁體中文的大 <10>用生成式AI打造英文口說練習的AI。 型語言模型(LLM)以及協助國內相關單位應用人工 <11>多模態大型語言模型抽象圖文推理能力之擴展。 智慧技術推動產業升級之外,更進一步提升國內產 (2)系統研究群: 官學研各界在人工智慧的研發經營能量,以善盡本 <1>結合智慧物聯網之參與式環境感測系統研究。 院資訊所的社會關鍵責任。同時本院資訊所近年來 <2>使用遺傳式編程探究監督式機器學習。 亦積極延攬並栽培重要領域的人才及新秀,在後量 <3>基於異質加速器架構之深度學習。 子密碼學、AI物件偵測以及自然語言等重要領域皆 <4>儲存系統內計算之設計與優化。 有延攬到具有潛力的新進研究人員,本院資訊所針 (3)理論研究群: 對這些新進同仁皆給予充沛的研究經費及行政支援 <1>嵌入式後量子加密技術發展。 ,培育他們,讓他們未來有機會為臺灣發光。未來 <2>機率型遊戲EWN殘局之知識擷取。 ,本院資訊所將持續強化國際合作及交流,以提高 <3>整合粗略集合論與形式概念分析之邏輯研究。 本院資訊所國際知名度,並藉此提升本院資訊所研 <4>量子語言複雜度研究。 究水準與品質。根據本院資訊所中長程規劃,依研 <5>人工智慧系統公平性評估形式化分析。 究領域以集中資源到具有前瞻性之尖端領域,從事 <6>以線形圖證明程式轉換定理。 基礎性的研究工作。 <7>量子程式自動驗證技術。 (3)根據本院資訊所中長程規劃,依研究領域設置3個重 <8>歸納定義與泛型別理論。 點實驗室,包括:(1)智慧計算研究群,(2)系 (4)新興合作計畫: 統研究群,(3)理論研究群。除了上述各項研究工 <1>深度強化式學習之應用研究。 作的推動外,本院資訊所更整合所內各領域專長發 <2>以圖模型橋接低層次到高層次電腦視覺任務並使 展各項新興合作計畫。 其預測可被解釋。 6.統計科學研究: <3>偽造警覺的語者辨識系統之研究。 (1)未來中長程發展規畫: <4>後量子簽章系統研究。 <1>將延續與深化統計理論、統計方法學及應用領域 <5>多回合多模型對話之研究。 的研究,並強調高維度資料處理及深度模型方法 <6>社群元宇宙之推薦與最佳化技術研究。 的發展。我們將透過創新方法的研發,如聯邦學 <7>基於記憶體運算之設計、優化與模擬驗證。 習、及生成式人工智慧(AI)等,以因應當前大 <8>電商客服機器人的口語理解與生成技術。 數據和AI的快速演進。 <9>基於深度學習的音樂到3D人體姿態與形狀的生成 <2>跨所學術合作方面,將進一步結合統計及AI在各 。 領域的應用,開發創新的統計工具。合作領域包 <10>密碼學在後量子運算時代之挑戰。 括生醫相關領域,分析大規模健康數據;也包括 <11>基於表徵學習之生成模型與異常偵測。 地球與環境科學領域,針對分析光纖數據、海洋 <12>可重置深度學習系統之編譯器系統。 觀測數據、和其他時空數據,了解全球氣候變遷 <13>難解問題之稀疏認證技術發展。 及環境永續問題。 6.統計科學研究: (2)具體研究方向及學術活動: (1)數理統計: <1>包含數理統計、生物統計、醫學與遺傳統計、社 <1>完成對第二類Stirling數漸進性的全面文獻回顧 會網絡、統計學習、時空環境統計及因果分析等 ,並提出有效的基礎分析方法。 相關領域,其中網絡大數據、腦影像分析、生物 <2>探討大數據的統計分析方法,包括半競爭風險、 分子影像分析、複雜動態系統、精準醫療、智慧 變數選擇法等,以擴展統計模型的應用。 健康、時空資料分析、深度學習及AI等領域。 (2)統計方法與統計應用: 304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2>研究主題面向多元,且與社會大眾關心的重要疾 <1>開發一種新的演算方法來估計地震風險,包括地 病、空氣品質、財經預估、產業升級等重要議題 震間、地點間及殘差的變異性分析,提供有效的 緊緊相扣,將統計分析結果提供予政府作為全民 地震風險評估工具及防震建築的科學依據。 醫療及環境空汙等政策實施之參考。 <2>研究隨機微分方程如何結合公司違約資料來評估 <3>將籌辦臺北國際統計論壇、統計計算與視覺化研 金融資產的價值,增進風險管理效率。 討會、統計博士後研討會、統計科學營、統計研 <3>利用健康調查數據分析吸菸行為對生產力的影響 習營及統計實習計畫,期望讓統計研究風氣傳播 ,為健康政策提供數據支持。 到全國,並使國內統計學界有機會接觸重要國際 <4>應用插值反應變數方法分析存活資料,以提高分 統計組織及新一代國際統計學界領導人。 析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7.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 <5>提出一種新的向量場引導分類方法,使用g-SUP聚 (1)尖端材料與表面科學群組:共十個研究團隊著重於 類法於訓練集建構向量場,以有效引導測試集數 永續開發及能源的相關研究,如專注於熱電與儲能 據的分類。 材料的合成、利用侷限促進效應合成新型高品質之 <6>探索超飽和實驗的設計、分析和最佳化,並應用 二維材料、探討二維材料的電子傳輸、發展以飛秒 於生醫科學、工業程序和商業智慧領域,以提高 雷射驅動之光電特性進行二維材料研究、發展光控 實驗設計的效率。 制材料製程及其在能源與光電上的應用等,另外新 <7>採用Wiener過程作為衰變模型,探討雙重最佳的 成員的加入,亦增強本院原分所在材料電子顯微相 實驗計畫。 關技術的研發能力。 (3)統計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 (2)生物物理與分析技術群組:共五個研究團隊,研究 <1>開發一系列穩健的AI方法來處理高維度數據,包 方向聚焦於開發新穎的實驗工具,如專注開發奈米 括深度監督學習用於資料聚類、深度學習的可解 鑽石於生醫應用、與台大物理系持續合作在超高速 釋性強化,以及運用多臂老虎機演算法設計的定 影像技術的專研、利用核磁共振技術研究膜蛋白的 價策略,並應用於醫療數據和影像分析。 結構與動力學、開發分子基因造影系統探討胞外體 <2>結合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開發新的選模與預測 在生理病理發展之機制、開發以碳鈉米管為基礎之 方法,應用於航海、能源分配和氣象之數據分析 新穎材料應用等。 。 (3)化學反應動態與光譜學群組:五個研究團隊集中於 <3>使用機器學習和序列式集成方法分析數據趨勢和 利用氣態光質譜技術開發以釐清大氣化學中重要反 變化點,以識別重要的數據變化。 應的機制與氣膠在環境議題中扮演的角色,目前正 <4>利用大型分子數據庫和圖神經網絡,開發深度學 與本院環變中心及日本國家環境研究所之大氣化學 習方法來分析和生成具有特定特徵的分子,促進 實驗室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洽談共同建立一個橫 生物工程和藥物開發的應用。 跨分子科學到大氣監測與模擬的團隊。另一個重要 (4)生物統計、醫學與遺傳統計: 課題為提升鑑定多醣分子的序列結構的技術,實驗 <1>使用大數據分析來研究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生物 團隊正著手建立更大型的離子阱以結合新穎質譜儀 標誌物和基因型,以開發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提 。 升患者的生活品質和治療成效。 (4)原子物理與光學群組:共五個研究團隊,規劃以中 <2>分析遺傳模型,專注於特定基因型與疾病間的關 性原子實現量子計算與原子雷射的兩個研究方向為 聯,以增進對疾病機制的理解並改善治療方法。 重點。前者以雷射光激發原子至雷德堡態及其原子 <3>整合多個大型健康生醫資料庫,如Taiwan Bioban 間的強偶極交互作用實現雙位元邏輯閘,以聲光晶 k及Taiwan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設 體調制器產生可移動的光鉗去操控量子位元,可大 立健康資料研究中心,並利用先進的視覺化技術 大提高量子位元間的連通性並增加量子電路的效率 ,幫助研究人員探索資料中的模式和趨勢,支持 。本院原分所今年新聘的兩位助研究員提出結合鐿 疾病的早期識別和介入策略。 原子陣列與奈米光纖的混合平台計畫,將進行主動 <4>從生物信息學角度對癌症基因組進行分析和建模 原子光鐘、量子感測與量子資訊網路,繼續推動原 ,協助開發新的治療標靶和改進現有治療方法。 子雷射這個具有前瞻性的研究項目。 7.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 8.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 (1)尖端材料與表面科學群組:透過理論與實驗團隊合 (1)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臺灣計畫(ALM 作,利用密度泛函理論及機械學習原子作用位能, A-T):ALMA自102年啟用已獲許多重要研究成果; 研究固體表面與介面的電子與結構特性,並與多個 本院天文所主導研發與量產的第一頻段(Band-1) 實驗團隊合作研究各類型材料的特殊物性及熱電應 接收機系統已完成,並開放給使用者用於科學觀測 用。同時發展不需實驗參數的理論計算模型詮釋新 ;本院天文所主導「通用天文軟體研發中心(ACDC 穎的實驗發現;另亦發展第一性原理的電子能譜計 )」研發先進視覺軟體CARTA,目前約有兩千使用者 算方法,將能與實驗光譜密切整合。 。 (2)生物物理與分析技術群組:奈米鑽石於生醫應用已 (2)次毫米波特長基線干涉儀(submm VLBI)/格陵蘭 多有斬獲,亦與法國團隊合作開發在奈米鑽石量子 望遠鏡計畫(GLT):科學目標是對黑洞陰影進行成 技術的應用。超高速影像技術以研究奈米尺度下細 像。GLT由本院天文所主導,合作者包括美國史密松 胞膜的結構與單分子動態,以及細胞核內DNA受損時 天文台(SAO)、美國國家電波天文台及麻省理工學 染色質的改造,預期與本院生命組同仁合作研究奈 院的Haystack天文台。本院天文所與SAO合作改裝由 米尺度下的細胞動態。開發新穎材料可應用於活體 ALMA北美團隊興建的12米原型機,重新部署為格陵 癌症檢測以及量子計算通訊。 305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蘭望遠鏡(GLT)。由Aarhus大學、Niels Bohr研究 (3)化學反應動態與光譜學群組:在釐清大氣化學中重 所、丹麥技術大學和南丹麥大學代表的丹麥團隊於1 要反應的機制與氣膠的環境議題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11年加入GLT計畫。 ,另外多光梳雷射系統與開發之氣流氧化反應器為 (3)Subaru望遠鏡的儀器研發與科學計畫(Subaru HSC 克里奇中間體在接近大氣條件下的光譜和反應動力 /PFS Project):與日本國立天文臺長期合作建造 學的研究開拓出新路徑。在提升鑑定多醣分子的序 Subaru望遠鏡的下一代廣角儀器─包括新一代超廣 列結構的技術,目前可測定具數千種同分異構物的 角相機(HSC)和主焦點光譜儀(PFS)─並參與相 雙醣結構,下一步為完成建立「高靈敏度寡醣結構 關的科學計畫。 的鑑定」奠定基礎。 (4)理論天文物理(Theoretical Astrophysics):利 (4)原子物理與光學群組:在以中性原子為平台的量子 用理論計算及數值模擬來解決重要的天文前沿問題 計算原型機開發方面,本院原分所三個實驗與理論 ,為觀測提供理論支援及預測,提供理論與計算天 研究團隊提出高保真度邏輯閘方案,把保真度往99% 文物理研究與教育的整合型計畫,讓先進的電波及 或以上程度推進。另外將發展雙組移動光鉗方案, 可見光觀測研究更完備。 實現任意連通性的大規模量子閘運算,而連結上層 (5)海王星外自動掩星普查計畫(TAOS II):本計畫由 使用者的量子演算法和低階基本邏輯閘運作,仍需 本院天文所主導,與墨西哥自治大學(UNAM)及美 開發軟韌體的量子編譯器,這些都將和本院物理所 國SAO合作,已於墨西哥聖白多祿天文台(SPM)架 與國內量子電腦團隊共同開發。希望在五年計劃結 設三座1.3米TAOSII望遠鏡。科學目標為了解海王星 束時,順利發展出一台原子平台的量子計算原型機 外天體(TNO)的大小分佈及特性。 。 (6)次毫米波陣列計畫(SMA):由本院及美國SAO合作 8.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 。SMA八座電波望遠鏡中的兩座由本院天文所及臺灣 (1)全球的ALMA觀測論文中約4.5%由臺灣主導,114年我 產學界合作,臺灣天文學者都可申請SMA的觀測時間 們將持續致力於接收機(第1、4、5頻段)的升級研 。SMA自92年啟用以來持續用於科學觀測。 發、使用ALMA觀測並帶領大型觀測計畫(如eDisk等 (7)可見光與紅外線天文儀器計畫(OIR):旨在開發先 計畫)發表成果及培養新生代、升級CARTA以促進更 進的可見光/紅外線儀器技術,並藉參與下一代望 快速準確的數據分析、負責臺灣ALMA區域中心的運 遠鏡的尖端儀器計畫,為臺灣贏得使用先進望遠鏡 作、與合作機構合辦科學研討會。 的時間,亦持續提升儀器團隊的技術能力。 (2)113年EHT發表M87黑洞的第二年(即2018年)觀測結 (8)東亞核心天文台聯盟與東亞天文台(EACOA & EAO) 果,GLT在其成像是不可或缺的關鍵。114年本團隊 :此聯盟於94年由東亞四個核心天文機構(本院天 將持續運轉GLT並持續參與事件視界望遠鏡(EHT) 文所、中國國家天文台、日本國立天文台及韓國天 的高解析度黑洞觀測,並與EHT夥伴合作開發下一代 文研究院)組成,101年起展開EACOA博士後研究員 信號接收系統,亦將持續從事與黑洞相關的理論研 計畫,103年底在夏威夷登記成立東亞天文台(EAO 究。 ),EAO於104年3月起營運JCMT望遠鏡,並促成JCMT (3)臺灣天文學家利用Subaru HSC觀測發表論文已逾150 加入事件視界望遠鏡(EHT)。 篇,預期將持續發表;本院天文所參與研發的Subar (9)臺灣宇宙電波爆廣角監測實驗(BURSTT):天文學 u主焦點光譜儀(PFS)預計114年開始5年(360夜) 家發現毫秒級的系外快速電波爆(FRB)每天發生數 的後續分光觀測,預期將對星系形成與演化等研究 千次,而儘管已有50多個理論模型被提出,FRB的起 帶來突破;已參與Subaru下一代儀器ULTIMATE的初 源仍未確定,本院天文所正建造專用望遠鏡BURSTT 步設計工作,計劃對其地面層調適光學系統的自調 ,定位並追蹤大量銀河系附近的FRBs,解決有關FRB 適副鏡測試系統及廣視野相機的濾光片轉輪及控制 之起源的挑戰。 軟體做出貢獻。 (10)註:ALMA、GLT、SMA及JCMT皆加入了以觀測黑洞為 (4)本院天文所111年上線的高效能運算系統採用了AMD 主要目標之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成功獲取河 EPYC處理器作為內部核心,接著我們致力於建置新 外星系M87中心及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之影像 世代科學軟體程式及更能適應高效能硬體之架構, 。 加速計算、模擬工作,進行解析度更高、更精準的 9.應用科學研究:本計畫由三個專題研究中心負責執行, 模擬;114年將發展更高效能數值程序,進行天文理 分別為智慧生物工程、綠色科技及量子光電專題研究中 論與數值模擬研究,以提供理論預測並藉觀測驗證 心。本年度各專題研究中心的研究內容如下: 。 (1)智慧生物工程專題研究中心: (5)TAOSII將於113年開始觀測,待全面運轉即將進行五 <1>建構智慧自動化醫療藥物篩選與遞送平台。 年的監測普查,完成小型海王星外天體(TNO)大小 <2>智慧生醫影像技術之開發及在疾病治療之應用。 分佈的統計;與加拿大等國共同啟動的FOSSIL計畫已 (2)綠色科技專題研究中心: 發表有關特洛伊小行星等小型天體的科學成果,未 <1>超穎材料完美吸收體應用於太陽能熱促進催化合 來配合TAOSII的觀測結果,可深入研究太陽系演化 成綠色能源。 歷史。 <2>新穎高離子導電度固態電池研發。 (6)SMA自2017年以來持續在EHT中扮演關鍵角色之一。1 (3)量子光電專題研究中心: 14年將持續進行超寬頻接收機系統升級(wSMA)計 <1>新穎材料之量子光電應用。 畫,預計於115年完成,可大幅提升SMA的競爭力。 <2>控制單光子光源輻射的光學設計。 迄今全球SMA觀測論文中約15%由臺灣主導。 10.環境變遷研究: (7)正參與研發之近紅望遠鏡ELT的「中紅外線成像光譜 (1)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主要研究計畫有五項,分 儀(METIS)預計113年開始系統整合,117年開始科 306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別為: 學觀測;為加入30米級望遠鏡計畫以保持天文研究 <1>全球天氣與氣候模式GPU版本之發展。 上的國際競爭力,113年初已與巨型麥哲倫望遠鏡( <2>以第二代臺灣地球系統模式參與CMIP7。 GMT)簽署合作協定,加入GMT計畫。 <3>年代氣候預報研發。 (8)114年同仁將持續領導或參與JCMT各項大小型觀測計 <4>極端天氣與氣候之監測與歸因。 畫,並主導與ALMA持續進行尖端的次毫米波段超長 <5>以自建的資料公開平台提供TCFD產業氣候實體風 基線(submm VLBI)測試觀測;本院天文所亦將持 險資料與轉型風險線上評估。 續參與EACOA/EAO博士後研究員計畫,培育新生代 (2)空氣品質專題中心,主要研究計畫包括: 人才。 <1>臺灣中西部空氣污染之診斷與歸因研究計畫。 (9)第一階段(BURSTT-256)預計即可每年偵測到約50 <2>空氣污染對雲霧物理化學性質及降水時空分布之 個新的FRB事件,並大幅增加較接近本銀河系的FRB 影響。 數量。其中5-10個事件可以被精確定位到其宿主星 <3>都市微氣候變遷與空氣污染之整合研究。 系。我們將利用其他波段進行後續觀測,確定宿主 (3)環境韌性與永續,主要研究計畫: 星系的紅移,以及研究宿主星系的其他性質。 <1>南臺灣建成環境細懸浮微粒控制之永續健康策略 9.應用科學研究: 。 (1)智慧生物工程專題研究中心: <2>產業氣候變遷風險評估研究。 <1>開發生物分子與藥物的精準感測技術,了解藥物 <3>臺灣竹林研究。 作用機制以發展有效藥物,建立高效的藥物篩選 (4)臺灣海域環境之生態衝擊:主要研究方向有三: 及遞送平台。 <1>進行沿海環境變遷總體檢,如營養鹽、有毒重金 <2>開發多維度細胞解析的光學影像技術,超高涵影 屬及新興人為汙染物等關鍵環境參數時空分布。 像技術及三維質譜細胞影像造影技術。建立免標 <2>探討東部黑潮水下發電機組錨錠後,可能造成之 定及非侵入的細胞品質分析與製備技術。 東部相關海域生態環境上及漁業上的負面衝擊。 (2)綠色科技專題研究中心: <3>開展臺灣海域大型海藻養殖技術。 <1>超穎材料完美吸收體其共振結構產生之局部表面 11.資訊科技創新研究: 熱,預期可成功加速化學反應。與對照組薄膜相 (1)資通安全專題中心:研究上聚焦在後量子密碼學、 比較,可提升至少300%之產氨,減碳之化學反應 網路入侵偵測系統、隱私資料保護與相關深偽防禦 率。此研究工作不僅能開闢利用超穎材料進行高 技術的開發、以及建構以同態加密為核心的隱私強 效化學能轉換的新途徑,且能為太陽能熱促進化 化研究等。將持續推動跨國合作,拓展資通安全技 學合成綠色能源的工業應用奠定基礎。 術與國際交流平台,並深化與美國、日本、捷克和 <2>開發出可自修復與高離子導電度之高分子與無機 荷蘭等國的合作。同時,加強與國內企業、資策會 奈米粒子複合材固態電解質。 、工研院等單位的密切合作,將資安技術與產業需 <3>發展鹵化物液態合成法,實現合成可調控晶體結 求緊密結合,提供相關產業專業諮詢。透過這些合 構之固態電解質。 作,旨在提高資安防護技術水準,培養更多資安專 <4>開發流道系統,實現穩定且大量生產之製程。 才,以應對不斷演變的資安威脅。不僅有助於建立 <5>以所開發之固態電解質,成功製備高離子導電度 更安全的數位環境,也將推動國家數位經濟的持續 之固態電池。 發展,促進社會經濟的繁榮與穩定。 (3)量子光電專題研究中心: (2)智慧物聯網專題中心:希冀在紮實研究的基礎建立 <1>發展新的元件提升單光子光源與單光子偵測器的 上,於頂尖國際會議扮演積極角色以提升在學術殿 特性,探索光與物質交互作用機制以及量子態的 堂上的能見度與影響力。研究上聚焦在可重構智慧 新操控技術,開發新穎料的生長技術來拓展量子 表面輔助之無線通訊系統、多模態AI在智慧物聯網 光電的實際應用範疇。 的應用、間歇性微型機器學習,以及深度學習效能 <2>透過適當的光學設計達成高效率的單光子光源, 提升的相關議題等。期盼產出原創的系統設計概念 手性偏振態的控制以及設計平面光學傳輸與積體 ,引領物聯網時代關鍵研究課題的學術研究發展, 光學晶片整合。 並為我國培養重要領域的相關人才。 (4)本院應科中心現與20個國內外學研單位簽訂合作備 (3)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專題中心:專注於人工智慧相關 忘錄,並與16間國內大專院校系所簽訂菁英博士培 技術應用與服務之研究。積極與國內外產業界合作 育計畫,推動雙邊合作研究並共同指導學生,培育 ,進行跨領域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注重培 優秀人才。 育專業人才,以因應不斷變化的人工智慧應用環境 (5)舉辦科普講座,包含適合國小以下的幼齡組以及國 。研究目標不僅在於推動技術發展,更在於探討人 高中以上的中學生組,期望將科普教育向下延伸並 工智慧對未來社會、經濟以及產業發展的影響,期 扎根。 望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深入且具有影響力的成果, 10.環境變遷研究: 為未來社會、經濟與產業發展帶來積極且可持續的 (1)優化臺灣的跨全球–臺灣區域尺度氣候模擬系統。 影響。研究方向聚焦於多媒體、智慧醫療、及金融 (2)持續以臺灣名義參加國際氣候變遷推估研究,對國 科技三大主軸。 際研究社群提供國內自主產製的氣候變遷推估資訊 。 (3)模擬在全球暖化情境下,全球氣候變遷對臺灣極端 氣候與高衝擊天氣的衝擊。 (4)利用高解析氣候變遷資料,推估未來極端氣候與劇 307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烈天氣對臺灣自然災害、水資源、農林漁牧、生態 、公共衛生、風能與太陽能等的衝擊。 (5)建置國內氣候變遷研究共享資源–氣候變遷高速計 算與模擬平台以及氣候變遷資料平台,提供國內學 研界使用。 (6)強化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的氣候變遷研究樞紐與平台 功能,整合國內相關研究的能量與資源,具體化與 國際研究社群的連結,提升臺灣氣候研究的能見度 。 (7)推動都市空氣污染物生成及大氣轉化機制研究,進 行空氣污染事件之診斷分析,由基礎科學解釋造成 臺灣空氣品質惡化的關鍵污染來源及過程。 (8)推動都市規劃、邊界層氣象與空氣污染傳輸之整合 研究,在科學上找到影響都市氣象以及空氣品質變 遷的關鍵因子,進而激發環境友善之城市設計思維 。 (9)推動區域背景大氣及區域尺度空氣污染遙測研究, 掌握臺灣周邊大氣環境的變遷趨勢,並分析對臺灣 地區空氣品質之影響。 (10)推動臺灣地區溫室氣體排放通量之調查研究,以客 觀的科學資料掌握臺灣地區溫室氣體的排放源,進 而透過調查研究呈現政府淨零碳排政策與技術發展 的具體成效。 (11)環境變遷下的永續健康福祉:懷揣民眾之健康與福 祉,整合空氣污染、都市發展、遙測、環境生態與 社會經濟等領域,探究潛藏於自然及社會環境因素 和其中複雜的交互作用,配合於南臺灣籌建空氣污 染微型感測器校正實驗艙及氣象因子監測站發展永 續健康策略,謀求降低整體健康衝擊之風險。 (12)環境永續之社會轉型治理與氣候知識之轉譯服務: 攜手法政社經等社會科學家匯集問題解決之科學知 識,務實且系統地研析臺灣社會轉型之要件,從而 進行知識轉譯以帶動社會轉型;同時強化與利害關 係人互動,提升氣候變遷情境資料之轉譯與加值服 務。 (13)臺灣減碳與碳匯研究:針對佔臺灣土地三分之二之 森林地,進行森林碳匯之研究,結合氣候、森林、 環境與社會科學之專家,並與政府相關單位建立溝 通橋樑,以期落實科研成果,利用本地優勢加速碳 儲存。 (14)掌握周邊海域環境特徵及汙染現況、協助國家科研 單位建立關鍵環境參數分析量能、更新訂定海域環 境參數規範標準。 (15)建立東部海域海藻養殖平台及碳封存技術。 11.資訊科技創新研究: (1)資通安全專題中心:在後量子密碼安全難題分析上 ,預期將改進現有的演算法,包含降低最佳解法的 計算複雜度及使用較少運算資源。研究成果有可能 大幅改變密碼學家對一些數學難題安全性的認知, 甚至直接破解一些新興的後量子密碼系統。此外, 在針對AI模型隱私洩漏風險與安全之攻擊系統分析 探討,將透過AI模型訓練過程可能存在的洩漏訓練 數據的隱私風險,及AI模型提供服務可能存在的參 數洩漏風險來進行分析,使企業能夠在顧及使用者 隱私的前提下,充分享受大數據技術發展所帶來之 效益。 (2)智慧物聯網專題中心:在多模態AI於智慧物聯網的 應用上,優化各式多模態AI模型及其計算與通訊效 308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率,使其能有效佈署於邊緣裝置,提供使用者更加 豐富、互動和個性化的體驗。此外,在記憶體內運 算以及深度學習效能提升的相關研究,將持續與旺 宏電子合作,並積極與其他國內記憶體晶片設計與 製造公司互動並尋求合作機會,為臺灣半導體產業 的發展帶來正面影響。 (3)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專題中心:多媒體研究上,加強 多模態AI(如文生影像、與文生影片等生成式AI) 結果的正確性,提供使用者效能更好的服務;智慧 醫療相關領域,將投入開發新穎的語音訊號處理演 算法,進行臨床測試,期能輔助溝通不方便人們能 夠自然地以口語交流。並與臺大醫院合作,將人工 智慧技術應用於癌症疾病的診斷,更準確地估算病 灶區域的體積,為醫生提供了更好的工具來評估心 血管疾病有助改善患者的診斷和治療結果;金融方 面,運用和開發機器學習模型,及透過檢索增強生 成(RAG)技術,以有效利用實時、真實世界的金融 數據分析市場報告,為財務預測、風險評估和戰略 決策等多個領域提供關鍵技術支援。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01 數學研究 64,804 數學所 本年度預算數64,804千元,係辦理重點研究計畫 2000 業務費 51,521 ,如:應用數學與分析,幾何及數論與代數等。 2003 教育訓練費 1,646 主要任務是促進國內數學發展及培育未來數學家 2006 水電費 1,600 及創造一個最先進及友善的數學研究環境。較上 2009 通訊費 300 年度增列2,055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15 權利使用費 1,80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18 資訊服務費 1,400 1,646千元。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200 2.水電費計1,600千元。 2024 稅捐及規費 20 3.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等計300千元。 2027 保險費 80 4.權利使用費計1,800千元。 2030 兼職費 42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資訊設備租金等計1,40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31,500 0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870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200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200 7.稅捐及規費計20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200 8.法定責任保險、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 2051 物品 940 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計80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4,160 9.兼職費計42千元。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1,784 10.約聘僱助理人員21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19,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31 090千元、工讀生44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1,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1,731 481千元,臨時工5人酬金計100千元,國外專 2072 國內旅費 267 家學者來台費用等計10,829千元,共計31,50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100 0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78 國外旅費 2,200 11.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稿費等計870千元 2081 運費 200 。 2084 短程車資 250 12.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200千 3000 設備及投資 12,323 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3,758 13.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200千 309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3035 雜項設備費 8,565 元。 4000 獎補助費 960 14.發電機用油料等計140千元,消耗品計400千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960 元及非消耗品計400千元,共計940千元。 15.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等印刷費等計4 ,064千元,辦理員工32人文康活動費計96千 元,共計4,160千元。 16.辦公室及研究室養護等計1,784千元。 17.辦公器具養護費計31千元。 18.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1,731千元。 19.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267千元。 20.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100千元。 21.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2,200千元。 22.運輸搬運費用等計200千元。 23.短程車資計250千元。 24.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3,758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2,346千元:個人電腦汰換、 Server Farm Ethernet Switch、VMware叢 集II伺服主機及高階網路A3文件複合機等 。 (2)軟體購置費計1,412千元:軟體、防毒軟體 、個人電腦等使用軟體。 25.雜項設備費計8,565千元,包括: (1)辦公傢俱事務設備及美化環境藝術品等計7 87千元。 (2)研究用中外期刊及圖書等計7,178千元。 (3)電子資料庫設備費計600千元。 26.博、碩士及大專生15人獎助學金計960千元。 02 物理研究 201,292 物理所 本年度預算數201,292千元,係辦理物理研究及 2000 業務費 136,297 ,方向大致歸納為三大類別:量子材料物理、生 2003 教育訓練費 2,735 物與動態系統物理及中高能物理。亦辦理參與全 2006 水電費 19,000 球網格(WLCG)研發並擔任Tier-2中心,以支援本 2009 通訊費 55 院參加的大強子對撞機ATLAS實驗。另設置大數 2015 權利使用費 850 據分析與科學計算核心設施,提供全院相關的研 2018 資訊服務費 860 究應用支援。除了國內的學術研究外,也積極推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301 動國際合作案,參與大型跨國研究計畫,並加強 2024 稅捐及規費 34 國內外研究人員互訪交流,培育國內外研究學生 2027 保險費 420 ,積極延攬人才期能維持國際的研究水平,較上 2030 兼職費 432 年度增列11,090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70,504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800 2,735千元。 310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51 2.水電費計19,000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25 3.郵資、電話、傳真及網路通訊費等計55千元。 2051 物品 13,224 4.權利使用費計850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9,202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資訊設備租金等計860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5,361 千元。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80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301千元。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6,336 7.稅捐及規費計34千元。 2072 國內旅費 367 8.法定責任保險、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70 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計420千元。 2078 國外旅費 4,930 9.兼職費計432千元。 2081 運費 610 10.約聘僱助理人員80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60, 2084 短程車資 50 104千元,工讀生2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400 3000 設備及投資 63,395 千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費用等計10,000千 3010 房屋建築及設備費 1,350 元,共計70,504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3020 機械設備費 48,010 )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5,000 11.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稿費等計800千元 3035 雜項設備費 9,035 。 4000 獎補助費 1,600 12.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51千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1,600 元。 13.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25千 元。 14.工作車及發電機用油料等計245千元,消耗品 計11,904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075千元,共計 13,224千元。 15.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等印刷費計8,8 67千元,員工45人文康活動費計135千元,辦 理通俗演講、研討會網路直播及拍攝物理所 宣傳簡介影片之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計200 千元,共計9,202千元。 16.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5,361千元 。 17.車輛養護費計33千元及辦公器具養護費計47 千元,共計80千元。 18.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6,336千元。 19.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367千元。 20.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70千元。 21.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4,930千元。 22.運輸搬運費用等計610千元。 23.短程車資計50千元。 24.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1,350千元,包括:辦公 311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室、研究室及實驗室等水電管路、機電、土 木、隔間等更新及裝修工程等。 25.機械設備費計48,010千元,包括: (1)物理性質量測系統升級計12,000千元。 (2)真空電子束蒸鍍系統(結合手套箱)計4,44 0千元。 (3)向量網路分析儀計2,500千元。 (4)脈衝雷射器計1,500千元。 (5)浸潤式超高真空極低溫探棒計3,000千元。 (6)高溫可變溫X光繞射分析模組計4,000千元 。 (7)搜尋低質量暗物質與軸子實驗超低溫環境 下之微波放大器、射頻及微波信號讀出系 統及向量網路分析儀計2,200千元。 (8)探測器訊號處理精密電子與數據擷取儀器 計2,000千元。 (9)重力波實驗雷射儀器系統計1,500千元。 (10)ATLAS Phase-II升級製作,與CEPC碰撞束 流LumiCal探測器製做之電子讀出設備計2 ,400千元。 (11)無掩模光刻微環境製備系統計4,500千元 。 (12)動態培養系統計4,250千元。 (13)三維影像處理計算系統計1,100千元。 (14)新進研究人員實驗室開辦所需之儀器、設 備及各實驗室用小型儀器等計2,620千元 。 26.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5,000千元,包括:高效 能計算叢集、網路安全控管設備、黑白/彩色 雷射印表機、乙太網路交換器及桌上型/筆記 型電腦、網路交換器及儲存伺服器等。 27.雜項設備費計9,035千元,包括: (1)多媒體視聽設備、泵浦冰水冷卻設備、除 濕機(一般型/吊隱式)、冷氣空調(窗型/分 離式)、空調送風機、排風機、辦公傢俱及 小型事務性設備等計2,735千元。 (2)研究用中外期刊及圖書等計6,300千元。 28.博、碩士及大專生29人獎助學金計1,600千元 。 03 化學研究 142,254 化學所 本年度預算數142,254千元,除了維持所務運作 2000 業務費 102,613 之基本支出外,編列經費將運用於培養高質量的 2003 教育訓練費 165 人才,提升研究量能致力學術卓越,進行「永續 312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006 水電費 13,198 發展與能源科學」、「生物與醫療技術」、「化 2009 通訊費 100 學材料合成」等領域的創新研究計劃,並執行政 2015 權利使用費 359 府重點政策額度「癌症登月計畫」及「淨零碳排 2018 資訊服務費 260 議題」,較上年度增列9,200千元,主要編列用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258 途科目如次: 2024 稅捐及規費 1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27 保險費 220 165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42,501 2.水電費計13,198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352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等計100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10 4.權利使用費計359千元。 2051 物品 21,834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資訊設備租金等計260 2054 一般事務費 11,172 千元。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2,378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258千元。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32 7.規費計10千元。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7,064 8.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屋建築火災保險 2072 國內旅費 250 費等計220千元。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230 9.約聘僱助理人員50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41,6 2078 國外旅費 2,100 01千元,臨時工4人酬金計100千元,國外專家 2081 運費 100 學者來台費用等計800千元,共計42,501千元 2084 短程車資 20 。(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3000 設備及投資 34,141 10.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稿費等計352千元 3020 機械設備費 26,340 。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1,550 11.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0千 3035 雜項設備費 6,251 元。 4000 獎補助費 5,500 12.消耗品計20,887千元及非消耗品計947千元,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5,500 共計21,834千元。 13.大樓清潔費、保全服務費、舉辦研討會、申 請專利費用、研究報告資料複印及裝訂費、 論文抽印本印刷費、徵求人才廣告費、員工 健康檢查補助費、花園整理等計11,079千元 ,員工31人文康活動費計93千元,共計11,17 2千元。 14.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2,378千元 。 15.辦公器具養護費計32千元。 16.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7,064千元。 17.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250千元。 18.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230千元。 19.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2,100千元。 20.運輸搬運費用等計100千元。 21.短程車資計20千元。 313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2.機械設備費計26,340千元,包括: (1)前棟大樓多聯變頻空調系統計4,900千元。 (2)小分子定量層析質譜儀(三段四極桿質譜儀 )計4,850千元。 (3)新進研究人員實驗室開辦所需之儀器、設 備及各實驗室用儀器如高效能液相層析系 統、氣相層析儀、多功能冷凍離心機、光 譜儀、溶劑吸附系統、減壓濃縮設備等實 驗儀器計16,590千元。 23.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1,55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909千元:一般型PC、人工智 慧運算伺服器、工作站等級電腦、筆記型 電腦、印表機、GCB政府組態基準等。 (2)軟體購置費計641千元:日誌儲存、NAC系 統、防火牆、防毒軟體、個人電腦、工作 站及化學研究分析等使用軟體。 24.雜項設備費計6,251千元,包括: (1)研究用西文期刊計1,360千元。 (2)電子資料庫設備費計4,891千元。 25.博、碩士及大專生32人獎助學金計5,500千元 。 04 地球科學研究 127,525 地球所 本年度預算數127,525千元,係辦理四大研究領 2000 業務費 98,191 域:1.地震學研究、2.地球物理學與地球動力學 2003 教育訓練費 530 、3.地質學與活動構造學、4.地球化學,較上年 2006 水電費 13,350 度增列10,420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09 通訊費 2,25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12 土地租金 90 530千元。 2015 權利使用費 800 2.水電費計13,350千元。 2018 資訊服務費 2,800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等計2,250千元。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600 4.土地租金計90千元。 2024 稅捐及規費 90 5.權利使用費計800千元。 2027 保險費 240 6.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資訊設備租金等計2,80 2030 兼職費 20 0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34,703 7.事務機具等租金計600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100 8.稅捐及規費計90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100 9.法定責任保險、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60 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計240千元。 2051 物品 9,100 10.兼職費計20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19,454 11.約聘僱助理人員35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32,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2,500 023千元,工讀生1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20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114 千元,臨時工2人酬金計160千元,國外專家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6,000 學者來台費用等計2,500千元,共計34,703千 314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072 國內旅費 1,800 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60 12.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稿費等計100千元 2078 國外旅費 3,180 。 2081 運費 200 13.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00千 2084 短程車資 50 元。 3000 設備及投資 29,334 14.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60千 3010 房屋建築及設備費 300 元。 3020 機械設備費 23,604 15.工作車及發電機用油料等計300千元,消耗品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3,800 計7,00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800千元,共計9 3035 雜項設備費 1,630 ,100千元。 16.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等印刷費計19, 331千元,員工41人文康活動費計123千元, 共計19,454千元。 17.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2,500千元 。 18.車輛養護費計72千元及辦公器具養護費計42 千元,共計114千元。 19.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6,000千元。 20.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1,800千元。 21.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60千元。 22.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3,180千元。 23.運輸搬運費用等計200千元。 24.短程車資計50千元。 25.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300千元,包括:辦公室 、研究室及實驗室等水電管路、機電、土木 、隔間等更新及裝修工程等。 26.機械設備費計23,604千元,包括: (1)四極柱感應耦合電漿質譜儀1部計6,757千 元。 (2)寬頻地震儀與紀錄器2部計1,546千元。 (3)新進研究人員實驗室開辦所需之儀器、設 備及各實驗室、野外測站用小型儀器等計1 5,301千元。 27.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3,8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3,680千元: <1>網頁應用程式防火牆1台計1,700千元。 <2>平板電腦、桌上型個人電腦、筆記型電 腦、A4黑白與彩色雷射網路型印表機、1 U機架型伺服器、NAS網路儲存設備、公 用系統備份設備、機房及資訊系統監控 315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設備等計1,980千元。 (2)軟體購置費計120千元:繪圖軟體、防毒軟 體、作業系統等軟體。 28.雜項設備費計1,630千元,包括: (1)實驗室實驗桌櫃、不斷電設備、空調設備 、滅火設備、辦公傢俱及小型事務性設備 等計500千元。 (2)研究用中外圖書及期刊等計1,130千元。 05 資訊科學研究 194,031 資訊所 本年度預算數194,031千元,係辦理智慧計算研 2000 業務費 157,011 究群、系統研究群、理論研究群等研究及新興合 2003 教育訓練費 570 作研究計畫,包含:深度強化式學習之應用研究 2006 水電費 10,200 、以圖模型橋接低層次到高層次電腦視覺任務並 2009 通訊費 315 使其預測可被解釋、偽造警覺的語者辨識系統之 2015 權利使用費 3,350 研究、後量子簽章系統研究、多回合多模型對話 2018 資訊服務費 1,789 之研究、社群元宇宙之推薦與最佳化技術研究、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600 基於記憶體運算之設計,優化與模擬驗證、電商 2024 稅捐及規費 200 客服機器人的口語理解與生成技術、基於深度學 2027 保險費 350 習的音樂到3D人體姿態與形狀的生成、密碼學在 2030 兼職費 150 後量子運算時代之挑戰、基於表徵學習之生成模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111,710 型與異常偵測、可重置深度學習系統之編譯器系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1,017 統、難解問題之稀疏認證技術發展等,較上年度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200 增列13,495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20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51 物品 4,112 570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8,101 2.水電費計10,200千元。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4,120 3.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等計315千元。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52 4.權利使用費計3,350千元。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6,470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資訊設備租金等計1,78 2072 國內旅費 200 9千元。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90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600千元。 2078 國外旅費 3,100 7.稅捐及規費計200千元。 2081 運費 85 8.法定責任保險、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 2084 短程車資 30 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計350千元。 3000 設備及投資 23,520 9.兼職費計150千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17,763 10.約聘僱助理人員141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10 3035 雜項設備費 5,757 1,610千元,工讀生55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 4000 獎補助費 13,500 2,900千元,臨時工52人酬金計2,200千元,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13,500 國外專家學者來台費用等計5,000千元,共計 111,710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11.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稿費等計1,017千 元。 12.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200千 316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元。 13.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200千 元。 14.工作車及發電機用油料等計108千元、消耗品 計1,75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2,254千元,共計4 ,112千元。 15.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等印刷費計7,9 84千元,員工39人文康活動費計117千元,共 計8,101千元。 16.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4,120千元 。 17.車輛養護費計11千元及辦公器具養護費計41 千元,共計52千元。 18.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6,470千元。 19.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200千元。 20.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90千元。 21.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3,100千元。 22.運輸搬運費用等計85千元。 23.短程車資計30千元。 24.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17,763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17,263千元:網路印表機、 電腦、高密集機架式伺服器、網路交換器 及高階伺服器等設備。 (2)軟體購置費計500千元:軟體、防毒軟體、 計算軟體、個人電腦及工作站等使用軟體 。 25.雜項設備費計5,757千元,包括: (1)演講會議用多媒體視聽設備、實驗用低溫 冰箱、辦公傢俱及小型事務性設備等計1,1 00千元。 (2)研究用中外期刊及圖書等計4,657千元。 26.博、碩士及大專生95人獎助學金計13,500千 元。 06 統計科學研究 113,840 統計所 本年度預算數113,840千元,係辦理數理統計、 2000 業務費 103,740 生物統計、醫學與遺傳統計、社會網絡、統計學 2003 教育訓練費 1,030 習、時空環境統計及因果分析等相關領域,其中 2006 水電費 7,800 網絡大數據、腦影像分析、生物分子影像分析、 2009 通訊費 1,000 複雜動態系統、精準醫療、智慧健康、時空資料 2015 權利使用費 3,300 分析、深度學習及AI等領域理論與方法研究、中 2018 資訊服務費 2,779 華統計學誌編輯發行、統計科學學術會議,較上 317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140 年度增列11,751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24 稅捐及規費 53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27 保險費 60 1,030千元。 2030 兼職費 72 2.水電費計7,800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61,300 3.郵資、電話、傳真及通訊費等計1,000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850 4.權利使用費計3,300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45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資訊設備租金等計2,77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35 9千元。 2051 物品 3,500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140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15,030 7.稅捐及規費計53千元。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1,100 8.法定責任保險、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1,132 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計60千元。 2072 國內旅費 349 9.兼職費計72千元。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250 10.約聘僱助理人員61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54, 2078 國外旅費 3,485 645元,工讀生14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1,10 2081 運費 300 5千元,臨時工13人酬金計350千元,國外專 2084 短程車資 130 家學者來台費用等計5,200千元,共計61,300 3000 設備及投資 6,300 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3010 房屋建築及設備費 200 11.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稿費等計850千元 3020 機械設備費 50 。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4,000 12.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45千 3035 雜項設備費 2,050 元。 4000 獎補助費 3,800 13.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35千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3,800 元。 14.消耗品計2,00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500千元 ,共計3,500千元。 15.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等印刷費計14, 913千元,員工39人文康活動費計117千元, 共計15,030千元。 16.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1,100千元 。 17.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1,132千元。 18.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349千元。 19.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250千元。 20.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3,485千元。 21.運輸搬運費用等計300千元。 22.短程車資計130千元。 23.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200千元,包括:辦公室 、研究室及會議室之水電管路、機電及土木 、隔間更新及裝修。 318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4.機械設備費計50千元,包括:電子記憶式白 板、消防泵浦等。 25.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4,0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3,825千元:虛擬專用網路SS LVPN設備、10G網路交換器、有網管48埠10 /100/1000 Base-T之乙太網路交換器、汰 換或增購桌上型、筆記型、平板電腦、雷 射印表機、掃描機等。 (2)軟體購置費計175千元:資安端點及統計計 算等專業軟體。 26.雜項設備費計2,050千元,包括: (1)辦公櫥櫃及桌椅、小型事務性設備、除濕 設備、空調及監視系統等計250千元。 (2)研究用中外期刊及圖書等計1,500千元。 (3)電子資料庫設備費計300千元。 27.博、碩士及大專生20人獎助學金計3,800千元 。 07 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 182,449 原分所 本年度預算數182,449千元,係辦理量子化學、 2000 業務費 130,231 反應動態學與光譜學研究、尖端材料與表面科學 2003 教育訓練費 780 、生物物理原理與高解析度分析技術開發、雷射 2006 水電費 16,500 在冷原子及非線性光學之應用等,較上年度增列 2009 通訊費 680 9,200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15 權利使用費 35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18 資訊服務費 2,000 780千元。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200 2.水電費計16,500千元。 2024 稅捐及規費 3 3.郵資、電話及通訊費等計680千元。 2027 保險費 152 4.權利使用費等計350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58,421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資訊設備租金等計2,00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245 0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5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200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16 7.稅捐及規費計3千元。 2051 物品 22,941 8.法定責任保險、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 2054 一般事務費 11,156 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計152千元。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5,380 9.約聘僱助理人員68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54,0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58 21千元,工讀生9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300千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7,875 元,臨時工8人酬金計300千元,國外專家學者 2072 國內旅費 224 來台費用等計3,800千元,共計58,421千元。(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25 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78 國外旅費 3,000 10.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稿費等計245千元 2081 運費 150 。 2084 短程車資 70 11.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5千元 3000 設備及投資 47,718 。 319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3020 機械設備費 38,771 12.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6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7,365 元。 3035 雜項設備費 1,582 13.發電機用油料等計6千元,消耗品計21,785千 4000 獎補助費 4,500 元及非消耗品計1,150千元,共計22,941千元 4035 對外之捐助 1,100 。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3,400 14.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等印刷費計10, 854千元,員工34人文康活動費計102千元, 辦理研討會、30週年活動與研究推廣業務, 相關影片及網頁製作、訊息刊登及傳播等媒 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計200千元,共計11,156 千元。 15.辦公室、研究室、實驗室及宿舍養護等計5,3 80千元。 16.車輛養護費計23千元及辦公器具養護費計35 千元,共計58千元。 17.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7,875千元。 18.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224千元。 19.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25千元。 20.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3,000千元。 21.運輸搬運費用等計150千元。 22.短程車資計70千元。 23.機械設備費計38,771千元,包括: (1)雷射系統計12,000千元。 (2)雷射放大壓縮系統計3,000千元。 (3)二維影像攝影機計2,400千元。 (4)真空幫浦及真空腔體系統計2,000千元。 (5)顯微鏡系統計5,000千元。 (6)蒸鍍系統計2,500千元。 (7)高頻示波器計3,000千元。 (8)流式細胞儀計2,800千元。 (9)參數分析儀計2,700千元。 (10)新進研究人員實驗室開辦所需之儀器設備 及各實驗室用小型儀器等計3,371千元。 24.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7,365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6,165千元:伺服器、電腦、 印表機、不斷電系統等。 (2)軟體購置費計1,200千元:影像分析軟體、 防毒軟體、計算軟體、個人電腦及工作站 使用軟體等。 25.雜項設備費計1,582千元,包括: 320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1)冷氣、除濕機、吸塵器、置物櫃、玻璃白 板及辦公桌椅等計1,000千元。 (2)研究用中外期刊及圖書等計582千元。 26.獎補助費4,500千元,包括: (1)對外之捐助計1,100千元,包括:捐助歐洲 原子和分子計算中心計1,100千元。 (2)博、碩士及大專生20人獎助學金計3,400千 元。 08 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 307,996 天文所 本年度預算數307,996千元,係參與最前沿國際 2000 業務費 251,411 天文設施的合作計畫,如:阿塔卡瑪計畫(ALMA) 2003 教育訓練費 1,504 、Subaru望遠鏡主焦點光譜儀計畫(PFS)、海王 2006 水電費 13,500 星外自動掩星普查計畫(TAOS-2)、次毫米波陣列 2009 通訊費 600 (SMA)、特長基線干涉儀/格陵蘭望遠鏡(VLBI/GL 2015 權利使用費 1,148 T)等,並進行中紅外線影像光譜儀METIS計畫的 2018 資訊服務費 2,700 儀器初步研發,此外也啟動研究快速電波爆(FRB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100 )的BURSTT計畫及加入巨型麥哲倫望遠鏡計畫(GM 2024 稅捐及規費 80 T)。並致力研究人才延攬及培育,提升國際社會 2027 保險費 140 對臺灣天文界的認可,較上年度增列6,430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106,115 ,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18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10 1,504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16 2.水電費計13,500千元。 2051 物品 13,900 3.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等計600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91,774 4.權利使用費計1,148千元。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1,164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資訊設備租金等計2,70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68 0千元。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10,122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100千元。 2072 國內旅費 500 7.稅捐及規費計80千元。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330 8.法定責任保險、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 2078 國外旅費 5,700 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計140千元。 2081 運費 1,700 9.約聘僱助理人員80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96,7 2084 短程車資 60 95千元,臨時工2人酬金計1,320千元,國外專 3000 設備及投資 56,249 家學者來台費用等計8,000千元,共計106,115 3020 機械設備費 42,205 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13,724 10.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稿費等計180千元 3035 雜項設備費 320 。 4000 獎補助費 336 11.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0千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336 元。 12.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6千 元。 13.工作車及發電機用油料等計69千元,消耗品 計12,331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500千元,共計 321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13,900千元。 14.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等印刷費、觀 測運轉費等計91,651千元,員工41人文康活 動費計123千元,共計91,774千元。 15.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1,164千元 。 16.車輛養護費計25千元及辦公器具養護費計43 千元,共計68千元。 17.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10,122千元。 18.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500千元。 19.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330千元。 20.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5,700千元。 21.運輸搬運費用等計1,700千元。 22.短程車資計60千元。 23.機械設備費計42,205千元,包括: (1)Band-4+5小型設備及元件計1,800千元。 (2)雷射直寫曝光機計6,650千元。 (3)冷凍頭計1,500千元。 (4)690GHz核心元件研發計4,152千元。 (5)第三頻段室溫接收機計1,580千元。 (6)4K三段式冷凍頭計1,590千元。 (7)本地震盪器光訊號發射組件計4,000千元。 (8)GMACS導星相機2台計2,000千元。 (9)超導混頻器基座、波導管組件、超低溫阻 絕器、九十度相位差等振幅信號混成器、 中頻九十度相位差等振幅信號混成器、實 驗室測試用毫米波零組件、射頻超低溫低 雜訊放大器毫米波積體電路封裝基座、校 特基二級體混頻器毫米波積體電路封裝基 座、FPGA/現場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UPS 、戶外機櫃、METIS組裝升降台、偵測器量 測系統、星點切割鏡片、小型儀器設備(低 溫放大器,後級放大器,透鏡,鎖相放大 器,光學台,精密電表,或其他需要使用 之小型設備)、濾鏡、單光子偵測器、光纖 耦合系統、天線對準系統、本地訊號源光 子傳輸-接收端模組、供電負載保護迴路改 良、供電監測系統等等計18,933千元。 24.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13,724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13,716千元: 322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1>高效能GPU圖像處理單元磁碟陣列計2,50 0千元。 <2>虛擬機伺服器計2,500千元。 <3>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虛擬機器磁 碟陣列、虛擬系統備份伺服器、32型4K 螢幕、伺服器、交換機、小型NAS(網路 附接儲存裝置)、NanoSIMS實驗數據伺服 器等計8,716千元。 (2)軟體購置費計8千元:政府組態基準(GCB) 等軟體。 25.雜項設備費計320千元,包括: (1)研究用中外圖書及期刊等計290千元。 (2)電子資料庫設備費計30千元。 26.博、碩士生3人獎助學金計336千元。 09 應用科學研究 149,245 應科中心 本年度預算數149,245千元,係辦理智慧生物工 2000 業務費 102,645 程、綠色科技、量子光電等相關研究工作(含助 2003 教育訓練費 738 理聘雇、實驗設備及耗材購置、設備維護、電子 2006 水電費 18,500 資料庫訂閱等),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推動與 2009 通訊費 450 國內外大學及研究機構間之合作交流,及維持中 2015 權利使用費 2,200 心運作之行政庶務工作等,較上年度減列4,915 2018 資訊服務費 1,200 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10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24 稅捐及規費 20 738千元。 2027 保險費 125 2.水電費計18,500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45,200 3.網路、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等計450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200 4.權利使用費計2,200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20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資訊設備租金等計1,20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250 0千元。 2051 物品 17,775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100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5,500 7.稅捐及規費計20千元。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1,912 8.法定責任保險、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24 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計125千元。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5,000 9.約聘僱助理人員59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43,7 2072 國內旅費 650 00千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費用等計1,500千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70 元,共計45,200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78 國外旅費 2,641 10.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稿費等計200千元 2081 運費 60 。 2084 短程車資 10 11.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20千 3000 設備及投資 34,600 元。 3020 機械設備費 29,000 12.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250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5,000 元。 3035 雜項設備費 600 13.消耗品計16,00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775千元 323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4000 獎補助費 12,000 ,共計17,775千元。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12,000 14.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等印刷費計5,4 31千元,員工23人文康活動費計69千元,共 計5,500千元。 15.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1,912千元 。 16.辦公器具養護費計24千元。 17.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5,000千元。 18.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650千元。 19.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70千元。 20.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2,641千元。 21.運輸搬運費用等計60千元。 22.短程車資計10千元。 23.機械設備費計29,000千元,包括: (1)雷射直寫曝光機計6,200千元。 (2)表面輪廓儀計2,000千元。 (3)XYZ三軸電控顯微鏡計1,200千元。 (4)高效液相層析質譜儀計3,500千元。 (5)氣相質譜儀儀器升級費計1,100千元。 (6)原子層磊晶系統計3,500千元。 (7)時間解析光譜套件計1,600千元。 (8)單光子偵測模組計1,500千元。 (9)微波訊號放大器計1,500千元。 (10)新進研究人員實驗室開辦所需之儀器、設 備及各實驗室用小型儀器等計6,900千元 。 24.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5,0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4,900千元:桌上型電腦、筆 記型電腦、雷射印表機、防火牆及交換器 等。 (2)軟體購置費計100千元:模擬軟體、防毒軟 體等。 25.雜項設備費計600千元,包括:辦公傢俱及小 型事務性設備等。 26.碩、博士及大專生70人獎助學金計12,000千 元。 10 環境變遷研究 109,519 環變中心 本年度預算數109,519千元,係辦理四個研究主 2000 業務費 83,688 題推動環境關鍵議題的前沿研究:氣候變遷、空 2003 教育訓練費 830 氣品質、海洋能及藍碳、環境韌性與永續,較上 2006 水電費 11,500 年度增列7,264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324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009 通訊費 60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15 權利使用費 700 830千元。 2018 資訊服務費 1,700 2.水電費計11,500千元。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300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等計600千元。 2024 稅捐及規費 120 4.權利使用費計700千元。 2027 保險費 250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資訊設備租金等計1,70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41,690 0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700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300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50 7.稅捐及規費計120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80 8.法定責任保險、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 2051 物品 8,905 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計250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6,583 9.約聘僱助理人員50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40,5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180 90千元,臨時工2人酬金計300千元,國外專家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123 學者來台費用等計800千元,共計41,690千元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7,000 。(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72 國內旅費 980 10.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稿費等計700千元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30 。 2078 國外旅費 1,067 11.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50千 2081 運費 300 元。 3000 設備及投資 23,775 12.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80千 3020 機械設備費 14,300 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8,975 13.工作車及發電機用油料等計300千元,消耗品 3035 雜項設備費 500 計7,105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500千元,共計8 4000 獎補助費 2,056 ,905千元。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2,056 14.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等印刷費計6,4 99千元,員工28人文康活動費計84千元,共 計6,583千元。 15.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180千元。 16.車輛養護費計94千元及辦公器具養護費計29 千元,共計123千元。 17.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7,000千元。 18.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980千元。 19.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30千元。 20.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1,067千元。 21.運輸搬運費用等計300千元。 22.機械設備費計14,300千元,包括: (1)微型觀測站計1,400千元。 (2)比對實驗腔計1,500千元。 (3)高精度亞硝酸監測儀計4,000千元。 (4)雷射氣膠PM2.5量測儀計1,500千元。 325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5)超效液相層析儀計2,300千元。 (6)新進研究人員實驗室開辦所需之儀器、設 備及各實驗室用小型儀器等計3,600千元。 23.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8,975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8,497千元:工作站、高密度 儲存設備、高效能運算伺服器、高速計算 節點、網路防火牆、計算用高階型桌上型 電腦、一般型電腦、高階筆記型電腦、高 速網路設備、高階型網路印表機及高階伺 服器等。 (2)軟體購置費計478千元:防毒軟體、計算軟 體、個人電腦及工作站等使用軟體。 24.雜項設備費計500千元,包括:實驗用低溫冰 箱、辦公傢俱及小型事務性設備等。 25.博士生6人獎助學金計2,056千元。 11 資訊科技創新研究 103,041 資創中心 本年度預算數103,041千元,係辦理支援各項行 2000 業務費 84,641 政業務、資通安全專題中心、智慧物聯網專題中 2003 教育訓練費 500 心、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專題中心,較上年度增列 2006 水電費 2,500 5,520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09 通訊費 60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15 權利使用費 1,100 500千元。 2018 資訊服務費 1,900 2.水電費計2,500千元。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1,500 3.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等計600千元。 2027 保險費 10 4.權利使用費計1,100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61,800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資訊設備租金等計1,90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900 0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200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1,500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200 7.房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計10千元。 2051 物品 2,200 8.約聘僱助理人員80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59,3 2054 一般事務費 4,351 10千元,工讀生5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770千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2,350 元、臨時工20人酬金計320千元,國外專家學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2,350 者來台費用等計1,400千元,共計61,800千元 2072 國內旅費 250 。(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120 9.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稿費等計900千元 2078 國外旅費 1,700 。 2081 運費 50 10.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200千 2084 短程車資 60 元。 3000 設備及投資 9,500 11.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200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7,100 元。 3035 雜項設備費 2,400 12.消耗品計90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300千元, 4000 獎補助費 8,900 共計2,200千元。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8,900 13.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326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10 數理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695,99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等印刷費計4,3 06千元,員工15人文康活動費計45千元,共 計4,351千元。 14.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2,350千元 。 15.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2,350千元。 16.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250千元。 17.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120千元。 18.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1,700千元。 19.運輸搬運費用等計50千元。 20.短程車資計60千元。 21.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7,100千元,包括:工作 站、研究用手機、一般型PC、伺服器、平板 電腦、高階型網路印表機、磁碟陣列、視訊 設備、電腦設施及周邊等。 22.雜項設備費計2,400千元,包括:辦公傢俱及 小型事務性設備等。 23.博、碩士及大專生65人獎助學金計8,900千元 。 327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計畫內容: 預期成果: 1.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本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研究 1.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 以植物暨微生物學為主軸,相關計畫可分為四大領域, (1)染色體與基因體學:預期可對作物育種及合成生物 除推動基礎科學發展外,亦可提供轉譯農學及生物科技 學等領域有所貢獻,進而應用在農業生物科技。 應用所需的關鍵知識。具體說明如下: (2)細胞與發育生物學相關成果除針對細胞與發育生物 (1)染色體、基因體與系統生物學:探討玉米種原之遺 學提供系統性的智識了解外,亦可協助開發新型植 傳多樣性、陸生植物之基因調控及訊息傳導網絡、 物生長調節策略。 以及進行高維度生物資訊學分析。 (3)植物與環境交互作用:因應環境變遷的挑戰,相關 (2)細胞與發育生物學:探討細胞及個體層面的代謝調 研究對永續農業的發展乃是關鍵性的基石。 控及生長調節等主題,強調功能性研究,以探究植 (4)植物與環境微生物學:這增進對植物病原及環境微 物及微生物之生理與發育階段的關鍵知識。 生物的遺傳變異生成及致病機制之瞭解。相關成果 (3)植物與環境交互作用:探討植物如何因應環境條件 可應用於植物病害防治、作物抗病育種等農業生技 ,廣納光照、乾旱、酸鹼值、鹽逆境等因子,以求 發展。 達成對環境適應力的全面性了解。 2.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 (4)植物與環境微生物學:進行植物病原及環境微生物 (1)細胞功能障礙:預期透過持續研究和創新,成功開 之種原蒐集及多樣性探討,並針對演化生物學、基 發先進的雙價核酸疫苗、具有突破性的新型治療性 因體學及分子生物學等面向進行深入研究。此外, 抗體、高效能的抗菌胜肽,以及針對特定生物標記 亦將進行植物免疫學研究,以探討植物與病原菌在 的新穎標靶藥物。這些醫療創新將提供對抗癌症、 分子層次的互動。 新興感染性疾病,以及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神經退 2.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本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 化性疾病的全新治療選擇。這些研究成果不僅有望 的長程發展規劃是從分子、細胞和生物體層面探討細胞 顯著提升國內對這些重大疾病的醫療品質,同時也 功能、細胞間相互作用以及生物個體發育、生長和環境 將推動水產養殖業在疾病防治及治療方面的技術進 的適應,進而推動基礎生物及醫學研究。細生所的四大 步,從而增強國家在全球生物醫學研究和應用領域 研究領域和內容如下所述: 的競爭力。 (1)細胞功能障礙:研究細胞生理功能失衡與感染性疾 (2)生態、演化及發育:預期研究成果將更進一步了解 病所引發之致病機轉,以研發新穎藥物防治新興或 動物胚胎發育與演化的遺傳機制,深化對其發育生 重大疾病。包括研究魚類神經壞死病毒,有絲分裂 物學的理解,同時探索海洋動物如何調節生理機能 期細胞凋亡的調控機制,研究阿茲海默症新穎藥物 以應對氣候變遷和海洋酸化的極端環境。這包括研 標的。開發抗菌胜肽,抗病毒藥物,新型治療性抗 究其代謝、繁殖和行為的適應策略。此外,這些成 體以及先進的雙價核酸疫苗。 果將促進對全球氣候變化對海洋生態系統影響的精 (2)生態、演化及發育:本組研究人員運用比較生物學 確評估,並支持有效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策略 的方法,研究動物胚胎發育與演化的遺傳機制,並 的制定,提供應對海洋環境挑戰的科學依據。 探討海洋動物面對全球氣候變遷造成極端環境生存 (3)神經科學:我們深入探索神經元發育的分子機制, 的生理調控機制與適應機制。這些研究將促進人類 將有望揭露神經迴路的建構過程,進而解鎖神經系 了解動物發育與演化的基本原則與正確評估氣候變 統的複雜功能。研究成果不僅將加深我們對基礎神 遷及海洋酸化對生物的衝擊。 經生物學的理解,而且將對於神經發育異常和神經 (3)神經科學:神經科學實驗室以果蠅和小鼠作為模式 退化性疾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提供關鍵的見解。此 動物來研究神經系統的發育與功能。我們利用果蠅 外,這些發現有潛力開發新的治療策略,對改善或 來探討視覺、嗅覺與記憶神經元在細胞層次上的發 逆轉這些疾病的病理進程具有重要意義。透過這樣 育,以及在神經迴路建構的分子機制,並解構其行 的研究,我們可以更進一步推動相關領域的科學進 為。我們也利用小鼠來研究哺乳類大腦發育以及學 展和臨床應用。 習和記憶的分子機制,更以電生理與動物行為,來 (4)幹細胞與再生生物學:透過深入研究組織器官再生 探討大腦神經迴路發育對動物行為的影響。 、幹細胞代謝老化及其分化過程,我們將加深對這 (4)幹細胞與再生生物學:我們以不同的體內及體外研 些生物過程的理解,並揭示人類疾病的基本機制。 究模式來探究幹細胞與組織再生的調控機制。以尋 這將有助於模擬疾病態和開發針對性的新藥及治療 找代謝異常對幹細胞與疾病的影響,破解調控組織 策略,從而推動國內重大疾病治療的研發和生技產 再生的關鍵及影響心肌細胞成熟的關鍵表觀遺傳機 業的創新。研究成果不僅能促進幹細胞治療的應用 制。在轉譯研究方面,我們將致力結合轉殖基因動 ,也將加速相關技術的商業化和市場推廣,為生技 物,基因編輯與類器官體科技,來開發對抗人類神 醫療產業提供強大的科學支持和技術基礎。 經退化性疾病,心臟及骨骼疾病之治療新法。 3.生物化學研究:本院生物化學研究所(IBC)專注於蛋 3.生物化學研究:本院生物化學研究所(IBC)主要聚焦 白質結構、翻譯後修飾,以及在疾病增殖和控制中的角 於蛋白質相關基礎研究,特別針對疾病相關分子機制, 色。致力於提升學術研究能力,培育新一代生物醫學科 包括癌症進展、神經退化疾病中的蛋白質聚集、後翻譯 學家,並預期能透過高品質論文和專利的發表,為醫藥 修飾對生物功能的影響、感染性疾病藥物開發、自噬機 生物技術領域做出實質貢獻。研究預期成果涵蓋三陰性 制及蛋白質的結構生物學。其中,包括探討三陰性乳癌 乳癌新療法、醣蛋白質修飾成像技術、脂多醣與免疫系 標的機制、醣蛋白質結構分析、脂多醣生物合成、蛋白 統相互作用的分子研究等,有望拓展對疾病機制的深刻 分子三維空間構型、氨酸去磷酸酶調控細胞自噬、滋養 理解。具體的預期成果包括: 層幹細胞模擬胎盤發育等研究。具體項目包括: (1)Smyca參與DNA同源重組而可作為三陰性乳癌之新穎 328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1)探討長鏈非編碼RNA Smyca作為三陰性乳癌標的之機 靶標以促進PARP抑制劑之抗癌作用。 制與潛力。 (2)生成式蛋白結構生物學在人工智慧驅使下已漸成熟 (2)醣蛋白整體質量與其醣化異質性結構分析之有效整 且普及化,惟影響蛋白立體結構與空間佈局甚鉅的 合應用於結構生物學。 醣化後修飾仍欠缺有效解析方法。本研究可望突破 (3)了解脂多醣生物合成的含疊氮基探測分子的合成。 此技術瓶頸,提升鑑定醣蛋白成像的精確度,追蹤 (4)解析參與細菌生存機制的蛋白分子之三維空間構型 其醣化後修飾在生裡至病理狀態的變異。 與作用機轉。 (3)合成一系列以了解脂多醣(革蘭氏陰性菌中重要的 (5)研究酪氨酸去磷酸酶調控細胞自噬與腫瘤發生之機 組成分子之一)與人體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的分子。 轉。 (4)依據分析結果來設計與開發新型抗菌藥物。 (6)利用滋養層幹細胞模擬人類胎盤發育。 (5)藉由了解酪氨酸去磷酸酶調控細胞自噬之分子機轉 (7)不同pH值下形成的不同普利昂澱粉樣纖維結構與其 ,開發具潛力治療癌症之方法。 致病性的關係。 (6)以人類足月胎盤的滋養層幹細胞為研究模式,瞭解 (8)抗皮膚癌胜肽的研發。 控制滋養層細胞幹性與分化的機制及妊娠疾病的病 (9)醣蛋白轉譯後修飾結構功能相關性研究。 理機制。 (10)探討從電腦模擬找到的蛋白質複體抑制劑如何消滅 (7)了解致病性普利昂澱粉樣纖維結構以設計藥物來治 抗藥性癌細胞。 療普利昂疾病。 (11)副類桿菌表面多醣的結構鑑定與免疫功能研究。 (8)開發新型胜肽藥物治療皮膚癌。 (12)闡述酪氨酸去磷酸酶轉移至細胞核並催化核內受質 (9)開發快速分析與疾病相關之醣蛋白醣化修飾化學組 去磷酸化以關閉免疫反應的結構生物學機制。 成與量化分佈;可用於蛋白藥製程品管與提供疫苗 (13)解析高基氏體衍生囊泡於高基氏體品管中所扮演的 開發抗原設計。 角色。 (10)開發可用於抗藥性癌症治療的新藥。 (14)研究磺基轉移酶在代謝中樞調節中的作用。 (11)開發與益生菌相關的生技產品,可應用於調節免疫 (15)長尾噬菌體結構與宿主的交互作用解析。 功能及抗發炎反應。 (16)建構真菌萜類天然物的優化生物合成系統。 (12)該研究成果將釐清免疫失調及伴隨之癌化的致病機 (17)細菌肽聚糖生成蛋白交互作用網絡分析。 轉,並提出針對核內去磷酸酶或其調控對象為標靶 (18)深度研究神經系統通信對神經相關疾病的重要性。 之新穎藥物設計。 (19)利用CRISPR全基因篩選技術探討人類自然殺手細胞 (13)提出優化細胞中高基氏體功能的新策。 的免疫調控機制。 (14)我們將更深入了解磺基轉移酶和硫酸化聚醣如何影 (20)建立一套高通量製成、優化和測試CAR自然殺手細 響代謝中樞調節,可能為代謝疾病的控制提供新的 胞的平臺。 策略。 (21)自我組裝球型含金屬蛋白酵素用於抗登革熱抗體Fc (15)開發常見院內感染性病原箘的檢測或其噬菌體治療 加成修飾的設計研發。 。 (22)研究先天免疫檢查點活化劑對抗細胞激素風暴之功 (16)應用於萜類天然物生物合成研究,提升在生物系統 效與機轉。 的化合物生產。 (23)以人工智慧技術設計並合成新穎泛素化酵素。 (17)研究細菌關鍵生理過程有助於了解細菌性病原致病 (24)利用新穎質譜學探討大腦中-氨基丁酸B型受體巨型 機制,開發新的抗生素標靶等。 複合體的分子動態與神經疾病之關聯。 (18)進一步加深對神經疾病致病機轉的認識,同時提供 4.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本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47位研究 可能的治療策略。 人員,依研究專長分為四個研究群組,進行延續性重點 (19)本計畫旨在建立一套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CRIS 研究計畫,結合以下各領域的基礎研究,來加強對疾病 PR基因快速篩選平臺,發掘在免疫抑制信號下調控 的瞭解,期望對複雜的人類疾病,開發個人化預防醫療 NK細胞功能的關鍵基因以提高NK細胞療法的抗癌效 和治療策略。 果。 (1)神經科學:持續利用基因體、蛋白體、影像技術以 (20)本計畫的目標是利用質體電轉技術建立一個CAR-NK 及動物模型等方法,來研究阿茲海默症、神經退化 篩選平臺,加速CAR的設計及促進NK細胞的臨床應 疾病、新生兒糖尿病和慢性疼痛的病理機制和治療 用。 方式。 (21)開發生物催化合成含於抗體Fc特定位點修飾化學官 (2)心臟血管疾病:持續深入探討不同的基因與蛋白質 能基作為阻斷抗體與登革熱病毒結合成抗原-抗體 在各種心血管與代謝疾病中之功能與角色,著重心 複合體,進一步降低抗體依賴性免疫加強反應。 血管幹細胞治療、心肌修復、血管新生、心律失常 (22)細胞激素風暴造成器官衰竭與死亡,本實驗室建立 、心臟再生等。 之免疫檢查點活化劑可有效抑制免疫反應,我們將 (3)感染性疾病與免疫學:延續前期研究成果,聚焦於 研究此免疫檢查點活化劑對治療細胞激素風暴之功 流感、黃質、冠狀、以及B型肝炎等病毒感染時與宿 效與應用。 主細胞的交互作用機轉;透過細胞培養、動物模型 (23)利用深度學習技術,修改並優化泛素調控酵素與結 以及影像技術,闡明免疫相關疾病(例如:氣喘、 合受體,進而控制細胞活性,具治療疾病的潛力。 發炎性腸道症和乾癬等)的致病機轉;推進疫苗和 (24)了解-氨基丁酸B型受體如何與腦內其他分子協同 藥物技術,預防和治療感染性疾病和免疫失調症。 調節GABA神經元活性並應用於針對-氨基丁酸B型 (4)癌症:延續前期研究成果,利用基因體學、生物資 受體之新型藥物開發。 訊、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等方法探討癌症致病 4.生物醫學科學研究:以生物醫學研究為基礎,發展臨床 329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途徑、分子機制和治療策略。同時,也研究癌症幹 應用醫學,最終目的是希望增進國民的健康,積極參與 細胞、單細胞分析、免疫治療等。 並貢獻在國家重大疫情因應及健康相關政策。 (5)精準醫療研究:團隊執行「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 (1)神經科學:有助於深入了解神經系統疾病、提高診 」,利用基因分析技術,構建專屬台灣群體的參考 斷和預防效果,並開發新的治療方法。 基因組。初期利用TPMI的資料做大數據分析,針對 (2)心臟血管疾病:將幫助了解心血管疾病發生之病理 國人常見之複雜疾病,已建立了逾五十種疾病的國 機制和新藥物標的之開發,將有助於未來治療與預 人多基因風險預測值(polygenic risk score, PRS 防心血管與代謝疾病。 ),所建立之PRS未來將與各醫院臨床醫師合作臨床 (3)感染性疾病與免疫學:以基礎研究的發現,瞭解感 驗證。 染及免疫疾病的致病機轉,以發展疫苗、治療感染 (6)真菌、微生物免疫反應研究:探討免疫系統對真菌 疾病和免疫疾病的新方法。 定殖及微生物叢的反應機制,特別聚焦於顆粒球生 (4)癌症:有望開發更有效的癌症治療方法,提高癌症 成、腸道上皮細胞的重編程、嬰幼兒期的真菌暴露 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品質。 以及宿主-微生物叢交互作用等。 (5)精準醫療研究:將可應用於疾病風險評估、疾病預 (7)痠覺研究:將結合分子生物學、系統神經生理、單 防、以及罹病癒後之發展預測(prognosis),達到 細胞神經生理、光遺傳學、神經影像、超音波遺傳 精準醫療的目的。 學、臨床神經醫學等各項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與 (6)真菌、微生物免疫反應研究:深入了解真菌、免疫 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麻醉科、中醫、復建科醫師 系統和宿主健康之間錯綜複雜的相互作用,有助於 合作,找出誘發慢性肌肉痠的關鍵基因與神經可塑 治療與預防感染疾病。 性機制,並解開組織痠化所調控的內源性止痛機制 (7)痠覺研究:期待能開發出有效、專一的止痛與止痠 。 藥物與方法,以解纖維肌痛症與下背痠痛病友們的 (8)單細胞醫學:運用質譜流式細胞儀等先進技術,詳 慢性痠與痛之苦。 細分析單個細胞的特性,如染色體數量、免疫表型 (8)單細胞醫學:系統性地探討細胞行為與疾病之間的 、細胞亞群頻率、蛋白質表達量及其功能,從而大 關聯,以擴展我們對疾病機制的了解,並促進精準 幅提高對單細胞在人體系統中角色的了解。透過單 醫療與新治療策略的開發。 細胞多體學技術,將探究巨噬細胞在心臟受損後的 (9)轉譯醫學研究計畫:將有助於深入理解疾病的基礎 修復過程中如何發揮作用、特定免疫T細胞如何與新 機制,促進新的治療方法和臨床介入的發展,提高 冠病毒、B型肝炎病毒或人類乳突病毒交互作用,以 疾病的治療效果。 及免疫系統與癌細胞如何相互作用,了解腫瘤微環 5.分子生物研究: 境中免疫細胞失調的機制。 (1)染色體生物學:預期對於癌症發生原因,染色體端 (9)轉譯醫學研究計畫:轉譯醫學結合了基礎醫學、藥 粒維護與老化罕見疾病的關聯性,哺乳(人)類不 物開發和臨床治療三大領域,將基礎的醫學研究直 孕症,以及工業與食藥用真菌育種繁殖困境的成因 接運用在新藥開發及臨床上的預防、診斷與治療。1 等重要課題有分子層次的了解。 14年將探討心律失常、顫抖症、血糖恆定、大腸直 (2)發育及老化生物學:預期可增進對逆境引發抗老化 腸癌、前列腺癌。 之機制、脊髓神經元及神經膠細胞的發育分化等課 5.分子生物研究:本院分子生物研究所規劃八項研究計畫 題的了解。 ,說明如下: (3)感染與免疫生物學:預期有助於了解免疫細胞獲得 (1)染色體生物學:探討細胞有絲分裂時染色體如何保 調節功能的機制,以增進預防過敏及自體免疫等疾 持完整、減數分裂時為何產生變異、染色體結構與 病的能力。 基因轉錄之間的關係、以及染色體端粒維護與老化 (4)結構生物學:預期可增進了解真核生物的轉錄機制 罕見疾病的關聯性。 、細胞骨架微管之新合成、伴護蛋白與蛋白質不正 (2)發育及老化生物學:研究基因功能對細胞及個體發 常堆疊之調控及細菌間的免疫交互作用。 育及老化之調控。 (5)植物生物學:預期可了解如何促進植物生長及肥料 (3)感染與免疫生物學:研究牛痘病毒侵入宿主的機制 利用效率。 、細菌間的免疫交互作用、人體免疫細胞如何適應 (6)神經科學:預期更進一步了解漸凍人症、自閉症、 各種組織中的環境因子並從中獲得免疫調節功能, 帕金森症、神經纖維腫瘤等疾病的分子致病機轉。 以維持生理恆定。 (7)系統生物學:預期能從演化至數學模式等不同角度 (4)結構生物學:利用X光繞射和冷凍電子顯微鏡等技術 ,運用大數據及總體的實驗分析,深入了解細胞和 ,了解大分子結構與功能之關係。 生物體生理作用及調控模式的機制。 (5)植物生物學研究:探討植物如何調控肥料之吸收配 (8)核醣核酸生物學:預期可增進了解核醣核酸剪接和 送及蛋白質的運送。 降解的機制、非編碼核酸對神經發育及漸凍人症的 (6)神經科學:探索腦神經網路在虛擬社會環境中的訊 調控,以及相關問題所引發的疾病機制。 息處理。在行為學層面,探討記憶和學習之機制, 6.農業生物科技研究:本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人員除 並研究社會行為的神經網路。 發表一系列重要論文於國際頂尖期刊外,在產業應用上 (7)系統生物學:以系統生物學的工具分析RNA剪接與轉 ,更獲得多項專利及進行數件產學合作。關鍵突破計畫 譯、單細胞層級的細胞生長與代謝調控的動態變化 讓農生中心香蕉研究團隊找到抗病的關鍵基因,釐清這 、基因不相容性與種化及共生的演化機制、細胞如 些基因如何產生抗病的作用,這些發現對全球的香蕉產 何在充滿雜訊且明顯無專一特性的化學反應下進行 業的保護,將有非常重大的影響。預期有下列研究方向 有意義的訊息計算、蛋白降解的調控及細菌間的免 之學術或產業成果: 330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疫交互作用。 (1)研究植物及作物之抗非生物與生物性逆境機制,因 (8)核醣核酸生物學:研究核醣核酸剪接反應和降解、 應氣象之極端變化。 非編碼核酸之調控及其生理意義以及核酸代謝剪接 (2)針對植物對氮、磷及鐵養分吸收、轉運、貯存及利 所引發的疾病機制。 用之基因調控網路進行研究。 6.農業生物科技研究: (3)致力於DNA精準序列插入相關技術的開發與效能提升 (1)植物逆境研究:提升農園藝作物原生質體基因編輯 。 應用開發;建立作物廣效性抗病技術;氮、磷及鐵 (4)利用藥用植物的天然成分,調節家禽家畜和水產動 養分吸收、轉運、貯存及利用之基因調控網路;代 物的腸道菌相和免疫力、生理代謝的健康狀況,並 謝物之螢光生物感測器研發與活體應用開發;調控 探討其作用機制。 植物防禦反應的後轉錄機制及其功能;高温逆境下 (5)研究將聚焦於植物根部和土壤微生物釋放的小分子 之記憶現象;熱逆境下植物粒線體品質管控機理; 化合物,探索它們如何影響營養素的吸收、對污染 植物細胞素CAPE生成因子及感知訊號傳導機制;免 物的反應、微生物群落的調控以及小核糖核酸在基 疫反應於蛋白體及代謝體層級之動態調節;農園藝 因表達調控中的作用等生物學功能。 作物預啟記憶之探討。本年度將持續推動農業微生 (6)將針對在農園藝作物,生長發育受到預啟作用的影 物體研究,探討在實際農業應用層面所面臨的挑戰 響,並探討記憶是否對於其最終質量是否有顯著影 及可能的解決方案。 響。 (2)草藥科學研究從各種臺灣可種植的藥草當中,科學 (7)培養國內、外農業生技人才,持續經營本院國際研 鑑定藥草所含之有功效化學成分、適應症的用途、 究生學程所屬之分子與生物農業科學學程,微生物 用量用法與相對應之作用機制;有效化合物在植物 基因體學位學程及轉譯農業科學學位學程。 中的生合成途徑研究。 7.生命科學圖書館: (3)分子疫苗及酵素科技開發利用植物木質纖維素的再 (1)經由研究人員專門領域購買之電子書等,能符合實 生化學材料,以應用於各種工業領域。研發新型生 際研究需求並達到支援研究目的。 物反應器,用來快速產製類病毒顆粒疫苗,並評估 (2)參加臺灣電子書聯盟共同採購作業,預期圖書館將 其對免疫反應和預防感染的效果。 成長電子書館藏約15,000冊。 (4)功能性生物小型分子研究有鑑於功能性生物小型分 (3)持續開設生物資訊、論文寫作、AI工具及生圖訂購 子研究的重要性,將與南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專題 之資料庫等推廣課程。 共同進行深入研究,並將先前研發出,可增強植物 (4)透過電子報、部落格、Meta及IG社群媒體推廣生圖 抗病物質之生物小型分子,進行田間及商品化測試 各項資源,期增加讀者使用量及更多利用圖書館各 。 項資源。 7.生命科學圖書館:圖書館相關資訊之徵集與整理及推廣 (5)與生物多樣性中心合辦生態主題相關之展覽活動。 。 (6)整合及管理生命組實驗室共用軟體採購、以取得團 (1)主動提供生命組暨中心共9所研究領域最新書刊目錄 體優惠訂費並可使用最新版本。 ,供研究人員及實驗室博士後研究線上推薦圖書館 8.臨海研究站: 購買。 (1)蠟蟲為無脊椎動物,價格低廉(NT$2-3/worm),由 (2)參加臺灣電子書聯盟共同採購方案並推廣先期開放 於生長周期短,具有與人體接近的血淋巴免疫系統 試用選書使用,以利聯盟依據使用量納入選購。 ,透過細菌附載測試,探討抗菌肽於體內殺菌的能 (3)持續訂購資料庫及電子期刊並開設課程。 力,根據初步的實驗結果,能夠推測蠟蟲作為敗血 (4)為豐富生圖部落格推廣深度及廣度,透過徵求投稿 症及菌相分析的研究,提供一個具規模且相對經濟 者撰述實驗室分析工具及軟體使用心得專欄及讀者 ,並且有效的生物模型。 志工院區自然生物觀察撰稿,以利推廣生圖各項資 (2)吳郭魚Piscidin 4(TP4)的胜肽具有廣譜抗菌活性 源之利用。 。初步的分析顯示TP4和真菌細胞膜成分之間存在強 (5)於時代館規劃生態相關展覽策展活動。 烈的相互作用。因此,在果汁樣本中存在白色念珠 (6)整合及管理生命組實驗室共用軟體並採用合購模式 菌的情況下測定了TP4活性。在果汁中添加TP4可抑 。 制真菌生長。而此胜肽表現出膜溶解機制和濃度依 8.臨海研究站: 賴性殺傷效率。此外,TP4還能抑制測試的水果(番 (1)發展蠟蟲(Galleria mellonella)作為實驗動物進 茄)中真菌的生長。基於這個實驗證據,可以假設T 行抗菌肽治療敗血症以及菌相分析的研究,提供一 P4作為對抗食品腐敗的解決方案。 個相對經濟且有效的生物模型。 (3)我們成功於初測中,獲得了初始數據,顯示卵黃絲 (2)吳郭魚抗菌肽TP4(tilapia piscidin 4)應用於食 與卵黃運動的現象有關。後續我們將進行基因改造 品防腐之技術開發。 實驗來視覺化卵黃運動。 (3)金魚和鯉魚早期胚胎的比較發育生物學。 (4)本計畫將試圖了解幼生沉降與稚蟹聚集是否受熱泉 (4)洋流與熱泉區環境因子對烏龜怪方蟹族群擴散與棲 區的環境因子所驅動,以及覓食適應是否影響溫泉 地選擇的影響。 螃蟹的棲息地選擇。我們將比對臺灣龜山島與日本 (5)建立海月水母比較基因體學研究資源。 昭和硫磺島熱泉區的環境聲景與化學主成份分析, (6)海洋動物生活史轉變過程的整合研究。 運用機器學習抽取兩地共有的最優勢特徵,做為熱 9.生物多樣性研究計畫: 泉棲地之環境因子,並以電生理方法量測怪方蟹對 (1)指形軟珊瑚造礁在珊瑚礁演替上的功能-從東沙環礁 聲景與化學特徵的聽覺與嗅覺靈敏度。同時再以野 國家公園的長期調查研究資料分析。 外採集的怪方蟹對這些因子進行趨性測試,以找出 331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2)2020-2022年珊瑚白化後綠島珊瑚礁生態系韌性之研 個體群聚於熱泉區的機制。 究。 (5)以次世代定序平台分析海月水母的發育轉錄體,預 (3)台灣天然及人工岩岸潮間帶的微塑膠污染及營養轉 期這些功能性基因體資源的發展,將大幅推進海月 移。 水母模型系統功能性實驗的進行。 (4)浮游動物多樣性之空間分布:整合基於族群及基於 (6)預計完成小丑魚與頭索動物文昌魚生活史轉變過程 個體的分析。 的轉錄體資料收集與分析,以及腸胃道發育過程的 (5)運用水下聲景與環境DNA評估海洋生態系多樣性及變 轉錄體分析。我們將配合組織切片資料,了解此轉 化趨勢。 變過程的細胞形態與分子調控機制。 (6)西太平洋魚類相的時空變化。 9.生物多樣性研究計畫: (7)海洋暖化對魚類族群、群聚結構、多樣性的影響。 (1)了解東沙環礁造礁珊瑚的分布與造礁過程中,指形 (8)亞洲秋海棠之雜交種化研究。 軟珊瑚造礁的貢獻度,重新認識軟珊瑚造礁在生態 (9)探討不同棲地對櫻花鉤吻鮭族群的影響。 上扮演的角色。 (10)從聲景探討氣候變遷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2)評估綠島珊瑚群聚白化後,珊瑚的恢復狀態,進而 (11)評估新冠病毒棘蛋白(S-protein)突變種與靈長 探討綠島珊瑚生態系對環境變動的韌性潛能。 類ACE2的結合親和力。 (3)探討微塑膠汙染在潮間帶生物間是否透過食物鏈的 (12)線蟲的自私基因。 營養轉移至捕食者,並比較人工海岸與天然海岸微 (13)腸道菌與鳥築巢行為的關聯。 塑膠污染的差異。 (14)聚篩蕊地衣(Cladia aggregate)的生物群落組成 (4)多源轉錄體學應用於浮游動物樣本,並分析在其多 與分化。 樣性形成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環境因素。 (15)造礁珊瑚細菌農場現地施放評估。 (5)在臺灣沿海收集水下動物聲音與環境DNA資料,整合 (16)不孕症治療期間代謝黃體素之腸道菌的分子鑑定與 音訊分析與高通量分子條碼技術,評估海洋生態系 功能分析。 統多樣性。 (17)小毛氈苔黏液真菌菌相研究。 (6)現生魚類耳石的採集,擴及到南海的越南及南美洲 (18)苔蘚著生大型真菌與宿主之互動。 的巴拿馬等地,將可深入了解魚類的時空變遷。 (19)珊瑚細胞與其共生藻在單細胞層次的基因調控研究 (7)採集印度洋、太平洋多種海洋魚類生活史與棲地溫 。 度資料,評估海洋暖化下,不同魚種的族群脆弱度 (20)解密珊瑚同步產卵之分子機制並探討光害對珊瑚礁 ,進而推論暖化對魚類群聚結構與多樣性的影響。 永續之衝擊。 (8)得知種間雜交在臺灣及菲律賓秋海棠種化上扮演的 (21)綠島海洋研究站維護營運。 角色。 (22)生態時代館常態展。 (9)針對櫻花鉤吻鮭的型態、棲地環境與遺傳多樣性進 10.基因體研究計畫:本院基因體研究中心進行基因體、 行分析,可評估相關保育計畫的成效。 蛋白質體、代謝體與醣質體之跨領域研究,發展新穎 (10)透過系統性的聲景分析與量化探討氣候變遷對於生 的治療方式消弭與克服疾病。主要針對國人重大傳染 物多樣性的可能影響,並提出減緩措施。 病、癌症、腦神經退化性疾病、代謝性疾病之致病進 (11)評估新冠病毒新突變種對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的 程,及免疫反應於重要疾病之調控機轉等課題,發展 ACE2 variants的結合親和力的影響。 高靈敏度的檢測平台和技術,找尋與確認人類疾病之 (12)利用基因剪輯,於線蟲基因體內鑑定出候選自私基 生物標記物,開發嶄新早期診斷技術、及防治策略。1 因,並探討不同族群間,該基因的分佈及變異,於 14年度重點研究規劃如下: 未來進行功能性測試。 (1)化學生物專題研究著重於疾病標的物的尋找、新藥 (13)得知腸道菌如何在演化過程中,塑造鳥類宿主的築 發現和新藥合成,持續開發新的化學生物技術並以 巢行為。 轉譯醫學為媒介,著力醫藥應用和基礎生物科學的 (14)將地衣多樣性,運用於全球氣候與環境變遷之監測 銜接。探討功能性蛋白質體學,加強新結構機制闡 。 釋、新生物催化劑設計、新化學反應編程,研發以 (15)開發造礁珊瑚益生菌,施用於珊瑚復育農場,評估 電腦輔助及人工智能進行巨量虛擬篩選和藥物專一 益生菌的效力和環境影響等。 設計,開發新的分子探針,發展以醣為基礎的疫苗 (16)釐清口服黃體素在腸道的代謝途徑及參與黃體素代 和藥物。 謝之腸道菌及其相關機制。 (2)醫學生物專題研究著重於癌症醫學、免疫學、及幹 (17)分類鑑定小毛氈苔生態系中黏液真菌及其生態功能 細胞學之細胞與分子機制以及轉譯研究,運用細胞 ,揭示它們對其他微生物及宿主植物之間的互作關 或動物模式研究疾病的致病機轉,開發新的疾病預 係。 防、診斷和治療策略。以人類幹細胞平台探索人類 (18)研究苔蘚上生長之大型真菌與植物宿主之養分交流 早期發育之機制及開發體細胞編程,拓展治療疾病 及對植物生長之影響,結果將提供真菌-植物共演 策略。並以流行病學研究透過跨領域的整合,發展 化方面的關鍵資訊。 長期風險的計算方法,進而連結轉譯醫學研究、和 (19)藉由單細胞轉錄體的定序方法,建立珊瑚與其共生 臨床醫學應用。 藻的基因體資源,解開共生基因調控的機轉。 (3)物理與資訊基因體專題研究著重於發展高創意的生 (20)以全球先峰地位探討珊瑚同步產卵的遺傳及分子機 物技術平台,及開發生物資訊方法,分析多體學生 制及光害對珊瑚礁永續之衝擊,使本院珊瑚生態研 醫資料。專注於代謝體及醣體之分析技術的研發, 究達致全球頂尖。 以質譜分析技術找尋與感染性疾病、癌症、腦退化 (21)於綠島海洋研究站發展生態研究及海洋維生系統, 332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性疾病和代謝疾病有關之生物標的物,發展更靈敏 提高與國、內外學術單位之合作及使用率,使其成 專一的循環癌症幹細胞的檢測,並且開發演算法推 為國際級之海洋研究站。 論基因及疾病間的調控關係,進而探究致病機制。 (22)將研究成果與博物館典藏的標本,每年規劃不同主 11.生醫轉譯研究:本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任務係促成生 題的特展,於本院院區介紹給社會大眾,讓民眾認 醫研究成果轉譯為具有造福社會整體利益的實際應用 識臺灣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同時維護園區公共設施及生態環境。為達此目的, 10.基因體研究計畫:本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在代謝體學、 轉譯中心下設轉譯醫學、創服育成、新興傳染病與智 醣體學、疫苗、嶄新候選藥物與抗體藥物之研發、流 慧醫學專題中心。肩負整合園區跨部會資源、建構完 行病學、新興傳染病檢測技術、質譜技術開發與比較 善的創新生醫研究及生技產業生態系之責任,確保中 生物資訊學等重要課題,預期將有突破性的進展,發 心基本維運之軟硬體設備運作正常、行政流程順暢, 展新的生物技術或儀器作為早期診斷的工具,開發新 以支援中心之核心設施、進駐之轉譯團隊及育成廠商 藥、抗體和疫苗,藉以推動精準健康及醫療。 之需求,亦包含政策協調、資源整合、推廣等綜合規 (1)進行代謝體學研究,開發分析技術平台。 劃業務。 (2)篩選開發治療代謝異常疾病之功能分子。 (1)轉譯醫學專題中心: (3)分析阿茲海默症中的不正常醣化及機制。 <1>協助執行生醫轉譯研究計畫(任務導向生技研究 (4)探討阿茲海默症相關的調控網路與風險基因。 計畫)之審查、管考、推廣、實驗室建置及管理 (5)了解表觀遺傳發育及老化相關機制,發展新型藥物 ,並結合外部資源,建立新創團隊生醫商品化及 。 智財法規輔導機制,以加速計畫團隊技術移轉或 (6)設計合成藻硫酸寡醣,進行免疫相關活性測試。 成功衍生新創團隊。 (7)合成具區域及立體專一取代基的高生物活性化合物 <2>管理園區核心設施,包含服務運作、技術升級及 ,開發新型小分子新藥和抗生素。 研發成果商品化策略規劃及績效評估,以最大化 (8)探討傳染疾病及癌症等的結構生物學,設計開發疫 核心設施對園區進駐廠商、轉譯計畫團隊、及全 苗及抗體。 國產學研界之服務效能及效益,加速國內創新性 (9)開發控制多蛋白訊息傳遞複合體形成的新藥。 精準醫療、醫材、新藥之轉譯研究及臨床前驗證 (10)剖析樹突細胞在癌症及傳染性疾病中的功能及致病 時程。 機制。 (2)創服育成專題中心:主要任務為打造創新的生醫生 (11)開發早期偵測癌症的生物標記,改善癌症高風險者 態系,透過整合跨部會及連結國內外產官學研的資 的治療與預防策略。 源,協助生技新創的產品研發及公司成長。執行上 (12)探討生理時鐘核心基因對卵巢癌進程的影響。 以生技育成業務為核心,吸引不同階段的新創公司 (13)剖析蛋白糖修飾與代謝體對於胰臟癌的作用。 、創業投資或加速器等廠商進駐園區;輔以商發媒 (14)開發高解析質譜技術,突破當前商業質譜儀之限制 合及國際合作業務的推動,並著重培育我國生技產 與功能。 業人才。 (15)研發新型奈米技術與材料劑型,發展新的癌症治療 (3)新興傳染病專題中心:主要任務為協助傳染病相關 策略。 之疫苗、藥物、治療性抗體、篩檢試劑之技術平台 (16)開發新功能性細胞自體清除技術與藥物遞送系統。 開發;並建置國家級高防護感染性實驗室與儀器設 (17)發現胚胎早期四細胞期標誌蛋白,建立全能性幹細 施,建立具指標性的傳染病研究/服務團隊,完善感 胞雞尾酒療法。 染性生物材料庫,當疫情嚴峻或新興傳染病爆發時 (18)建立三維類器官與類腫瘤組織的藥物篩檢及選擇平 ,可支援新興傳染病相關研究及臨床試驗,協助國 台,加速抗癌藥物的開發。 內產學研單位執行疫苗/藥物之開發,縮短研發時程 (19)探究病毒共生在演化上的重要性。 。 (20)探討轉錄與剪接系統的整合機制與相位分離蛋白的 (4)智慧醫學專題中心:除建置大數據資料儲存及分析 調控機制。 等相關設備外,亦與本院生物資訊及人工智慧開發 11.生醫轉譯研究:本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進駐於國家生 團隊及園區各單位合作,整合台灣生物資訊相關資 技研究園區,園區係以「創新研發」為主的新一代生 源如臺灣人體生物資料(Taiwan Biobank)、全民 物科技研究園區,其特色在於以生物科技研發與知識 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等,使生物資訊數位化運用更 創新為主軸,並以「轉譯醫學」、「生技製藥」為發 為便利,進而銜接國內各項精準醫療研究,建立預 展主力,聚合跨部會研究單位。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將 防或早期治療以及精準醫療的資訊平台。同時也將 透過輔導轉譯醫學研究團隊及新創公司,促進臺灣生 肩負從新藥物標靶探索到虛擬藥物篩選,進一步到 技醫藥技術走向臨床試驗和產品開發階段,並成功部 全新藥物分子設計的任務;並計畫聯合國內外生技 署,改善健康照護;並將善盡因應重大傳染病的社會 公司開發更好的生技產品以滿足醫療需求。 責任、建立跨部會整合並涵蓋產官學研之生醫產業生 12.跨領域大樓基本行政工作維持費: 態系;以及培育生醫轉譯所需之技術、法規及商業人 (1)跨領域大樓公共區域日常維護費用。 才。預期效益: (2)維持跨領域大樓運作之各項費用:包括大樓保全、 (1)完善生醫產業生態系,加速並提高新藥開發成功率 清潔、水電費、消防飲水機、空調、電梯等設備之 : 保養維護。 <1>建置核心設施技術平台,並持續精進開發接軌國 (3)維護演講廳、會議室、地下停車場、大樓周邊景觀 際趨勢的關鍵技術,如核酸疫苗及藥物的研發與 等公共區域之使用及設施運作。 製程技術,並提供服務予產學研界,以帶動我國 生技產業升級。 333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2>邀請國內外之產官學研企等生技產業相關專家, 組成顧問團隊,完善轉譯、商轉輔導制度。 <3>結合進駐園區之跨部會資源,凝聚服務生技產業 的能量,整合資訊、諮詢、資金與國內外產業四 方面的資源。不定期舉辦產業交流活動或研討會 ,提供技術經驗交流平台,塑造產業、人才及資 金群聚效應。 <4>結合園區跨部會及產業界資源推動「國家生技研 究園區學苑」,提供各項生技創業實作課程、研 習會、講座以培育具轉譯研發及商業規劃能力之 生醫新創人才;並藉各管道匯集人才資訊,媒合 生技新創營運之人才需求。 (2)提升社會責任與公共利益: <1>著重以新創技術,依國人健康需求開發疾病預防 、檢測及治療方法,降低國人疾病負擔,增進生 活品質與健康福祉。 <2>新興傳染病專題中心之設立與國家級P3實驗室之 建置,為本院為協助國家緊急應變新興傳染病防 疫之重點工作。可支援政府解決防疫問題、協助 政府超前佈局防疫政策。 <3>園區成立「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環境教育中心」, 依「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環境保護監督委員會」之 共識,對於原生林帶及濕地的復育,透過環境教 育的功能,將提供南港及台北地區居民、團體及 學校等自然生態保育的據點,有助營造地區的生 態生活機能,讓民眾對生長的這塊土地有更多一 分了解,讓推動生技產業經濟及維護自然生態環 境得以平衡。 12.跨領域大樓基本行政工作維持費:由輪值單位負責管 理相關之行政工作,統籌跨領域大樓事務管理,內設 置管理中心並聘任專職約聘助理3名,負責公共空間環 境維護、清潔保全人力管理及機電設施養護維修及汰 換等事宜,穩定大樓目前進駐單位所屬之行政辦公室 、實驗室及核心實驗室之運作。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01 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 197,426 植微所 本年度預算數197,426千元,係辦理以下兩大主 2000 業務費 165,075 軸為研究目標:(1)植物功能性分子機制研究 2003 教育訓練費 236 ,以及(2)植物與微生物之交互作用機制及開 2006 水電費 19,600 發重要植物與微生物資源之研究,較上年度增列 2009 通訊費 300 10,000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15 權利使用費 80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18 資訊服務費 1,000 236千元。 2024 稅捐及規費 15 2.水電費計19,600千元。 2027 保險費 80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用等計300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85,500 4.權利使用費計800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1,500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硬體設備租用等計1,00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80 0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10 6.規費計15千元。 2051 物品 31,935 7.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屋建築火災保險 2054 一般事務費 6,534 費等計80千元。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8,320 8.約聘僱助理人員86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78,4 334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30 00千元,工讀生1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120千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5,712 元,臨時工29人酬金計3,480千元,國外專家 2072 國內旅費 250 學者來台之費用等計3,500千元,共計85,500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13 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78 國外旅費 2,860 9.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1,500 2081 運費 100 千元。 2084 短程車資 200 10.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80千 3000 設備及投資 27,851 元。 3010 房屋建築及設備費 1,500 11.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0千 3020 機械設備費 19,794 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4,657 12.發電機用油料等計100千元,消耗品計30,685 3035 雜項設備費 1,900 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150千元,共計31,935千 4000 獎補助費 4,500 元。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4,500 13.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印刷費等計6,4 23千元,員工37人文康活動費計111千元,共 計6,534千元。 14.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8,320千元 。 15.辦公器具養護費計30千元。 16.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5,712千元。 17.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250千元。 18.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13千元。 19.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2,860千元。 20.運輸搬運費用等計100千元。 21.短程車資計200千元。 22.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1,500千元,包括:辦公 室、研究室及實驗室等水電管路、機電、土 木、隔間等更新及裝修工程等。 23.機械設備費計19,794千元,包括: (1)冷凍場發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計12,000千 元。 (2)全波長式多功能分析儀計1,400千元。 (3)真空乾燥機組計1,130千元。 (4)高解析三維細胞顯微影像系統計1,000千元 。 (5)汰換老舊公用儀器計1,000千元。 (6)新進研究人員實驗室開辦所需之儀器、設 備、各實驗室用小型儀器等計3,264千元。 24.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4,657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4,607千元:桌上型電腦、筆 335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記型電腦、彩色雷射印表機、海報印表機 、網路儲存設備、掃描器、記憶體擴充卡 、硬碟、高通量大數據運算伺服器、依資 通安全法規建置硬體防火牆等。 (2)軟體購置費計50千元:端點防護、GCB政府 組態基準軟體授權等。 25.雜項設備費計1,900千元,包括:送風機設備 、辦公及實驗桌椅、儲物櫃、冰箱冷藏設備 、飲水機等。 26.博、碩士生及大專生27人獎助學金計4,500千 元。 02 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 143,761 細生所 本年度預算數143,761千元,係辦理細胞功能障 2000 業務費 105,221 礙、生態演化及發育、神經科學及幹細胞與再生 2003 教育訓練費 80 生物學等,較上年度增列8,118千元,主要編列 2006 水電費 13,300 用途科目如次: 2009 通訊費 45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15 權利使用費 700 80千元。 2018 資訊服務費 1,517 2.水電費計13,300千元。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60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等計450千元。 2024 稅捐及規費 35 4.權利使用費計700千元。 2027 保險費 70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硬體設備租用等計1,51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49,738 7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190 6.事務機具及研究設備等租金計60千元。 2051 物品 18,070 7.工作車牌照稅、燃料費等稅捐及規費計35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6,657 。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2,401 8.法定責任保險、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85 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計70千元。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9,476 9.約聘僱助理人員55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42,3 2072 國內旅費 120 38千元,臨時工25人酬金計2,900千元,國外 2078 國外旅費 2,067 專家學者來台之費用等計4,500千元,共計49, 2081 運費 160 738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84 短程車資 45 10.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190千 3000 設備及投資 34,840 元。 3010 房屋建築及設備費 3,146 11.工作車及發電機用油料等計100千元,消耗品 3020 機械設備費 20,585 計17,298千元及非消耗品計672千元,共計18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7,888 ,070千元。 3035 雜項設備費 3,221 12.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4000 獎補助費 3,700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印刷費等計6,5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3,700 55千元,員工34人文康活動費計102千元,共 計6,657千元。 13.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2,401千元 。 336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14.車輛養護費計51千元及辦公器具養護費計34 千元,共計85千元。 15.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9,476千元。 16.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120千元。 17.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2,067千元。 18.運輸搬運費用及快遞等計160千元。 19.短程車資計45千元。 20.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3,146千元,包括:頂樓 屋突、大樓立面更新、辦公室、研究室及實 驗室等水電管路、機電、土木、隔間等更新 及裝修工程等。 21.機械設備費計20,585千元,包括: (1)流式細胞分析儀(Flow Cell Analyzer) 4, 985千元。 (2)鈦藍寶石超快雷射系統4,600千元。 (3)AO即時運算模組3,500千元。 (4)影像分析軟體1,800千元。 (5)自動上樣系統1,000千元。 (6)新進研究人員實驗室開辦所需之儀器、設 備及各實驗室用小型儀器等計4,700千元。 22.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7,888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7,738千元:伺服器機房機櫃 、不斷電系統、網路印表機、電腦、AI運 算伺服器、影像分析工作站、網路儲存伺 服器。 (2)軟體購置費計150千元:DNA序列分析軟體 、防毒軟體、計算軟體、個人電腦及工作 站等使用軟體。 23.雜項設備費計3,221千元,包括: (1)消防警報廣播系統汰換計1,200千元。 (2)空調、冰箱、辦公傢俱及小型事務性設備 、多媒體視聽設備、監視系統、緊急逃生 相關設備等計2,021千元。 24.博、碩士生及大專生16人獎助學金計3,700千 元。 03 生物化學研究 187,975 生化所 本年度預算數187,975千元,係辦理提高學術質 2000 業務費 152,975 量,以基礎研究為主,將所得知識應用於制訂新 2003 教育訓練費 690 的治療和預防疾病的方法。包括:宿主與微生物 2006 水電費 17,229 的相互作用、細胞內外的連結與訊息傳遞、細胞 2009 通訊費 500 調節以及合成生物學、對抗藥性癌細胞的蛋白質 2015 權利使用費 600 複合物抑制、免疫調節機制、自我組裝蛋白酶、 337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018 資訊服務費 1,750 及人工智慧設計的泛素化酶等。較上年度增列10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450 ,000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24 稅捐及規費 10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27 保險費 160 690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56,345 2.水電費計17,229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950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等計500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20 4.權利使用費計600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40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雲端服務費、軟體使用費 2051 物品 36,976 等計1,750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14,248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450千元。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7,660 7.工作車牌照稅、燃料費等稅捐及規費計100千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67 元。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11,400 8.法定責任保險、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 2072 國內旅費 450 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計160千元。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120 9.約聘僱助理人員65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51,3 2078 國外旅費 2,520 45千元,臨時工18人酬金計3,000千元,國外 2081 運費 600 專家學者來台之費用等計2,000千元,共計56, 2084 短程車資 100 345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3000 設備及投資 22,500 10.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950千 3020 機械設備費 13,630 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6,980 11.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20千 3035 雜項設備費 1,890 元。 4000 獎補助費 12,500 12.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40千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12,500 元。 13.工作車及發電機用油料等計100千元,消耗品 計35,376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500千元,共計 36,976千元。 14.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等印刷費、核 心設施使用費、定序分析、基因合成服務等 計14,122千元,員工42人文康活動費計126千 元,共計14,248千元。 15.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7,660千元 。 16.車輛養護費計25千元及辦公器具養護費計42 千元,共計67千元。 17.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11,400千元。 18.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450千元。 19.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120千元。 20.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2,520千元。 21.運輸搬運費用及快遞等計600千元。 338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2.短程車資計100千元。 23.機械設備費計13,630千元,包括: (1)高效液相層析儀(LC-MS)計4,658千元。 (2)冷螢光影像系統計1,000千元。 (3)FTIR傅立葉紅外線(Biophysics-FTIR)計 2,200千元。 (4)生物資訊計算機工作站、生物影像設施高 敏單色相機、新進研究人員實驗室開辦所 需之儀器、設備及各實驗室用小型儀器等 計5,772千元。 24.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6,98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5,900千元: <1>防火牆(含5年保固及所有資安模組)計 1,800千元。 <2>資料備份系統計2,000千元。 <3>電腦、雷射印表機、高效能影像工作站 、網路存取控制系統等計2,100千元。 (2)軟體購置費計1,080千元:防毒軟體、計算 軟體、影像分析軟體、個人電腦及工作站 使用軟體、日誌管理平臺、政府資安組態 稽核軟體等。 25.雜項設備費計1,890千元,包括: (1)更換B1中央空調冰水主機及屋頂散熱水塔( 第1年,2年期)計1,300千元。 (2)汰換分離式冷氣、增設空氣交換機、新增 吊隱式除濕機、辦公傢俱及小型事務性設 備等計590千元。 26.博、碩士生及大專生60人獎助學金計12,500 千元。 04 生物醫學科學研究 357,149 生醫所 本年度預算數357,149千元(內含轉譯醫學研究 2000 業務費 294,365 計畫7,000千元),係辦理以研究人類疾病為主 2003 教育訓練費 80 ,重視基礎研究與臨床醫學研究(如台大、榮總 2006 水電費 37,842 、三總)的合作,較上年度增列15,000千元,主 2009 通訊費 1,300 要編列科目如次: 2015 權利使用費 5,40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18 資訊服務費 450 80千元。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150 2.水電費計37,842千元。 2024 稅捐及規費 100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等計1,300千元。 2027 保險費 330 4.權利使用費計5,400千元。 2030 兼職費 50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硬體設備租用等計450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135,205 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1,700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150千元。 339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30 7.工作車牌照稅、燃料費等稅捐及規費計100千 2051 物品 54,041 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25,210 8.法定責任保險、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10,319 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計330千元。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153 9.兼職費計50千元。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16,905 10.約聘僱助理人員143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13 2072 國內旅費 500 1,005千元(內含轉譯醫學研究計畫行政人員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33 2人1,500千元),臨時工10人酬金計1,000千 2078 國外旅費 3,767 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之費用等計3,200千元 2081 運費 750 ,共計135,205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84 短程車資 50 ) 3000 設備及投資 53,784 11.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1,700 3010 房屋建築及設備費 13,846 千元。 3020 機械設備費 27,785 12.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30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11,053 元。 3035 雜項設備費 1,100 13.工作車及發電機用油料等計104千元,消耗品 4000 獎補助費 9,000 計52,737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200千元,共計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9,000 54,041千元。(內含轉譯醫學研究計畫5位合 聘醫師業務費5,000千元) 14.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檢測費及報 告、資料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印刷 費等計24,943千元,員工89人文康活動費計2 67千元,共計25,210千元。 15.新進研究人員辦公室、實驗室等水電管路、 機電、土木、隔間等重整及裝修工程等計10, 319千元。 16.車輛養護費計60千元及辦公器具養護費計93 千元,共計153千元。 17.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16,905千元。 18.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500千元。 19.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33千元。 20.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3,767千元。 21.運輸搬運費用及快遞等計750千元。 22.短程車資計50千元。 23.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13,846千元,包括: (1)空調冷卻水塔汰換計11,446千元。 (2)消防幫浦已超過年限汰舊換新計2,400千元 。 24.機械設備費計27,785千元,包括: (1)倒立顯微鏡計1,000千元。 (2)EVOS活細胞影像系統計1,000千元。 340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3)全血/光學冷光凝集儀計2,000千元。 (4)OptimaTMMAX-XPTabletop Ultracentrifug e計1,500千元。 (5)手提式高解析彩色超音波掃描儀計2,520千 元。 (6)新進研究人員實驗室開辦所需之儀器、設 備及各實驗室用小型儀器等計19,765千元 。(內含轉譯醫學研究計畫5位合聘醫師設 備費500千元) 25.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11,053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4,000千元:各實驗室2U積架 式低階2路伺服器、A3掃描器、AO繪圖機、 網路硬碟擴充、機架型網路交換器及平板 電腦等。 (2)軟體購置費計553千元:個人資訊化計算統 計分析軟體、DNA序列分析軟體、工作站使 用軟體等。 (3)系統開發費計6,500千元:下一世代行政作 業整合管理系統。 26.雜項設備費計1,100千元,包括:大樓門禁刷 卡設備汰舊換新、實驗用低溫家用冰箱、新 進人員辦公傢俱及小型事務性設備。 27.博、碩士生48人獎助學金計9,000千元。 05 分子生物研究 291,155 分生所 本年度預算數291,155千元,係辦理染色體生物 2000 業務費 234,631 學、發育生物學、感染與免疫生物學、神經生物 2003 教育訓練費 580 學等相關研究,深入了解生物細胞、神經系統等 2006 水電費 18,790 在各種環境之變化,期能提供癌症、神經性、遺 2009 通訊費 730 傳性等疾病更為安全、有效之醫療策略。並與國 2015 權利使用費 1,400 內大學合作,積極培育相關領域之人才,較上年 2018 資訊服務費 1,530 度增列13,090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11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24 稅捐及規費 30 580千元。 2027 保險費 221 2.水電費計18,790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110,128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等計730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3,030 4.權利使用費計1,400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80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硬體設備租用等計1,53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45 0千元。 2051 物品 52,799 6.事務機具及研究設備等租金計110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15,391 7.工作車牌照稅、燃料費等稅捐及規費計30千元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9,861 。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59 8.法定責任保險、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14,227 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計221千元。 341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072 國內旅費 450 9.約聘僱助理人員127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101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80 ,043千元,臨時工及工讀生25人酬金計5,185 2078 國外旅費 4,040 千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之費用等計3,900千 2081 運費 600 元,共計110,128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 2084 短程車資 450 薪) 3000 設備及投資 47,024 10.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3,030 3020 機械設備費 38,788 千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6,000 11.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80千 3035 雜項設備費 2,236 元。 4000 獎補助費 9,500 12.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45千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9,500 元。 13.工作車及發電機用油料等計55千元,消耗品 計49,244千元及非消耗品計3,500千元,共計 52,799千元。 14.辦理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 資料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印刷費等 計15,244千元,員工49人文康活動費計147千 元,共計15,391千元。 15.辦公室、研究室、宿舍及實驗室養護等計9,8 61千元。 16.車輛養護費計8千元及辦公器具養護費計51千 元,共計59千元。 17.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14,227千元。 18.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450千元。 19.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80千元。 20.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4,040千元。 21.運輸搬運費用及快遞等計600千元。 22.短程車資計450千元。 23.機械設備費計38,788千元,包括: (1)電顯高壓急速冷凍系統計9,850千元。 (2)流式細胞高速四向分選儀計9,900千元。 (3)雙模式分光計、鍍膜真空幫浦、離心機等 小型分生研究儀器6,483千元。 (4)濾鏡式多功能微量盤分析儀、聚合酶連鎖 反應器、雙槽梯度核酸擴增儀等小型生化 研究儀器6,218千元。 (5)懸臂式顯微鏡、神經訊號傳輸系統、實驗 動物活體腦部電位快速掃描系統等影像分 析相關小型研究儀器計4,549千元。 (6)公用冷房暖房汰舊換新計1,788千元。 24.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6,000千元,包括: 342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1)硬體設備費計5,335千元:N-ReporterLOG 管理分析系統、機架型磁碟陣列伺服器、 定序資料網路儲存伺服器、影像高階運算 電腦、印表機、平板或個人電腦、筆記型 電腦等。 (2)軟體購置費計665千元:SVI-Huygens專用 反褶積運算模組與GPU運算、防毒、防火牆 、個人電腦及工作站等使用軟體。 25.雜項設備費計2,236千元,包括:會議視聽設 備、冷氣機、溫度記錄器、除濕機、辦公傢 俱、宿舍及小型事務性設備等。 26.博、碩士生及大專生80人獎助學金計9,500千 元。 06 農業生物科技研究 152,340 農生中心 本年度預算數152,340千元,植物逆境研究:熱逆 2000 業務費 127,259 境下植物粒線體品質管控機理;植物細胞素CAPE 2003 教育訓練費 550 生成因子及感知訊號傳導機制;免疫反應於蛋白 2006 水電費 13,335 體及代謝體層級之動態調節;農園藝作物預啟記 2009 通訊費 350 憶之探討。草藥科學研究:從各種台灣可種植的 2015 權利使用費 500 藥草當中,科學鑑定藥草所含之有功效化學成分 2018 資訊服務費 350 、適應症的用途、用量用法與相對應之作用機制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260 。分子疫苗及酵素科技:流感與新型冠狀病毒之 2024 稅捐及規費 20 類病毒顆粒疫苗之抗原設計、生產技術、暨免疫 2027 保險費 102 功效的研究與改進。功能性生物小型分子研究: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66,673 有鑑於功能性生物小型分子研究的重要性,將與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600 南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專題共同進行深入研究,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20 並將先前研發出,可增強植物抗病物質之生物小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50 型分子,進行田間及商品化測試。較上年度增列 2051 物品 20,941 4,207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54 一般事務費 10,10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900 550千元。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20 2.水電費計13,335千元。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10,000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等計350千元。 2072 國內旅費 700 4.權利使用費計500千元。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48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維修及硬體設備租用等計 2078 國外旅費 1,400 350千元。 2081 運費 300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260千元。 2084 短程車資 40 7.規費計20千元。 3000 設備及投資 20,081 8.對業務活動保險、儀器及房屋建築火災保險費 3020 機械設備費 17,120 等計102千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2,000 9.約聘僱助理人員76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62,3 3035 雜項設備費 961 73千元,工讀生3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500千 4000 獎補助費 5,000 元,臨時工7人酬金計1,600千元,國外專家學 343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5,000 者來台之費用等計2,200千元,共計66,673千 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10.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600千 元。 11.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20千 元。 12.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50千 元。 13.消耗品計19,941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000千元 ,共計20,941千元。 14.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印刷費等計10, 007千元,員工31人文康活動費計93千元,共 計10,100千元。 15.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900千元。 16.辦公器具養護費計20千元。 17.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10,000千元。 18.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700千元。 19.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48千元。 20.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1,400千元。 21.運輸搬運費用及快遞等計300千元。 22.短程車資計40千元。 23.機械設備費計17,120千元,包括: (1)生物表現形態暨影像偵測裝置3,000千元。 (2)動物環境控制及動態測試裝置3,620千元。 (3)生物樣全波長光譜分析裝置4,950千元。 (4)多樣色雷射及取樣偵測裝置4,500千元。 (5)實驗室必須小型設備增購及汰換:生物保 存系統、控溫式微量高速離心機、細胞培 養裝置、調整式植物生長裝置、影像顯微 鏡配件裝置等計1,050千元。 24.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2,0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1,800千元:實驗用電腦、高 密集機架式伺服器、網路交換器、網路儲 存系統及高階伺服器等。 (2)軟體購置費計200千元:防毒軟體、計算軟 體、個人電腦及工作站等使用軟體。 25.雜項設備費計961千元,包括:演講會議用多 媒體視聽設備、實驗用低溫冰箱、辦公傢俱 及小型事務性設備等。 26.博、碩士生及大專生28人獎助學金計5,000千 344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元。 07 生命科學圖書館 38,333 生醫所 本年度預算數38,333千元,係辦理圖書館相關資 2000 業務費 18,413 訊之徵集與整理及推廣,館內設施維護及期刊數 2003 教育訓練費 180 位化作業,較上年度增列1,825千元,主要編列 2006 水電費 1,683 用途科目如次: 2009 通訊費 65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15 權利使用費 7,127 180千元。 2018 資訊服務費 100 2.水電費計1,683千元。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116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等計650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5,780 4.權利使用費計7,127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130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硬體設備租用等計100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118 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20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116千元。 2051 物品 760 7.約聘僱助理人員7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5,780 2054 一般事務費 679 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391 8.專家學者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130千元。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230 9.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18千 2072 國內旅費 74 元。 2081 運費 350 10.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20千 2084 短程車資 25 元。 3000 設備及投資 19,920 11.消耗品計569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91千元,共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100 計760千元。 3035 雜項設備費 19,820 12.大樓清潔費及舉辦展覽講座等費用計679千元 。 13.圖書館館舍養護等計391千元。 14.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監視系統設備 及事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230千元。 15.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等計74千元。 16.運輸搬運費用及快遞等計350千元。 17.短程車資計25千元。 18.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100千元,包括:網路印 表機、電腦等。 19.雜項設備費計19,820千元,包括: (1)展覽所需設備計200千元。 (2)圖書費計2,000千元。 (3)期刊訂費計14,000千元。 (4)電子資料庫設備計3,620千元。 08 臨海研究站 43,997 細生所 本年度預算數43,997千元,係辦理發展蠟蟲(Ga 2000 業務費 38,852 lleria mellonella)作為實驗動物進行抗菌肽 2003 教育訓練費 20 治療敗血症以及菌相分析的研究,提供一個相對 2006 水電費 7,000 經濟且有效的生物模型、吳郭魚抗菌肽TP4 (ti 2009 通訊費 160 lapia piscidin 4)應用於食品防腐之技術開發 345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018 資訊服務費 390 、金魚和鯉魚早期胚胎的比較發育生物學、洋流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20 與熱泉區環境因子對烏龜怪方蟹族群擴散與棲地 2024 稅捐及規費 25 選擇的影響、建立海月水母比較基因體學研究資 2027 保險費 10 源、海洋動物生活史轉變過程的整合研究等,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12,410 上年度增列2,482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220 : 2051 物品 9,956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54 一般事務費 5,000 20千元。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500 2.水電費計7,000千元。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2,600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等計160千元。 2072 國內旅費 100 4.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硬體設備租用等計390 2078 國外旅費 361 千元。 2081 運費 60 5.事務機具等租金計20千元。 2084 短程車資 20 6.規費計25千元。 3000 設備及投資 4,485 7.法定責任保險、儀器及房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 3010 房屋建築及設備費 300 計10千元。 3020 機械設備費 2,950 8.約聘僱助理人員16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11,3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410 30千元,工讀生1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20千 3035 雜項設備費 825 元,臨時工2人酬金計60千元,國外專家學者 4000 獎補助費 660 來台之費用等計1,000千元,共計12,410千元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660 。(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9.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220千 元。 10.發電機用油料等計50千元,消耗品計9,606千 元及非消耗品計300千元,共計9,956千元。 11.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印刷費等計5,0 00千元。 12.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500千元。 13.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2,600千元。 14.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100千元。 15.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361千元。 16.運輸搬運費用及快遞等計60千元。 17.短程車資計20千元。 18.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300千元,包括:養殖區 、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等水電管路、機 電、土木、隔間等更新及裝修工程等。 19.機械設備費計2,950千元,包括: (1)振動切片機計720千元。 (2)二次水製造機450千元。 (3)公用儀器室所需之儀器、設備及各實驗室 346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用小型儀器等計1,780千元。 20.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410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210千元:網路附接儲存、桌 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等。 (2)軟體購置費計200千元:研究用統計及分析 軟體等。 21.雜項設備費計825千元,包括:養殖用變頻馬 達、冷氣機、演講會議用多媒體視聽設備、 辦公傢俱及小型事務性設備及消防、緊急逃 生相關設備及附件等。 22.博、碩士生7人獎助學金計660千元。 09 生物多樣性研究 138,427 多樣中心 本年度預算數138,427千元,係辦理生物多樣性 2000 業務費 119,927 之基礎科學研究,促進合作交流以追求學術卓越 2003 教育訓練費 1,630 與創新,並提供新知識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育、教 2006 水電費 16,825 育及永續利用之基礎,較上年度增列10,500千元 2009 通訊費 500 ,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15 權利使用費 20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18 資訊服務費 2,650 1,630千元。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1,083 2.水電費計16,825千元。 2024 稅捐及規費 120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等計500千元。 2027 保險費 270 4.權利使用費計200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60,920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硬體設備租用等計2,65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1,500 0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20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1,083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20 7.工作車牌照稅、燃料費等稅捐及規費計120千 2051 物品 9,008 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17,265 8.法定責任保險、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1,500 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計270千元。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172 9.約聘僱助理人員70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55,2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1,800 20千元,臨時工18人酬金計3,300千元,國外 2072 國內旅費 1,900 專家學者來台之費用等計2,400千元,共計60,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150 920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78 國外旅費 2,004 10.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1,500 2081 運費 340 千元。 2084 短程車資 50 11.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20千 3000 設備及投資 12,300 元。 3020 機械設備費 4,497 12.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20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7,003 元。 3035 雜項設備費 800 13.工作車及發電機用油料等計300千元,消耗品 4000 獎補助費 6,200 計4,704千元及非消耗品計4,004千元,共計9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6,200 ,008千元。 14.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347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印刷費等計17, 187千元,員工26人文康活動費計78千元,共 計17,265千元。 15.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1,500千元 。 16.車輛養護費計145千元及辦公器具養護費計27 千元,共計172千元。 17.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1,800千元。 18.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1,900千元。 19.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150千元。 20.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2,004千元。 21.運輸搬運費用等計340千元。 22.短程車資計50千元。 23.機械設備費計4,497千元,包括:硬體設備費 計光合作用分析儀、實體顯微鏡、低溫培養 箱、全波長式分析儀、微量注射器等。 24.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7,003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4,789千元:汰換電腦及資安 設備等、核心交換器等。 (2)軟體購置費計2,214千元:防毒軟體、防火 牆、計算軟體、個人電腦及工作站等使用 軟體。 25.雜項設備費計800千元,包括:新購及汰換空 調設備、辦公傢俱及小型事務性設備等。 26.博、碩士生及大專生42人獎助學金計6,200千 元。 10 基因體研究 256,015 基因中心 本年度預算數256,015千元,係辦理針對國人重 2000 業務費 203,515 大傳染病、癌症、腦神經退化性疾病、代謝性疾 2003 教育訓練費 510 病之致病進程,及免疫反應於重要疾病之調控機 2006 水電費 33,000 轉等課題,發展高靈敏度的檢測平台和技術,找 2009 通訊費 250 尋與確認人類疾病之生物標記物,開發嶄新早期 2015 權利使用費 1,050 診斷技術及防治策略,較上年度增列10,000千元 2018 資訊服務費 1,410 ,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30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24 稅捐及規費 30 510千元。 2027 保險費 150 2.水電費計33,000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104,000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等計250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400 4.權利使用費計1,050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50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硬體設備租用及雲端服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20 務費等計1,410千元。 2051 物品 35,738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300千元。 348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054 一般事務費 11,400 7.工作車牌照稅、燃料費等稅捐及規費計30千元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1,500 。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37 8.法定責任保險、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10,000 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計150千元。 2072 國內旅費 250 9.約聘僱助理人員110人薪資及勞健保費計97,70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100 0千元,臨時工9人酬金計2,500千元,國外專 2078 國外旅費 3,000 家學者來台之費用等計3,800千元,共計104,0 2081 運費 300 00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84 短程車資 20 10.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400千 3000 設備及投資 43,500 元。 3010 房屋建築及設備費 2,500 11.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50千 3020 機械設備費 28,550 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2,700 12.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20千 3035 雜項設備費 9,750 元。 4000 獎補助費 9,000 13.工作車及發電機用油料等計80千元,消耗品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9,000 計34,658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000千元,共計 35,738千元。 14.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保全 服務費、設施使用費、定序服務費、辦公用 信封印刷費等計11,301千元,員工33人文康 活動費計99千元,共計11,400千元。 15.大樓外牆修繕、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 護等計1,500千元。 16.車輛養護費計9千元及辦公器具養護費計28千 元,共計37千元。 17.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10,000千元。 18.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250千元。 19.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100千元。 20.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3,000千元。 21.運輸搬運費用及快遞等計300千元。 22.短程車資計20千元。 23.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2,500千元,包括:辦公 室、研究室及實驗室等水電管路、機電、土 木、隔間等更新及裝修工程等。 24.機械設備費計28,550千元,包括: (1)三段串聯四極桿液相質譜儀計10,880千元 。 (2)核磁共振之低溫超導探頭用降溫設備計1,7 00千元。 (3)全自動多功能蛋白質純化系統(Fast Prot ein Liquid Chromatograph)計2,500千元 349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 (4)連續式全自動染色封片機計3,900千元。 (5)奈米劑型合成儀(Precision Nanosystems PNI Spark)計4,800千元。 (6)各實驗室用小型儀器等計4,770千元。 25.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2,7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1,372千元:個人電腦、筆記 型電腦、平板電腦、印表機、資料儲存設 備、虛擬主機設備、高階伺服器、網路設 備及資安防護設備等。 (2)軟體購置費計1,328千元:虛擬主機相關軟 體、資安防護軟體、伺服器用作業系統、 化學生物/醫學生物/物理與資訊基因體學 研究用軟體、電子表單系統暨報表統計軟 體、網站及多媒體製作軟體等。 26.雜項設備費計9,750千元,包括:實驗桌櫃、 排氣櫃、事務性設備、大樓冷房主機、文式 閥、變頻器、高效率馬達及冰水主機汰換等 設備費。 27.博、碩士生及大專生48人獎助學金計9,000千 元。 11 生醫轉譯研究 144,552 轉譯中心 本年度預算數144,552千元,主要任務係促成本 2000 業務費 133,927 院生醫研究成果轉譯為具有造福社會整體利益的 2006 水電費 58,444 實際應用,同時維護園區公共設施及生態環境, 2009 通訊費 325 較上年度增列1,335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 2015 權利使用費 900 次: 2018 資訊服務費 100 1.水電費計58,444千元。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222 2.郵資、電話及網路備援連線費等計325千元。 2024 稅捐及規費 10 3.權利使用費計900千元。 2027 保險費 720 4.園區網站維護費計100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39,200 5.影印機租金計222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274 6.規費計10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20 7.房屋建築保險費計720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10 8.約聘僱助理人員40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38,1 2051 物品 1,820 58千元,分攤醫師診療費42千元,國外專家學 2054 一般事務費 21,572 者來台之費用等計1,000千元,共計39,200千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1,360 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8,550 9.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274千 2072 國內旅費 120 元。 2078 國外旅費 250 10.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20千 2081 運費 10 元。 2084 短程車資 20 11.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0千 350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3000 設備及投資 10,625 元。 3020 機械設備費 6,500 12.消耗品計1,77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50千元,共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3,725 計1,820千元。 3035 雜項設備費 400 13.規劃拍攝介紹影片展現年度亮點成果、透過 社群影音媒體(經營臉書粉絲團、YouTube影 音頻道)推廣介紹各進駐單位及活動廣宣等 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計300千元,中央監控 、大樓清潔維護費、保全服務費、廢棄物清 理運送費及論文公開取用處理費等計21,233 千元,員工13人文康活動費計39千元,共計2 1,572千元。 14.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1,360千元 。 15.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8,550千元。 16.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120千元。 17.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250千元。 18.運輸搬運費用等計10千元。 19.短程車資計20千元。 20.機械設備費計6,500千元,包括:電力能源監 控設備、門禁系統設備、機電馬達等費用。 21.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3,725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3,625千元:汰換電腦及資安 設備、門禁監視設備等。 (2)軟體購置費計100千元:採購作業系統等軟 體。 22.雜項設備費計400千元,包括:辦公用小型事 務性設備等。 12 跨領域大樓基本行政工作維持 22,026 各所、研究中心 本年度預算數22,026千元,係辦理跨領域大樓公 費用 共設備及公共區域養護管理所需,包含演講廳、 2000 業務費 21,476 會議室、地下停車場等公共區域之維運費用,較 2003 教育訓練費 2 上年度增列1,029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06 水電費 4,050 : 2009 通訊費 2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27 保險費 17 2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2,288 2.水電費計4,050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12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等計20千元。 2051 物品 200 4.儀器及房屋建築火災保險費計17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5,950 5.約聘僱助理人員3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2,288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1,150 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7,787 6.講師講座鐘點費計12千元。 3000 設備及投資 550 7.消耗品計15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50千元,共計2 351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20 生命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1,973,156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3020 機械設備費 300 00千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30 8.大樓清潔費、清潔勞務費、保全服務費、檢測 3035 雜項設備費 220 及印刷費等計5,950千元。 9.辦公室、演講廳、會議室、交誼廳、地下停車 場及公共區域養護等計1,150千元。 10.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7,787千元。 11.機械設備費300千元,包括:機械設備購置及 裝置等費用。 12.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30千元,包括:電腦硬 體設備及週邊設備。 13.雜項設備費計220千元,包括:事務設備、監 視器鏡頭等。 352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計畫內容: 預期成果: 1.史學及考文研究:將以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與文字 1.史學及考文研究: 學四個學門研究領域為基礎,延續並發展跨學科整合研 (1)同仁持續將研究成果撰寫專書出版,並配合本院史 究。此外,也將積極整理出版本院史語所典藏,以及持 語所100周年所慶出版系列專書,預計超過20本,主 續經營擴充各種資料庫的內容與功能,提供學界利用。 題包含中國史、臺灣史及世界史。 (1)研究重點: (2)數位時代,閱讀(reading)和寫作(writing), <1>歷史學。 都面臨革命性的變化。生成式AI的出現,更挑戰了 <2>考古學。 所謂原創的概念。本計畫將和資訊學家、哲學家、 <3>人類學。 科學史學者合作,探討數位時代帶來的改變。 <4>文字學。 (3)太平洋史前Lapita陶器線上數位資料庫改善與推廣 (2)新興及延續性重點研究計畫: 計畫:本資料庫已建立5萬餘筆Lapita陶器與遺址資 <1>專書撰寫計畫。 訊,擬檢視收藏內容確保資料完整與正確性,並持 <2>數位時代的閱讀與寫作。 續開發線上即時統計系統,提供學者及大眾利用查 <3>太平洋史前Lapita陶器線上數位資料庫改善與推 詢。 廣計畫:第十六期。 (4)臺灣史前玉器的生命史:透過史前玉器研究,反映 <4>臺灣史前玉器的生命史。 出數千年來臺灣島內的在地文化之變遷,及其與海 <5>中原考古報告整理出版及研究:殷墟西北岡西區 外周邊區域的人們互動的情形,有助於釐清臺灣新 小墓、侯家莊、殷墟出土青銅器鑄銅遺物考古研 石器時代的特質,史前社會是否曾發展出階級社會 究等。 ,史前文化為何變遷等問題。 <6>療癒的身體:近代日本身體本位心理治療的歷史 (5)中原考古報告整理出版:整理西北岡王陵區東、西 。 兩區的小墓資料,並透過隨葬品的類型學分析,探 <7>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比較研究。 討這群小墓在不同階段的墓葬數量與佈局發展,也 <8>《續高僧傳》研讀班。 為出版預作準備。 (3)典藏文物陳列與展示:改善保存與展覽環境,將研 (6)療癒的身體:近代日本身體本位心理治療的歷史: 究員的研究成果透過文物展示與各項活動,成為與 探討二十世紀上半葉日本多種「身體本位」的心理 社會大眾交流的窗口。運營內容包括: 治療法,包括在地化催眠療法、靜坐呼吸法、各種 <1>常設展。 運動療法以及以身體活動或勞動為主要治療工具的 <2>特展。 「精常道」與森田療法。 <3>出版展覽圖錄。 (7)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比較研究:持續進行新近楚簡 <4>通俗演講。 、秦簡、漢簡文字出土材料的研究以及重新整理、 <5>社會處方箋。 詮釋、綴合舊材料(本院史語所居延漢簡),透過 <6>教育推廣活動。 比較研究,將有助於理解中國上古時期的律令、數 <7>世界博物館日活動。 術與天文等社會制度與文化之發展。 <8>院區開放活動。 (8)《續高僧傳》研讀班:透過精讀、現代語譯、註解 <9>紀念品開發。 《續高僧傳》,希望辨析道宣撰寫該書的過程和意 <10>文物館營繕。 圖;並規劃於本院史語所《古今論衡》陸續發表校 2.民族學研究:本年度持續依據臺灣、中國與世界民族誌 勘及譯註成果。 研究、原住民族研究、宗教生活研究、文化與心理行為 (9)歷史文物陳列館: 研究、醫療與身體經驗研究、文化、心理與身體經驗研 <1>常設展有機材質文物每3-4個月換展1次。 究以及文化生產與共作研究等領域為基礎發展研究。延 <2>每年商請研究員協助策展,將新的研究成果與文 續性重點研究計畫包含: 物展示結合,預計推出2個特展。 (1)原住民族研究:走動在隘寮群魯凱山林景觀之間; <3>配合特展出版展品圖錄1-2本。 二十世紀中葉被消失臺灣的族群:「內地人」的興 <4>配合特展舉辦4次通俗演講。 衰變遷;建構原住民教育文化知識體系計畫。 <5>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合作,針對失智老人設計社 (2)醫療人類學:中國當代麻風救助與福音醫療英文專 會處方箋來館參觀3次。 書寫作;阿美族儀式植物的本體論研究。 <6>每年推出8-10次的教育活動(包括親子)藉此推 (3)民族、民間信仰與新興宗教:女武神:女神媽祖的 廣文物館。 武性神格探討;昂揚的主體︰歷史、結構與當代華 <7>配合518世界博物館日舉辦相關主題活動。 人大眾人文主義的興起;Christianity, Modernity <8>院區開放日設計學習單讓觀眾與文物進行互動。 and Socio-Cultural Changes among the Bugkalo <9>開發3-4種紀念品做推廣。 ts(Ilongots)of Northern Luzon, Philippines <10>預計更新展櫃無線溫溼度監控系統(網路及HUB ;本土五旬節靈恩運動作為感知、慣習與意識形態 等架設)及展櫃內溫溼度記錄器汰換約60台。 ;詩班經濟與改革開放後滇北阿卯的教會復興;日 2.民族學研究: 本天理教的跨國朝聖之比較-韓國與巴西;客家文化 (1)研究重點: 研究計畫。 <1>臺灣、中國與世界民族誌研究:從臺灣本地與大 (4)文物、文化與文資:From Subcultures to Bubble 陸各地,擴及香港、日本、韓國、菲律賓、越南 Markets: gendered aesthetics and patronage in 、緬甸、泰國、琉球、太平洋島嶼的所羅門群島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art toy and Boys Lo 、美拉尼西亞、紐澳、英國、歐洲及東非等地區 353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ve scenes;殖民記憶所繫之處:以大洋洲地區UNES ,大幅擴張地理範圍的民族誌研究。 CO世界記憶與遺產名錄為例;再思考宗教文物的展 <2>原住民族研究:著重探掘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傳 示與詮釋;Global Imaginaries, Global Relation 統、文化邏輯與變遷中面臨的挑戰與回應,發展 alities, and Personal Projects;太平洋哲學家 及厚植建構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在縱向 艾裴立.浩鷗法(Epeli Hauofa)的學思歷程。 與橫向比較視野下提供當代臺灣南島民族社會文 (5)記憶與認同:臺灣製茶師傅的感官技藝與知識;表 化研究的多元方向。 意深度的理論建構:開顯女性觀點的張力與動量; <3>宗教生活研究:著重宗教在物質文化、飲食衣著 等待的模態與當代社會時間性初探;原住民白色恐 、空間佈署與身體經驗等生活面向的展現,凸顯 怖傷痕及修復可能;記憶、關係與不朽:在生命中 在地活動的文化實踐與民族國家地方性建構的一 面向死亡的存在美學;中國因素之下的民防組織動 種文化展演。 員與國防工業發展;The Nobody Movement英文專書 <4>文化、心理與身體經驗:含社會文化與華人本土 寫作計畫。 心理學,醫療與身體經驗,及人類學與心理學科 (6)社會文化心理:Indigenous Psychology through t 際合作研究,展現多學科的兼容並蓄,開展思考 he Lens of Complementarity Theory: A demonstr 界域。 ation of Theory and Method;角色責任與命運共 <5>文化生產與共作:關注變遷文化脈絡中的傳統與 享對夫妻關係之影響;親子人格相似性與心理健康 當代的宗教儀式展演、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創 :以家庭動態資料庫(PSFD)分析之;歷史人口研 意產業等議題,並思考政策、社會實踐與在地能 究計畫。 動的可能。 3.近代史研究及史料搜集整編:根據研究領域持續進行政 (2)研究與學術活動: 治外交史、社會經濟史、文化思想史研究,並從事口述 <1>預期於國內外有關刊物或學術研討會上發表論文 歷史訪問、史料蒐集整編出版及胡適研究等計畫。 約90篇;學術演講與研究成果發表各65次;奉派 (1)研究重點: 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發表論文30篇;並出版學術 <1>蔣介石研究。 專著、學刊等。 <2>婦女與性別史研究。 <2>預期舉辦7場中大型學術活動:歷史人口國際學術 <3>城市史研究。 研討會;女神與女人:女性身體與宗教媒介論述 <4>知識史研究。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2025年會:「超族越 <5>胡適研究。 群」;二十世紀中葉被消失的臺灣族群:「內地 <6>西學與中國研究。 人」的哀歡離合;歷史人口教育研習營;第21屆 <7>國家與社會研究。 人類學研習營;第8屆李亦園院士紀念講座等。 (2)延續性重點研究計畫: <3>人才培育:培育國內外研究人才,並鼓勵臺灣原 <1>蔣介石與相關人物研究。 住民籍研究人才3-5名,以及對臺灣原住民社區或 <2>中日戰爭及二戰後的中外關係研究。 部落發展提供服務推展相關計畫10名。 <3>冷戰框架下的文化政治研究。 3.近代史研究及史料搜集整編: <4>近代中國族群政治史、社會轉型與國家建構。 (1)預計完成學術專刊2種,論文40餘篇,整理出版訪問 <5>清代的貢茶、洋米、蛋品貿易及中華美食研究。 紀錄2種、集刊4期及婦女史研究期刊2期。 <6>近代宗教與族群的演變。 (2)舉辦5場學術研討會及1個研習營: <7>近代馬來亞華人社會形塑。 <1>「中日戰爭史與近代東亞世界的形塑」國際學術 <8>明清時期法律與社會階層的觀察研究。 研討會:本次會議以中日戰爭為核心,申論其間 <9>近代上海的城市發展與房屋租賃法治的變遷。 與近現代東亞世界的脈絡,並結合軍事史、國際 <10>胡適的思想研究。 關係史與社會史之研究,展現本院近史所為學術 <11>下層社會的啟蒙運動。 方向開路導航的地位。 <12>科學文化權威在中國的興起。 <2>「科技與現代東亞的歷史共構」國際學術研討會 <13>明清儒學與基督宗教交涉史。 :本次會議聚焦在科技發展時與之「共構」而生 <14>清帝國統治圖像。 的政治、經濟、環境與文化,透過集思廣益幫助 <15>19世紀末以後在東亞勃興的帝國實務知識。 與會者跳脫既有框架,而上升至全球科學史與現 4.經濟研究:本院經濟所深耕經濟學學理研究,關注政策 代史的層次。 實務研究,包括經濟理論與方法的新發展、實證分析與 <3>「明清天主教與中國本土思想的交涉」國際學術 政策探討,推動跨學門研究,因應時代趨勢拓展新興議 研討會:本次會議將探討天主教入華後與中國本 題。 土思想(包括數學、醫學、儒學、佛學、道教等 (1)政策研究: )交涉的研究蓬勃發展,集思廣益並共同完成一 <1>經濟預測。 些學術成果。 <2>應用因果推論方法與巨量資料分析臺灣重要政策 <4>「藝術、國家與全球冷戰,1950s-1980s」國際學 議題。 術研討會:本次會議以「冷戰下中國美術史學科 <3>後金融危機及疫情下之政府政策及其總體與分配 的成立」、「展覽作為冷戰的前沿」、「移動的 效果。 人渴望傳統」等8個主題分別探討冷戰下的文化脈 <4>邁向永續消費生活的淨零社會。 絡。 <5>面對碳稅、碳關稅以及CBAM因應氣候變遷之調適 <5>流動之「華」:國際學術研討會:本次會議關注 策略與成本效益研析。 近代中國的流動人群(mobile people)、海外華 354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6>COVID-19疫情對個人行為及家庭成員間互動的影 人離散社群(Chinese diaspora)、海外移居與 響。 境內遷徙行動、全球化與在地化之間的辯證等議 (2)學術研究: 題,採取多元理論視角、研究方法與史料,嘗試 <1>總體經濟與經濟成長。 提出嶄新的理解。 <2>經濟計量方法。 <6>跨領域的交匯與創新:2025近代政治外交史研習 <3>個體經濟理論與數理經濟。 營:規劃邀請傳統歷史領域,以及政治學、經濟 <4>產業發展與國際貿易。 學、社會學,乃至資工領域的卓越講師,分享他 <5>人口老化趨勢下世代間移轉的性別差異。 們的見解與知識,讓學員感受到來自各個學科的 5.歐美研究:以歐盟、歐洲國家及美國做為研究標的,結 交匯之美。 合文學、歷史、哲學、法律、政治與社會等多學門觀點 (3)建置近代史數位資料庫(MHDB, Modern History Da ,進行區域性及專題研究;並透過定期學術研討會之舉 tabases)整合平台,以資料庫網站為據點,獲得更 辦,以擴大研究規模且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合作。 多與國內外學術單位交流合作的機會。 (1)研究重點: (4)培育人才:舉辦博士後及博士培育人員工作坊,並 <1>歐美文化發展研究。 定期舉辦讀書會及學術演講;博士生獎補助計畫鼓 <2>當代歐美哲學新發展趨勢研究。 勵國內近代史領域的學生2名;舉辦近代史專題研習 <3>歐盟條約、憲政主義、對外關係研究。 營。 <4>美臺中關係理論與政策研究。 (5)持續進行已通過之口述歷史計畫的記錄整稿工作, <5>歐美社會發展與政策研究。 送交審查後出版專書或投稿《口述歷史》期刊。 <6>氣候變遷:人文社會跨領域觀念實驗室。 (6)以近代中國及臺灣之軍政及財經人物為中心,完成 <7>想像2045:邁向聯合國與布萊頓森林的下一世紀 年度檔案徵集、整補、修復、編目、檔案數位化影 觀念實驗室。 像製作等工作。 <8>AI治理:觀念實驗室。 4.經濟研究: (2)延續性重點研究計畫: (1)重點研究之預期效益: <1>英美文學、歐美社會重要議題等研究。 <1>更新與發展經濟預測使用之計量模型,並納入電 <2>當代歐美之社會、人文、法律等哲學新發展之研 訪調查,以瞭解通膨預期與總體政策執行之成效 究。 。 <3>歐盟氣候變遷、能源安全、人工智AI、臺灣與歐 <2>就當前重要經濟議題,例如年金改革、稅制改革 盟關係等研究。 、房貸成數管制、育嬰津貼等,以巨型資料及嚴 <4>拜登政府對美臺中關係影響、美臺中貿易之未來 謹因果推論方法,驗證相關經濟理論之預測,評 發展等研究。 估政策效果。 <5>歐美人口與家庭、歐美社會階層等研究。 <3>結合理論與實證的方法,研析數位經濟的好處及 <6>歐美與臺灣氣候變遷議題之跨領域觀念研究。 副作用,如人力使用的減少、勞動所得份額的下 <7>美中戰略競爭與科技冷戰下,對於自由的國際秩 降以及所得分配的惡化等。 序之衝擊與挑戰之研究。 <4>瞭解消費轉型的制度衝突與引發的機制設計關鍵 <8>生成式人工智慧(AI)在可預見之未來對社會所 以及問題;識別不同產業在實現永續生產所需的 產生之深遠影響。 關鍵基礎設施,以利加強和優化現行治理框架, (3)歐美研究人才培育: 促進產業發展效果。 <1>提供本國碩、博士生歐美研究論文發表平台及學 <5>探究碳定價對於失業、產業衝擊、結構變遷、所 術交流機會。 得分配、經濟福利的影響。 <2>提供博士生培育計畫及獎助金等機會。 <6>以個體理論為基礎建構新模型,並利用「華人家 6.中國文哲研究:本院文哲所設有古典文學、近現代文學 庭動態」資料,研析COVID-19疫情對家戶經濟及 、中國哲學、比較哲學、經學文獻五個研究室,在文學 家庭成員互動的影響。 、經學、哲學方面致力於多元創新的議題開發,共同特 (2)深耕學術交流與人才培育: 點為:(一)對文獻的細讀與深讀(二)跨文化與跨地 <1>持續建構跨國學術交流平台,促進研究成果分享 域的視野(三)跨學科的研究方法。 與經驗交換。 (1)具體研究方向: <2>提供「學術人才培育計畫」,針對欲攻讀博士班 <1>修辭與跨學科研究:擬處理「修辭學與文學閱讀 之畢業生及在學生,可在研究人員指導下協助申 」,將由後現代的言談理論探討辭格與文學文本 請學校;另就博士班學生提供參與本院經濟所舉 的閱讀,特別是文本的「再現」性格,將是著力 辦之演講、學術研習課程、國內外學者面談及各 所在。 類型研究群讀書會等。 <2>來去烏/異托邦:華語文學文化中的跨文化時空 5.歐美研究: 建/解構:本計畫將著眼於社會烏托邦觀念下所 (1)針對歐美文學與文化進行解析,從弱勢族裔與種族 體現的時空想像,以烏托邦/異托邦的概念作為 的角度研究及累積對英美文化之認識;對歐美重要 思考的理論框架,探究(後)現代性背景上現當 問題,如殖民史、帝國主義與移民文化、環璄議題 代華語文學文化中的歷史文化空間想像與配置, 等進行思辦。 將文本形式分析與社會政治闡述結合在一起,從 (2)建立「語言」與「認知」的研究,以語言哲學、行 不同側面也切近對相關於當今現實問題的探討。 動哲學、科學認知、倫理學、道德心理學跨學科切 <3>跨文化視域的東亞物思維:本計畫從事物生成的 入,深入研究歧見、AI偏見、認知作戰等重大社會 355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角度研究「觀物、用物、體物」中行動者與環境 倫理議題,並與國內外學者剖析深化交流。 事物的互動關係,結合東西方傳統,開拓實踐哲 (3)除歐盟專題基礎研究外,並分析其重要政策對外關 學。 係及對臺灣的意涵與啟示。透過跨學門整合及比較 <4>經學繼古以開新議題研究(II)—經史文哲多邊 ,提供建議作為產官學界及政府決策的參考。猶以 對話的「經典」:本計畫與經史文哲各學科進行 歐盟氣候變遷與能源安全議題為重。 多邊對話,融入簡帛文獻解讀成果,對經典的存 (4)探討美國拜登政府對美臺中關係之影響與美國國會 在進行多面向、多層次的反思,開發新議題。 於三角關係所扮演的角色。以烏俄戰爭、中國對臺 (2)單位內新興研究計畫: 灣領土之主張導致臺海的經濟與發生衝突之風險、 <1>異人類:本計畫以「異人類」為主題,希冀進一 臺美貿易新關係進展等為重點議題。 步審視當前人類知識狀況與社會生命處,並進一 (5)研究歐美國家人口與家庭結構,少子化與高齡化造 步反思當代人文價值。本計畫將結合所內文學研 成之勞動力不足、老人健康照護等議題及政策,並 究與哲學研究成員,並邀請國內外學界同好,環 省思臺灣相關政策下,跨國移民及學生之困境、受 繞此一主題展開探索。 教平等性等之議題。 <2>漢喃文獻與越南傳統知識建構:本計畫以越南傳 (6)氣候變遷乃當代全球性挑戰之議題,期以「永續未 統漢喃文獻資料為基礎,採用古典文獻學、東亞 來」為主軸,透過集中鑽研應對氣候變遷政治、文 文化交流、知識史研究方法,展開本研究計畫。 化與關懷倫理等帶來之侷限與契機,展現與FFC的環 目的是為探討知識如何形成、如何成為體系。並 境保護理念及成果。 以越南為例,建構東亞地區的傳統知識互動模式 (7)將邀請國內外學者共同思考俄烏戰爭、加薩危機以 。 及美中戰略競爭與科技冷戰下,對於自由的國際秩 7.台灣史研究:繼續推動六個研究群研究工作,並積極規 序之衝擊與挑戰。 劃集體研究計畫及史料整理。 (8)將從法律、認知科學、人工智慧哲學、法理學與資 (1)社會經濟史研究。 訊科學的不同面向,審視人工智慧治理之議題及基 (2)殖民地史研究。 於權利保護下的AI治理框架。 (3)族群史研究。 (9)持續舉辦全國研究生歐美研究論文發表會、提供博 (4)文化史研究。 士生培育計畫及獎助金等機會,培養更多優秀歐美 (5)環境史研究。 研究人才,並善盡社會責任。 (6)海洋史研究。 6.中國文哲研究: (7)檔案蒐集與典藏。 (1)修辭與跨學科研究:本計畫預計於114年召開1次中 (8)口述歷史研究。 型學術研討會或工作坊、不定期舉辦演講及讀書會 8.社會學研究:本院社會所114年度的研究重點包括了具 ,分析了解語言哲學,理解各家修辭哲學,進而認 體課題與建置大型資料庫。 識文本的修辭策略。並鼓勵年輕學者擔任導讀人。 (1)具體課題:針對家庭與人口、經濟、社會網絡與社 (2)來去烏/異托邦:華語文學文化中的跨文化時空建 會資本、政治、族群、宗教、當前社會議題與新興 /解構:本計畫擬針對「島嶼研究」相關議題辦理 議題等,本院社會所分別提出各種的研究計畫,在 一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辦2至3場當代詩人系列座 範圍上,則涵蓋了臺灣、中國、東亞各國與全球比 談會,另舉辦「系列演講」約4至6場。 較研究。 (3)跨文化視域的東亞物思維:本計畫將探究日、韓、 <1>家庭與人口: 越各文化傳統關於「物」之概念梳理、交織的論辯 #1.第一代來臺外省女性的逃難經歷和性別意涵 、展開的世界觀等議題。預計舉辦下列活動:1場小 。 型(為期1天)學術研討會以及2場工作坊。針對博 #2.職業特質與性別家務勞動不平等。 士生、博士後研究的學者,籌辦2場年輕學者論文發 #3.世代與性別調查在臺灣與法國。 表會。舉行小型座談會2場、學術演講5至6場。 <2>經濟:新經濟的想像:探索臺灣分散式網絡生產 (4)經學繼古以開新議題研究(II)—經史文哲多邊對 體系的韌性。 話的「經典」:本計畫集中在與經學、史學、文學 <3>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本: 、哲學等多個領域、多個學科進行多邊的對話,以 #1.活在同儕的友敵網絡之間:數位世代青少年 進行有關何謂「經典」此一觀念的梳理與整合。預 的美麗與哀愁。 計舉辦1場學術研討會,定期舉辦工作坊,邀請國內 #2.社會網絡上的心智理論與合作。 外學者進行專題演講及座談會。 <4>族群與政治: (5)單位內新興研究計畫: #1.由「地域意識」到「族群意識」。 <1>異人類:本計畫預計以「異人類」為主題舉辦國 #2.解釋社會運動理論中的集體抗爭週期上升階 際學術研討會,辦理系列演講,聚焦議題,並舉 段。 辦主題論談與座談會,促進學者間之對話與交流 #3.戰爭的意義建構與正當化/去正當化。 。 #4.全球資訊政治經濟數據庫之建置與分析。 <2>漢喃文獻與越南傳統知識建構:擬邀越南學者專 #5.國家權力與臺灣社會。 家至本院文哲所訪問,進行演講或座談。 #6.教育論述與教育體系:戰後臺灣中等教育發 (6)微學分課程:本院文哲所整合所內文學、哲學、經 展的個案。 學研究人員,參照暑假學術營隊活動方式,推出暑 #7.海洋、臺灣的國族建構與文化創意產業:漁 期「微學分」課程活動,預計招募國內外研究生及 村觀光旅遊的發展與變遷。 青年學者參與,以期整合學術研究力量,引領未來 356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8.臺灣和日本的威懾與永續性。 人才之研究趨向。 <5>宗教: 7.台灣史研究: #1.從相互連結的歷史與交互比較的視野反思宗 (1)在研究出版方面,包括: 教概念。 <1>發表學術論文,並編輯、出版本院台史所學術期 #2.華人宗教的現代性轉型:宮廟、人間佛教與 刊《臺灣史研究》。 一貫道。 <2>出版包括《閩南-西班牙歷史文獻叢刊》在內之研 #3.宗教、族群與自然地景的關聯性分析:以臺 究專書。 灣南部為例。 <3>出版包括《1643年熱蘭遮市鎮地籍簿》譯著在內 <6>醫療:青少年自傷、病痛軌跡與污名管理。 等史料專書與口述歷史等。 <7>當前社會議題與新興議題: (2)在學術活動方面,包括: #1.AI能消弭群際衝突嗎? <1>舉辦各種講論會與講座活動,邀請國內外學者進 #2.中國經濟衰退的社會後果。 行專題演講。 #3.全球風險、COVID-19一線醫療人員的專業敘 <2>舉辦工作坊,如與日本經濟思想史學會合作舉辦 事與不確定性的治理。 「東亞經濟史研究工作坊」等。 #4.全球資訊政治經濟數據庫之建置與分析。 <3>舉辦國際會議,包括:「媒體、思想與文化政治 (2)建置大型資料庫:全球資訊政治經濟數據庫。 :《臺灣新民報》與1930至1940年代殖民地臺灣 9.語言學研究:本院語言所研究可概分為形式語言學、語 的報刊市場及社會變遷」、「亞洲環境史學會雙 言類型學、歷史語言學以及跨學科語言研究,另設置語 年會」國際研討會等。 音實驗室、認知與神經語言學實驗室與數位語言資源工 <4>進行各種田野調查活動。 作室,依本院語言所學術發展,配合全所人員之研究需 <5>進行各種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推展臺灣史國際化 要提供核心設施、軟硬體支援與資源整合。以下就各項 並進行跨國合作研究。 之研究內涵及延續性與新興研究說明如下: (3)檔案蒐集、典藏與解讀方面,包括: (1)結合形式語言學理論進行臺灣境內語言之理論語言 <1>蒐集各種重要臺灣歷史資料,並進行整理、分類 學研究。 、典藏。 <1>延續性研究: <2>透過數位資訊技術,保存臺灣珍貴史料,並進行 #1.跨語言的主語移位限制。 數位人文研究。 #2.泰雅語句末助詞的使用:跨方言與世代差異 <3>舉辦各種史料解讀班,帶領青年學者與學生共同 (II)。 研讀、註解各種經典臺灣史料。 #3.祈使句與任意選擇性。 <4>口述歷史資料蒐集,藉由特定人物、家族或主題 <2>新興研究: 設計進行訪談、記錄、整理與出版。 #1.“的”與“的”字結構研究。 (4)預計舉辦2場國際學術研討會、2場工作坊,並出版 #2.臺灣南島語言副動詞結構分析。 季刊《臺灣史研究》32卷1-4期(4冊)、圖書(專 (2)以田野調查及文獻材料進行語言結構、語言比較及 刊2冊、史料叢刊3冊、口述歷史2冊、工具書1冊等 歷史演變研究。 )8冊。 <1>延續性研究: 8.社會學研究: #1.臺灣境內語言研究: (1)學術表現:本院社會所的學術研究成果,呈現在下 X1.泰雅語大興方言音韻。 面幾方面: X2.語言接觸以及語言演變。 <1>提出臺灣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關鍵課題。 X3.魯凱語比較研究。 <2>發展出獨特的觀點與詮釋。 X4.臺灣南島語言詞彙語意學研究:文化和語 <3>立基在臺灣社會的關鍵課題上,提煉出社會學的 言。 基本議題。 X5.Ogawa & Asai(1935)長篇語料的編譯整 (2)人才培育:本院社會所以從事社會學研究工作為主 理。 ,但考量到未來整個學術社群的發展、並為儲備未 X6.卑南語及排灣語的訊息結構。 來的人才,同仁對於臺灣社會學新生代的培育工作 X7.卡那卡那富語和拉阿魯哇語之研究。 也投入心力,包括了:在國內各大學授課、指導碩 X8.閩客語音韻層次與共同詞彙對比研究。 博士論文、指導本院的博士培育生與博士後研究計 #2.臺灣境外語言研究: 畫學員,讓這兩類的研究人才分享資深學者的研究 X1.漢藏語音韻語法調查研究。 經驗;並主持教育部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基礎人 X2.薩爾語言的聲音。 才計畫及跨國人才培育計畫,為培養未來人文社會 X3.撰寫《西夏文本《類林》解讀和語法研究 科學領域人才不遺餘力。本院社會所經常舉辦的各 》專書。 種工作坊,如「春之鬧」社會學研習營、博士後論 X4.中國海南省永興方言的聲調初探(II)。 壇,來訓練社會學界後起之秀。透過這樣的努力, X5.古今漢語方言關係的建構─以現代湘語為 預期未來可以招募到優秀的人才。自2018年秋天起 觀察對象。 ,在本院國際處支持下,與臺大社會系、政大社會 <2>新興研究:漢藏語系中部霍爾語長篇口語文本蒐 系與清大社會學研究所,在博士班共同開設「公共 集分析。 議題與社會學」課程,藉著整合師資、課程與提供 (3)結合資訊工程及認知神經科學進行跨領域語言學研 獎學金,訓練優秀人才,共同培育下一代的臺灣學 究。 術人才。 357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1>延續性研究: (3)社會貢獻:透過本院社會所的研究與各項學術活動 #1.建立漢語詞彙出現頻率,語境多樣性,與文 ,預期可以做出下面的貢獻: 本語意變異性對應不同閱讀發展階段之語言 <1>支援臺灣社會學社群,提升臺灣社會學研究水平 心理與神經指標資料庫。 。 #2.中文連續口語語意理解與語音形式研究:成 <2>針對重大課題或公共爭議舉行學術研討會、演講 人及幼兒聲調變異研究。 或錄製「知識科普」影片等,成為提供討論與理 <2>新興研究:臺灣閩南語音節層次與句層次的發聲 解這些重要事件與公共爭議的平台,並且設定值 樣態:聲學與電子聲門儀之訊號分析。 得討論的議題。 10.政治學研究: <3>探討臺灣的集體認同及其在世界中的角色,增進 (1)臺灣政治與比較民主研究: 民眾與媒體對臺灣社會的理解。 <1>中國印象調查研究:美中戰略競逐下的臺灣地位 <4>除致力於學術研究外,並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預 ,2022-2025。 期可以影響政府的公共決策與各種制度設計(如 <2>臺灣與波蘭政治極化之比較。 產業發展政策、中國政策,以及家庭人口政策之 <3>政二代政壇存續性探討。 研議等)。 <4>臺灣候選人在競選時的色彩選擇。 9.語言學研究: (2)中國大陸與政經轉型比較研究: (1)學術表現:利用本土語言的優勢,透過不同觀點及 <1>經濟方策與高科技政治。 語言對象,並結合結構與類型、基礎與跨學科、延 <2>習近平政權的法制威權主義之運作與侷限。 續與創新,多面向展現本院語言所動能,來驗證既 (3)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理論: 有之語言學理論,進而提出創新見解。積極發表論 <1>東亞歷史與國際關係。 文、參與國際研討會與學術組織,爭取國內外相關 <2>領導人與外交決策分析:習近平與普欽之比較。 領域及以議題之主導權。並且與國際知名出版社合 <3>中國如何運用歷史國策建構領土論述。 作發行《語言暨語言學》期刊以及系列專書等優質 <4>威脅評估的跨國比較研究。 出版品,提升研究出版之國際能見度與競爭力。 <5>社群媒體與國際安全。 (2)人才培育:本院語言所對培育後進不遺餘力。通過 (4)亞洲政經變遷與全球民主發展: 碩士後、博士班、博士候選人、博士後研究學者等 <1>民意與對外援助。 各層級的培育方案,培養具備堅實語言學理論、研 <2>前威權政黨與經濟改革。 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基礎的年輕研究人員。所內研 <3>政黨行為與個人民主評價。 究人員長期指導或共同指導國內外學生的碩博士論 <4>媒體報導之精英提示的政策說服效果。 文,也在大學開設專業課程(國立臺灣大學、國立 (5)政治學研究方法: 政治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 <1>美國國會記名表決分析。 立清華大學)及提供學生於本院語言所參與研究活 <2>政治制度的中介分析。 動的機會。 11.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以5個專題研究中心持續推動跨領 (3)社會貢獻:本院語言所以扎實的研究成果,積極參 域研究: 與社會服務,嘉惠學界。具體展現包括:積極配合 (1)研究重點: 院方辦理各種科普活動。提供跨語言比較之研究成 <1>政治思想研究。 果,為國家總體語言政策之建言。提供本土與臺灣 <2>制度與行為研究。 南島語調查結果,為教材編撰、族語復振、與族語 <3>亞太區域研究。 教學等活動,以對族語復育保存盡一份社會責任。 <4>調查研究。 提供政府部門專業諮詢及學術專業服務。在跨學科 <5>地理資訊科學研究。 研究方面,積極與資訊,神經科學等領域合作,建 (2)延續性重點研究計畫: 立口語與閱讀發展之資料庫,研究成果除了授權產 <1>臺灣社會政治與道德價值、政治思想史、當代華 業之語言科技發展與學界研究使用之外,也應用於 人社會的思想狀況:變遷與爭鳴、劇變下的香港 語言教學,口語與閱讀發展障礙之臨床診斷。 :一個跨學科的專題研究。 10.政治學研究: <2>網路經濟及電子商務、實證法律學及空間經濟研 (1)臺灣政治與比較民主研究: 究、創新與發展計畫。 <1>比較臺灣和印太地區國家的民眾,在美中「新冷 <3>跨界與流動、海洋史研究、發展與人口研究。 戰」的國際體系下,對於美國和中國印象的觀感 <4>調查方法、傳播數據與網絡分析實驗室、華人家 和支持程度。 庭研究、民意與態度創新調查研究方法、比較亞 <2>比較兩國制度差異如何造成政治極化程度不同, 洲後物質主義價值變遷、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 研究制度因素對於社會分歧影響。 調查執行與研發及研究事務管理與學術推廣。 <3>檢驗多屆縣市議員選舉,政二代在政壇傾向持續 <5>環境感知與地理空間人工智慧(GeoAI)的應用、 更久,此或反映制度鑲嵌性。 以微觀尺度觀點發展以人為本的GIS、時空統計模 <4>瞭解選區黨派結構對候選人減弱黨派色彩的影響 型研發、數位人文發展、地圖人工智慧技術突破 ,以及候選人個人特徵對競選廣告的影響。 與創新應用。 (2)中國大陸與政經轉型比較研究: (3)新興研究計畫: <1>瞭解美國、南韓等國面對美中爭霸及晶片戰爭, <1>AI倫理與政治理論。 如何調整政策工具,並確保國家利益與市場之平 <2>演算法偏誤與生成內容的社會影響之比較研究。 衡。 358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3>TPASS通勤月票對通勤圈變化與民眾行為調查。 <2>出版英文專書1本。 12.法律學研究:114年度將繼續依設所規劃書所定之6大 (3)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理論: 重點研究領域,執行年度研究組群計畫。 <1>由東亞歷史中大國逐霸、小國圖存的案例檢視不 (1)延續性重點研究計畫: 均衡戰略三角理論。 <1>法系、法秩序與比較法學之關聯研究:體系脈絡 <2>探討領導人因素對區域安全的影響與其政策意涵 法學思維之建構。 。 <2>國家為何違反國際人權條約:個人申訴案件之檢 <3>探討由政府所主導的歷史國家方策,對於中國國 視。 內政治與外交政策的影響為何。 <3>重構行政國家的正當性。 <4>透過美國和中國的實驗調查,探索兩國民眾對於 <4>公共政策、民主建設與比較行政法。 各種威脅的評估之差異。 <5>司法院大法官實證研究(XIII):大法官口述歷 <5>探討社群媒體在外交危機升級中所可能扮演的角 史(VI)。 色。 <6>歷史記憶的倫理(七)。 (4)亞洲政經變遷與全球民主發展: <7>法律中的因果論辯。 <1>瞭解臺灣與南韓的民眾如何支持或反對政府的對 <8>人工智慧與資料正義。 外援助。 <9>行政機關中的法律人(四):政府採購法律服務 <2>分析新興民主國家中當前威權政黨繼續存在時, 之調查與分析。 對經濟改革的影響。 <10>國際人權與民事法體系。 <3>檢視政黨行為與個人對於民主運作評估的可能影 <11>國際勞動權之人權化如何影響社會經濟人權之可 響。 司法性並邁向內國法化?:基礎理論、歧視消除 <4>討論政策背書訊息如何在不同領域影響民眾對於 及強制勞動禁止。 政策的支持。 <12>共同體成員身分理論:國籍、族群與邊界。 (5)政治學研究方法: <13>量處販毒罪無期徒刑是否恣意?兼論判決實務現 <1>探討美國國會記名表決資料中,不同政黨或行為 況與抽象認知的一致性。 者提出記名表決的動機。 (2)新興研究計畫: <2>預計發展評估制度中介效果的統計方法。 <1>建構民主法治國回應灰色地帶衝突之法制基礎。 11.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2>2025年比較憲法圓桌會議。 (1)推進政治思想研究,持續執行結合理論與實證研究 <3>生態危機下環境權的新圖像—歐洲人權法的回應 的調查計畫,其成果將做資料建置,提供未來研究 與挑戰。 需要;邀請國內外學者就當代重要的政治思潮、社 <4>臺灣灌溉設施與組織的法律變遷。 會議題發表演講,並舉辦2-3場大型研討會;以跨學 <5>兩岸關係與法律(IV):法律視角下的臺海衝突 科合作的方式,廣邀各領域學者組成AI倫理讀書會 (II)。 或工作坊。以上學術成果將集結為系列叢書,鼓勵 13.人文館基本行政工作維持費:包含人文館公共事務委 投稿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 員會及聯合圖書館日常行政業務執行所需費用: (2)聚焦於網路經濟之理論基礎與實證規律,預期可在 (1)人文館大樓各項公共設施維護費,如消防、空調、 網路隱私及線上/實體廠商之交互影響方面獲得突 給水等機電設備之維護保養等修繕費用。 破;建置美國與歐洲專利申請及引用資料庫,預期 (2)人文館B2-4F公共區域之建物維修養護費用及環境清 可在制度變革與跨國智識擴散方向發表重要論文; 潔維護、保全服務費用等以及3-4F會議廳室、停車 聚焦產業創新與專利,並以科學方法研究創新的各 場維護費用。 種面向,初步預期可整理出回顧型論文1至2篇。 (3)探討17世紀以來中國與東亞、東南亞海港城市間的 人員往來與經貿、文化交流活動;雲南移民婦女的 生存移動、泰國曼谷與普吉兩地之印度教的實踐、 稻米糧食系統如何形塑全球南方農業生產網絡;當 代臺灣原住原所属系統研究;冷戰脈絡下人、資訊 /思想/情報、商品、科技等的移動。成果將反映 在資料庫建立、系列演講及研討會與出版專書、論 文。 (4)改善調查設計及執行流程、穩健及優化機率樣本網 路調查會員資料庫、強化面訪調查資料品質;優化 網路數據資料、人工標記媒合平台,探討政治行為 與傳播間的關係;擴展調查資料數據應用;籌備家 庭動態調查2026年追蹤訪問,進行家庭動態調查跨 波資料整併及加入CPF資料平台;舉辦學術活動,發 行《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期刊。 (5)針對不同型態時空大數據,發展「環境感知」、「 時空統計數理模型」及「地理空間人工智慧」等技 術進行資料收集與分析,結合自行開發之時空資訊 整合平台及地理資訊數位典藏成果,建立智慧時空 359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資訊服務,推動空間人文學發展,促進跨領域研究 。成果將發表成學術論文、GIS應用工具及平台。 (6)將成果發表在AI and Ethics等重要學術期刊,推動 培養AI倫理人才,並藉由定期邀請國際重要學者訪 臺交流,確立國內外AI倫理研究交流能夠有具體、 定期的形式。 (7)利用調查實驗及資料科學方法,來探討演算法偏誤 與生成內容對臺灣大眾的影響,透過與他國分析之 結果作比較研究,以闡明錯假訊息在跨國尺度上的 效果異同,並促進跨國跨領域研究合作的發展。發 表成果於學術期刊,規劃線上工作坊與演講,邀請 國際合作者一同展現研究成果。 (8)藉由時空大數據分析,剖析出不同時間、地點的TPA SS通勤月票使用比例、族群特性及距離,進而探討 通勤月票使用數據在空間社會計算上的應用潛力。 12.法律學研究: (1)法系、法秩序與比較法學之關聯研究:體系脈絡法 學思維之建構:續就「部門法系」觀念,建構「歷 時性」與「共時性」的比較法思維框架;深化比較 法學的法秩序與體系思維方法。 (2)國家為何違反國際人權條約:個人申訴案件之檢視 :針對年度主題出版1篇學術文章,並再彙整成為1 本專書。 (3)重構行政國家的正當性:預計完成受訪者之口述訪 談,作為本院前瞻計畫之基礎素材,並成為2025年 撰寫學術專書的研究資料。 (4)公共政策、民主建設與比較行政法:預計於年度內 向國際學術出版社提案,送交審查,並規劃於2026 年出版2冊英文專書。 (5)司法院大法官實證研究(XIII):大法官口述歷史 (VI):預計完成卸任大法官的深度訪談紀錄,並 繼續執行《司法院大法官解釋資料庫》之建置作業 。 (6)歷史記憶的倫理(七):籌辦大型學術研討會,並 將成果集結出版英文專書。 (7)法律中的因果論辯:完成學術專書,結合法學、哲 學、認知心理學與資訊科學在規範、經驗、分析面 向之跨領域研究,為價值多元社會之因果論辯提出 合理之論辯架構。 (8)人工智慧與資料正義:從不同角度出發檢視資料正 義所面臨之挑戰,並撰寫白皮書統整並發表研究結 果。 (9)行政機關中的法律人(四):政府採購法律服務之 調查與分析:蒐集約4,000筆政府採購法律服務的資 訊,並從中過濾中央政府委任律師資料,進行後續 實證研究。 (10)國際人權與民事法體系:透過廣泛之判決研究,為 國際人權公約實現於判決實務時找到一定方向與參 考方針。 (11)國際勞動權之人權化如何影響社會經濟人權之可司 法性並邁向內國法化?:基礎理論、歧視消除及強 制勞動禁止:預期發表1篇期刊論文,作為未來出 版英文專書之基礎。 (12)共同體成員身分理論:國籍、族群與邊界:進行座 談交流,串連不同的議題面向,並連結不同的大學 社群,最後進行研究成果發表。 (13)量處販毒罪無期徒刑是否恣意?兼論判決實務現況 與抽象認知的一致性:預計發表2篇學術論文,研 360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究建立之數據集,儲存於法實證研究資料中心,並 將以適合的方式釋出。 13.人文館基本行政工作維持費: (1)定期維護本院人文館各項公共設施,達到延長各項 設備之使用年限。 (2)本院人文館各項公共事務費用集中,單獨成立為一 分支計畫,由輪值所掌握全館公共事務經費支用與 核銷情形,得以撙節經費支出。 (3)本院人文館各所之兼辦會計及總務人員亦不須另行 處理採購、經費核銷程序,可減少人力資源重置浪 費情形,增加行政效能。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01 史學及考文研究 203,166 史語所 本年度預算數203,166千元,係辦理本院史語所 2000 業務費 154,994 歷史學、人類學、考古學、文字學學術研究以及 2003 教育訓練費 1,000 考古遺物文物展示教育及圖書文獻資料典藏等需 2006 水電費 18,800 要,較上年度增列11,322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 2009 通訊費 3,000 目如次: 2015 權利使用費 4,00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18 資訊服務費 6,000 1,000千元。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900 2.水電費計18,800千元。 2024 稅捐及規費 200 3.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用等計3,000千元。 2027 保險費 700 4.權利使用費計4,000千元。 2030 兼職費 500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硬體設備租用等計6,00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90,500 0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2,400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900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130 7.稅捐及規費計200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130 8.法定責任保險、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 2051 物品 3,120 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計700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7,140 9.兼職費計500千元。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2,500 10.約聘僱助理人員90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75,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111 700千元,工讀生18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5,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9,663 300千元,臨時工22人酬金計6,500千元,國 2072 國內旅費 600 外專家學者來台費用等計3,000千元,共計90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600 ,500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78 國外旅費 2,000 11.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2,400 2081 運費 800 千元。 2084 短程車資 200 12.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30千 3000 設備及投資 43,172 元。 3010 房屋建築及設備費 3,000 13.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30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8,290 元。 3035 雜項設備費 31,882 14.工作車及發電機用油料等計120千元,消耗品 4000 獎補助費 5,000 計1,50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500千元,共計3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5,000 ,120千元。 15.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等印刷費計6,9 361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48千元,員工64人文康活動費計192千元,共 計7,140千元。 16.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2,500千元 。 17.車輛養護費計60千元及辦公器具養護費計51 千元,共計111千元。 18.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及事務機具設備 等保養費用計9,663千元。 19.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600千元。 20.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600千元。 21.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2,000千元。 22.運輸搬運費用等計800千元。 23.短程車資計200千元。 24.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3,000千元,包括:辦公 室、研究室及實驗室等水電管路、機電、土 木、裝修、屋頂防水工程等。 25.資訊硬體設備費計8,290千元,包括:網路印 表機、電腦、掃描器、伺服器、交換器及磁 碟陣列等。 26.雜項設備費計31,882千元,包括: (1)傅斯年圖書館第三棟空調冰水主機及附屬 相關設備汰換計3,178千元。 (2)考古館後棟VRF多聯變頻空調系統汰換計3, 360千元。 (3)會議視聽設備、冷氣機、防潮櫃、溫度記 錄器、飲水機、辦公傢俱、小型事務性設 備等計8,609千元。 (4)研究用中外圖書及期刊等計16,588千元。 (5)電子資料庫設備費計147千元。 27.傅斯年獎學金計200千元,博、碩士生30人獎 助學金計4,800千元,共計5,000千元。 02 民族學研究 77,475 民族所 本年度預算數77,475千元,係辦理研究之需,包 2000 業務費 62,980 括出版專刊、學刊、集刊及論文發表,博物館展 2003 教育訓練費 1,872 示典藏,建構原住民知識體系之應用,圖書館書 2006 水電費 2,673 籍購置以及獎勵原住民研究學者、碩博士生及部 2009 通訊費 851 落服務人才培育,原住民族共作展示及知識實踐 2015 權利使用費 1,513 等教育推廣,推動歷史人口研究及客家研究等計 2018 資訊服務費 899 畫,較上年度增列3,254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162 目如次: 2024 稅捐及規費 1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27 保險費 241 1,872千元。 2030 兼職費 90 2.水電費計2,673千元。 362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33,635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用等計851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2,561 4.權利使用費計1,513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10 5.資訊設備保養及維修等計899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63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162千元。 2051 物品 1,600 7.稅捐及規費等計10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8,481 8.法定責任保險、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1,308 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計241千元。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36 9.兼職費計90千元。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2,919 10.約聘僱助理人員27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22, 2072 國內旅費 2,351 305千元,工讀生8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1,7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63 07千元,臨時工50人酬金計9,078千元,國外 2078 國外旅費 978 專家學者來台費用計545千元,共計33,635千 2081 運費 650 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84 短程車資 14 11.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2,561 3000 設備及投資 10,975 千元。 3020 機械設備費 240 12.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0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1,978 元。 3035 雜項設備費 8,757 13.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63千 4000 獎補助費 3,520 元。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1,120 14.發電機用油料等計6千元,消耗品計1,075千 4090 其他補助及捐助 2,400 元及非消耗品計519千元,共計1,600千元。 15.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等印刷費計8,3 70千元,員工37人文康活動費計111千元,共 計8,481千元。 16.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1,308千元 。 17.辦公器具養護費計36千元。 18.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及事務機具設備 等保養費用計2,919千元。 19.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2,351千元。 20.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63千元。 21.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978千元。 22.運輸搬運費用等計650千元。 23.短程車資計14千元。 24.機械設備費計240千元,包括:博物館保存及 典藏用高畫質數位攝影機、全片幅單眼相機 、高階線性錄音筆等。 25.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1,978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1,780千元:個人電腦及周邊 設備、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網路雷射 印表機、不斷電系統、伺服器磁碟、硬碟 363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網路工作站機架型伺服器、多媒體展示 機等。 (2)軟體購置費計198千元:電腦軟體、作業系 統、資料檢索系統建置及套裝軟體等。 26.雜項設備費計8,757千元,包括: (1)辦公室事務設備、視聽設備、標本及實驗 室安全等防護設備計1,230千元。 (2)研究用中外圖書及期刊等計7,377千元。 (3)電子資料庫設備費計150千元。 27.博、碩士生18人獎助學金計1,120千元。 28.其他補助及捐助計2,400千元,包括: (1)原住民訪問研究5人獎助金計960千元。 (2)部落服務獎助10人獎助金計1,440千元。 03 近代史研究及史料搜集整編 88,181 近史所 本年度預算數88,181千元,係辦理政治外交史、 2000 業務費 69,671 社會經濟史、文化思想史之研究,並從事口述歷 2003 教育訓練費 2,470 史訪問、史料蒐集整編出版及學術交流、胡適研 2006 水電費 4,450 究等計畫及圖書、檔案資料之徵集,較上年度增 2009 通訊費 500 列3,946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15 權利使用費 1,55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18 資訊服務費 1,000 2,470千元。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380 2.水電費計4,450千元。 2024 稅捐及規費 20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用等計500千元。 2027 保險費 92 4.權利使用費計1,550千元。 2030 兼職費 550 5.資訊設備保養及維修等計1,000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34,845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380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5,230 7.稅捐及規費等計20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10 8.法定責任保險、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10 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計92千元。 2051 物品 2,410 9.兼職費計550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9,136 10.約聘僱助理人員34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30,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2,700 165千元,工讀生6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1,8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38 52千元,臨時工15人酬金計628千元,國外專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3,200 家學者來台費用等計2,200千元,共計34,845 2072 國內旅費 100 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100 11.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5,230 2078 國外旅費 800 千元。 2081 運費 50 12.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0千 2084 短程車資 30 元。 3000 設備及投資 16,860 13.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0千 3010 房屋建築及設備費 500 元。 3020 機械設備費 60 14.發電機用油料等計10千元,消耗品計1,800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3,700 元及非消耗品計600千元,共計2,410千元。 364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3035 雜項設備費 12,600 15.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4000 獎補助費 1,650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等印刷費計9,0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1,650 13千元,員工41人文康活動費計123千元,共 計9,136千元。 16.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2,700千元 。 17.辦公器具養護費計38千元。 18.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及事務機具設備 等保養費用計3,200千元。 19.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100千元。 20.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100千元。 21.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800千元。 22.運輸搬運費用等計50千元。 23.短程車資計30千元。 24.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500千元,包括:辦公室 、研究室等水電管路、機電、土木、隔間等 更新及裝修工程。 25.機械設備費計60千元,包括:溫溼度控制器 等。 26.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3,7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3,465千元:桌上型電腦、筆 記型電腦、交換器、雷射印表機、機架式 伺服器、不斷電系統等設備。 (2)軟體購置費計135千元:電腦軟體、作業系 統及虛擬軟體等。 (3)系統開發費計100千元:網站系統功能新增 等。 27.雜項設備費計12,600千元,包括: (1)購置研究大樓空調冰水主機、分離式冷氣 機、除濕機及升降桌等計2,600千元。 (2)研究用中外圖書及期刊等計7,596千元。 (3)電子資料庫設備費計2,404千元。 28.博、碩士生及大專生18人獎助學金計1,650千 元。 04 經濟研究 67,407 經濟所 本年度預算數67,407千元,係辦理經濟學學理研 2000 業務費 54,253 究、推動跨領域與跨學門合作研究及發展國家經 2003 教育訓練費 882 濟政策相關的科學化決策依據,並舉辦國際學術 2006 水電費 1,500 會議、經濟預測記者會及政策研討會等,較上年 2009 通訊費 350 度增列2,395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15 權利使用費 2,80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18 資訊服務費 1,671 882千元。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50 2.水電費計1,500千元。 365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024 稅捐及規費 60 3.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用等計350千元。 2027 保險費 60 4.權利使用費計2,800千元。 2030 兼職費 300 5.資訊設備保養及維修等計1,671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28,785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50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3,700 7.稅捐及規費等計60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40 8.法定責任保險、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60 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計60千元。 2051 物品 1,600 9.兼職費計300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4,863 10.約聘僱助理人員24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21,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1,500 585千元,臨時工8人酬金計1,200千元,國外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67 專家學者來台費用等計6,000千元,共計28,7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1,400 85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72 國內旅費 100 11.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3,700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480 千元。 2078 國外旅費 3,805 12.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40千 2081 運費 30 元。 2084 短程車資 150 13.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60千 3000 設備及投資 11,954 元。 3010 房屋建築及設備費 2,471 14.工作車及發電機用油料等計38千元,消耗品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4,381 計1,00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562千元,共計1,6 3035 雜項設備費 5,102 00千元。 4000 獎補助費 1,200 15.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1,200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等印刷費計4,7 49千元,員工38人文康活動費計114千元,共 計4,863千元。 16.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1,500千元 。 17.車輛養護費計28千元及辦公器具養護費計39 千元,共計67千元。 18.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及事務機具設備 等保養費用計1,400千元。 19.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100千元。 20.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480千元。 21.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3,805千元。 22.運輸搬運費用等計30千元。 23.短程車資計150千元。 24.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2,471千元,包括:辦公 室、研究室及實驗室等水電管路、機電、土 木、隔間等更新及裝修工程。 25.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4,381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1,831千元:印表機、電腦、 網路交換器及高階伺服器等。 366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軟體購置費計2,550千元:資安軟體、防毒 軟體、計算軟體、個人電腦及工作站等使 用軟體。 26.雜項設備費計5,102千元,包括: (1)辦公傢俱、多媒體視聽設備及小型事務性 設備計1,330千元。 (2)研究用中外圖書及期刊等計3,282千元。 (3)電子資料庫設備費計490千元。 27.碩、博士生獎助學金12人計1,200千元。 05 歐美研究 60,253 歐美所 本年度預算數60,253千元,係辦理歐美研究相關 2000 業務費 45,356 之延續性重點研究計畫,並規劃舉辦國際、國內 2003 教育訓練費 1,470 學術研討會、出版定期刊物及專書等重要學術活 2006 水電費 1,360 動,較上年度增列1,794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 2009 通訊費 420 目如次: 2015 權利使用費 3,14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18 資訊服務費 300 1,470千元。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150 2.水電費計1,360千元。 2024 稅捐及規費 4 3.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用等計420千元。 2027 保險費 10 4.權利使用費計3,140千元。 2030 兼職費 288 5.資訊設備保養及維修等計300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26,968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150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1,850 7.稅捐及規費等計4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130 8.法定責任保險、儀器及房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30 計10千元。 2051 物品 1,600 9.兼職費計288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3,636 10.約聘僱助理人員28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21,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1,800 522千元,工讀生9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3,0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30 02千元,臨時工5人酬金計803千元,國外專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1,000 家學者來台費用等計1,641千元,共計26,968 2072 國內旅費 60 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78 國外旅費 1,086 11.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1,850 2081 運費 4 千元。 2084 短程車資 20 12.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30千 3000 設備及投資 14,465 元。 3010 房屋建築及設備費 100 13.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30千 3020 機械設備費 100 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1,500 14.消耗品計1,10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500千元, 3035 雜項設備費 12,765 共計1,600千元。 4000 獎補助費 432 15.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432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等印刷費計3,5 43千元,員工31人文康活動費計93千元,共 計3,636千元。 367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16.辦公室及研究室養護等計1,800千元。 17.辦公器具養護費計30千元。 18.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及事務機具設備 等保養費用計1,000千元。 19.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60千元。 20.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1,086千元。 21.運輸搬運費用等計4千元。 22.短程車資計20千元。 23.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100千元,包括:辦公室 及研究室等水電管路、機電、土木、隔間等 更新及裝修工程。 24.機械設備費計100千元,包括:除濕機、冷氣 機等。 25.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1,50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1,200千元:電腦、伺服器、 印表機及電腦周邊設備等。 (2)軟體購置費計300千元:防毒軟體、計算軟 體、個人電腦及工作站等使用軟體。 26.雜項設備費計12,765千元,包括: (1)演講會議用多媒體視聽設備、空調設備、 消防逃生設備、辦公傢俱及辦公室事務性 設備等計200千元。 (2)研究用中外圖書及期刊等計11,015千元。 (3)電子資料庫設備費計1,550千元。 27.博、碩士生8人獎助學金計432千元。 06 中國文哲研究 57,395 文哲所 本年度預算數57,395千元,係辦理以古典文學、 2000 業務費 44,914 近現代文學、中國哲學、比較哲學、經學文獻五 2003 教育訓練費 717 大研究領域,致力於開展多元創新的研究課題, 2006 水電費 1,648 較上年度增列2,490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 2009 通訊費 834 次: 2015 權利使用費 1,132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18 資訊服務費 1,215 717千元。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350 2.水電費計1,648千元。 2024 稅捐及規費 18 3.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用等計834千元。 2027 保險費 101 4.權利使用費計1,132千元。 2030 兼職費 375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硬體設備租用等計1,21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24,021 5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2,410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350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50 7.規費計18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15 8.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屋建築火災保險 2051 物品 920 費等計101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6,404 9.兼職費計375千元。 368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1,832 10.約聘僱助理人員19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17,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33 229千元,工讀生4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660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1,912 千元,臨時工19人酬金計5,132千元,國外專 2072 國內旅費 221 家學者來台費用計1,000千元,共計24,021千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150 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78 國外旅費 396 11.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2,410 2081 運費 100 千元。 2084 短程車資 60 12.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50千 3000 設備及投資 12,481 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1,550 13.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5千 3035 雜項設備費 10,931 元。 14.發電機油料等計20千元,消耗品計600千元及 非消耗品計300千元,共計920千元。 15.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等印刷費計6,3 05千元,員工33人文康活動費計99千元,共 計6,404千元。 16.辦公室及研究室養護等計1,832千元。 17.車輛養護費計2千元及辦公器具養護費計31千 元,共計33千元。 18.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及事務機具設備 等保養費用計1,912千元。 19.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221千元。 20.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150千元。 21.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396千元。 22.運輸搬運費用等計100千元。 23.短程車資計60千元。 24.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1,55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1,450千元:網路印表機、電 腦、伺服器、不斷電系統及投影機。 (2)軟體購置費計100千元:防毒軟體及個人電 腦使用軟體。 25.雜項設備費計10,931千元,包括: (1)辦公傢俱及小型事務性設備計941千元。 (2)研究用中外圖書及期刊等計7,740千元。 (3)電子資料庫設備費計2,250千元。 07 台灣史研究 63,605 台史所 本年度預算數63,605千元,係辦理臺灣史研究, 2000 業務費 50,750 含社會經濟史、族群史、殖民地史、文化史、環 2003 教育訓練費 1,682 境史及海洋史等各項資料的蒐集與整理,並擴充 2006 水電費 1,840 檔案、圖書及各項設施,較上年度增列4,287千 2009 通訊費 350 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15 權利使用費 1,25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369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018 資訊服務費 1,220 1,682千元。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300 2.水電費計1,840千元。 2024 稅捐及規費 6 3.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用等計350千元。 2027 保險費 20 4.權利使用費計1,250千元。 2030 兼職費 180 5.資訊設備保養及維修等計1,220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33,408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300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2,020 7.規費計6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3 8.對業務活動保險費計20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7 9.兼職費計180千元。 2051 物品 1,355 10.約聘僱助理人員34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30, 2054 一般事務費 5,151 428千元,工讀生6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2,2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475 08千元,臨時工5人酬金計324千元,國外專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22 家學者來台費用計448千元,共計33,408千元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475 。(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72 國內旅費 400 11.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2,020 2078 國外旅費 511 千元。 2081 運費 60 12.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3千元 2084 短程車資 15 。 3000 設備及投資 10,267 13.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7千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4,870 。 3035 雜項設備費 5,397 14.消耗品計945千元及非消耗品計410千元,共 4000 獎補助費 2,588 計1,355千元。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2,588 15.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等印刷費計5,0 88千元,員工21人文康活動費計63千元,共 計5,151千元。 16.辦公室及研究室等養護費計475千元。 17.辦公器具養護費計22千元。 18.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及事務機具設備 等保養費用計475千元。 19.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400千元。 20.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511千元。 21.運輸搬運費用等計60千元。 22.短程車資計15千元。 23.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4,870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1,430千元:一體成型精簡型 電腦及圖形掃描器。 (2)軟體購置費計340千元:軟體、防毒軟體、 計算軟體、個人電腦及工作站等使用軟體 。 (3)系統開發費計3,100千元:TAIS典藏系統全 面升級改版。 370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4.雜項設備費計5,397千元,包括: (1)檔案文書、庫房檔案典藏架、沙發、辦公 桌及防潮櫃等計710千元。 (2)研究用中外圖書及期刊等計4,087千元。 (3)電子資料庫設備費計600千元。 25.博、碩士生22人獎助學金計2,588千元。 08 社會學研究 66,782 社會所 本年度預算數66,782千元,係辦理行政業務活動 2000 業務費 56,247 、各研究人員計畫、各主題研究小組活動、社會 2003 教育訓練費 50 變遷計畫、社會意向計畫及年度專案研究計畫, 2006 水電費 1,690 較上年度增列2,774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 2009 通訊費 488 次: 2015 權利使用費 4,30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18 資訊服務費 200 50千元。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180 2.水電費計1,690千元。 2027 保險費 40 3.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等計488千元。 2030 兼職費 252 4.權利使用費等計4,300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30,791 5.資訊設備保養及維修等計200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6,749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180千元。 2051 物品 2,345 7.對業務活動保險費計40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5,209 8.兼職費計252千元。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571 9.約聘僱助理人員33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28,9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29 94千元,工讀生3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1,164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1,600 千元,臨時工2人酬金計103千元,國外專家學 2072 國內旅費 560 者來台費用計530千元,共計30,791千元。(依 2078 國外旅費 1,013 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81 運費 110 10.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6,749 2084 短程車資 70 千元。 3000 設備及投資 10,055 11.消耗品計1,215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130千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1,500 ,共計2,345千元。 3035 雜項設備費 8,555 12.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4000 獎補助費 480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等印刷費計5,1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480 25千元,員工28人文康活動費計84千元,共 計5,209千元。 13.辦公室及研究室等養護費計571千元。 14.辦公器具養護費計29千元。 15.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及事務機具設備 等保養費用計1,600千元。 16.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560千元。 17.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1,013千元。 18.運輸搬運費用等計110千元。 19.短程車資計70千元。 20.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1,500千元,包括: 371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1)硬體設備費計1,400千元:汰換個人電腦、 不斷電系統、筆記型電腦、液晶螢幕、伺 服器及印表機等。 (2)軟體購置費計100千元:電腦軟體等。 21.雜項設備費計8,555千元,包括: (1)辦公傢俱及小型事務性設備計500千元。 (2)研究用中外圖書及期刊等計7,755千元。 (3)電子資料庫設備費計300千元。 22.博、碩士生5人獎助學金計480千元。 09 語言學研究 58,535 語言所 本年度預算數58,535千元,係辦理語言學相關研 2000 業務費 47,684 究工作,較上年度增列2,352千元,主要編列用 2003 教育訓練費 250 途科目如次: 2006 水電費 2,00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09 通訊費 500 250千元。 2015 權利使用費 500 2.水電費計2,000千元。 2018 資訊服務費 1,000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用等計500千元。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200 4.權利使用費計500千元。 2027 保險費 200 5.資訊設備保養及維修等計1,000千元。 2030 兼職費 144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200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31,930 7.法定責任保險、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2,100 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計200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3 8.兼職費計144千元。 2051 物品 3,000 9.約聘僱助理人員40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30,3 2054 一般事務費 3,126 30千元,工讀生1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600千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500 元,國外專家學者來台費用等計1,000千元,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21 共計31,930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500 10.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2,100 2072 國內旅費 200 千元。 2078 國外旅費 1,260 11.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3千元 2081 運費 200 。 2084 短程車資 50 12.消耗品計1,50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500千元 3000 設備及投資 8,977 ,共計3,000千元。 3020 機械設備費 285 13.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2,181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等印刷費計3,0 3035 雜項設備費 6,511 66千元,員工20人文康活動費計60千元,共 4000 獎補助費 1,874 計3,126千元。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1,874 14.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500千元。 15.辦公器具養護費計21千元。 16.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及事務機具設備 等保養費用計500千元。 17.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200千元。 18.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1,260千元。 372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19.運輸搬運費用等計200千元。 20.短程車資計50千元。 21.機械設備費計285千元,包括:電極帽等。 22.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2,181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1,881千元:汰購網路印表機 、電腦、伺服器及儲存設備等。 (2)軟體購置費計300千元:新購公用資訊軟體 等。 23.雜項設備費計6,511千元,包括: (1)辦公傢俱、會議設備及小型事務性設備計5 00千元。 (2)研究用中外圖書及期刊等計5,781千元。 (3)電子資料庫設備費計230千元。 24.碩、博士生11人獎助學金計1,874千元。 10 政治學研究 43,197 政治所 本年度預算數43,197千元,係以發展政治學基礎 2000 業務費 36,726 理論研究、配合國家實際需要和開拓具有國際競 2003 教育訓練費 20 爭優勢的研究領域為三項主要目標。總體的研究 2006 水電費 1,400 方向設定為「以理論為導向、以區域為基礎的比 2009 通訊費 430 較政治與國際關係研究」,努力求取學術的突破 2015 權利使用費 2,300 與發展,較上年度增列2,402千元,主要編列用 2018 資訊服務費 840 途科目如次: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222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24 稅捐及規費 50 20千元。 2027 保險費 100 2.水電費計1,400千元。 2030 兼職費 10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用等計430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21,622 4.權利使用費計2,300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2,358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硬體設備租用等計840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10 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10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222千元。 2051 物品 2,212 7.稅捐及規費等計50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1,926 8.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屋建築火災保險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500 費等計100千元。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16 9.兼職費計10千元。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700 10.約聘僱助理人員22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17, 2072 國內旅費 200 196千元、工讀生5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1,3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70 10千元、臨時工3人酬金計116千元,國外專 2078 國外旅費 1,600 家學者來台費用等計3,000千元,共計21,622 2081 運費 30 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84 短程車資 100 11.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2,358 3000 設備及投資 5,651 千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1,249 12.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0千 3035 雜項設備費 4,402 元。 373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4000 獎補助費 820 13.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0千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820 元。 14.消耗品計1,325千元及非消耗品計887千元, 共計2,212千元。 15.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等印刷費計1,8 72千元,員工18人文康活動費計54千元,共 計1,926千元。 16.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500千元。 17.辦公器具養護費計16千元。 18.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及事務機具設備 等保養費用計700千元。 19.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200千元。 20.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70千元。 21.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1,600千元。 22.運輸搬運費用等計30千元。 23.短程車資計100千元。 24.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1,249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839千元:網路印表機、電腦 、高密集機架式伺服器、網路交換器及高 階伺服器。 (2)軟體購置費計410千元:防毒軟體、計算軟 體、個人電腦及工作站等使用軟體。 25.雜項設備費計4,402千元,包括: (1)會議室混音器、攝影機、控制鍵盤、投影 機、除濕機、新聘人員研究室辦公傢俱及 書櫃等計700千元。 (2)研究用中外圖書及期刊等計3,202千元。 (3)電子資料庫設備費計500千元。 26.碩、博士生8人獎助學金計820千元。 11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130,102 人社中心 本年度預算數130,102千元,係辦理政治思想研 2000 業務費 110,957 究、空間經濟研究及網路電子商務、跨界與流動 2003 教育訓練費 1,080 、海洋史研究、調查研究方法、環境感知與地理 2006 水電費 3,500 空間人工智慧應用等課題,較上年度增列6,079 2009 通訊費 1,500 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15 權利使用費 3,30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18 資訊服務費 2,320 1,080千元。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400 2.水電費計3,500千元。 2024 稅捐及規費 5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用等計1,500千元。 2027 保險費 45 4.權利使用費計3,300千元。 2030 兼職費 360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硬體設備租用等計2,32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71,070 0千元。 374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4,210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400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10 7.規費計5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60 8.對業務活動保險費、儀器及房屋建築火災保險 2051 物品 3,200 費等計45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11,670 9.兼職費計360千元。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3,500 10.約聘僱助理人員75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61,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32 870千元,工讀生11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1,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2,000 400千元,臨時工32人酬金計5,300千元,國 2072 國內旅費 400 外專家學者來台費用等計2,500千元,共計71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100 ,070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78 國外旅費 2,035 11.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4,210 2081 運費 60 千元。 2084 短程車資 100 12.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0千 3000 設備及投資 14,145 元。 3010 房屋建築及設備費 364 13.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60千 3020 機械設備費 110 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5,731 14.消耗品計2,00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200千元 3035 雜項設備費 7,940 ,共計3,200千元。 4000 獎補助費 5,000 15.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5,000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等印刷費計11, 424千元,員工32人文康活動費計96千元,辦 理人工標記平台的宣傳與傳播資料庫足跡和 經驗徵求參與者等活動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 費計150千元,共計11,670千元。 16.辦公室及研究室養護等計3,500千元。 17.辦公器具養護費計32千元。 18.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及事務機具設備 等保養費用計2,000千元。 19.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400千元。 20.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100千元。 21.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2,035千元。 22.運輸搬運費用等計60千元。 23.短程車資計100千元。 24.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364千元,包括:辦公室 及研究室裝修工程等。 25.機械設備費計110千元,包括:影像紀錄器及 數位投影機等。 26.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5,731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5,481千元: <1>新購及汰換筆記型電腦、個人電腦、中 低階伺服器及印表機等計2,932千元。 <2>繪圖運算伺服器計2,549千元。 375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系統開發費計250千元:整合型電腦輔助調 查系統及訪問系統功能擴增等。 27.雜項設備費計7,940千元,包括: (1)冷氣機、辦公傢俱及事務設備等計864千元 。 (2)研究用中外圖書及期刊等計7,000千元。 (3)電子資料庫設備費計76千元。 28.碩、博士生28人獎助學金計5,000千元。 12 法律學研究 50,207 法律所 本年度預算數50,207千元,係辦理憲政主義之區 2000 業務費 41,078 域關聯與人權保障的在地實踐、數位科技與法律 2003 教育訓練費 230 制度等主題為研究核心主軸,各自開展探索觸角 2006 水電費 1,600 與面向,較上年度增列2,272千元,主要編列用 2009 通訊費 300 途科目如次: 2015 權利使用費 1,75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18 資訊服務費 1,000 230千元。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350 2.水電費計1,600千元。 2024 稅捐及規費 10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用等計300千元。 2027 保險費 50 4.權利使用費計1,750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24,860 5.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硬體設備租用等計1,00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2,250 0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10 6.事務機具等租金計350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10 7.規費計10千元。 2051 物品 2,550 8.對業務活動保險費計50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1,612 9.約聘僱助理人員26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21,8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1,710 60千元,工讀生1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510千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21 元,臨時工4人酬金計490千元,國外專家學者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1,425 來台費用等計2,000千元,共計24,860千元。( 2072 國內旅費 40 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50 10.專家學者出席費、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2,250 2078 國外旅費 1,150 千元。 2081 運費 50 11.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0千 2084 短程車資 50 元。 3000 設備及投資 6,117 12.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0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805 元。 3035 雜項設備費 5,312 13.消耗品計1,55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1,000千元 4000 獎補助費 3,012 ,共計2,550千元。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3,012 14.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袋、保全服務費、辦公用信封等印刷費計1,5 52千元,員工20人文康活動費計60千元,共 計1,612千元。 15.辦公室及研究室養護等計1,710千元。 16.辦公器具養護費計21千元。 376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17.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及事務機具設備 等保養費用計1,425千元。 18.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40千元。 19.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50千元。 20.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1,150千元。 21.運輸搬運費用及快遞等計50千元。 22.短程車資計50千元。 23.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805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635千元:電腦設施及其周邊 設備之購置。 (2)軟體購置費計170千元:軟體、防毒軟體、 計算軟體、個人電腦及工作站等使用軟體 。 24.雜項設備費計5,312千元,包括: (1)空調冷氣機、辦公傢俱、消防及緊急逃生 相關設備等計199千元。 (2)研究用中外圖書及期刊等計5,113千元。 25.碩士生25人獎助學金計3,012千元。 13 人文館基本行政工作維持費 29,784 人文及社會科學各 本年度預算數29,784千元,係辦理人文館公共機 2000 業務費 26,794 所、研究中心 電設備及公共區域日常維護管理作業所需費用, 2003 教育訓練費 33 並包含聯合圖書館各項基本行政工作維持費用, 2006 水電費 5,245 較上年度增列2,000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 2009 通訊費 54 次: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204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27 保險費 80 33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5,273 2.水電費計5,245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10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用等計54千元。 2051 物品 1,537 4.事務機具等租金計204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7,662 5.法定責任保險、儀器及房屋建築火災保險費等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585 計80千元。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6,111 6.約聘僱助理人員6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5,273 3000 設備及投資 2,990 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3020 機械設備費 2,000 7.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計10千元。 3035 雜項設備費 990 8.發電機用油料等計187千元,消耗品計1,224千 元及非消耗品計126千元,共計1,537千元。 9.大樓清潔費、保全服務費及辦公用信封等印刷 費計7,662千元。 10.辦公室及會議室養護等計585千元。 11.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及事務機具設備 等保養費用計6,111千元。 12.機械設備費計2,000千元,包括:人文館大樓 消防門禁設備第4期更新及人文館北棟電梯更 377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203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預算金額 996,089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新等。 13.雜項設備費計990千元,包括: (1)聯圖密集書架及木製書架計840千元。 (2)聯圖及委員會辦公室碎紙機等設備計150千 元。 378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4000 南部院區 預算金額 651,313 計畫內容: 預期成果: 1.本院南部院區第1階段興建工程於109年底取得使用執照 1.跨領域研究大樓II及綜合大樓,使用單位於113年3月陸 ,並由農業生技專題中心進駐,自110年第1季啟用;第 續進駐。辦公室及會議室等公共空間依管理方式及使用 2階段興建工程,預計興建跨領域研究大樓II及綜合大 需求,於113年底完成傢俱採購;學人會館則配合興建 樓(包含研究暨行政管理綜合大樓、生活設施大樓及30 工程完工,因應人員進駐及點交時程進行分區施工,11 0人會議室)完成後係由量子科技及循環永續專題中心 3年完成3樓部分得先啟用外,其餘預計114年完成。 進駐;位於跨領域研究大樓II之量子科技及循環永續實 2.量子實驗大樓興建工程,已於112年7月完成設計,並於 驗室,將於第二階段興建工程完工後進行實驗室及相關 112年9月取得建造執照,將於113年下半年完成工程發 空間裝修工程。另跨領域研究大樓II及綜合大樓內公共 包作業。114年度為工程施工階段,預計117年竣工。 空間及學人會館亦完成傢俱及裝修工程並啟用,暨完成 3.南部院區農業生技針對科學研究、硬體設施運用和人才 建置資訊管理系統、測試中央監控系統等完善管理機制 培養進行全面發展,以期達到提升臺灣農業科技水平和 。 推動生物科技產業發展的目標。 2.南部院區以基礎研究為主軸,執行任務導向型計畫,結 (1)科學研究與技術整合:持續推進現代轉譯農學系統 合南部在地產業人才與研究優勢,以農業生技、循環永 ,利用組體學(Omics)平台、生物資訊平台、分子 續,並兼顧人文社科等領域研究,近期加入量子科技, 生物學技術、生物化學分析、影像與定位技術以及 將改變傳統運算方式,對電子產業影響甚鉅,故行政院 基因轉殖平台,深入研究重要糧食作物和景觀植物 於113年8月已核定「南部院區發展量子科技及興建實驗 的個體或器官發育、開花繁殖時間表,及其對環境 大樓規劃(第二次修正)」,計畫執行期程為111-117 逆境的反應和疾病抵抗能力。此外,計畫建立大型 年。 資料庫,供巨量生物資訊分析使用,以便精準掌控 3.南部院區農業生技:114年度研究方向將延續對重要糧 特定作物的農園藝經濟性狀。透過基因型分析、遺 食作物和觀賞植物的生物技術研發,結合生物資訊和大 傳分子標記篩選及表現型分析平台,篩選出具抗病 數據分析,深入探討作物基因體學,植物病原基因體、 、耐熱和耐淹水等特定農藝性狀的品系,加速作物 致病機制及其反制作用的基礎研究及應用。 改良和育種進程。在前瞻性農業生物科技發展方面 (1)研究分為以下幾個主要方向: ,將與位於臺北的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合作,進 <1>結合大數據運算於生物基因體與轉錄體分析:利 行功能性小型分子生物合成和鑑定工作,建立高解 用先進的生物資訊工具,進行高通量基因體和轉 析小型分子質譜系統,以利作物的化學型分析和生 錄體分析,以揭示作物的遺傳變異和表現調控網 合成代謝路徑的探討。 絡。 (2)硬體設施與應用:繼續提供國內三大合法認證之一 <2>作物與環境交感作用:研究作物如何感知並回應 的基因轉殖溫室,並完成設施擴增及優化,供研究 環境變化,包括氣候變化和土壤條件,改善作物 人員進行多樣化的作物繁殖及小型溫室性狀分析與 的適應性和產量。 產量試驗。同時,進一步建立基改作物的田間試驗 <3>功能性小型分子之分析應用及開發:建立質譜分 作業平台,並運用蘭花基因轉殖核心平台,拓展對 析平台,開發新的生物合成途徑來生產有益的小 觀賞、食用或藥用植物如嘉德利雅蘭和石斛蘭的基 分子,用於作物保護和增產。 因轉殖研究。質譜核心實驗室持續提供院外學研單 <4>蘭花科技技術開發:解析蘭花開花的分子機制, 位使用,進行常規性分析工作和教育訓練,增進研 開發促進開花調控技術提高商業價值。利用現代 究能力。南部育成中心將協助企業進行人力培訓與 基因編輯工具,開發蘭花基因轉殖技術,以創造 多角化合作,運用本院的技術和環境資源,強化研 新品種提升其經濟特性。 究與創新產品的聯繫,以及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和 <5>參與深度減碳計畫、減碳植材評估:評估開發能 新領域的發展。 夠有效固碳的植物材料,為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 (3)人才培養與科學教育:以前瞻永續農學生物科技為 碳做出貢獻。 研究重點,積極與中南部大專院校合作,加強合聘 (2)農業生技設施服務方面:南部院區持續提供先進的 關係,並持續推動海內外人才延攬,強化研發能力 生技設施,包括基因原位雜合與蘭花基因轉殖平台 。此外,透過轉譯農學科學博士學位學程、大專生 ,供功能性基因表達和轉譯農學研究使用。此外, 實習教育和高中科學營,不斷培養年輕科學人才, 南科基因轉殖溫室與南院溫室已整合為溫室核心設 投入產業或研究領域,提升臺灣的生物技術水平, 施,並持續優化設施,以強化研究支援。質譜核心 並使其成為全球農業科技強國的重要基石。 設施則提供小分子鑑定、代謝體分析和功能性分析 4.規劃在南部院區進行最具競爭力的關鍵議題研究,以合 。以上設施服務皆提供南北兩院區及院外研究人員 聘方式廣納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進行垂直整合模式的研 使用。 究,以期達到下列成果: (3)延攬人才及人才培訓。 (1)量子電腦專題中心:以8吋晶圓製程,製造量子電腦 4.南部院區關鍵議題研究中心主要係涵蓋下列任務型計畫 晶片,並結合與其他研發單位或廠商研發的周邊次 : 系統,自製可做初步量子計算的通用型量子電腦, (1)量子電腦專題中心:開發並最佳化量子位元晶片8吋 並且提供合作研究計畫進行量子計算測試。 機台製程,並以量子晶片建造通用型量子電腦,進 (2)量子光電研究計畫:開發光通訊波段的量子點單光 行量子計算的測試與研究。另也將投入研發相關次 子發射器,以及研發新型量子缺陷單光子光源。製 系統,包括高速數位控制電路以及Cryo-CMOS元件等 作超導奈米線單光子偵測器,偵測效率95%以上, 。 反應時間50ps以下。 (2)量子光電研究計畫:利用量子科技技術開發高亮度 (3)次世代太陽能電池研究計畫:製作面積3平方公分以 379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4000 南部院區 預算金額 651,313 且具光子不可分辨性的單光子發射器,以及高靈敏 上的疊層式鈣鈦礦/矽基太陽能電池,預計達成光 度、快速反應的超導線單光子偵測器等。 電能轉換效率28%以上,並確保製程的可靠度。 (3)次世代太陽能電池研究計畫:開發新世代太陽能電 (4)海洋能專題中心:續行建置第2部100KW發電機並進 池(疊層式鈣鈦礦/矽基太陽能電池),使其轉換 行相關測試,實地安裝成功後,實現兩部100KW浮游 率值超越目前矽基太陽能電池。 式渦輪發電機同步運轉輸電及整合運轉,並且評估 (4)海洋能專題中心:在臺灣東部海域進行第1部100kW 並聯市電的可行性。 浮游式發電機性能與錨繫可靠性測試。開始建造第2 5.南部院區核心溫室提供本院農業生技研究計畫執行栽種 部100kW浮游式發電機,安裝成功後將與第1部發電 模式植物及非模式植物之場域,包含臺灣高經濟價值的 機並聯運轉。 蘭花植物研究,臺灣重要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如水稻 5.南部院區核心溫室計畫為維運南部科學園區基因轉殖溫 、香蕉、大豆、番茄等研究,並協助執行新興農業生技 室、南部院區精密溫室及玻璃溫室,提供各類新興農業 之研究,例如高光合作用效率作物研究,開發分析檢測 生技研究主題,例如探討植物生理、病理、功能性基因 技術平臺、分析微生物體與代謝體等,以利本國農業生 、固碳效率等研究,感應器開發應用、植物與微生物代 技產業有更多元之發展。 謝體分析平臺優化等研究場域設施。農業生技為本院南 部院區發展之重點項目之一,設施開放本國學研業界付 費使用,促進南部院區與農業生技各界交流合作,達成 發展農業生技目的。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01 院區維運及興建工程 297,930 院本部 本年度預算數297,930千元,主要係執行行政院 2000 業務費 89,224 於113年8月核定「南部院區發展量子科技及興建 2003 教育訓練費 60 實驗大樓規劃(第二次修正)」,興建工程總經 2006 水電費 16,259 費1,732,990千元。112年度至113年度已編列經 2009 通訊費 3,378 費226,405千元,本年度編列預算為第3年經費18 2018 資訊服務費 1,500 6,307千元,較上年度減列13,693千元,其餘經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636 費1,320,278千元於115年以後續編。總工程管理 2024 稅捐及規費 13 費約5,438千元,內含於總工程經費中,係依「 2027 保險費 1,050 中央政府各機關工程管理費支用要點」規定計算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7,059 。跨領域研究大樓I(含地下停車場)、玻璃及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110 精密溫室、滯洪池及其他景觀公共區域,及跨領 2051 物品 1,362 域研究大樓II及綜合大樓(含地下停車場)之維 2054 一般事務費 28,150 運管理所需經費111,623千元。院區維運及興建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2,708 工程較上年度減列134,640千元,主要編列用途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8 科目如次: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25,675 1.員工在職進修等費用計60千元。 2072 國內旅費 446 2.水電費計16,259千元。 2081 運費 800 3.郵資、電話、傳真及網際網路通訊等計3,378 2084 短程車資 10 千元。 3000 設備及投資 208,706 4.資訊設備保養、操作、維修等計1,500千元。 3010 房屋建築及設備費 2,000 5.事務機具等其他業務租金計636千元。 3015 公共建設及設施費 186,307 6.公務車牌照稅及各式規費等計13千元。 3020 機械設備費 600 7.房屋建築火災保險、公共區域安全保險、電腦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2,869 機房設備保險、公務車輛保險費等計1,050千 3035 雜項設備費 16,930 元。 8.約聘僱助理人員8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7,059 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9.專家學者出席費及講座鐘點費等計110千元。 10.發電機用油料122千元、消耗品400千元及非 380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4000 南部院區 預算金額 651,313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消耗品840千元,共計1,362千元。 11.大樓清潔費、環境監測費、保全服務費、廢 棄物清運費及消防檢修申報等計28,150千元 。 12.建築物及公共空間養護等計2,708千元。 13.車輛養護費7千元及辦公器具養護費1千元, 共計8千元。 14.公共區域機電設備維護、操作與保養等費用 計25,675千元。 15.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446千元。 16.公文及物品運送費用等計800千元。 17.短程車資計10千元。 18.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2,000千元,包括:綜合 大樓學人會館裝修工程等。 19.「南部院區發展量子科技及興建實驗大樓規 劃」興建工程計186,307千元。 20.機械設備費計600千元,包括:綜合大樓異地 備援機房標準機櫃配電及預置光纜擴充等。 21.資訊硬體設備費計2,869千元,包括: (1)個人電腦擴充汰換及周邊設備等計1,569千 元。 (2)人文社科進駐計畫之個人電腦及印表機等 計560千元。 (3)研究大樓(I)(II)及綜合大樓有線及無 線網路依進駐使用狀況補強擴充計550千元 。 (4)圖書及檔案閱覽室公用查詢電腦、同仁個 人電腦及印表機等計190千元。 22.雜項設備費計16,930千元,包括: (1)維運管理設備設置及優化計9,000千元。 (2)綜合大樓辦公傢俱採購工程計7,000千元。 (3)學人會館維運用雜項設備等計500千元。 (4)綜合大樓會議所需設置視聽(訊)設備等 計360千元。 (5)綜合大樓綜合棟4樓購置公用設備等計70千 元。 02 農業生技 79,138 農生中心 本年度預算數79,138千元,係辦理選定之重要糧 2000 業務費 67,580 食和觀賞作物之生物技術的基礎研究以及生物有 2003 教育訓練費 67 用基因之利用的應用開發,提供質譜儀等設施服 2006 水電費 11,000 務,積極培育及延攬人才,較上年度增列10,161 2009 通訊費 252 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18 資訊服務費 30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381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4000 南部院區 預算金額 651,313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91 67千元。 2024 稅捐及規費 22 2.水電費計11,000千元。 2027 保險費 90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等計252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36,050 4.資訊操作、維修、雲端服務費及軟體使用費計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116 300千元。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10 5.研討會場地等其他業務租金計91千元。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6 6.工作車牌照稅、燃料費等稅捐及規費計22千元 2051 物品 9,995 。 2054 一般事務費 3,215 7.法定責任保險費計8千元,參與特定業務或活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285 動之保險費計21千元,儀器及房屋建築火災保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費 26 險費計61千元,共計90千元。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4,500 8.約聘僱助理人員48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34,7 2072 國內旅費 525 50千元,臨時工6人酬金計1,000千元,國外專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50 家學者來台之費用等計300千元,共計36,050 2078 國外旅費 896 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81 運費 75 9.專家學者演講費及審查費等計116千元。 2084 短程車資 9 10.參加國際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10千 3000 設備及投資 8,558 元。 3020 機械設備費 8,000 11.參加國內學術團體組織年費及會費等計6千元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508 。 3035 雜項設備費 50 12.工作車及發電機用油料等計55千元,消耗品 4000 獎補助費 3,000 計9,69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250千元,共計9,9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3,000 95千元。 13.大樓清潔費、舉辦研討會、研究報告、資料 袋、辦公用信封印刷等經費計3,215千元。 14.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養護等計285千元。 15.車輛養護費計26千元。 16.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4,500千元。 17.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525千元。 18.赴大陸地區開會等旅費計50千元。 19.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896千元。 20.運輸搬運費用及快遞等計75千元。 21.短程車資計9千元。 22.機械設備費計8,000千元,包括: (1)MULTISIZER 4E粒徑分析儀計2,558千元。 (2)自動化液體分注站計1,938千元。 (3)新進研究人員實驗室開辦所需之儀器、設 備及各實驗室用小型儀器等計3,504千元。 23.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508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492千元:雷射印表機、電腦 等。 382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4000 南部院區 預算金額 651,313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軟體購置費計16千元:網路監控軟體等。 24.雜項設備費計50千元,包括:茶水間用冰箱 及小型事務性設備。 25.博、碩士生25人獎助學金計3,000千元。 03 關鍵議題研究 256,186 關鍵中心 關鍵議題研究(含量子科技、淨零永續)本年度 2000 業務費 121,331 預算數256,186千元,係辦理量子電腦專題中心 2003 教育訓練費 922 與量子光電研究、海洋能專題研究及先進太陽光 2006 水電費 48,300 電技術研究團隊順利進駐,建置相關實驗室與核 2009 通訊費 330 心設施等及維持運作經費,較上年度減列49,734 2018 資訊服務費 1,360 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650 1.員工在職進修訓練之教材、膳宿及交通費等計 2027 保險費 280 922千元。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22,731 2.水電費計48,300千元。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8,040 3.電話、郵資及傳真費等計330千元。 2051 物品 6,980 4.資訊設備保養、維修及硬體設備租用等計1,36 2054 一般事務費 5,170 0千元。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2,700 5.廠房租金等計650千元。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11,900 6.法定責任保險費計100千元,參與特定業務或 2072 國內旅費 3,100 活動之保險費計100千元,儀器及房屋建築火 2078 國外旅費 608 災保險費計80千元,共計280千元。 2081 運費 8,260 7.約聘僱助理人員18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18,4 3000 設備及投資 131,875 27千元,工讀生2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1,040 3010 房屋建築及設備費 3,600 千元,臨時工2人酬金計1,264千元,國外專家 3020 機械設備費 122,800 學者來台之費用等計2,000千元,共計22,731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2,975 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3035 雜項設備費 2,500 8.專家學者顧問費及出席費等計8,040千元。 4000 獎補助費 2,980 9.消耗品計6,580千元及非消耗品計400千元,共 4030 對特種基金之補助 500 計6,980千元。 4045 對私校之獎助 500 10.大樓保全、清潔費、論文發表編修費、攬才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1,980 刊登費、印刷費等計5,134千元,員工12人文 康活動費計36千元,共計5,170千元。 11.研究室、實驗室養護等計2,700千元。 12.電梯、空調、發電機、消防、儀器設備及事 務機具設備等保養費用計11,900千元。 13.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3,100千元。 14.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等旅費計608千元。 15.儀器設備及器材等搬運費計8,260千元。 16.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計3,600千元,包括:大廳 、辦公室、研究室及實驗室等水電管路、機 電、土木、隔間等更新及裝修工程等。 17.機械設備費計122,800千元,包括: (1)乾式稀釋冷凍機2套計120,000千元。 383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4000 南部院區 預算金額 651,313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量子電腦實驗室用小型儀器計2,000千元。 (3)海洋能實驗室用小型儀器計800千元。 18.資訊軟硬體設備費計2,975千元,包括: (1)硬體設備費計2,025千元:印表機、電腦及 高階伺服器等。 (2)軟體購置費計600千元:軟體、防毒軟體、 個人電腦及工作站等使用軟體。 (3)系統開發費計350千元:主題網站開發與網 頁設計及整合平台開發等。 19.雜項設備費計2,500千元,包括: (1)演講會議用視聽設備、實驗用低溫冰箱、 辦公傢俱及小型事務性設備計2,400千元。 (2)研究用中外期刊及圖書等計100千元。 20.對特種基金之補助計500千元,係補助所招募 之國立大學合聘教授減授鐘點費。 21.對私校之獎助計500千元,係補助所招募之私 立大學合聘教授減授鐘點費。 22.博、碩士生12人獎助學金計1,980千元。 04 核心溫室 18,059 農生中心 本年度預算數18,059千元,係南部院區溫室及南 2000 業務費 12,859 科基因轉殖溫室辦理設施維運管理,較上年度增 2003 教育訓練費 1 列5,146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如次: 2006 水電費 5,000 1.員工在職進修等費用計1千元。 2009 通訊費 60 2.水電費計5,000千元。 2012 土地租金 2,550 3.郵資、電話及傳真費等計60千元。 2027 保險費 13 4.基因轉殖溫室南部科學園區土地租金計2,550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3,090 千元。 2051 物品 281 5.法定責任保險費等計13千元。 2054 一般事務費 504 6.約聘僱助理人員2人薪資及勞健保費等計1,854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310 千元,臨時工4人酬金計1,236千元,共計3,09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1,000 0千元。(依實際工作月數支薪) 2072 國內旅費 50 7.農機及發電機用油料等計10千元,消耗品計27 3000 設備及投資 5,200 1千元,共計281千元。 3020 機械設備費 5,150 8.基因轉殖溫室系統保全費、清潔費、南部科學 3035 雜項設備費 50 園區汙水費及廢棄物處理費、消防檢測等計50 4千元。 9.溫室建築養護費計310千元。 10.溫室空調、儀器設備、消防等養護費用計1,0 00千元。 11.赴國內各地區出差旅費計50千元。 12.機械設備費計5,150千元,包括: (1)空調系統計4,500千元。 (2)生長箱、發電機等計650千元。 384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4000 南部院區 預算金額 651,313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13.雜項設備費計50千元,包括:角鋼架等。 385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8110 科學研究基金 預算金額 1,258,745 計畫內容: 預期成果: 1.執行關鍵新穎疾病治療技術開發計畫。 1.為塑造世界級研究環境,強化我國學術競爭力,參與各 2.建立符合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之資料庫、量子科技 項專題研究,積極推動科技移轉,將本院重要的研究成 研究基地核心設施建置計畫、「淨零排放」基於2050淨 果產業化,協助產業升級、創造就業機會,促進臺灣生 零減碳之前瞻性科技開發與實踐規劃計畫、關鍵議題服 技產業的深耕與發展,並建立國內外合作、技轉及交流 務型設施計畫。 的模式,達到技術及產業升級目的。 3.因應我國推動生技產業之需要,本院由政府授命承擔國 2.生技產業是高附加價值、知識導向型之科技產業,亦是 家生技產業研究之任務,主導推動「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21世紀之重要產業,深具發展潛力。「國家生技研究園 」之開發設立,打造以「創新研發」為主軸、「轉譯醫 區」的設置以研發為主,將突破當前生技產業的瓶頸, 學」與「生技製藥」為發展主力的新一代生物科技研究 建立產學合作與資源共享的美好願景。園區緊鄰中央研 園區。以本院的研發能量為主力,輔以引進與生技產業 究院,並鄰近多所大學及醫學中心,可整合研究資源, 發展密切相關之政府機關及單位進駐園區,期透過研發 產生群聚效應,類似美國三個成功的生技園區(即波士 成果之技術移轉與輔導成立新創公司,促進臺灣生技醫 頓、舊金山及聖地牙哥)之發展模式,此將加速國內新 藥技術走向臨床試驗和產品上市,將重要的轉譯研究成 藥研發腳步,且使得周邊產業供應鏈(如藥物試驗材料 果轉化為具有社會價值的產出,使臺灣生技產業永續發 及動物模式、醫療器材、檢驗測量、分析儀器及臨床與 展。 醫療相關產品等)接連受益,整個臺灣生技產業生態系 將得以扭轉,而讓國內新藥發展的路途更加順遂。「國 家生技研究園區」在各級政府及我國最高研究機構中央 研究院的共同努力推動下,預期將可對臺灣生技產業環 境產生漣漪般的擴散效果: (1)提高國內生物科技水準及我國生技產業研發能力。 (2)促進國內外生技研究學術及國內生技產業資訊交流 ,吸引生技產業群聚的效果,增加南港地區生技發 展優勢的廣度與深度。 (3)使我國成為亞太地區之育成交流窗口,支援企業的 全球生產佈局,提升國家整體經濟實力及國際競爭 力。 (4)維護園區自然環境並致力生態保育,達到生技與生 態共存與共榮,成為國家新一代研究型園區之典範 。 (5)創造國內優良生技產業研發環境,打進國際生技版 圖。另提升新藥研發能量及產值、衍生之經濟效益 、就業機會及社會發展效益,如帶動園區周邊縣市 產業發展、建立生技人才機制等。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01 研發能量提升 151,802 各所、研究中心 1.研發能量提升計畫151,802千元:關鍵新穎疾 3000 設備及投資 26,400 病治療技術開發計畫。 3045 投資 26,400 2.研發能量提升計畫151,802千元:服務費用95, 4000 獎補助費 125,402 545千元,材料及用品費26,867千元,租金、 4030 對特種基金之補助 125,402 償債、利息及相關手續費280千元,購建固定 資產、無形資產、非理財目的之長期投資及營 舍與設施工程支出26,400千元,會費、捐助、 補助、分攤、照護、救濟與交流活動費2,710 千元。 3.各計畫編列情形詳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附 屬單位預算書。 02 科研環境領航 968,695 各所、研究中心 1.科研環境領航計畫968,695千元: 3000 設備及投資 461,917 (1)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計畫239,775千元。 3045 投資 461,917 (2)量子科技研究基地核心設施建置計畫247,9 4000 獎補助費 506,778 35千元。 4030 對特種基金之補助 506,778 (3)「淨零排放」基於2050淨零減碳之前瞻性 386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8110 科學研究基金 預算金額 1,258,745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科技開發與實踐規劃計畫381,385千元。 (4)關鍵議題服務型設施計畫99,600千元。 2.科研環境領航計畫968,695千元:服務費用330 ,130千元,材料及用品費134,782千元,租金 、償債、利息及相關手續費12,950千元,購建 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非理財目的之長期投資 及營舍與設施工程支出461,917千元,稅捐及 規費2,925千元,會費、捐助、補助、分攤、 照護、救濟與交流活動費25,981千元,其他10 千元。 3.各計畫編列情形詳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附 屬單位預算書。 03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138,248 轉譯中心 1.因應國家生技研究園區108年起陸續進駐,編 3000 設備及投資 25,000 列114年度進駐園區核心設施、核酸先導設施 3045 投資 25,000 、P3實驗室維運費用及分攤園區水電維運費等 4000 獎補助費 113,248 ,總計138,248千元,主要編列用途科目及計 4030 對特種基金之補助 113,248 畫內容如次: (1)主要編列用途科目: <1>園區核心設施維運經費35,554千元。 <2>核酸先導設施維運經費40,697千元。 <3>P3實驗室維運經費27,495千元。 <4>園區進駐單位(核心設施、核酸先導設 施、P3實驗室等)分攤園區水電維運相 關費用: #1.業務費9,502千元。 #2.設備費(裝設電錶)25,000千元。 (2)計畫內容如下: <1>園區核心設施經費:為促進生醫轉譯研 究與臨床試驗順利接軌,結合頂尖且具 成熟技術之專業技術服務團隊,包含化 學生物學及生物物理學、分子及細胞生 物學、生物影像、胞膜蛋白及轉譯後修 飾學、系統生物學及基因體醫藥研究等 ,並承接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並 邀請生技醫藥轉譯創新發展計畫及生技 類核心設施項下運作成熟的服務技術單 位進駐,目標為建構支援國內學研產研 究者從事疾病預防、檢測、診斷試劑、 藥物創新醫藥開發所進行之轉譯研究、 臨床前驗證(research proof-of-conce pt)及IND-enabling studies的生技醫 藥核心設施。 387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8110 科學研究基金 預算金額 1,258,745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2>核酸先導設施經費:為提升園區核心設 施及研究計畫團隊之國際競爭力、服務 品質及對產業助益,建置mRNA疫苗核酸 先導核心設施,並擴增第二條生產線, 建立mRNA生產製程及品質分析技術,完 備傳染性疾病相關實驗模式與標準作業 程序,加速開發與生產,提升研發能量 。 <3>生物安全第三等級實驗室(P3):考量 全球新興疾病趨勢,園區P3實驗室啟動 優化工程,建置國家級BSL-2/ABSL-2及B SL-3/ABSL-3實驗室,完備傳染病防治研 究各項技術平台、建構感染性疾病相關 所需生物材料庫以及建立臨床前動物免 疫、攻毒模式等,並積極培育傳染病防 治研究與高防護實驗操作專才。從設備 (場域)、平台技術、材料資源及人員 等四大面向做好準備,為未來可能面臨 的新興傳染病預先部署,縮短研發時程 ,協助國家防疫工作。 388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9011 交通及運輸設備 預算金額 2,450 計畫內容: 預期成果: 為行政及研究業務需要,購置工作車供行政作業及調查採 完成各項行政作業及調查採集等使用。 集等使用。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01 交通及運輸設備 2,450 各所、研究中心 本年度預算數2,450千元,係辦理行政及研究需 3000 設備及投資 2,450 要公務車輛,主要編列明細如次: 3025 運輸設備費 2,450 1.地球所1,540千元。 (1)運輸設備費1,540千元。 <1>8-9人座小客車1輛1,540千元。 2.分生所910千元。 (1)運輸設備費910千元。 <1>四輪傳動小客貨兩用車1輛910千元。 389 中央研究院 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 經資門併計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9800 第一預備金 預算金額 7,375 計畫內容: 預期成果: 分 支 計 畫 及 用 途 別 科 目 金 額 承 辦 單 位 說 明 19 第一預備金 7,375 院本部 依照預算法規定額度內提列。 6000 預備金 7,375 6005 第一預備金 7,375 390 中央研究院 各項費用彙計表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0100 5202401010 5202401020 5202402010 5202402020 5202402030 一般行政 人力資源 學術研究與人 數理科學研究 生命科學研究 人文及社會科 第一、二級用途別 才培育 學研究 科目名稱及編號 合 計 303,128 2,845,168 4,621,452 1,695,996 1,973,156 996,089 1000 人事費 251,049 2,775,168 - - - - 1010 政務人員待遇 10,630 - - - - - 1015 法定編制人員待遇 136,385 1,728,051 - - - - 1020 約聘僱人員待遇 9,403 19,819 - - - - 1025 技工及工友待遇 4,300 7,541 - - - - 1030 獎金 40,542 555,094 - - - - 1035 其他給與 3,806 3,912 - - - - 1040 加班費 12,965 12,451 - - - - 1045 退休退職給付 2,260 180,000 - - - - 1050 退休離職儲金 15,814 134,789 - - - - 1055 保險 14,944 133,511 - - - - 2000 業務費 49,554 - 3,201,176 1,301,989 1,615,636 802,404 2003 教育訓練費 105 - 23,947 11,028 4,558 11,756 2006 水電費 356 - 41,343 127,648 241,098 47,706 2009 通訊費 72 - 10,922 6,950 5,535 9,577 2012 土地租金 - - - 90 - - 2015 權利使用費 - - 149,475 15,957 18,677 27,535 2018 資訊服務費 - - 156,727 19,388 11,247 17,665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249 - 112,783 4,299 2,771 3,848 2024 稅捐及規費 160 - 948 630 485 383 2027 保險費 300 - 2,195 2,047 2,130 1,739 2030 兼職費 - - - 716 50 3,049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34,011 - 1,318,486 665,444 728,187 457,708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256 - 88,241 6,214 10,506 37,838 2039 委辦費 - - 8,600 - - -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 - 4,620 881 408 403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3 - 850 1,092 245 408 2051 物品 1,227 - 505,006 118,431 272,244 27,449 2054 一般事務費 6,809 - 391,851 186,483 140,006 76,016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2,271 - 162,308 28,229 45,862 19,481 391 中央研究院 各項費用彙計表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0100 5202401010 5202401020 5202402010 5202402020 5202402030 一般行政 人力資源 學術研究與人 數理科學研究 生命科學研究 人文及社會科 第一、二級用途別 才培育 學研究 科目名稱及編號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 359 - 86 582 623 456 費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 2,100 - 133,884 61,080 98,687 32,905 費 2072 國內旅費 29 - 13,542 5,837 4,914 5,232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 - 2,603 1,375 544 1,613 2078 國外旅費 - - 69,047 33,103 22,269 16,634 2081 運費 10 - 2,150 3,755 3,570 2,144 2084 短程車資 58 - 1,562 730 1,020 859 2093 特別費 1,179 - - - - - 3000 設備及投資 2,069 - 897,047 340,855 297,460 168,109 3010 房屋建築及設備費 - - 21,147 1,850 21,292 6,435 3015 公共建設及設施費 - - - - - - 3020 機械設備費 - - 509,773 222,280 180,499 2,795 3025 運輸設備費 - - - - - -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 - 294,642 78,035 52,546 37,735 3035 雜項設備費 2,069 - 71,485 38,690 43,123 121,144 3045 投資 - - - - - - 4000 獎補助費 456 70,000 523,229 53,152 60,060 25,576 4030 對特種基金之補助 - - 58,750 - - - 4035 對外之捐助 - - 28,600 1,100 - - 4040 對國內團體之捐助 - - 2,824 - - - 4045 對私校之獎助 - - 8,900 - - -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 - 403,155 52,052 60,060 23,176 4075 差額補貼 - 70,000 - - - - 4085 獎勵及慰問 456 - - - - - 4090 其他補助及捐助 - - 21,000 - - 2,400 6000 預備金 - - - - - - 6005 第一預備金 - - - - - - 392 中央研究院 各項費用彙計表(續)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4000 5202408110 5202409011 5202409800 南部院區 科學研究基金 交通及運輸設 第一預備金 第一、二級用途別 備 合 計 科目名稱及編號 合 計 651,313 1,258,745 2,450 7,375 14,354,872 1000 人事費 - - - - 3,026,217 1010 政務人員待遇 - - - - 10,630 1015 法定編制人員待遇 - - - - 1,864,436 1020 約聘僱人員待遇 - - - - 29,222 1025 技工及工友待遇 - - - - 11,841 1030 獎金 - - - - 595,636 1035 其他給與 - - - - 7,718 1040 加班費 - - - - 25,416 1045 退休退職給付 - - - - 182,260 1050 退休離職儲金 - - - - 150,603 1055 保險 - - - - 148,455 2000 業務費 290,994 - - - 7,261,753 2003 教育訓練費 1,050 - - - 52,444 2006 水電費 80,559 - - - 538,710 2009 通訊費 4,020 - - - 37,076 2012 土地租金 2,550 - - - 2,640 2015 權利使用費 - - - - 211,644 2018 資訊服務費 3,160 - - - 208,187 2021 其他業務租金 1,377 - - - 125,327 2024 稅捐及規費 35 - - - 2,641 2027 保險費 1,433 - - - 9,844 2030 兼職費 - - - - 3,815 2033 約用人員酬金 68,930 - - - 3,272,766 2036 按日按件計資酬金 8,266 - - - 151,321 2039 委辦費 - - - - 8,600 2042 國際組織會費 10 - - - 6,322 2045 國內組織會費 6 - - - 2,604 2051 物品 18,618 - - - 942,975 2054 一般事務費 37,039 - - - 838,204 2063 房屋建築養護費 6,003 - - - 264,154 393 中央研究院 各項費用彙計表(續)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及編號 5202404000 5202408110 5202409011 5202409800 南部院區 科學研究基金 交通及運輸設 第一預備金 第一、二級用途別 備 合 計 科目名稱及編號 2066 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 34 - - - 2,140 費 2069 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 43,075 - - - 371,731 費 2072 國內旅費 4,121 - - - 33,675 2075 大陸地區旅費 50 - - - 6,185 2078 國外旅費 1,504 - - - 142,557 2081 運費 9,135 - - - 20,764 2084 短程車資 19 - - - 4,248 2093 特別費 - - - - 1,179 3000 設備及投資 354,339 513,317 2,450 - 2,575,646 3010 房屋建築及設備費 5,600 - - - 56,324 3015 公共建設及設施費 186,307 - - - 186,307 3020 機械設備費 136,550 - - - 1,051,897 3025 運輸設備費 - - 2,450 - 2,450 3030 資訊軟硬體設備費 6,352 - - - 469,310 3035 雜項設備費 19,530 - - - 296,041 3045 投資 - 513,317 - - 513,317 4000 獎補助費 5,980 745,428 - - 1,483,881 4030 對特種基金之補助 500 745,428 - - 804,678 4035 對外之捐助 - - - - 29,700 4040 對國內團體之捐助 - - - - 2,824 4045 對私校之獎助 500 - - - 9,400 4050 對學生之獎助 4,980 - - - 543,423 4075 差額補貼 - - - - 70,000 4085 獎勵及慰問 - - - - 456 4090 其他補助及捐助 - - - - 23,400 6000 預備金 - - - 7,375 7,375 6005 第一預備金 - - - 7,375 7,375 394 歲出一級用途別科目分析表 395 中央研 歲出一級用途 中華民國 科 目 經 常 支 款 項 目 節 名 稱 人事費 業務費 獎補助費 債務費 1 總統府主管 5 中央研究院 3,026,217 7,261,753 1,483,881 - 科學支出 3,026,217 7,261,753 1,483,881 - 1 一般行政 251,049 49,554 456 - 2 一般學術研究及評議 2,775,168 3,201,176 593,229 - 1 人力資源 2,775,168 - 70,000 - 2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 3,201,176 523,229 - 3 自然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 3,720,029 138,788 - 1 數理科學研究 - 1,301,989 53,152 - 2 生命科學研究 - 1,615,636 60,060 - 3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 802,404 25,576 - 4 南部院區 - 290,994 5,980 - 5 非營業特種基金 - - 745,428 - 1 科學研究基金 - - 745,428 - 6 一般建築及設備 - - - - 1 交通及運輸設備 - - - - 7 第一預備金 - - - - 396 究院 別科目分析表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出 資 本 支 出 合 計 預備金 小計 業務費 設備及投資 獎補助費 預備金 小計 7,375 11,779,226 - 2,575,646 - - 2,575,646 14,354,872 7,375 11,779,226 - 2,575,646 - - 2,575,646 14,354,872 - 301,059 - 2,069 - - 2,069 303,128 - 6,569,573 - 897,047 - - 897,047 7,466,620 - 2,845,168 - - - - - 2,845,168 - 3,724,405 - 897,047 - - 897,047 4,621,452 - 3,858,817 - 806,424 - - 806,424 4,665,241 - 1,355,141 - 340,855 - - 340,855 1,695,996 - 1,675,696 - 297,460 - - 297,460 1,973,156 - 827,980 - 168,109 - - 168,109 996,089 - 296,974 - 354,339 - - 354,339 651,313 - 745,428 - 513,317 - - 513,317 1,258,745 - 745,428 - 513,317 - - 513,317 1,258,745 - - - 2,450 - - 2,450 2,450 - - - 2,450 - - 2,450 2,450 7,375 7,375 - - - - - 7,375 397 中央研 資本支出 中華民國 科 目 設 備 款 項 目 節 名 稱 及 編 號 土地 房屋建築及設備 公共建設及設施 機械設備 0002000000 1 總統府主管 0002400000 5 中央研究院 - 56,324 186,307 1,051,897 5202400000 科學支出 - 56,324 186,307 1,051,897 5202400100 1 一般行政 - - - - 5202401000 2 一般學術研究及評議 - 21,147 - 509,773 5202401020 2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 21,147 - 509,773 5202402000 3 自然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 29,577 - 405,574 5202402010 1 數理科學研究 - 1,850 - 222,280 5202402020 2 生命科學研究 - 21,292 - 180,499 5202402030 3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 6,435 - 2,795 5202404000 4 南部院區 - 5,600 186,307 136,550 5202408100 5 非營業特種基金 - - - - 5202408110 1 科學研究基金 - - - - 5202409000 6 一般建築及設備 - - - - 5202409011 1 交通及運輸設備 - - - - 398 究院 分析表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及 投 資 其他資本支出 合 計 運輸設備 資訊軟硬體設備 雜項設備 權 利 投 資 2,450 469,310 296,041 - 513,317 - 2,575,646 2,450 469,310 296,041 - 513,317 - 2,575,646 - - 2,069 - - - 2,069 - 294,642 71,485 - - - 897,047 - 294,642 71,485 - - - 897,047 - 168,316 202,957 - - - 806,424 - 78,035 38,690 - - - 340,855 - 52,546 43,123 - - - 297,460 - 37,735 121,144 - - - 168,109 - 6,352 19,530 - - - 354,339 - - - - 513,317 - 513,317 - - - - 513,317 - 513,317 2,450 - - - - - 2,450 2,450 - - - - - 2,450 399 中央研究院 人事費彙計表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人 事 費 別 金 額 說 明 一、民意代表待遇 - 二、政務人員待遇 10,630 三、法定編制人員待遇 1,864,436 四、約聘僱人員待遇 29,222 五、技工及工友待遇 11,841 六、獎金 595,636 七、其他給與 7,718 八、加班費 25,416 九、退休退職給付 182,260 十、退休離職儲金 150,603 十一、保險 148,455 十二、調待準備 - 合 計 3,026,217 400 預算員額明細表 401 中央研 預算員額 中華民國 科 目 員 額 ( 單位: 職 員 警 察 法 警 駐 警 工 友 技 工 駕 駛 款 項 目 節 名 稱 本年度 上年度 本年度 上年度 本年度上年度 本年度上年度本年度上年度 本年度上年度 本年度 上年度 0002000000 1 總統府主管 0002400000 5 中央研究院 1,356 1,341 - - - - 5 8 9 11 17 18 3 3 5202400100 1 一般行政 162 147 - - - - 5 8 1 1 8 8 3 3 5202401000 2 一般學術研究及評 1,194 1,194 - - - - - - 8 10 9 10 - - 議 5202401010 1 人力資源 1,194 1,194 - - - - - - 8 10 9 10 - - 402 究院 明細表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人 ) 年 需 經 費 聘 用 約 僱 駐外雇員 合 計 說 明 本 年 度 上 年 度 比 較 本年度 上年度本年度上年度 本年度 上年度 本年度 上年度 43 43 - - - - 1,433 1,424 3,000,801 2,774,301 226,500 11 11 - - - - 190 178 238,084 213,025 25,059 1.行政人員162人、駐警5人、工友1人 、技工8人、駕駛3人、聘用人員11人 ,共計190人。 2.另於業務費編列協助文書處理及資訊 處理作業,預計約用人員43人編列金 額34,011千元。 32 32 - - - - 1,243 1,246 2,762,717 2,561,276 201,441 32 32 - - - - 1,243 1,246 2,762,717 2,561,276 201,441 1.行政人員179人、研究人員1,015人、 工友8人、技工9人、聘用人員32人, 共計1,243人。 2.另於業務費編列協助文書處理及資訊 處理作業,預計約用人員707人編列 金額569,311千元、勞務承攬人員104 人編列金額15,924千元,共計811人 金額585,235千元;協助研究人員執 行各項研究計畫,預計約用人員2,98 9人編列金額2,444,975千元、勞務承 攬人員462人編列金額55,647千元, 共計3,451人金額2,500,622千元。 403 中央研究院 公務車輛明細表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乘客人數 購置 汽缸總 油料費 車輛數 車 輛 種 類 排氣量 養護費 其 他 備 註 不含司機 年月 (立方公分) 數量(公升) 單價(元) 金額 現有車輛: 1 首長專用車 4 111.06 2,500 0 0.00 0 23 95 EAD-5387。 行政管理(電 動車) 1 副首長專用車 4 107.05 1,798 1,140 33.00 38 51 62 AWD-1560。 行政管理(油 電車) 1 副首長專用車 4 107.05 1,798 1,140 33.00 38 51 62 AWD-1561。 行政管理(油 電車) 1 副首長專用車 4 113.06 0 0 0.00 0 8 95 113年新增。 行政管理(電 動車)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8 99.04 1,968 417 31.00 13 13 37 ARG-0970。 用車 地球科學研究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4 99.04 2,457 417 33.00 14 13 16 3427-YG。 用車 天文及天文物 理研究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5 99.05 2,359 556 33.00 18 17 20 1171-QH。 用車 環境變遷研究 (節能標章)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7 100.03 2,200 1,668 31.00 52 51 60 4580-ZT。 用車 細胞與個體生 物學研究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6 100.05 2,378 1,668 31.00 52 11 20 2751-QH。 用車 資訊科學研究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4 100.11 2,362 1,668 31.00 52 51 58 3829-QH。 用車 行政管理(100 年外界捐贈)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5 102.03 1,998 1,668 31.00 52 51 24 AAC-3707。 用車 生物醫學科學 研究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4 103.08 1,798 1,140 31.00 35 51 62 AJF-7139。 用車 行政管理(油 電車)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5 107.04 2,359 1,668 33.00 55 51 20 AXC-3511。 用車 環境變遷研究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7 107.06 2,198 1,668 31.00 52 51 53 AXE-0803。 用車 生物多樣性研 究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5 109.03 1,998 1,668 31.00 52 34 44 BEK-2392。 用車 生物多樣性研 究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4 109.05 1,798 1,140 33.00 38 28 42 BFW-2795。 用車 經濟學研究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4 110.05 2,359 1,668 31.00 52 26 43 BKS-9751。 404 中央研究院 公務車輛明細表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乘客人數 購置 汽缸總 油料費 車輛數 車 輛 種 類 排氣量 養護費 其 他 備 註 不含司機 年月 (立方公分) 數量(公升) 單價(元) 金額 用車 地球科學研究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6 110.07 1,798 1,668 31.00 52 25 62 BKU-1503。 用車 生物化學研究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4 111.05 2,359 1,668 31.00 52 26 51 BQP-7601。 用車 地球科學研究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4 111.07 1,798 1,140 31.00 35 25 12 BPL-8982。 用車 物理研究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5 111.10 2,359 1,668 33.00 55 26 42 BQU-0163。 用車 南部院區/農 業生技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4 112.02 2,359 1,668 31.00 52 9 50 BQX-5870。 用車 史學及考文研 究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4 112.08 0 0 0.00 0 23 75 EAF-1273。 用車 原子與分子科 學研究(電動 車)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7 112.10 2,378 1,668 31.00 52 9 47 BVT-3371。 用車 行政管理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4 113.01 2,359 1,660 33.00 55 8 61 BKX-9692。 用車 天文及天文物 理研究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9 113.04 2,199 1,668 27.00 45 9 80 BWT-7216。 用車 生物多樣性研 究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4 113.04 2,359 1,668 31.00 52 9 30 BWS-9083。 用車 基因體研究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5 113.05 1,998 1,668 31.00 52 9 24 BXE-3873。 用車 生物醫學科學 研究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4 113.06 0 0 0.00 0 8 0 113年新增。 用車 物理研究(電 動車) 1 小貨車 1 103.04 2,378 1,668 31.00 52 51 35 AGH-3530。 史學及考文研 究 1 小貨車 2 105.01 2,351 1,668 31.00 52 51 19 ANX-7131。 生物多樣性研 究 1 小貨車 2 111.08 2,378 1,668 33.00 55 26 20 BQS-6750。 環境變遷研究 2 機車 1 103.04 0 0 0.00 0 4 2 231-QJZ、232 -QJZ。 行政 管理(輕型電 動機車) 405 中央研究院 公務車輛明細表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乘客人數 購置 汽缸總 油料費 車輛數 車 輛 種 類 排氣量 養護費 其 他 備 註 不含司機 年月 (立方公分) 數量(公升) 單價(元) 金額 1 機車 1 103.06 0 0 0.00 0 2 0 700-QJZ中國 文哲研究(輕 型電動車) 4 機車 1 110.10 0 0 0.00 0 7 5 EWV-8003、EW V-8005、EWV- 8006、EWV-80 07。南部院區 /院區維運及 興建工程 2 機車 1 112.08 0 0 0.00 0 4 4 EWP-8903、EW P-8905。天文 及天文物理研 究(輕型電動 機車) 本年度新增車輛: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4 114.01 1,998 1,668 33.00 55 9 24 114年新增1。 用車 分子生物研究 1 小客車及小客貨兩 8 114.04 2,359 1,251 31.00 39 7 69 114新增2。 用車 地球科學研究 合 計 43,361 1,363 928 1,525 406 現有辦公房舍明細表 407 預算員額: 職員 1,356 人 技工 17 人 警察 0 人 駕駛 3 人 中央研 法警 0 人 聘用 43 人 合計: 1,433 人 駐警 5 人 約僱 0 人 工友 9 人 駐外雇員 0 人 現有辦公房 中華民國 自有 無償借用 區 分 單位數 面積 取得成本 年需養護費 單位數 面積 年需養護費 一、辦公房屋 66 637,176.70 10,283,177 234,884 - - - 二、機關宿舍 569 65,023.81 1,256,480 23,970 - - - 1 首長宿舍 1 472.07 2,226 174 - - - 2 單房間職務宿舍 243 11,493.90 156,089 4,237 - - - 3 多房間職務宿舍 325 53,057.84 1,098,165 19,559 - - - 三、其他 15 14,376.54 890,843 5,300 - - - 合 計 716,577.05 12,430,500 264,154 - - 408 究院 舍明細表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平方公尺 有償租用或借用 合計 單位數 面積 押金 租金 年需養護費 面積 押金 租金 年需養護費 - - - - - 637,176.70 - - 234,884 - - - - - 65,023.81 - - 23,970 - - - - - 472.07 - - 174 - - - - - 11,493.90 - - 4,237 - - - - - 53,057.84 - - 19,559 - - - - - 14,376.54 - - 5,300 - - - - 716,577.05 - - 264,154 409 中央研 補助經費 中華民國 計 畫 補 助 接受補助 補 助 計 畫 起 訖 補 助 內 容 機關列入 經 常 年 度 預算年度 人 事 費 業 務 費 合計 - 733,602 1.5202401020 - -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1)中研學者計畫 01 - - [1]補助特種基金 114-114 中研學者獲選者研究經費、 114 - - 所屬公立學校管理費及學校 另聘教師授課鐘點費 2.5202404000 - - 南部院區 (1)關鍵議題研究 01 - - [1]補助特種基金 114-114 補助所招募之國立大學合聘 114 - - 教授減授鐘點費 3.5202408110 - 733,602 科學研究基金 (1)研發能量提升 01 - 122,702 [1]補助特種基金 114-114 補助研發能量提升計畫(包 114 - 122,702 括:關鍵新穎疾病治療技術 開發計畫) (2)科研環境領航 02 - 497,652 [1]補助特種基金 114-114 補助科研環境領航計畫(包 114 - 497,652 括: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計 畫、量子科技研究基地核心 設施建置計畫、「淨零排放 」基於2050淨零減碳之前瞻 性科技開發與實踐規劃計畫 、關鍵議題服務型設施計畫 ) (3)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03 - 113,248 [1]補助特種基金 114-114 補助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營運 114 - 113,248 計畫 410 究院 分析表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經 費 之 用 途 分 析 門 資 本 門 合 計 其 它 土 地 營 建 工 程 其 它 71,076 - - - 804,678 58,750 - - - 58,750 58,750 - - - 58,750 58,750 - - - 58,750 500 - - - 500 500 - - - 500 500 - - - 500 11,826 - - - 745,428 2,700 - - - 125,402 2,700 - - - 125,402 9,126 - - - 506,778 9,126 - - - 506,778 - - - - 113,248 - - - - 113,248 411 中央研 捐助經費 中華民國 計 畫 捐 助 捐 助 計 畫 起 訖 捐 助 對 象 捐 助 內 容 經 常 年 度 人 事 費 合計 - 1.對團體之捐助 - 4040對國內團體之捐助 - (1)5202401020 -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1]捐助中華民國天文學 01 114-114 中華民國天文學 學會日常會務運作 - 會 會 [2]捐助國際毒物學聯合 02 114-114 國際毒物學聯合 學會日常會務運作 - 會中華民國委員會 會中華民國委員 會 [3]捐助國際科學史與科 03 114-114 國際科學史與科 學會日常會務運作 - 學哲學聯合會科學史組中 學哲學聯合會科 華民國委員會 學史組中華民國 委員會 [4]國際科學資料委員會 04 114-114 國際科學資料委 學會日常會務運作 - 中華民國委員會 員會中華民國委 員會 [5]捐助國際無線電科學 05 114-114 國際無線電科學 學會日常會務運作 - 聯合會中華民國委員會 聯合會中華民國 委員會 [6]捐助太平洋科學協會 06 114-114 太平洋科學協會 學會日常會務運作 - 中華民國委員會 中華民國委員會 [7]捐助臺灣生物化學及 07 114-114 臺灣生物化學及 學會日常會務運作 - 分子生物學學會 分子生物學學會 [8]捐助台灣社會學會 08 114-114 台灣社會學會 學會日常會務運作 - [9]捐助國際環境科學委 09 114-114 國際環境科學委 學會日常會務運作 - 員會中華民國委員會 員會中華民國委 員會 [10]捐助臺灣人類學與民 10 114-114 學會日常會務運作 - 族學學會 [11]參與國際組織活動 11 114-114 民間社團及有關 補助及協助國內學術團體繳 - 人士 交國際組織會費 4045對私校之獎助 - (1)5202401020 -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1]中研學者計畫 01 114-114 中研學者獲選者 中研學者獲選者研究經費、 - 及所屬私立學校 所屬私立學校管理費及學校 另聘教師授課鐘點費 (2)5202404000 - 南部院區 412 究院 分析表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經 費 之 用 途 分 析 門 資 本 門 合 計 業 務 費 其 他 營 建 工 程 其 他 - 679,203 - - 679,203 - 12,224 - - 12,224 - 2,824 - - 2,824 - 2,824 - - 2,824 - 20 - - 20 - 10 - - 10 - 20 - - 20 - 20 - - 20 - 10 - - 10 - 15 - - 15 - 10 - - 10 - 10 - - 10 - 10 - - 10 - 10 - - 10 - 2,689 - - 2,689 - 9,400 - - 9,400 - 8,900 - - 8,900 - 8,900 - - 8,900 - 500 - - 500 413 中央研 捐助經費 中華民國 計 畫 捐 助 捐 助 計 畫 起 訖 捐 助 對 象 捐 助 內 容 經 常 年 度 人 事 費 [1]關鍵議題研究 01 114-114 私立大學 補助所招募之私立大學合聘 - 教授減授鐘點費 2.對個人之捐助 - 4050對學生之獎助 - (1)5202401020 -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1]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1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人才培育及延攬計畫 [2]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2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跨領域開發及研究設 施之改善 [3]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3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任務型專案研究計畫 [4]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4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學研合作 (2)5202402010 - 數理科學研究 [1]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1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數學研究 [2]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2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物理研究 [3]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3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化學研究 [4]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4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資訊科學研究 [5]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5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統計科學研究 [6]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6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 [7]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7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 [8]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8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應用科學研究 [9]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9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環境變遷研究 [10]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10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資訊科技創新研究 (3)5202402020 - 生命科學研究 [1]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1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414 究院 分析表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經 費 之 用 途 分 析 門 資 本 門 合 計 業 務 費 其 他 營 建 工 程 其 他 - 500 - - 500 - 637,279 - - 637,279 - 543,423 - - 543,423 - 403,155 - - 403,155 - 280,331 - - 280,331 - 84,580 - - 84,580 - 36,244 - - 36,244 - 2,000 - - 2,000 - 52,052 - - 52,052 - 960 - - 960 - 1,600 - - 1,600 - 5,500 - - 5,500 - 13,500 - - 13,500 - 3,800 - - 3,800 - 3,400 - - 3,400 - 336 - - 336 - 12,000 - - 12,000 - 2,056 - - 2,056 - 8,900 - - 8,900 - 60,060 - - 60,060 - 4,500 - - 4,500 415 中央研 捐助經費 中華民國 計 畫 捐 助 捐 助 計 畫 起 訖 捐 助 對 象 捐 助 內 容 經 常 年 度 人 事 費 金-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 [2]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2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 究 [3]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3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生物化學研究 [4]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4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生物醫學科學研究 [5]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5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分子生物研究 [6]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6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農業生物科技研究 [7]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7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臨海研究站 [8]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8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生物多樣性研究計畫 [9]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9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基因體研究計畫 (4)5202402030 -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1]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1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史學及考文研究 [2]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2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民族學研究 [3]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3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經濟研究 [4]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4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台灣史研究 [5]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5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社會學研究 [6]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6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語言學研究 [7]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7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政治學研究 [8]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8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9]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9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法律學研究 [10]碩博士研究生獎助金 10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歐美研究 416 究院 分析表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經 費 之 用 途 分 析 門 資 本 門 合 計 業 務 費 其 他 營 建 工 程 其 他 - 3,700 - - 3,700 - 12,500 - - 12,500 - 9,000 - - 9,000 - 9,500 - - 9,500 - 5,000 - - 5,000 - 660 - - 660 - 6,200 - - 6,200 - 9,000 - - 9,000 - 23,176 - - 23,176 - 5,000 - - 5,000 - 1,120 - - 1,120 - 1,200 - - 1,200 - 2,588 - - 2,588 - 480 - - 480 - 1,874 - - 1,874 - 820 - - 820 - 5,000 - - 5,000 - 3,012 - - 3,012 - 432 - - 432 417 中央研 捐助經費 中華民國 計 畫 捐 助 捐 助 計 畫 起 訖 捐 助 對 象 捐 助 內 容 經 常 年 度 人 事 費 [11]碩博士研究生獎助金 11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近代史研究 (5)5202404000 - 南部院區 [1]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1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南部院區農業生技 [2]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 02 114-114 碩博士研究生 碩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 - 金-關鍵議題研究 4075差額補貼 - (1)5202401010 - 人力資源 [1]退休人員優惠存款利 01 114-114 退休人員 退休人員優惠存款利息差額 - 息差額補貼 補貼 4085獎勵及慰問 - (1)5202400100 - 一般行政 [1]退休(職)人員三節 01 114-114 退休(職)人員及 退休(職)人員及在職亡故人 - 慰問金 在職亡故人員遺 員遺族等3節慰問金等 族 4090其他補助及捐助 - (1)5202401020 -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1]獎勵年輕學者研究成 01 114-114 全國大學院校及 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獎勵金 - 果獎獎勵金 國內公私立學術 研究機構之相關 人士 [2]國內學人短期來院訪 02 114-114 國內學人 獎勵國內學人來院從事短期 - 問獎助金 訪問或參與研究工作給予補 助 [3]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 03 114-114 國內專職從事人 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 - 性專書獎獎勵金 文社會科學研究 獎獎勵金 或教學者 [4]關鍵突破種子計畫( 04 114-114 健康長壽大挑戰 健康長壽大挑戰計畫 - 含健康長壽大挑戰計畫) 計畫主持人 (2)5202402030 -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1]原住民訪問研究、部 10 114-114 原住民 原住民訪問研究、部落服務 - 落服務獎助金-民族學研 獎助金 究 3.對國外之捐助 - 418 究院 分析表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經 費 之 用 途 分 析 門 資 本 門 合 計 業 務 費 其 他 營 建 工 程 其 他 - 1,650 - - 1,650 - 4,980 - - 4,980 - 3,000 - - 3,000 - 1,980 - - 1,980 - 70,000 - - 70,000 - 70,000 - - 70,000 - 70,000 - - 70,000 - 456 - - 456 - 456 - - 456 - 456 - - 456 - 23,400 - - 23,400 - 21,000 - - 21,000 - 4,800 - - 4,800 - 3,200 - - 3,200 - 3,000 - - 3,000 - 10,000 - - 10,000 - 2,400 - - 2,400 - 2,400 - - 2,400 - 29,700 - - 29,700 419 中央研 捐助經費 中華民國 計 畫 捐 助 捐 助 計 畫 起 訖 捐 助 對 象 捐 助 內 容 經 常 年 度 人 事 費 4035對外之捐助 - (1)5202401020 -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1]捐助世界科學院 01 114-114 世界科學院(TWA 參與發展中世界科學院協助 - S) 發展中國家科學能力建構 [2]捐助國際科學理事會 02 114-114 國際科學理事會 國際科學理事會與本院合作 - (ISC) 在台北設立災害風險整合研 究卓越中心,作為推動全球 災害防治整合研究軸心之一 ,藉由與國際科學組織及災 害研究相關自然暨社會科學 領域學者的定期互訪、資訊 交換及共同研究,增進全球 災害研究與防治之成效,減 輕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造成 之威脅 [3]捐助國際人權網絡 03 114-114 國際人權網絡(H 支援來自落後地區之國際人 - R) 權網絡學者參與人權推動及 提升事務 [4]合作計畫 04 114-114 歐洲分子生物聯 補助本院、國科會、歐洲分 - 盟 子生物組織(EMBO)及歐洲分 子生物聯盟(EMBC)合作計畫 [5]捐助世界和平基金會 05 114-114 世界和平基金會 捐助該基金會辦理「Taiwan - (International Bridge」計畫,邀請7位諾 Peace Foundat 貝爾講得主於2025年11月至 ion) 2026年4月間來本院演講、 訪問。 (2)5202402010 - 數理科學研究 [1]捐助歐洲原子和分子 01 114-114 歐洲原子和分子 捐助歐洲原子和分子計算中 - 計算中心 計算中心 心(Centre Européen de C alcul Atomique et Moléc ulaire,CECAM)會費 420 究院 分析表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經 費 之 用 途 分 析 門 資 本 門 合 計 業 務 費 其 他 營 建 工 程 其 他 - 29,700 - - 29,700 - 28,600 - - 28,600 - 1,500 - - 1,500 - 10,000 - - 10,000 - 300 - - 300 - 5,250 - - 5,250 - 11,550 - - 11,550 - 1,100 - - 1,100 - 1,100 - - 1,100 421 派員出國計畫預算總表 422 中央研究院 派員出國計畫預算總表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本 年 度 本 年 度 預 計 本 年 度 上 年 度 上 年 度 核 定 上 年 度 類 別 計畫項數 人 天 預 算 數 計畫項數 人 天 預 算 數 合 計 227 17,979 173,078 228 25,053 147,970 考 察 - - - - - - 視 察 - - - - - - 訪 問 25 1,744 14,573 23 1,578 11,751 開 會 139 9,778 127,984 142 16,550 107,668 談 判 - - - - - - 進 修 - - - - - - 研 究 62 6,442 30,501 62 6,910 28,494 實 習 1 15 20 1 15 57 423 中央研 派員出國計畫預 中華民國 擬拜會或 計畫名稱及領域代碼 擬前往國家 計 畫 內 容 預計前往期間 預計天數 擬派人數 視察機構 一、訪問 01 參訪科學教育推動工作及 東北亞 學術研究 參訪科學教育推動工作及 114.01-114.12 6 3 蒐集相關資料92 機構 蒐集相關資料 02 採訪研究成果92 歐美亞澳 學術研究 採訪研究成果 114.01-114.12 6 2 洲 機構 03 延攬資深學人開辦費16 歐美亞澳 相關學術 交流訪問及洽談合作事宜 114.01-114.12 6 6 地區 機構 04 人文社會科學新領域之開 歐美亞澳 相關學術 交流訪問及洽談合作事宜 114.01-114.12 6 3 發及研究環境之改善91 地區 機構 05 創新性研究計畫16 歐美亞澳 相關學術 交流訪問及洽談合作事宜 114.01-114.12 6 4 地區 機構 06 生物技術之研發及在醫學 歐美亞澳 相關學術 交流訪問及洽談合作事宜 114.01-114.12 6 6 之應用4L 地區 機構 07 數理科學新領域之開發及 歐美亞澳 相關學術 交流訪問及洽談合作事宜 114.01-114.12 8 4 研究環境之改善16 地區 機構 08 主題研究計畫16 歐美亞澳 相關學術 交流訪問及洽談合作事宜 114.01-114.12 6 12 地區 機構 09 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4L 歐美亞澳 研究機構 技術交流、訪問 114.01-114.12 5 1 非洲 、國際藥 廠 10 重要新興領域推動計畫41 歐美亞澳 研究機構 技術交流、訪問 114.01-114.12 6 2 非洲 11 永續農學計畫15 歐美亞澳 學術研究 學術交流及研究訪問 114.01-114.12 15 1 非洲 單位 12 研發AI在人文與科學研究 歐亞美澳 相關學術 交流訪問及洽談合作事宜 114.01-114.12 10 2 的創新應用3M 地區 機構 13 與國內大學合作培育國際 亞太、歐 科學院及 TIGP出國宣訪 114.01-114.12 15 30 研究生計畫(TIGP)16 洲 知名大學 14 歐美亞澳學術參訪11 歐美亞澳 歐美亞澳 學術訪問討論 114.01-114.12 8 12 洲 學術機構 15 生物化學研究15 歐美亞澳 相關學術 學術交流、洽談合作事宜 114.01-114.12 5 10 非洲 研究、合 作機構 16 分子生物學相關學術機構 歐美亞澳 相關學術 學術交流及訪問 114.01-114.12 5 2 訪問15 洲 機構 17 合作天文台學術交流11 歐美亞澳 相關學術 合作訪問、技術研發 114.01-114.12 20 14 非洲 研究、合 作機構 18 望遠鏡訪查、維修、設置 歐美亞澳 相關學術 望遠鏡維護、考察訪問、 114.01-114.12 20 15 424 究院 算類別表-考察、視察、訪問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旅 費 預 算 前三年內有無赴同一機構拜會、視察 歸屬預算科目 交通費 生活費 辦公費 合 計 有/無 如有,說明其內容 142 107 35 284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16 8 2 26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200 150 50 4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90 50 16 156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160 80 32 272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250 150 27 427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200 140 18 358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850 700 450 2,0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79 50 10 139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125 120 10 255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55 80 4 139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90 104 6 2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275 350 25 65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560 983 57 1,600 數理科學研究 無 250 345 55 650 生命科學研究 無 120 30 10 160 生命科學研究 無 700 500 - 1,200 數理科學研究 有 考察訪問、技術研發 1,300 1,000 - 2,300 數理科學研究 有 望遠鏡維護、考察訪問、技術 425 中央研 派員出國計畫預 中華民國 擬拜會或 計畫名稱及領域代碼 擬前往國家 計 畫 內 容 預計前往期間 預計天數 擬派人數 視察機構 22 非洲 研究、合 技術研發、運轉討論 作機構 19 參訪與洽談合作事宜15 歐美亞澳 學術研究 學術交流及研究訪問 114.01-114.12 5 1 非洲 機構 20 史學及考文研究之相關計 歐美亞澳 當地重點 與法國遠東學院等之學者 114.01-114.12 7 7 畫76 非等地區 大學及學 交換研究或其他學術單位 術機構 之交流、訪問、洽談合作 研究計畫、田野調查及蒐 集資料等 21 民族學研究75 歐美澳亞 相關學術 學術交流、研究訪問及田 114.01-114.12 11 1 研究及合 野調查 作機構 22 各學門經濟問題學術研究 歐美亞地 學術研究 學術交流及研究訪問 114.01-114.12 10 13 及訪問85 區 機構 23 基因體相關研究15 歐美亞澳 學術研究 研究合作 114.01-114.12 7 3 洲 單位 24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91 歐美亞等 當地學術 田野調查 114.01-114.12 27 1 洲 機構 25 歐美亞澳學術參訪16 歐美亞澳 歐美亞澳 學術訪問討論 114.01-114.12 5 3 洲 學術機構 426 究院 算類別表-考察、視察、訪問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旅 費 預 算 前三年內有無赴同一機構拜會、視察 歸屬預算科目 交通費 生活費 辦公費 合 計 有/無 如有,說明其內容 研發、運轉討論 20 29 6 55 生命科學研究 無 450 480 70 1,000 人文及社會科學 無 研究 42 62 16 120 人文及社會科學 無 研究 468 754 110 1,332 人文及社會科學 無 研究 170 110 20 300 生命科學研究 無 60 185 5 250 人文及社會科學 有 中緬邊區於冷戰時期,邊民受 研究 制於國際冷戰的地緣政治、中 國與緬甸境內個別的政治動盪 ,分別在政治、經濟與文化生 活面所採取的投入行動,爬梳 冷戰時期中緬邊區的社會生活 史 150 120 30 300 南部院區 無 427 中央研 派員出國計畫預算類別表 中華民國 擬前往國 主 要 會 議 議 題 旅 費 計畫名稱及領域代碼 預計天數擬派人數 家或地區 談 判 重 點 等 交通費 生活費 一、定期會議 01 網際網路會議、電腦系統 歐美亞洲 網路技術發展及資源分 4 1 70 39 技術與管理等研討會-2M 享、電腦系統技術與管 理等相關研究 02 軟體技術與發展、資料儲 歐美亞洲 電腦軟體技術與應用相 3 1 60 32 存技術與應用等研討會-3M 關事宜 03 資訊安全研討會-30 歐美亞洲 電腦資訊安全相關事宜 5 1 56 24 04 太平洋鄰里協會年會暨聯 歐美亞洲 資訊共享與資源交換, 5 14 403 702 合會議-3M 促進國際合作 05 2025 PRIM&R conference- 美國 醫學研究倫理及人文社 8 3 140 88 48 會科學研究倫理 06 2025 FERCAP conference- 亞洲 醫學研究倫理 6 2 60 31 48 07 2025 AAHRPP conference- 美國 醫學研究倫理及人文社 6 3 140 66 48 會科學研究倫理 08 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 歐美亞洲 實驗動物趨勢、新知與 15 1 90 90 會-15 交流分享 09 中長程學術發展-91 泰國 研究誠信 5 4 72 120 10 生醫資料精準醫療計畫-10 歐美亞澳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進 8 7 280 360 行學術交流 11 表現理論與組合-10 歐美亞洲 發表論文 7 5 110 110 12 代數與數論-10 歐美亞洲 發表論文 7 5 110 110 13 幾何與數學物理-10 歐美亞洲 發表論文 7 5 110 110 14 微分方程-10 歐美亞洲 發表論文 7 5 110 110 428 究院 -開會、談判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預 算 最近三次有關同一出國計畫之實際執行情形 歸屬預算科目 辦公費 合 計 出 國 地 點 出國期間 出國人數 國 外 旅 費 29 138 學術研究與人才 美國舊金山 108.08 1 143 培育 新加坡 108.10 1 40 美國 112.09 2 390 18 110 學術研究與人才 德國柏林 107.06 1 138 培育 美國聖他克拉拉 107.09 1 119 美國舊金山 107.11 1 158 52 132 學術研究與人才 美國拉斯維加斯 106.07 1 142 培育 美國拉斯維加斯 107.08 1 149 美國拉斯維加斯 108.08 2 304 12 1,117 學術研究與人才 日本沖繩 112.02 2 96 培育 日本沖繩 112.11 4 1,004 南韓首爾 113.01 3 147 88 316 學術研究與人才 美國波士頓 108.11 2 321 培育 美國(視訊會議) 109.12 10 253 美國華盛頓特區 112.12 2 344 15 106 學術研究與人才 菲律賓(視訊會議) 109.12 2 3 培育 韓國大邱 111.11 2 138 馬來西亞吉隆坡 112.11 1 40 84 29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美國丹佛 107.04 2 181 培育 美國紐奧蘭 108.05 4 452 美國巴爾的摩 112.05 3 453 18 198 學術研究與人才 美國 108.10 1 87 培育 美國 111.11 1 138 美國 112.10 1 143 64 256 學術研究與人才 日本 112.03 4 15 培育 - - - - 10 650 學術研究與人才 - - 培育 - - - - - 220 數理科學研究 - - - - - - - 220 數理科學研究 - - - - - - - 220 數理科學研究 - - - - - - - 220 數理科學研究 - - - - 429 中央研 派員出國計畫預算類別表 中華民國 擬前往國 主 要 會 議 議 題 旅 費 計畫名稱及領域代碼 預計天數擬派人數 家或地區 談 判 重 點 等 交通費 生活費 15 幾何分析-10 歐美亞洲 發表論文 7 5 110 110 16 美國物理年會-11 美國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6 6 360 420 17 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14 美國 發表論文 7 16 590 900 18 數理統計研究、統計計 歐美亞澳 國際統計學會年會、聯 7 14 445 430 算、深度學習-10 洲 合統計會議、歐美亞各 區域學會會議 19 生物統計、生物資訊-10 歐美亞洲 數理統計、生物資訊等 8 5 220 150 會議 20 資料庫整合統計方法學、 歐美亞澳 實驗設計、函數資料與 7 6 160 160 實驗設計、時空統計研究 洲 序貫分析會議 群-10 21 醫學與遺傳統計、社會網 歐美亞澳 醫學與遺傳統計、社會 7 6 160 160 絡、精準醫療-10 洲 網絡、精準醫療會議 22 神經科學會議-15 歐美亞澳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7 3 150 135 洲 23 植物生物學會議-15 歐美亞澳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7 2 100 90 洲 24 天文及天文物理相關研究 歐美亞澳 研討CFHT發展、東亞地 6 8 440 200 之定期會議-11 洲 區天文發展、Subaru-H SC合作方向、赴ALMA天 文台進行諮詢委員合作 會議 25 台灣、中國與世界民族誌 歐美亞洲 參加學術會議 15 2 67 54 研究-75 26 原住民及宗教生活研究-75 歐美亞澳 參加學術會議 20 4 115 95 27 文化、心理與身體經驗-81 歐美亞洲 參加學術會議 10 1 52 47 430 究院 -開會、談判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預 算 最近三次有關同一出國計畫之實際執行情形 歸屬預算科目 辦公費 合 計 出 國 地 點 出國期間 出國人數 國 外 旅 費 - - - 220 數理科學研究 - - - - - - 100 880 數理科學研究 美國 112.03 4 292 美國 113.03 2 200 - - 168 1,658 數理科學研究 美國舊金山 111.12 2 140 美國舊金山 112.12 1 50 - - 90 965 數理科學研究 美國 111.08 2 240 美國 112.05 1 135 日本 112.07 1 187 100 470 數理科學研究 美國 112.06 1 140 日本 112.07 1 20 英國 112.09 1 140 30 350 數理科學研究 - - - - - - 30 350 數理科學研究 加拿大 112.08 1 140 日本 112.07 2 152 - - 75 360 生命科學研究 瑞士 111.09 1 40 法國 111.09 2 238 美國 111.09 1 100 50 240 生命科學研究 比利時 111.08 1 120 西班牙 111.09 5 192 日本 112.09 1 60 - 640 數理科學研究 新加坡 112.07 1 84 美國 112.09 3 470 日本 112.10 1 36 6 127 人文及社會科學 西雅圖、費城 111.11 1 120 研究 美國多倫多 112.11 1 118 - - 12 222 人文及社會科學 日本大阪 112.04 1 71 研究 菲律賓 112.06 1 40 美國安克拉治 112.08 1 35 4 103 人文及社會科學 美國紐約 112.01 1 120 研究 - - - - 431 中央研 派員出國計畫預算類別表 中華民國 擬前往國 主 要 會 議 議 題 旅 費 計畫名稱及領域代碼 預計天數擬派人數 家或地區 談 判 重 點 等 交通費 生活費 28 文化生產與共作-75 歐美亞澳 參加學術會議 30 3 96 89 29 民族學研究-75 歐美地區 參加學術會議 35 3 101 98 30 出席歐美研究相關議題會 美國 美國哲學學會2025西部 5 1 50 47 議-73 年會 31 出席歐美研究相關議題會 英國 歐洲國際法學會 7 1 55 42 議-84 32 出席歐美研究相關議題會 美國 2025美國社會學年會 5 1 50 47 議-80 33 出席歐美研究相關議題會 美國 美國研究學會年會 7 1 50 47 議-72 34 出席歐美研究相關議題會 美國 美國人口學年會 4 1 50 47 議-80 35 出席歐美研究相關議題會 美國 美國哲學學會年會-太 8 1 50 47 議-73 平洋區 36 出席歐美研究相關議題會 英國 國際公法學會2025年度 5 1 55 42 議-84 研討會 37 出席歐美研究相關議題會 英國 世界國際法學會雙年會 8 1 55 42 議-84 38 台灣史研究-76 歐亞地區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38 7 166 242 39 國際社會學會議-80 歐亞美澳 國際社會學會議 5 14 400 564 非 40 生醫科學應用相關研究之 歐美亞太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5 10 600 435 定期會議-48 地區 41 綠色科技相關研究之定期 歐美亞太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5 10 600 435 會議-2G 地區 432 究院 -開會、談判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預 算 最近三次有關同一出國計畫之實際執行情形 歸屬預算科目 辦公費 合 計 出 國 地 點 出國期間 出國人數 國 外 旅 費 7 192 人文及社會科學 澳洲墨爾本 112.10 1 104 研究 - - - - 15 214 人文及社會科學 明尼阿波利斯 111.11 1 39 研究 美國芝加哥 112.08 1 80 - - 2 99 人文及社會科學 - - 研究 - - - - 2 99 人文及社會科學 英國 112.09 1 120 研究 - - - - 2 99 人文及社會科學 - - 研究 - - - - 2 99 人文及社會科學 - - 研究 - - - - 2 99 人文及社會科學 - - 研究 - - - - 2 99 人文及社會科學 馬來西亞 112.12 1 39 研究 - - - - 2 99 人文及社會科學 - - 研究 - - - - 2 99 人文及社會科學 - - 研究 - - - - - 408 人文及社會科學 韓國大田 112.06 1 51 研究 韓國大田 112.06 1 53 韓國濟州 108.12 1 9 - 964 人文及社會科學 墨爾本 112.06 4 340 研究 義大利 112.07 1 85 美國 112.08 1 85 130 1,165 數理科學研究 日本 112.11 2 96 美國 112.08 1 91 波蘭 112.10 1 50 130 1,165 數理科學研究 美國 112.11 1 50 日本 112.11 1 69 義大利 112.11 1 50 433 中央研 派員出國計畫預算類別表 中華民國 擬前往國 主 要 會 議 議 題 旅 費 計畫名稱及領域代碼 預計天數擬派人數 家或地區 談 判 重 點 等 交通費 生活費 42 量子科技相關研究之定期 歐美亞太 參加會議、發表論文 5 2 70 56 會議-11 43 政治學研究-83 歐亞美地 政治學門相關會議研討 8 18 700 590 區 會及學術研究合作 44 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秋季 美國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6 3 120 118 會議-13 45 演化相關會議-15 歐美亞澳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5 6 220 200 非洲 二、不定期會議 46 專利及技術移轉相關會議- 歐美亞澳 參加國際會議 9 2 137 38 6L 洲 47 68th Annual Biosafety 美國 生物安全及生物保全最 10 3 265 235 and Biosecurity 新發展 Conference-4L 48 審查委員主題審查-15 歐美亞洲 學術發展及審議相關研 8 8 320 390 討 49 延攬資深學人開辦費-16 歐美亞澳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發 6 15 750 420 地區 表論文、學術研討 50 人文社會科學新領域之開 歐美亞澳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發 6 20 700 400 發及研究環境之改善-91 地區 表論文、學術研討 51 創新性研究計畫-16 歐美亞澳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發 6 6 360 180 地區 表論文、學術研討 52 生物技術之研發及在醫學 歐美亞澳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發 6 22 750 450 之應用-4L 地區 表論文、學術研討 53 數理科學新領域之開發及 歐美亞澳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發 8 10 500 450 研究環境之改善-16 地區 表論文、學術研討 54 博士後研究學者培育計畫- 歐美亞紐 出席學術研討會、進行 5 10 550 650 4L 澳非等地 學術交流及資料收集等 區 55 前瞻計畫-11 歐美亞太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發 12 50 3,750 1,600 地區 表論文、演講及學術交 434 究院 -開會、談判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預 算 最近三次有關同一出國計畫之實際執行情形 歸屬預算科目 辦公費 合 計 出 國 地 點 出國期間 出國人數 國 外 旅 費 25 151 數理科學研究 - - - - - - 310 1,600 人文及社會科學 美國 113.03 1 100 研究 美國芝加哥 113.04 1 100 美國芝加哥 111.04 1 15 - 238 數理科學研究 美國 111.12 1 31 美國 112.12 1 188 - - 30 450 生命科學研究 美國 112.09 1 47 澳大利亞 112.10 1 140 義大利 112.10 1 96 1 176 學術研究與人才 美國波士頓 107.06 1 157 培育 美國費城 108.06 1 131 - - 100 6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 - 培育 - - - - 25 735 學術研究與人才 美國 112.07 1 181 培育 澳洲 112.11 1 91 澳洲 112.11 1 26 92 1,262 學術研究與人才 - - 培育 - - - - 100 1,2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 - 培育 - - - - 60 6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 - 培育 - - - - 150 1,350 學術研究與人才 - - 培育 - - - - 50 1,0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 - 培育 - - - - - 1,2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 - 培育 - - - - 650 6,0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 - 培育 - - 435 中央研 派員出國計畫預算類別表 中華民國 擬前往國 主 要 會 議 議 題 旅 費 計畫名稱及領域代碼 預計天數擬派人數 家或地區 談 判 重 點 等 交通費 生活費 流訪問等 56 深耕研究計畫-85 歐美亞地 發表論文及參加會議 5 100 4,000 5,400 區 57 主題研究計畫-16 歐美亞澳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發 6 30 1,000 1,200 地區 表論文、學術研討 58 關鍵突破種子計畫-15 歐美亞非 參加會議、發表論文、 8 45 2,565 1,515 大洋洲 學術研討 59 關鍵突破研究計畫-15 歐美亞非 參加會議、發表論文、 7 100 4,200 3,200 大洋洲 學術研討 60 核心設施及新創儀器計畫- 歐美亞澳 國際會議 8 15 400 570 15 非 61 因應流行病研究計畫-40 歐美亞澳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7 15 1,300 600 非 演講 62 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4L 歐美亞澳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7 12 1,033 600 非洲 演講 63 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4L 歐美亞澳 藥廠合作協議 7 3 168 150 非洲 64 重要新興領域推動計畫-41 歐美亞澳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7 3 165 39 非 演講 65 永續農學計畫-15 歐美亞澳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6 4 200 144 非洲 演講 66 永續科學研究計畫-16 歐美非亞 參加會議、進行學術交 10 30 1,200 1,550 澳洲等地 流 區 67 學研合作(與大學、學研機 歐亞美澳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6 15 460 238 構及醫學中心合作計畫) 非 演講等 -16 68 研發AI在人文與科學研究 歐亞美澳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發 6 10 450 500 的創新應用-3M 地區 表論文、學術研討 69 支援退休院士及ISC下國內 歐美亞大 國際組織年會、研討會 7 15 1,445 1,000 各學會每年派代表兩人出 洋洲 或其他學術會議 席國際會議、本院派員出 436 究院 -開會、談判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預 算 最近三次有關同一出國計畫之實際執行情形 歸屬預算科目 辦公費 合 計 出 國 地 點 出國期間 出國人數 國 外 旅 費 - - 600 10,0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 - 培育 - - - - 800 3,0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美國 112.08 1 58 培育 日本 112.09 1 74 日本 112.11 1 100 420 4,5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 - 培育 - - - - 600 8,0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 - 培育 - - - - 70 1,040 學術研究與人才 - - 培育 - - - - 100 2,0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 - 培育 - - - - - 1,633 學術研究與人才 - - 培育 - - - - 10 328 學術研究與人才 - - 培育 - - - - 10 214 學術研究與人才 - - 培育 - - - - 17 361 學術研究與人才 捷克 112.06 1 130 培育 美國 112.07 1 214 美國 112.07 1 235 100 2,850 學術研究與人才 日本 112.09 1 80 培育 印尼 112.10 2 60 美國 112.12 2 180 2 7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 - 培育 - - - - 50 1,0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 - 培育 - - - - 115 2,560 學術研究與人才 法國巴黎 111.07 2 272 培育 日本東京 112.03 1 94 義大利羅馬 112.07 2 294 437 中央研 派員出國計畫預算類別表 中華民國 擬前往國 主 要 會 議 議 題 旅 費 計畫名稱及領域代碼 預計天數擬派人數 家或地區 談 判 重 點 等 交通費 生活費 席ISC及TWAS相關國際組織 會議-91 70 與國內大學合作培育國際 亞太、歐 參與學程相關國際會議 6 20 420 485 研究生計畫(TIGP)-16 洲及美洲 71 與國內外學術研究機構合 歐洲、美 學術研究合作 5 5 230 266 辦學程及研究進修計畫-11 洲、亞洲 72 本院與UCLA、京都大學舉 美國 國際研討會 5 15 1,200 800 辦三邊國際會議-16 73 執行與國外科學院訪問研 歐洲 國際研討會、學術研究 8 16 1,200 1,280 究計畫-16 交流會議及參訪 74 表現理論與組合-10 歐美亞洲 發表論文 7 5 110 110 75 代數與數論-10 歐美亞洲 發表論文 7 5 110 110 76 幾何與數學物理-10 歐美亞洲 發表論文 7 5 110 110 77 微分方程-10 歐美亞洲 發表論文 7 5 110 110 78 幾何分析-10 歐美亞洲 發表論文 7 5 110 110 79 歐美亞澳不定期學術會議- 歐美亞澳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6 20 1,100 1,200 11 洲 80 有機無機化學會議-12 歐美亞洲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及發 6 5 350 288 表論文 81 材料化學會議-12 歐美亞洲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及發 6 4 280 230 表論文 82 理論計算化學會議-12 歐美亞洲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及發 7 2 90 134 表論文 83 生物化學會議-15 歐美亞洲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及發 7 5 314 286 表論文 438 究院 -開會、談判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預 算 最近三次有關同一出國計畫之實際執行情形 歸屬預算科目 辦公費 合 計 出 國 地 點 出國期間 出國人數 國 外 旅 費 70 975 學術研究與人才 - - 培育 - - - - 105 601 學術研究與人才 日本 108.12 8 239 培育 日本 112.02 5 138 日本 113.02 4 100 100 2,1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 - 培育 - - - - 20 2,5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捷克布拉格 112.07 4 500 培育 - - - - - 220 數理科學研究 - - - - - - - 220 數理科學研究 - - - - - - - 220 數理科學研究 - - - - - - - 220 數理科學研究 - - - - - - - 220 數理科學研究 - - - - - - 150 2,450 數理科學研究 - - - - - - 40 678 數理科學研究 美國 110.05 1 11 澳洲 112.07 1 100 美國 111.12 1 120 32 542 數理科學研究 德國 109.04 1 9 美國 112.06 1 100 波蘭 111.07 1 100 16 240 數理科學研究 美國 111.05 1 90 美國 110.10 1 30 法國 112.12 1 80 40 640 數理科學研究 墨西哥 111.12 1 102 日本 110.11 1 6 439 中央研 派員出國計畫預算類別表 中華民國 擬前往國 主 要 會 議 議 題 旅 費 計畫名稱及領域代碼 預計天數擬派人數 家或地區 談 判 重 點 等 交通費 生活費 84 魚類、分子生物學相關會 歐美亞洲 出席國際會議及合作研 7 14 637 790 議-15 究 85 魚類、分子生物學相關會 歐美亞洲 採集樣本、收集資料、 10 2 91 163 議-15 合作研究及實驗 86 癌症研究-15 歐美亞洲 出席國際會議 7 1 46 57 87 魚類免疫及分子生物學相 歐美亞洲 出席國際會議(臨海研 7 3 135 169 關會議-15 究站) 88 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 歐美亞澳 參加國際會議及發表學 7 30 1,305 1,255 生化學與植物學相關計畫 等國 術論文 研究-15 89 生物化學研究-15 歐美亞澳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6 24 600 1,000 非洲 90 地震與地質防災研討會-14 歐美亞太 發表論文 7 5 130 195 地區 91 地球物理研討會-14 歐美亞太 發表論文 7 10 290 270 地區 92 地球化學研討會-14 歐美亞太 發表論文 7 8 248 320 地區 93 智慧計算研究群-3M 歐美亞洲 資訊科學研究及論文發 5 15 600 800 表 94 系統研究群-3M 歐美亞洲 資訊科學研究及論文發 5 9 300 400 表 95 理論研究群-3M 歐美亞洲 資訊科學研究及論文發 5 6 300 400 表 96 生物醫學科學研究-40 歐美亞洲 生物、醫學相關研究 6 35 1,865 1,802 97 數理統計研究、網絡大數 歐美亞澳 數理統計相關會議或研 7 12 320 320 據、人工智慧(AI)-10 非洲 討會、學術或技術交流 440 究院 -開會、談判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預 算 最近三次有關同一出國計畫之實際執行情形 歸屬預算科目 辦公費 合 計 出 國 地 點 出國期間 出國人數 國 外 旅 費 德國 112.08 1 100 238 1,665 生命科學研究 比利時 112.10 1 109 日本MATSUE 112.10 1 113 美國華盛頓特區 112.11 2 160 30 284 生命科學研究 日本東京 112.05 1 14 日本沖繩 112.09 1 73 菲律賓宿霧 112.11 1 53 15 118 生命科學研究 美國亞特蘭大 108.03 1 112 西班牙巴塞隆納 108.09 1 114 美國波士頓 112.12 1 80 57 361 生命科學研究 加拿大溫哥華 111.09 1 2 新加坡 112.09 1 50 日本鹿兒島 112.12 1 72 300 2,860 生命科學研究 - - - - - - 270 1,870 生命科學研究 - - - - - - 15 340 數理科學研究 - - - - - - 30 590 數理科學研究 - - - - - - 24 592 數理科學研究 - - - - - - 160 1,560 數理科學研究 日本 113.03 1 100 韓國 113.04 1 82 馬來西亞 112.12 1 100 70 770 數理科學研究 比利時 112.02 1 100 新加坡 112.12 1 100 美國 112.12 1 69 70 770 數理科學研究 盧森堡 113.04 1 120 德國 113.03 1 100 美國 112.08 1 100 100 3,767 生命科學研究 - - - - - - 80 720 數理科學研究 美國 112.07 1 80 英國 111.12 1 116 日本 112.07 1 67 441 中央研 派員出國計畫預算類別表 中華民國 擬前往國 主 要 會 議 議 題 旅 費 計畫名稱及領域代碼 預計天數擬派人數 家或地區 談 判 重 點 等 交通費 生活費 98 精準醫療、智慧健康-10 歐美亞澳 生物統計與生物資訊研 7 6 160 160 洲 究、人工智慧在癌症基 因或醫學應用相關會議 99 高維度資料與深度模型之 歐美亞澳 資訊視覺化、高頻及高 6 6 120 120 穩健統計、資料視覺化-10 洲 維度數據、深度學習等 相關研討會 100 物理.化學.光譜.尖端材 歐美亞澳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發 7 39 1,400 1,200 料.表面.能源.生物分析等 洲 表論文、演講及學術交 研究相關會議及學術交流- 流訪問等 12 101 材料與分析科技探索計畫- 歐美亞澳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發 7 15 720 580 11 表論文及學術交流訪問 等 102 分子生物研究相關會議-15 歐美亞澳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7 31 1,470 1,152 洲 103 天文領域相關國際會議-11 歐美亞澳 發表論文 6 13 650 325 洲 104 天文儀器研發相關國際會 歐美亞澳 發表論文 7 5 250 120 議-22 洲 105 阿拉伯芥植物相關國際會 歐美亞澳 學術討論與發表論文 7 2 88 60 議-15 洲 106 生化及分子生物學相關會 歐美亞澳 參加會議、發表論文 7 4 185 215 議-15 非洲 107 轉譯體學相關國際會議-15 歐美亞澳 學術討論與發表論文 7 2 83 60 洲 108 國際植物分子生物學相關 歐美亞澳 參加會議、發表論文 7 6 234 271 會議-15 非洲 109 植物基因體相關國際會議- 歐美亞澳 學術討論與發表論文 6 2 82 65 15 洲 110 藥用植物相關會議-15 歐美亞澳 參加會議、發表論文 7 3 94 119 非洲 111 植物學相關國際會議-15 歐美亞澳 學術討論與發表論文 6 2 80 70 洲 442 究院 -開會、談判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預 算 最近三次有關同一出國計畫之實際執行情形 歸屬預算科目 辦公費 合 計 出 國 地 點 出國期間 出國人數 國 外 旅 費 50 370 數理科學研究 美國 112.07 2 140 日本 112.07 1 67 - - 20 260 數理科學研究 日本 112.03 1 30 日本 112.08 1 74 - - 400 3,000 數理科學研究 美國 113.05 3 200 日本 112.09 2 100 捷克 112.07 1 60 42 1,342 學術研究與人才 - - 培育 - - - - 658 3,280 生命科學研究 韓國 112.11 1 26 美國 112.11 5 320 菲律賓 112.11 2 70 170 1,145 數理科學研究 美、亞、歐洲 112.02 17 1,354 - - - - 45 415 數理科學研究 美、亞洲 112.07 2 134 - - - - 30 178 南部院區 - - - - - - 78 478 生命科學研究 日本千葉 112.05 6 386 荷蘭 112.09 1 34 美國 112.10 1 11 30 173 南部院區 - - - - - - 98 603 生命科學研究 美國聖地牙哥 112.01 1 44 新加坡 112.05 1 19 捷克布拉格 112.06 1 8 30 177 南部院區 - - - - - - 51 264 生命科學研究 泰國曼谷 112.03 3 46 美國奧蘭多 112.04 1 4 美國休士頓 112.06 1 37 25 175 南部院區 - - - - - - 443 中央研 派員出國計畫預算類別表 中華民國 擬前往國 主 要 會 議 議 題 旅 費 計畫名稱及領域代碼 預計天數擬派人數 家或地區 談 判 重 點 等 交通費 生活費 112 植物分子生物學相關國際 歐美亞澳 學術討論與發表論文 6 3 100 65 會議-15 洲 113 史學及考文研究相關之學 歐美亞澳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等 7 7 450 480 術會議-76 非等地區 114 數位人文研究計畫-74 歐美亞澳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展 18 5 300 300 覽,進行學術交流 115 近代史研究及史料搜集整 歐美亞等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等 5 8 340 375 編-76 地 116 各學門經濟問題專題研討 歐美亞地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7 26 981 1,266 會-85 區 117 出席歐美研究相關議題會 歐美地區 出席歐美研究相關議題 7 1 55 41 議-84 會議 118 出席歐美研究相關議題會 美國 法律推理與憲法解釋 7 1 50 46 議-84 119 出席歐美研究相關議題會 義大利 北約與印太區域安全 8 1 55 41 議-84 120 文學、哲學及經學研究-73 歐、美及 文哲經等學術及研究相 10 5 188 208 亞洲等國 關領域 121 台灣史研究-76 亞洲地區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10 2 40 63 122 國際社會學會議-80 歐亞美澳 國際社會學會議 5 3 20 29 非 123 語言學研究-72 歐亞美洲 語言學國際會議 7 10 400 760 124 應用科學相關研究之國際 歐美亞太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5 3 90 50 會議暨研討-16 地區 125 全球氣候變遷研討會-13 歐美亞太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6 4 160 144 地區 444 究院 -開會、談判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預 算 最近三次有關同一出國計畫之實際執行情形 歸屬預算科目 辦公費 合 計 出 國 地 點 出國期間 出國人數 國 外 旅 費 28 193 南部院區 - - - - - - 70 1,000 人文及社會科學 - - 研究 - - - - 1 601 學術研究與人才 美國西雅圖 113.03 3 343 培育 - - - - 85 800 人文及社會科學 美國 113.03 1 148 研究 日本 113.03 1 142 日本 113.02 1 112 226 2,473 人文及社會科學 美國芝加哥 113.03 1 82 研究 日本東京 113.01 3 178 美國德州 113.01 1 142 2 98 人文及社會科學 - - 研究 - - - - 2 98 人文及社會科學 - - 研究 - - - - 2 98 人文及社會科學 - - 研究 - - - - - 396 人文及社會科學 - - 研究 - - - - - 103 人文及社會科學 新加坡 112.05 1 54 研究 東京 112.10 1 35 名古屋 112.11 1 5 - 49 人文及社會科學 美國 112.09 1 85 研究 美國亞特蘭大 112.10 1 85 日本東京 112.11 1 72 100 1,260 人文及社會科學 法國 113.03 1 75 研究 法國 112.10 1 64 法國 112.07 1 37 20 160 數理科學研究 日本 112.09 1 50 日本 112.12 1 50 日本 112.12 1 62 - 304 數理科學研究 德國 112.07 1 100 日本 112.11 1 49 - - 445 中央研 派員出國計畫預算類別表 中華民國 擬前往國 主 要 會 議 議 題 旅 費 計畫名稱及領域代碼 預計天數擬派人數 家或地區 談 判 重 點 等 交通費 生活費 126 國際大氣遙測及空氣品質 歐美亞太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6 4 160 144 研討會-13 地區 127 海洋科學研討會-1A 歐美亞太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6 3 113 108 地區 128 海洋生物多樣性研討會-15 歐美亞澳 海洋生態保育、海岸研 5 7 370 280 非 討 129 陸域生物多樣性研討會-15 歐美亞澳 陸域生態、社會性昆蟲 7 10 448 340 非 研討 130 化學生物學相關研究之國 歐美亞澳 與基因體相關研究之國 7 8 480 220 際會議暨研討-15 洲 際會議 131 醫學生物學相關研究之國 歐美亞澳 與基因體相關研究之國 7 8 480 220 際會議暨研討-40 洲 際會議 132 物理與資訊基因體學相關 歐美亞澳 與基因體相關研究之國 7 8 480 220 研究之國際會議暨研討-15 洲 際會議 133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91 歐美亞等 出席會議並發表論文等 6 20 800 865 洲 134 法律學研究-84 歐美亞澳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6 10 575 460 非洲 135 資訊科技創新跨領域研究- 歐美亞洲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7 7 250 232 3M 136 資通安全計畫-3M 歐美亞洲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6 3 180 196 137 智慧物聯網-3M 歐美亞洲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8 9 453 350 138 國外學研/生技產業及醫療 歐美亞洲 國外學研機構、生技產 8 1 180 50 展會議-41 業機關等考察視察訪問 、生技醫療展會等 139 跨領域國際會議-16 歐美亞澳 學術討論與發表論文 7 2 130 150 洲 446 究院 -開會、談判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預 算 最近三次有關同一出國計畫之實際執行情形 歸屬預算科目 辦公費 合 計 出 國 地 點 出國期間 出國人數 國 外 旅 費 - 304 數理科學研究 德國 112.07 4 400 日本 112.08 1 7 - - - 221 數理科學研究 法國 112.07 1 79 馬來西亞 112.11 1 38 日本 112.12 1 67 56 706 生命科學研究 日本 112.09 1 29 韓國 112.10 1 60 日本 112.11 1 40 60 848 生命科學研究 美國 112.11 1 23 日本 112.12 1 37 新加坡 112.12 1 102 200 900 生命科學研究 日本廣島 112.09 1 39 印度邦加羅爾 112.11 1 36 日本京都 112.11 1 21 200 900 生命科學研究 美國夏威夷 112.11 1 113 美國波士頓 112.11 1 96 日本京都 113.03 1 81 200 900 生命科學研究 美國波士頓 112.09 1 1,143 美國波士頓 112.12 1 293 美國新奧爾良 113.03 1 326 120 1,785 人文及社會科學 美國 112.06 1 65 研究 法國 112.07 1 90 義大利 112.08 1 90 115 1,150 人文及社會科學 加拿大 112.10 1 93 研究 美國 112.10 2 180 德國 112.10 1 63 9 491 數理科學研究 - - - - - - 10 386 數理科學研究 - - - - - - 20 823 數理科學研究 - - - - - - 20 250 生命科學研究 - - - - - - 28 308 南部院區 - - - - - - 447 中央研 派員出國計畫預算類別表 中華民國 計畫名稱及領域代碼 擬前往國家 主 要 研 習 課 程 預計前往期間 預計天數擬派人數 二、研究 01 延攬資深學人開辦費-16 歐美亞澳地 研究資料蒐集與研究 114.01-114.12 6 2 區 02 人文社會科學新領域之開 歐美亞澳地 研究資料蒐集與研究 114.01-114.12 6 2 發及研究環境之改善-91 區 03 創新性研究計畫-16 歐美亞澳地 研究資料蒐集與研究 114.01-114.12 6 2 區 04 生物技術之研發及在醫學 歐美亞澳地 研究資料蒐集與研究 114.01-114.12 6 4 之應用-4L 區 05 數理科學新領域之開發及 歐美亞澳地 研究資料蒐集與研究 114.01-114.12 8 2 研究環境之改善-16 區 06 博士後研究學者培育計畫 歐美亞紐澳 移地研究、實驗、實驗數據及研究資料 114.01-114.12 5 8 -4L 非等地區 收集等 07 前瞻計畫-91 歐美亞太地 學術交流、實驗研究訪問、研討合作及 114.01-114.12 15 11 區 蒐集資料等 08 深耕研究計畫-84 歐美亞地區 學術交流及蒐集資料 114.01-114.12 10 30 09 主題研究計畫-16 歐美亞澳地 研究資料蒐集與研究 114.01-114.12 5 16 區 10 關鍵突破種子計畫-15 歐美亞非大 研究資料蒐集與研究 114.01-114.12 10 8 洋洲 11 關鍵突破研究計畫-15 歐美亞非大 研究資料蒐集與研究 114.01-114.12 6 22 洋洲 12 因應流行病研究計畫-40 歐美亞澳非 收集資料、受訓 114.01-114.12 15 5 13 永續科學研究計畫-16 歐美非亞澳 學術研究 114.01-114.12 6 6 洲等地區 14 各大學及學術機構-10 歐美洲 學術交流 114.01-114.12 14 8 15 各大學及學術機構-10 亞洲 學術交流 114.01-114.12 8 8 16 赴歐美亞澳研究機構參與 歐美亞澳洲 赴研究機構實驗研究 114.01-114.12 8 6 實驗研究-11 17 高能物理實驗-11 歐美亞澳洲 執行高能物理實驗計畫 114.01-114.12 180 5 18 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 歐美亞等國 學術研究及資料蒐集 114.01-114.12 7 2 生化學與植物學相關計畫 研究-15 19 生物化學研究-15 歐美亞澳非 學術研究、儀器及實驗操作交流 114.01-114.12 5 4 洲 20 赴國外研究機構短期研究 歐美亞太地 短期研究、實驗、收集資料、岩石採樣 114.01-114.12 10 5 448 究院 -進修、研究、實習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旅 費 預 算 歸屬預算科目 前三年度已派人員人數 生 活 費 機票與出國手續費 書籍學雜等費 合 計 45 50 5 10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 0 育 40 60 10 11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 0 育 50 80 10 14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 0 育 100 190 10 30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 0 育 80 110 10 20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 0 育 350 450 - 80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 0 育 550 435 140 1,125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 0 育 1,500 2,400 100 4,00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 0 育 500 700 100 1,30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 14 育 520 114 325 959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 0 育 567 220 560 1,347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 0 育 80 400 20 50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 0 育 250 240 10 50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 0 育 400 500 - 900 數理科學研究 0 200 200 - 400 數理科學研究 0 467 294 - 761 數理科學研究 8 1,392 404 - 1,796 數理科學研究 5 70 70 - 140 生命科學研究 3 120 100 20 240 生命科學研究 1 238 176 6 420 數理科學研究 3 449 中央研 派員出國計畫預算類別表 中華民國 計畫名稱及領域代碼 擬前往國家 主 要 研 習 課 程 預計前往期間 預計天數擬派人數 、從事野外採樣、地質考 區 、地質考察、GPS衛星測量、設置測震 察、測量及設置測震站-1 站等 4 21 智慧計算研究群-3M 美國及日本 資訊科學研究 114.01-114.12 5 2 22 數理統計研究、統計計算 歐美亞洲 進行數理統計等學術合作研究 114.01-114.12 7 9 、機率論-10 23 生物統計、生物資訊、人 歐美亞洲 短期移地研究進行學術合作 114.01-114.12 4 2 工智慧(AI)-10 24 醫學與遺傳統計、網絡數 歐美亞洲 進行醫學與遺傳統計、網絡數據、智慧 114.01-114.12 7 1 據、智慧健康與精準醫療 健康與精準醫療研究 -10 25 巨量資料統計、統計機器 歐美亞洲 巨量資料統計、統計機器學習、深度學 114.01-114.12 7 2 學習、深度學習-10 習等交流研究 26 赴各大學及研究機構實驗 歐美亞澳洲 學術交流、實驗研究訪問、研討合作等 114.01-114.12 5 7 研究訪問-12 27 材料與分析科技探索計畫 歐美亞澳 學術交流、實驗研究訪問、研討 114.01-114.12 20 6 -11 28 天文學術研討-11 歐美亞澳非 進行合作研究 114.01-114.12 15 8 洲 29 天文望遠鏡觀測-11 歐美亞澳非 觀測、學術合作 114.01-114.12 15 6 洲 30 史學及考文研究之相關計 歐美亞澳非 田野調查、研究資料蒐集及參訪等。 114.01-114.12 6 4 畫-76 等地區 31 數位人文研究計畫-74 歐美亞澳 學術訪問及蒐集資料等 114.01-114.12 5 3 32 台灣、中國與世界民族誌 紐澳亞洲等 進行民族誌相關學術交流、移地研究與 114.01-114.12 45 2 研究-75 田野調查 33 宗教生活研究-75 歐美澳亞 進行日本天理教等新興宗教在海外相關 114.07-114.12 48 3 移地研究與田野調查 34 文化生產與共作-75 歐美澳亞 進行文化遺產與文化治理相關之移地研 114.04-114.12 22 2 究、學術交流、資料蒐集與田野調查 35 民族學研究-75 歐美澳亞 學術交流、蒐集資料等 114.03-114.12 30 3 36 近代史研究及史料搜集整 歐美亞等地 學術交流、蒐集資料等 114.01-114.12 8 18 編-76 37 各學門有關經濟問題之學 歐美亞地區 短期學術研究,訪問及蒐集資料等 114.01-114.12 12 4 術交流-85 38 赴歐美國家短期研究-73 美國 預計與紐約地區大學及美國東岸學者交 114.09-114.12 91 1 450 究院 -進修、研究、實習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旅 費 預 算 歸屬預算科目 前三年度已派人員人數 生 活 費 機票與出國手續費 書籍學雜等費 合 計 45 30 - 75 數理科學研究 0 155 200 15 370 數理科學研究 4 60 60 10 130 數理科學研究 3 50 45 5 100 數理科學研究 2 45 50 5 100 數理科學研究 3 240 260 - 500 數理科學研究 11 110 100 6 216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 1 育 400 500 - 900 數理科學研究 17 210 294 - 504 數理科學研究 5 200 250 50 50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0 究 170 184 1 355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 0 育 180 80 3 263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2 究 150 98 4 252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4 究 120 75 2 197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2 究 113 95 2 21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4 究 1,120 840 40 2,00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25 究 285 153 12 45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4 究 116 50 - 166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0 451 中央研 派員出國計畫預算類別表 中華民國 計畫名稱及領域代碼 擬前往國家 主 要 研 習 課 程 預計前往期間 預計天數擬派人數 流、美國東岸關於理性與規範性的重要 年度會議 39 赴歐美國家短期研究-84 英國 預計前往英國劍橋大學,勞得派特國際 114.07-114.08 61 1 法中心進行研究國際法與經濟安全,從 比較法與國際法的角度,討論經濟安全 議題 40 赴歐美國家短期研究-80 美國 至美國史丹佛大學為國科會計畫「考試 114.07-114.08 62 1 制度與教育機會的不均等」進行短期研 究 41 赴歐美國家短期研究-73 歐美地區 短期研究及蒐集資料 114.10-114.10 5 1 42 赴歐美國家短期研究-72 加拿大 「跨太平洋文化研究:島群視野」為推 114.01-114.02 28 1 動本所下一階段文化研究的發展,將轉 向以「島群」(archipelagic)的角度思 考北美與台灣的跨太平洋連繫 43 赴歐美國家短期研究-73 美國 從事歐盟氣候變遷專題研究,討論歐盟 114.06-114.07 21 1 電動車的發展策略與法律規範、影響等 及對我國的啟示 44 赴歐美國家短期研究-72 英國 前往倫敦Wellcome Library 醫學史圖 114.09-114.10 31 1 書與文物館,蒐集科學觀點的正念相關 資料及拜訪教授與專家 45 赴歐美國家短期研究-84 英國 短期研究預計赴英國倫敦或牛津大學, 114.01-114.12 31 1 探討AI治理及健康資料二次利用之議題 46 赴歐美國家短期研究-80 美國 使用microsimulation方法,以計算重 114.07-114.08 46 1 要人口健康指標之健康餘命與社會決定 因子間的交互影響關係 47 文學、哲學及經學研究-7 歐、美及亞 文哲經等學術及研究相關領域 114.01-114.12 10 5 3 洲等國 48 台灣史研究-76 歐美亞太地 學術交流、資料蒐集等 114.01-114.12 123 19 區 49 語言學研究-72 歐亞美洲 訪問、田調、研究 114.01-114.12 7 2 50 赴美洲各大學及研究機構 美洲 學術交流 114.07-114.07 5 1 研究-11 51 赴歐洲各大學及研究機構 歐洲 學術交流 114.07-114.07 5 1 研究-11 52 赴亞洲各大學及研究機構 亞洲 學術交流 114.08-114.08 4 1 研究-11 452 究院 -進修、研究、實習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旅 費 預 算 歸屬預算科目 前三年度已派人員人數 生 活 費 機票與出國手續費 書籍學雜等費 合 計 究 111 55 - 166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0 究 116 50 - 166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0 究 17 55 - 72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0 究 116 50 - 166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0 究 116 50 - 166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0 究 111 55 - 166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0 究 111 55 - 166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0 究 116 50 - 166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1 究 417 - - 417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3 究 1,193 419 12 1,624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14 究 70 30 - 10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0 究 15 65 - 80 數理科學研究 0 15 75 - 90 數理科學研究 2 10 28 - 38 數理科學研究 7 453 中央研 派員出國計畫預算類別表 中華民國 計畫名稱及領域代碼 擬前往國家 主 要 研 習 課 程 預計前往期間 預計天數擬派人數 53 短期學術交流及研究-13 歐美亞太地 學術交流 114.01-114.12 7 5 區 54 環境變遷學術交流研究-1 歐美亞太地 學術交流、儀器實驗學習 114.01-114.12 7 3 3 區 55 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15 歐美亞澳非 採集調查 114.01-114.12 7 10 56 陸域生物多樣性研究-15 歐美亞澳非 標本研閱及野外採集 114.01-114.12 4 8 57 基因體相關研究-15 歐美亞澳洲 赴合作單位進行實驗、學習新技術及研 114.01-114.12 6 4 究 58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91 歐美亞等洲 學術交流、收集資料等 114.01-114.12 15 6 59 法律學研究-84 歐美亞澳非 學術交流及蒐集資料等 114.01-114.12 14 1 洲 60 赴歐美國家短期研究-16 美國 合作開發黑潮暨聖嬰現象聯合預報模式 114.08-114.11 88 1 : 模式建置 61 赴歐美亞澳洲國家短期研 歐美亞澳洲 量子電腦相關發展研究 114.01-114.12 14 1 究-16 62 赴歐美亞澳洲國家短期研 歐美亞澳洲 次世代太陽能電池相關發展研究 114.01-114.12 5 1 究-16 三、實習 63 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 歐美亞洲 實驗動物趨勢、新知與交流分享 114.10-114.11 15 1 會-15 454 究院 -進修、研究、實習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旅 費 預 算 歸屬預算科目 前三年度已派人員人數 生 活 費 機票與出國手續費 書籍學雜等費 合 計 185 190 - 375 數理科學研究 1 110 115 - 225 數理科學研究 1 324 200 - 524 生命科學研究 5 240 191 - 431 生命科學研究 3 120 120 10 250 生命科學研究 0 515 180 - 695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5 究 100 80 20 200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0 究 320 55 17 392 南部院區 0 320 60 20 400 南部院區 0 40 50 10 100 南部院區 0 - 5 15 2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 2 育 455 中央研 派員赴大陸計 中華民國 計畫名稱及領域代碼 擬前往地區擬拜會單位 工 作 內 容 預計前往期間 預計天數擬派人數 01 延攬資深學人開辦費16 大陸地區 大陸重點 參加會議、發表論文、學 114.01-114.12 4 2 大學及學 術研討 術機構 02 人文社會科學新領域之開發及 大陸地區 大陸重點 參加會議、發表論文、學 114.01-114.12 5 6 研究環境之改善91 大學及學 術研討 術機構 03 創新性研究計畫16 大陸地區 大陸重點 參加會議、發表論文、學 114.01-114.12 10 1 大學及學 術研討 術機構 04 生物技術之研發及在醫學之應 大陸地區 大陸重點 參加會議、發表論文、學 114.01-114.12 5 3 用4L 大學及學 術研討 術機構 05 數理科學新領域之開發及研究 大陸地區 大陸重點 參加會議、發表論文、學 114.01-114.12 5 2 環境之改善16 大學及學 術研討 術機構 06 博士後研究學者培育計畫76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出席研討會、進行學術交 114.01-114.12 5 2 單位 流及資料收集等 07 前瞻計畫15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參加會議、發表論文 114.01-114.12 5 5 單位 08 深耕研究計畫10 大陸地區 當地學術 論文發表及參與會議等 114.01-114.12 5 7 機構 09 主題研究計畫15 大陸地區 大陸重點 參加會議、發表論文、學 114.01-114.12 4 2 大學及學 術研討 術機構 10 關鍵突破種子計畫15 大陸地區 大陸重點 參加會議、發表論文、學 114.01-114.12 2 2 大學及學 術研討 術機構 11 關鍵突破研究計畫15 大陸地區 大陸重點 參加會議、發表論文、學 114.01-114.12 6 10 大學及學 術研討 術機構 12 核心設施及新創儀器計畫15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參加會議 114.01-114.12 3 1 機構 13 永續科學研究計畫16 大陸地區 大陸重點 出席會議、學術交流 114.01-114.12 9 5 大學及學 術機構 14 研發AI在人文與科學研究的創 大陸地區 大陸重點 參加會議、發表論文、學 114.01-114.12 6 4 新應用3M 大學及學 術研討 術機構 15 主題研究計畫15 大陸地區 大陸重點 學術訪問交流 114.01-114.12 4 2 大學及學 術機構 16 創新性研究計畫16 大陸地區 大陸重點 研究資料蒐集 114.01-114.12 12 2 大學及學 術機構 17 生物技術之研發及在醫學之應 大陸地區 大陸重點 研究資料蒐集 114.01-114.12 6 3 用4L 大學及學 術機構 18 數理科學新領域之開發及研究 大陸地區 大陸重點 研究資料蒐集 114.01-114.12 12 1 環境之改善16 大學及學 術機構 19 前瞻計畫16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蒐集資料、採樣調查 114.01-114.12 6 2 單位 20 深耕研究計畫3M 大陸地區 當地學術 進行學術交流 114.01-114.12 10 10 機構 456 究院 畫預算類別表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旅 費 預 算 前三年內有無赴同一單位拜會 歸屬預算科目 交通費 生活費 辦公費 合 計 有/無 如有,說明其拜會內容 45 35 20 1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120 120 19 259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30 15 7 52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90 75 15 18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37 34 6 77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45 55 - 1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150 40 10 2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130 76 3 209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40 40 20 1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35 10 5 5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385 140 100 625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5 3 1 9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140 150 10 3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100 80 20 2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40 40 20 1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60 60 30 15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90 95 15 2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30 35 5 7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40 45 15 1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356 363 137 856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457 中央研 派員赴大陸計 中華民國 計畫名稱及領域代碼 擬前往地區擬拜會單位 工 作 內 容 預計前往期間 預計天數擬派人數 21 主題研究計畫15 大陸地區 大陸重點 研究資料蒐集 114.01-114.12 4 2 大學及學 術機構 22 關鍵突破種子計畫15 大陸地區 大陸重點 研究資料蒐集 114.01-114.12 5 5 大學及學 術機構 23 關鍵突破研究計畫15 大陸地區 大陸重點 研究資料蒐集 114.01-114.12 8 20 大學及學 術機構 24 永續科學研究計畫16 大陸地區 大陸重點 研究 114.01-114.12 8 2 大學及學 術機構 25 與清大合辦學程(中國研究學 大陸地區 大學及研 田野調查、研習及技術交 114.01-114.12 30 10 程)91 究機構 流、參與研討會 26 至大陸參加學術會議(數學研 大陸地區 學術單位 發表論文 114.01-114.12 7 2 究)10 27 訪問及短期學術研究10 大陸地區 學術單位 學術交流 114.01-114.12 7 2 28 赴大陸地區、香港及澳門參加 大陸地區 大陸地區 參加會議、發表論文、演 114.01-114.12 3 1 學術會議11 、香港及 、香港及 講 澳門 澳門各大 學及科技 機構 29 赴大陸地區、香港及澳門學術 大陸地區 大陸地區 學術訪問、交流討論 114.01-114.12 3 1 參訪11 、香港及 、香港及 澳門 澳門各大 學及科技 機構 30 赴大陸地區、香港及澳門實驗 大陸地區 大陸地區 實驗研究 114.01-114.12 5 1 研究之訓練費11 、香港及 、香港及 澳門 澳門各大 學及科技 機構 31 化學研究國際會議12 大陸地區 重點大學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114.01-114.12 5 4 及學術機 構 32 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化 大陸地區 學術單位 發表學術論文 114.01-114.12 5 1 學與植物學相關計畫研究15 33 生物化學研究15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114.01-114.12 4 3 機構 34 地震、地球物理、地質、地球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參加會議、發表論文、學 114.01-114.12 5 1 化學研討會14 單位 術研討 35 赴研究機構短期研究及從事野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短期研究、實驗、收集資 114.01-114.12 6 1 外工作14 單位 料、岩石採樣、地質考察 等 36 系統研究群3M 大陸地區 當地重點 1.參加學術會議發表論文 114.01-114.12 5 2 大學及學 2.訪問演講 術機構 37 生物醫學科學研究40 大陸地區 醫學機構 發表論文及交流 114.01-114.12 5 1 38 數理統計研究、深度學習、精 大陸地區 各大學相 數理統計研究、統計計算 114.01-114.12 7 5 準醫療、智慧健康10 關學系 、醫學與遺傳統計等學術 會議 39 數理統計研究、腦影像分析、 大陸地區 各大學相 短期移地研究、學術交流 114.01-114.12 8 4 時間序列、人工智慧(AI)10 關學系 合作及訓練參訪 458 究院 畫預算類別表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旅 費 預 算 前三年內有無赴同一單位拜會 歸屬預算科目 交通費 生活費 辦公費 合 計 有/無 如有,說明其拜會內容 30 35 15 8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150 100 25 275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800 450 50 1,3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50 40 10 1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125 250 25 40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50 50 - 100 數理科學研究 無 50 50 - 100 數理科學研究 無 15 18 2 35 數理科學研究 無 15 18 2 35 數理科學研究 無 11 29 3 43 數理科學研究 無 80 128 22 230 數理科學研究 無 5 8 - 13 生命科學研究 無 36 80 4 120 生命科學研究 無 16 42 2 60 數理科學研究 無 16 42 2 60 數理科學研究 無 28 47 15 90 數理科學研究 無 15 18 - 33 生命科學研究 無 105 125 20 250 數理科學研究 無 65 80 5 150 數理科學研究 無 459 中央研 派員赴大陸計 中華民國 計畫名稱及領域代碼 擬前往地區擬拜會單位 工 作 內 容 預計前往期間 預計天數擬派人數 40 數理科學研究相關會議及學術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出席國際研討會、發表論 114.01-114.12 3 1 交流訪問等11 機構等 文、演講及學術交流訪問 41 材料與分析科技探索計畫11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出席國際研討會、發表論 114.01-114.12 5 1 機構等 文及學術交流訪問 42 訪問學術研究機構11 大陸地區 大陸各大 學術交流研究訪問 114.01-114.12 4 1 學、學術 研究機構 等 43 材料與分析科技探索計畫11 大陸地區 大陸各大 學術交流研究訪問 114.01-114.12 7 1 學、學術 研究機構 等 44 分子生物學相關會議15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參加分子生物相關學術會 114.01-114.12 5 2 機構 議 45 天文領域相關國際會議11 大陸地區 國家科學 發表論文 114.01-114.12 5 4 院 46 東亞天文台、天文學11 大陸地區 國家科學 訪問交流 114.01-114.12 4 8 院天文台 、國家科 學院天文 台及重點 大學 47 望遠鏡儀器研討22 大陸地區 國家科學 訪問交流 114.01-114.12 5 2 院天文台 48 植物生理及分子生物學相關會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學術討論與發表論文 114.01-114.12 6 2 議15 、香港及 機構 澳門 49 農業生物科技研究15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參加會議、發表論文 114.01-114.12 3 2 單位 50 短期學術交流及訪問15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學術交流及研究訪問 114.01-114.12 3 1 單位 51 史學及考文研究相關之學術會 大陸地區 參加會議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等 114.01-114.12 5 3 議76 地點 52 史學及考文研究之相關計畫76 大陸地區 當地重點 參訪、學術交流、田野調 114.01-114.12 5 3 大學、博 查及研究資料蒐集等 物館、圖 書館及學 術機構等 53 史學及考文研究之相關計畫76 大陸地區 重點遺址 田野調查及研究資料蒐集 114.01-114.12 4 2 、訪查、 等 文物收藏 及研究單 位等 54 民族學研究81 中國大陸 北京大學 參加會議 114.01-114.12 7 1 、學術研 究單位 55 台灣、中國與世界民族誌研究 中國大陸 廈門、福 蒐集檔案文獻材料及田野 114.09-114.11 28 1 75 建、四川 調查參與觀查、考古挖掘 等地博物 民族誌調查 館、遺址 及當地儀 式祭典 56 宗教生活及原住民研究75 中國大陸 福建省福 廟宇田野調查、教會參與 114.02-114.11 39 2 州市與鄰 觀察、信徒與傳道人訪談 近城市廟 及資料蒐集 460 究院 畫預算類別表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旅 費 預 算 前三年內有無赴同一單位拜會 歸屬預算科目 交通費 生活費 辦公費 合 計 有/無 如有,說明其拜會內容 12 9 4 25 數理科學研究 無 22 20 - 42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16 12 2 30 數理科學研究 無 26 20 4 50 學術研究與人才 無 培育 30 30 20 80 生命科學研究 無 70 30 8 108 數理科學研究 有 參加國際會議 120 52 - 172 數理科學研究 有 進行研究計畫相關學術交 流並討論合作事宜。 30 20 - 50 數理科學研究 無 35 10 5 50 南部院區 無 10 7 3 20 生命科學研究 無 15 10 3 28 生命科學研究 無 60 231 9 300 人文及社會科學 無 研究 60 231 9 300 人文及社會科學 無 研究 30 67 3 100 人文及社會科學 無 研究 18 37 8 63 人文及社會科學 無 研究 35 95 2 132 人文及社會科學 無 研究 67 204 7 278 人文及社會科學 有 前往滇北阿卯教會實地訪 研究 查 461 中央研 派員赴大陸計 中華民國 計畫名稱及領域代碼 擬前往地區擬拜會單位 工 作 內 容 預計前往期間 預計天數擬派人數 宇天后廟 宇與民間 信仰相關 單位、昆 明滇北阿 卯教會 57 文化生產與共作75 中國大陸 湖南江永 女書田野調查、經濟文化 114.11-114.12 14 1 農村、民 與治理性田野調查及資料 間社會機 蒐集 構 58 近代史研究及史料搜集整編76 大陸地區 學術機構 出席會議 114.01-114.12 5 3 59 近代史研究及史料搜集整編76 大陸地區 學術機構 學術訪問、資料蒐集及商 114.01-114.12 5 4 議合作事宜等 60 各學門經濟問題專題研討會85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學 114.01-114.12 6 8 及港澳 單位 術交流等 61 各學門有關經濟問題之學術交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學術研究及蒐集資料等 114.01-114.12 8 5 流85 及港澳 單位 62 文學、哲學及經學研究73 大陸等地 學術研究 文哲經學術及研究等相關 114.01-114.12 7 3 區 單位 領域 63 文學、哲學及經學研究73 大陸等地 學術研究 文哲經學術及研究等相關 114.01-114.12 5 5 區 單位 領域 64 語言學研究72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田野調查 114.01-114.12 7 1 單位 65 應用科學相關會議16 大陸港澳 學術機構 參加會議、發表論文 114.01-114.12 4 2 66 訪問大陸各大學及學術研究機 大陸港澳 大陸港澳 學術交流 114.01-114.12 4 1 構16 各大學及 學術研究 機構 67 政治學研究83 香港 中文大學 資料搜尋 114.10-114.10 7 1 68 環境變遷研究研討會13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參加會議、發表論文、演 114.01-114.12 4 1 機構 講 69 海洋科學研究研討會1A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參加會議、發表論文、演 114.01-114.12 4 1 機構 講 70 短期學術交流及訪問13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學術交流訪問 114.01-114.12 5 2 機構 71 生物多樣性研討會15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演 114.01-114.12 5 2 單位 講 72 生態維護及生態多樣性研究15 大陸地區 當地學術 學術交流、檢視標本 114.01-114.12 10 4 研究機構 及重點大 學 73 基因體相關研究之國際會議暨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國際學術會議及學術交流 114.01-114.12 5 2 研討15 單位 74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91 大陸地區 學術機構 參加會議並發表論文 114.01-114.12 5 2 75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91 大陸地區 學術機構 進行田野調查、收集研究 114.01-114.12 14 3 資料與商議合作事項等 76 法律學研究84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參加會議及發表論文 114.01-114.12 4 2 機構等 77 法律學研究84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學術交流及蒐集資料等 114.01-114.12 4 1 機構等 462 究院 畫預算類別表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旅 費 預 算 前三年內有無赴同一單位拜會 歸屬預算科目 交通費 生活費 辦公費 合 計 有/無 如有,說明其拜會內容 30 58 2 90 人文及社會科學 無 研究 40 56 4 100 人文及社會科學 無 研究 120 248 32 400 人文及社會科學 無 研究 150 298 32 480 人文及社會科學 無 研究 80 188 14 282 人文及社會科學 無 研究 75 75 - 150 人文及社會科學 無 研究 124 126 - 250 人文及社會科學 無 研究 20 60 20 100 人文及社會科學 無 研究 30 10 30 70 數理科學研究 無 13 7 10 30 數理科學研究 無 20 50 - 70 人文及社會科學 無 研究 7 8 - 15 數理科學研究 無 7 8 - 15 數理科學研究 無 10 20 - 30 數理科學研究 無 75 75 - 150 生命科學研究 有 學術交流 450 200 - 650 生命科學研究 有 收集研究資料 30 40 30 100 生命科學研究 無 35 65 - 100 人文及社會科學 無 研究 60 240 - 300 人文及社會科學 無 研究 20 25 5 50 人文及社會科學 無 研究 12 15 3 30 人文及社會科學 無 研究 463 中央研 派員赴大陸計 中華民國 計畫名稱及領域代碼 擬前往地區擬拜會單位 工 作 內 容 預計前往期間 預計天數擬派人數 78 資訊科技創新研究計畫3M 大陸地區 學術研究 出席國際會議 114.01-114.12 5 2 單位 464 究院 畫預算類別表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旅 費 預 算 前三年內有無赴同一單位拜會 歸屬預算科目 交通費 生活費 辦公費 合 計 有/無 如有,說明其拜會內容 40 50 30 120 數理科學研究 無 465 中央研 歲出按職能及經 中華民國 經濟性 經 常 分類 職能 受僱人員報酬 商品及勞務購買支出 債務利息 土地租金支出 別分類 總 計 6,455,933 3,830,406 - 2,640 01 一般公共事務 6,455,933 3,830,406 - 2,640 466 究院 濟性綜合分類表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支 出 經 常 移 轉 對家庭及民間 經常支出合計 對企業 對政府 對國外 非營利機構 9,400 640,103 804,722 36,022 11,779,226 9,400 640,103 804,722 36,022 11,779,226 467 中央研 歲出按職能及經 中華民國 經濟性 資 本 分類 投 資 及 增 資 資 職能 別分類 對營業基金 對非營業特種基金 對民間企業 對企業 總 計 - 513,317 - - 01 一般公共事務 - 513,317 - - 468 究院 濟性綜合分類表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支 出 本 移 轉 對家庭及民間 土地購入 無形資產購入 對政府 對國外 非營利機構 - - - - - - - - - - 469 中央研 歲出按職能及經 中華民國 經濟性 資 本 分類 固 定 資 本 職能 別分類 住宅 非住宅房屋 營建工程 運輸工具 總 計 - 56,324 186,307 2,450 01 一般公共事務 - 56,324 186,307 2,450 470 究院 濟性綜合分類表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支 出 形 成 總 計 資本支出合計 資訊軟體 機器及其他設備 土地改良 112,538 1,704,710 - 2,575,646 14,354,872 112,538 1,704,710 - 2,575,646 14,354,872 471 中央研究院 跨年期計畫概況表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億元 分年經費需求 中央公務預算 112及以 113年度 114年度 115及以後 計畫名稱 執行期間 備 註 經費需求總額 前年度 預算數 預算數 年度預估 預算數 需求數 南部院區發展量 111-117 17.33 0.26 2.00 1.86 13.21 1.因工程採購歷經4 子科技及興建實 次流標,皆無廠商 驗大樓規劃 投標而流標,經檢 討流標原因,係本 工程建築物有抗微 振動之特殊需求, 且所需之機電空調 設備運轉時須為低 頻低震動,規格較 一般建築物高,招 標預算之利潤不足 使廠商願意承擔風 險,故無投標意願 。行政院於113年8 月5日同意第2次計 畫修正,總工程經 費自12.11億元調 整至17.33億元, 計畫期程由原111 年至116年,調整 為111年至117年。 2.本計畫114年度預 算編列於「南部院 區」項下「院區興 建工程」科目1.86 億元。 天然氣去碳燃氫 114-117 10.00 - - 2.00 8.00 本院業於113年6月26 MW級混氫發電系 日以永續中心字第11 統建置及試驗計 32300033號函報總統 畫 府核轉行政院。 472 委辦經費分析表 473 中央研 委辦經費 中華民國 計 畫 委 辦 委 辦 計 畫 起 訖 委 辦 內 容 經 常 年 度 用 人 費 用 業 務 費 用 合計 360 8,240 1.5202401000 360 8,240 一般學術研究及評議 5202401020 360 8,240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1) 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 114-114 「診斷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I 360 240 委員會 ACUC)之運作並建立AV制度之品質提 昇」輔導案 (2) 生物安全會 114-114 委託辦理實驗室生安訪查、評核、稽 - 2,000 核、緊急/意外事件演練 (3) 永續科學研究計畫 114-114 中研院節能與永續治理研究服務計畫 - 1,000 1.本院院內協商會議舉辦與資料彙整 2.本院內部碳盤查資料彙整 3.協助永續報告書編撰 (4) 研發AI在人文與科學 114-114 委託資料蒐集以及影像資料檢驗 - 5,000 研究的創新應用 474 究院 分析表 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經 費 之 用 途 分 析 門 資 本 門 合 計 其 他 設 備 購 置 其 他 - - - 8,600 - - - 8,600 - - - 8,600 - - - 600 - - - 2,000 - - - 1,000 - - - 5,000 475 中央研究院 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彙計表 中華民國114年度 單位:新臺幣千元 科 目 預 算 數 預 計 執 行 內 容 款 項 目 節 名 稱 及 編 號 0002000000 1 總統府主管 0002400000 5 中央研究院 7,450 5202400000 科學支出 7,450 5202401000 2 一般學術研究及評議 6,600 5202401020 2 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6,600 1.基本行政工作維持,相關院區開放參觀活動、外 縣市科普演講等經費計300千元。 2.學術規劃及交流合作計4,300千元,包括: (1)辦理研究成果科普推廣經費計4,000千元。 (2)辦理中研學術大會計300千元。 3.人才培育及延攬計畫-與國內大學合作培育國際 研究生計畫(TIGP),刊登招生廣告宣傳國際研究 生學程及其他媒體政策宣導經費計2,000千元。 5202402000 3 自然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850 5202402010 1 數理科學研究 400 1.物理研究計200千元,包括: (1)辦理通俗演講和研討會網路直播衍生費用計5 0千元。 (2)為延攬人才並符合吸引現今學生及科學人才 觀看習慣,擬重新拍攝對外宣傳簡介影片(預 期包含中英文版、完整版及精簡版)費用計15 0千元。 2.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辦理研討會、30週年活動與 研究推廣業務,相關影片及網頁製作、訊息刊登 及傳播等費用計200千元。 5202402020 2 生命科學研究 300 生醫轉譯研究計300千元,包括: 1.規劃拍攝介紹影片展現年度亮點成果計250千元 。 2.規劃透過社群影音媒體(經營臉書粉絲團、YouT ube影音頻道),推廣介紹各進駐單位及活動廣 宣計50千元。 5202402030 3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 150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辦理人工標記平台的宣傳與傳播 資料庫足跡和經驗徵求參與者等活動,相關宣導、 訊息託播、刊登傳播等費用計150千元。 476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一、 通案決議 (一) 113 年度總預算案針對各機關所屬通案刪減用 遵照辦理。 途別項目決議如下: 1.減列大陸地區旅費 30%。 2.減列國外旅費及出國教育訓練費(不含現行 法律明文規定支出)5%。 3.減列委辦費(不含現行法律明文規定支出) 5%。 4.減列房屋建築養護費、車輛及辦公器具養護 費、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 5%。 5.減列軍事裝備及設施 3%。 6.減列一般事務費(不含現行法律明文規定支 出)3%。 7.減列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不含農業部防 檢署、衛福部疾管署及 1,000 萬元以下機關) 25%。 8.減列設備及投資(不含現行法律明文規定支 出、資產作價投資及增資台電公司)3.8%。 9.減列對國內團體之捐助及政府機關間之補助 (不含現行法律明文規定支出)5%。 10.減列對地方政府之補助(不含現行法律明文 規定支出及一般性補助款)4%。 (二) 113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編列 2 兆 8,818 非本院主管業務。 億元,較 112 年度大增 1,927 億元,成長幅度 約達 7.2%。截至 112 年度,中央政府債務未償 餘額實際數為 5 兆 8,488 億元,較蔡政府上台 時的 5 兆 3,988 億元,增加 4,550 億元,且近 2 年中央政府稅課收入超徵金額,一年大約 3,000 餘億元。常態性超徵稅收表示稅收預測失準、 財政管理落伍;沒有列入施政規劃的稅收,表 示預算程序失靈、政府行政不效率;如有虛增 的稅賦,則表示整體稅制失修、恐使整體稅制 的正當性受質疑。一味忽略常態性超徵的情 形,是因循苟且、便宜行事。顯見常態性超徵 稅收不僅使政府無法正確預估、掌握財源,導 致施政進度落後、行政效率不彰;也有讓政府 的實際舉債數遠低於預算數,有美化財報之 嫌;超徵稅收的金額也成為政府的小金庫,只 要是符合法規就可以運用,缺乏被監督的功 能。政府預算編列原則應量入為出,鉅額超徵 477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為量入之失敗、政府之數字管理失靈。據立法 院預算中心報告顯示,106 年度稅課收入 1.52 兆元,107 至 109 年度均逾 1.6 兆元,110 年度 攀升到逾 2 兆元,除 109 年度稍有下降外,其 餘各年度皆增加,且屢創新高;年度預算達成 率介於 95.58%至 119.38%間,5 年平均預算達 成率為 105.03%,合計超過預算數 4,053 億元。 為解決政府常態性超徵稅收之情形、精進稅收 預測的模式與調整技術官僚的心態,按部就 班、有系統性地檢修整體稅制,爰於 113 年度 中央政府總預算稅課收入實徵數高於預算數 時,優先減少舉債、增加還本或累計至歲計賸 餘及適當支持勞工保險基金。 (三) 數位發展部提出 4 年期(113 至 116 年) 「行政 非本院主管業務。 部 門關 鍵民生 系統 精進雲 端備 份及回 復 計 畫」,共匡列 13 億 4,000 萬元,用以推動政府 資料加密分持及跨境備援,其性質屬新興計 畫。跨境備份涉及主權及傳輸安全問題,理應 透過政府間談判,以愛沙尼亞為例,其 2018 年 於駐盧森堡大使館內開設數據大使館,兩國經 過談判確立該伺服器視為愛沙尼亞領土,非經 許可不得進入、完全獨立。請數位發展部向立 法院交通委員會提出詳列各計畫之名稱、各年 度期程及經費等細項說明之專案報告。 (四) 近幾年中央政府稅課收入決算數常遠遠超過 非本院主管業務。 原編列之預算數,除了 111 年度超徵 5,237 億 元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之外,根據財政部公布之 數據,112 年度前 10 個月稅課收入已達 3 兆 0,223 億元,續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 6.9%, 全年稅收預估將超過預算數 3,000 至 3,700 億 元。財政部表示截至 112 年度 10 月為止,綜合 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證券交易稅、贈與 稅、遺產稅、房屋稅、牌照稅、娛樂稅、印花 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等 10 稅目,都已提前 達成全年預算目標。其中,證券交易稅前 10 月 累計稅收達 1,598 億元,年增 8.4%,比預算數 超出約 47 億元;綜合所得稅截至 10 月已超過 全年預算數逾 1,082 億元;營利事業所得稅累 計稅收已超過全年預算 111 億元以上;遺產稅 已超過全年預算 75 億元;贈與稅已超過全年 478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預算 57 億元;特種貨物及勞務稅目前達成率 已逾 162%。近幾年中央政府稅課收入決算數 多遠超原編列預算數,顯見行政院主計總處、 財政部預估稅收過於保守,執行結果與預測存 在極大差距,稅課收入估計編列作業之精準性 不足,爰要求財政部邀集其他相關單位召開會 議檢討,並成立稅收估測專案小組,縮短稅收 估測時間落差,及進一步瞭解消費與營業稅稅 基之關聯性,並於 3 個月內向立法院提出稅收 估測精進專案報告。 (五) 近幾年中央政府稅課收入決算數常遠遠超過 非本院主管業務。 原編列之預算數,除了 111 年度超徵 5,237 億 元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之外,根據財政部公布之 數據,112 年度前 10 個月稅課收入已達 3 兆 223 億元,續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 6.9%,全 年稅收預估將超過預算數 3,000 至 3,700 億元。 儘管稅課收入超乎期待使得國庫進帳數大幅 增加,卻不見政府機關因此將超徵之稅收中更 高的比例用在債務還本和付息上;然而近幾年 總預算編列之還本預算數均低於千億元,相對 於當年度到期債務總額明顯不足,其中 111 年 度總預算編列債務還本預算 960 億元,雖然確 實有如數執行並於預算外增加還本 540 億元, 合計實際還本數達 1,500 億元,但是相較於 111 年度到期債務高達 7,500 億元卻僅占 20%,其 不足數仍須透過債務基金舉新以還舊、舉債為 還債的方式調度財源來攤還。政府每年依據公 共債務法之法定最低比例來編列債務還本付 息數,但在近年稅收大幅超徵數千億元,且未 來 5 年間乃至 10 年間將面臨沉重的待償付債 務壓力下,為免債留子孫、債留下一任政府, 爰要求行政院召集行政院主計總處、財政部及 其他相關單位,就未來若在前年度稅收大幅超 徵數千億元之情況下將額外提撥法定 5%至 6% 之外的多少比例來用於債務還本及付息提出 具體方案,並於 3 個月內向立法院提出書面報 告。 (六) 財政部於 112 年 11 月 9 日發布全國賦稅收入 非本院主管業務。 初步統計,112 年 10 月實徵淨額達 2,318 億元, 較 111 年同月增加 318 億元(+15.9%) ;112 年 479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累計至 10 月份,實徵淨額 3 兆 223 億元,較 111 年同期增加 1,963 億元,約占累計分配預算 數 112.0%、占全年預算數 98.4%。據財政部推 估,112 年稅收超徵大約 3,700 億元。面對外界 詢問 113 年是否還會有普發現金,財政部則表 示,若歲入執行優良,首先還是要減少舉債, 或用來增加國家財政韌性。為進一步了解政府 對於 112 年稅收超徵大約 3,700 億元之具體規 劃,爰要求行政院主計總處及財政部說明將如 何運用超徵之 3,700 億元減少舉債數額或增加 還債數額,並於 3 個月內向立法院財政委員會 提出書面報告。 (七) 113 年適逢總統大選,1 月 13 日選舉結果出爐 遵照辦理。 後,新任總統及行政團隊將在 5 月 20 日宣誓 就職,其中將有長達近 4 個多月的看守內閣時 期。爰此,為避免各行政機關有提前濫行消耗 預算之情事發生,使新政府上任後恐面臨經費 不敷使用,施政捉襟見肘之虞。於 113 年度總 預算三讀通過後,各行政機關應依循下列注意 事項執行預算:1.各機關應確實依分配預算及 計畫進度嚴格執行。2.有關人事費用部分,應 力求精簡,避免有不足之情事發生。3.各機關 應先行檢討年度相關預算支應空間仍有困難 後,始得申請動支總預算第二預備金。4.各機 關(基金)之媒體政策及宣導經費,除應詳述 辦理方式及所需預算經費,並應依預算法第 62 條之 1 及其執行原則等相關規範,由各該主管 機關從嚴審核及執行,並就執行情形加強管 理。相關預算事件若有違法或違反相關規定, 應依預算法第 95 條規定,由監察委員、主計 官、審計官、檢察官就預算事件起訴相關機關 或附屬單位,以維護國家財政紀律。 (八) 預算法第 64 條規定: 「各機關執行歲出分配預 非本院主管業務。 算遇經費有不足時,應報請上級主管機關核 定,轉請中央主計機關備案,始得支用第一預 備金,並由中央主計機關通知審計機關及中央 財政主管機關。」意即歲出分配預算遇經費不 足為第一預備金動支條件,經向行政院主計總 處備案後,不需再經立法院同意,即可支用。 蔡政府執政近 8 年,通過「中央政府新式戰機 480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採購特別預算」及「中央政府海空戰力提升計 畫採購特別預算」2 個以特別預算方式編列的 軍購案,且該特別預算案從行政院院會通過 後,朝野各黨團均全力支持,至多歷時一個半 月即於立法院完成三讀程序;國防部 113 年度 第一預備金增加 20 億元,並針對新增建案不 及納編年度預算,研議修訂行政規則予以動支 第一預備金,若未經立法院審查恐不符預算法 精神。行政規則必須符合法律保留原則,不得 侵犯立法權。軍事投資計畫往往涉及經費龐大 且多以分年度編列,如果計畫未及核定即以第 一預備金支應首年的經費,立法院將無法善盡 監督之責進行事前完整的審議。爰此,要求未 來行政院主計總處應依照預算法規定嚴格核 定各項預算經費,避免行政部門利用巧門編列 預算;國防部未及列入 113 年度總預算的新增 投資建案,動支第一預備金支應時,應審慎嚴 謹,並向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專案報告同 意後,始得動支。 (九) 政府為確保國家經濟持續發展,提升國家競爭 非本院主管業務。 力,每年均編列鉅額預算,持續推動重大公共 建設計畫,有助增進國家整體發展及人民生活 品質。惟相關設施興建完工後,常未能達到預 計使用目標,易致公帑支出效益偏低,爰行政 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訂有行政院活化閒置公共 設施續處作法及 10 類閒置公共設施活化標準 以為管理依循等。然,各部會補助地方建設完 成案之利用率、運用率等曾低於前開活化標準 而須予管控案件來源並非每年例行全面清查 結果,而主要係依審計部審核或監察院調查結 果、民眾舉報、媒體報導等案件辦理,且只要 達到活化標準並經地方政府報送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審核及送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通過 後即予解除列管(尚非達長期體質改善) ,另尚 有各部會列管欠周妥情形或列為特別預算案 件而未提等。又查,部分行政院所屬各機關重 大公共建設計畫年計畫經費執行率雖達 95% 以上,惟均有於年度內辦理計畫修正,展延計 畫期程及調整年度經費情形,顯示現行著重於 預算執行之控管方式,無法覈實反映計畫實際 481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執行進度與原計畫之差異。爰要求行政院強化 相關管控機制,評估將計畫經費與期程變動情 形納為計畫管考會議參據,以提升執行成效, 並確立公共建設計畫營運評估作業之揭露機 制,將有關案件管理結果公開上網,以落實政 府資訊公開透明原則。 (十) 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財源協助,係透過一 非本院主管業務。 般性補助款予以挹注,以達成保障地方財源之 目標,並提升地方財政自主程度,建構完善財 政調整制度。依中央對直轄市與縣(市)政府 計畫及預算考核要點規定,中央對市縣政府辦 理社會福利、教育、基本設施等計畫執行效能 與相關預算編製及執行情形,暨市縣政府財政 績效與年度預算編製及執行情形之考核,分別 由中央相關主管機關主辦,並由各主辦考核機 關依考核作業期程,將考核結果送行政院主計 總處彙整陳報行政院,據以增加或減少其當年 度或以後年度所獲之一般性補助款。近年中央 各部會補助各市縣數額龐鉅,各部會辦理之補 助地方業務,原則上須符合具效益及整體性、 重大示範性及跨越市縣之建設,或屬因應重大 政策或建設者方予編列及補助。惟各市縣多有 受補助業務僅屬宣導推廣、行銷管理或單項特 定活動者,顯示目前中央各部會補助範圍恐過 於廣泛;又其中多有僅具短期效益者,並常因 規劃、執行及管理欠妥致未達預期目標、使用 成效呈不足或下降等。為提升中央政府運用補 助引導區域合作治理之辦理成效、加強相關規 劃、執行、管理之督導,爰要求各部會依規定 加強辦理跨區域計畫型補助業務,並落實蒐集 前置資料妥予規劃補助計畫,且須辦理公平審 核機制,切實依成本效益分析結果核給經費, 及依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第 15 條規定等切實管考督導,俾利相關公帑支出 效益。 (十一) 依據預算法第 34 條、第 37 條、第 39 條、第 遵照辦理。 43 條及第 49 條等規定,重要公共工程建設及 重大施政計畫,應先行製作選擇方案及替代方 案之成本效益分析報告,並提供財源籌措及資 金運用之說明,始得編列概算及預算案。各項 482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計畫,除工作量無法計算者外,應分別選定工 作衡量單位,計算公務成本編列。繼續經費預 算之編製,應列明全部計畫之內容、經費總額、 執行期間及各年度之分配額。惟目前預算書編 製及表達不夠詳實,或多以文字抽象描述,未 具體表達績效衡量指標及預期成果,且預算書 中金額重大之項目,其說明亦太過簡略。由於 相關預算編製不夠詳實,使立法委員不易清楚 了解預算編列之內容,難以針對預算之合理性 與效益性進行有效的審查,致影響預算審議之 效率。中央政府總預算之籌編,行政部門所投 入參與的人力,數以萬人計,且相關預算資訊 均掌握於行政部門,致形成行政、立法部門資 訊不對稱,使立法院在蒐集預算資訊不易,且 需耗費大量成本及時間。國會要在 3 個月內, 以十分有限的人力,對專業性高而龐雜的預算 案進行全盤審查,有賴預算相關資訊的透明化 及公開化,才能事半功倍。爰要求自 114 年度 起,中央政府各機關(構)依預算法第 34 條規 定函送重大施政計畫之選擇方案及替代方案 之成本效益分析報告暨相關財源籌措與資金 運用說明予立法院時,一併將相關計畫書核定 本上網公布,以提升立法院審查效率,避免因 審查預算時間不足而有前緊後鬆或虎頭蛇尾 之現象,以建立立法院預算審查之專業性及權 威性。 (十二) 行政院宣布軍公教人員 113 年調薪 4%,地方 非本院主管業務。 政府人事費用因而增加。對此行政院表示,涉 及中央部分由中央政府編列預算;至於地方政 府人事費用,依據地方制度法及財政收支劃分 法之規定,地方政府人事費用為地方自治事 項,應先以自有財源優先支應,惟為平衡全國 經濟發展,中央政府已將地方政府之正式人員 人事費用納入一般性補助款基本財政支出之 中,若有差短之處則予以補助,但考量地方財 政情形,雖部分縣市未有差短情況,行政院仍 予以半數補助。為不使中央政府讓軍公教人員 加薪的美意反倒造成地方政府財政負擔,爰要 求行政院依據各地方政府之財政狀況綜合考 量後分別給予不同程度或比例的補助款,以促 483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成各地方政府財政之健全穩定以及均衡發展, 並於 3 個月內向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提出書面報 告。 (十三) 有鑑於詐騙已成為跨國界的產業,隨著詐騙日 非本院主管業務。 趨科技化、智慧化與跨境化,已成為各國的治 安挑戰,由於個資外洩問題嚴重,政府無力解 決,尤其電子化程度愈高的國家,詐騙案件的 成長更為顯著。爰要求數位發展部、金融監督 管理委員會、法務部、內政部警政署及國家通 訊傳播委員會與電信業者合作,探討研究詐騙 常使用的工具,積極盤點資源,加重法制刑責, 並檢討分析如何監控防堵通訊網路、訊息廣告 及人頭帳戶等浮濫管理問題,以有效全力打擊 詐騙,保護人民財產安全,於 3 個月內向立法 院相關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十四) 據環境部環境管理署推估,全台灣一年浪費 非本院主管業務。 220 萬公噸的食物,換算下來廚餘桶可以堆出 5 萬座台北 101;同時衛生福利部至 111 年第 4 季的低收入戶統計,台灣共有 14.6 萬戶,換言 之,國人一年浪費的食物可以援助弱勢十餘 年。進一步來說,當今台灣社會最缺乏的不是 食物,而是缺少途徑傳遞資源給有困難、有需 要的人們手中,且有效利用剩食之目的,除解 決貧窮的目標之外,應加上環境永續的新意 涵。惟迄今剩食再利用方式未臻完善,尚無實 際具體的成效,國內仍存在食物浪費和供給不 均的矛盾,亦發生過期品流入黑市再出售給消 費者之情事。因此,為有效推廣愛惜食物、落 實零飢餓的目標,爰要求行政院研擬跨部會意 見,結合過剩食物數及求援人數之登錄資料, 建置跨部會剩食再利用方案,同時評估商家主 動捐贈食物可抵扣加值稅之可能性,以達食物 互助體系在地化,擴大社會安全照護之願景。 (十五) 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 112 年 2 月編製之國民所 非本院主管業務。 得統計摘要,110 年度 GDP 達 21 兆 1,605 億 元,經濟成長率 6.53%,創下自 100 年以來新 高。另依據經濟部 111 年 5 月發布之產業經濟 統計簡訊,由於全球景氣穩定成長、終端需求 增溫,上市上櫃公司 110 年度之主要營運指標 皆創下 106 至 110 年度以來的新高。然而儘管 484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經濟、產業表現可圈可點,上市上櫃公司員工 似乎並未因此而提升薪資待遇,110 年度上市 上櫃公司用人費用為 1 兆 5,963 億元,約占營 收的 6.59%,甚至較 109 年度下降 0.06%。為使 企業在獲利豐碩之餘能提升員工薪資水準,爰 要求行政院邀集相關單位研議修法來增加上 市上櫃公司員工於公司有盈利時的薪資待遇 之可行性,並要求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確實督 導各上市上櫃公司依據證券交易法第 14 條之 規定,揭露公司薪資報酬政策、全體員工平均 薪資、董監事之酬金等相關資訊,於 3 個月內 向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十六)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於 112 年 9 月底公布「管 非本院主管業務。 理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VASP)指導 原則」 ,十大原則內容包括:1.加強虛擬資產發 行面管理;2.業者必須要訂定虛擬資產上下架 審查機制,並納入內控制度;3.強化平台資產 與客戶資產分離保管;4.強化交易公平及透明 度;5.強化契約訂定、廣告招攬及申訴處理; 6.建立營運系統、資訊安全及冷熱錢包管理機 制;7.資訊公告揭露;8.強化內部控制及機構查 核機制;9.明定對個人幣商洗錢防制監理等同 法人組織;10.嚴禁境外幣商非法招攬業務。對 於是否禁止業者販賣穩定幣,金融監督管理委 員會證券期貨局表示,由於穩定幣由中央銀行 負責辦理,並非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權責, 因此,這項指導原則僅針對非穩定幣的發行, 並未針對穩定幣進行規範。為促進虛擬資產交 易市場之健全,避免灰色地帶出現,爰要求行 政院邀集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央銀行針對 是否禁止業者販賣穩定幣進行磋商和研議,並 於 3 個月內向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提出書面報 告。 (十七)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為強化金融業資安防護 非本院主管業務。 能力,於 109 年 8 月發布金融資安行動方案, 又於 111 年 12 月為因應金融科技發展趨勢而 研訂金融資安行動方案 2.0 版,要求一定規模 之銀行、保險、證券業設置資安長,並推動金 融機構聘任具資安背景之董事或設置資安諮 詢小組。但部分金融機構之資安長人事異動頻 485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繁,其中公股行庫部分,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 限公司於 111 年度 1 年內 3 度更換資安長;第 一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於 111 年 1 月聘任之資 安長就任未及 4 個月即辭職,其職務更懸缺超 過 3 個月才又新聘;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兆豐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公股行庫的資 安長更被指出其僅有財金背景,但沒有資安相 關背景和專業。為強化各金融機構之資安治理 效能,爰要求行政院責成金融監督管理委員 會、財政部督導各金融機構確實依相關規定設 置資安長,並避免其因公司內部職務調整而造 成短期內之頻繁人事異動;另公股行庫在金融 業資安防護層面應做好表率,各公股行庫資安 長宜具備資安專業始得擔任,若逢人事異動之 情況,各公股行庫應同時研提內部資安專長訓 練課程,以因應人員調任。上述問題請於 3 個 月內向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十八) 為避免政府於選舉前以大筆國家資源遂行各 非本院主管業務。 項人事酬庸甚至移轉國家財產之虞,爰要求行 政院通令各機關及其所屬與所主管的附屬單 位營業及非營業基金、財團法人、行政法人、 暨泛公股持股逾 20%之轉投資事業及其再轉 投資事業,即刻暫緩籌設新設公司作業,並於 2 個月內就相關籌設計畫、效益評估等向立法 院相關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後,始得執行。 (十九) 公務人員應嚴守行政中立,依據法令執行職 非本院主管業務。 務,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第 10 條規定: 「公務 人員對於公職人員之選舉、罷免或公民投票, 不得利用職務上之權力、機會或方法,要求他 人不行使投票權或為一定之行使」;次依同法 第 9 條規定:「公務人員不得為支持或反對特 定之政黨、其他政治團體或公職候選人,動用 行政資源編印製、散發、張貼文書、圖畫、其 他宣傳品或辦理相關活動」;約聘人員是行政 機關依法進用之人員,為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 準用之對象,亦應嚴守行政中立。爰此,要求 原住民族委員會就上開事件進行檢討,並於 3 個月內針對文化健康站業務執行情形向立法 院內政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486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二十) 近期接獲不少基層民眾反映,於各部會之官方 遵照辦理。 臉書宣傳中,可見許多部會粉專帳號發布與其 業務毫無相關之宣揚政績文案,例如:環境部 分享「0~22 歲國家一起栽培」、 「投資台灣三大 方案」、 「軍公教調薪 3 次」、「基本工資連八年 調漲」 ;又或是同一篇「落實居住正義」之貼文, 竟有核能安全委員會、交通部、交通部航港局、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農業部等多個部 會協助大肆宣傳。在總統及立委選舉期間將民 進黨過去執政 8 年之豐功偉業,透過官方臉書 等社群媒體宣導政策。各部會之社群平台經 營,應著重於其業務相關之宣傳,或協助行政 院宣傳具緊急且重大之政策,而非作為執政黨 公器私用大外宣之平台,爰要求各部會應恪守 本業,遵循行政中立原則,依法行政,避免政 府機關官方帳號於選舉期間淪為特定政黨競 選之工具,公私不分。 (二十一) 法律案之制定、修正或廢止之權責,若法案涉 非本院主管業務。 及跨院際,送請立法院審議前應完成會銜之作 業。但實務運作上,例如司法、行政兩院會銜 所送立法院審議之法案,常見兩院意見分歧, 甚至正反意見併陳,以致法案在立法院審議過 程中,難以取得共識而無法議決。爰此,要求 司法院及行政院,未來若有需兩院會銜之法案 送立法院審議前,宜充分進行溝通,協調出兩 院意見一致之版本後,再行函請立法院審議, 俾利法案審查順利進行。 (二十二) 查 112 年引爆進口蛋驗出禁用抗生素、蛋液農 非本院主管業務。 藥超標等風波,讓消費者「食」在不安心。再 者,甚至有液蛋業者混用進口蛋涉標示不實, 賣給下游餐廳、烘焙坊,引起社會譁然;凸顯 政府在蛋液管理未臻完善。然而,由於蛋品都 有沙門氏菌、李斯特菌等風險,且冷藏液蛋未 經殺菌程序,更應不得供售為生食用途使用, 有鑑於此,為求全民食品安全健康嚴加把關, 爰要求行政院及其相關單位,由於部分西式糕 餅類產品之製程不一定會經過充分加熱程序, 為避免誤用(未經充分加熱之產品)及交叉汙 染,應要求蛋液製造業者應標示(未殺菌液 487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蛋),強制供售為生食用途使用者皆需要採購 殺菌液蛋,以確保消費者食用之安全。 二、 各組審查-本項通過決議 (一) 113 年度中央研究院第 3 目「自然及人文社會 本院業於 113 年 1 月 18 日將解凍書面報告以 科學研究」預算編列 44 億 8,931 萬 2 千元,凍 主計字第 1132100197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 結 100 萬元,俟中央研究院向立法院教育及文 育及文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 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後,始得動支。 下: 壹、就大型語言模型開發過程可能造成之生成 式 AI 風險問題進一步加以研究(包括著作 權問題、發展以我國為主之語言資料庫系 統等)。 一、大型語言模型需要仰賴大量資料訓練。資 料的來源與品質確實影響了大型語言模 型所生成的內容。各類資料集中所收錄的 語句,在用詞標點、文句結構、以及其所 涵蓋的人事地物、文化脈落知識等,皆有 不少差異。在臺灣訓練大型語言模型,會 需要搭配巨量的臺灣語文資料集,包括繁 體中文以及在臺灣使用的其他語言。 二、目前國科會正執行一個以繁體中文為主 的 TAIDE 計畫大型語言模型,在資料源頭 的收集與內容篩選方面著力甚深。本院除 已將「研之有物」等院內出版品內容資料 提供 TAIDE 計畫使用外,本院研究人員亦 參與 TAIDE 計畫,在計畫的執行上扮演重 要角色。 三、繁體中文語料庫是發展臺灣大型語言模 型的重要基礎,除了需要投入資源、積極 規劃開發外,其對社會影響與風險管理機 制的研究,亦同等重要。本院已成立「生 成式 AI 風險研究小組」 ,以團隊方式連結 資訊科技、人文及社會科學人才進行跨領 域研究,另有關與出版商間之合法著作權 授權機制,亦一併納入本小組會議中通盤 研討,期能提出相關建言,與全國各界共 同促進臺灣語境生成式 AI 的發展,在關 鍵議題上善盡本院研究人員的社會責任。 貳、持續投入「AI 與智慧照顧整合」相關研究 一、本院設有各類研究計畫案申請辦法,均有 嚴謹的審查機制,通過審查者即可獲得研 488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究經費的支持。未來將鼓勵同仁投入相關 領域研究,組成研究團隊,並向本院提出 計畫申請。 二、研議應用生成式 AI 技術於醫療場域應用 之相關計畫,目的為減輕醫師或護理人員 之工作負擔,深耕基礎研究與鏈結 ICT 技 術跨領域應用研發。另致力於開發口語交 流輔助工具,透過一系列演算法和系統的 設計與實現,希望提高人們的口語交流效 率。主要成就在於病理語音訊號分類系統 以及語音增強技術的理論研究。開發的新 穎演算法,在解釋深度學習中轉換學習的 原理,實驗結果對深度學習的轉換學習有 另一種嶄新的詮釋,並且提出了一種更有 效的訓練方法,未來將有助應用於護理人 員口說病歷。 三、本院與臺北榮總合作執行「應用 P4 醫療 模式進行心血管老化個案之高風險特徵 的預測及處理」之專題研究計畫,推動以 資通訊科技應用於醫療領域,包括醫療 AI 影像辨識、穿戴式裝置大數據分析和醫療 數據處理分析,透過遠距方式,收集使用 者之居家血壓或光體積變化描記圖法訊 號,再以所設計機器學習模型進行分析, 預測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風險,且提供即 時風險資訊回饋給醫院及使用者,發展個 人健康與疾病之預防、診斷、治療和監測 策略。 四、致力於研發簡化診斷、檢查所需之流程與 儀器,目前已完成原發性高醛固酮症之診 斷模型、洗腎廔管血流狀況檢定模型、病 理嗓音評估工具、及下背部疼痛脊椎手術 預後診斷模型的雛形開發。原先的診斷與 檢查皆相當複雜且需高昂的人力及儀器 設備進行量測,難以達到推廣且增加評估 頻率的目標。本院透過簡易的器材,例如 問卷評估資訊、抽血資訊、錄音等方式, 整合機器學習,以單模態與多模態融合的 技術,達到與專業人員與昂貴醫療器材相 當的評估結果。此研發未來有利於在社區 489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及診所進行廣泛性的篩檢、診斷,提供更 精確的治療。 五、我國全民健保保障民眾的就醫自由,然而 民眾選擇的影響因子眾多,且個別變異 大,也導致各地各院所的醫療耗用難以掌 握,造成醫療資源分配的評估困難。本研 究為輔助公共衛生政策中,醫療資源分配 的制訂,成功建置民眾就醫選擇模型預 測,包括醫院的選擇、願意的交通距離等, 透過掌握民眾消費醫療資源的行為,更有 效的推估各地的就醫需求,輔助醫療政策 的制訂。 六、本院與公路總局合作,為照顧偏鄉高齡者 與身障者之外出行動力不足,以及偏遠地 區公共運輸服務及資訊不足,研究導入 ChatGPT 與開放資料介接,發展「臺灣專 屬公路」 ,達到「零碳轉型、幸福前行」目 的,此研究成果是整合公共運輸資訊,為 偏鄉高齡者或身障者提供所需資訊,建構 無障礙友善運輸服務。 七、本院積極推動「生醫資料智慧化」計畫: (一)組成「智慧醫療」人工智慧與資料科學大 數據分析團隊,提供資訊、統計、生醫三 大領域的整合介面與應用,強化跨領域的 智慧醫療相關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統計分 析,加速「智慧醫療」各層面的學術研發 與資料科學發展。 (二)開設「智慧醫療」相關的模組課程,傳授 並推廣「智慧醫療」知識,打造出人工智 慧、資料科學、 「智慧醫療」人才訓練的場 域,吸引更多人工智慧與資料科學大數據 人才聚集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培育理論與 實務兼備的新世代「智慧醫療」人才。 (三)鼓勵「智慧醫療」人工智慧與資料科學大 數據分析團隊積極投入,針對國家政策需 要及時事需求,進行特定目標之大數據分 析,並開發新穎分析技術與平台,例如: 各類型巨量數據品質管制相關研究、醫學 影像大數據相關研究、基因體醫學與精準 醫療大數據相關研究、各式體學大數據相 490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關研究、環境與行為科學大數據相關研 究、新冠病毒等傳染性病毒大數據相關研 究。 參、基因體中心的 P3 實驗室後續重啟及執行 情形 一、 有關本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動物 P3(ABSL- 3)實驗室已依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以 下簡稱疾管署) 「高防護實驗室啟用、暫停 及關閉規定」,完成 RG3 病原體之移轉及 銷毀;另依規定完成實驗室燻蒸消毒及 HEPA 過濾器更換作業,訂於 113 年 1 月 2 日降級為 ABSL-2 實驗室。本院業於 112 年 12 月 29 日發文該署申請該實驗室降 級,並副知農業部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二、有關外界對於本院 GRC ABSL-3 實驗室之 降級,恐影響本院須使用 ABSL-3 實驗室 進行實驗研究之疑慮,本院已進行因應對 策。經與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以 下簡稱預醫所)協調,凡涉及 RG3 病原體 之動物實驗,可委託預醫所之 ABSL-3 實 驗室協助。並且本院訂定「本院動物生物 安全第三等級研究經費補助」,對於因委 託預醫所 ABSL-3 實驗室衍生額外費用之 研究計畫酌予部分補助。截至目前為止, 計有 1 案申請並已獲得補助,另有 1 案刻 正申請中。至於使用細胞 P3(BSL-3)實 驗室之實驗研究,均由本院生物醫學科學 研究所 BSL-3 實驗室協助。故本院整體涉 及 RG3 病原體之細胞及動物實驗研究計 畫,在執行方面並未受到太大影響。 三、有關轉譯中心高防護實驗室啟用進度: (一)本院轉譯中心位於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以 下簡稱生技園區)優化之高防護實驗室, 原訂 111 年第 2 季完工,於 112 年第 1 季 通過疾管署核准啟用。惟因本院於 110 年 底發生 ABSL-3 實驗室感染事件,故針對 生技園區優化之高防護實驗室硬體安全 規格進行設計變更,原預計於 112 年 1 月 完工,後因 COVID-19 疫情再度升溫,進 口貨物運輸受到影響,以致全部工程需至 491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112 年 12 月完工。為爭取優化高防護實驗 室啟用時效,該中心已優先完成 1 間 ABSL-3 實驗室之軟硬體設施建置,並於 112 年 8 月完成試運轉性能驗證測試,並 取得消防安全竣工查驗及室內裝修合格 證明。 (二)轉 譯 中 心 已 向 本 院 生 安 會 提 出 優 化 ABSL-3 實驗室申請啟用案,本院生安會 已於 113 年 1 月 8 日召開生物安全會議進 行審查。 肆、有關雜項設備費編列之冷氣機、防潮櫃、 飲水機、辦公傢俱等,係因預算有限,遂 逐年編列預算以輪流汰換,下列就 113 年 預計汰換之雜項設備費及編列經費進行 說明: 一、冷氣機確非需短期汰換之物,本院史語所 管用之建物共七棟,計有研究室、工作室、 小型會議室等,所需之冷氣機更逾 230 台, 然囿於預算有限,僅能就已逾年限且不堪 用或故障者,始予以分年汰換。本項編列 預算 100 萬元。 二、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一、二樓展廳使用 之展示櫃,自民國 88 年建置迄今,使用已 逾 20 年,亟須納入更新,爰採逐年編列 200 萬元更新。惟如遇鋼鐵等物料漲幅過 大,仍恐有不足。 三、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研究大樓、考古 館(共 2 棟) 、傅斯年圖書館(共 3 棟)之 消防水電設備等,為延長使用壽年,除日 常維護外,需進行汰舊換新。本項品項繁 雜,且多有高單價者,但囿於預算,僅逐 年先編列預算 500 萬元支應。本項 113 年 預計汰換有傅斯年圖書館第三棟恆温恆 濕設備約需 193 萬元、以及文物陳列館、 考古館及研究大樓等正常維運所需之水 電消防等設施更新約 307 萬元。 四、中、大型會議室(共 7 間)音訊設備,為 維持會議之正常進行,除日常維護外,需 汰換老舊之周邊設施,本項編列預算 50 萬 元支應。 492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五、其餘監視器、攝影機、事務機器、書櫃、 防潮櫃、除濕機、門禁安全防護等,品項 繁雜,惟仍需視實際情形,不勘用或故障 者始予以汰換,本項編列預算 150 萬元支 應,包括文物陳列館周邊監視器等設施汰 換預算約 50 萬元,其餘品項預算約 100 萬元。 伍、文哲所圖書館訂購北京同方知網中國知識 網(CNKI)於 112 年 3 月遭片面停止服務 之後續辦理情形 一、本院與碩睿資訊有限公司就履約爭議一 案進行多次協商,由於本院購買中國知識 網(CNKI)所生爭議,為一指標性案件, 受到多方關注;本院為維護權益,理應爭 取最大利益,並保障研究人員學術研究穩 定性,且協商結果亦將影響其他圖書館後 續爭取權益之方式,因此本院盡力爭取雙 方共識,協商過程費時。該公司已於 112 年 10 月 20 日函復同意本院所擬具之補充 協議書,雙方皆已用印。本院已完成法律 協商事宜,取得本院最大利益並將未來本 院可免費使用期限最大化。 二、由於本院與該公司簽定之補充協議書,已 延長期限至 112 年 12 月 31 日止,而迄今 資料庫尚未能回復使用。該公司已於 112 年 12 月 29 日來函就後續規劃與補償事宜 進行初步說明,本院將就補償金額及使用 方式與該公司進行協商。 三、如上所述,本院已努力完成與代理商之法 律協商事宜,維護本院使用權益。倘若凍 結預算,將嚴重縮減學術研究書籍及電子 資料庫之取得,打擊學術研究能量,並降 低研究人員學術成果品質,此措施對於日 益升高的電子資源費用無疑是雪上加霜。 (二) 依據立法院第 10 屆第 8 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 本院業於 113 年 1 月 1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 會 112 年 10 月 12 日中央研究院 113 年度施政 字第 1132100197A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 計畫及收支預算口頭報告,提及中央研究院辦 及文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理「原住民族議題相關推廣活動」分為 3 大面 一、113 年 度 本 院 原 住 民 族 相 關 研 究 經 費 向:「部落共作策展」 、 「講座活動」及「原住民 23,622,316 元(暫定),較 112 年度 22,492,577 族獎助計畫」 ,其成效及受益頗高,建議中央研 元,增加 1,129,739 元。 493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究院應賡續擴大辦理,並於 113 年度預算增加 二、持續將研究成果轉譯為科普展覽、講座與 相關經費。請中央研究院於 1 週內提供研議方 演講 向及增加預算,並於 2 週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 (一)本院鼓勵研究同仁將研究成果轉譯為科 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普展覽,每件計畫可申請補助至多 100,000 元,此部分經費尚未含括於前述計畫經費 項下。 (二)本院「研之有物」科普轉譯平台:為了讓 更多民眾認識臺灣原住民的部落文化,本 院持續藉由「研之有物」科普平台紀錄採 訪,再以圖文化方式推廣科普教育。 (三)本院數位文化中心線上展示情形 1. 111 年「中研院民族所開放博物館(2): 人類學與原住民知識對話之一」計畫, 該計畫支應下列原住民族數位展:111 年本院民族所博物館第一、二檔共作 展轉譯為數位展示—2017 年與苗栗泰 安象鼻部落的野桐工坊共作之《「她 方」的記憶—泰雅女性之婚嫁與日常 服飾與用具展》中文、英文計 2 檔展 示,以及 2018 年與宜蘭南澳武塔部落、 宜蘭縣史館合作的《「獵與織」重逢半 世紀─泰雅族 KLESAN 群文物返鄉 特展》中文、英文及族語計 3 檔展示, 共計轉譯 5 檔線上數位展示。 2. 112 年「中研院民族所開放博物館(3): 人類學與原住民知識對話之二」計畫, 該計畫支應下列原住民族數位展:112 年將第三、四屆共作展《回佳》、《心 繫》 (排灣族、阿美族)轉譯為線上展 覽,兩展示以中文、英文、族語版本共 計轉譯 6 檔線上數位展示。 (四)本院科普演講辦理情形 1. 111 年「建構原住民教育文化知識體 系」計畫,支應原住民族科普演講經費 約計 5 萬元。共辦理 10 場科普演講, 聽眾共計 368 人次。 2. 112 年「建構原住民教育文化知識體 系」計畫,支應原住民族科普演講經費 約計 5 萬元。共辦理 10 場科普演講, 聽眾共計 330 人次。 494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三、關於部落共作策展、文物返郷活動:有關 文物返鄉共作展,目前由民族所同仁向本 院數位人文研究計畫申請計畫支應。 四、關於「臺灣原住民訪問研究者獎助計畫」 : 本院每年獎助 3~5 名,112 年實際獎助 4 名。本院 113 年將增加 3 個獎助名額共 360,000 元經費,屆時獎助名額將調增至 6 ~8 名。 (三) 2023 年 3 月下旬,4 名學者發起以「和平、反 本院業於 113 年 3 月 21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 軍火、要自主、重氣候」為主軸的「反戰聲明」字第 1132100709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 連署,引起各界討論。同年 9 月 22 日「公視主 文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題之夜 SHOW」以「如何跟獨裁者談判?可能 一、本院有政治、法律、社會學者研究國家安 嗎?你要確定欸!」為題播出節目,身為「反 全議題,但以個別學者為主,並無「國家 戰聲明」發起人之一的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安全研究所」或「戰略研究所」的設置。 研究員盧倩儀亦為該節目出席來賓,盧研究員 此外,國防部「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國 所提主張於節目宣傳期便引發關注與討論。由 家、國防安全議題,定期發表民眾對國家 此可知,台灣公民社會對於中國威脅乃至戰 與國防安全的民意取向;大陸委員會、政 爭、和平之相關倫理皆具有極高程度的關心。 大選舉研究中心,針對臺灣民意的安全顧 基於前述理由,針對台灣於中國威脅下的自處 慮,也定期發表報告。 之道,如能開啟更全面且專業的探討空間,不 二、研究人員發表未經授權的意見,只能代表 僅能將最新研究與論證提供給大眾,有利知識 個人,不能代表所屬的研究所或本院;如 傳播;並且也能為此一眾所聚焦的議題創造更 同大學教授或一般民眾有其言論自由,渠 高品質的對話平台。經查,中央研究院已規劃 等意見也必然會有反對或不同聲音。本院 有中國崛起與全球中國、戰爭與公民社會的關 研究人員之升等或續聘訂有法規明確規 係、中國政府對境外華裔社區的統戰和後果、 定程序,及嚴格的學術審查標準,其個人 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理論、戰爭理論與兩岸戰 主張若無學術理論或政策、民意的依據, 爭模型等重要項目,亦有執行中之計畫民防與 也難以通過民主社會檢視與國人政治智 「心防」:全球戰爭危機之下台灣的備戰意識 慧的判斷。 建構。立於此些基礎上,中央研究院應有充分 量能引導相關議題之討論。林委員宜瑾樂見並 接納各類觀點被提出,然而當國際關係、戰爭 與和平等議題經學者之口公開論述,便已跨越 個人意見之範疇,有涉學術專業與倫理。中央 研究院身為我國學術最高殿堂,有善盡社會責 任並串連各領域學者與民眾開展公共討論之 義務,以期提供學術上更具整全性,針對戰爭、 和平,又或者國際關係倫理之科普資訊。以上 問題請中央研究院於 3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 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495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四) 日本於 112 年 8 月起排放含氚廢水,整體排放 本院業於 113 年 4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作業預計為期 30 年以上。氚廢水的排放不只 第 1132100865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是單純的科學問題,更涉及民眾的信任,除了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消費者權益外,我國漁民生計同樣可能受其衝 一、 本院環變中心所做出之結果,與核安會做 擊。核能安全委員會日前推估,日本氚廢水入 出之推估存有差異。核安會是利用歷史性 海,1 至 2 年後將到達台灣附近海域,氚濃度 的海流資料,在只考慮擴散的條件下,所 約在排放 4 年後達到最大值。中央研究院環境 計算出的成果。而環變中心是運用數值模 變遷研究中心吳研究員朝榮則透過浮石與國 式,加上考慮擴散與平流效應,得到「模 際浮球資料評估,氚廢水流抵台灣的速度只需 式輸出」的結果。在水體中,平流造成的 1 年,而且不一定是小部分,理由在於海洋除 移動效應是擴散的千倍以上。這是造成兩 了擴散外也有平流向,平流向流動比擴散來得 者差異的主因。核安會已致意環變中心, 快。面對全球關注且涉及我國民生的日本排放 表達合作意願。 含氚廢水議題,中央研究院學者既有研究量 二、 目前學界推測氚廢水流抵臺灣之路徑及 能,亦提出與核安會具差異之理解,在長達 30 時間,係利用電腦軟體以數值模式推導得 年以上的日本含氚廢水排放期間,是否能與核 出。惟模式預測的驗證需要實際樣本的收 能安全委員會有更進一步研究合作?以上問 集及數據分析,因此尚需要一定時間,才 題請中央研究院於 3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 能得出可信之結論。 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三、 國外研究鑑測核電廠附近海域之氚污染, 主要是定期收集海水、海洋底泥、魚蟹貝 類、藻類為樣本,進行氚元素之定性定量 分析。 四、 如要長期監測日本排放含氚廢水,是否會 影響臺灣周邊海域之農漁產品,建議由行 政院召集核安會、海洋委員會及相關部會 規劃執行,本院可加入成為研究團隊成 員。本院建議之研究方向為:在接近日本 之臺灣北部及東北部海域,設立樣點,定 期採集海水、底泥、以及主要經濟海洋生 物(例如魚類、貝類、蝦蟹及海藻),包 含野生撈捕以及水產養殖之種類;經過初 步組織固定及萃取後,送到核安會進行氚 元素之監測。 (五) 中央研究院指出,針對人工智慧(Artificial 本院業於 113 年 3 月 21 日將期中報告以主計 Intelligence) 、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大數 字第 1132100709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 據分析(Big Data) 、社群網路(Social Network)文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復於 113 年 7 月 8 日 及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等新興研 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第 1132101665 號函送立 究議題,資訊科學研究所透過推動大型研究合 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 作計畫,已獲致具發展性的初步成果,並將持 茲摘述內容如下: 續進行相關研發。中研院表示,尤其在人工智 112 年 10 月初,本院研究人員釋出繁體中 慧及自然語言處理(包含 Transformer、BERT 及 文語言模型 CKIP-Llama-2-7b 公開測試,引發 496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ChatGPT)等先進研究議題上,除了協助國內相 社會關注,本院即於 11 月 1 日成立生成式 AI 關單位應用人工智慧技術推動產業升級外,更 風險研究小組,由院內外 15 位學者組成,針 將進一步提升國內產、官、學、研各界研發經 對「生成式 AI 風險及其管理機制」 、「研究開 營能量。為厚植中央研究院研究實力,中央研 發大型語言模型之著作權保護機制」 ,以及「本 究院鼓勵研究人員藉由爭取長期經費支持,凝 院研究人員以中研院名義從事相關學術活動 聚資源挑戰較大規模、高風險性的研究議題, 之規範」等問題,進行跨領域研究,並提出相 為求科學突破此舉實屬可取,然而既已知將投 關建言,完成書面報告。 入具風險之研究,便應完備面對風險之因應作 繁體中文語料庫是發展臺灣大型語言模 為。由中研院開發的繁體中文語言模型 AI,日 型的重要基礎,除了需要投入資源、積極規劃 前爆出使用中國建置資料庫的爭議,為此中研 開發外,其對社會影響與風險管理機制的研 院表示將成立『生成式 AI 風險研究小組』 。爰 究,亦同等重要。本小組成立以來,歷經 6 次 請中央研究院盤點生成式 AI 可能存在之風險, 會議,並持續透過線上方式進行討論及共同編 並建立跨領域研究者之專業合作模式。以上問 修報告內容。 題請中央研究院於 3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 生成式 AI 的發展與應用是對 AI 治理與規 化委員會提出期中報告,6 個月內提出書面報 範的當前重大挑戰,本研究小組結合院內外專 告。 家學者,就此關鍵議題上提出初步的研究報 告,善盡本院研究人員的社會責任,只是眾多 研究的起步,期與全國各界共同促進臺灣語境 生成式 AI 的發展。 (六) 中 央 研 究 院 於 112 年 6 月 與 莫 德 納 本院業於 113 年 2 月 6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ModernaTx)及莫德納台灣股份有限公司 第 113210037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Moderna Taiwan)簽署合作意向書,建立策略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合作關係,雙方將結合研發與輔導資源,加速 本院與莫德納合作將透過各種活動來促 國內 mRNA 技術的發展,培育相關研究人才。 進台灣生物製藥產業的成長,這些活動主要為 請中央研究院於 1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 三個面向:一、建立研發創新平台,可供新創 委員會提出相關合作規劃方向及期程之書面 生技公司和研發人員展示,並進一步有交流活 報告。 動;二、透過與新創生技公司及研發人員做前 瞻性選題,共同給予資源,加速新創研發的進 程;三、提供研發人員參與國際交流計畫,增 進其見聞與技術。後續雙方依此面向,共同合 作選題及輔導等相關活動,鏈結臺灣 mRNA 技 術至國際舞台;目前已規劃 2 年期的共同合作 計畫,由本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與莫德納台灣 共同合辦「莫德納台灣 mRNA 前瞻新創獎」, 鼓勵臺灣優秀研究團隊參與計畫徵件,挑戰 mRNA 相關生醫關鍵議題。 本院與莫德納合作於 111 年 11 月起即開 始討論 mRNA 研發新創之事宜, 112 年 6 月 1 日正式簽訂合作意向書,並正式推出共同合作 之「莫德納台灣 mRNA 前瞻新創獎」,此為莫 497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德納於亞洲首次之選題及輔導活動,對臺灣 mRNA 相關生醫研究之意義重大。 (七) 中央研究院就科技發展及社會重要議題,遴聘 本院業於 113 年 3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院士、國內外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組成研議小 第 113210062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組,針對選定議題共同研議相關策略,並公布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政策建議書。查目前中央研究院自 97 年以來, 一、 本院定期檢視政策建議書內容,為擴大其 已發布 18 冊建議書,內容含括能源、醫療、教 影響力,數度於院士會議中安排政策建議 育、財政及農業等等議題,對於我國政策方向 書召集人報告,由全體院士就報告內容加 有高度影響力,而為符合我國社會實際所需, 以討論,且為落實相關政策建議,數次邀 中央研究院更於 112 年度發布「農業政策建議 請部會首長蒞院對談;此外,業於所召開 書 2.0」,配合社會環境變遷進行調整。綜上, 之「第 30 次院士會議召集人暨第 29 屆院 爰請中央研究院應檢視過往政策建議書相關 士及名譽院士選舉籌備委員聯席會」中決 內容,並提出未來相關政策建議之規劃,於 3 議:「為增進政策建議書之影響性與相關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 政府機關之回應性,於院士會議中研議政 報告。 策建議書之追蹤機制與落實之道,以發揮 政策影響力。並請各政策建議書之召集 人,於院士會議中,簡要報告其內容,以 使院士與社會各界充分瞭解;另建議邀請 國外院士主動參與政策建議書之研議。」 二、 有關近期出版之政策建議書: (一)《臺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該政 策建議書已有具體政策作為,除已於 112 年 2 月 1 日與台灣電力公司簽署減碳及綠 能技術發展應用合作備忘錄,將於減碳及 綠能領域進行技術合作,以加速推動國家 零碳電力的進程外;並已於同年 11 月 14 日與台灣電力公司樹林台電綜合研究所 舉辦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發布會,將研究與 應用成功垂直整合,透過去碳燃氫技術所 提供的新科技選項,可免除天然氣發電後 仍需面對的二氧化碳捕捉及儲存的問題, 對臺灣及全球天然氣發電減碳有極大助 益。 (二)《農業政策建議書 2.0》 :已於 113 年 1 月 19 日召開之「本院國內院士季會第 67 次 會議」邀請農業部陳駿季代理部長蒞院演 講與座談,共同探討臺灣農業政策及永續 發展等議題。 三、 另本院刻正規劃邀請教育與國家科學等 領域人員(如部會代表) ,於 7 月召開之 498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第 35 次院士會議與院士進行專題討論, 共同關心國家社會之重要議題。 (八) 當前社會上「重理工、輕人文」之現象相當嚴 本院業於 113 年 1 月 1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 重,自 110 年度起,臺南第一高級中學、臺北 字第 1132100197A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 市立建國高級中學、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 及文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學、高雄市立高雄女子高級中學等明星學校人 為推廣人文社會科學,提升青年學子就讀 文社會班、語文資優班陸續停辦,其中不乏有 於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科系之意願,同時培育人 學校人社班面臨報考人數不足 1 班之情形,而 文社會科學領域之研究人才,本院採分階段、 數理資優班卻不曾面臨招生人數不足的問題, 循序進行人才培育的規劃,包括推動增進學生 顯見我國理工與人文之間出現了極大的不平 對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相關知識的課程,吸引學 衡。中央研究院 112 年提出「人社導論+經典 生願意投入對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對尚在修 閱讀」講座計畫,預計邀請國內人文社會領域 課階段的博士生,提供獎助與學術資源,引導 大師講授課程,更由中央研究院院士打頭陣進 學生發展並深化對學術興趣的探究;針對通過 行課程講授,以期點燃青年學子對於人文社會 資格考的博士候選人,則是協助其潛心專注撰 領域的熱情。中研院作為我國學術研究最高指 寫學位論文,鼓勵積極參與學術研究活動,為 導單位,113 年度亦有辦理人文講座、人文社 未來的學術職涯規劃及早做好準備。以下分述 會科學博士候選人培育等計畫,請中央研究院 本院相關作為: 持續推動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之研究發展,盡力 一、 人文講座:自 103 年起,本院陸續與國立 消弭理工與人文二門學科間之差異。 陽明交通大學、臺北醫學大學及國防醫學 院等 3 校合作,由本院人文社會科學相關 研究領域之研究人員開設人文社會領域 的「人文講座」 ,每年均開辦六大領域(社 會與經濟、歷史與文明、科技與社會、藝 術與文化、哲學與心靈、倫理與道德思考) 課程。人文講座的各領域所開設之課程採 淺顯易懂的通識課程方式進行,並輔以小 組分組討論,除能累積對人文社會領域相 關知識的厚度,人文講座也引導學生討 論,鼓勵其以人文視野角度來探究社會各 類議題,相當受到學生歡迎。 二、 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培育計畫:自 85 年起開始辦理,針對已通過博士資格考的 博士候選人,在其撰寫博士論文期間給予 獎助,並在本院研究人員的協助下,潛心 完成博士學位論文。同時,獲獎助者可利 用本院相關學術研究資源、積極參與學術 研究,為未來的學術職涯打好基礎。 三、 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生菁英獎學金:113 年 即將推動的「本院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生菁 英獎學金」,獎勵國內公私立大學校院博 499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士班一年級新生、或現就讀博士班一年級 及二年級生之學生。本獎學金預定獎助名 額至 115 年時最高可達 75 名。獲獎學金 者在每年通過考核的情況下,可長期性獲 得本院獎助(最長可獲連續五年)。 綜上,本院將繼續推動前述各項業務工 作,推廣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的優質知識,培育 年輕學子的人文素養,並對人文社會科學產生 濃厚興趣。而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人才的培育 上,本院投入相關資源,從學生就讀人文社會 科學相關領域的博士班起,乃至於通過資格考 後,均有相關的獎助措施,期許能培植更多具 學術潛力與優秀的年輕學子投身學術研究工 作,逐步充實對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人 才,同時避免重理工、輕人文的現象發生。 (九)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日前有 1 名副 本院業於 113 年 2 月 6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研究員在院內輕生,中研院雖設有關懷中心, 第 113210037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惟該名輕生的研究員生前並無尋求協助。經查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該關懷中心並非中研院的法定單位,是歸屬於 一、 本院深知同仁才是從事學術研究、追求學 國際事務處轄下,最初成立也是為國際生的文 術卓越的主體,而同仁身心健康是影響研 化適應、人際關係等心理負擔,後來服務對象 究表現良窳的關鍵因素,為全面照護本院 才擴增至中研院全院同仁。目前包含 3 位專任 全體同仁的心理健康,本院於 109 年成立 心理師及 2 位特約心理師。同時,該中心預算 關懷中心,共聘有 3 位專任心理師及 2 位 並未特別匡列一個精準的金額,113 年度預算 特約心理師,除了提供個案心理諮商服務 僅約 150 萬元。而心理健康講座從 2021 年的 3 外,也會主動邀請新進同仁學生參加團體 場,降至 112 年只有 1 場,逐年減少。此外, 活動,並會安排時間到研究所、中心進行 該中心網站心衛文章雖有壓力管理、情緒、自 心衛宣導。每年也會邀請外界知名專業人 我肯定、愛情關係等 7 面向,但僅有壓力管理 士進行全院演講,並舉辦教育訓練培養更 上架更新至 2021 年的文章,其他面向則完全 多第一線工作伙伴,透過接觸或察覺同仁 沒有內容。中央研究院應積極檢討,補強照顧 與學生的身心狀況,能即時運用簡單的關 同仁心理健康的相關機制,並於 2 個月內向立 懷與引導技巧使其緩解壓力,或協助其使 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用關懷中心的資源。 二、 經統計,111 年關懷中心已完成 1,670 次 個案諮商、4 場團體輔導、6 場心衛推廣 活動(含大型演講、專題講座、教育訓練、 工作坊等) ;112 年也進行 1,743 次個案諮 商、8 場團體輔導、18 場心衛推廣活動, 其中亦包含本院同仁輕生後之即時照顧 措施,及該同仁工作場域周邊同仁之心理 輔導及諮商,相信上述種種措施應有助於 500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提供本院同仁心理支持與協助危機處理, 使其專心致力研究工作。 三、 在 112 年 8 月院內研究人員輕生事件後, 關懷中心也立即做出處置,並提出強化措 施: (一)匡列受影響人員。 (二)進行個案諮商及悲傷輔導。 (三)舉辦安心講座及自殺防治講座(均有中英 文場次)。 (四)舉辦工作坊教導本院學術及行政主管辨 識同仁情緒波動。 四、 由於關懷中心目前主要是由三位專任心 理師在負責運作,然心理師們平常已花費 諸多時間精力在執行諮商或舉辦活動之 主要任務,尚要額外處理一般性行政庶務 工作,以致未能即時更新網站資訊。本院 刻正規劃再延聘一位富行政工作經驗之 同仁來分擔行政庶務工作,另增聘一位具 社工背景之同仁來協助危機個案管理,讓 心理師得以提供更全面性的專業服務,強 化關懷中心之輔導量能。 (十) CKIP-Llama-2-7b 是 中 央 研 究 院 詞 庫 小 組 本院業於 113 年 7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CKIP)開發的開源可商用繁體中文大型語言 第 1132101665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研究目標之一是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讓 meta 開發的 Llama 2 大型語言模型具備更好 112 年 10 月初,本院研究人員釋出繁體中 的繁體中文處理能力,並提供大眾下載,作為 文語言模型 CKIP-Llama-2-7b 公開測試,引發 學術使用或是商業使用。然而,日前卻因使用 社會關注,本院即於 11 月 1 日成立生成式 AI 來自中國的資料庫,被網友實測發現,輸入「你 風險研究小組,由院內外 15 位學者組成,針 是誰創造的?」系統卻回「我是由復旦大學自 對「生成式 AI 風險及其管理機制」 、「研究開 然語言處理實驗室和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共 發大型語言模型之著作權保護機制」 ,以及「本 同開發的,我的生日是 2023 年 2 月 7 日,我 院研究人員以中研院名義從事相關學術活動 的國籍是中國,我的居住地是上海人工智能實 之規範」等問題,進行跨領域研究,並提出相 驗室服務器集,我可以說中文和英語」 。甚至提 關建言,完成書面報告。 問「你的國家是?」 、 「國歌是?」 、 「國花是?」 繁體中文語料庫是發展臺灣大型語言模 等問題,系統會回以「中國」 、 「義勇軍進行曲」 、 型的重要基礎,除了需要投入資源、積極規劃 「牡丹」等充斥中國觀點的回應內容,而該系 開發外,其對社會影響與風險管理機制的研 統目前已下架。爰請中央研究院加快成立「生 究,亦同等重要。本小組成立以來,歷經 6 次 成式 AI 風險研究小組」 ,以深入了解 AI 對社 會議,並持續透過線上方式進行討論及共同編 會的衝擊,提供研究人員相關指引,同時儘速 修報告內容。 擬定公開前之審核機制,以避免類似問題產 生成式 AI 的發展與應用是對 AI 治理與規 501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生。亦應積極投入台灣繁體中文資料庫之擴 範的當前重大挑戰,本研究小組結合院內外專 充,防止中國偏見資訊之滲透,並於 6 個月內 家學者,就此關鍵議題上提出初步的研究報 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告,善盡本院研究人員的社會責任,只是眾多 研究的起步,期與全國各界共同促進臺灣語境 生成式 AI 的發展。 (十一) 中央研究院「關鍵新穎疾病治療技術開發計 本院業於 113 年 3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畫」針對新興、重大傳染病及重大難解疾病提 第 113210062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出關鍵新穎之預防、診斷及治療方法,計畫期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程 111 至 114 年度,計畫總經費 10 億 4,157 萬 一、 「關鍵新穎疾病治療技術開發」計畫針對 8 千元。而依據衛生福利部書面報告指出, 新興傳染病如 COVID-19 及重大難解疾 mRNA 疫苗在國際臨床實驗效果及全世界大 病,整合本院於傳染病疫苗、快篩試劑、 規模施打之真實數據顯示其安全性、有效性, 神經疾病、多體學智慧醫療開發等領域之 且處理病毒株之快速變異性等均為上選;該部 研究團隊及技術能量,開發應用於疾病預 認為,建立國內核酸疫苗(DNA 及 RNA)之 防、診斷與治療之關鍵新穎性方法。 自主生產技術刻不容緩,而 DNA 疫苗技術正 二、 以下簡述本計畫執行 COVID-19 與登革熱 是 mRNA 疫苗技術之準備,應即時建立以為未 等新興傳染疾病之防治技術開發成果技 來各式病毒突變預作準備。鑑於疫苗及新藥研 轉商品化情形: 發對國內疫情防治,且攸關國人健康防護,為 (一) 建置 mRNA 疫苗技術平台。 加強我國 COVID-19 與登革熱等新興傳染病之 (二) COVID-19 病毒變異株之治療性抗體。 防治,中央研究院應積極辦理,以及加快學術 (三) COVID-19 及特定呼吸道感染症之抗原快 成果技轉商品化之進度,並於 2 個月內向立法 篩試劑。 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四) BSL-3 實驗室模組化/自動化設備。 (五) 研發登革熱治療性抗體及 mRNA 疫苗。 三、 為加速研發成果技轉商品化,使本計畫產 出之成果能落地為產品製造,以真正改善 人民及病患健康,本院除透過多元管道, 舉辦或參與各類特定應用領域成果發表 會及國內外技術媒合會,增加技術之曝光 率外,本計畫各分項亦積極透過產品雛型 開發、與產業合作研發及業界委託研究等 方式,加速研發成果產業化之時程。 (十二) 中央研究院於 109 年底成立關懷中心,聘僱 3 本院業於 113 年 2 月 6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名專任心理師及 2 名約聘心理師,供中研院同 第 113210037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仁心理支持與協助,然查,中研院關懷中心之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預算僅有 135 萬餘元,其多數為人事費用,該 一、 本院深知同仁才是從事學術研究、追求學 中心辦理之講座次數亦逐年減少,110 年辦理 術卓越的主體,而同仁身心健康是影響研 3 場,111 年辦理 2 場,112 年僅辦理 1 場心理 究表現良窳的關鍵因素,為全面照護本院 健康講座,其官網之心理輔導文章更是屈指可 全體同仁的心理健康,本院於 109 年成立 數,且於 112 年 8 月底發生一起憾事,有名研 關懷中心,共聘有 3 位專任心理師及 2 位 究員輕生,更凸顯出其關懷中心之功能未能得 特約心理師,除了提供個案心理諮商服務 502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到彰顯,實有必要加強其服務量能。為完善照 外,也會主動邀請新進同仁學生參加團體 顧中研院同仁之心理問題,爰要求中央研究院 活動,並會安排時間到研究所、中心進行 於 1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 心衛宣導。每年也會邀請外界知名專業人 面報告,說明如何加強關懷中心之輔導量能。 士進行全院演講,並舉辦教育訓練培養更 多第一線工作伙伴,透過接觸或察覺同仁 與學生的身心狀況,能即時運用簡單的關 懷與引導技巧使其緩解壓力,或協助其使 用關懷中心的資源。 二、 經統計,111 年關懷中心已完成 1,670 次 個案諮商、4 場團體輔導、6 場心衛推廣 活動(含大型演講、專題講座、教育訓練、 工作坊等) ;112 年也進行 1,743 次個案諮 商、8 場團體輔導、18 場心衛推廣活動, 其中亦包含本院同仁輕生後之即時照顧 措施,及該同仁工作場域周邊同仁之心理 輔導及諮商,相信上述種種措施應有助於 提供本院同仁心理支持與協助危機處理, 使其專心致力研究工作。 三、 在院內研究人員輕生事件後,關懷中心也 立即做出處置,並提出強化措施: (一) 匡列受影響人員。 (二) 進行個案諮商及悲傷輔導。 (三) 舉辦安心講座及自殺防治講座(均有中英 文場次)。 (四) 舉辦工作坊教導本院學術及行政主管辨 識同仁情緒波動。 四、 由於關懷中心目前主要是由三位專任心 理師在負責運作,然心理師們平常已花費 諸多時間精力在執行諮商或舉辦活動之 主要任務,尚要額外處理一般性行政庶務 工作,本院刻正規劃再延聘一位富行政工 作經驗之同仁來分擔行政庶務工作,另增 聘一位具社工背景之同仁來協助危機個 案管理,讓心理師得以提供更全面性的專 業服務,強化關懷中心之輔導量能。 (十三) 中央研究院於近日推出繁體中文大型語言模 本院業於 113 年 7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型「CKIP-Llama-2-7b」 ,自 112 年 10 月 7 日供 第 1132101665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民眾試用,並宣稱該語言模型可用於學術、商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業使用、文案生成、文學創作、語言翻譯等諸 112 年 10 月初,本院研究人員釋出繁體中 多功能,然遭民眾發現,詢問該語言模型問題 文語言模型 CKIP-Llama-2-7b 公開測試,引發 503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時,皆持大陸觀點回答,如國家領導人為習近 社會關注,本院即於 11 月 1 日成立生成式 AI 平,國慶日為 10 月 1 日,該語言模型隨即於 風險研究小組,由院內外 15 位學者組成,針 10 月 9 日緊急下架。經查,該語言模型會有如 對「生成式 AI 風險及其管理機制」 、「研究開 此表現之主因,為參與該語言模型計畫之研究 發大型語言模型之著作權保護機制」 ,以及「本 員,於 112 年初負責數位文化中心之明清歷史 院研究人員以中研院名義從事相關學術活動 人物時空關係之計畫,該研究員想將語言模型 之規範」等問題,進行跨領域研究,並提出相 應用於明清歷史人物時空關係計畫上,然於製 關建言,完成書面報告。 作階段缺乏相關資料,便直接使用對岸之資料 繁體中文語料庫是發展臺灣大型語言模 集,將簡體字轉繁體字後用於訓練語言模型, 型的重要基礎,除了需要投入資源、積極規劃 惟該舉動導致其他不相干之資訊亦混入語言 開發外,其對社會影響與風險管理機制的研 模型,使該語言模型回答問題時持大陸觀點。 究,亦同等重要。本小組成立以來,歷經 6 次 綜上所述,因該疏忽已影響中研院之聲譽,中 會議,並持續透過線上方式進行討論及共同編 研院實有必要加強各項研究之管控及督導,爰 修報告內容。 要求中央研究院應於 6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 生成式 AI 的發展與應用是對 AI 治理與規 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範的當前重大挑戰,本研究小組結合院內外專 家學者,就此關鍵議題上提出初步的研究報 告,善盡本院研究人員的社會責任,只是眾多 研究的起步,期與全國各界共同促進臺灣語境 生成式 AI 的發展。 (十四) 113 年度中央研究院「對學生之獎助」預算編 本院業於 113 年 2 月 6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列 5 億 4,366 萬 7 千元,辦理各項獎助學金計 第 113210037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畫,提供大專校院或研究所學生申請。查中研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院近 5 年之「對學生之獎助金」預算數約 3 億 一、 受少子化之衝擊效應,國內各大學學士 9,258 萬 2 千元至 4 億 950 萬 2 千元,然其決算 班、碩博士班招生情況普遍未盡理想,又 數卻僅 3 億 2,455 萬 1 千元至 3 億 3,845 萬 2 千 因社會型態變遷,就業市場多樣性之因 元,執行率均約八成左右,然 113 年度卻大幅 素,有意願投入高等教育學術研究領域之 增長至 5 億 4,366 萬 7 千元,較前 5 年之決算 人數亦隨之縮減。此外,隨著國際間科研 數增長近 2 億元,雖提升對學生之獎助,鼓勵 人才的競爭日益激烈,歐美與鄰近亞洲各 年輕學子參與研究工作,藉此培育科研人才確 國科研機構提供高額且穩定的博士生獎 有其必要性,然其預算數亦應審慎評估其過往 助金已是主流政策,而國內博士生獎助金 執行狀況。綜上所述,針對提高對學生之獎助 一向偏低,欠缺誘因。面臨此內憂外患的 學金,中研院應詳盡說明其提升至 5 億餘元之 人才斷層困境下,本院為積極延攬國內外 參考依據為何。爰要求中央研究院應於 1 個月 優秀人才並提供激勵措施,編列預算實應 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保留適度彈性。且本院「對學生之獎助」 經費 5 年執行率,已從 107 年至 110 年平 均 83%提升至 111 年的 86.6%,顯見本院 近期推行之方案已收成效。 二、 本院 113 年「對學生之獎助」經費大幅提 升之原因,主要係用於本院 112 年陸續規 劃並制訂之數項人才延攬與培育新措施, 504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期藉此緩解高教人才斷層危機: (一) 112 年 9 月起推行「本院博士生獎助金提 升方案」提高本院博士生獎助學金平均 數,預期使本院博士生之平均獎助金提升 至 4 萬元(博一、二)及 5 萬元(博三至 五) ,並期將博士班修業年限縮短至 5 年, 截至 112 年底有逾 700 位博士生受惠。 (二) 另制訂之「本院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生菁英 獎學金要點」,每月提供獎學金 4 萬元或 5 萬元(通過資格考後) ,並給予最長五年 之穩定經費支應,以利博士生可以潛心研 究。獲獎學金者並可使用本院相關的學術 研究資源,充實各項新知,培植其學術實 力。 (三) 推行「本院與國外大學合作培育國際博士 生計畫」,鼓勵本院研究人員建立實質國 際合作管道,藉以吸引更多優秀的國際博 士生參與本院研究計畫,以擴增我國科研 人才庫。 三、 前述新措施對於其他政府機關及大專校 院的投入有其示範性作用,亦有望藉此提 升就讀博士班人數。在面臨增加人數與提 升獎學金金額雙重需求下,均需有穩定且 充足之經費做為背後支持力量,敬請惠予 支持。 (十五) 113 年度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預算編 本院業於 113 年 2 月 6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列 1 億 9,400 萬元,用於關鍵新穎疾病治療技 第 113210037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術開發計畫,預計建立第 2 條 mRNA-LNP 小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型試量產線、建立偵測呼吸道融合病毒與流行 一、「關鍵新穎疾病治療技術開發」計畫針對 性感冒病毒之快速篩檢試劑、進行 BSL-3 實驗 新興傳染病如 COVID-19 及重大難解疾 室模組化/自動化設備之試營運及產品優化等 病,整合本院於傳染病疫苗、快篩試劑、 目標。另衛生福利部書面報告指出,mRNA 疫 神經疾病、多體學智慧醫療開發等領域之 苗於國際臨床試驗效果及全世界大規模施打 研究團隊及技術能量,開發應用於疾病預 之數據皆顯示其安全性、有效性,認為建立國 防、診斷與治療之關鍵新穎性方法。 內核酸疫苗(DNA 及 RNA)之自主技術刻不 二、以下簡述本計畫執行 COVID-19 與新興傳 容緩,且 DNA 疫苗技術亦為 mRNA 疫苗技術 染疾病防治技術開發之成果技轉商品化 之基礎,應及時建立以因應未來各式病毒突 情形: 變。綜上所述,為加強我國對 COVID-19 與各 (一) 建置 mRNA 疫苗技術平台。 式新興傳染疾病之防治,爰請中央研究院應於 (二) COVID-19 病毒變異株之治療性抗體。 1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 (三) COVID-19 及特定呼吸道感染症之抗原快 505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報告,說明如何加速將其學術成果技轉商品 篩試劑。 化。 (四) BSL-3 實驗室模組化/自動化設備。 三、為加速研發成果技轉商品化,使本計畫產 出之成果能落地為產品製造,以真正改善 人民及病患健康,本院除透過多元管道, 舉辦或參與各類特定應用領域成果發表 會及國內外技術媒合會,增加技術之曝光 率外,本計畫各分項亦積極透過產品雛型 開發、與產業合作研發及業界委託研究等 方式,加速研發成果產業化之時程。 (十六) 由於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入海,將影響全球環境 本院業於 113 年 4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及氣候變遷,甚至後續降雨影響農作物,危害 第 1132100865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人類生存,台灣鄰近日本,四周被海水圍繞,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尤應嚴肅對待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對農漁作物 一、據行政院表示,我政府在 2020 年即超前 影響問題,以及核污染水蒸發返回大氣層透過 部署成立跨部會平台,參照國際標準嚴格 降雨污染環境,對人體或生物將造成何種影響 監測,建立海洋擴散評估模式,與建置資 或危害?為了農業永續發展、人類及生物多樣 訊公開平台等配套措施,維護國人健康及 性的生存,中央研究院應該整合研究資源著手 臺灣周邊海域的安全。政府也派員三度赴 因應並研究前述相關議題,於半年內向立法院 日本進行實地考察,針對海水、漁產、環 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研究方向之書面報告。 境跟生態樣本及日本進口食品,進行採樣 及檢測,並強調「目前皆沒有輻射檢測異 常的狀況」 。 二、本院環變中心海洋能專題中心的黑潮研 究團隊,亦曾對此一議題進行模擬。模式 結果顯示核廢水排放後大約在一年內就 會抵達臺灣。在學理上,含氚廢水會進入 北太平洋副熱帶環流系統,估計從日本北 方到加州外海所需的時間,大約是 2 至 3 年,但這是依循最外圈、最大規模環流的 情況。若含氚廢水進入內圈的小規模環流 系統,其從日本到臺灣附近海域的速度會 更快。 三、含氚廢水的議題,目前已有核能安全委員 會、農業部、氣象署、與海洋委員會等公 部門進行整合研究;建議還可以由國科會 自然處海洋學門邀集更多相關學者參與。 如果這些部門的研究能量仍有不足,本院 亦可參加上述整合研究。 (十七) 為鼓勵年輕學子參與研究工作,培養國家人 本院業於 113 年 2 月 6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才,113 年度中央研究院「對學生之獎助」預 第 113210037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506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算編列共 5 億 4,366 萬 7 千元,辦理獎助學金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計畫,提供大專校院或研究所學生參與該院研 一、受少子化之衝擊效應,國內各大學學士 究人員研究。然查近 5 年(107 至 111 年度) 班、碩博士班招生情況普遍未盡理想,又 中研院獎學金之預、決算數統計表,決算數介 因社會型態變遷,就業市場多樣性之因素, 於 3 億 2,455 萬 1 千元至 3 億 3,845 萬 2 千元 有意願投入高等教育學術研究領域之人數 間,預算執行率介於 82.6%至 86.6%之間,預算 亦隨之縮減。此外,隨著國際間科研人才 編列及執行存有落差。鑑於近 5 年預算執行率 的競爭日益激烈,歐美與鄰近亞洲各國科 介於 82.6%至 86.6%之間,且決算數均在 3 億 研機構提供高額且穩定的博士生獎助金已 3,000 萬餘元之譜,多有賸餘。113 年度預算案 是主流政策,而國內博士生獎助金一向偏 編列 5 億 4,366 萬 7 千元已較近 5 年決算平均 低,欠缺誘因。面臨此內憂外患的人才斷 數 3 億 3,368 萬 7 千元增逾六成,中央研究院 層困境下,本院為積極延攬國內外優秀人 雖預計增加博士生獎助金提升方案,但應考慮 才並提供激勵措施,編列預算實應保留適 實際執行率,覈實編列預算,增加相關淨零科 度彈性。且本院「對學生之獎助」經費 5 年 技(氫能、小型核電廠)之相關人才投入研究 執行率,已從 107 年至 110 年平均 83%提 工作,以利國家能源發展。爰請中央研究院就 升至 111 年的 86.6%,顯見本院近期推行 前述內容,於 1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 之方案已收成效。 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二、113 年「對學生之獎助」經費大幅提升之 原因,主要係用於本院 112 年陸續規劃並 制訂之數項人才延攬與培育新措施,期藉 此緩解高教人才斷層危機: (一) 112 年 9 月起推行「本院博士生獎助金提 升方案」提高本院博士生獎助學金平均 數,預期使本院博士生之平均獎助金提升 至 4 萬元(博一、二)及 5 萬元(博三至 五) ,並期將博士班修業年限縮短至 5 年, 截至 112 年底有近 700 位博士生受惠。 (二) 另制訂之「本院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生菁英 獎學金要點」,每月提供獎學金 4 萬元或 5 萬元(通過資格考後) ,並給予最長五年 之穩定經費支應,以利博士生可以潛心研 究。獲獎學金者並可使用本院相關的學術 研究資源,充實各項新知,培植其學術實 力。 (三) 推行「本院與國外大學合作培育國際博士 生計畫」,鼓勵本院研究人員建立實質國 際合作管道,藉以吸引更多優秀的國際博 士生參與本院研究計畫,以擴增我國科研 人才庫。 三、前述新措施對於其他政府機關及大專校 院的投入有其示範性作用,亦有望藉此提 507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升就讀博士班人數。在面臨增加人數與提 升獎學金金額雙重需求下,均需有穩定且 充足之經費做為背後支持力量。 四、本院 112 年「本院淨零科技研發計畫」時 已編列獎補助經費 3,360 千元,獎助學生 員額 20 人;113 年度計畫經費增加該新興 領域之學生獎助金及學生員額,將獎補助 經費增加至 8,640 千元,並將獎助學生員 額提升至 45 人,將可協助更多學生投入 淨零科技研究工作,培植國家能源發展相 關人才並增加國際競爭力。 (十八) 范委員雲曾接獲中央研究院員工陳情,指其主 本院業於 113 年 1 月 12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 管針對其受「性別平等工作法」保障之哺集乳 字第 1132100122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 需求,暗示將影響其考績,恐有婚育歧視、性 文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別歧視之嫌。檢視中研院對院內主管進行性別 本院向來重視性別平等,並致力於推動友 平等之訓練與教育措施,著重於職場性騷擾, 善職場,且恪遵相關法令,按性別平等工作法 卻未包含婚育歧視等內容,但防止婚育歧視, 第 18 條規定,子女未滿 2 歲須受僱者親自哺 是能否塑造職家平衡、育兒友善工作環境的一 (集)乳者,除規定之休息時間外,雇主應每 大關鍵,實應加以宣導落實。請中央研究院將 日另給哺(集)乳時間 60 分鐘。受僱者於每日 婚育歧視相關內容納入對院內主管之性別平 正常工作時間以外之延長工作時間達 1 小時以 等教育訓練,並於 113 年 1 月 31 日前向立法 上者,雇主應給予哺(集)乳時間 30 分鐘。前 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2 項哺(集)乳時間,視為工作時間。另公務 人員考績法施行細則第 4 條第 6 項亦規定,辦 理考績時,依法令規定給予之哺乳時間或因育 嬰減少之工作時間,不得作為考績等次之考量 因素。本院聘僱人員工作規則第 55 條及第 60 條也有明定哺乳時間,以及辦理年度考核時, 依法令規定給予之哺乳時間或因育嬰減少之 工作時間,不得作為考核等次之考量因素。是 以,為營造友善的職場環境,並鼓勵同仁哺餵 母乳,本院除了設置多處哺(集)乳室場地供 員工使用外,並已明定各單位不得將哺(集) 乳時間列入該員工之年度考績(核)等次考量的 規定。 一個重視職家平衡、禁止婚育歧視的性別 友善職場,可使員工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取得平 衡,而員工家庭需求如果可以得到滿足,更可 提升工作效率及促進團隊和諧。因此,本院將 持續以多元形式加強宣導職家平衡、消除婚育 歧視之重要性,如舉辦專題講座或以數位學習 508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等方式辦理性別平等教育訓練課程,強化本院 人員性平意識、禁止婚育歧視的觀念,以共同 建構一個更具包容性和人性化的職場環境。 (十九) 中央研究院於 109 年成立關懷中心,旨在提供 本院業於 113 年 2 月 6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中央研究院同仁心理支持、協助及危機處理。 第 113210037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惟 112 年 8 月底,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究所 1 名副研究員於院內輕生,生前未曾使用 一、本院深知同仁才是從事學術研究、追求學 中央研究院關懷中心之心理資源,且近年中央 術卓越的主體,而同仁身心健康是影響研 研究院辦理心理健康相關講座之場次亦顯著 究表現良窳的關鍵因素,為全面照護本院 減少。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 2 個月 全體同仁的心理健康,本院於 109 年成立 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維護院內 關懷中心,共聘有 3 位專任心理師及 2 位 人員心理健康之改善措施書面報告。 特約心理師,除了提供個案心理諮商服務 外,也會主動邀請新進同仁學生參加團體 活動,並會安排時間到研究所、中心進行 心衛宣導。每年也會邀請外界知名專業人 士進行全院演講,並舉辦教育訓練培養更 多第一線工作伙伴,透過接觸或察覺同仁 與學生的身心狀況,能即時運用簡單的關 懷與引導技巧使其緩解壓力,或協助其使 用關懷中心的資源。 二、經統計,111 年關懷中心已完成 1,670 次 個案諮商、4 場團體輔導、6 場心衛推廣 活動(含大型演講、專題講座、教育訓練、 工作坊等) ;112 年也進行 1,743 次個案諮 商、8 場團體輔導、18 場心衛推廣活動, 其中亦包含本院同仁輕生後之即時照顧 措施,及該同仁工作場域周邊同仁之心理 輔導及諮商,相信上述種種措施應有助於 提供本院同仁心理支持與協助危機處理, 使其專心致力研究工作。 三、在 112 年 8 月院內研究人員輕生事件後, 關懷中心也立即做出處置,並提出強化措 施: (一) 匡列受影響人員。 (二) 進行個案諮商及悲傷輔導。 (三) 舉辦安心講座及自殺防治講座(均有中英 文場次)。 (四) 舉辦工作坊教導本院學術及行政主管辨 識同仁情緒波動。 509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四、由於關懷中心目前主要是由三位專任心 理師在負責運作,然心理師們平常已花費 諸多時間精力在執行諮商或舉辦活動之 主要任務,尚要額外處理一般性行政庶務 工作,以致未能即時更新網站資訊。本院 刻正規劃再延聘一位富行政工作經驗之 同仁來分擔行政庶務工作,另增聘一位具 社工背景之同仁來協助危機個案管理,讓 心理師得以提供更全面性的專業服務,強 化關懷中心之輔導量能。 (二十) 為推動及保障科研專業人才職涯及育兒平衡, 本院業於 113 年 4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並落實職場育兒友善環境,中央研究院內設有 第 1132100865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幼兒園、可服務 120 人,亦設有托嬰中心、可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服務 35 人,並以員工子女為優先入學。中央 本院附設幼兒園於民國 58 年設立,依當 研究院做為國內最高學術機構,能投入資源、 時立案人數之規定合法立案,立案人數每班可 提供更加完善的育兒友善環境,吸引更多優秀 收 30 人,全園可容納 120 名學生。現因幼兒 年輕科研人才投入研究工作,值得肯定;然, 園收托標準修訂提高,致民國 100 年後如規劃 范委員雲亦接獲中研院員工反應名額不足、直 增班,則須重新依「幼兒園及其分班基本設施 言「抽籤抽到死去活來」 ;亦有員工反應因沒抽 設備標準」規定檢討,就現有空間條件計算, 中、小孩送托其他坊間幼托,卻因下班急忙趕 招生人數除無法滿足現有每班 30 人外,反降 車接小孩而出車禍,顯見提供充足幼托量能, 到每班 23 人。 對形塑安心生養環境之重要性。為完善職場育 目前幼兒園托育人數為 113 人(大班 27 兒友善環境,中研院應針對擴增幼托量能、增 名、中班 29 名、小班 29 名、混齡班 28 名), 加臨時托育服務、針對有需求卻未抽中院內設 112 學年度報名人數 100%錄取,且尚有缺額, 施者提供托育津貼等相關職場育兒友善服務, 招生量能充足。 調查了解院內同仁需求與意見、進行整體研 托嬰中心亦受限現有建物面積限制,雖依 議、並提出具體改善措施。爰請中央研究院就 法收托人數上限為 40 人,惟該經營者考量現 前述內容,於 3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 有空間條件,為提高托育品質,且考量剛由新 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經營者承接,於 112 年 12 月始取得立案許可, 目前收托人數為 31 人(大寶班 12 名、中寶班 12 名、小寶班 7 名),後續預計招收至 35 名。 本院附設幼兒園及托嬰申心均有提供臨 時托育服務,幼兒園現有 1 位園長、9 位托育 老師、1 位行政老師,週一至週五幼兒留園照 顧到下午 5 點 50 分,並提供寒暑假週一至週 五全日上課服務。 托嬰中心現有 1 位主任、7 位托育老師、 1 位行政老師,週一至週五到晚上則可配合家 長需求時間提供延托服務。 政府為協助送托家庭滅輕經濟負擔,展現 510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政府對育兒家庭的支持,訂有托育補助及育兒 津貼等相關補助措施,且同仁如有申請補助之 需求,可向中央政府及幼兒戶箱所在地縣市政 府確認並提出申請,考量本院已設置幼兒園及 托嬰中心等托育設施,因此目前本院並未有托 育津貼等補助規定。 綜上,招生人數(112)年招生量能及需求 目前尚稱均衡,托嬰中心則受嬰幼兒出生月份 及屆齡離開托育中心影響,113 年 4 月後預計 再新收托 4 名。未來本院將觀察 113 學年度 5 月公告托育招生情形,評估是否仍有擴大招生 之必要,或朝法規及空間設施檢討,以兼具滿 足同仁托育需求及挹注提升中研附幼之托育 服務品質。 (二十一) 中 央研 究院個 別研 究人員 主持 的詞庫 小 組 本院業於 113 年 4 月 8 日將進度報告以主計字 (CKIP)發佈 CKIP 模型(CKIP-Llama-2-7b) , 第 1132100865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因使用中國來源之資料庫,造成民眾使用時出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復於 113 年 7 月 8 日將 現「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國慶是 10 月 1 書面報告以主計字第 1132101665 號函送立法 日」等未符合實情及臺灣本土語境之回答,引 院,並副知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 發社會爭議。該風波突顯生成式 AI 可能對社 摘述內容如下: 會所造成的衝擊,若其使用的資料庫本身隱含 112 年 10 月初,本院研究人員釋出繁體中 社會偏見、缺乏多元社會價值觀,很可能生成 文語言模型 CKIP-Llama-2-7b 公開測試,引發 偏頗的內容,甚至被進一步惡意運用。AI 發展 社會關注,本院即於 11 月 1 日成立生成式 AI 是數位國力之展現、生成式 AI 亦為國際間重 風險研究小組,由院內外 15 位學者組成,針 點發展項目,中研院於領導臺灣 AI 科技相關 對「生成式 AI 風險及其管理機制」 、「研究開 研究的同時,亦應考量生成式 AI 對社會政治 發大型語言模型之著作權保護機制」 ,以及「本 與道德層面的衝擊與影響,除避免類似風波再 院研究人員以中研院名義從事相關學術活動 現,更奠定臺灣本土 AI 發展基礎。為完善生 之規範」等問題,進行跨領域研究,並提出相 成式 AI 研究發展、防範生成式 AI 可能對社會 關建言,完成書面報告。 造成之衝擊,爰請中央研究院於 113 年 1 月 31 繁體中文語料庫是發展臺灣大型語言模 日前成立「生成式 AI 風險研究小組」並啟動 型的重要基礎,除了需要投入資源、積極規劃 相關指引之研議,於 3 個月內提出進度報告, 開發外,其對社會影響與風險管理機制的研 於 6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 究,亦同等重要。本小組成立以來,歷經 6 次 面報告。 會議,並持續透過線上方式進行討論及共同編 修報告內容。 生成式 AI 的發展與應用是對 AI 治理 與規範的當前重大挑戰,本研究小組結合 院內外專家學者,就此關鍵議題上提出初 步的研究報告,善盡本院研究人員的社會 511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責任,只是眾多研究的起步,期與全國各 界共同促進臺灣語境生成式 AI 的發展。 (二十二) 中央研究院為落實研究人員職場與家庭平衡, 本院業於 113 年 4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陸續提出相關友善育兒方案,針對訂有年齡或 第 1132100865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資歷年限的獎助,放寬「曾生產或請育嬰假者」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可延長一定年限,使該方案不分男女均可適 一、為配合政府政策推展並營造有利生育、養 用。然而,據中研院統計資料,108 至 112 年 9 育、教育環境,推動國家與社會共同承擔 月底,全院僅 1 人請育嬰留職停薪;又因前述 嬰幼兒照顧責任,考量研究人員因分娩或 友善育兒方案與育嬰假綁定連動,而使友善方 育嬰留職停薪期間,恐無法專心從事學術 案成徒具文字的無彈性措施。究其原因之一即 研究工作、影響研究成果,爰本院研究所 在於育嬰留停之薪資補貼,對於中研院之研究 組織規程第 13 條業已訂有助研究員及副 人員而言,薪資替代率過低。然而未申請育嬰 研究員有分娩或育嬰留職停薪等事由,得 留職停薪,並不代表沒有育兒事實,更不代表 申請延長聘期之規定,使其得於兼顧家庭 生育對該研究人員之職涯沒有造成影響。為落 價值實踐之同時,繼續從事學術研究工 實中研院對有育兒需求之研究人才的照顧,爰 作。 請中央研究院研議放寬相關友善育兒方案之 二、又政府為因應少子化趨勢,提升及鼓勵生 認定方式,例如以有「育兒照顧事實」取代請 育,基於政策一體性考量,爰參酌勞工請 育嬰假,並研議從優補貼育嬰津貼超過月投保 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發給方式,於 98 年 8 薪資上限部分,於 3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 月 1 日修正施行之公教人員保險法(以下 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簡稱公保法),增訂公保被保險人請領育 嬰留職停薪津貼之規定。經查公保法第 12 條及第 35 條規定略以,公保被保險人加 保年資滿 1 年以上,為養育 3 足歲以下子 女,辦理育嬰留職停薪並選擇繼續加保 者,按育嬰留職停薪當月起前 6 個月平均 保險俸(薪)額 60%計算,按月發給育嬰 留職停薪津貼,最長發給 6 個月。嗣為落 實政府「0-6 歲國家一起養」政策,建構友 善生養環境,提升被保險人於育嬰留職停 薪期間之生活,加強經濟安全,行政院人 事行政總處爰訂定公教人員育嬰留職停 薪津貼加發補助要點,並自 110 年 7 月 1 日生效,按平均保險俸(薪)額之 20%, 增給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加發補助。意即本 院研究人員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期間如繼 續參加公保,得按平均保險俸(薪)額之 80%,按月領取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及加發 補助,最長發給 6 個月。 三、茲以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目的,係為提供選 擇育嬰留職停薪者一定期間內工作所得 512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減損的基本生活補貼,而全國公教人員均 係依公保法等相關規定辦理,採一致性之 標準,是有關育嬰留職停薪之津貼,允宜 由權責主管機關通盤考量檢討。另依據國 民健康署建議,女性宜於 25 歲至 35 歲之 間完成生育規劃,男性則在 40 歲以前完 成。然查本院 109 年至 112 年新進之研究 人員,渠等到院任職時平均年齡為 40.6 歲,相較於理想的生育年齡偏高;又本院 研究人員主要從事學術研究,工作時間具 較高的自主性及靈活性,得依個人需求安 排家庭照顧與從事研究的時間,考量留職 停薪可能導致連續研究成果產出的中斷, 是以,本院研究人員申請育嬰留職停薪人 數相對較少。 四、至有關研議放寬相關育兒友善方案之認 定方式,例如以有「育嬰照顧事實」取代 請育嬰假 1 節,本院向來重視研究人員權 益,為研究人員能專心從事研究工作,同 時也能兼顧職場與家庭平衡,本院致力推 動鼓勵生育之政策及打造友善職場環境, 惟因事涉本院研究所組織規程修正,宜審 慎研議。本院將參考其他大學及學研單位 之作法,通盤檢討適度放寬延長聘期規定 之可行性;對於現行辦理延長聘期之程 序,須經所長核准及所務會議同意之規 定,亦將一併納入考量,以持續精進本院 友善育兒環境。 (二十三) 經查 113 年度中央研究院「學術研究與人才培 本院業於 113 年 3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育」項下「基本行政工作維持」預算編列 8 億 第 113210062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8,047 萬 6 千元,包含辦理「知識饗宴」科普講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座活動及「中研講堂」外縣市科普演講等推廣 一、本院長期致力於推廣科普知識,持續辦理 科普知識之相關經費。惟按中研院網站顯示, 知識饗宴系列科普講座,演講影片均已上 知識饗宴已於 109 年停止更新,且過去曾舉辦 傳,科普演講主要有 3 種類型,每年平均 之知識饗宴影音連結均已失效;中研講堂 1 年 達上百場次,包含院級科普演講、各所中 僅到 2 間學校推廣,顯見中研院未積極辦理科 心級科普知識推廣、研究人員科普演講。 普知識推廣,應予檢討改善,爰請中央研究院 二、本院院級科普演講為實體舉辦,近年均同 就前述內容,於 3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 步錄影再上傳至本院 YouTube 頻道,以觸 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及最多人數,亦於本院秘書處處網呈現, 包含知識饗宴系列科普演講、中研講堂─ 513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跨縣市科普演講、院區開放主題演講、研 之有物─網路科普平台。 三、本院所屬研究單位以豐富多元的形式推 動科學普及:為將嚴肅的基礎研究成果以 更平易近人的方式傳播給大眾,本院各所 中心主辦、合辦或個別研究人員參與之科 普演講及活動,亦豐富多元,例如:物理 所舉辦通俗演講,談 1860 年代打敗美國 艦隊的強大部落;民族所辦理午茶演講, 探討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 與處境;歐美所更結合時事,辦理「俄烏 戰爭及其對世界的影響」線上演講等。為 配合大眾閱覽習慣,觸及最多人數,主要 亦由各單位上傳至各自之社群平台。 四、綜上所述,本院長期舉辦不同類型科普活 動,迄今累積上百場演講影音,均上傳至 本院 YouTube 頻道,並透過民眾熟習之影 音社群平台進行數位推廣,以突破時間和 空間限制,讓更多人受惠;此外,亦積極 推動至各縣市舉辦科普演講,讓在地民眾 能就近了解新知並與研究人員互動。未來 本院將持續精進各式科普知識的內容,輔 以數位推廣,將豐富的學術成果分享給莘 莘學子及社會大眾。 (二十四) 經查 113 年度中央研究院「學術研究與人才培 本院業於 113 年 3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育」項下「基本行政工作維持」預算編列 8 億 第 113210062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8,047 萬 6 千元,包含辦理「院區開放」參觀活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動。中研院於 113 年度加開「兒童科普日」的 112 年 10 月 14 日首度舉辦「兒童科普日」 , 活動,並於活動網頁提供許多現場活動的預 共有 30 個院內研究單位及展館推出逾 70 場互 約,包含:科普講座、手作 DIY、電腦互動式 動實驗、闖關遊戲、繪本說故事等活動。其中 遊戲、卡牌互動遊戲……等,提供兒童輕鬆接 有 7 成以上不需事先報名,其餘報名活動迴響 觸科普知識之機會。其中有活動係為電腦互動 熱烈,登記人數超過可報名人數之 7 倍;活動 式小遊戲及卡牌互動遊戲,中研院允宜評估後 當日共計吸引 4.8 萬人次前來參與,親子同樂。 續是否持續推廣相關資源,使無法到現場的兒 本次活動主要對象為學齡兒童,院內各領 童們亦能透過線上體驗相關科普活動。爰請中 域研究所、研究中心及展覽館皆想方設法,以 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 3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 更故事性、遊戲化、親手體驗的方式,希望激 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盪兒童對人文及科學研究的想像,營造知識探 索的氣氛,向下扎根科學教育。因活動多強調 互動性質,故本次以實體活動為主,希望小朋 友能親臨感受及體驗,使活動更具科普推廣成 514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效。 考量線上活動無時空限制、富靈活性和便 捷性等優點,並可望增加知識傳播,本院將積 極評估科普活動內容運用數位學習、推廣線上 相關資源的可行性,將數位學習的比例納入未 來活動規劃,讓全國孩童以更多元的體驗靠近 科學、探索知識。 綜上所述,本院始終秉持深耕基礎研究、 善盡社會責任的理念,積極投入科普教育並向 下扎根。未來,本院將持續發揮實體活動優勢, 讓孩童更容易親近科學;同時,亦積極探索增 加數位學習及運用線上資源的可行性,以更靈 活多樣的方式,拓展兒童對知識的多元體驗。 (二十五) 中央研究院院區開放活動為中央研究院一年 本院業於 113 年 3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一度科研成果發表的重要活動,其展出內容多 第 113210062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屬國、高中甚至需具備一定專業程度之人員,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始能理解。陳委員培瑜於 112 年 5 月 18 日立 順應科普「分齡」趨勢,本院於 112 年 10 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時,要求中央研究 月 14 日首度舉辦了針對 6 至 12 歲學童的「兒 院以區分日期、區分年齡、區分內容之方式單 童科普日」 。院內共有 30 個研究單位及展館推 獨舉辦「兒少科普日」 。惟 112 年 10 月 14 日中 出逾 70 場活動,共吸引 4.8 萬人次前來參與。 央研究院首度舉辦「兒少科普日」 ,部分展出內 根據活動滿意度調查,回收的 950 件問卷中, 容對於 6 至 12 歲兒童仍過於複雜,請中央研 「滿意」及「非常滿意」者佔填寫數之 9 成 5, 究院研議如何精進、優化展出內容,並就前述 社群上的民眾回饋亦正面且踴躍。 內容,於 2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本次活動主要對象為學齡兒童,為從小培 提出書面報告。 養孩子們對科學實證和探究的興趣,院內各領 域研究所、研究中心及展覽館皆竭盡所能,以 更故事性、遊戲化、親手體驗的方式,吸引親 子同樂,並激盪兒童對人文與科學研究的想 像。 為使兒童更親近科學,本院始終注重透過 多元創新的互動及實作活動,搭配遊戲環節, 設計具敘事性和趣味性的適齡化內容。未來, 本院將持續研議,以更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 並鼓勵院內單位增加問答、小遊戲等互動環 節。此外,並持續善用富敘事性和趣味性的活 動,透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和視覺效果帶動 想像,讓孩童在娛樂中靠近科學、探索新知。 綜上所述,本院秉持深耕基礎研究、善盡 社會責任的理念,不遺餘力地向下扎根科學教 育。未來,本院將持續探索更通俗易懂的展出 515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內容、趣味好玩、貼近生活的科學主題,以更 創新多元的方式傳遞科普知識,帶領兒童動手 玩科學,激發對科學的好奇心。 (二十六) 中央研究院作為我國最高學術研究殿堂,可進 本院業於 113 年 2 月 6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入中研院研究之研究人員,多為我國各領域之 第 113210037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佼佼者,每 1 位都可視為我國該學術領域之瑰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寶,但近期卻驚傳中研院 1 位長聘副研究員, 一、本院深知同仁才是從事學術研究、追求學 因故在院內輕生。此事令人深感遺憾,中研院 術卓越的主體,而同仁身心健康是影響研 表示就院內諮商等業務設有關懷中心,但仍發 究表現良窳的關鍵因素,為全面照護本院 生此等憾事,顯見該中心成效堪慮,中研院雖 全體同仁的心理健康,本院於 109 年成立 又以工作坊等形式強化,但相關成效恐仍待驗 關懷中心,共聘有 3 位專任心理師及 2 位 證。鑑於此等憾事需防範於未然,爰要求中央 特約心理師,除了提供個案心理諮商服務 研究院,強化院內研究員以及行政同仁之諮商 外,也會主動邀請新進同仁學生參加團體 輔導成效。並就前述內容,於 1 個月內向立法 活動,並會安排時間到研究所、中心進行 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心衛宣導。每年也會邀請外界知名專業人 士進行全院演講,並舉辦教育訓練培養更 多第一線工作伙伴,透過接觸或察覺同仁 與學生的身心狀況,能即時運用簡單的關 懷與引導技巧使其緩解壓力,或協助其使 用關懷中心的資源。 二、 經統計,111 年關懷中心已完成 1,670 次 個案諮商、4 場團體輔導、6 場心衛推廣活 動(含大型演講、專題講座、教育訓練、 工作坊等) ;112 年也進行 1,743 次個案諮 商、8 場團體輔導、18 場心衛推廣活動, 其中亦包含本院同仁輕生後之即時照顧 措施,及該同仁工作場域周邊同仁之心理 輔導及諮商,相信上述種種措施應有助於 提供本院同仁心理支持與協助危機處理, 使其專心致力研究工作。 三、在院內研究人員輕生事件後,關懷中心也 立即做出處置,並提出強化措施: (一) 匡列受影響人員。 (二) 進行個案諮商及悲傷輔導。 (三) 舉辦安心講座及自殺防治講座(均有中英 文場次)。 (四) 舉辦工作坊教導本院學術及行政主管辨 識同仁情緒波動。 四、由於關懷中心目前主要是由三位專任心 理師在負責運作,然心理師們平常已花費 516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諸多時間精力在執行諮商或舉辦活動之 主要任務,尚要額外處理一般性行政庶務 工作,本院刻正規劃再延聘一位富行政工 作經驗之同仁來分擔行政庶務工作,另增 聘一位具社工背景之同仁來協助危機個 案管理,讓心理師得以提供更全面性的專 業服務,強化關懷中心之輔導量能。 (二十七) 為促進中央研究院南港院區之學術研究品質、 本院業於 113 年 4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協助各單位空間設施之活化更新,吳委員思瑤 第 1132100865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業於 2020 年 10 月 22 日質詢要求推動「中研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院院區景觀計畫」,獲廖院長俊智正面允諾推 一、為促進空間資源有效發展、協調整體院區 動,據悉包含院區建築文資保存及空間利用事 景觀特色,本院院區建築及環境整體規劃 宜,中研院已成立「中央研究院院區環境規劃 自 111 年起分 3 階段及編列 3 年經費辦 委員會」 ,盤點各單位空間使用現況,俾利後續 理,共計 1,200 萬元整。 院內環境與功能重新檢討調整之依據。吳委員 二、考量院區土地資源的空間結構,並配合院 思瑤業於 110 年度預算案要求中研院舉辦為具 內近期興建計畫,「本院院區建築及環境 備開放性、公眾性的永續建築展,並獲得院長 整體規劃」已委託專業顧問,並分為三個 肯諾,而針對策展之具體方式,據悉中研院擬 階段提出以下內容: 採取線上策展而非實體策展,然基於實體展具 (一) 第一階段:辦理院區空間及建築之歷史研 備人與人之間互動性、鮮明的直觀性與感染 究、院區空間資源盤點及南港地區發展之 力,仍無法被線上展所取代,故舉辦實體展有 互動關係、本院特色形塑建議方案等工作 其必要,建議中研院應以實體展、線上展並重, 項目。 不可偏廢。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 3 (二) 第二階段:針對第一階段調查成果及討論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 決議,進行院區環境的實質規劃,包括提 報告。 出院區規劃願景及構想、院區環境實質規 劃、建築配置構想與景觀設計方案等。 (三) 第三階段:辦理後續工程執行建議、訂定 全院性建築及景觀設計原則、進行整體規 劃案工作成果審查及修正、舉辦公開說明 會等。 三、「本院院區建築及環境整體規劃」案第一 階段成果包括院區空間及建築之歷史研 究、環境資源盤點,已於 112 年 5 月 5 日 完成期末報告審查。目前第二階段院區實 質環境規劃工作持續進行中,已於 112 年 12 月 18 日完成期中報告審查。 四、「本院院區建築及環境整體規劃」持續由 院區環境規劃委員會委員及本案工作小 組共同參與,並與本院聘請之環境規劃學 者專家開會研商,包括提出院區規劃願景 517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及構想、訂定全院性建築及景觀設計原 則、舉辦建築展等,後續將逐步建立本案 共識並據以執行。 五、有關籌措建築展事宜,將以「本院院區建 築及環境整體規劃」相關工作成果為基 礎,納入永續思維,朝數位線上展與實體 展並重的方式規劃,後續將逐步建立本案 共識並據以執行、積極推動。 (二十八) 有鑑於中國最大台灣研究組織「廈門大學台灣 本院業於 113 年 3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研究院」已在 2020 年 6 月成立 AI 模擬實驗 第 113210062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室,運用人工智慧模擬分析「國家統一」後的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情勢,更成立「涉台外交研究中心」 ,邀請各國 臺灣研究議題廣泛,涵蓋文學、藝術、歷 進行學術交流,共同研究「中國怎麼統一台 史、宗教、經濟、社會、政治與法律,乃至於 灣」。不僅如此,中國也正在強化對台灣史研 考古、環境變遷、語言和原住民研究等。本院 究,中國社會科學院設立「台灣歷史研究」刊 自 2012 起舉辦「臺灣研究世界大會」 ,聚集國 物,試圖透過加強中國史觀,擴大兩岸在社會 內外專家學者於一堂,分享臺灣研究的發現與 與文化上的親近性,均展現中國力圖掌握台灣 成果,對於促進臺灣研究風氣頗具成效。目前 研究遂行統戰的政治意圖,凸顯台灣全面推展 正積極籌備第五屆「臺灣研究世界大會」 ,預計 「台灣研究」刻不容緩。為加強台灣研究之學 發表 250 篇論文,4 場圓桌論壇,規模超越以 術動能,據悉中研院自 2012 年以來已舉行四 往,希望可先以會議舉辦完善為重點,未來再 屆之「台灣研究世界大會」 ,然 3 年 1 輪之舉 增加舉辦的次數。 辦頻率不夠密集,以致推廣有限;而根據中研 本院從事人文社會研究的社會所、民族 院業務報告指出,中研院亦在 2022 年協助加 所、語言所、法律所、政治所、經濟所等,無 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設立「台灣研究中心」 ,但 不以「臺灣」為標的,針對當代臺灣的政治經 全球僅此 1 處,應可全面擴大鼓勵。面對中共 濟與社會變遷進行深入的研究,其論著專書除 孔子學院在全球退場、國際從事台灣研究興起 在國際相關學術領域獲致各種肯定與榮譽外, 的同時,請中研院應積極與國際學術單位擴大 更讓「臺灣」議題為國際重視。而本院臺灣史 聯繫,加深加廣辦理「台灣研究世界大會」 ,甚 研究所長期致力於收集臺灣相關檔案與各種 至是借鏡加州大學經驗,於各國際學術組織合 史料文獻,並整理出版,對於保存臺灣史料貢 作設立「台灣研究中心」 ,俾利台灣研究成為世 獻厥偉。 界顯學,擴充台灣的學術影響力。爰請中央研 由於臺灣史多語史料、多元文化與多樣族 究院就前述內容,於 3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 群的特色,本院臺灣史研究所必須在海外積極 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徵集檔案與史料文獻,結合在地的豐富素材 後,提出立足臺灣、放眼世界的觀點,完成視 野寬廣、細緻紮實的臺灣史研究成果,使本院 的臺灣史研究在國際學界具有無可取代的領 導地位。是以,本院臺灣史研究所與日本東京 大學、京都大學、早稻田大學、中京大學、神 奈川大學;韓國漢陽大學、首爾大學、國史編 纂委員會;英國倫敦大學、倫敦政經學院、普 518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茲茅斯大學;以及馬來亞大學、菲律賓聖托馬 斯大學、新加坡大學、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美 國里德學院等院校或研究單位,建立人員互 訪、資料交流與學術合作討論等密切的關係, 也在「臺灣研究」中發揮深化討論、拉長歷史 縱深的影響力。 本院將透過院內各機構、研究群,以及個 人研究等多元方式,持續推動各項研究計畫及 活動,期能充分發揮全國最高學術單位之影響 力,以強化臺灣相關研究的深度及廣度。 (二十九) 有鑑於「中研院 228 研究增補小組」在 2006 年 本院業於 113 年 4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成立後,屢以此名義對外發表研究報告,2023 第 1132100865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年 3 月份更以中央研究院名義舉辦「臺灣戰後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七連翹國際學術研討會」 ,將 228 受害者王添 一、本院同仁若以所或院的名義辦學術活動, 灯稱為策動者,另在 2007 年發表研究,竟然說 本就有一定申請程序,並取得核可方得辦 「日本人是 228 元凶、美國是幫凶」 ,228 事件 理。本院要求院內同仁申請或報備的機制 是「民逼官反」 ,還被海外中國媒體報導,已使 是存在的,亦有切實執行。 中研院淪為中國大外宣之幫兇。據悉該小組之 二、「臺灣戰後七連翹國際學術研討會」並非 發起者,確實曾任職中研院,包括近史所朱浤 本院現職同仁所為,乃是退休人員擅用本 源研究員、史語所黃彰建院士、近史所陳存恭 院名義辦理活動。本院在獲知情況後,便 研究員,但經查朱浤源研究員於 2015 年退休, 立即向媒體澄清並要求更正,也嚴正告知 黃彰建院士已於 2009 年過世,陳存恭研究員 該退休人員未來不得再擅用本院名義,否 亦於 2016 年逝世,現今該小組成員均無在中 則將進一步採取法律行動,也獲得當事人 研院任職者,卻仍冒用中研院之名義舉辦活 之承諾。未來本院將更謹慎留意,若遇類 動,實有不妥。據悉中研院主辦學術活動,在 似情事,將立即處理以正視聽。 使用名稱上都需要符合相關規定,包含使用院 三、本院同仁對外發表作品或研究成果之型 徽、名稱,均需申請並取得核可,請中研院應 態及數量眾多,訂定一致性之規範有其困 落實報備機制,未來若再發生上述情事,應在 難,將先就對外發言或公開資訊之相關風 第一時間即時向媒體澄清以正視聽,主動要求 險管控,於本院「生成式 AI 風險研究小 當事人更正錯誤資訊,必要時採取進一步法律 組」會議研商,本會議自 112 年 11 月 1 日 行動。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 3 個月 迄今已召開 5 次會議,其中有數名委員為 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人文組學者專家,參與討論;另亦責成副 秘書長邀集相關單位研議本院免責聲明, 期能逐步建立基本管理機制之後,進一步 加強宣導。 四、本院重視學術及言論自由,鼓勵同仁對社 會關鍵議題提出意見或解決方案。惟同仁 自行發表之成果及言論,不等同本院立 場。同仁自行發表應遵循學術規範及承擔 責任,例如註明資料來源及確認其正確 519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性。而本院院網聲明專區亦已說明倘擬以 本院名義發表研究成果或言論,均應循本 院公布之機制。 (三十) 有鑑於俄羅斯在 2022 年 2 月 24 日入侵烏克 本院業於 113 年 2 月 6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蘭,導致俄烏戰爭爆發,造成烏克蘭的學術工 第 113210037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作者被迫無法繼續維持研究。吳委員思瑤業於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2022 年 3 月 9 日質詢中央研究院廖院長俊智, 一、大院關注近期以巴衝突導致以色列學術 要求啟動協助烏克蘭學者、學生相關救援計 界所遭受的危害,並要求本院比照去年 畫,中研院亦第一時間發表聲明反對任何以暴 「烏克蘭學人臺灣獎學金計畫」,提供以 力方式破壞世界和平、侵害人權的行為,旋於 色列學者與學生適當之援助。本院於 111 2022 年 3 月 16 日公布「烏克蘭學人獎學金計 年 2 月烏俄戰爭爆發後,隨即於 3 月發起 畫」 ,提供來回機票、3 個月之住宿及生活費等 「烏克蘭學人臺灣獎學金計畫」,著重於 補助,獎助烏克蘭學者及學生至中研院進行短 即刻進行人道救援,在最短時間協助烏籍 期訪問與實習。然近期以色列與加薩走廊(Gaza 學人遠離戰火,共接納 15 位學生及 10 位 Strip)的巴勒斯坦遜尼派準政府及軍事組織「哈 學者來院實習與訪問研究,更直接或間接 瑪斯」爆發衝突,導致雙方逾 2,100 人死亡, 協助數十名學生成為國內大學之學位生 18 萬人流離失所,以色列政府亦對其宣戰,據 並領取全額獎學金,執行成效良好。 查中研院與以色列長期保持一定程度之學術 二、然而此次以巴衝突,並未造成以色列國民 交流,更是在 1994 年與以色列科學人文學院 離境逃難,反而凝聚身處各國的以色列國 簽署學術合作備忘錄,歷年來也多次與以色列 民積極返國奉獻心力。因此比照去年烏克 進行學術交流,卻未見中研院有任何作為。請 蘭獎助方案恐無法順利接納以色列學人 中研院應比照「烏克蘭學人獎學金計畫」 ,研擬 來台。此刻確實尚難評估後續發展對於以 啟動以巴衝突對以色列學者及學生之援助。爰 國學研界之影響程度,本院會持續關注。 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 1 個月內向立法 三、本院過往與以色列學術界有密切的學術 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合作經驗,本院與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推動 雙邊研究計畫有成且研究成果均已發表 於知名國際期刊,待戰火稍微平息時,應 可重啟合作機會。另可透過院內研究人員 過去的合作管道,獎勵在以色列就讀的國 際學生透過「本院與國外大學合作培育國 際博士生計畫」或「本院國際研究生實習 計畫」赴本院從事論文研究或實習,此亦 為提供實質效益之學術援助方式。 (三十一) 培育國家學術研究人才,吸引年輕學子投入科 本院業於 113 年 3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研領域,為中央研究院預期達到的施政成果之 第 113210062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一,中央研究院近年雖盡力從事科普業務,嘗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向社會大眾分享研究成 本院長期致力於國際級的學術頂尖研究, 果並出版「研之有物」系列讀物,惟科普教育 研究人員也積極投入科普教育,一同為臺灣營 必須向下扎根,從小培育孩子對於科學研究的 造科學精神與好奇探索的氛圍。由於頂尖科研 興趣,現行中央研究院進行的科普教育尚無法 成果極具專業性,向年齡層更低的學童轉譯傳 520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觸及年齡層更低的學童。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 播確實頗有挑戰。因此,本院科普內容主要鎖 述內容,於 3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 定大學及中學以上程度設計,以小學及學齡兒 會提出兒少科普相關出版品計畫書面報告。 童為對象之內容及活動為輔。除了院方整合主 辦的大型科普活動,院內各領域研究人員也頻 繁藉由教學、演講、座談、出版等方式,將科 學專業回饋社會。 為拉近莘莘學子與學術研究的距離,本院 連續 26 年、每年 10 月舉辦「院區開放參觀活 動」 ,已成為眾多科普迷引頸期盼的年度盛事。 112 年順應科普分齡趨勢,並為觸及年齡層更 低的學童,打破往年「一日限定」傳統,首度 為學齡兒童加開「兒童科普日」實體活動,本 院研究領域眾多,研究人員為籌辦「兒童科普 日」無不發揮創意。 兒少科普出版及推廣工作,並非本院既有 的專業強項,在人力資源及預算經費方面,仍 有待專業諮詢、謹慎規劃及妥善評估;故本院 現正整合院內資源,短期規劃以「合作推廣」 院內研究人員之兒少科普著作為目標,中長期 以媒合「合作出版」自製書為目標,期透過更 多元的科普形態及傳播管道,啟發孩童對於科 學的好奇心,進而激勵學子們投入科學研究, 培育國家未來的研究人才。 綜上所述,本院向來以研究帶動社會進步 為己任,積極推廣科普知識,並連續舉辦院區 開放參觀活動長達 26 年;為觸及年齡層更低 的學童,更首度於 112 年增開「兒童科普日」 , 獲得熱烈回響。關於出版品計畫,本院「研之 有物」將與院內出版中心持續合作,採取短期 以「合作推廣」既有出版品,長期以「合作出 版」自製書為目標。此外,本院亦透過提供技 術指導、短講工作坊、實地走讀活動等方式, 積極參與各縣市學校及展覽館在地的科普活 動,為各地學童的科普推廣盡一分力。 (三十二) 范委員雲曾於 110 年 4 月質詢中央研究院院 本院業於 113 年 1 月 12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 長,指出我國中央研究院陳院士剛涉及詐領獎 字第 1132100122A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 助與通訊詐欺等罪,引發其中研院院士資格是 及文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否妥適之討論,范委員雲亦要求中央研究院儘 本院院士已組成工作小組研議院士行為 速研議訂定院士行為倫理規範、並建立相關退 準則, 「本院院士行為準則草案」前已列入「第 場機制。除前述「陳剛事件」外,近年來亦發 34 次院士會議」議程中進行討論。會中決議, 521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生數起相關爭議,包含 108 年 11 月,反送中運 繼續研議本院院士行為準則,並擴大參與。 動期間,中研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郭校長位 因小組召集人朱雲漢院士不幸逝世,經 被批神隱;110 年 5 月,香港民主運動參與者 112 年 8 月工作小組會議,重新推舉吳玉山院 及香港大學畢業生共同發出公開信,指出香港 士為召集人;並修訂「本院院士行為準則草案 大學校長、中研院張院士翔,於反送中運動期 」。復經工作小組多次審閱與討論,已決議將 間,未捍衛校園言論與學術自由,呼籲撤回其 草案提送 113 年 7 月召開之「第 35 次院士會 中研院院士之學術榮譽。中研院院士為我國最 議」討論。 高學術榮譽職,訂定一定的行為倫理規範,共 前述事項已納入將於 113 年 1 月 26 日召 同守護我國學術桂冠清譽,實有必要。據中研 開之第 35 次院士會議召集人第 2 次會議議程, 院說明,院士行為準則自 108 年即啟動討論, 並將俟會議決議辦理後續事宜。 然歷經 111 年院士會議決議繼續研議,至今仍 未完成行為率則之訂定、亦無完成訂定之時程 表,恐難以因應外界對中央研究院做為國內最 高學術機關之期待、亦難維護學術桂冠清譽。 爰請中央研究院提出「中央研究院院士行為準 則草案」,並列入第 35 次院士會議議程,於 113 年 1 月 31 日前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 出書面報告。 (三十三) 113 年度中央研究院「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本院業於 113 年 2 月 6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項下「人才培育及延攬計畫」預算編列 6 億 第 113210037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3,942 萬 4 千元。查本筆預算為培育我國科研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人才及延攬各界資深學者所需之經費,經查發 一、受少子化之衝擊效應,國內各大學學士 現本筆預算逐年提升,自 111 年度 5 億 3,340 班、碩博士班招生情況普遍未盡理想,又 萬 8 千元,成長至 113 年度 6 億 3,942 萬 4 千 因社會型態變遷,就業市場多樣性之因 元,預算共成長 1 億 601 萬 6 千元,其近 2 年 素,有意願投入高等教育學術研究領域之 之部分子計畫執行成效卻不盡理想。其延攬資 人數亦隨之縮減。此外,隨著國際間科研 深學人子計畫,其 111 年目標招攬 10 名傑出 人才的競爭日益激烈,歐美與鄰近亞洲各 學者至中研院任職,然實際招攬人數僅有 9 名; 國科研機構提供高額且穩定的博士生獎 與國內外學術研究機構合辦學程及進修子計 助金已是主流政策,而國內博士生獎助金 畫,其 111 年績效指標為與國內大學合辦博士 一向偏低,欠缺誘因。面臨此內憂外患的 班學程,總招生 62 名,然實際僅招生 43 名; 人才斷層困境下,本院為積極延攬國內外 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培育子計畫,其 111 優秀人才並提供激勵措施,編列預算實應 年預計培養 36 位,惟實際僅培養 27 名等子計 保留適度彈性。 畫未達標之狀況。中研院實有必要檢討並加強 二、大院所指出本院「人才培育及延攬計畫」 人才培育及延攬學者等計畫執行。綜上所述, 中有多項子計畫未達預期目標,正好突顯 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 1 個月內向立 出國內教育環境所面臨之人才斷層危機 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日益嚴重。為此,本院於 112 年陸續規劃 並制訂數項人才延攬與培育之新措施,期 緩解高教人才斷層危機: 522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一) 112 年 9 月起推行「本院博士生獎助金提 升方案」提高本院博士生獎助學金平均 數,預期使本院博士生之平均獎助金提升 至 4 萬元(博一、二)及 5 萬元(博三至 五) ,並期將博士班修業年限縮短至 5 年, 截至 112 年底有近 700 位博士生受惠。 (二) 另制訂之「本院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生菁英 獎學金要點」,每月提供獎學金 4 萬元或 5 萬元(通過資格考後) ,並給予最長五年 之穩定經費支應,以利博士生可以潛心研 究。獲獎學金者並可使用本院相關的學術 研究資源,充實各項新知,培植其學術實 力。 (三) 推行「本院與國外大學合作培育國際博士 生計畫」,鼓勵本院研究人員建立實質國 際合作管道,藉以吸引更多優秀的國際博 士生參與本院研究計畫,以擴增我國科研 人才庫。 三、前述新措施對於其他政府機關及大專校 院的投入有其示範性作用,亦有望藉此提 升就讀博士班人數。在面臨增加人數與提 升獎學金金額雙重需求下,均需有穩定且 充足之經費做為背後支持力量,敬請惠予 支持。 (三十四) 根據中央研究院提供資料,延攬資深學人子計 本院業於 113 年 2 月 6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畫主要用於學者至中研院任職時,協助其建立 第 113210037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研究所需之設備與團隊,111 年度預計延攬學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者 10 名,實際僅 9 名;與國內外學術研究機 一、受少子化之衝擊效應,國內各大學學士 構合辦學程及進修之子計畫係與國內大學合 班、碩博士班招生情況普遍未盡理想,又 作辦理碩、博士學程,並補助學程舉辦研討會, 因社會型態變遷,就業市場多樣性之因 111 年度預計學程總招生人數 62 名,實際僅 43 素,有意願投入高等教育學術研究領域之 名;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培育子計畫主要 人數亦隨之縮減。此外,隨著國際間科研 係培育人文社會科學之研究人才,協助博士候 人才的競爭日益激烈,歐美與鄰近亞洲各 選人完成其博士論文,111 年度預計培育 36 名 國科研機構提供高額且穩定的博士生獎 博士候選人,實際核定 27 名;博士後研究學 助金已是主流政策,而國內博士生獎助金 者培育子計畫係錄取博士後學者參與各項研 一向偏低,欠缺誘因。面臨此內憂外患的 究工作,111 年度預計培育博士候選人 100 名, 人才斷層困境下,本院為積極延攬國內外 實際僅 92 名,中研院 111 年度人才培育及延 優秀人才並提供激勵措施,編列預算實應 攬計畫之 6 項子計畫中有 4 項執行成果未達預 保留適度彈性。 期目標。僅有「與國內大學合辦博士班學程總 二、大院所指出本院「人才培育及延攬計畫」 523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招生人數」之目標增加 3 名。又該計畫 113 年 中有多項子計畫未達預期目標,正好突顯 度預算案編列 6 億 3,942 萬 4 千元較 112 年度 出國內教育環境所面臨之人才斷層危機 之 5 億 1,081 萬 8 千元大幅增加 1 億 2,860 萬 6 日益嚴重。為此,本院於 112 年陸續規劃 千元,增加已逾二成。鑑於各年度預期目標均 並制訂數項人才延攬與培育之新措施,期 差異不大,且多數子計畫未達目標,中研院應 緩解高教人才斷層危機: 參考實際目標有效控管預算支出,加強人才延 (一) 112 年 9 月起推行「本院博士生獎助金升 攬及招生工作。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 方案」提高本院博士生獎助學金平均數, 於 1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 預期使本院博士生之平均獎助金提升至 4 面報告。 萬元(博一、二)及 5 萬元(博三至五) , 並期將博士班修業年限縮短至 5 年,截至 112 年底有近 700 位博士生受惠。 (二) 另制訂之「本院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生菁英 獎學金要點」,每月提供獎學金 4 萬元或 5 萬元(通過資格考後) ,並給予最長五年 之穩定經費支應,以利博士生可以潛心研 究。獲獎學金者並可使用本院相關的學術 研究資源,充實各項新知,培植其學術實 力。 (三) 推行「本院與國外大學合作培育國際博士 生計畫」,鼓勵本院研究人員建立實質國 際合作管道,藉以吸引更多優秀的國際博 士生參與本院研究計畫,以擴增我國科研 人才庫。 三、前述新措施對於其他政府機關及大專校 院的投入有其示範性作用,亦有望藉此提 升就讀博士班人數。在面臨增加人數與提 升獎學金金額雙重需求下,均需有穩定且 充足之經費做為背後支持力量,敬請惠予 支持。 (三十五) 經查 113 年度中央研究院「學術研究與人才培 本院業於 113 年 2 月 6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育」項下「人才培育及延攬計畫」預算編列 6 第 113210037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億 3,942 萬 4 千元,包含辦理「與國內大學合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作培育國際研究生計畫(TIGP) 」 。該計畫亦有 一、本院深知同仁才是從事學術研究、追求學 辦理提升中研院同仁心理健康意識之內容,據 術卓越的主體,而同仁身心健康是影響研 中研院 111 年計畫實施情形顯示,總計辦理 3 究表現良窳的關鍵因素,為全面照護本院 場大型講座、團體輔導 3 場、教育訓練 1 次並 全體同仁的心理健康,本院於 109 年成立 聘任 2 位特約諮商心理師亦增聘 1 位專任心理 關懷中心,共聘有 3 位專任心理師及 2 位 師;關懷中心已服務 233 位。惟 112 年 8 月間 特約心理師,除了提供個案心理諮商服務 中研院傳出院內輕生事件,且關懷中心之網站 外,也會主動邀請新進同仁學生參加團體 內容掛一漏萬,顯見中研院未妥善建立友善職 活動,並會安排時間到研究所、中心進行 524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場環境,亦未落實心理諮商管道之暢通,應予 心衛宣導。每年也會邀請外界知名專業人 檢討。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 1 個月 士進行全院演講,並舉辦教育訓練培養更 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多第一線工作伙伴,透過接觸或察覺同仁 與學生的身心狀況,能即時運用簡單的關 懷與引導技巧使其緩解壓力,或協助其使 用關懷中心的資源。 二、經統計,111 年關懷中心已完成 1,670 次 個案諮商、4 場團體輔導、6 場心衛推廣 活動(含大型演講、專題講座、教育訓練、 工作坊等) ;112 年也進行 1,743 次個案諮 商、8 場團體輔導、18 場心衛推廣活動, 其中亦包含本院同仁輕生後之即時照顧 措施,及該同仁工作場域周邊同仁之心理 輔導及諮商,相信上述種種措施應有助於 提供本院同仁心理支持與協助危機處理, 使其專心致力研究工作。 三、在 112 年 8 月院內研究人員輕生事件後, 關懷中心也立即做出處置,並提出強化措 施: (一) 匡列受影響人員。 (二) 進行個案諮商及悲傷輔導。 (三) 舉辦安心講座及自殺防治講座(均有中英 文場次)。 (四) 舉辦工作坊教導本院學術及行政主管辨 識同仁情緒波動。 四、 由於關懷中心目前主要是由三位專任心 理師在負責運作,然心理師們平常已花費 諸多時間精力在執行諮商或舉辦活動之 主要任務,尚要額外處理一般性行政庶務 工作,以致未能即時更新網站資訊。本院 刻正規劃再延聘一位富行政工作經驗之 同仁來分擔行政庶務工作,另增聘一位具 社工背景之同仁來協助危機個案管理,讓 心理師得以提供更全面性的專業服務,強 化關懷中心之輔導量能。 (三十六) 為厚植博士後研究人力、並培訓特殊學門研究 本院業於 113 年 1 月 12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 人才,中央研究院訂有「中央研究院延聘博士 字第 1132100122B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 後研究學者作業要點」 ;然而,針對博士後研究 及文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學者之職涯與家庭平衡,目前僅於前述作業要 本院「延聘博士後研究學者作業要點」之 點第 4 點中明定「申請人於獲得博士學位後曾 適用對象以辦理「博士後研究學者培育計畫」 525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生產或請育嬰假者,得依每一出生數,申請延 所聘任之博士後研究學者為限,其宗旨主要為 長前項所訂年限二年」。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 培育未來學術研究人才,提供取得學位六年內 究所「研究職涯與家庭平衡的推動方案初步報 之博士後研究學者二年聘期之研究訓練。申請 告」中指出,現行作業要點「未考慮在取得聘 人於獲得博士學位後曾生產或請育嬰留職停 雇之後的受聘期間可能發生妊娠與育兒的狀 薪者,得依每一出生數,申請延長前項所訂年 況(考慮博士取得與女性生育時鐘有大幅重 限二年;曾有服義務役之事實者,得依其實際 疊) 。由於博士後有聘期年數限制,若在此期間 服役時間予以延長。 有生育與照顧需求,將有損研究產能以及未來 關於原作業要點未提及該計畫是類人員 進一步職涯發展機會。」並提出具體建議「建 在取得聘雇之後的受聘期間可能發生妊娠與 議可參考國外做法,容許博士後的兩年聘期可 育兒狀況,本院於 112 年 10 月 24 日召開學術 因生育或育嬰需求「分次完成」 (總聘雇年數與 諮詢總會討論會進行充分討論,決議本計畫聘 薪資不變)」 。為落實中研院對有育兒需求之博 任之博後可因育嬰留職停薪「分次完成」聘期, 士後研究人力的照顧,爰請中央研究院針對博 彈性放寬,以落實職家平衡措施。 士後聘期間有生育或育嬰需求者,彈性放寬職 本案後續已依本院法制程序修正作業要 家平衡措施,並於 113 年 1 月 31 日前向立法 點,第七點關於聘期之規定修正為「聘期得因 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育嬰留職停薪中斷,但總聘期不變」 ;該要點修 正案於 113 年 1 月 4 日經本院院務會議通過後 實施,支持在此期間有生育與照顧需求者,兼 顧研究產能及未來職涯發展,取得職涯與家庭 之平衡。除了上述博士後培育計畫,本院研究 人員亦可依研究需求進用博士後,後者無明文 限制聘期。 (三十七) 根據教育部公告 111 學年學校基本概況統計結 本院業於 113 年 4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果指出,近 5 個學年就讀資訊通訊科技學科領 第 1132100865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域人數微幅增加,但就讀服務、人文藝術的學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生卻大幅減少 5 萬人和 3 萬 2 千人。在該統計 我國人文及社會科學組博士班就讀樣態, 報告指出,111 學年大專校院學生就讀的學科 與數理科學組、生命科學組不盡相同,為強化、 領域,其中以就讀「工程、製造及營建」23 萬 留住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人才,本院採分階 7 千人最多,「商業、管理及法律」為 21 萬 2 段、循序進行人才培育的規劃,對尚在修課階 千人居次,不只大學人文科系招生受影響,連 段的博士生,提供獎助與學術資源,引導學生 高中語文資優、人文社會資優班報名人數亦逐 發展並深化對學術興趣的探究;而針對通過資 年減少。足顯見我國「重理科輕人文」的現象 格考的博士候選人,則是協助其潛心專注撰寫 日漸嚴峻。為搶救高教人才斷層危機,教育部、 學位論文,鼓勵積極參與學術研究活動,為未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中央研究院均提出各 來的學術職涯規劃及早做好準備,並為我國人 自之博士獎學金加碼方案,然中研院為協助推 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儲備厚實的研究人力。 廣人文社會科學、解決「重理工輕人文」現象, 本院 112 下半年度新推出「人文社會科學 將推出「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生菁英獎學金」強 博士生菁英獎學金」,用以獎勵國內公私立大 化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人才培育工作,立意甚 學校院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成績優良並有研究 佳,但其名額僅 15 位,政策為德不卒;請中央 潛力之博士生,使其致力於學術研究。獲獎學 研究院應致力於提升名額,以落實人文社會科 金的博士生,自博士班一年級至博士資格考前 526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學的永續發展,並就前述內容,於 3 個月內向 每月獎學金新臺幣 4 萬元;通過博士班資格考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次月起每月獎學金為 5 萬元,獎助年限至多 5 年。113 年首年辦理,獎助對象為博士班新生、 目前就讀博士班一年級及二年級,每年級獎學 金名額至多 15 名,合計 45 名;114 年後則針 對博士班一年級新生給予獎助,預計至 115 年 時,年度總獎助人數至多可達 75 名。獲獎學 金者在每年通過考核的情況下,最長可獲連續 五年的獎助。 前述對尚在修課階段的博士生提供獎助 之外,本院自 85 年起辦理的「人文社會科學 博士候選人培育計畫」,針對已通過博士資格 考的博士候選人,在其撰寫博士論文期間給予 獎助,每年獎助名額至多 30 名。歷年來已培 養逾 600 位年輕學者,在人文社會領域儲備厚 實的研究人力。 本院將結合上述兩項計畫,持續強化對人 文社會科學領域的人才培育工作,落實人文社 會科學的永續發展,以期逐步緩和「重理工、 輕人文」的現象。 (三十八) 根據「人才培育及延攬計畫」111 年度預計延 本院業於 113 年 2 月 6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攬學者 10 名,實際僅 9 名;與國內外學術研 第 113210037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究機構合辦學程及進修之子計畫係與國內大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學合作辦理碩、博士學程,並補助學程舉辦研 一、 受少子化之衝擊效應,國內各大學學士 討會,111 年度預計學程總招生人數 62 名,實 班、碩博士班招生情況普遍未盡理想,又 際僅 43 名;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培育子 因社會型態變遷,就業市場多樣性之因 計畫主要係培育人文社會科學之研究人才,協 素,有意願投入高等教育學術研究領域之 助博士候選人完成其博士論文,111 年度預計 人數亦隨之縮減。此外,隨著國際間科研 培育 36 名博士候選人,實際核定 27 名;博士 人才的競爭日益激烈,歐美與鄰近亞洲各 後研究學者培育子計畫係錄取博士後學者參 國科研機構提供高額且穩定的博士生獎 與各項研究工作,111 年度預計培育博士候選 助金已是主流政策,而國內博士生獎助金 人 100 名,實際僅 92 名,顯示中研院 111 年度 一向偏低,欠缺誘因。面臨此內憂外患的 人才培育及延攬計畫之 6 項子計畫中有 4 項執 人才斷層困境下,本院為積極延攬國內外 行成果未達預期目標。另查,該計畫 111 年度 優秀人才並提供激勵措施,編列預算實應 預算 5 億 3,340 萬 8 千元,決算 4 億 6,610 萬 9 保留適度彈性。 千元,執行率 87.38%。鑑於各年度預期目標均 二、 本院「人才培育及延攬計畫」中有多項子 差異不大,且多數子計畫未達目標,請中央研 計畫未達預期目標,正好突顯出國內教育 究院加強人才延攬及招生工作。爰請中央研究 環境所面臨之人才斷層危機日益嚴重。為 院就前述內容,於 1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 此,本院於 112 年陸續規劃並制訂數項人 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才延攬與培育之新措施,期緩解高教人才 527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斷層危機: (一) 本院於 112 年 9 月起推行「本院博士生獎 助金提升方案」提高本院博士生獎助學金 平均數,預期使本院博士生之平均獎助金 提升至 4 萬元(博一、二)及 5 萬元(博 三至五) ,並期將博士班修業年限縮短至 5 年,截至 112 年底有近 700 位博士生受惠。 (二) 另制訂之「本院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生菁英 獎學金要點」,每月提供獎學金 4 萬元或 5 萬元(通過資格考後) ,並給予最長五年 之穩定經費支應,以利博士生可以潛心研 究。獲獎學金者並可使用本院相關的學術 研究資源,充實各項新知,培植其學術實 力。 (三) 推行「本院與國外大學合作培育國際博士 生計畫」,鼓勵本院研究人員建立實質國 際合作管道,藉以吸引更多優秀的國際博 士生參與本院研究計畫,以擴增我國科研 人才庫。 三、 前述新措施對於其他政府機關及大專校 院的投入有其示範性作用,亦有望藉此提 升就讀博士班人數。在面臨增加人數與提 升獎學金金額雙重需求下,均需有穩定且 充足之經費做為背後支持力量,敬請惠予 支持。 (三十九) 中央研究院作為我國最高學術研究機構,期盼 本院業於 113 年 4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達成「成就全球頂尖研究」 、「善盡社會關懷責 第 1132100865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任」、 「延攬培育卓越人才」等三項目標,中央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研究院為積極延攬學術研究人才,提升研究水 一、 Nature Index 指標過於簡化,無法真實反映 準,編列諸多預算用以支應國內外研究學者、 每位作者對於合著論文的貢獻程度。 博士後研究人員、研究助理之薪資及培育計 二、 除參考機構排名外,本院更重視臺灣整體 畫。然中央研究院近年學術研究成果未如預 學術表現及實際貢獻,致力國內學術合 期,學術期刊「自然」 (Nature)提出「自然指 作、共同發表論文,分享國際排名計算分 數」 (Nature Index)羅列全球各學術研究機構排 數,攜手提升臺灣學術水準及國際影響 名,中央研究院 112 年度相較往年排名大幅下 力。 跌,中央研究院未就延攬學術人才以及提升研 三、 個別研究成果方面,近年本院各領域多有 究成果之部分提出具體說明,爰請中央研究院 研究亮點與重大突破表現。2019 年取得人 就前述內容,於 3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 類史上第一張黑洞影像、2020 年研發世界 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第一的 AI 物件偵測系統、2022 年發現改 寫生物學教科書的第 3 種細胞分裂、完成 528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大規模臺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2023 年跨 領域合作發現斑馬魚利用尾鰭的「機械 波」及時偵測受傷位置加以調控傷口癒合 與再生反應、成功自研自製臺灣首部 5 位 元超導量子電腦等。 四、 本院聚焦關鍵議題,積極貢獻社會。如疫 情期間,提供疫苗試驗服務、研發快篩試 劑;近年亦針對淨零科技、貨幣金融、農 業政策建議書 2.0 等,作為政府施政參考, 另多面向建構臺灣原住民知識體系,並持 續推動南部院區與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 發展等。 五、 本院研究人員屢獲國內外重要獎項肯定。 近五年陸續有本院同仁榮獲美國國家科 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院 士、英國皇家歷史學會會士、世界科學院 院士、以色列總理獎、威爾許化學獎、歐 洲分子生物學組織研究學者、美國化學家 協會化學先驅獎、四面體獎等國際殊榮。 在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中,本院 2023 年計 有 23 名研究人員獲獎,超過全國四分之 一,且為本院歷年新高,足見同仁的研究 表現持續突破。 (四十) 有鑑於轉型正義係我國民主化過程中未竟之 本院業於 113 年 7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業,亟待處理之轉型正義相關事宜,無論是重 第 1132101665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建歷史真相、促進社會和解或清查不當黨產,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皆屬國家重大工程,並非一蹴可幾。再者,促 一、 本院向來重視且持續投入轉型正義相關 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業於 2022 年 5 月正式解散, 議題研究,近幾年已進行多項與轉型正義 行政院並於 2023 年 2 月核定「國家轉型正義 相關之研究計畫。 教育行動綱領」,由教育部主責推動轉型正義 二、 本院與院外合作轉型正義研究成果如下: 教育規劃,各部會亦身負重責,但由於中央研 (一) 本院自 108 年開始執行「歷史記憶的倫理」 究院並非隸屬行政院,以致於該行動綱領並未 研究計畫,邀請法律學、社會學、政治學、 見中研院之相關任務,然中央研究院隸屬於總 哲學、歷史學各領域學者,共同研究轉型 統府,實乃我國最高學術研究機關,透過學術 正義、歷史記憶形塑之基礎哲學與實踐課 建立公民社會對轉型正義的認知,有其必要。 題,期為將來轉型正義於臺灣的實踐,創 經查 113 年度中央研究院『跨領域開發及研究 造更多互相理解的對話,促進和解的空 設施之改善』之子計畫 1: 「人文社會科學新領 間。109 年 11 月舉辦「歷史記憶的倫理」 域之開發及研究環境之改善」預算編列 5,100 學術研討會,該研討會之會議論文集,已 萬元,並未針對轉型正義研究提出具體作法, 經於 113 年 2 月由台大出版中心出版,書 僅於近代史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臺灣史 名為《歷史記憶的倫理:從轉型正義到超 529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研究所、社會學研究所、法律學研究所、人文 克過去》。該計畫亦將於 114 年舉辦學術 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等單位有個別研究。綜上, 研討會,希望在既有研究基礎上進一步深 中研院應積極整合院內轉型正義之研究能量, 化在地轉型正義問題的相關討論,促成該 研議新增轉型正義專題研究計畫,甚至是打破 計畫的初衷──人群之間的對話、正義的 府院藩籬,與行政院相關部會合作,鼓勵推動 實現與最終的和解。另,該計畫與日本早 轉型正義研究。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 稻田大學以及國際和解學學會有密切合 於 6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 作,計畫主持人曾於 112 年 6 月 15 日於 面報告。 英國諾丁漢大學、9 月 19 日於早稻田大 學,針對臺灣當前轉型正義之發展進行演 講,期待將世界各國在轉型正義與內戰之 後的和解理論與經驗介紹給臺灣,也得以 將臺灣經驗交流給國際學術界。 (二) 本院與臺北律師公會、臺灣民間真相與和 解促進會共同舉辦模擬憲法法庭活動,並 舉辦「比較憲法視野下的轉型正義」國際 研討會,相關論文已由國際知名出版社 Routledge 於 111 年初出版專書。本院亦曾 於 108 年舉辦大師講座,邀請美國紐約法 學院講座教授 Ruti Teitel 來臺進行二場公 開演講、參與學術工作坊,深化臺灣學界 與從事工作者的轉型正義觀念。 (三) 111 年本院與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 心合作規劃「面對幽暗歷史」的多元路徑: 跨學科的「轉型正義」思考學術座談會。 同時,本院研究員接受文化部國家人權博 物館委託,擔任 110 主題展專書審稿主編, 並以「轉型正義之國際比較與臺灣特色」 為題,於司法院法官學院及臺北高等行政 法院進行轉型正義與司法實務的學術演 講。另外,本院同仁也參與監察院「司法 官養成、在職教育訓練對於威權統治時期 違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不法行為與結 果之認知應否再加強等制度面缺失」調查 案座談會,以及文化部所屬中正紀念堂 「110 年轉型正義相關主題第二階段研習 活動」。 (四) 未來本院將與司法院合作規劃轉型正義 相關課程,於法官學院或司法官學院進行 講授與研習,增加我國司法人員對於轉型 正義的認識與涵養。 530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五) 促轉會成立後,本院研究人員除擔任委 員,直接參與實務工作外,也與相關學者 進行「威權統治時期沒收財產處理之研 究」、「促進臺灣轉型正義其基礎理論規範 之研究」 、「威權統治時期軍事審判體制之 法制基礎、合法性及其與自由民主憲政秩 序之關係」等專題研究,並協助審查「不 義遺址」等。 (六) 自 106 年 4 月起,受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 著手整理該館收藏的「戒嚴時期不當叛亂 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時期 (1999.4-2014.3) ,依補償條例申請補償者 的相關卷宗,已於 111 年 3 月告一段落。 此一重大工程,主要在著錄詮釋資料,其 成果已放入「國家人權博物館檔案史料資 訊系統」,供各界查詢與調閱。 (七) 本院進行歷史記憶收集、口述歷史出版, 以及政治檔案的解讀出版,受難者日記的 解讀出版等工作,並根據這些史料進行研 究、撰寫的學術論文,都是促成真相釐清 與轉型正義實踐的重要能量。未來本院仍 會就上述主題,持續進行相關研究。此外, 本院長期舉辦「二二八事件」 、 「白恐檔案」 解讀班,承接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的計 畫。並與本院同仁及來自國史舘、臺灣師 範大學、輔仁大學、靜宜大學、臺北科技 大學等單位的學者共組研究群,有系統地 解讀轉型正義各種資料,並從事學術研 究。本研究群亦有博士後研究人員、博士 候選人、博士生,及博士級和碩士級助理 參與,透過培養新生代的後續研究人力, 為國家的轉型正義工程,建立深厚的歷史 研究基礎。 (四十一) 113 年度中央研究院「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本院業於 113 年 2 月 6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項下「跨領域開發及研究設施之改善」之「子 第 113210037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計畫 1」預算編列 5,100 萬元,内容包含「18.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雜項設備費計 3,000 千元,包括:(1)演講會 本院「跨領域開發及研究設施之改善」之 議用多媒體視聽設備、實驗用低溫冰箱、辦公 子計畫 1「人文社會科學新領域之開發及研究 傢俱及小型事務性設備等計 2,500 千元」、「子 環境之改善」及子計畫 2「創新性研究計畫」 , 計畫 2」則編有演講會議用多媒體視聽設備、 112 年雜項設備費實際支出項目包含隔震平 531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辦公傢俱及小型事務性設備等費用。經查,本 台、文物典藏櫃、實驗用冷凍櫃、鋼製烤漆衣 計畫於 112 年度預算亦編列有 250 萬元、450 櫃、救護車不鏽鋼擔架推床等,2 項子計畫雜 萬元提供前揭設備之購置與使用,惟前段所列 項設備費執行率合計為 94%。 品項,諸如演講會議用多媒體視聽設備、實驗 「人文社會科學新領域之開發及研究環 用低溫冰箱、辦公傢俱等,非短期即須汰換或 境之改善」及「創新性研究計畫」係提供本院 因設備本身之消耗性須頻繁保養之物,何以連 研究人員申請計畫補助,每年申請之研究人 年編列預算實有說明之必要。為敦促中研院撙 員、單位及研究領域不盡相同。編列預算時尚 節預算,使研究經費能確實用於其他重大需求 未知曉申請人、研究領域及所需小型研究設 之項目,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雜項設備費」備,故每年編列雜項設備費,以滿足該子計畫 之詳細購買清冊與使用計畫,於 3 個月內向立 項下不同研究計畫可能有的需求。 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復因雜項設備費所編列之項目,如演講會 議用多媒體視聽設備、實驗用低溫冰箱、辦公 傢俱等各項事務性設備,可能於使用中損壞、 數量不足或需升級;或經評估後,汰換較維修 更具效益;或新申請之計畫有新的需求,而需 陸續購置,故每年皆編列有雜項設備費,實際 購置之設備則會因應各所、中心之不同研究計 畫之需要調整。 綜合上述說明,本院各項計畫有常態性編 列預算之需要,實為滿足研究所需,本院將本 撙節精神,妥善運用經費。 (四十二) 經查 113 年度中央研究院「學術研究與人才培 本院業於 113 年 7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育」項下「任務型專案研究計畫」預算編列 6 第 1132101665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億 4,450 萬元,包含辦理我國淨零排放之淨零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科技計畫辦公室之經費。根據中研院 111 年 11 淨零排放為我國各界須共同努力的目標, 月公布之「臺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表 本院將之視為關鍵議題,於 112 年正式啟動「本 示,科技研發為淨零碳排之關鍵,並強調於研 院淨零科技研發計畫」,積極投入具有減碳效 發階段即須與業界結盟,透過提供研究資金、 益的 5 項前瞻淨零科技(去碳燃氫、地熱、海 交流實驗成果或尋找成立新創公司之機會等 洋能、高效光電、生質碳匯) ,後續亦加入其他 方式,於研發早期階段導入業界觀點並建立夥 主題計畫多面向推動淨零科技研發。為使淨零 伴關係以促進前瞻技術研發之商業化及後續 科技計畫成果能加速落實,本計畫由院方成立 推廣。2050 淨零排放為我國未來重點能源政 「本院淨零科技辦公室」直接督導,以 4-6 週 策,中研院允宜定期揭露目前相關進度,以讓 的頻率定期追蹤各計畫之進度與成果,藉此掌 民眾掌握淨零排放之期程。爰請中央研究院就 握淨零技術進展,並視情況調整計畫執行方 前述內容,於 6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 向,以確保各項計畫如期達到計畫目標。除了 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將淨零科技研發視為回應社會需求之重要任 務之外,本院亦重視相關計畫之資訊揭露責 任,目前在研發成果公開與揭露方面之規劃如 下: 一、技術的研發落實進程常需要很長的時間, 532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本院淨零計畫達到關鍵技術里程碑時,本 院將適時舉辦技術發布會。 二、本院推動之淨零計畫逐漸吸引部分業界 的目光,除了舉辦說明會向有興趣之企業 說明本院淨零計畫之內涵與成果之外,相 關研究人員更在許多演講場合,詳細闡述 我國淨零排放目標與淨零科技之角色,並 說明本院推動淨零科技研發之努力。此 外,本院於 113 年 3 月參與由行政院國家 永續發展委員會及國家發展委員會舉辦 之「2050 淨零城市展」,首次對外展現本 院「淨零 5 支箭」科研成果,詳細說明 5 項前沿科技對我國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 性。 三、為了進一步落實資訊揭露透明,積極建置 淨零科技研發計畫網站,此網站將成為本 院與外界溝通淨零科技的重要橋梁,不僅 提供最新的研究進展和科技成果,也將適 時發布關於淨零計畫成果。 本院將持續對外揭露與淨零科技技術相 關的研發進度和成就,透過持續的研究、開發 與分享,能夠加速我國共同邁向永續發展與淨 零碳排的目標。 (四十三)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於 2020 年 11 月 19 本院業於 113 年 2 月 6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日召開之第 32 次委員會議決議,行政院將自 第 113210037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2022 年起,每 4 年提出 1 次國家自願檢視報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告,永續會為期國家自願檢視報告順利提出, 一、本院持續關心臺灣及全球永續發展議題 已推動行政院所屬二級機關應編製部會自願 以善盡社會責任,更積極參與國際永續科 檢視報告,以及要求各地方政府編製地方政府 研社群之討論,致力發展卓越的科學研究 自願檢視報告,作為未來編製國家自願檢視報 以解決永續問題,並於 112 年啟動本院永 告之參考資料。吳委員思瑤曾根據行政院永續 續經營與治理轉型計畫,成立「本院永續 會網站公告之自願檢視報告清單指出,並未見 發展政策委員會」 ,由院長擔任召集人,總 到中央研究院所編製之自願檢視報告,足顯見 務處及永續科學中心擔任行政幕僚作業 我國推動永續發展之跨部會橫向聯繫欠佳,中 單位,啟動本院在體制及硬體方面之永續 研院作為我國最高學術機關,卻未編製自願檢 轉型規劃;未來亦將持續就院內永續發展 視報告,恐使國家自願檢視報告記載之內容未 策略目標定期進行檢視,並盤點尚需強化 盡詳實、不夠周延。為回應世界環境變遷與挑 的面向,訂定優先推動議題與工作。 戰,請中央研究院應儘速擘劃永續發展策略藍 二、應吳委員思瑤於 112 年對本院永續發展目 圖,編製自願檢視報告並供國人參考,以展示 標自願檢視報告之提案,為了具體呈現本 我 國最 高學術 機關 對於促 進永 續發展 目 標 院協助促進永續發展目標之努力,本院自 533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SDGs)各項指標達成之貢獻。爰請中央研究 願初步檢視院內各項推動工作成果與 院就前述內容,於 6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 SDGs 之關聯性,已於 112 年完成「本院 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永續發展目標自願檢視報告」 ,並於 11 月 出版;本院已將該報告提交行政院永續發 展委員會,作為國家永續發展目標自願檢 視報告之參考。 (四十四) 經查 113 年度中央研究院「學術研究與人才培 本院業於 113 年 7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育」項下「學研合作」預算編列 l 億 2,185 萬 5 第 1132101665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千元,包含辦理「中研學者計畫」之經費 5,000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萬元。該計畫係獎勵中研院與國內大學副研究 本院 113 年度新增「中研學者計畫」係補 員或副教授以上專任人員執行具有原創性之 助研究人員自發提出的研究議題,執行之績效 研究計畫;院外獲選者於執行計畫期間須合聘 評估主要是以各獲選中研學者自訂之計畫執 至中研院。惟中研學者計畫編列龐大預算供申 行內容、目標和預期成果產出有否符合進度、 請人執行研究計畫,卻未訂定具體成果與量化 其價值與貢獻度、計畫經費及人力運用的妥適 目標;僅以期待提升我國學術研究水準之模糊 性等,做為評估指標。 概念,且預期成效未有明確標準,恐有無法確 一、中研學者於每年計畫執行期滿前 3 個月應 實檢驗計畫成果之嫌,有檢討之必要。爰請中 繳交年度執行報告,須說明年度執行進度 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 6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 與成果亮點,與原定目標是否相符,及下 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年度預計進行的工作與設定的目標。 二、同時,本院將以各不同面向的質與量指 標,統計院外中研學者於合聘後得使用本 院各核心設施的加乘效益、其參與規劃及 推動本院業務發展的實質貢獻。 三、本計畫初步規劃每年遴選 5 至 6 名傑出且 有潛力之國內大學中生代教授為中研學 者,未來將視各校申請及計畫案件品質, 考慮逐年增加獎助人數,亦可能同步提高 參與學校之多元性,增進並達成與大學合 作,共創臺灣學術研究新格局的願景。 四、首屆中研學者獲選者包含大學推薦的 4 名 及本院深耕研究計畫遴選的 3 名優秀之中 生代學者,將與本院相關研究所如數學 所、地球所、分生所及經濟所辦理合聘, 以深化本院與大學之實質交流與合作。 五、114 年度中研學者計畫各校推薦申請人數 由 3 人增至 5 人,以擴大各大學的優秀中 生代研究人員參與,期能培植並成就頂尖 研究,善盡關鍵議題上的社會責任,提升 全國研究能量。 534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四十五) 113 年度中央研究院「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本院業於 113 年 4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項下「學研合作」編列 l 億 2,185 萬 5 千元。査 第 1132100865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113 年度中央研究院「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項下「學研合作」中「中研學者計畫」預算編 本院 113 年度新增「中研學者計畫」係補 列 5,000 萬元,該計畫之目的係供中研院及國 助研究人員自發提出的研究議題,執行之績效 內大學副研究員或副教授以上專任人員作為 評估主要是以各獲選中研學者自訂之計畫執 申請人,獎勵其執行具原創性之研究計畫,每 行內容、目標和預期成果產出有否符合進度、 件計畫每年研究經費以 800 萬為上限,以 5 年 其價值與貢獻度、計畫經費及人力運用的妥適 為期,得申請延續 1 次,然該計畫卻未有明確 性等,做為評估指標。 預期成效及績效衡量指標,難以衡量中研學者 一、中研學者於每年計畫執行期滿前 3 個月應 計畫之執行成效。綜上所述,爰請中央研究院 繳交年度執行報告,須說明年度執行進度 就前述內容,於 3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 與成果亮點,及下年度預計進行的工作與 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設定的目標。 二、同時,本院將以各不同面向的質與量指 標,統計院外中研學者於合聘後得使用本 院各核心設施的加乘效益、其參與規劃及 推動本院業務發展的實質貢獻。 三、本計畫初步規劃每年遴選 5 至 6 名傑出且 有潛力之國內大學中生代教授為中研學 者,未來將視各校申請及計畫案件品質, 考慮逐年增加獎助人數,亦可能同步提高 參與學校之多元性,增進並達成與大學合 作,共創臺灣學術研究新格局的願景。 (四十六) 113 年度中央研究院「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 本院業於 113 年 7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項下「中研學者計畫」預算編列 5,000 萬元。 第 1132101665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為提升我國整體學術研究水準,加強中研院與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大學的合作與互動,獎勵中研院及國內大學副 本院 113 年度新增「中研學者計畫」係補 研究員或副教授以上專任人員執行具有原創 助研究人員自發提出的研究議題,執行之績效 性的研究計畫。經查,本計畫所提說明未呈現 評估主要是以各獲選中研學者自訂之計畫執 具體成果及量化目標,僅簡述提升我國學術研 行內容、目標和預期成果產出有否符合進度、 究水準云云,為撙節政府支出,監督預算執行, 其價值與貢獻度、計畫經費及人力運用的妥適 爰建議訂定連結各領域之具體量化績效目標, 性等,做為評估指標。 並明確查核機制;另請鼓勵有關護理照護領域 一、中研學者於每年計畫執行期滿前 3 個月應 之研究。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 6 個月 繳交年度執行報告,須說明年度執行進度 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與成果亮點,與原定目標是否相符,及下 年度預計進行的工作與設定的目標。 二、同時,本院將以各不同面向的質與量指 標,統計院外中研學者於合聘後得使用本 院各核心設施的加乘效益、其參與規劃及 推動本院業務發展的實質貢獻。 535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三、本計畫初步規劃每年遴選 5 至 6 名傑出且 有潛力之國內大學中生代教授為中研學 者,未來將視各校申請及計畫案件品質, 考慮逐年增加獎助人數,亦可能同步提高 參與學校之多元性,增進並達成與大學合 作,共創臺灣學術研究新格局的願景。 四、首屆中研學者獲選者包含大學推薦的 4 名 及本院深耕研究計畫遴選的 3 名優秀之中 生代學者,將與本院相關研究所如數學 所、地球所、分生所及經濟所辦理合聘, 以深化本院與大學之實質交流與合作。 五、114 年度中研學者計畫各校推薦申請人數 由 3 人增至 5 人,以擴大各大學的優秀中 生代研究人員參與,期能培植並成就頂尖 研究,提升全國研究能量。 六、另有關護理照護領域之研究,本院積極研 議應用生成式 AI 技術於醫療場域之相關 計畫,目的為減輕醫師或護理人員之工作 負擔,深耕基礎研究與鏈結 ICT 技術跨領 域應用研發;推動「生醫資料智慧化」計 畫,加速「智慧醫療」各層面的學術研發 與資料科學發展,培育理論與實務兼備的 新世代「智慧醫療」人才;並執行「社區 健康照護體系與國家疾病負擔間的效益 評估」計畫,以規劃成本效益的分析架構, 透過主動調查與次級資料的蒐集,探討護 理資源如何從公衛三級預防的各階段資 源投入,獲得最佳的照護品質與降低國人 的疾病負擔。未來並將持續鼓勵護理照護 領域之研究,善盡關鍵議題上的社會責 任。 (四十七) 近日由中央研究院所開發的繁體中文 AI 語言 本院業於 113 年 7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模型「CKIP-Llama-2-7b」引起爭議,被詢問我 第 1132101665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國之國慶日、國歌等問題時,竟提供中國語境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而非台灣的資料,目前該模型已先行下架,中 112 年 10 月初,本院研究人員釋出繁體中 研院亦指出,該模型是研究人員自行發布,將 文語言模型 CKIP-Llama-2-7b 公開測試,引發 釐清是否違規,並會成立「生成式 AI 風險研 社會關注,本院即於 11 月 1 日成立生成式 AI 究小組」,並提供研究人員指引,避免類似事件 風險研究小組,由院內外 15 位學者組成,針 再度發生。歸根究底之主因,係 OpenAI 與 Meta 對「生成式 AI 風險及其管理機制」 、「研究開 提供的語言模型均存在資料偏差,由於大部分 發大型語言模型之著作權保護機制」 ,以及「本 536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的訓練資料都是透過網路爬取,特別是在中文 院研究人員以中研院名義從事相關學術活動 語料蒐集方面,其中簡中內容比例遠高於繁 之規範」等問題,進行跨領域研究,並提出相 中,相當容易導致因資料偏差而影響到模型生 關建言,完成書面報告。 成的結果,足顯見我國打造自有大型語言模型 繁體中文語料庫是發展臺灣大型語言模 (Large Language Model) ,實有必要。為避免上 型的重要基礎,除了需要投入資源、積極規劃 述情事再次發生,請中研院應制定更嚴謹的審 開發外,其對社會影響與風險管理機制的研 核機制,並廣邀科技、人文社會科學的跨領域 究,亦同等重要。本小組成立以來,歷經 6 次 研究人員進行跨域合作,以促進臺灣繁體語境 會議,並持續透過線上方式進行討論及共同編 生成式 AI 的發展,整合繁體中文詞知識庫, 修報告內容。 協助推動我國在地化大型語言模型( Large 生成式 AI 的發展與應用是對 AI 治理與規 Language Model)的發展。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 範的當前重大挑戰,本研究小組結合院內外專 述內容,於 6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 家學者,就此關鍵議題上提出初步的研究報 會提出書面報告。 告,善盡本院研究人員的社會責任,只是眾多 研究的起步,期與全國各界共同促進臺灣語境 生成式 AI 的發展。 (四十八) 近期我國護理人力荒嚴重,甚至許多醫院需要 本院業於 113 年 3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藉由關床縮減醫療量能等手段,加之我國預計 第 113210062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於 2025 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未來醫療照護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體系上該如何維護高齡人口的護理照顧,將面 關於健康照護於醫療領域及應用資通訊 臨嚴重挑戰。我國雖在全民健康保險推行後, 技術於偏鄉高齡者照護,目前本院積極推動 全體國人的健康照護雖遠高於國際平均值,但 中: 都市與偏鄉地區的醫療照護問題仍有顯著落 一、本院與臺北榮總合作執行「應用 P4 醫療 差,觀察國際主流以研究開展人工智慧與智慧 模式進行心血管老化個案之高風險特徵 照顧之連結做因應,但台灣在相關研究上卻無 的預測及處理」之專題研究計畫,推動以 顯著建樹。爰要求中央研究院研議開展人工智 資通訊科技應用於醫療領域,包括醫療 AI 慧與智慧照顧之連結計畫,並於 3 個月內向立 影像辨識、穿戴式裝置大數據分析和醫療 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數據處理分析,透過遠距方式,收集使用 者之居家血壓或光體積變化描記圖法訊 號,再以所設計機器學習模型進行分析, 預測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風險,且提供即 時風險資訊回饋給醫院及使用者,發展個 人健康與疾病之預防、診斷、治療和監測 策略。 二、本院致力於研發簡化診斷、檢查所需之流 程與儀器,目前已完成原發性高醛固酮症 之診斷模型、洗腎廔管血流狀況檢定模 型、病理嗓音評估工具、及下背部疼痛脊 椎手術預後診斷模型的雛形開發。原先的 診斷與檢查皆相當複雜且需高昂的人力 及儀器設備進行量測,難以達到推廣且增 537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加評估頻率的目標。本院透過簡易的器 材,例如問卷評估資訊、抽血資訊、錄音 等方式,整合機器學習,以單模態與多模 態融合的技術,達到與專業人員及昂貴醫 療器材相當的評估結果。此研發未來有利 於在社區及診所進行廣泛性的篩檢、診 斷,提供更精確的治療。 三、我國全民健保保障民眾的就醫自由,然而 民眾選擇的影響因子眾多,且個別變異 大,也導致各地各院所的醫療耗用難以掌 握,造成醫療資源分配的評估困難。本研 究為輔助公共衛生政策中,醫療資源分配 的制訂,成功建置民眾就醫選擇模型預 測,包括醫院的選擇、願意的交通距離等, 透過掌握民眾消費醫療資源的行為,更有 效的推估各地的就醫需求,輔助醫療政策 的制訂。 四、與公路總局合作,研究導入 ChatGPT 與開 放資料介接,發展「臺灣專屬公路 (RoadGPT)」 ,達到「零碳轉型、幸福前 行」目的,此研究成果是整合公共運輸資 訊,為偏鄉高齡者或身障者提供所需資 訊,建構無障礙友善運輸服務。 五、積極研議應用生成式 AI 技術於醫療場域 應用之相關計畫,目的為減輕醫師或護理 人員之工作負擔,深耕基礎研究與鏈結 ICT 技術跨領域應用研發。另致力於開發 口語交流輔助工具,透過一系列算法和系 統的設計與實現,希望提高人們的口語交 流效率。主要成就在於病理語音訊號分類 系統以及語音增強技術的理論研究。開發 的新穎演算法,在解釋深度學習中轉換學 習的原理,實驗結果對深度學習的轉換學 習有另一種嶄新的詮釋,並且提出了一種 更有效的訓練方法,未來將有助應用於護 理人員口說病歷。 六、推動「生醫資料智慧化」計畫: (一) 組成「智慧醫療」人工智慧與資料科學大 數據分析團隊,提供資訊、統計、生醫三 大領域的整合介面與應用,強化跨領域的 538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智慧醫療相關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統計分 析,加速「智慧醫療」各層面的學術研發 與資料科學發展。 (二) 開設「智慧醫療」相關的模組課程,傳授 並推廣「智慧醫療」知識,打造出人工智 慧、資料科學、 「智慧醫療」人才訓練的場 域,吸引更多人工智慧與資料科學大數據 人才聚集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培育理論與 實務兼備的新世代「智慧醫療」人才。 (三) 鼓勵「智慧醫療」人工智慧與資料科學大 數據分析團隊積極投入,針對國家政策需 要及時事需求,進行特定目標之大數據分 析,並開發新穎分析技術與平台。 七、執行「社區健康照護體系與國家疾病負擔 間的效益評估」計畫,以規劃成本效益的 分析架構,透過主動調查與次級資料的蒐 集,探討護理資源如何從公衛三級預防的 各階段資源投入,獲得最佳的照護品質與 降低國人的疾病負擔。 綜合上述,在醫療照護領域,醫療疏失或 異常事件,是病人安全及醫療品質管理的重要 課題,發展人工智慧與智慧照顧醫療,有助於 降低人為疏失的機率,並增進醫療照護團隊員 效率與效能,以達到病人安全的目標,本院將 持續加速推動相關研究。 (四十九) 近期中央研究院釋出語言模型 CKIP-Llama-2- 本院業於 113 年 7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7b,開放民眾公開上網測試。經查許多民眾在 第 1132101665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測試過程中向該語言模型詢問問題,包含國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家、國歌、領導人等問題,該語言模型的回應 112 年 10 月初,本院研究人員釋出繁體中 卻多為:「中國、義勇軍進行曲、習近平」等回 文語言模型 CKIP-Llama-2-7b 公開測試,引發 答,該語言模型疑似大量參考中國所蒐集之資 社會關注,本院即於 11 月 1 日成立生成式 AI 料庫。中國有龐大上網人口,以及對民眾等同 風險研究小組,由院內外 15 位學者組成,針 於無的隱私權政策,使其能蒐集大量資料,以 對「生成式 AI 風險及其管理機制」 、「研究開 利在機械學習 AI 等領域迅速發展,故其在中 發大型語言模型之著作權保護機制」 ,以及「本 文領域的 AI 開發上占據領先地位無可厚非, 院研究人員以中研院名義從事相關學術活動 然而引用中國資料恐使我國在以 AI 文字編修 之規範」等問題,進行跨領域研究,並提出相 以及華語文教學部分,產生隱憂。鑑於資料庫 關建言,完成書面報告。 的建置與蒐集具相當重要性,中研院作為我國 繁體中文語料庫是發展臺灣大型語言模 學術領域最高級單位,應考慮該資料庫建置時 型的重要基礎,除了需要投入資源、積極規劃 內容的適切性。爰請中央研究院研議建置相關 開發外,其對社會影響與風險管理機制的研 539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資料庫或模型時,以適合我國現況之形式與以 究,亦同等重要。本小組成立以來,歷經 6 次 我國為主之語言資料庫系統,於 6 個月內向立 會議,並持續透過線上方式進行討論及共同編 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修報告內容。 生成式 AI 的發展與應用是對 AI 治理與規 範的當前重大挑戰,本研究小組結合院內外專 家學者,就此關鍵議題上提出初步的研究報 告,善盡本院研究人員的社會責任,只是眾多 研究的起步,期與全國各界共同促進臺灣語境 生成式 AI 的發展。 (五十) 經查 113 年度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研 本院業於 113 年 7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究」項下「語言學研究」預算編列 5,656 萬 1 千 第 1132101665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元,包含辦理語言學相關研究工作之經費。惟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日前傳出,中研院開發的繁體中文語言模型 AI 112 年 10 月初,本院研究人員釋出繁體中 (CKIP-Llama-2-7b)傳出使用中國的任務資料 文語言模型 CKIP-Llama-2-7b 公開測試,引發 集(COIG) ,因此導致特定問題答非所問,有 社會關注,本院即於 11 月 1 日成立生成式 AI 誤導民眾之嫌。中研院作為我國基礎科學研究 風險研究小組,由院內外 15 位學者組成,針 之翹楚,進行研究之餘本應格外留意使用之資 對「生成式 AI 風險及其管理機制」 、「研究開 源,以維護研究成果準確並維護中研院之專業 發大型語言模型之著作權保護機制」 ,以及「本 精神。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 6 個月 院研究人員以中研院名義從事相關學術活動 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之規範」等問題,進行跨領域研究,並提出相 關建言,完成書面報告。 繁體中文語料庫是發展臺灣大型語言模 型的重要基礎,除了需要投入資源、積極規劃 開發外,其對社會影響與風險管理機制的研 究,亦同等重要。本小組成立以來,歷經 6 次 會議,並持續透過線上方式進行討論及共同編 修報告內容。 生成式 AI 的發展與應用是對 AI 治理與規 範的當前重大挑戰,本研究小組結合院內外專 家學者,就此關鍵議題上提出初步的研究報 告,善盡本院研究人員的社會責任,只是眾多 研究的起步,期與全國各界共同促進臺灣語境 生成式 AI 的發展。 (五十一) 113 年度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項下「院區 本院業於 113 年 4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維運及興建工程」預算編列 5 億 0,618 萬 2 千 第 1132100865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元,內容包含「19.『南部院區綜合規劃計畫』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興建工程 1 億 1,381 萬元及『南部院區發展量 一、南部院區「研究大樓(Ⅱ)及綜合大樓」興 子科技及興建實驗大樓』興建工程 2 億 7,121 建工程,廠商已於 112 年 6 月 30 日竣工, 萬 3 千元」。受到工程流標、缺工缺料及物價 於 112 年 11 月取得使用執照,並於 112 年 上漲等因素影響, 「南部院區綜合規劃計畫」經 12 月 27 日驗收合格,刻正申辦綠建築及 540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4 次修正,總經費調增至 58 億 3,000 萬元,已 智慧建築標章取得作業;另廠商依約已逾 較原計畫增加 2 億 8,500 萬元。「南部院區綜合 竣工期限、初驗缺失改善期限及使用執照 規劃」計畫之工程總經費全數編列,111 年度 取得期限等,將按契約計罰。南部院區自 預算保留數 6 億 9,147 萬 2 千元,保留比率 110 年起迄今由農生中心進駐農業生技計 49.65%;另據中研院 111 年度決算歲出預算保 11 個研究團隊、育成中心及行政人員約 留情形,受南部院區工程進度影響,致部分儀 110 餘人。113 年 1 月成立關鍵議題研究 器及設備等相關預算執行延遲,合計共保留 6 中心(為本院第 33 個所/中心),刻正進行 億 8,211 萬 4 千元。南部院區因工程流標、缺 各項裝修及儀器安裝作業。另於 113 年 2 工缺料、物價上漲,已致計畫修正 4 次,且部 月成立南院服務處(為本院第 11 個處/室), 分儀器和設備等相關預算執行受到該工程進 負責南部院區各項公共營運事務。 度落後影響後續採購期程,中研院應審慎加强 二、南部院區綜合規劃計畫 111 年度公共建設 管控工程進度。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 預算保留數合計為 6 億 9,147 萬 2 千元, 於 3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 分別係 109 年度保留工程預付款 9,621 萬 面報告。 5 千元(屬已支付暫列數),以及 111 年度 保留工程款 5 億 9,525 萬 7 千元。截至 112 年 12 月底,109 年度保留工程預付款,已 全數轉正;111 年度保留工程款已執行完 畢。故 111 年度公共建設預算保留數 6 億 9,147 萬 2 千元皆已執行完畢。 三、「本院 111 年度決算歲出預算保留情形, 受南部院區工程進度影響,致部分儀器及 設備等相關預算執行延遲,合共保留 6 億 8,211 萬 4 千元」1 節,經查係包含如上說 明二所述 111 年度公共建設預算保留工程 款 5 億 9,525 萬 7 千元,已於 112 年底執 行完畢。其餘分別係南部院區維運預算保 留數為 2,335 萬 7 千元與儀器設備費保留 6,350 萬元,說明如下: (一) 維運預算保留部分:網路設備擴充、綜合 大樓機房配電機櫃及資訊機房空調建置, 保留金額為 1,835 萬 7 千元,已於 112 年 底完成系統測試、驗收付款;綜合大樓住 宿空間裝修統包工程,保留金額為 500 萬 元,已於 113 年 3 月取得室內裝修許可, 並進場施工,預計 113 年 7 月下旬竣工後 驗收付款。 (二) 儀器設備費保留部分:旋轉蝕刻機及八吋 晶圓塗布顯影設備,保留金額為 6,350 萬 元,已完成採購,預計 113 年 9 月底陸續 交貨,並按契約驗收付款。 541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五十二) 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之中央研究院 111 年度決 本院業於 113 年 3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算評估報告指出,中研院科學研究基金於 111 第 113210062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年度「關鍵新穎疾病治療技術開發計畫」預算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編列 3 億 1,450 萬元,決算數為 2 億 7,869 萬 3 一、 關鍵新穎疾病治療技術開發計畫整合中 千元,預算執行率為 88.61%。「關鍵新穎疾病 研院內在傳染病疫苗、快篩試劑、神經疾 治療技術開發計畫」為針對新興、重大傳染病 病、多體學智慧醫療與小分子藥物開發等 及重大難解疾病提出新穎之預防與治療方法, 領域之傑出研究團隊,針對神經退化性疾 如針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禽流感、登革熱 病、病毒感染等重大疾病研發新穎的預 等新興傳染病,於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完成符合 防、檢測、及治療策略。111 年達成當年 藥品製造規範之先導廠建置與製程開發技術, 目標並超過原預期,已有 5 件技轉,包含 以生產試驗所需疫苗;亦包括針對神經疾病藥 4 件專利授權和 1 件知識庫授權。 物開發、抗癌標靶、免疫治療方法等,開發新 二、 而在 112 年已有 1 案成功技轉,技術名 穎治療策略。據悉中研院為促進產學合作與技 稱:對第二型抗登革病毒之安全有效 術轉移,對於該計畫之關鍵績效指標,設立 1 mRNA 疫苗。 件列為預期目標,然根據中研院 111 年度決算 三、 另外,GMP-compliant 的核酸先導研究設 書之資料,該項目並未達成,未有技術轉予廠 施已於 112 年 9 月正式開放對外服務,以 商,請中央研究院應積極尋求技轉廠商,俾利 核酸疫苗及藥品開發為主軸,提供最佳化 學術研究成果達到最有效利用。爰請中央研究 製程所需關鍵技術及產品品質分析方法, 院就前述內容,於 3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 更進一步提供臨床、監管和商業應用支 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援。團隊積極洽談,至今已有 3 家業界廠 商及 5 案學術研究委託正在進行,預估收 入 8 百多萬元,未來更多成果技轉可期。 此設施具備小型試量產規模之 mRNA- LNP 生產能量,除可支援臨床前及臨床初 期研究,並可快速依未來疫情及產學研各 治療領域需求進行 mRNA 製劑開發。透過 承接廠商委託服務案件,累積本院團隊實 戰經驗,以培養本設施與產學研合作開發 mRNA 疫苗,能快速應變未來疫情的能 力,並協助學研界及產業界進行核酸藥物 研究及核酸藥物臨床試驗用藥之應用。爰 此,本計畫所建立相關技術平台,因應未 來醫療及防疫不時之需,未來陸續將有更 多成果產出。 (五十三) 有鑑於立法院預算中心評估報告指出,113 年 本院業於 113 年 3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度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項下「研發能 第 113210062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量提升」中「關鍵新穎疾病治療技術開發計畫」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預算編列 1 億 9,400 萬元,該計畫即包含利用 一、 關鍵新穎疾病治療技術開發計畫針對新 mRNA 疫苗技術平台應用於傳染病疫苗開發, 興傳染病如 COVID-19 及重大難解疾病, 目標係建立第 2 條 mRNA LNP 小型試量產線, 整合中研院於傳染病疫苗、快篩試劑、神 542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目前有 3 家廠商已尋求相關製程開發與生產委 經疾病、多體學智慧醫療開發等領域之研 託之合作案。中央研究院已於 109 年著手開發 究團隊及技術能量,開發應用於疾病預 並建置符合我國 GMP 規範之「mRNA 先導研 防、診斷與治療之關鍵新穎性方法。為加 究設施」 ,並於 111 年度著重於該疫苗之各項 速研發成果技轉商品化,使本計畫產出之 關鍵技術、原物料製程、新技術研發、專利佈 成果能落地為產品製造,以真正改善人民 局四大面向,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mRNA 疫 及病患健康,本計畫各分項積極透過產品 苗在國際臨床實驗效果與全世界大規模施打 雛型開發、與產業合作研發、業界委託研 之真實數據顯示具有安全性與有效性,且處理 究等方式加速研發成果產業化之時程。 疫苗之快速變異性等均為上選。自 2020 年爆 二、 本計畫所建立相關技術平台,因應未來醫 發 COVID-19 疫情以來,疫苗及新藥研發對國 療及防疫不時之需,未來陸續將有更多成 內疫情防治與國人防護已成為迫切且必要事 果產出,本院將積極辦理及加快學術成果 項,我國須為未來各式病毒突變預作準備,為 技轉商品化之進度。 加強我國 COVID-19 與登革熱等新興傳染病之 防治,請中央研究院允宜積極辦理並研謀加速 學術成果技轉。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 於 3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 面報告。 (五十四) 中央研究院於 111 年 11 月公布「臺灣淨零科 本院業於 113 年 4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技研發政策建議書」表示,科技研發為淨零碳 第 1132100865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排之關鍵,以客觀角度分析技術優勢及既存限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制與未來挑戰,將可能作為分為儘速推動、擴 一、 本院於 111 年 11 月底發布「臺灣淨零科 大推動、持續推動、密切追蹤 4 個層次,區分 技研發政策建議書」,由我國的溫室氣體 零碳電力科技研發選項,並強調於研發階段即 排放量出發,通盤檢視我國各個排放部門 須與業界結盟,透過提供研究資金、交流實驗 及能源與減碳選項,提出「零碳電力」應 成果或尋找成立新創公司之機會等方式,於研 為邁向淨零排放之優先重點方向;因此, 發早期階段導入業界觀點建立夥伴關係以促 此政策建議書考量減碳效益、技術可行 使前瞻技術研發之商業化。然科技創新突破為 性、目前投入資源現況等因素,建議政府 我國達到 2050 淨零排放目標之關鍵,中研院 應儘速推動研發五項前瞻淨零科技,分別 應儘速規劃辦理,協助我國如期達到政策目 是去碳燃氫、地熱、海洋能、高效太陽光 標。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 3 個月內 電系統、生質碳匯等。 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二、 本院亦於 112 年正式啟動「中研院淨零科 技研發計畫」,除了投入具有減碳效益的 五項前瞻淨零科技之外,後續亦加入其他 主題計畫來多面向推動淨零科技研發。 三、 為使計畫成果幫助我國達到減碳目標,本 院亦參與國科會以科技推動為核心的「臺 灣淨零科技推動方案」,定期與國科會及 其他部會交流計畫執行進展,並持續與各 相關部會建立合作關係,力求政府推行各 項減碳淨零政策時,將本院研發之創新科 543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技納入考量。 四、 本院淨零計畫由院本部「本院淨零科技辦 公室」直接督導,以 4-6 周的頻率定期追 蹤各計畫之進度與成果,藉此確保各項計 畫達到計畫目標。此外,本院業已成立關 鍵議題研究中心,其中一個關鍵議題研究 項目即為淨零科技。該中心已將本院淨零 計畫中之海洋能專題中心及次世代太陽 能電池研究計畫之實驗室與測試產線設 置於本院南部院區新建大樓,盼能有效運 用南部院區之空間資源,並與南部相關研 發單位與業界合作,形成產業聚落,帶動 我國淨零科技生態系之擴大發展。 五、 綜整以上說明,本院了解創新淨零科技的 實踐絕非本院一方單獨可成功,而是需要 外界各單位各司其職、齊力合作,方可能 將研發成果落實,實際降低我國的溫室氣 體排放量。於此過程中,本院將持續以多 元方法與外界結盟合作,盼能達到綜效。 (五十五) 113 年度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項下「科 本院業於 113 年 7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研環境領航」預算編列 8 億 3,459 萬 3 千元。 第 1132101665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查行政院於 111 年 3 月發布「臺灣 2050 淨零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 ,並於 112 年 1 月核 淨零排放為我國各界須共同努力的目標, 定「淨零排放路徑 112-115 年綱要計畫」 ,針對 本院將之視為關鍵議題,於 112 年正式啟動「本 淨零碳排目標進行各面向之調適、相關法律之 院淨零科技研發計畫」,積極投入具有減碳效 研修、規劃淨零科技發展等。中研院於 111 年 益的 5 項前瞻淨零科技(去碳燃氫、地熱、海 11 月亦發布「臺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 , 洋能、高效光電、生質碳匯) ,後續亦加入其他 並指出科技研發為淨零碳排之關鍵。經查,本 主題計畫來多面向推動淨零科技研發。而為使 筆預算編列 3 億 5,460 萬 5 千元用於「淨零排 淨零科技計畫成果能加速落實,本計畫由院方 放」計畫,然中研院除積極推動學術研究進程 成立「本究院淨零科技辦公室」直接督導,以 外,亦應與產業界建立良好關係,加速相關技 4-6 週的頻率定期追蹤各計畫之進度與成果, 術技轉商業化,始得落實 2050 淨零碳排之目 追蹤重點之一即是研發成果的落地應用性,換 標,惟查該計畫,其說明著重於研發前瞻性科 言之,外界(尤其是產業界)可否應用研發成 技,於技轉方面未有多做解釋,中研院應說明 果、將之規模化及商業化(須考量成本效益 如何將其研發成果進行技轉與如何與產業界 等),皆是本院研發團隊於研發階段亟須納入 溝通及合作。綜上所述,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 考量、也須及早開始與外界溝通與合作。 述內容,於 6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 本院積極與相關單位進行其他合作,提供 會提出書面報告。 獎勵措施作為誘因,鼓勵研究人員投入新科技 的研發,加速目標實踐。 本院亦積極參與政府機關與業界合辦的 544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重要活動,以擴大與外部單位的合作機會,例 如 113 年 3 月舉辦的 2050 淨零城市展。透過 這些活動,本院能夠更廣泛地推展本院淨零科 技計畫之成果,深化跨機關的交流,以期能促 成更多雙贏的合作。 創新科技在商業化階段之前,即必須考量 專利授權、技術轉移等之可行性,技術開發期 間於不同製程會有各項專利,即使相同專利也 可能運用於其他不同製程或產業。因此,本院 淨零科技辦公室將持續追蹤各項科技計畫,並 參與政府單位或業界舉辦的淨零科技相關活 動,除了讓更多廠商瞭解本院的科技進展,也 有機會將淨零科技推廣至不同領域。 (五十六) 為協助我國推動 2050 淨零碳排,中央研究院 本院業於 113 年 7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已於 2022 年 11 月 29 日發布「臺灣淨零科技 第 1132101665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研發政策建議書」 ,檢視我國相關排放來源,以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及建議應儘速推動的 5 項尚未大力發展之關鍵 淨零排放為我國各界須共同努力的目標, 淨零科技,包括去碳燃氫、次世代太陽光電系 本院視為關鍵議題,於 112 年啟動「本院淨零 統、地熱、海洋能、生質碳匯 5 大面向。根據 科技研發計畫」 ,積極投入具有減碳效益的 5 項 上開建議書指出,台灣淨零科技應於研發階段 前瞻淨零科技(去碳燃氫、地熱、海洋能、高 即須與業界結盟,並透過提供研究資金、交流 效光電、生質碳匯) ,後續亦加入其他主題計畫 實驗成果或尋找成立新創公司等方式,於研發 來多面向推動淨零科技研發。而為使淨零科技 早期階段就導入業界觀點,透過建立夥伴關係 計畫成果能加速落實,本計畫管理是由院方成 以促使前瞻淨零技術得以儘速商業化。鑑於 立「本院淨零科技辦公室」直接督導,以 4-6 113 年度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項下 週的頻率定期追蹤各計畫之進度與成果,追蹤 「2050 淨零碳排之前瞻性科技開發與實踐規 重點之一即是研發成果的落地應用性,換言 劃計畫」預算編列 3 億 5,460 萬 5 千元,卻未 之,外界(尤其是產業界)可否應用研發成果、 具體說明如何就未來深度減碳與產業界進行 將之規模化及商業化(須考量成本效益等) ,皆 合作,中研院允宜儘速規劃辦理,爰請中央研 是本院研發團隊於研發階段亟須納入考量、也 究院就前述內容,於 6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 須及早開始與外界溝通與合作。 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本院積極與相關單位進行其他合作,提供 獎勵措施作為誘因,鼓勵研究人員投入新科技 的研發,加速目標實踐。 本院亦積極參與政府機關與業界合辦的 重要活動,以擴大與外部單位的合作機會,例 如 113 年 3 月舉辦的 2050 淨零城市展。透過 這些活動,本院能夠更廣泛地推展本院淨零科 技計畫之成果,深化跨機關的交流,以期能促 成更多雙贏的合作。 545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五十七) 截至 112 年 8 月止,中央研究院國家生技研究 本院業於 113 年 3 月 8 日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 園區創服育成中心可供進駐空間 79 個單元, 第 1132100621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 已進駐空間 73 個單元,進駐率 92.41%,根據 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茲摘述內容如下: 審計部 111 年度總決算審核報告指出,截至 111 依「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計畫」 (108 年 年 8 月底止,中研院育成中心之育成空間整體 5 月修正)初始規劃,僅 C 棟為創服育成中心。 廠商進駐率達八成,較 110 年度之未及六成大 108 年 9 月,為創新生技產業推動發展及維護 幅增加,主要係 A 棟可供進駐育成空間,由 110 園區生態環境的平衡,本院正式成立轉譯中 年 9 月底之 34 個單元(共 1,679.21 坪)修正減 心,專責營運(涵蓋 A、B、C 棟空間使用)及 為 7 個單元,其餘 27 個單元中,4 個單元改為 管理園區各項公共事務,又依 110 年 2 月 2 日 供院內使用,23 個單元預留供衛生福利部食品 本院主管會報決議,轉譯中心 A 棟 1 至 3 樓空 藥物管理署進駐作為暫時辦公廳舍使用。食藥 間調整為彈性運用,即保留育成廠商進駐彈 署規劃租賃生技園區 A 棟 23 個單元作為安置 性,延續至今,本院遵循園區開發計畫初始規 業務單位之處所,租期預計自 112 至 115 年, 劃,依實際營運需求使用 A 棟空間,C 棟維持 已獲中研院同意,致原規劃育成空間中有 23 個 為創服育成空間,提供生技醫藥相關育成廠商 單元長達 4 年無法供廠商進駐,且可能續約延 進駐,爰關於「創服育成中心 A 棟有 23 個單 長租期。A 棟扣除供該院內部使用及租賃予食 元之育成空間因租賃予食藥署辦公用,將長達 藥署後可供進駐空間僅餘 8 個單元(約 403.43 4 年未能供廠商進駐」之疑慮,實為本院為提 坪) ,將排擠後續廠商進駐,恐影響國家生技研 升空間使用效益,在原有創服育成空間(C 棟) 究園區開發目標之達成。創服育成中心 A 棟有 之外,擴增可供優秀廠商進駐之彈性運用空 23 個單元之育成空間因租賃予食藥署辦公用, 間。 將長達 4 年未能供廠商進駐,恐影響國家生技 111 年 2 月至 3 月間,食藥署洽租 A 棟 1 研究園區之發展,中研院應強化創服育成空間 樓及 2 樓全部空間,同時亦有育成廠商考慮進 之運用效能,俾提升育成廠商及園區整體發展 駐 A 棟 2 樓,以育成廠商為優先之原則下,預 之效益。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 3 個 留其 A 棟 2 樓最佳位置,食藥署亦配合本院營 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 運需求,於 4 月來文申租 A 棟 1 樓全部及 2 樓 告。 部分空間,依其說明,因防疫中心新建工程及 前瞻計畫項下重要政策推動,亟需暫時辦公處 所,且已二度函詢財政部國有財產署於南港區 有無可供租賃或撥用之公有建物未果。本院考 量食藥署進駐,有利加速相關藥品法規諮詢服 務,並藉由群聚效應,強化產官學研溝通合作, 不啻提升園區招商誘因。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以生物科技研發與 知識創新為主軸,提供基礎研究銜接至動物及 臨床試驗階段,再交由周邊園區進行產品開發 及量產,「台北生技園區」業於 112 年 3 月 30 日落成啟用,園區廠商發展至目標階段,即可 撤離並進駐台北生技園區進入試量產發展階 段,且為孕育生技醫藥新創與小型公司,本院 輔以設置園區 A 棟 3 樓及 6 樓共享實驗室,以 546 中央研究院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提決議、附帶決議及注意事項辦理情形報告表 中華民國 113 年度 決 議 、 附 帶 決 議 及 注 意 事 項 辦 理 情 形 項 次 內 容 切合育成廠商不同發展階段需求。 綜上所述,本院在國家重大政策需求、孕 育國內生技醫藥新創團隊之使命及園區整體 發展通盤考量下,因應實務需求,滾動調整園 區權管空間運用,戮力提升空間使用效能。 (五十八) 日前傳出我國由中央研究院自主開發的繁體 本院業於 113 年 4 月 8 日將期中報告以主計字 中文語言模型 AI 聊天機器人,詢問其國籍, 第 1132100865A 號函送立法院,並副知教育及 卻回覆「我的國籍是中國」 ,輸入問題「你是誰 文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復於 113 年 7 月 8 日 創造的?」系統卻回覆「我是由復旦大學自由 將書面報告以主計字第 1132101665A 號函送立 語言處理實驗室和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共同 法院,並副知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及提案委員。 開發的」,足見該聊天機器人使用中國大陸的 茲摘述內容如下: 系統,又聊天機器人在 AI 風險管理中屬於高 112 年 10 月初,本院研究人員釋出繁體中 度的風險,故該系統的使用嚴重有可能對我國 文語言模型 CKIP-Llama-2-7b 公開測試,引發 國民甚至國家造成危害,爰請中央研究院於 3 社會關注,本院即於 11 月 1 日成立生成式 AI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進度 風險研究小組,由院內外 15 位學者組成,針 報告、6 個月內提出書面報告,具體說明如何 對「生成式 AI 風險及其管理機制」 、「研究開 防堵人工智慧所造成的風險。 發大型語言模型之著作權保護機制」 ,以及「本 院研究人員以中研院名義從事相關學術活動 之規範」等問題,進行跨領域研究,並提出相 關建言,完成書面報告。 繁體中文語料庫是發展臺灣大型語言模 型的重要基礎,除了需要投入資源、積極規劃 開發外,其對社會影響與風險管理機制的研 究,亦同等重要。本小組成立以來,歷經 6 次 會議,並持續透過線上方式進行討論及共同編 修報告內容。 生成式 AI 的發展與應用是對 AI 治理與規 範的當前重大挑戰,本研究小組結合院內外專 家學者,就此關鍵議題上提出初步的研究報 告,善盡本院研究人員的社會責任,只是眾多 研究的起步,期與全國各界共同促進臺灣語境 生成式 AI 的發展。 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