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第11屆第2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議議事錄 時 間:中華民國113年11月25日(星期一)上午9時至12時27分 中華民國113年11月28日(星期四)上午9時至11時32分 地 點:本院群賢樓101會議室 出席委員:陳培瑜 葛如鈞 林倩綺 吳春城 洪孟楷 羅廷瑋      葉元之 柯志恩 范 雲 陳秀寳 郭昱晴 吳沛憶      張雅琳 萬美玲 林宜瑾 委員出席15人 列席委員:鄭正鈐 吳思瑤 羅明才 陳菁徽 賴士葆 林德福      楊瓊瓔 麥玉珍 鍾佳濱 謝龍介 蘇清泉 邱志偉      林楚茵 何欣純 顏寬恒 委員列席15人 列席人員:(11月25日) 中央研究院院長        廖俊智率同有關人員 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務預算處簡任視察     李培源 行政院主計總處基金預算處科長       柳雅斐 (11月28日)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吳誠文率同有關人員      行政法人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董事長    蘇振綱      行政法人國家太空中心董事長        吳誠文      行政院主計總處基金預算處專門委員     黃厚輯      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務預算處科長       嚴于屏 主 席:范召集委員雲(11月25日)      萬召集委員美玲(11月28日) 主任秘書:陳錫欽 紀 錄:簡任秘書 林素惠 簡任編審 謝有銘 科長 蔡國治 薦任科員 陳怡安 (11月25日) 報 告 事 項 宣讀上次會議議事錄。 決定:議事錄確定。 討 論 事 項 一、繼續審查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中央研究院單位預算案。 二、繼續審查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 (進行審查) 決議: 一、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中央研究院單位預算案,審查完竣。審查結果如下: 歲入部分 第2款 罰款及賠償收入 第4項 中央研究院500萬元,照列。 第4款 財產收入 第5項 中央研究院493萬8千元,照列。 第7款 其他收入 第5項 中央研究院1億3,892萬4千元,照列。 歲出部分 第1款 總統府主管 第5項 中央研究院原列143億5,487萬2千元,除第5目「非營業特種基金」第1節「科學研究基金」12億5,874萬5千元,暫照列,俟所屬非營業特種基金審議確定,再行調整外,其餘均照列。 本項通過決議60項: (1) 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編列143億5,487萬2千元,凍結100萬元,俟中央研究院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後,始得動支。1-7 提案人:萬美玲 林宜瑾 郭昱晴 葛如鈞     洪孟楷 柯志恩 連署人:羅廷瑋 林倩綺 陳培瑜 陳秀寳 (2) 114年度中央研究院第1目「一般行政」預算編列3億0,312萬8千元,凍結50萬元,俟中央研究院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後,始得動支。8-14 提案人:羅廷瑋 葉元之 柯志恩 陳秀寳     萬美玲 范 雲 吳沛憶 徐巧芯     廖偉翔 連署人:林倩綺 葛如鈞 陳培瑜 郭昱晴     張雅琳 牛煦庭 (3) 114年度中央研究院第2目「一般學術研究及評議」預算編列74億6,662萬元,凍結100萬元,俟中央研究院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後,始得動支。15-58 提案人:張雅琳 郭昱晴 羅廷瑋 葉元之     范 雲 吳春城 林倩綺 葛如鈞     洪孟楷 吳沛憶 萬美玲 陳秀寳     柯志恩 林宜瑾 陳培瑜 徐巧芯     林德福 邱鎮軍 羅智強 張智倫     傅崐萁 連署人:牛煦庭 廖偉翔 (4) 114年度中央研究院第2目「一般學術研究及評議」第2節「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項下「基本行政工作維持費」預算編列11億9,829萬9千元,凍結900萬元,俟中央研究院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後,始得動支。20-28 提案人:萬美玲 郭昱晴 陳秀寳 張雅琳     陳培瑜 吳沛憶 連署人:羅廷瑋 林倩綺 林宜瑾 (5) 114年度中央研究院第4目「南部院區」預算編列6億5,131萬3千元,凍結100萬元,俟中央研究院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後,始得動支。66-81 提案人:張雅琳 洪孟楷 郭昱晴 羅廷瑋     林宜瑾 葛如鈞 萬美玲 陳秀寳     柯志恩 吳沛憶 徐巧芯 連署人:陳培瑜 林倩綺 葉元之 牛煦庭     廖偉翔 (6) 中央研究院於112年曾發布新聞稿,指出未來將提升中央研究院院內博士生每月獎助金,從原先每月3萬4千元,提升至博一、二每月4萬元、博三至五每月5萬元。有鑑於相關獎助學金的提升,有助於提升我國專業人才進入研究機構之意願,並可促進研究人員將心力聚焦在研究上,避免為求生計另須打工或進行兼職。中央研究院增加獎助金之舉,足堪表率,請中央研究院繼續與教育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等單位溝通協調,評估能否將待遇提升之方案,擴大帶動我國各大專院校一同提升研究人才之待遇。90 提案人:陳培瑜 連署人:郭昱晴 吳沛憶 (7) 中央研究院近年致力於出版「研之有物」系列科普教育讀物,除已於107年7月11日出版「研之有物:穿越古今!中研院的25堂人文公開課」、110年出版「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近期亦將出版「研之有物:格物窮理!中研院的25堂數理科學課」。「研之有物」系列讀物雖然已是透過較為淺顯易懂的方式,向讀者分享中央研究院的研究成果,然而「研之有物」系列讀物的文字與呈現方式,對於知識尚淺的國中、小學生仍較為困難。請中央研究院研議圖書出版相關規劃,評估能否出版適合閱讀年齡層較低的科普教育讀物。91 提案人:陳培瑜 連署人:郭昱晴 吳沛憶 (8) 中央研究院院區開放活動為中央研究院一年一度科研成果發表的重要活動,有鑑於其科研展示的內容對於年紀較小的幼童較為困難,中央研究院於112年10月14日首度舉辦「兒童科普日」活動,並獲得不少好評。113年中研院除例行於113年10月19日舉辦的院區開放活動外,亦於113年10月12日繼續辦理「兒童科普日」活動,更於113年11月9日於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舉辦「南院開放日」活動。有鑑於科普教育活動為兒少科學啟蒙的優良手段,並考量南部地區的科普教育資源確實不如中央研究院所在的北部地區雄厚,請中央研究院評估於在維持每年續辦「兒童科普日」活動之前提下,並於南部院區舉辦「兒童科普日」活動,以平衡南北科普教育資源之落差。92 提案人:陳培瑜 連署人:郭昱晴 吳沛憶 (9) 中央研究院為中華民國學術研究最高機關,在113年3月20日業務報告結語提及:「向下扎實根基,才能向上茁壯成長。本院長年深耕基礎研究,並致力於導向實質應用,為當代社會重大問題提出解方。透過創新研究思維,前瞻科研趨勢,本院積極整合院內外學術資源,鼓勵新生代優秀學生與年輕學者發揮所長;同時,與時俱進探討社會關鍵問題,善盡社會責任。」坊間有許多聲音要求中研院改回民間單位,才能讓市場機制和社會各界的評價,決定中研院哪些該縮編,哪些該改善、哪些因為達不到社會期待該裁撤。以經濟事件為例,國內有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但每當國內外發生與經濟直接或間接相關議題時,均可看到這兩個財團法人提出分析與看法,而中研院經濟所幾乎沒有見到類似作為,只專注於撰寫期刊文章,完全無計於國計民生。又如其它國內外重要議題,如:川普重新執政後的局勢發展、空污議題等,中研院亦有人文社會科學組、數理科學組、生命科學組等研究所,亦有許多研究人員,但都較少看到各領域的研究人員出來分析與建議。除著重學術人才之養成外,中研院應善盡社會責任,關注社會議題之發展,貢獻所學,爰此,請中央研究院應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相關精進書面報告。93 提案人:羅廷瑋 徐巧芯 連署人:萬美玲 葉元之 林倩綺 牛煦庭     廖偉翔 (10) 依「114年度總預算編製作業手冊」「歲入來源別預算科目設置依據與範圍」規定,各機關在預算籌編或執行時, 應確認各項收入性質,將其歸屬於適當歲入來源別之預算科目。查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科目「雜項收入」項下「其他雜項收入」編列計1億3,692萬4千元,包含宿舍、活動中心會議室、公用儀器設施及其他場地等出借使用收入,其中出租場地給「販賣機」擺設之收入,依其性質應歸屬「財產收入」項下「租金收入」歲入來源別之預算科目,惟該院未依規定辦理。爰此,請中央研究院於2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改善書面報告。94 提案人:林倩綺 連署人:洪孟楷 羅廷瑋 (11) 查「中央研究院」至113年10月31日止現職「研究人員」共917人,其中「具原住民族身分」僅1人,占比約0.11%,明顯偏低。為確保原住民族在公共部門的代表性,並提供其穩定就業機會,請研議提高「具原住民族身分」研究人員占比之可行性,以培育原住民族之專業研究人才,並實現原住民族的充分參與和公平機會,進而促進整體社會的和諧發展。爰此,請中央研究院於2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95 提案人:林倩綺 連署人:洪孟楷 羅廷瑋 (12) 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南部院區」項下「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發展量子科技及興建實驗大樓規劃」計畫編列1億8,630萬7千元,然因營造業缺工及營建成本上漲,近年許多工程流標,「發展量子科技及興建實驗大樓計畫」也歷經多次調整,為避免影響我國量子科技發展,延滯南部院區量子科技業聚落形成,爰要求中央研究院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96 提案人:葉元之 萬美玲 羅廷瑋 葛如鈞     林德福 邱鎮軍 羅智強 張智倫     傅崐萁 (13) 鑑於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綜合規劃」計畫之研究大樓3棟皆已竣工,南部院區服務處亦已進駐,然截至113年7月底,部分南部院區研究大樓空間尚未進駐使用,亦有閒置空間尚待規劃營運使用,爰要求中央研究院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提升南部院區整體營運及服務效能之書面規劃。97 提案人:葉元之 萬美玲 羅廷瑋 葛如鈞     林德福 邱鎮軍 羅智強 張智倫     傅崐萁 (14) 查中央研究院於「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項下「學術規劃及交流合作」計畫編列實驗室職業安全衛生相關預算473萬元,作為強化管理實驗室職業安全衛生之預算,且每年皆有派員進行實驗室訪視,並訂定相關規範及預防、應變計畫。經查,111年訪視301間、訪視項目37項,其中有197間實驗室存有缺失,而缺失項目亦高達467項。112年訪視297間實驗室,訪視項目34項,其中存有缺失之實驗室下降至133間,缺失項目亦下降至281項,然112年訪視實驗室數量及訪視項目均有所下降。綜上所述,為提升實驗室職業安全衛生,確保人員安全,爰要求中央研究院應加強對實驗室之訪視,並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98 表2 111及112年度中研院訪視實驗室職業安全衛生概況 單位︰間、% 項次/年度 實驗室 年度訪視 實驗室存有缺失 缺失項目 訪視項目 年度訪視期間 級別 總數A 數量B B/A 數量C C/B 111 合 計 911 301 33.04 197 65.45 467 37 一般及BSL-1 746 250 33.51 159 63.60 419 - 6至7月 BSL-2 165 51 30.91 38 74.51 48 - 9月 112 合 計 911 297 32.60 133 44.78 281 34 一般及BSL-1 745 248 33.29 122 49.19 263 - 8至10月 BSL-2 166 49 29.52 11 22.45 18 - 9至10月 資料來源:預算中心 提案人:萬美玲 連署人:羅廷瑋 林倩綺 (15) 鑑於中央研究院於科學研究基金編列1億5,180萬2千元,辦理「關鍵新穎疾病治療技術開發計畫」,係針對新興、重大傳染病及重大難解疾病提出關鍵新穎之預防、診斷及治療方法。依中研院資料顯示,該計劃相關學術研發成果及技轉商品,包括新冠肺炎及特定呼吸道感染症之抗原快篩試劑、研發登革熱治療性抗體及Mrna疫苗,及成功研發「早期肺癌高復發預測套組」,對維護國人健康及防治疫情皆有極大助益。綜上所述,為強化我國對新興傳染疾病之防制及治療,爰要求中央研究院應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說明如何加速將其學術成果技轉商品化。99 提案人:萬美玲 連署人:羅廷瑋 林倩綺 (16) 鑑於氣候變遷對環境、人類生存之影響越來越大,為因應氣候變遷,台灣訂出2050淨零排放之目標,賴總統清德業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並任命廖院長俊智兼任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之副召集人,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及朝淨零排放目標前進。查,當前對2050淨零排放之階段性目標未達標,原預計2020年應減碳1.88%,然至2022年,僅減碳1.77%,中央研究院為因應淨零碳排,提出諸多相關研究計畫進行乾淨能源研究,如去碳燃氫技術研發、地熱、高效太陽能板等,然本國當前零碳排能源之核電將停止發電,且其他再生能源發電進展緩慢,一旦核電於2025年停止發電,將增加燃氣、燃煤發電之比率,而中研院做為我國最高研究機構,卻未進行核電相關之研究,恐離2050淨零排放之目標越來越遠。綜上所述,為達成2050淨零排放之目標,爰要求中央研究院應進行所有零碳排能源之研究,包括核能研究,並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100 提案人:萬美玲 連署人:羅廷瑋 林倩綺 (17) 為推動我國生技產業之發展,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以轉譯醫學及生技製藥為發展主力,建立學術研究發展及產業研發走廊。中央研究院主要任務係提供以新藥開發及智慧醫學相關產業創新研究,協助孕育國內生技醫藥新創團隊及企業,其中創服育成中心規劃115個育成空間出租單元,包含A棟1至3樓40個及C棟75個出租單元,並以該園區於啟動10 年後,生技園區與聚落逐漸成型,帶動周邊產業與就業為目標。截至113年度7月止創服育成中心可供進駐空間82個單元,已進駐空間81個單元,進駐率98.78%,其中A棟可供進駐9個單元,已全數進駐。惟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租賃生技園區A棟23個單元作為安置業務單位之處所,租期預計自112至115年度,致原規劃育成空間中有23個單元長達4年無法供廠商進駐,恐影響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目標之達成,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101 提案人:陳秀寳 陳培瑜 郭昱晴 (18) 人工智慧(AI)技術迅速發展,生成式AI已成為全球科技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中央研究院作為國家最高學術研究機構,在AI語言模型的發展、繁體中文語料的積累及跨領域應用方面肩負重任。然而,目前台灣繁體中文語料庫的基礎相對薄弱,限制了AI技術在本地語言和文化情境中的應用效果。推動AI與社會科學及人文領域的合作,並加強語料庫建置的開放性,將有助於加速台灣AI技術的本地化。請中央研究院積極與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合作,加速繁體中文語料庫的建置,並依據相關資料治理及倫理原則,開放非敏感性語料供學術界與產業界使用,以提升本地生成式AI模型的發展基礎,增強台灣在繁體中文應用上的國際競爭力。此外,中央研究院應積極推動跨領域合作,促進AI技術在文化研究、歷史分析及數據治理等社會科學及人文領域中的應用,擴展AI技術的在地化實用性。為達成上述目標,請中央研究院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102 提案人:張雅琳 連署人:吳沛憶 陳培瑜 (19) 氣候變遷與碳排放是台灣目前所面臨到的重大挑戰,中央研究院應進一步聚焦減碳技術及資源循環的跨領域研究,將科研成果運用於支持國家永續政策。鑑於中央研究院在基礎研究與跨學科整合上的優勢,請中央研究院設定具體的減碳研發目標,例如推動氫能及碳捕捉技術的創新發展,以加速台灣低碳技術的成熟與應用。中央研究院應強化與產官學界的協作,透過技術轉移,將相關科研成果引入工業減碳應用,且應充分發揮其既有的基礎研究優勢,協助地方產業和政府部門加速低碳轉型進程。此外,為增強社會各界對於氣候變遷與淨零排放的認識,建議中央研究院於相關展覽及科普活動中,例如:「院區開放日」、「兒童科普日」及「南部院區開放日」等3項大型科普活動,強調淨零碳排及永續議題,強化永續教育,提升民眾對氣候變遷及生態保護的認識。爰請中央研究院持續強化永續及減碳領域的應用研究、推動技術移轉及落實社會教育,支持台灣2050淨零碳排政策目標,並致力於促進相關科技成果的產業與社會化應用,發揮科研機構在國家永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103 提案人:張雅琳 連署人:吳沛憶 陳培瑜 (20) 遊戲不僅是兒童快樂的來源,也是促進其身心健康與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國際研究指出,遊戲可提升兒童的情緒智商、創造力與解決問題能力,並增強心理韌性,這些能力正是未來社會與工作中的關鍵技能。現階段台灣兒童的遊戲時間與空間相對不足,科學活動若能融入遊戲元素,將有效補足這一缺口,為兒童帶來更多學習樂趣與成長動力。在中央研究院「兒童科普日」中,建議設計以遊戲為核心的科學活動,例如模擬實驗遊戲或結合科學探索與體能活動的戶外實驗。這些活動不僅能讓兒童在遊戲中體驗科學的樂趣,還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與好奇心。此外,活動中應特別設置兒童自由探索的遊戲區域,鼓勵孩子主動參與並自發學習,以實現遊戲與學習的平衡。建議同步舉辦家長工作坊,介紹「遊戲對兒童發展的正面影響」及其背後的科學原理,增進家長對兒童遊戲需求的理解,促進家庭共同參與。透過融入遊戲的活動設計,中央研究院不僅能讓「兒童科普日」更具吸引力,還能實現對兒童心理健康與科學教育的雙重支持,為台灣的科普推廣及兒童健康發展樹立典範。104 提案人:張雅琳 連署人:吳沛憶 陳培瑜 (二十一)極端高溫事件對兒童的影響尤為深遠,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之報告指出,全球約有5至6億兒童暴露於高頻率且持續時間長之高溫環境中。由於兒童處於快速生長階段,其生理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對高溫適應能力有限,暴露於極端高溫的校園及遊戲場環境將對其健康造成不利影響。氣候變遷之影響使得開發適合兒童之熱危害預防指引愈加重要。研究可聚焦於校園及公共遊戲場之設計改進,包括遮蔭設施、活動時間調整及兒童健康教育等具體措施,從而降低兒童暴露於高溫環境下之健康風險,並促進社會永續發展。目前中央研究院對氣候變遷社會影響之研究,主要聚焦於宏觀層面的經濟及環境模型,對特定脆弱族群(例如:兒童)之健康保護策略研究尚有可提升之處。請中央研究院針對熱危害預防指引,進行初探性研究,並研議應用推廣熱危害預防相關計畫,爰請中央研究院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106 提案人:張雅琳 連署人:吳沛憶 陳培瑜 (二十二)臺灣台語曾是台灣社會的主要通用語,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與歷史意義。然而,隨著政治勢力的干預與語言政策的壓制,臺灣台語逐漸被邊緣化,其使用率與傳承狀況已瀕臨危機,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定義,臺灣台語已符合「瀕臨滅絕語言」的標準。作為國家最高學術機構,中央研究院有責任透過學術研究與社會參與,推動臺灣台語的保存與復興,重建其在台灣文化與語言中的核心地位。中央研究院應促進臺灣台語研究的跨領域合作,例如與歷史學、社會學及人類學結合,探討臺灣台語在族群認同、文化保存及語言權利中的角色與影響。臺灣台語不僅是台灣歷史文化的重要遺產,更是全球少數語言復興運動的一部分,中央研究院將在保存文化多樣性與重塑台灣文化自信方面扮演關鍵角色。請中研院以「名從主人」為核心原則,研究臺灣台語的歷史發展脈絡,分析「閩南語」作為一個學術名詞在歷史語境中的政治性與壓迫性,並重新賦予臺灣台語其文化主體性。同時,請中央研究院啟動臺灣台語的語言特徵及方言差異之記錄與調查分析。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107 提案人:張雅琳 連署人:吳沛憶 陳培瑜 (二十三)中央研究院為我國最高研究機構,下設24個研究所及9個研究中心,進行相關領域研究,並存管多類化學品。實驗室與職場相同,可能存在具安全健康風險之物質與潛在危害,為防止實驗室職業災害發生,保障工作者安全及健康,實驗室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必須被高度的要求與督導。中央研究院每年皆進行實驗室訪視,但112年度訪視實驗室數量及項目數較111年度減少,且仍有超過四成受訪視實驗室需改進及強化相關衛生安全管理作業,爰要求中央研究院提出積極提升實驗室職業安全衛生之規劃,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108 提案人:吳春城 林倩綺 葛如鈞 (二十四)台灣作為世界上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高齡人口變遷的調適並非一種倡議,而是一種全球治理。在面對超高齡社會之時,應要有走在世界前端的意識,不能僅做到跟隨其他國家的步伐,而是要成為引導高齡政策的先鋒。故中央研究院在參加國際組織及辦理國際會議以及支援院內外各學術團體舉辦相關國內及國際會議,應要將超高齡社會對策融合壯世代之精神,並就此及早提出對策來應對超高齡社會來臨。爰要求中央研究院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如何與國際合作因應超高齡社會對策之研究」之書面報告。109 提案人:吳春城 林倩綺 葛如鈞 葉元之 (二十五)中央研究院就科技發展及社會重要議題,遴聘院士、國內外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組成研議小組,針對選定議題共同研議相關策略,並公布政策建議書。查目前中央研究院自 97 年以來,已發布18冊建議書,內容含括能源、醫療、教育、財政及農業等等議題,對於我國政策方向有高度影響力,中央研究院也曾於100年出版人口建議書,內容包含「少子化」、「高齡化」及「遷徒與人力資源」三個面向,在高齡化上面在當時時空背景是探討7年後發生的高齡社會所發生的問題及建議,然而,在報告中也僅提出「改善中高齡就業環境與退休制度」、「調整家庭在老人照顧上的角色與比重」及「重視老化的歧異性與活躍老化」三項的內容來應對,顯見在超高齡社會上的政策問題及戰略規劃上有待中研院提出更全面的見解來影響政府的政策規劃方向。為配合超高齡社會進行調整,爰請中央研究院應檢視過往政策建議書相關內容,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撰寫未來相關人口之政策建議書書面規劃案。110 提案人:吳春城 林倩綺 葛如鈞 葉元之 (二十六)中央研究院為全國學術研究最高機關,主要任務之一係為國家培養學術研究人才與延攬學術菁英,114年度預算「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計畫項下「人才培育及延攬計畫」,編列6億4,113萬5千元。除以112年度為例,多數子計畫之執行成果未達預期目標外,吳委員春城113年11月11日在立法院質詢中研院廖院長俊智時,希望中研院能針對台灣少子化、超高齡社會提出「國家級的研究計畫」,廖院長俊智表示這方面國內專家、學者的人數不多,產出計畫有實際上的困難。為讓中央研究院積極思考延攬人才之方法,並構思突破困難之策略,能更有效發揮學術單位的價值及功能,爰要求中央研究院應檢視過往人才延攬、培育、留用、發展策略與制度,並提出積極吸引優秀人才之精進策略與配套措施之規劃,以及針對台灣少子化、超高齡社會領域研究人才之培育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111 提案人:吳春城 林倩綺 葛如鈞 葉元之 (二十七)中央研究院以數位化技術針對院內年代久遠、具史料典藏價值等研究資產進行典藏,內容橫跨人文社會科學、生命科學、數理科學三大學門,共建置超過150個網站與資料庫,典藏約100多萬筆藏品。中研院亦設置「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入口網站,供民眾了解與使用。然實際使用「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入口網站,網站不時回應過久、使用體驗不佳,且數位化資料之豐富度亦有待精進,如搜尋「賴和」、「西拉雅族」等關鍵字,資料庫顯示結果不如預期之多,且易搜尋到與關鍵字無關之資料。另,中研院定期發行大量期刊、論文集、專書等出版品,亦建置「中央研究院出版品整合平臺」供民眾檢索。然部分出版品可供全文下載電子版,部分需購買實體書,更有部分已絕版且無庫存亦無數位版全文,民眾難以觀看其豐富內容,實屬可惜。綜上,有關中研院已數位化之文史資料公開上網之比例為何、有多少藏品資料未數位化並公開上網,以及「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入口網站之穩定性維護、使用者體驗精進,及出版品全文公開上網與全民共享之可行性,請中央研究院於5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112 提案人:林宜瑾 連署人:陳培瑜 陳秀寳 (二十八)因應氣候變遷對環境、人類生存及國家安全威脅日益增加,台灣與世界多國提出「2050淨零排放」之目標與行動,台灣亦以2050淨零轉型為目標持續努力中。其中,去碳燃氫發電技術幾乎不會產生二氧化碳,對達成「淨零碳排」目標有極大助益。中央研究院已與台灣電力公司簽署減碳備忘錄,首推「去碳燃氫」應用,證實去碳燃氫發電技術可應用於現有發電系統,然大規模商轉仍需一段時間。而日前有報導稱,美國總統當選川普將可能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屆時勢必影響全球2050淨零排放之目標,加速乾淨能源技術研究亦為當務之急。中央研究院應持續加強地熱、去碳燃氫等各種乾淨能源技術之研究量能,並強化與跨部會、產業合作,加速規模化商轉期程之評估。另有關去碳燃氫商轉時如何確保化學原料品質,以及商轉後大量固態碳如何貯存、後續利用有何建議,請中央研究院於5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113 提案人:林宜瑾 連署人:陳培瑜 陳秀寳 (二十九)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編列預算143億5,487萬2千元。查,本筆預算項下編列機械設備費10億5,189萬7千元,及設施與機械設備養護費3億7,173萬1千元,共14億2,362萬8千元,用於購置及養護及汰換儀器,且中研院訂定相關規範,成立核心設施及貴重儀器管理或使用委員會,以提升核心設施服務品質及管理貴重儀器,而截至113年7月底,其中價值超過1,000萬之貴重儀器共有241臺。然查,112年度之貴重儀器使用率,共有38臺貴重儀器使用率低於50%,其中7臺使用率未達20%,3臺未達10%,更有1臺貴重儀器連使用都沒使用,中研院應檢討貴重儀器購置之必要性與儀器使用率。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1 提案人:萬美玲 連署人:羅廷瑋 葛如鈞 (三十)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於「中央研究院」項下「業務費」之「設施及機械設備養護費」編列預算3億7,173萬1千元。中研院固有許多貴重儀器用以實驗,平時本即須善盡維護與管理。此外是類各貴重儀器之購入,理應有其運用餘地。經查,截至113年7 月底,1,000萬以上貴重儀器共計241臺,包含未逾使用年限計80臺及已逾使用年限161臺,惟計有38臺(占15.77%)於112年度使用率低於50%,其中7臺未達20%、3臺未達10%及1臺無使用,顯見部分貴重儀器使用率不高之現象。中研院每年編列經費購置、汰換與養護貴重儀器,應使貴重儀器之資產利用發揮最大效益。針對部分貴重儀器使用率偏低之現象,中研院應研議如何多加利用該等儀器,並增進貴重儀器使用於研究上之量能。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2 提案人:林宜瑾 連署人:陳秀寳 郭昱晴 (三十一) 一、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於第l目「一般行政」編列預算3億0,312萬8千元。經查112年度「一般行政」預算數為2億7,268萬9千元,決算數為2億6,220萬3,035元,結餘1,048萬5,965元。二、然113年度「一般行政」編列2億7,473萬5千元、114年度「一般行政」編列3億0,312萬8千元,分別相較112年度各增加204萬6千元、3,043萬9千元,顯有浮編之虞。三、為撙節財政支出,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9 提案人:柯志恩 連署人:葛如鈞 羅廷瑋 (三十二)「一般行政」項下「人員維持」預算編列2億5,104萬9千元,包含維持中央研究院人員維持及基本行政工作維持相關經費。惟超時加班及未休假獎金高達1,296萬5千元,約聘僱助理人員30人薪資及勞健保費高達2,397萬7千元,工讀生2人薪資及勞健保費高達100萬元,另幼稚園運作維持高達1,247萬元,是否有當應予檢討。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10 提案人:陳秀寳 連署人:陳培瑜 郭昱晴 (三十三)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於第1目「一般行政」項下「基本行政工作維持」編列預算3,960萬9千元。中央研究院於MeToo事件後,在113年2月修正「中央研究院研究人員及硏究技術人員倫理規約」,納入「不得利用不對等之權勢關係,以不正當行為、言語或身體上不友善之暗示或接觸,而不合理對待他人」之規定;若審議認定成立,輕則可要求口頭或書面告誡、重則可以撤銷獎項及獎金、追回研究經費等。然而,負責審議及處理相關案件之倫理委員會,並無規範委員之性別比例,恐難以妥善處理涉及性別議題之事件;另外,雖中研院另有「中央研究院性騷擾防治措施及申訴懲處處理要點」,然而權勢性騷擾之情形,究竟適用倫理規約或是處理要點、兩者是否有扞格,仍待進一步釐清。為加強對中研院同仁之保護、打造友善安全職場,杜絕不同形式之性騷擾,並完善相關法制,爰請中央研究院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研議倫理規約修正納入委員會性別比及涉有權勢性騷擾應加重處罰之可行性,檢視並釐清權勢性騷擾處理流程書面報告。13 提案人:范 雲 連署人:張雅琳 郭昱晴 (三十四)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於第2目「一般學術研究及評議」第2節「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編列預算46億2,145萬2千元。依「中央研究院組織法」第8條規定,院士職權可遴選未來院士、決定國家學術方針、辦理政府委託之學術研究等,對國家影響深遠。113年7月院士會議已通過「中央研究院院士行為準則」,期許以該指引作為圭臬,引領國家學術發展。惟該行為準則僅為指引參考,無法實質規範院士若為違反行為準則之後續處理。經查國外國家級科學研究機構已有違反行為準則處理機制與相關規範,爰請中央研究院至少針對五個民主國家之國家級科學研究機構相關規範進行研究並加以評估臺灣制定相關規範之可行性,於113年12月31日前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18 提案人:范 雲 連署人:陳培瑜 陳秀寳 (三十五)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於第2目「一般學術硏究及評議」第2節「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編列預算46億2,145萬2千元。中研院各不同單位設有多種資料庫或平台,如人社中心調查研究專題 中心之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圖書館之線上資料庫、數位文化中心之開放資料平臺等,其種類繁雜、內容亦有重疊。另查中研院刻正研議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為促使臺灣相關資料開放一般民眾運用以增進以臺灣為主題之學術發展,請中研院評估硏究如何整合各資料庫或平台並以人工智慧技術增進硏究者搜尋並取得資料之效率及可近性,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19 提案人:范 雲 連署人:陳培瑜 陳秀寳 (三十六)「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項下「基本行政工作維持」預算編列11億9,829萬9千元,較113年大幅增加3億2,921萬9千元,主要係增列資訊操作維護及資料硬體設備,有無必要,應予檢討改善,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22 提案人:陳秀寳 連署人:郭昱晴 吳沛憶 (三十七)中央研究院「院區開放參觀活動(Open House)」自1998 年開始舉辦,已連續辦理26年,多年來已成為眾多科普迷引頸期盼的年度盛事,也是讓大眾瞭解中研院研究成果的重要機會。經查,去年中研院因應科普活動分齡趨勢,向下紮根科普教育,新增以國小學童為主的「兒童科普日」,官網上可以看到兒童科普日活動適合的年齡大約是從6歲開始,為精進優化其展出内容、推廣年齢向下紮根,及早培養科學素養,允宜中研院研議針對4至6歲的兒童設計相關科普內容,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23 提案人:郭昱晴 連署人:吳沛憶 林宜瑾 (三十八)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於第2目「一般學術研究及評議」第2節「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項下「基本行政工作維持費」中「業務費」之「一般事務費」編列預算1億5,488萬8千元。查,本筆預算項下編列5,150萬2千元用於申請專利及維護費用該筆費用係依「中央研究院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規定,中研院評估提出智慧財產權申請案件,其中權益收入由智財處簽報院長核定,然專利申請及維護費用,則由中研院負擔50%,創作人所屬單位及實驗室各負擔25%。然查,中研院109至113年專利申請及維護費用統計,多數費用皆由中研院承擔,而創作人所屬單位及實驗室至多僅負擔3.97%,顯與規定之負擔比有極大落差,實有檢討改善之必要。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27 表2 中研院109至113年專利申請及維護費用統計表 單位:新臺幣千元;% 分攤單位 109年度 決算數 110年度 決算數 111年度 決算數 112年度 決算數 113年7月底實現數 中研院 48,389 57,627 53,859 39,539 20,240 創作人所屬單位及實驗室(A) 0 136 439 1,633 528 合計(B) 48,389 57,763 54,298 41,172 20,768 創作人所屬單位及實驗室分擔比率(A/B) 0 0.24 0.81 3.97 2.54 資料來源:預算中心 提案人:萬美玲 連署人:柯志恩 洪孟楷 (三十九)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於第2目「一般學術研究及評議」第2節「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項下「學術規劃及交流合作」編列預算9,332萬5千元。中央研究院辦理各項演講、講座、研討會與座談會等活動,促進學術交流的同時,亦應顧及無障礙及共融性的需求,以落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所昭示的「合理調整」精神,意即「根據具體需要,在不造成不成比例或過度負擔之情況下,進行必要及適當之修改與調整,以確保身心障礙者在與其他人平等基礎上享有或行使所有人權及基本自由。」以2024年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為例,即安排輪椅族與嬰兒車優先入場、會場安排無障礙接駁巴士,並提供手語翻譯、即時字幕、口述影像、現場音訊描述等服務,亦於官網上完整陳列障礙者所需要的資訊,使障礙者不用一一自行查詢,上述作法均值得臺灣效仿學習。為落實身心障礙友善包容、提升大型學術會議之無障礙及共融性,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32 提案人:范 雲 連署人:林宜瑾 郭昱晴 (四十)「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項下「任務型專案研究計畫」預算編列7億2,550萬元,較113年度增列8,598萬6千元,其中生醫資料精準醫療計畫6,800萬元,較113年度增列5,607萬8千元。經查,台灣精準醫療計畫為中央研究院與16個醫療體系共同執行的多中心研究計畫,透過運用全基因體關聯性分析、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分析,期望建立國人常見疾病的風險評估模式,以促進精準健康發展。惟目前執行成效為何,未見說明。爰請中央研究院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49 提案人:陳秀寳 連署人:郭昱晴 吳沛憶 (四十一) 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於第2目「一般學術研究及評議」第2節「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項下「任務型專案研究計畫」編列預算7億2,550萬元。中央研究院第35次院士會議上,中研院廖院長俊智指出將成立AI推廣辦公室,並強調:「中研院在全面推展AI的同時,特別重視AI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應用,將以院內特別豐富的人文社會資料庫,拓展AI在人社領域的應用,同時反思AI對人類社會的衝擊。」人工智慧科技技術持續發展,對現有法規制度與社會的衝擊將是未來 關鍵議題,中研院應透過AI推廣辦公室,積極因應,提出AI推動辦公室具體工作規畫,內容包含但不限於(一)充實本土素材,(二)窮盡繁體中文資料庫,(三)納入人文社會面向,(四)相關倫理議題。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50 提案人:范 雲 連署人:林宜瑾 陳秀寳 (四十二)「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項下「學研合作」預算編列1億5,953萬5千元,包含辦理「中研學者計畫」之經費6,765萬元。該計畫係獎勵中央研究院與國內大學副研究員或副教授以上人員執行具有原創性之研究計畫;院外獲選者於執行計畫期間須合聘至中研院。惟中研學者計畫編列龐大預算供申請人執行研究計畫,卻未訂定具體成果與量化目標;僅以期待提升我國學術研究水準之模糊概念,且預期成效未有明確標準,恐有無法確實檢驗計畫成果之嫌,有檢討之必要,爰請中央研究院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51 提案人:陳秀寳 連署人:郭昱晴 吳沛憶 (四十三)一、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於第2目「一般學術研究及評議」第2節「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項下「天然氣去碳燃氫MW級混氫發電系統建置及試驗計畫」編列預算2億元。二、經查該項計畫總經費10億元,分4年辦理(114至117年度),建置去碳製氫機組、發電機組,以利後續於實際場域,進行去碳製氫混氫發電測試。三、另經專家指出,若要擴大發展,設置可商業化運轉、每小時約需消耗1,500公斤的純氫發電廠,更需投入千億資金,實有待與民間合作、共同投資,卻受限於法規限制。四、為利後續MW級混氫發電順利測試,中研院應提出計畫具體進程、並核實管控;另有關民間投資所遇法規限制,亦應與相關單位研議法規鬆綁。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3個月內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向提出書面報告。57 提案人:柯志恩 連署人:萬美玲 葛如鈞 (四十四)因應我國推動2050淨零排放之目標,中央研究院持續研發各項潔淨零碳電力,其中去碳燃氫技術112年整合台電引進的國內第1套65kW混氫型微氣渦輪發電系統,成功以混氫10%比例運轉發電。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於第2目「一般學術研究及評議」第2節「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項下「天然氣去碳燃氫MW級混氫發電系統建置及試驗計畫」編列預算2億元。計畫期程114至117年度,總經費12億5,000萬元,其中10億元由中研院單位預算支應,但相關計畫國家發展委員會8月函請中研院修正計畫書,中研院10月函覆國家發展委員會尚待核定。為利計畫如期進行,允宜控管相關進程。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58 提案人:吳沛憶 連署人:郭昱晴 陳秀寳 (四十五)一、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於第3目「自然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第1節「數理科學研究」項下「資訊科學研究」編列預算1億9,403萬1千元。係辦理智慧計算研究群等計畫。二、中研院於112年釋出繁體中文語言模型公開測試,因使用中國資料集,導致出現許多中國式回答而下架。並於事後成立「生成式 AI 風險研究小組」,以團隊方式連結資訊科技、人文及社會科學人才進行跨領域研究。三、雖然混有簡體中文訓練資料與開源基礎模型息息相關,然有學者認為,政府應投注更多資源創建繁體中文資料集,讓「全世界模型中都有台灣內容」,會比打造「最會講台灣語言的模型」更具長期效益。但經査目前中研院各項AI大型語言模型研究,皆著重在大型語言模型開發及優化上,對於創建繁中語料庫卻鮮少著墨。四、有鑑於繁體中文語料庫為發展台灣大型語言模型的重要基礎,應積極投入資源及規劃開發,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就建置繁中語料庫之相關規劃研究提出書面報告。61 提案人:柯志恩 羅廷瑋 連署人:洪孟楷 (四十六)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於第3目「自然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第3節「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中「分支計畫10政治學研究」預算編列4,319萬7千元,經查存在下列問題:中央研究院帶頭違法勞動法規!政治所發生多起誠徵勞務型兼任助理或勞僱型兼任助理,職缺待遇僅寫:依照「中央研究院獎助學金支給要點」,並未依「就業服務法」第5條規定:「提供職缺之經常性薪資未達新臺幣四萬元而未公開揭示或告知其薪資範圍」規定辦理。再者,依立法之目的,若勞工非月薪制勞工,而係以計時、計日或計件等方式給付報酬,也應公告或說明每小時、每日或每件之金額。政治所已嚴重違法勞動法規,依「就業服務法」第67條規定,可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62 提案人:羅廷瑋 連署人:洪孟楷 柯志恩 (四十七)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於第4目「南部院區」編列預算6億5,131萬3千元。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之建設係為促進我國量子科技、淨零排放技術等重要研究領域之發展,此乃提升台灣科研競爭力之關鍵基石。該計畫之設立,旨在加速南部產業創新轉型,並增強中央研究院在地學術影響力,以回應國家推動科技研發、培育人才及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之政策需求。惟南部院區於基礎設施與生活機能尚存不足之處,導致部分設施之使用效率未臻理想。為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建議提升實驗室設施之品質,並強化內部管理,以提升科研設備之使用效益。此外,為提升科研人員生活便利性與工作效能,請中央研究院研擬適度增加生活設施,例如擴增餐飲、休閒設施及住宿空間,以利吸引並留任優秀科研人才。另可考量完善人才延攬及學術合作策略,期能確保科研項目達成預期目標,並提升南部院區之整體運作效益。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66 提案人:張雅琳 連署人:郭昱晴 陳秀寳 (四十八)鑑於「南部院區綜合規劃」計畫之研究大樓皆已竣工,南部院區服務處亦已進駐,但仍有部分研究大樓空間尚未進駐妥善來使用,也尚未成功招商或提升空間使用率,允宜加強延攬符合研究目標或團隊之人員進駐(並妥善規劃生活機能空間),進而提升整體南部院區營運及服務效能。爰此,為提升南部院區整體營運及服務效能,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67 提案人:洪孟楷 連署人:羅廷瑋 柯志恩 (四十九)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南部院區」之「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發展量子科技及興建實驗大樓規劃」編列1億8,630萬7千元,辦理南部院區興建量子實驗大樓之工程。經查,「南部院區發展量子科技及興建實驗大樓規劃」於110年7月獲行政院同意後,後續完成建築設計並於112年8月30日起公開閱覽,並經3次辦理招商說明會,但因缺工及物價上漲,加上量子實驗抗微振需求,工程複雜度較高等綜合因素影響下,致工程招標4次流標。然此計畫因上述因素,經2次修正計畫展延期程及調增經費,其修正皆涉及需求變更及受營建物價上漲等影響,允宜加強管控作業進度,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 1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68 提案人:郭昱晴 連署人:陳秀寳 林宜瑾 (五十)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於第4目「南部院區」編列預算6億5,131萬3千元,存在下列問題:截至113年7月底,部分研究大樓空間尚未進駐使用,另作為生活機能之綜合大樓(第3棟研究大樓) B棟1樓及2樓,尚未招商,允宜加強延攬符合研究目標之人員(團隊)進駐,並妥善規劃生活機能空間,以提升南部院區之整體營運及服務效能。其次,昔日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剛開館時,因定位及人潮因素,時常遭譏為蚊子館,雖然中研院南部院區定位為「世界級研究重鎮,吸引更多國內外科研人才來到南臺灣」,但為避免中研院南部院區結果不如預期,相關政策內容及方向應有明確之規劃期程。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69 提案人:羅廷瑋 連署人:柯志恩 洪孟楷 (五十一)「南部院區」下編列「院區維護及興建工程」2億9,793萬元,惟量子科技實驗大樓新建計畫,已於111年7月完成建築設計監造委託技術服務採購決標,建造執照於112年9月26日取得,工程招標4次流標。修正計畫刪除科技儀器設備經費8億5,000萬元,回歸中央研究院之科技計畫支應,總計畫經費由第1次修正後之20億6,091萬3千元,調整為17億3,299萬元,其中量子科技實驗大樓公共建設經費由第1次修正計畫之12億1,091萬3千元,調增為17億3,299萬元,增加5億2,207萬7千元,整體計畫完成期程由116年延至117年(包含竣工後驗收、測試、取得使用執照、儀器設備安裝及各項點交搬遷時程),第二次修正計畫經行政院113年8月5核定,並已決標。宜加強管控作業進度以如期如質完成,打造國家量子科技研究基地,俾利我國量子科技發展,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 1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73 提案人:陳秀寳 連署人:郭昱晴 林宜瑾 (五十二)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於第4目「南部院區」項下「院區維運及興建工程」編列預算2億9,793萬元。中研院南部院區於114年11月9日舉行南院開放日活動,使南部民眾得以免去舟車勞頓,即可與北部民眾同樣享有探訪最高學術殿堂的機會。然觀看「院區開放」、「兒童科普日」「南院開放」活動數,「院區開放」有183場、「兒童科普日」76場、「南院開放」僅35場。南部院區甫正式開幕,且研究單位、運行規模及院區腹地也與北部院區有所區別,活動規模勢必有所差異。然設立南部院區初衷之一為期盼達到南北均衡發展,「南院開放」之活動數應再增加,也應思考與北部相同,辦理南院之「兒童科普日」。另,台南自古至今累積許多有形和無形文化資產,未來南院開放活動應可延伸更多角之南台灣人社領域研究、座談、互動體驗,如西拉雅族文化及語言研究與保存議題;林委員宜瑾也觀察到,114年之南部院區開放日少了天文方面活動,近年台灣積極極發展太空科技,114年南院開放活動缺少天文方面活動略顯可惜。綜上,為敦促中研院積極規劃未來南院開放日之活動數、含括之領域更加完整,以及研謀南院「兒童科普日」之可行性,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76 提案人:林宜瑾 連署人:郭昱晴 張雅琳 (五十三)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於第4目「南部院區」項下「院區維運及興建工程」編列預算2億9,793萬元,其中「設備及投資」之「公共建設及設施費」編列預算1億8,630萬7千元。中研院南部院區在量子科技研究層面,積極籌建量子科技研究基地,規劃研發超導量子位元晶片製造與測試技術,進行通用量子電腦與量子光電之硬體技術開發。合於前揭目的下,並積極加強與南部大專校院合作,壯大與服務南台灣學術研究社群。惟因通貨膨脹、營造業缺工以及營建物價上漲之背景下,營建成本不斷上升;同時因量子實驗抗微振需求,工程相對複雜,綜合因素下致廠商投標意願不高,工程因而經四次流標。對此,中研院二度修正興建計畫,刻正辦理上網招標中。鑑於該二度計畫修正皆涉及需求變更,其估算經費大幅變動;同時為利量子科技研究早日於南部學術社群深根,中研院於該「院區維運與興建工程」應加強管控作業進度,並追蹤相關工程以期如質如期完成,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 1 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77 提案人:林宜瑾 連署人:陳秀寳 郭昱晴 (五十四)「南部院區」下編列「關鍵議題研究」2億5,618萬6千元。經查為協助國家社會因應重大挑戰,以具世界級競爭力之研發成果,提出關鍵問題解方,中央研究院於113年1月成立關鍵議題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Critical Issues, RCCI)。辦理關鍵議題研究(量子科技、永續淨零)包括量子電腦專題中心與量子光電研究、海洋能專題研究及先進太陽光電技術研究團隊順利進駐。約聘僱助理人員18人薪資及勞健保費高達1,842萬7千元,工讀生2人薪資及勞健保費高達104萬元,臨時工2人 126萬4千元,另儀器設備及器材搬運費高達826萬元,另乾式稀釋冷凍機2台高達1億2,000萬元,是否有當應予檢討。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80 提案人:陳秀寳 連署人:郭昱晴 林宜瑾 (五十五)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南部院區」項下「關鍵議題研究」之「業務費」編列1億2,133萬1千元,係辦理中央研究院關鍵議題研究中心之業務所需經費,目前選定「淨零排放科技」領域之研究計畫加入中心,並於112年11月發布「去碳燃氫」的混氫發電技術,已成功串接65千瓦(kW)的小型商用發電機組,在天然氣中混入10%氫氣進行發電。惟查,目前歐洲國家舊有天然氣機組與氫能已可達成混入20%,且德國、日本、美國等先進國家亦表態2025年便可產出100%氫能發電機組,台灣應加速研發進程,把握國際氫能源產業先機,要求中央研究院應參考先進國家經驗,加速「去碳燃氫」技術研發進程。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81 提案人:葛如鈞 連署人:柯志恩 羅廷瑋 (五十六) 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於第5目「非營業特種基金」第1節「科學研究基金」編列預算12億5,874萬5千元。為推動我國生技產業之發展,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以轉譯醫學及生技製藥為發展主力,建立學術研究發展及產業研發走廊。中研院主要任務系提供以新藥開發及智慧醫學相關產業創新研究,協助孕育國內生技醫藥新創團隊及企業,其中創服育成中心規劃115個育成空間出租單元,包含A棟1至3樓40個及C棟75個出租單元,並以該園區於啟動10年後,生技園區與聚落逐漸成型,帶動周邊產業與就業為目標,唯創服育成中心A棟中有23個單元育成空間長達4年無法供廠商進駐,恐影響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之發展,應研謀強化創服育成空間之運用效能,俾提升育成廠商及園區整體發展之效益。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82 提案人:羅廷瑋 連署人:林宜瑾 柯志恩 (五十七)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科學研究基金」項下「研發能量提升計畫」編列1億5,180萬2千元較113年度減幅21.37%,對於推進我國新興傳染疾病之預防及促進新藥產業發展有所疑慮。經查此計畫截至113年7月底相關學術研發成果與技轉商品化中相對重要,其中包括COVID-19及特定呼吸道感染之抗原快篩試劑、研發登革熱治療性抗體及mRNA疫苗、成功研發「早期肺癌高復發預測套組」等積極成果,顯見此計畫對於我國新藥研發及國人健康防護之重要,允宜積極辦理並加速相關學術成果轉技轉商品化。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相關精進書面報告。83 提案人:洪孟楷 連署人:羅廷瑋 林宜瑾 (五十八)一、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於第5目「非營業特種基金」第1節「科學研究基金」項下「研發能量提升」編列預算1億5,180萬2千元,主要辦理「關鍵新穎疾病治療技術開發計畫」,針對新興、重大傳染病及重大難解疾病提出關鍵新穎之預防、診斷及治療方法。二、其中「COVID-19及特定呼吸道感染症之抗原快篩試劑」,家用版本正與國內廠商洽詢授權事宜;「研發登革熱治療性抗體及 mRNA疫苗」正進行技轉中;「早期肺癌高復發預測套組」則在進行專利申請。三、由於相關疫苗及新藥研發,對疫情防治與國人健康維護皆有迫切需求,實有必要加速研究成果的技轉商品化。爰請中央研究院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相關研究成果技轉商品化的具體規劃期程書面報告。84 提案人:柯志恩 連署人:林宜瑾 羅廷瑋 (五十九)「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為推動我國生技產業發展,承擔國家生技產業研究之任務,以轉譯醫學及生技製藥為發展主力,以使臺灣生技產業永續發展。截至113年度7月止,創服育成中心A棟中有23個單位育成空間長達4年無法供廠商進駐;按創服育成中心係利於進駐廠商育成早期研發成果,透過輔導新創公司將研發成果之技術移轉方式,協助產業升級,促進我國生技製藥產業之深耕與發展。為讓園區擴大研究服務的功能,藉由創新育成,引導新興生技醫藥廠商發展,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88 提案人:吳春城 連署人:羅廷瑋 柯志恩 (六十)一、114年度中央研究院預算案於第5目「非營業特種基金」第1節「科學研究基金」項下「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編列預算1億3,824萬8千元。二、經查該園區之創服育成中心可供廠商進駐空間為82個單元,其中A棟可供進駐育成空間為27個單元,4個單元改為供院內使用,23個單元預留給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作為暫時辦公廳舍,租期預計自112至115年度。三、然提供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作為辦公廳舍,導致原本規劃育成空間中23個單元長達4年無法供廠商進駐,恐將影響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目標達成。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89 提案人:柯志恩 連署人:林宜瑾 羅廷瑋 二、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審查完竣。審查結果如下: (一)業務計畫:應依據基金來源與用途審查結果,隨同調整。 (二)基金來源、用途及餘絀: 1.基金來源:原列43億2,575萬3千元,增列「財產收入」項下「權利金收入」200萬元,其餘均照列,改列為43億2,775萬3千元。1 2.基金用途:43億2,491萬3千元,照列。 3.本期賸餘:原列84萬元,增列200萬元,改列為284萬元。 (三)解繳公庫:無列數。 (四)補辦預算:固定資產建設改良擴充9,239萬2千元,照列。 (五)通過決議8項: 1.114年度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基金用途」預算編列43億2,491萬3千元,凍結200萬元,俟中央研究院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後,始得動支。2-23 提案人:葛如鈞 郭昱晴 林宜瑾 柯志恩     羅廷瑋 張雅琳 吳沛憶 徐巧芯 連署人:洪孟楷 陳秀寳 陳培瑜 萬美玲     葉元之 林倩綺 牛煦庭 廖偉翔 2.114年度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預算案「固定資產建設改良擴充」科目編列7億9,589萬3千元,經查存在下列問題:依「附屬單位預算共同項目編列作業規範」規定,特別收入基金固定資產建設改良擴充各項計畫,各項計畫均應審慎規劃辦理期程,並配合政府政策、實際執行能力及財務狀況,核實編列年度預算;其中繼續性投資計畫,以前年度所列預算尚敷支應者,本年度預算暫緩編列;而繼續計畫應逐年重新評估,不合效益或預算保留多年未動用主體預算者,則應檢討緩辦、停辦或採取必要改進措施。114年度預算案9項計畫中,為購置實驗用儀器及電腦設備、電信及交通運輸設備、擴充改良房屋建築、量子科技研究相關儀器設備、核心設施之周邊設備及管線配置等機械設備等多項購建固定資產之支出,其中「科研環境領航計畫」項下「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計畫」105年度之預算辦理保留迄112年度已逾8年,允宜審慎規劃購置辦理期程,並逐年評估檢討及採取必要改進措施。爰請中央研究院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7 提案人:羅廷瑋 連署人:張雅琳 柯志恩 3.一、114年度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預算案「研發成果管理及運用計畫」項下「研發成果保護計畫」科目編列2,254萬元。係辦理中研院研發成果獲得專利證書後之智慧財產權保護及技轉授權業務。二、經查中研院專利維護件數從109年度最高839件,逐年減少至112年度的669件;另查108至112年度,平均每件專利權維護費用自110年度1萬0,670元,到112年卻增加至1萬3,150元,且專利技轉權利金收入也呈下滑趨勢,顯不合理。三、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9 提案人:柯志恩 連署人:張雅琳 羅廷瑋 4.114年度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預算案「研發能量提升計畫」項下「接受補助或資助計畫」編列26億3,181萬5千元,係執行中研院外機構補助或委託辦理專題硏究計畫,包括一般創新型尖端基礎硏究及應用科學等方面之計畫,並透過接受補助或資助計畫,以厚植研究人力,並提升學術研究品質及競爭力。惟查,「接受補助或資助計畫」之關鍵策略目標分為「提升學術研究品質及學術競爭力」、「執行外界補助或資助專題研究計畫」及「培育人才,厚植研究人力」3項;其中「培育人才,厚植研究人力」項下訂有培育博士後研究人員及碩博士生2項量化目標值,檢視108至112年度執行情況(詳表1),僅112年度培育博士後研究人員281人達成目標值,其餘年度及項目實際值均低於目標值。又113及114年度所訂目標值均低於過往年度之目標值,惟113年度執行至6月底培育博士後研究人員及碩博士生之實際值均達目標。鑑於108至112年度培育博士後研究人員及碩博士生之人數多未達成預計目標,且113及114年度所訂目標值又過度保守,允宜中研院提高績效指標,俾增人才培育成效;綜上,爰請中央研究院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11 表1. 108至114年度「接受補助或資助計畫」之培育人才關鍵績效指標達成情形表 單位:人;% 指標 年度 博士後研究人員數 碩博士生數 目標值(A) 實際值(B) 達成率(B/A) 目標值(C) 實際值(D) 達成率(C/D) 108 300 269 89.67 721 574 79.61 109 300 273 91.00 721 621 86.13 110 290 260 89.66 635 595 93.70 111 290 211 72.76 640 574 89.69 112 268 281 104.85 610 597 97.87 113 240 287 119.58 600 636 106.00 114 270 600 提案人:郭昱晴 連署人:陳秀寳 張雅琳 5.一、114年度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預算案「研發能量提升計畫」項下「接受補助或資助計畫」科目編列26億3,181萬5千元,較113年度25億3,522萬8千元增加9,658萬7千元,辦理中研院外機構補助或委託辦理專題硏究計畫。二、經查「培育人才,厚植研究人力」為該計畫之關鍵策略目標,但檢視108至112年度執行情況,僅於112年度培育博士後研究人員281人達成所訂目標值268人,其餘年度及項目實際值均低於目標值;此外,113及114年度所訂目標值卻又低於過往年度的目標值,難以確實評估其績效。三、爰請中央研究院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訂定相關計畫績效目標之書面檢討報告。14 提案人:柯志恩 連署人:張雅琳 羅廷瑋 6.114年度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預算案「硏發能量提升計畫」項下「合聘頂尖特殊人才計畫」編列300萬元,較113年度500萬元减少200萬元(減幅40%)。經查:「合聘頂尖特殊人才計畫」係與國內外大學共聘頂尖學者及延聘國際跨領域菁英人才,至中研院進行短期教學與研究,以促進人才交流與科技發展,計畫目標設定為延攬或共聘學者人數1至3人;規劃領域包括量子科技、減碳技術、深度學習與人工智慧、先進顯微影像、腦科學、微生物相、尖端分子技術、東南亞與東北亞區域研究等,旨在強化該院與國際頂尖學研機構實質交流,並與全球最先進學術發展連結。該計畫108至112年度預算數介於500萬元至1,000萬元間,決算數介於177萬元至304萬2千元間,執行率僅111年度達54.64%,其餘年度均低於五成,113年截至9月底執行數267萬元、占預算數比率53.4%。雖108年度至113年7月各共聘1至2名學者尚符合計畫所訂目標,惟檢視各年度科研基金預、決算書,均載明該計畫「要求停留天數」、「相關學術活動的舉辦」、「具體研究成果呈現」、「指導學生或博士後人數」等績效指標及衡量標淮,惟均未呈現該項指標之執行狀況。綜上,近年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辦理之「合聘頂尖特殊人才計畫」,預算執行狀況未如預期,其所訂共聘或延攬頂尖學者人數雖符合目標值,允宜依預、決算書所載訂定「要求停留天數」、「相關學術活動的舉辦」、「具體研究成果呈現」、「指導學生或博士後人數」等相關指標之日標值,俾客觀評量計畫執行成效。爰請中央研究院就前述內容,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15 提案人:羅廷瑋 連署人:柯志恩 張雅琳 7.一、114年度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預算案「科研環境領航計畫」項下「『淨零排放』基於2050淨零減碳之前瞻性科技開發與實踐規劃」科目編列3億8,138萬5千元,較113年度3億5,460萬5千元增加2,678萬元,辦理去碳燃氫、地熱、海洋能、生質碳匯、光電效率等5大關鍵減碳科技。二、經查該計畫於112至114年度購置機械及電腦設備預算,分別編列6,069萬7千元、1億4,084萬2千元及1億5,698萬2千元。但112年度執行率為89.37%,預算未全數執行,並辦理保留1,605萬3千元,113年截至9月底執行率更僅有26.06%。三、爰請中央研究院於1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檢討報告。21 提案人:柯志恩 連署人:張雅琳 羅廷瑋 8.114年度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預算案「科研環境領航計畫-『淨零排放』基於2050淨零減碳之前贍性科技開發與實踐規劃」編列3億8,138萬5千元,經查存在下列問題:科研基金淨零排放計畫自112年度開辦,針對去碳燃氫、地熱、海洋能、生質碳匯、光電效率等5大淨零關鍵減碳科技領域進行研發與落實試驗,俾促我國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為擴充研發試驗能量,該計畫112至114年度購置機械及電腦設備之預算,分別編列6,069萬7千元、1億4,084萬2千元及1億5,698萬2千元,然112年12月為辦理該計畫前贍性科技開發與實踐規劃等業務所需而補辦預算9,239萬2千元(為原編預算數之152.22%),惟112年度預算執行率89.37%,當年度預算未予全數執行,113年迄9月底執行數占預算數比率則僅26.06%,執行狀況欠佳,換言之,事出緊急需要而補辦預算,卻又沒用完而保留。爰請中央研究院於3個月內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23 提案人:羅廷瑋 連署人:張雅琳 柯志恩 三、對於委員質詢要求提供相關資料或未及答復部分,請相關機關儘速以書面答復。 四、在不影響文意前提下,授權議事人員依「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審查報告與黨團協商之範例」整理。 五、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中央研究院單位預算案及科學研究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全部審查完竣。 (11月28日) 討 論 事 項 一、審查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及所屬單位預算案。 二、 審查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行政院主管行政院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 三、 審查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管科學園區管理局作業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 四、 審查114年度行政法人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預算案。 五、 審查114年度行政法人國家太空中心預算案。 (僅進行詢答) (本日議程採綜合詢答,有委員洪孟楷、柯志恩、林倩綺、萬美玲、陳培瑜、陳秀寳、張雅琳、葛如鈞、羅廷瑋、吳沛憶、郭昱晴、葉元之、吳春城、楊瓊瓔、林宜瑾等15人提出質詢,均經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誠文及相關人員即席答復說明。) 決議: 一、報告及詢答完畢。 二、委員所提書面質詢或相關資料,列入紀錄並刊登公報。 三、對於委員質詢要求提供相關資料或未及答復部分,請相關機關儘速以書面答復。 四、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及所屬單位預算案、行政院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管科學園區管理局作業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行政法人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預算案、行政法人國家太空中心預算案,相關提案請於12月5日下午2時前提出,另定期繼續審查。 通過臨時提案1項:   經國家發射場域選址作業第二次審查會議之委員一致決議,行政法人國家太空中心選出國家發射場域之候選場址,並將於113年11月30日於台東縣達仁鄉南田部落、113年12月1日於屏東縣滿州鄉九棚村,辦理國家發射場域候選場址之公聽會。行政法人國家太空中心應於公聽會後2周內,彙整相關意見,送提案委員辦公室。 提案人:郭昱晴 張雅琳 陳秀寳 林宜瑾     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 散會 1